儀軌|《地藏懺》完整儀軌版

恭請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十方諸佛菩薩;
光臨道場,放光加持;
為我等眾生及法界一切眾生作證明,
證明我等,今在佛前真誠心的懺悔;
懺悔無始劫以來所造作的一切惡業;
一經懺悔直至成佛永不更造;

***

弟子代法界一切眾生,

虔誠的禮佛三拜

向我等無始劫以來傷害的一切眾生

頂禮三拜

弟子我等 今在佛前
代法界一切苦難眾生
及弟子我等
懺悔無始劫以來所造作的一切惡業
弟子我等 從與無始
以至今生 毀破三寶
做一闡提 謗大乘經
斷學般若 弒害父母
出佛身血 污僧伽藍
破他梵行 焚毀塔寺
盜用僧物 起諸邪見
拔無因果 狎近惡友
違背良師 自作教他
見聞隨喜 如是等罪
無量無邊 故於今日
生大慚愧 克誠披露
求哀懺悔 唯願三寶
慈悲攝受 放淨光明
照觸我身 諸惡消滅
三障消除 復本心源
究竟清淨 (三遍)

***

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三拜)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今對佛前求懺悔

***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罪障皆懺悔

***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罪根皆懺悔

***

罪從心起將心懺 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

南無大願地藏王 殺害物命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不義竊盜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非禮邪淫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惡口粗言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興造毀謗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嗔恚嫉妒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慳吝不施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飲食無度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畋獵恣情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悖逆父母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燒山林木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惡視生靈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網捕生雛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毀謗三寶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輕法慢教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破用常住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污梵誣僧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湯斫傷生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破戒犯齋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非禮毀用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吾我貢高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兩舌鬥亂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愚痴邪見我懺悔

南無大願地藏王 無量罪障我懺悔

***

弟子眾等 普為 四恩三有 法界眾生

求於諸佛 一乘無上 菩提道故

專心持念 阿彌陀佛 萬德洪名

期生淨土

***

又以業重福輕 障深慧淺

染心易熾 淨德難成

今於佛前 翹勤五體

披瀝一心 投誠懺悔

***

我及眾生 曠劫至今

迷本淨心 縱貪嗔痴

染穢三業 無量無邊

所做罪垢

無量無邊

所結冤業

願悉消滅

***

從於今日 立深誓願

遠離惡法 誓不更造

勤修聖道 誓不退惰

誓成正覺 誓度眾生

***

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

當證知我 當哀憫我 當加被我

願禪觀之中 夢寐之際

得見阿彌陀佛 金色之身

得歷阿彌陀佛 寶嚴之土

得蒙阿彌陀佛 甘露灌頂

光明照身 手摩我頂 衣覆我體

使我宿障自除 善根增長

疾空煩惱 頓破無明

圓覺妙心 豁然開悟

寂光真境 常得現前

至於臨欲命終 預知時日

身無一切 病苦厄難

心無一切貪戀迷惑 諸根悅豫

正念分明 捨報安詳 如入禪定

阿彌陀佛 與觀音勢至諸聖賢眾

放光接引 垂手提攜

樓閣幢幡 異香天樂

西方聖境 昭示目前

令諸眾生 見者聞著

歡喜感嘆 發菩提心

我於爾時 乘金剛台

隨從佛後 如彈指頃

生極樂國 七寶池內

勝蓮花中 花開見佛

見諸菩薩 聞妙法音

獲無生忍 於須臾間

承事諸佛 親蒙授記

得授記已 三身四智

五眼六通 無量百千

陀羅尼門一切功德 悉皆成就

然後不違安養 回入娑婆

分身無數 遍十方剎

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

種種方便 度脫眾生 咸令離染

還得淨心 同生西方 入不退地

如此大願 世界無盡 眾生無盡

業及煩惱 一切無盡 我願無盡

願今禮佛發願 修持功德

回施有情 四恩總報 三有齊資

法界眾生 同圓種智

***

弟子我等代法界一切苦難眾生,

真誠心發願

此時就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祈求大慈大悲接引導師阿彌陀佛

觀音勢至清淨海眾諸大菩薩

光臨道場 放光接引

令法界一切苦難眾生脫離業海

往生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永不輪回。

(三遍)

贊佛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

回向

懺悔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沈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

南無自皈依佛,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

***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心][坏笑][红灯笼]稳健 一次性口罩 150个~~振德 一次性口罩 200个~~儿童 一次性印花口罩100只~~unifree 生命是如此的短促,没有时间可
  • 让我感到安慰的是,她最后与父亲的和解,以及她说出来的那番话,可以看出基蒂已经完成了她灵魂的蜕变—— 那个时代的女性,完全靠着嫁一个能养自己且体面的老公为幸福,
  • “北部的冬天漫长而寒冷,即使他周围没有温柔的人,听轻柔的话语也会使人感到被讽刺。 他们发光了,吸引我碰到我的嘴角摆弄我的心弦,就像打电话一样或共鸣,不管相隔多远
  • 媒体人赵震发微博表达了对国足换帅的看法,他认为足协到现在没有动作的根本原因是懒政,李铁的成绩还没有触动足协的底线。但是在报道公职人员买官时,媒体就很谨慎,用的都
  • 让大家都开心,但最近真不这样认为了,我就是个文艺女青年,可以不说话,不社交。而这些真实的反馈让我们看到:新的行动带来了新的经验,而当新的经验打破惯性的时候,改变
  • #CV清酒酒吖[超话]#第203天,啧啧~好快#安利清酒酒吖30天挑战# DAY14 被酒酒暖到其实只要待在那,每天都会被暖到 最喜欢的就是他说的“欢迎某某 回
  • #爸爸去哪儿# #双11来了# #重阳节# [赞]婴儿帽子男女童保暖围脖连帽护耳防风帽 【券后价】24元,包邮秒杀! 【领券下单】 [微笑]小编推荐:精选法兰绒
  • 全剧最好笑的我觉得就是包贝尔和女主她爸男女主毕业之后同居,女主甚至都没告诉自己的家人,然后等她父亲 发现之后,还装无辜,跟她爸顶嘴,这在我看来是女孩子不自爱的表
  • 无论你是在搜肖战好帅、肖战新代言、肖战地广、偶遇肖战、肖战余生请多指教定档、肖战定妆照 、肖战进组、肖战彩排、肖战上班、肖战下班、肖战莲花池、肖战上海、肖战北京
  •   说好好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你们已经做了和尚,做了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今天又听佛说了极乐世界,底下还有“礼佛现光”极乐世界现前,y所以在
  • 实施区域涉及河北6市51县市区(衡水在内)实行“一季休耕、一季种植”下月即落实任务到农户和地块……一系列举措与你息息相关!工作进度2017年8月-9月,分解任务
  • #吴露可逃[超话]##吴露可逃[超话]##吴露可逃[超话]##吴露可逃[超话]# 磐石⛰️就该屹立不倒#吴露可逃# 玫瑰就该放肆盛开#吴露可逃中秋节应援#
  • 每次难过到不断的问自己“为什么”的时候,都能想到还有个可以让我相信美好的人,在我经历了不公平对待、我的信念很可能全部崩盘、甚至仇视人性时,她是我在那个环境里唯一
  • 我如同这秋天病叶一般已落入了无尽的回忆黑暗里,再也走不出来。曾经幻想过自己会有多么美好的爱情,但当它降临时我却辜负了它。
  • [發射愛心][打call][awsl][彩虹屁][水稻] ——苏格拉底 ​​​抗初老,不得不说真的挖到宝了,可以抗初老的婕珞芙鸢尾水乳‼️上脸还是还是很水润的,
  • 【#南非毒品团伙一砖一瓦偷走整个学校#,半年后原地只剩地基】综合地铁报、每日邮报等英媒当地时间1日报道,南非开普敦一所优质学校不堪当地犯罪团伙骚扰无奈关门,然而
  • 邻居才是你祸福相依患难与共的人[偷笑]怎么保住绿码,30号前老实儿在家呆着最安全,别下楼遛达了,等最后一轮全员核酸都做完结果出来,把阳性的捞干净,就[OK][憨
  • [害羞][女孩儿][鲜花]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压力​希望我们都能顶住生活的压力​好好的生活我知道你最近很累但是请你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太着急学会调节好情绪慢
  • 苍南藻溪:砥砺奋进决胜小康 花园城市强势崛起整洁大气的城镇街道,绿意盎然的滨水公园,小桥流水的美丽乡村,商铺林立、街衢纵横、古色古香的藻溪老街,一面是山水相依的
  • #我親愛的媽媽和外婆#*願上天保佑我親愛的媽媽和外婆,我朋友阿姮的媽媽天天都健康平安!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