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逻辑学研究:“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几乎我的全部著作都是我对自己的独白。我所说的种种事情都是我与我自己的密谈。

——维特根斯坦

图片

  战国名辩学者、名家代表人物、孔门弟子公孙龙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语言及逻辑学家,也是最早的符号哲学、语言哲学的研究者。他所提出的著名命题“白马非马”论具有深刻的语言逻辑学和本体论涵义,兹剖析其涵义并略述如下:

  1、指号白马不是生物的马

  2、指号白马不是马的类群

  3、指号白马不是个体的马

  4、马的类群不是马的个体

  5、白色马,即白色(指号)➕马(指号),作为复合的指号,不同于单一性指号的:白马

  总而言之:

  一、指号不同于真实对象。真实对象无法用指号表述,一切表述必然词不达意,强作表述即必然意味着曲解。

  二、所以人类没有工具可以表述和认知真实的世界。在认知、表述和本体及客体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即现实与表述的鸿沟。

  以上命题和结论,与18世纪德国的伟大哲学家康德的理论基本可以说相同。天下百虑,殊途同归。

  所以,2千年前战国时期的赵国名辩哲人公孙龙的哲学,与约200年前德国哲人康德的哲学意义可以相通。

  故公孙龙可称就是中国的康德,早生两千年。

  20世纪的哲人维特根斯坦说:“我们正在与语言搏斗。……我们已卷入与语言的搏斗中。”又说:“语言分析的关键(问题)不在于通过我们的经验来解释一种语言游戏,而在于确认语言只是一种游戏。”因此“凡可言说的,言说”,“凡不可言说的,沉默。”

  ——他的困惑以及结论,与公孙龙哲学也具有相通的意义。

【附 录】

何新旧文:谈“玄”

  …………(上略)

  (二)哲学与宗教有一共同的根本性问题,即所谓“终极问题”,也就是关于人生意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根源在于人生本身作为过程的虚幻性。

  但是,对世俗之人来说,每一天活得有滋有味,这种虚幻性被认为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过来人,以至当人到面临死亡时,才会对万事皆空的人生虚幻性有所顿悟。

  一位禅师曾说:佛说法四十九年,所为何事?就是要为人类解决一个最大的根本问题,即所谓“了生死”的问题。

  人必有死。然而,死究竟是终结还是非终结?这是宗教问题,也是哲学问题。宗教以对神(无限者)的信念和意志皈依解脱掉这个问题。而哲学则无始无终地永久困扰在这个问题中。

  生死问题及人生虚幻抑或真实的问题;进一步也就是整个存在世界究竟是真实或虚幻的问题。康德称之为“现象”与“实体”的问题,在中国中古佛学中则被看作所谓“色”(现象界曰“色”)、“空”(虚幻界曰“空”),以及关于何为“真如”(即本体、实体、本源)的问题。①

  【①形上问题在中国学术中,自孔子以来的儒学都不看重。因为儒者主要关注的是民生、政治和伦理。但在中古(魏晋)玄学和佛哲学中,对形上问题则作过深刻的思辩。】

  再由此,即可以提出人的智慧和知识究竟是否可能认识“真如”的问题。

  因为人在肉体上对于客体的介入手段是有限的,即只能通过感受、感知、思维及语言[即:眼、耳、鼻、舌、身、意(识)、语(言)],从而感知以及介入于客体。

  认知问题,最终总是会归结到语言问题。为什么?

  因为思维是意识的间接活动。人类的思维必须借助工具。这个工具就是一个虚拟的符号系统(即语言)。

  语言既是人类的认知工具,也是人类传递和表述信息的工具。人类发明了语言符号系统,而语言的元素是词。“词”,古代名家及墨、荀谓之“名”。就语言学意义言,词是“辞”。就逻辑学意义言,词是“概念”。就功能论,词既是推理工具,也是传达(表述)信息的工具。

  比如我现在向读者传递信息,必须使用一系列作为“名”即“词”的符号。借用佛家语,这个传递问题,就包含了所谓“诠”(诠释)与“遮”(遮蔽)的问题。②

  (中国古代学术中所谓“训诂学”,就是阅读古典文献时破其“遮”的一种“诠”。禅宗之所以自居教外,单传心印,不立语言文字,也是为了破除“遮”、“诠”之障。)

  “诠”与“遮”的问题,包涵着指号(词)与语义的内在矛盾,即“借指”与“所指”的矛盾。

  例如:当我说“哲学家”这个指号(词)时,它的语义是多重的:

  (1)指现实中的哲学家(一些人物),

  (2)或者仅指“哲学家”这个词。

  前者对语义是“所指”,后者的语义则是“借指”。这两者混而难分。某些悖论,往往就是由二者的混淆而发生的。

  “哲学家”这个指号的涵义(包括内涵及外延)并不等价于“哲学家”这个人群,更不等于某位哲学家。

  但在语言形式上,这就意味着“哲学家”(作为指号)并不是指“哲学家”(作为一些人)以及某哲学家。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以“哲学家”(指号)去描述那些“哲学家”(那些人)以及那个哲学家。因此,所谓“哲学家”(人)既是“哲学家”(指号),又不是“哲学家”。

  令M是指号“哲学家”,N是作为“哲学家”的人;则N=M,当且仅当N=-M。(哲学家是“哲学家”,当且仅当哲学家不是“哲学家”。)因此这里构成悖论,这个悖论也就是战国时的公孙龙所意识到以及所提出的著名悖论:“白马非马”。

  (三)所以,一诠必生一遮。诠生遮生,随诠随遮。天下事,不说倒还明白,多说反而糊涂。

  佛学所谓“诠”,就是语言符号,指号。所谓“遮”,就是模糊和歧义,就是矛盾和悖论。凡有“诠”必有“遮”。因为语言符号工具本质就“遮”,因此中古佛学称语言指号为“假名。”

  “假名”不是实体,却被用以表征本体。并且,必须、也只能通过它而表述本体。人类的语言具有来自自身形式同时又是具有根本性的模糊不确定性。(古名家所谓“白马非马”的悖论,以及希腊的“说谎者悖论”,都是揭示了基于语言指号的这种模糊性。)

  因此,20世纪初的数理逻辑学界弗雷格、罗素、怀特海等试图设计和构造一种纯粹的形式工具语言,从而建立一种彻底无“遮”,即绝对定义清晰,不包涵任何歧义和模糊性的指号系统。

  然而哥德尔后来用哥德尔定律证明了这种工具的不可能存在。①其论证复杂而繁琐。

  其实,并不需要哥德尔那么繁琐的论证。孔子所著《易系辞》也讨论过“言”与“意”的关系。他说:“词不尽言,言不尽意”,故“立象尽意。”庄子则主张:“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这些说法都与“指号”与“意义”的矛盾性有关。

  王弼解《易》也主张:“得意则忘言”,“得言则忘象。”②

  【①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与康德的二律背反论证有异曲同工之妙。康德证明在超离经验的基础上,纯形式的理性演绎只会导致对立争论的恶性循环(二律背反)。哥德尔则证明,一个形式公理系统自身的完全性(统一性),不能通过系统内的自我演绎实现。

  ②参看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维特根斯坦根也意识到这个“诠”与“遮”的问题,所以他断言任何“诠”只是语言游戏。他主张摒弃对不可言说者的讨论,“对可言说者言说,对不可言说者沉默。”(但这句话本身就包涵了很复杂的歧义语义结构。)③

  【③这句话中的“者”至少有三重歧义:(1)指所言说对象,人。(2)指所言说内容,物。(3)兼指二者。】

  哥德尔定律证明了纯数理语言形式自身的自反(矛盾)性及所谓“不完全”(不统一)性。这意味着确认了人的理性认识工具(逻辑工具)和表述工具(语言),本身先天地是有问题的。

  因此,用任何语言和逻辑要作到完全透彻之无矛盾认知及表述,都是不可能的!——而这一点,正是19世纪康德哲学的结论。

  现代西方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都不知道,其实在中国中古佛哲学关于“遮”与“诠”以及“真如”与“般若”的讨论中,早已实质地蕴涵了现代哲学的上述这些理论。①

  【①南北朝时僧肇(373—414)言:“夫玄迹之兴,异途之所由生也。而言有所不言,迹有所不迹。是以善言言者求言所不能言,善迹迹者寻迹所不能迹。至理虚玄,拟心已差,况乃有言?恐所示转远,庶通心君子有以相其言于文外耳!”】

  其实,中古中国佛学的“般若学”就是近代哲学所谓“认识论”。万法皆本一源,万法皆归一源。康德哲学的最终结论是限制理性而回归于信仰,在这一点上与中古佛哲学的辨智论恰亦相通。

  因此,可以说哲学与佛学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别”(分别),而是“通”(汇通)。②

  【②孔子曰:“圣者,通也”。《尚书大传》郑玄注:“心明曰圣,圣者,通也。”通者,大智也。所谓内圣外王,王者,威也,敬也。所谓内圣外王的真义,即:内通,外敬,内智,外威。】

  佛说中有所谓“金刚九喻”。其中之七、八、九等喻曰:“观过去如梦”,“观现在如电”,“观未来如云”。其实所谓梦、电、云,无非都是“空”的喻象。最高的“般若”境界,实归结于空。③

  【③吕澂先生说:般若的基本原理“性空”,与道家言“无”相印合。般若学说的“无相”、“无生”,相似于道家的“无名”、“无为。”】

  黑格尔说:“古代哲学家曾把空虚理解为原动者。他们诚然已经知道推动者是否定的东西,但还没有了解它就是自身(SeIbst)。

  必须悟得般若及真如之本体是“空”,才能得大智慧,也才会有大勇敢。

  大智慧,就是看得破。大勇敢,就是“菩萨行。”所谓“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所谓“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大乘的真境界实在于此!惟能入世,才会有智;惟能出世,才会有勇。(谭嗣同所著融合儒佛的《仁学》,精义亦在于此。)

  所以《西游记》中全智全勇的猴子名叫“悟空”。整个《西游记》本身,其实正是以佛理调侃人生诸色而设喻的一个象征主义的大寓言。

  悟得人生皆虚空,可以少却多少闲气和争论。须知一诠就是一错(因为必有“遮”)。所以只能随“诠”随“扫”,随遮随破;哪里求得到什么“绝对”?须知,汉语中的“绝对”一词本身也是来自佛语。④

  【④中古佛学在语言上对当代的影响举不胜举。甚至“阶级”一词,本初也是佛语。谢灵运“辨宗论”:“寂静微妙,不容阶级。积学无限,何为自绝?”…………(下略)】

  【以上文字摘录于何新著作《谈“玄”》一文,原文曾经收入于何新著《哲学思考》(下卷)#生活碎片# https://t.cn/A6qKtegq

#新书#《唐诗洛阳记 : 千年古都的文学史话》

[星星]本书将时段定于隋唐,将空间定于洛阳,是一部体例独特的唐代文学史话,试图描绘一幅洛阳诗歌文学的全景图。从引言开始,对洛阳都城史做了一次“速写”,继而转入城市史、文学史、制度史的横向轴线,尝试破解唐诗得以繁荣的原因,回溯诗歌文学在隋唐之际的演变轨迹,探寻古都洛阳隐藏的文化密码。后半部分落脚于具体的人与事,将唐代著名诗人的诗歌作品与历史事件穿插叙述,以诗人生活行迹与地理空间彼此印证,使读者宛如梦回大唐洛阳,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学游赏之旅。

[星星]马鸣谦,生于苏州,祖籍浙江绍兴,作家、诗人、译者。著有长篇历史小说《隐僧》《无门诀》《降魔变》等。小说创作外,也从事文学译介,已出版奥登文集译作三种,分别是《战地行纪》 《奥登诗选:1927—1947》和《奥登诗选:1948—1973》,此外还译出了狄更斯小说《双城记》和《松尾芭蕉俳句全集》。近10年来潜心钻研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计划陆续写成以唐代诗人杜甫、李商隐、白居易为主题的“诗人传三部曲”。《唐诗洛阳记》2本正是小说三部曲的真实背景与历史舞台。

[星星]精彩书摘
入唐后,唐太宗很重视洛阳,开始营建洛阳宫;唐高宗在位时多次行幸洛阳,显庆二年 (657) 正式置洛阳为东都。到武则天执政时,光宅元年 (684) 始,改东都为神都,并进行扩建。在7世纪末8世纪初的武则天时代,洛阳是事实上的首都,地位高过了长安。在初唐三帝的持续经营下,洛阳达到了鼎盛,规模恢宏,壮丽无比,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都城”。
在东亚汉字文化圈内,唐代洛阳、长安两都的影响力还辐射到周边地区。渤海国的龙泉上京、中京、东京,日本的平城京 (奈良)、平安京(京都)的都城规划和营建,都以唐代洛阳为母本。平安京的营建就模仿了长安和洛阳。城市中轴线朱雀大路依照长安的朱雀大街,将平安京分为左京 (东侧)、右京 (西侧) 两个部分,形制布局与洛阳十分接近。城市建设也采用了隋唐的里坊制,每坊均呈方形,面积大小与洛阳类似。朱雀大街南端两侧各置宗教建筑一座,这也是洛阳城的特色。此外,平安京的“铜驼”“教业”“宣风”“淳风”“安众”“陶化”“丰财”“毓财”等8个坊名直接照搬自洛阳。隋唐洛阳的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叫“应天门”,平安京的朝堂院南门也称作“应天门”。此后右京因为地处多池沼的低洼地带,逐渐衰微,左京的洛阳便成为平安京的代名词,去京都即称为“上洛”。在日本古代的史籍文书上,京都也被称为“洛城”“洛都”,一直延续通用。到今天,京都的许多街道、市町、学校、医院都以洛阳来命名,京都的游览图上仍标示了“洛东、洛西、洛南、洛北”的四至。京都即是洛阳文化影响东瀛的鲜明例证。

[星星]目录
引 子 记忆的枢纽
洛阳都城史速写。诗的价值。前代咏洛诗举隅。
第一章 奠基者们
唐以前的洛阳。隋炀帝的决断。奇才宇文恺。隋东京的样貌。唐太宗的自控力。唐高宗接续营建。武周的神都建设。移都原因之探讨。唐玄宗的“两京平衡术”。
第二章 宫廷诗的重兴(上)
隋炀帝的诗才。晋王藩邸文学圈。文化建树。恋地情结。独孤氏联姻网络。从秦王藩邸到弘文馆。勠力修史。述与作的两面。
第三章 宫廷诗的重兴(下)
改制与颂诗。文学侍从之臣。诗体的演进。
第四章 唐诗发达的另三个要素
氏族的调整。科举的完备。类书的发达。
第五章 “逆行者”陈子昂
出身背景。平津侯之梦。为何会出局?复古的“逆行者”。
第六章 李白、孟浩然与洛阳
郡望与出生地。北门厄之谜。洛阳的交游与讴歌。忧国书写。孟浩然的洛漂生涯。
第七章 杜甫的归洛之思
仁风坊少年。离洛漫游。归洛与移家。战乱中的悲歌。漂泊中的怀洛诗。
第八章 安史之乱后的转型意识
洛阳劫难的记录。藩镇之患。转型意识的特征。李庾《东都赋》。
第九章 韩愈盟主与孟郊、卢仝、李贺、贾岛
又一个洛阳人。跌宕仕途。“古文运动”的首唱。“洛阳怪奇帮”。孟郊的咏洛诗。卢仝的奇变。李贺的入门。贾岛的押尾。
第 十 章 白居易在洛阳
故宅在洛阳。乞鹤事件。名姝与马。早年恋爱事迹考。放任不羁的中年。晚年逸乐生活。何以成诗魔?
第十一章 李商隐与杜牧
义山早年入洛考。结缘白乐天。崇让宅的咏作。“小李杜”的交集。东都得意场。分司的交友与吟作。重遇张好好。
第十二章 不尽的尾声
韦庄的记忆。众声的合唱。
补 遗 怀洛之思
原乡者。外任者。远贬者。唐代的“洛漂”。
跋 语

#庄子#:回到本体境地,获得人生的快乐
站在形上的高度看,人生之乐实际上非是获得对大道本体的感悟,对物或人的本来之体的当下感悟应是一切人生快乐的总根源。人活在现象世界之中,始终被纷繁复杂的事事物物牵扯着、拴系着,轻松不得,解脱不得。那么,人怎样才能回到本体的境地,进而获得人生的快乐呢?借用《庄子》的话语:“齐物”、“坐忘”、“丧我”或“无己”。

第一重境界是“齐物”。现象世界里的万事万物,从本体论的立场看,各自都具有自性本体,都依赖于自身而是其所是,每一物,在自己的本体之中,都是一样的、绝对的,都是现象之物之所以存在的最终根据。所以,在依赖于自性本体这一意义上,物与物之间天生就是统一的。《齐物论》说,“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看穿了这一点,就可以获得“道枢”,即顺应物之自然,按照本体自身的面目生存而不为外在关系所左右。

本体状态下的物,就是自然之物。在本体境界里感悟物自身,就是“天人合一”。人与外在的天即物,在本体论上都是绝对平等的实体,人用自己的本体境界去实现与所有物的本体境界的沟通与融汇。我即是物,物即是我。《齐物论》里著名的“庄周梦为蝴蝶”故事,其解不在认识论,而在本体论,“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正是人生之中我与万物化同的一大乐境。

第二重境界是“坐忘”。“坐忘”就是指终止、切断我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从所有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孤立出来,泯灭人我以达到无拘无束、怡然自得的逍遥游境界。把有形的外物、意识,全都否弃;把物处于其中的事都作一一剥落或拒绝,最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物之为物的本体之物。郭象《庄子注》说:“坐忘者,何所不忘哉?内不觉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不仅要忘怀天地,而且还要忘怀自己的身体与知觉,这才是通达逍遥境界的最好门径。

人心意识自身是“坐忘”的最大障碍。人心之本体不断生出仁义与礼乐,反过来又把整个人心之本体一层一层地掩埋和覆盖。人活在关系之中,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的本体迷失。坐忘,应当不在一切关系之中,应当超越于一切关系之外,所以任何来自于关系方面的威胁都是无济于事的。此正如《齐物论》所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第三重境界是“丧我”或“无己”。把物与物、我与物等齐同一,把与物的、与人的一切关系全都忘却,这还不够,唯有忘我才是人生最为快乐的境界。因为物我等齐、人我同一,只是消弭了我与外物、他人的矛盾,但只要“我”的自身意识还存在着,我与外在于我的一切存在体之间就是有隔膜的,我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与外物、与他人的统一。《齐物论》中一句“吾丧我”,道出了整个庄子哲学的绝妙天机。“吾丧我”之“吾”,是指已经感悟了大道本体的我,是我的本体;而“吾丧我”之“我”,则显然是现象世界里的我,是处于关系之中的我、世俗的我。

本体状态下的我,应做到“形如槁木”,即对我的体即我的身躯毫无感觉意识,独立自存,自本自根,一应具足,不索取于外物,也不依赖于外物;还应做到“心如死灰”,则不对外物起分别见识,超越于一切关系。

人如始终抱着我的感觉不放,永远不会达到本体之物的境界。佛教哲学主张“无我”、“我空”,力破我执、我见、我识。没有我,就没有我的世界。没有我,人与人之间就没法沟通来往。但是,我也是一座深山,每个人都被困在其中,而无法走出来。

《逍遥游》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己”就是在心理意识中彻底根除那个能够对现象事物发挥主宰作用的我。至于通过人们的感官去获得对本体大道的证验与确认,则是徒劳的。所以,《人世间》说:“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现象之物是一个有,而本体之物却是一个无。庄子的“虚”,无异于佛教哲学的空或无。只有虚、空、无,才是我的住所,才是我心的住所。这就是庄子“心斋”的真正蕴涵。

人的终极状态在人的本体之境中,人的快乐在人对本体之物的彻底感悟中。从物本体上看每一个物自身,都是绝对的真实,都是真实的绝对。所以,物我同化、主客消融、身心合一是人生活在世的绝对之境。只有在达到虚、无我、我空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生死无始终者为友”。
◎本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余治平),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加油]】#2018高考季##南财社联# 成绩公布在即,无论金榜亦或失意,从来没有人敢用分数定义你的未来![爱你]大
  • 其实,要讲我们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问题,就必须正本清源地从家庭教育的检讨开始,而不能将一切过错,都由我们后代的子女去负担。其实,要讲我们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问题,就
  • #摩登兄弟首场演唱会# [兔子]#刘宇宁成长风暴# [兔子]#摩登兄弟[超话]# 摩登兄弟mdxd 刘宇宁lyn假如我来世上一遭只为与你相聚一次只为了亿万光年里
  • 参赛作品要求紧扣主题,展示公共图书馆、城市、社区、校园等各类场景下读书人的最美状态,内容健康向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淄博身边事##媒体看淄图#“‘图’说我
  • [doge]但是本宫觉得,这是我的优点[耶]在不给他人添麻烦的前提下,从不在意他人的评价[挤眼]专注于让自己活的开心快乐[哈哈]喵[馋嘴]我圆满的人生暂时只欠缺
  • 发作真性情、展露真面目是谁给我拉开这样安全的幕布,让我如愿地模拟了,这无果的世俗、无意义的努力、无偿地消耗时光,和无所求地接受的每一刻,——最后 却还要给予感恩
  • 大张的生贺图是完不成了,只能拿这个祝小宝生日快乐,身体健康不会受伤,平安快乐健康幸福,在你热爱的舞台上发光。这张算是一个尝试,寻找以我的能力可以表现的更多方式,
  •  臧金生说是柳树保佑了他,要不然只差几厘米,不光是“鲁智深”提前下线,连臧金生都得game over。 进入剧组后,在拍“打山门”时,臧金生实在太重了,那场戏吊
  • (部分采访图片和画面由海港俱乐部提供)一个拥抱,一场胜利,那支快船也许就回来了对快船来说又是一个进攻乏力的比赛夜,比赛仅余36秒时,雷吉打进关键一球。关于崇明根
  • 原因在于普通投资者一般买入股票的数量不会很大,不会影响到该股票集合竞价的价格,只不过此时投资者的资金卡上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如图1所示。在这段时间里,输入计算机
  • 내 손을 잡아, 이제 날 믿어.现在请抓住我的手,现在请相信我——原句来自《ready to love》p3:우리의 새벽은 낮보다 뜨거워,캐럿이 올때 까
  • 可是,忽都合别乞见到女首领后,竟说到:“请释放豁儿赤万户,再献上几个美人来,我好帮夫人在成吉思汗面前美言几句。”铁木真自是不相信豁儿赤的话,但他正说出了铁木真的
  • #315晚会[超话]# 不想再浪费感情打字了 以下言论属实可负法律责任全程无登陆腾讯公司旗下穿越火线游戏 被盗导致被封10年证据都提供了 被盗服务申诉不符合被盗
  • 中信建设的投行业务行业领先,财富管理业务保持市场前列,属于证券板块,公司17倍PE,估值合理,公司业绩稳健增长,基本面良好,但是证券板块整体表现弱势,即使偶尔有
  • Milton West Mark公寓诚招室友男女不限($280/pw share bill)-Master Room -落地窗,自带卫生间-带家具(房间内的需自
  • 在结婚后离开娱乐圈那鱼龙混杂的生活,过着这种低调、享受着接地气的生活,受到了许多粉丝的喜欢,也令许多人羡慕这种慢节奏成为大家向往的生活。网友们看到张馨予现在的生
  • 《一次就好》 徐帆谷子 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 在这片美丽的银滩上慢步 有蓝天,有白云☁️ 还有你在我身旁 倾听我喜悦和感激的心声…… 我一直想要和你一
  • ”张宗龄介绍说:“由于黑白连轴转,一些同志免疫力下降,也不幸患上流感,甚至还带给了家人,但大家都无怨无悔始终奋战在与病毒斗争最前沿。一天下来,腿站麻了,嗓子喊哑
  • 那些无法诠释的感觉,都是没来由的缘分,缘深缘浅,早有分晓。#张艺兴出道十周年# 我的宝贝出道十周年[心] 从15年到现在 从不追星到爱上你 是我的荣幸 我只希望
  • 无论多少迷茫,多少负累,看开后,风景依旧美;无论多少曾经,多少心碎,放下了,情怀依旧纯粹!无论多少迷茫,多少负累,看开后,风景依旧美;无论多少曾经,多少心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