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十個入門
——自衍法師
《法華經》各品概介

《法華經》前十四品智者大師稱 「跡門」,
指久遠前本佛為教化眾生說種種方便法,後十四品稱「本門」,廣述久遠前成道的佛(本佛)所說的法。以下概述各品的大意:

《序品第一》

世尊在耆闍崛山(即靈鷲山)先說 《無量義經》後,
即入三昧示現種種瑞相,彌勒菩薩啟問,文殊菩薩答過去諸佛欲宣說《法華經》前,
必現此瑞相。

《方便品第二》

是本經的重要核心思想,主張一佛乘思想,是「跡門」中的正宗分,
與 「本門」的正宗分〈如來壽量品〉相對,形成本經的兩大中心。

世尊對舍利弗說諸佛的智慧是究竟了知實相——十如是,依此教法可使二乘人入佛道。舍利弗起疑,代眾請法, 與會五千增上慢者退席。之後,世尊宣說諸佛出世的「一大事因緣」,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本意在「一佛乘」「三乘教」是方便說。

《譬喻品第三》

從本品到第九品皆依〈方便品〉進一步以「譬喻」及「因緣」等方式說明,使上中下根的聲聞弟子瞭解佛意。世尊為舍利弗授記。亦為中根的四大聲聞說法,佛以三車(羊車、鹿車、牛車)譬喻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乃方便教說,誘引眾生出娑婆世界的火宅。

《信解品第四》

四大聲聞弟子以「長者窮子」譬喻確定自己的理解。世尊為中根四大聲聞 弟子授記當來成佛,最後導出「於一乘 道,隨宜說三」的結論。

《藥草喻品第五》

世尊認可了迦葉等弟子的信解,又為他們解說了「三草二木」(人天、二乘譬 三草;上、下根的菩薩譬二木)的譬喻,佛說法因根性而有三乘之別,最終是一佛乘。

《授記品第六》

由於摩訶迦葉、須菩提、迦旃延、 目犍連等四大聲聞已能正確理解一佛乘,於是得到世尊授以當來成佛之記。

《化城喻品第七》

第七品至第九品,世尊以「因緣說」 度下根聲聞弟子,授記作佛。世尊為其他聞而不悟的下根弟子宣說過去大通智勝佛的故事,令聲聞弟子醒悟自己與世尊的因緣。又以「化城」喻佛先以三乘化導眾生,待其根熟,再以一乘教法使其邁向菩提大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富樓那和五百阿羅漢得佛授記未來 成佛。這五百羅漢以「貧人衣珠喻」, 表明自己過去已從佛聽聞《法華經》, 已植佛種之事,皆已忘失。現在從佛聞法後,方知自己是菩薩。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敘述阿難、羅目侯羅和二千有學及無學聲聞弟子,也得佛授記。

《法師品第十》

聽聞《法華經》或一念隨喜者,悉予授記成佛,並告知如何傳播及弘揚本 經,舉五種法師(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與十種供養為實踐、流通方式。 宣講本經亦要具足三項儀軌— 入如來 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

《見寶塔品第十一》

多寶佛發願有人說《法華經》時, 他會出來護持。因此,一開始多寶佛塔便從地涌出,證明世尊所說皆是真實。 為了見多寶佛,世尊三變淨土,分身諸佛咸集,與欲同開寶塔。之後多寶如來分半座予世尊,兩尊如來同坐寶塔。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犯五逆罪的提婆達多因宣說《法華經》的功德,得授記為佛。又八歲的娑 竭羅龍女聞《法華經》,即身成佛,證明弘通本經功德之大,即使是惡人、女 人等也能成佛。

《勸持品第十三》

藥王、大樂說等菩薩與二萬菩薩眷屬,發願於世尊滅後以大忍力奉持、廣說《法華經》。世尊為姨母摩訶波闍波 提、耶輸陀羅授記。

《安樂行品第十四》

佛答未來世想順利受持宣說《法華經》當安住四法,即身、口、意、誓願 四安樂行。並以「髻珠喻」說明《法華經》是諸經中最尊最勝。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自本品起至最末品屬於「本門」部分。敘述如來久遠成佛、常住不變的思想是最根本、真實的道理。娑婆世界中有六萬恆河沙的地涌菩薩,為世尊所教化,將於世尊滅後,護持《法華經》。彌勒菩薩質疑世尊成佛以來才幾年,怎可能教化這些大菩薩?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世尊揭示自己非於今世成佛,而是久遠前即已成佛(法身慧命),之間皆為方便示現(報身所現的應身),並以良醫救子喻救眾生而示現方便。此品說明佛「壽命、教化、慈悲、救濟」之無量。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本品前半部屬「本門」正宗分,敘述佛壽長遠、久遠成佛、常住不變的道理。後半部進入「本門」流通分,述說對佛壽長遠的道理,只要「一念信解」 即具無量的功德。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本品是〈分別功德品〉的延續。此品說聞經隨喜並為他人說,其福無量。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若有人於《法華經》能受持、讀、 誦、解說、書寫,實踐,即能獲得六根清淨。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本品舉常不輕菩薩為例,說明受持
《法華經》能得六根清淨的果報。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本品針對特定對象付囑世尊入滅後的弘經使命。世尊囑咐如來滅後應一心 受持《法華經》,此經具備了如來一切神力,一切甚深之事,且經卷所在之處皆應起塔供養。

《囑累品第二十二》

本品是針對眾多對象付囑世尊入滅後的弘經使命,亦即世尊對諸菩薩的「總付囑」。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自本品至廿八品敘述世尊滅後弘經的必要和功德,藉以勸發弘經的信念。 佛說藥王菩薩過去燃身供佛的因 緣。更以種種譬喻來強調《法華經》是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本品藉由妙音菩薩的「本事」來讚歎本經的重要及弘經功德。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這一品始於無盡意菩薩向世尊詢問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由來,敘述觀世音菩薩能變現三十三種化身,來救濟苦難的眾生。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本品說明受持《法華經》得幾種福。藥王歡喜、勇施菩薩、毗沙門天王、持國天王、鬼子母等各各說咒擁護受持、講說《法華經》者。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妙莊嚴王信奉外道,因其夫人及二子度化,後歸依佛門並證佛果。闡述遇佛、聽《法華經》之難得。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佛告普賢菩薩成就四法(為諸佛護念、 植眾德本、入正定聚、發救一切眾生之心)當得《法華經》成就。又受持此經者,普賢菩薩必乘六牙白象與大菩薩們守護受持此經者。

《法華經》十個入門
——自衍法師
《法華經》各品概介

《法華經》前十四品智者大師稱 「跡門」,
指久遠前本佛為教化眾生說種種方便法,後十四品稱「本門」,廣述久遠前成道的佛(本佛)所說的法。以下概述各品的大意:

《序品第一》

世尊在耆闍崛山(即靈鷲山)先說 《無量義經》後,
即入三昧示現種種瑞相,彌勒菩薩啟問,文殊菩薩答過去諸佛欲宣說《法華經》前,
必現此瑞相。

《方便品第二》

是本經的重要核心思想,主張一佛乘思想,是「跡門」中的正宗分,
與 「本門」的正宗分〈如來壽量品〉相對,形成本經的兩大中心。

世尊對舍利弗說諸佛的智慧是究竟了知實相——十如是,依此教法可使二乘人入佛道。舍利弗起疑,代眾請法, 與會五千增上慢者退席。之後,世尊宣說諸佛出世的「一大事因緣」,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本意在「一佛乘」「三乘教」是方便說。

《譬喻品第三》

從本品到第九品皆依〈方便品〉進一步以「譬喻」及「因緣」等方式說明,使上中下根的聲聞弟子瞭解佛意。世尊為舍利弗授記。亦為中根的四大聲聞說法,佛以三車(羊車、鹿車、牛車)譬喻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乃方便教說,誘引眾生出娑婆世界的火宅。

《信解品第四》

四大聲聞弟子以「長者窮子」譬喻確定自己的理解。世尊為中根四大聲聞 弟子授記當來成佛,最後導出「於一乘 道,隨宜說三」的結論。

《藥草喻品第五》

世尊認可了迦葉等弟子的信解,又為他們解說了「三草二木」(人天、二乘譬 三草;上、下根的菩薩譬二木)的譬喻,佛說法因根性而有三乘之別,最終是一佛乘。

《授記品第六》

由於摩訶迦葉、須菩提、迦旃延、 目犍連等四大聲聞已能正確理解一佛乘,於是得到世尊授以當來成佛之記。

《化城喻品第七》

第七品至第九品,世尊以「因緣說」 度下根聲聞弟子,授記作佛。世尊為其他聞而不悟的下根弟子宣說過去大通智勝佛的故事,令聲聞弟子醒悟自己與世尊的因緣。又以「化城」喻佛先以三乘化導眾生,待其根熟,再以一乘教法使其邁向菩提大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富樓那和五百阿羅漢得佛授記未來 成佛。這五百羅漢以「貧人衣珠喻」, 表明自己過去已從佛聽聞《法華經》, 已植佛種之事,皆已忘失。現在從佛聞法後,方知自己是菩薩。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敘述阿難、羅目侯羅和二千有學及無學聲聞弟子,也得佛授記。

《法師品第十》

聽聞《法華經》或一念隨喜者,悉予授記成佛,並告知如何傳播及弘揚本 經,舉五種法師(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與十種供養為實踐、流通方式。 宣講本經亦要具足三項儀軌— 入如來 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

《見寶塔品第十一》

多寶佛發願有人說《法華經》時, 他會出來護持。因此,一開始多寶佛塔便從地涌出,證明世尊所說皆是真實。 為了見多寶佛,世尊三變淨土,分身諸佛咸集,與欲同開寶塔。之後多寶如來分半座予世尊,兩尊如來同坐寶塔。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犯五逆罪的提婆達多因宣說《法華經》的功德,得授記為佛。又八歲的娑 竭羅龍女聞《法華經》,即身成佛,證明弘通本經功德之大,即使是惡人、女 人等也能成佛。

《勸持品第十三》

藥王、大樂說等菩薩與二萬菩薩眷屬,發願於世尊滅後以大忍力奉持、廣說《法華經》。世尊為姨母摩訶波闍波 提、耶輸陀羅授記。

《安樂行品第十四》

佛答未來世想順利受持宣說《法華經》當安住四法,即身、口、意、誓願 四安樂行。並以「髻珠喻」說明《法華經》是諸經中最尊最勝。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自本品起至最末品屬於「本門」部分。敘述如來久遠成佛、常住不變的思想是最根本、真實的道理。娑婆世界中有六萬恆河沙的地涌菩薩,為世尊所教化,將於世尊滅後,護持《法華經》。彌勒菩薩質疑世尊成佛以來才幾年,怎可能教化這些大菩薩?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世尊揭示自己非於今世成佛,而是久遠前即已成佛(法身慧命),之間皆為方便示現(報身所現的應身),並以良醫救子喻救眾生而示現方便。此品說明佛「壽命、教化、慈悲、救濟」之無量。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本品前半部屬「本門」正宗分,敘述佛壽長遠、久遠成佛、常住不變的道理。後半部進入「本門」流通分,述說對佛壽長遠的道理,只要「一念信解」 即具無量的功德。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本品是〈分別功德品〉的延續。此品說聞經隨喜並為他人說,其福無量。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若有人於《法華經》能受持、讀、 誦、解說、書寫,實踐,即能獲得六根清淨。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本品舉常不輕菩薩為例,說明受持
《法華經》能得六根清淨的果報。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本品針對特定對象付囑世尊入滅後的弘經使命。世尊囑咐如來滅後應一心 受持《法華經》,此經具備了如來一切神力,一切甚深之事,且經卷所在之處皆應起塔供養。

《囑累品第二十二》

本品是針對眾多對象付囑世尊入滅後的弘經使命,亦即世尊對諸菩薩的「總付囑」。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自本品至廿八品敘述世尊滅後弘經的必要和功德,藉以勸發弘經的信念。 佛說藥王菩薩過去燃身供佛的因 緣。更以種種譬喻來強調《法華經》是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本品藉由妙音菩薩的「本事」來讚歎本經的重要及弘經功德。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這一品始於無盡意菩薩向世尊詢問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由來,敘述觀世音菩薩能變現三十三種化身,來救濟苦難的眾生。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本品說明受持《法華經》得幾種福。藥王歡喜、勇施菩薩、毗沙門天王、持國天王、鬼子母等各各說咒擁護受持、講說《法華經》者。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妙莊嚴王信奉外道,因其夫人及二子度化,後歸依佛門並證佛果。闡述遇佛、聽《法華經》之難得。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佛告普賢菩薩成就四法(為諸佛護念、 植眾德本、入正定聚、發救一切眾生之心)當得《法華經》成就。又受持此經者,普賢菩薩必乘六牙白象與大菩薩們守護受持此經者。

摘自《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莲池大师著述

二明悉奉行。
  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疏】欢喜者。庆所闻故。信受者。领所闻故。作礼者。重所闻故。去者。闻已则退而修持也。亦前三资粮。及三慧也。
  【钞】庆所闻者。多劫飘零。正以未闻此法。今知持名往生。可谓沉疴枕席。忽遇神方。久客他乡。乍闻家信。欣幸不胜。故云庆也。领所闻者。信之不疑。受之弗失。如奉王敕。如遵父命。故云领也。重所闻者。中心感激。五体翘勤。如蒙至极之恩。拜谢无已。故云重也。修持者。古人进而闻道于师。退而修道于己。非如今人入耳出口也。三资粮者。如上闻而信。即信资。信而受。即愿资。受而去。即行资也。三慧者。闻即闻慧。欢喜信受者。即思慧。去而修持者。即修慧也。
  【疏】又此欢喜。亦具清净三义。如观疏中说。
  【钞】三义者。观经疏谓一能说人清净。二所说法清净。三依法得果清净。具此三义。故欢喜。今持名往生。乃佛所说。佛是一切智人。非四人等也。则人清净。遇如是人。宁不欢喜。持名往生。即证三昧。是圆顿教。非权法也。则法清净。闻如是法。宁不欢喜。持名往生。即不退转。直至成佛。非小果也。则果清净。证如是果。宁不欢喜。
  【疏】又此欢喜。亦通深浅。各随所得。
  【钞】深浅者。如华严初地。名欢喜地。文中具三十欢喜。一当得十句。如所谓念诸佛故生欢喜。念诸法故生欢喜等。今闻此经者。自庆我亦当来得如阿弥陀佛。我亦当来得阿弥陀佛如是妙法也。二现得十句。所谓转离一切世间境界。故生欢喜。亲近一切佛。故生欢喜等。今闻此经者。现得转离娑婆五浊境界。现得往生净土。亲近弥陀。及诸佛也。此欢喜属地位中。而初行亦名欢喜。初住文中。亦云获无边欢喜等。故云深浅。若浅之又浅之。则随其分量。亦得法喜之乐而已。
  【疏】又结归信受者。从始至终。信为根本故。
  【钞】始终者。首标如是。乃信顺之辞。今复末言信受。则知因信生愿。因愿起行。从初发心。次得往生。究竟成佛。皆资信力。故云始终信为根本。
  【疏】大本结经。备陈众生获益。龙天降祥。今不言者。文省也。
  【钞】大本云。佛说此经已。无量众生。发无上正觉心。万二千那由他人。得法眼净。二十二亿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八十万比丘。漏尽意解。四十亿菩萨。得不退转。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大光普照十方国土。百千音乐。自然而作。无量妙华。芬芬而降。乃至阿迦腻吒天。皆作种种微妙供养。又云二十五亿众生。得不退忍。四万亿那由他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种诸善根。愿生极乐世界。皆当往生。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八万亿那由他众生。得授记法忍。
  【疏】又大本嘱累持经功德。今持此经。亦当如是。
  【钞】大本佛告弥勒。今此法门。付嘱于汝。于大众中。为他开示。当令书写执持。于此经中。生导师想。又云。无量亿诸菩萨。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勿违佛教。而弃舍之。当令汝等。沦没长夜。备众危苦。是故我今。为大嘱累。今经不言。皆文省故。
  【疏】又大本及法灭经。皆言法灭之曰。独留此经。故知此经。总持末法。如华严论中说。
  【钞】大本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特留此经百岁。众生得遇。无不得度。若有众生。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临命终时。佛与圣众。现其人前。经须臾间。即生彼刹。法灭经云。尔时首楞严经先灭。以次诸经。悉皆灭尽。独留无量寿经。度诸众生。华严论云。正法灭时。以总持持余尊法。为教理流转之因。今谓诸经悉灭。此经独存。念佛一门。广度群品。则诸经已灭而不灭。即是以一存余。流转无尽。正总持之谓也。一切众生。应当尊重恭敬。信受奉行。经所在处。如佛见在。问。独留此经。此经盖指大本。答。前不云乎。文有繁简。义无胜劣。详言之则大本。略言之则今经耳。非有二也。
  【疏】称理。则自性无恼。是欢喜信受义。自性无住。是作礼而去义。
  【钞】烦恼本寂。欢喜亦空。则苦土谁非乐土。来实无来。去亦何去。则往生毕竟无生。以此无生。生彼国土。非生彼土。实生乎自心也。然后无问自说。世尊免付空谈。独任当机。身子不孤重托。是真欢喜。是真信受。是名真法作礼如来。若其外极乐九莲之土。别说唯心。舍弥陀万德之名。另求自性。可谓当渡而问津。对灯而觅火者矣。
  三结释咒意。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疏】释咒意者。以咒附经。经得咒而弥显。以经先咒。咒得经而愈灵。交相为用。应结释也。此咒详见不思议神力传。持此咒者。灭罪往生。故以拔业障生净土为名。陀罗尼者。此云总持也。
  【钞】业障者。凡障有三。一烦恼障。二业障。三报障。今言业障。则中摄前后。烦恼者业之因。报者业之果也。业必有因。业必招果。故摄二障。除障贵除其本。如根绝不生芽。芽不生。则枝叶华果。悉不生故。今此咒持之。则烦恼不起。是拔业障根本也。如传言。日夜各持三七遍。灭五逆谤法等罪。是也。得生净土者。轮回娑婆。皆繇业障。业障既空。秽土种灭。随愿往生。故得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总持者。总统摄持。更无遗失。即咒之别名也。传名不思议神力者。即经名不思议功德也。持咒持名。即得往生。故同名不思议。
  宋元嘉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疏】宋者。南北朝国名。元嘉者。年号。天竺者。西域国名。求那跋陀罗。此云功德贤。
  【钞】宋言南北者。时方南北分王。宋王江南。谓刘宋也。元嘉者。文帝元嘉末年也。天竺。一云身毒。有五天竺。皆西域也。跋陀博通三藏。尤专大乘。号摩诃衍。神异非一。备载传记。恐繁不叙。一本陀下无罗字。或疑是求那跋摩。以二师同时故。未审何所译也。
  咒曰。
  南无阿弥多婆夜(一)哆他伽多夜(二)哆地夜他(三)阿弥利都婆毗(四)阿弥利哆(五)悉耽婆毗(六)阿弥唎哆(七)毗迦兰帝(八)阿弥唎哆(九)毗迦兰多(十)伽弥腻(十一)伽伽那(十二)枳多迦利(十三)娑婆诃(十四)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无令怨家而得其便。现世常得安隐。临命终时。任运往生。
  【疏】诸本句读稍异。今依古本。神咒不翻。不必强释。
  【钞】诸本不同者。如南无阿弥多婆夜。一本作南无阿弥多婆夜多。以次句多字连属上句。故云稍异。今不必苦究是非。但依一本。至心诵持。自成利益。又有谓南无阿弥多婆夜。此云皈命无量寿。多他伽多夜。即多他阿伽度。此云如来。哆地夜他。新译云。他的也挞。旧云怛绖他。绖。音迭。即地夜二合也。此云即说咒曰。自后方是密语。然神咒从古不翻。略有五意。一。如王密旨。勿妄宣传。但宜钦奉故。二。或一语广含多义。如仙陀婆故。三。或此方所无。如阎浮提故。四。或顺古文。如阿耨菩提故。五。或尊重非唐言可对。如般若故。一云。亦可强翻。既谓之强。曷若己之。
  【疏】经咒相联。正显密圆通义。
  【钞】详陈彼国。依正庄严。信行愿门。如经所明。是之谓显。遵佛秘敕。但持此咒。即得往生。是之谓密。显者。显此密也。密者。密此显也。兼持则双美毕具。单举亦交摄不遗。故曰圆通。
  【疏】虽云交摄。而专持名号。犹胜持咒。亦胜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
  【钞】偏赞持名也。一。胜本咒者。以咒云。诵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而持名。则一日一心。即佛现前故。又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而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故。二。胜余咒者。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以十念便得往生。一生便得不退。威灵不测。斯名大神。余可例知故。问。准提功德。至广至大。如何但持佛名。而能胜彼。答。准提因地菩萨。弥陀果位如来。持准提既有神功。念弥陀宁无妙应。是故经云。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号。不如一称观世音菩萨。其福正等。又云。持无量无数观世音菩萨名号。不如一称地藏菩萨。其福正等。况如来乎。三。亦胜诸余功德者。六度万行。法门无量。而专持名号。则种种功德。摄无不尽。以不出一心故。如前文中广说。愿净业弟子。专其信。不二其心。如经云。设有一法。过于涅槃。亦所不顾。禅宗知识。有教人但持话头。一切不作。故知原业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何况原念佛人。乃变其所守。而复他尚。心怀二路。志不归一。云何三昧。而得成就。直至无常。空无所获。罔思己过。反起谤言。呜呼谬哉。
  【疏】称理。则自性空。是拔业障义。自性有。是陀罗尼义。自性不有不空。是生净土义。
  【钞】觅心了不可得。一切业障。谁为根本。即心无所不具。一切功德。何弗总持。当总持而不立纤尘。有是即空之有。无根本而出生万法。空是即有之空。即有则不空。即空则不有。不空不有。惟是一心。不越一心。是名净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5.最近把零食和主粮混一起投喂,谁知道它一口口把主粮和零食咬出来,在地上挑零食吃...[跪了][跪了][跪了]这是它来家里的第5年了,也成了一只老baby。[抱
  • [泪]9月是活跃的JK[G嘴]提行李时,一直在想我能不能见到他,最后一次再见。[泪]9月是活跃的JK[G嘴]提行李时,一直在想我能不能见到他,最后一次再见。
  • 厨房和餐厅部分,我们都想用大气,宽敞的视觉感去塑造,所以选择了全白的柜体。一楼的设计就延续了大理石的元素,但我不想整个空间看起来“冷冰冰”于是在背景墙选择了深色
  • 7.如果上岸会遵守规则,会按时签到,之前一直在微信蹲码,没蹲到求上岸,想再废文安个家,真的太馋了[悲伤]我刚在b站看视频 然后看到评论说同样是嗑东北cp的小伙
  • ❥对于一个男人…什么装备最能体现他的品味?[阴险] 女人的形象价值千万❗️#美丽俏佳人##护肤达人##520,我爱你##口红##2018上海国际珠宝首饰展览会
  • 我也是普普通通的女孩子,我也会有难过,不高兴的时候,我也会哭,我也不知所措,我也才20出头,凭什么我就该成熟懂事的像个大人,处处让着别人。 好好过自己的,确实
  • 【#厦门人才服务月活动#今启动】“2022厦门人才服务月”暨“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颁布20周年庆活动于今日启动,我市将在6月集中开展158项人才主题活
  • 各种能投诉的地方都投诉了,本来对联通很有好感,现在觉得我居然每个月还要给交话费真的恶心[拜拜][拜拜][拜拜]事件经过贴在配图,希望看到的人也能引以为戒不要轻易
  • 一位能够把孩子推向父亲,或者推向外面世界的母亲应该是伟大的,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因为母亲容易把孩子视为自己的一部分,那么也就意味着,母亲希望孩子们通过她来思
  • 我媳妇爱花小钱,每天必须花点,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买。 有天,我问她,你敢不敢跟我赌一把? 我媳妇问,赌什么? 我说,退出支付宝一天,你能撑到 。
  • 但临床上的确有不少过敏性鼻炎患者都说自己的鼻炎自愈了(是自愈,不是治愈)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很多人通过积极运动锻炼、更换工作生活环境后发现困扰多年的鼻炎不见了,舒
  •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曲靖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曲靖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杨贵森充分肯定了过去的一年我院在服务患者、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工作上取得
  • 又常言道:“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更确证了佛说“一切法从心生”的凿凿之理所以,求健康 求平安 求财求运 求福求慧 ,必须从修正自己的身心开始 即所谓“
  • 粉丝送饮料:别人家男神:谢谢你哦,想得真周到,辛苦了我们家谦谦:啊,送我这个我真是要尿在车上了…要尿在车上了…关于丢行李别人男神粉丝:啊,怎么会这么不小心?粉丝
  • 小水为了喜欢的人努力变美,终于鼓起勇气表白的那一刻,却发现他的阿亮学长牵了别人的手,可谁又知道小水对于阿亮来说一直都是最特别的那一个...如果两个人中有一个人能
  • 不过,真的好想再去一次泰兰德,看看海,吹吹海风,夜晚沙滩散散步,跟好友一起吃吃东西,如果有幸能偶遇一下少爷们最好啦,或者能偶遇我之前的泰国导游-pi 新,也是好
  •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
  • 前20中有15家公司曾进入1985年的首份榜单。年报中,首席执行官David MacLennan认为2020年充满挑战,并提醒股东,嘉吉是一家拥有155年历史的
  • 关于日本上世纪city pop看到一篇文章一段话:“夏夜与城市高楼,海滨与老爷车,泳池与棕榈树,无休止的欢声和笑语…… 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曾做过一场关于爱情、希望
  • 然,风,吹散了记忆,那曾经的喃喃低语,那曾经烟雨桥上的相拥相依,那琴箫相伴的昨日,还有那些刻骨铭心的点点滴滴,犹如漫天飞舞的尘沙,落得眼眸潮湿。念你白衣胜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