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看点##财经##今日看盘##股票##投资##A股##今日关注#

【从挪威到德国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路线图浮出水面】

10月7日,“东方斯堪的纳维亚”号货轮缓缓驶离洋山深水港,装载的1698辆上汽名爵随船远渡重洋;在毗邻的海通南港码头,5000辆特斯拉正驶上“加州盛世”号滚装船蓄势待发。它们有个共同的目的地——比利时泽布吕赫港,车辆运抵后将经此中转至欧洲各国。

近两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呈井喷式增长,并大举进军欧洲市场。上汽、红旗、比亚迪、蔚来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吹响出海的号角,从桥头堡挪威,到汽车工业腹地德国,以千帆竞发之势,勾勒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路线图。

  从桥头堡到深入腹地

清澈的峡湾、冷艳的冰川、苍郁的森林、绚丽的极光……已在挪威工作七年的郝振霄眼中,如今当地又多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线——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

“我记得刚来的时候路上的新能源汽车基本上是特斯拉,这两年比亚迪、红旗、蔚来等中国品牌越来越多,一开始感觉挺新鲜的,现在已司空见惯。”郝振霄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中国品牌挺受当地人欢迎的,我一个朋友就买了一辆上汽名爵。”

政策大力支持、充电设施完备、水电充沛价廉……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挪威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的国家,也不约而同地成为了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进军欧洲的首站。2020年以来,上汽、小鹏、蔚来、比亚迪、红旗、岚图纷至沓来,从挪威登陆开启了出海之旅。

“在挪威买新能源汽车可免除各种税费,这边有很多峡湾,水电价格也非常便宜,很多公司还有免费的充电设施。”郝振霄介绍说,“还有一点是,挪威没有本土的汽车品牌,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我想这也是吸引中国汽车品牌前来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眼中,挪威不仅仅是桥头堡,更是全面进军欧洲乃至全球的绝佳练兵场。

“我们用统一一切标准的产品先解决模式、法律法规、充电功率、交付、物流仓储等一系列问题,然后再面对全球开发车型。挪威市场的顺利交付,使我们迅速积累了销售、交付、服务等全闭环的海外经营经验。”在9月29日的中国汽车品牌出海峰会上,小鹏汽车副总裁李鹏程表示。

从挪威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首先辐射同属北欧的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上述四国正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排名前列的国家。国庆前夕,岚图在向挪威发送首批500辆FREE纯电版、正式开启欧洲之旅的同时宣布,2023年起计划进入瑞典、荷兰、丹麦、以色列四国。

而下一站也在国庆假期前后揭开谜底——全球汽车工业的腹地德国。在BBA(奔驰、宝马、奥迪)的大本营,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将迎来出海攻坚战。

先是比亚迪。9月28日,比亚迪面向欧洲市场推出汉、唐及元PLUS三款车型,并开启欧洲多国交付,其中就包括了德国;国庆假期期间,德国最大租车公司SIXT又宣布,已与比亚迪签订意向合作协议,在2028年之前采购10万辆比亚迪Atto 3系列新能源汽车。

紧接着是蔚来。10月8日凌晨,蔚来宣布其三款最新车型ET7、EL7和ET5将通过订阅模式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开放预订,但只提供租赁服务,不直接销售。早在今年7月,蔚来还在柏林建立了创新中心,用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以及能源技术研发。

  出海前景广阔

2021年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井喷的一年,也被称作“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出海元年”。

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200万辆,一举突破多年来徘徊在100万辆的状态,同比翻番。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成为新动能,2021年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今年1-8月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已超去年全年。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市场快速崛起,并迅速占据了相对主力的位置。目前来看,欧洲市场已占据50%左右的比例,表现相对较强,亚洲市场被欧洲市场快速超越。从2021年开始,欧洲市场就超越亚洲市场,成为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据欧洲咨询机构Inovev统计,2020年之前,中国汽车在欧洲注册量仅1万辆左右,2021年暴涨至8万辆,今年上半年达7.5万辆,预计全年可达15万辆。另据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计算,2021年中国汽车在欧洲注册占比达14.7%,已是欧洲电动车的第二大来源地,仅次于德国。

为什么欧洲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出海的主战场?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首先,欧洲电动车市场具有低关税特点,德国、法国等国家电动车整车进口享受10%的低进口税,挪威对电动车进口则实行免税;其次,欧洲的充电基础设施较完善。同时,欧洲消费者对于环保理念认可度高,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相对更高。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可提供的产品不是特别多,但欧洲无论是从国家政策支持,还是从用户对环保的热衷、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对新能源汽车都有很大的需求。所以很多中国车企都往那边跑,因为大家都发现这是未来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

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增长势能有待释放。以挪威为例,截至上半年,中国品牌在挪威的电动车注册量占比仅10.6%,且销量排行榜前十中无一中国品牌。考虑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目前仍属“初来乍到”,一方面上述成绩的取得已实属不易,另一方面也说明未来的增长潜力十分巨大。

机构也纷纷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欧洲的市场前景。中信证券预计,中国车企2025年、2030年海外销量有望达300万辆、550万辆。中短期内,燃油车出海贡献较大,但新能源车出海前景更加广阔。“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欧洲作为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最积极、燃油车退出计划最坚定的地区,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到达50%以上。”

  提升产品力是根本

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高端化特征非常明显。“从出口均价来看,近年来纯电动车提升极其明显,从2018年的0.2万美元提升至2020年的1.1万美元;2022年达到了1.99万美元,8月更是达到了2.58万美元的良好水平。”崔东树表示。

在品牌向上突破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实现快速升级。而品牌溢价的来源,则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力。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特别是最核心的动力电池上实现全球领先,加之在汽车智能化方面的快速进步,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出海的底气。

以比亚迪为例。今年年初,挪威乘联会对31款在售的热门电动汽车开展冬季续航实测,目的是检验低温环境下,电动汽车锂电池的容量衰减情况。测试结果显示,比亚迪唐EV相较官方标定的续航里程偏差仅为11%,远低于30款参赛车型19.6%的平均偏差。

支撑比亚迪唐EV拿下测试冠军的,正是其领先的产品力。据悉,2022款比亚迪唐EV搭载108.8kWh大容量刀片电池,拥有比亚迪全系车型最深厚的电量储备,续航最高达730km。此外,其搭载的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升级至L2.5级智能辅助驾驶模式。

“要把握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机遇。”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表示,“上世纪70年代出现石油危机,丰田等日本车企凭借日系车优秀的节油技术拿下美国市场。近年来,随着传统车企的‘诺基亚时刻’出现,同样的窗口正摆在中国新能源车企面前。”

崔东树也表示:“在燃油车方面,我们相较于欧美国家的产品仍明显处于落后状态,而新能源技术我们明显处于相对先进的状态。因此,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有较大空间,而且由于欧洲目前处于资源紧张状态,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相对较大,还有一些政策支持,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带来巨大机会。”

不过,同时需要看到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出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在产品开发方面,既要符合欧洲的法律法规,又要针对欧洲市场的特点做适应性开发,这都是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需要面临的挑战。

以一个小小的拖钩为例,卢放表示:“为满足挪威当地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岚图汽车在后拖钩方面做了相应开发。为了提升整车拖曳质量,我们通过仿真分析,重新设计了整车后防撞梁,对车身左右纵梁进行了局部加强,达到了两吨的拖车质量,在同类车型中的拖曳质量最大。”

【从电动汽车残值低,看“订阅式租车”在我国的巨大商机】从电动汽车残值低,看“订阅式租车”在我国的巨大商机

国庆节前,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为了卖车,再出大招,宣布针对刚刚上市的AION V Plus车型,正式推出“AION Care+真保值”回购计划,用户只需1999元购买该计划,即可享受广汽“无套路”的“两年7折回购”福利。
为什么肖勇要推出这样的“好政策”?首先肯定是基于埃安的销售压力,其次是对这款车残值的信心,最后也可能有些“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心理。
电动汽车残值低是车主购车的一大障碍
一个车型的二手车市场价格维护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其一手车的销量。好的车企,一定对于二手车价格体系维护的很好,比如传统的日系车、德系车都是这方面的高手,而以往的自主品牌,做的就相对差了不少。并不是不努力,而是有些车在用了几年后,实在是破败的比较严重,根本难以支撑一个好的价格。
同样的情况,在电动汽车市场也是一样的道理。差不多的配置情况下,补贴、免购置税、免牌照费、不限行等措施,使得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车的价格有了竞争力,但是残值低仍然是无法避免的大问题,会是一个至少在未来10年,一直存在的用户最大的痛点,成为潜在消费者放弃电动汽车的主要原因。
电动汽车残值有多低
据最新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联合发布的《2021年9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显示,3年车龄的纯电动汽车保值率仅为39.7%,这是一个相当低的数值。

要知道传统燃油车,3年残值率一般会达到65%以上,比电动汽车整整高出25%,如果是一台B级车,大概16万元左右的车型,三年后在其他成本差不多的情况下,卖二手车时,会差出来40000元以上的用车成本,这就相当于花了16万元买了一辆12万元的车,换成谁都会心疼的。
电动汽车为什么残值低
燃油车保值率已经非常稳定了,这是过去百多年逐渐发展下来的结果,而纯电动汽车保值率低,目前主要由四个因素造成:
(一)车型生命周期短

上表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整理,从中可以看出,在一年残值率排名比较靠前的纯电动汽车中,只有ModelX和蔚来ES8上市超过3年,其余均是新车型。而3年前的很多电动汽车车型,如今都已经被停产淘汰了,所以不可能指望它还有一个高保值率。

另外,刚刚上市的新车型,首年保值率通常也是比较虚的,因为市场不清楚3年后车况会怎么样,残值会剩多少,所以新车型的一般首年残值率会虚高一些。也就是说,当三年后人们发现车况普遍很不好时,残值就会变低,就会反作用于这款车型的首年残值,进而进入一个更加合理的残值体系。说到底,还是因为新车型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周期导致的,所以新车型的首年残值率参考性并不会很大。

(二)制造工艺不成熟,质量不好
很多车型上市之初,技术并不成熟,比如蔚来的ES8三年残值率55.6%,北汽EU5则为50.9%,而哪吒汽车U第一年保值率才仅为55.27%,这都说明很多车型,本身就存在问题,用了一段时间后,就逐渐暴露出来了,都知道你是一辆“破车”了,自然而然的残值就低了。
(三)汽车技术更新速度快
传统燃油车的技术发展早已经进入瓶颈期,发展缓慢,但是新能源汽车则完全不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的快速变化,一是算力,二是动力电池。

首先看算力,算力依靠芯片,而汽车芯片又分为三种:功能芯片、功率半导体、传感器。其中传感器和功能芯片类似于人的五官和大脑的关系,这两种芯片目前发展速度都很快,尤其是功能芯片和传感器中的激光雷达,不但性能在按照摩尔定律的大幅提升,成本也在不断降低。这就让如今的汽车越来越像手机行业了,想象一下三年前的手机,在今天还值多少钱?答案一定是非常便宜,因为在运算能力上,已经远远落后了,而电动汽车的时代,就是存在这样的特点,越智能的车,贬值率越高。

其次是动力电池,随着技术不断突破,能量密度在不断提高,充电桩输出功率也在提高。
(1)在能量密度方面,2017年的电池普遍还在120Wh/kg,2018年就到了150 Wh/kg,而如今,性能优秀的已经达到250 Wh/kg,甚至更高。能量密度在4年时间已经翻倍,而过去10年已经整体提高到3倍,这意味着越新的电池,跑的就越久越远。

(2)在充电功率方面,5年前直流充电桩,也就是快充,普遍功率还在30-45kw,后来是60-120kw,如今超级快充技术各车企也在不断推出,除了特斯拉一直以来的250kw,吉利的SEA平台、东风岚图也都分别推出了360kw的超充方案,小鹏和埃安则是更高的480kw功率……如今的高功率6C倍率超充,前几年的车是享受不了的,而同样道理,今天的电动汽车,也享受不了未来几年更高功率的超充乐趣,这也是让电车残值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电池以上两方面能力进化,还只是在传统的三元或者磷酸铁锂电池上,一旦如石墨烯技术在内的固态电池得到突破,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充电倍率可能从目前普遍的1-2C,提升到6C,甚至12C,动力电池市场很可能进入一个非线性的发展阶段,那些用老一代电池技术的汽车,残值将不止腰斩,而是“脚踝斩”。
这些技术上的质变,是非常有可能在未来10年内接二连三的发生的,比如蔚来的ET7,已经采用了半固态电池,NEDC标称达到1000公里,包括广汽埃安也提出了续航1000公里的车型……这些一旦上市后,都会对原有市场老车型产生冲击。
(四)车企新车降价频繁
除了以上几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车企对新车主动降价,导致二手车残值短期内断崖式下降,典型代表就是特斯拉,通过Model 3的保值率变化能够很容易看出来。这与特斯拉不断进化的生产能力,和企业追求的目标有关系。
最近一期财报显示,特斯拉的毛利率再次达到了30%,这已经是多次降价后的结果,由于供应链能力不断优化,软件发挥的价值越来越大,让特斯拉与传统车企产生了很大的不同,毛利率远高于一般如丰田、大众这样的品牌,达到了保时捷的水平,而为了追求客户数量最大化,其不断的下调价格,这就让其老车主很不爽,二手车一再贬值。这种情况通常会比较容易出现在新车企、新车型身上,因为早期发展还不算太成熟,当成本和生产效率稳定后,会逐渐好转。
当然也有与特斯拉不同,采用反向操作的,比如蔚来汽车,就是坚决不降价的代表,为的就是保持二手车的价格稳定,不过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残值率到底能不能Hold住,不是一厢情愿的,还要看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毕竟别人性价比更高了,你也很难撑得起高价。
正是因为电动汽车存在着以上四个问题,才让其在未来10年内,都很难保持一个稳定的二手车价格体系,绝对达不到燃油车的保值率,而且随着技术上有质变的可能,二手车价格下跌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在某些节点上出现断崖式下滑,这些都构成了车主购买和车企回购的“风险因素”,阻碍了电动汽车市场彻底大爆发。
广汽埃安AION V Plus 玩7折回购能不能兜得住

上表根据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所有国产电动汽车中,目前1年保值率能够超过70%的只有4款车。而根据经验推算,国产品牌2年保值率,能超过70%应该一款都没有。按照AionS的首年保值率仅为66.27%的水平估算,AION V Plus即使采用了再先进的技术,其2年实际保值率也很难更高,大概率是低于S车型的首年保值率66.27%的。

AION V Plus起售价为17.26万,“AION Care+真保值”计划定价为1999元,占售价的1.2%。也就是说每7折回购一台车VPlus,广汽埃安至少会亏损3.25%,配置越高,赔的越多。而近些年广汽集团整体毛利率在不断下降,今年上半年财报披露显示,自主品牌,乘用车毛利率为3.7%,由此推断广汽埃安的毛利率也不会太高,这次回购,很大可能是肖勇牺牲了埃安未来的利润,换取今天的销量。
回收的二手车,怎么办?
其实有很多家车企,都玩过二手车回购,包括大家知道的吉利几何,也曾经推出过两年7折回购政策。而对于那些买车的车主来说,更像是租了两年车,只要价格合理,还是能撬动很多用户的。这种办法看起来一举两得,一是解决买车时后顾之忧,能促进短期内销量,二是能“哄抬”二手车价格,让车辆更保值,长期利好销售。
但是,世上哪有那么多两全法,车企高价回收时,首先前文分析的四大原因,所以二手车回购大概率会赔本,发展的极端一些,就类似自己跟自己玩了个“庞氏骗局”。其次,就是大量的二手车收回来之后怎么办,一旦短期内向C端市场抛售,势必会对残值造成压力,亏的更多。所以唯一的出路,就只有“二手车运营”了。
据资深人士分析,未来纯电动汽车市场的残值问题,是不可能短期解决的,大量的二手车被回收后(包括融资租赁断供的),有两种处理可能:
第一种方式,赔钱卖掉,但一般情况下,车企不太可能直接在财务报表中“承认”这种亏损,高价回收,低价销售,会造成资产流失,尤其是国有资产不可能这样操作。那么只能用相对复杂的手段,以表面上看起来不赔钱的价格“运作”出体系,让至少账面上不能看出来“回购”是亏损的,而买家再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补偿。

第二种方式,资产运营,因为一旦卖掉就可能在账面上显示“回购”的资产是亏损的,所以车企更可能选择集团内其他子公司持有,然后靠接下来每年的折旧,来摊销掉“二手车回购”带来的亏损,这种方法也是相对更容易操作的,至于这些车接下来的折旧期能否租出去,租多少钱,那是另外一码事,因为这个亏损已经不是“造车”这个主营业务造成的了,“洗白白”。
而这“卖掉”和“运营”这两种方式,最终会结合使用,在资产运营到合适的阶段,逐步卖掉。
未来市场的巨大机会
不管怎样,企业都是不希望亏损的,所以持有大量二手车资产的车企们,都希望有人接盘,那么市场就会存在大量的纯电动汽车供给,由于供给过剩,价格一定是比较低的,保本甚至不亏太多就可以。而这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个非常好的选择,担心电动汽车贬值?没关系,租一辆二手的就好了。

不过,据车评网了解,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满足供需两端的纯电动汽车租赁平台。而虽然车企有强烈的需求,却又不可能推出这类业务,因为第一没有这个能力,第二更不想分心去搞ToC的资产运营业务。所以,这里面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一旦形成这样一个平台,必然会有更多车企推出回购政策,让买新车的消费者无后顾之忧,而有后顾之忧的消费者,则可以选择租赁纯电动汽车,整个新能源汽车生态,会快速进入一个更良性的循环。

在车评网近期组织的专家论坛中,大家普遍判断,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市场的消费形态,必然会发生变化,汽车租赁会成为重要的业务构成。而类似的模式,已经在北美地区快速发展,车评网早前曾报道,一家总部位于华盛顿,叫Steer的公司,便在主营纯电动汽车的订阅式租赁,而同样的业务模式在欧洲也逐渐开始流行。

所谓订阅式租赁,与我们所熟知的传统租车、分时租赁等都有所不同,租期短则1-2个月,多则1-2年,不会更短,也不会更久,期间还可以换不同车型,而保险、保养、维修等等问题,均由平台负责,这种模式比用户自己买车会更灵活、更省心。而它的基本业务逻辑,就是基于供需双方对于电动汽车残值的评估,存在长期不确定性,所以采用短期租赁方式,很好的解决了双方一直僵持不下的“痛点”,可以更灵活的规避风险,又可以享受电动汽车低廉的使用成本。而另据多家专业咨询机构判断,未来5年,纯电动汽车的订阅式租赁市场,有可能突破到120-150亿美元之间,并且会持续快速增长,直到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的技术发展到达稳定的线性增长曲线为止。

写在最后:
目前纯电动汽车的发展阶段,除了造就了订阅式租车的潜在巨大市场外,也促进了储能市场的爆发。工信部在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立法,而此前宁德时代的一系列“动作”,也表明其已经开始逐步深入储能市场。
订阅式租车和储能都是新能源汽车变革中,供给端资源“溢出”带来的巨大商业机会,同时又能够反向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一旦闭环形成,就会让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几何级的增长阶段。而两个方向不同的是,订阅式租车可以轻资产、平台式的运营,适合互联网创业,储能则必然是重资产形态,目前看只有“大玩家”才有机会。
车评网以上观点仅供业内人士参考,数据均来自于网络公开披露。本文为“车评网”原创,作者:柳丹燕,编辑:小编撰,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关注“车评网”,专注汽车行业深度报道。

“三孩时代”到来 车市迎来新蓝海?
自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发布以来,关于人口及生育的话题成为社会热点。时隔20天后,三孩政策正式落地,意味着我国将进入“三孩时代”,由此,生育问题再次冲上热搜,并且直接延伸到了汽车产业。要知道,家庭人口的增多对出行有直接作用,作为代步工具的汽车是否也需要有所改变?车企是否应该对这一趋势提前布局?目前来看,车企们对此呈现出了三种不同反应。

汽车之家

■三孩政策来了,众车企有何反应?

  三孩政策在网上引起热议后,“三孩必备”的床铺、婴儿推车等用品在某宝上加强了宣传,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政策会带动乳制品、教育、医药等板块利好。那么在作为承载家庭出行的汽车行业,各车企对这一政策有何反应?

汽车之家

  通过与部分车企沟通交流后,我们发现国内车企对于“三孩政策”呈现出三种不同反应,分别是积极响应派、贴热点派还有观望派。其中,积极响应派的代表当属上汽通用五菱。一贯秉持“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原则的上汽通用五菱此次毫无悬念地率先做出反应,表示针对国内大家庭多人口、多场景用车需求,将推出全新九座车型。新车采用侧滑门设计,配以2+2+2+3的座椅布局,提升空间利用率,为多人口家庭用车提供出行便利。

汽车之家

『五菱征程申报图』

  事实上,上汽通用五菱布局9座车的动作早已进行。早在“三孩政策”落地前的2021年2月4日,我们就从工信部获取了一组全新一代五菱征程车型的申报图(通过对比判断,五菱海报中提到的9座车正是五菱征程)。作为换代车型,新车前脸、尾部造型方正,车身侧面腰线笔直,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提升车内的空间感。车身尺寸上,新车长宽高分别为5150/1840/1895mm,轴距为3180mm。

  不过从申报图来看,征程的使用场景更偏工具车属性,与家用车的关系好像并不大?而且是否能用C本驾驶也是能否家用的重要条件。从数据来看,这款车的数据符合6m、4.5吨、9座等条件,汽车之家同时也向五菱方面求证,对方回应称可以用C本驾驶这辆车,这意味着五菱很可能会将这款车往家用方向推进。

汽车之家

『荣威方面宣传iMAX8拥有大空间』

  与直接推出9座车的五菱不同,部分车企通过“贴热点”的方式响应三孩政策,包括上汽荣威、上汽大通MAXUS、捷途、东风标致等。例如上汽荣威表示三孩家庭将形成“2+3+N”的人口结构,大7座将成为刚需,而iMAX8可为用户提供一个超大的车内空间,并最大限度的挖掘车内空间潜力。

汽车之家

  上汽大通MAXUS发出海报,“三胎家庭的秘密武器”、“让三胎家庭一步到V”等宣传语十分醒目。东风标致方面也表示,标致5008乘车空间大,座椅可调可折叠可自由拆装设计,可灵活满足家庭出行需求。捷途同样发出宣传海报:“更大的空间,才能承载更多的幸福”。

汽车之家

  而除了上面提到的反应快速和积极的车企,大部分车企暂未对“三孩政策”进行相应宣传,采取的是观望态度,有的车企人士直言:“应该只有五菱有反应吧?”那么决定观望的车企是出于什么考虑呢?通过与部分车企人士沟通,可大致得出两个原因:首先,缺少专门以“大”为突出卖点的产品。上面提到的反应快速和积极的几家车企中,他们产品的主要宣传点就是大空间,但并不是每家车企都有大尺寸的MPV在售;而对于7座SUV的宣传点也在朝向智能化、运动潮流化集中,简单的“大”并不足以凸显产品特色。其次,不少车企人士直言这一政策带来的舆论声音各异,国家配套政策也还不清楚,落地效果还需要观察,因此想等政策再清晰、明朗一点再做出反应。

■三孩政策是不是车市发展的新驱动力?

  把时间退回到几年前,2016年1月1日“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后,车市就加速了向大尺寸车型倾斜的趋势,以汉兰达为首的7座SUV,本田奥德赛、艾力绅等家用MPV都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车型。那么理性分析,三孩政策是不是车市发展的新驱动力?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从人均及家庭保有量来看,相比个人代步出行,汽车承担家庭出行的责任更重。据公安部统计,2020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3.72亿辆,其中汽车2.81亿辆;而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计141178万人,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相当于每两个家庭拥有一辆车。因此,很多人买车考虑的是家用、出行等场景。原本还想买个小型车,考虑到一孩以及二孩、三孩的到来,加上老人,家庭人数的增多让七座车成为必要选择。

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数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年份 新增人口数量
2016年 1883万人
2017年 1765万人
2020年 1200万人
  但从近年来我国新出生人口数量来看,二孩政策并没有带来新增人口的大幅提升。此前,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时提到,生育率低是现阶段人口生育情况之一,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从2020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对住院分娩的担忧,进一步降低了居民生育的意愿。

  而相比二孩带给车市的驱动,三孩的作用力会更小,因此对车市的刺激也并不会太大。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汽车之家:“虽然我国全面开放了二孩,但近年来出生率呈现下降态势,增加三孩并不会导致出生人口暴增,对车市的影响有限;另一方面,二孩政策出台后,本来7座车就是车企一直在布局的方向,车市也并不缺少这类车型,三孩带来的新的市场空间不大。此外,与三孩政策对应的配套设施尚未出台,这也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政策的刺激作用力还需要观察,不会一下子拉动车市增长”。

汽车之家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除了7座SUV市场会更受欢迎,国内MPV市场是否会迎来一个高峰,引得车企争相布局呢?数据显示,2021年1-4月,MPV累计销量28.6万辆,同比累计上涨58%。较去年累计情况相比,MPV累计销量增幅上涨97%,有不断上扬的态势。不过崔东树预测MPV受三孩政策影响下的增幅依然有限,因为目前国内MPV的主要用途仍是商用,家用MPV的占比较小。

■除了大空间,“三孩时代”车企更应该做哪些准备?

  三孩政策给车市的刺激作用仅仅是推出更大空间的车吗?不尽然。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车企也应该有其他方面的配套布局。

  首先要更加重视安全座椅。三孩政策会带动新生儿数量的提升,儿童安全座椅的安装条件和数量会明显提升,也许车上应当至少有3个带有儿童座椅接口的座位或者原车配置带有儿童座椅功能的座位。我们的编辑之前撰写的《3孩来了 车企们准备好迎接3孩家庭吗?》中发现,月销量500台以上的7座SUV中,只有理想ONE、探险者、蔚来ES8、飞行家这4款车为第三排座椅配置了ISOFIX接口;而市面上在售的畅销MPV中,只有别克GL8艾维亚六座版等7款车是符合有3个座位带有ISOFIX接口这一要求。

汽车之家

  未来汽车对于儿童座椅接口的配置势必要增加数量、提升灵活性,而开发原车就自带适合儿童乘坐的座椅或也成为一大趋势,目前已有少数厂家已经/正在朝向这个方向发展。例如广汽埃安推出的“全球最低风阻概念车 ”——ENO.146将特别设有儿童座椅,而在去年北京车展上,WEY也宣布2021款VV6新车型将配备儿童安全座椅,进而更加关注儿童出行安全。

  其次,除了大空间,也要在智能方面进一步提升。随着家庭出行中孩子数量的增多,对诸多智能化功能的要求也需增多,而这些配置可以在第二、三排增加。既不会分散驾驶人员注意力,也会为孩子的乘车时光提供更多乐趣。

  再次,在营销方面,车企可以在两方面增加布局。一是三孩政策推出后,也许会激励部分增换购的消费行为,车企可以对此提供相应政策;二是提供租车等衍生业务,让携老人、小孩的家庭享受更多集体出行的时光。

编辑点评:

  三孩政策的出台对家庭选车会有一定影响,但从政策后续进展、三孩家庭数量等维度来说,适合三孩的家庭在尺寸上可能也仍以7座SUV和家用MPV为主导,不会有批量化的的9座车专门面向三孩家庭销售。而对于车企来说,除了在车内空间上优化升级,还要更加关注儿童的安全出行、趣味出行,做更长远的布局和规划。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孔孔和圆圆的日常记录[超话]# 又是开心的一天 我爱每个周六 早上睡到自然醒 吃早饭(今日早饭,草莓➕乐姿全麦核桃➕豆浆) 然后洗漱 等孔孔来接我 一起去随
  • 要每个月满足播放五千的要求量,不然就会出现(下图,未满足博文分成的门槛,所以需要每个月都坚持哦[许愿星]转发别人的视频不算,那是别人地视频收入6、上面的问题我们
  • 斑所追求的是自由地行进在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上,这是他的人生追求,原文说得很清楚:“今后我也会继续走在并非被任何人所强迫的、自己所渴望的人生道路上,就这样活下去。”
  • 太子马尔济斯清楚地记得不久前,他被寄养在干姥姥家,母亲被困路途一个月多,从长安辗转石门,象做贼一样回到都城…窗外,没有被践踏的面孔,太子马尔济斯准备美美吃上一顿
  • 最好的刘哥[蛋糕][蛋糕][蛋糕]送上一个迟来的祝福 虽然在你微博评论区我已经发了好几条了 但后来想想要不还是单独发一条叭~[打call]喜欢你的第三年好快啊
  • 儿子,妈妈想工作的时候都能带着你什么样的工作才能让咱女子时时刻刻都在一块儿呢#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1.今天比昨天好,这就是希望。很多时候
  • 立夏四月节(建巳),小满为四月中气。立秋七月节(建申)处暑为七月中气。
  • 2020年5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再次点名批评凤凰岛项目“修复治理大打折扣”;2020年7月,生态环境部到凤凰岛调研督察,到这个时候,童道驰竟还在授意下属重点介绍替
  • 可可和他的虎吉小跟班~那次看了个视频说,花纹颜色深的在喵眼里是大美人,那虎吉把可可当大哥表示认可和尊重,是不是也是因为可可花纹颜色深呢,就像个全身纹身的大佬~可
  • 【内容】:▪️Monthly Planner 每月月历(2023全年)▪️Monthly Planner 每月月历(自填版本)▪️空白自由书写页▪️几何贴纸 /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好的 一个月前的日常还没发完[太开心] 1⃣️去送材料顺便陪某人办优待证 2⃣️去学校的那个中午 陪他吃顿饭再见见他 3⃣️说买了奶贝忘记拿给我吃了!挨打 4⃣
  • #韩圈扩关[超话]#一辆套浓度100%的超大型kgc,祝各位扩关愉快~车主 @千山翎 套26,cp无雷,自壁 ❌套dw——乘客区——1⃣️@咖喱拌小狗 套团i
  • 当然了,力挺中国的除了丰田章男之外,还有特斯拉老板马斯克,曾有人问马斯克,“印度也是人口大国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为什么特斯拉不去印度办厂,而要来中国?有趣的是,向
  • “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有极强的画面带入感,意境深远,曲调流畅自然,有悟象的演奏让人听后能看见山水之绿,仿佛置身喧杂污浊外,天地之清幽尽现无遗。以岁月做笺,在时光
  • 尽管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但现在还远未到可以歇脚的地步,“乙类乙管”也绝非放任不管,工作重心的调整将意味着更加精细的服务和保障,对各方面工作的要求是更高了而不是
  • 第一次一个人的旅行每天都在抓幸运路人给我拍照每天一杯茶颜✔️日行两万步军训✔️一个人旅行的好处大概就是随自己的心情走走停停 可以在晚上12点坐在江边蹭别人的烟花
  • 起因是有个姐妹发的那个唇语视频,里边有很多wf在,然后看到这个wfj,(因为她关注超话了还是一级[收到])我就回了一句图片上的话,wfj就说不小心进的超话[哆啦
  • 節目中,台軍前空軍副司令、退役中將張延廷稱,解放軍戰機到台灣上空不要3分鐘,而台軍飛機緊急起飛時間“經國號”IDF戰機要5分鐘,“幻影”跟F-16要6分鐘,“你
  • 深秋..秋叶轻飞霜渐浓.烟火红尘我如秋.闲笔回味流年晚.风柔云闲我亦秋..春有落花.静语无声.那是自然最浩大平静的诗篇.秋有落叶.纷扬无言.它是人间最深情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