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 前中言觉心源者。染心之源。谓性净也。又粗相之源。谓生相也。始觉道圆同于本觉。故云究竟。此在佛地。不了其源。始未同本。故云非究竟。此在金刚已还○第二约四相别显中。初三相释前不究竟觉。后一相释上究竟觉。于中有二。初正寄四相显其四位。后引经释成心源无念。前中四相义者。先述大意。后方释文。述意者。此中文意将四相粗细配以寄显返流四位。以明始觉分齐。然此四相但约真心随熏粗细差别寄说为四。非约一刹那心明四相也。所以知者。若约一刹那心辨者。如下文中明地上菩萨业识之心微细起灭。于中异灭相等岂凡小能知。又如事识之中粗相生住。地上菩萨岂不能知。是故十地已还具有微细四相。于中灭相岂信地能知。故知文意稍异。今以二门略辨。一总明二别说。总者。原夫心性离念。无生无灭。而有无明迷自心体。违寂静性鼓动起念。有生灭四相。是故由无明风力。能令心体生住异灭从细至粗。经云。佛性随流成种种味等。又经云。即此法身为诸烦恼之所漂动往来生死名为众生。此论下云。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等。今就此义以明四相。既鼓静令动。遂有微着不同先后际异。就彼先际最微名为生相。乃至后际最粗名为灭相。故佛性论云。一切有为法约前际与生相相应。约后际与灭相相应。约中际与住异相相应。二别明者。对彼下文约位别分。生相有一。住相有四。异相有二。灭相还一。生相一者。名为业相。谓由无明不觉心动。虽有起灭。而相见未分。以无明力故。转彼净心至此最微。名为生相。甚深微细唯佛所知。下文云。依无明所起识者。乃至唯佛能知故。即下文三细中初一。及六染中后一。五意中第一。此等并同此生相摄。住相四者。一名转相。谓由无明力。不觉前动相即无动。故转成能见。二名现相。谓由无明依前能见不了无相。遂令境界妄现。此二及初并在赖耶位中。属不相应心。三名智相。谓由无明迷前自心所现之境。妄起分别染净之相。故云智也。四名相续相。谓由无明不了前所分别空无所有。更复起念相应不断。此二同在分别事识细分之位。属相应心。无明与前生相和合。转彼净心乃至此位。行相犹细。法执坚住。名为住相。下文三细中后二。及六粗中初二。并五意中后四。及六染中中四。此等并同是此住相。言异相二者。一执取相。二计名字相。谓此无明迷前染净违顺之法。更起贪嗔人我见爱。执相计名取着转深。此在事识粗分之位。无明与前住相和合。转彼净心令至此位。行相稍粗散动身口。令其造业。名为异相。下文六粗中中二。及六染中初一。并五意后意识。此等并同是此异相。言灭相一者。名起业相。谓此无明不了善恶二业定招苦乐二报。故广对诸缘造集诸业。依业受果。灭前异心令堕诸趣。以无明力转彼净心。至此后际。行相最粗。至此为极。周尽之终。名为灭相。下文六粗中第五相是也。以果报非可断故。不论第六相也。是故三界四相唯一梦心。皆因根本无明之力。故经云。无明住地其力最大。此论下云。当知无明能生一切染法。此之谓也。虽复从微至着辨四相阶降。然其始终竟无前后。总此四相以为一念。为粗细镕融唯是一心故。故说俱时而有皆无自立也。然未穷源者。随行浅深觉有前后。达心源者。一念四相俱时而知。经云。菩萨知终不知始。唯佛如来始终俱知。始者谓生相也。终者谓余相乃至灭相也。既因无明不觉之力起生相等种种梦念。动其心源转至灭相。长眠三界流转六趣。今因本觉不思议熏力起厌求心。又因。真心所流闻熏教法熏于本觉。以体同用融。领彼闻熏。益性解力。损无明能。渐向心源。始息灭相。终息生相。朗然大悟觉了心源本无所动。今无始静。平等平等。无始觉之异。如经所说梦渡河喻等。大意如此○次释文中。约寄四相以别四位。四位之中各有四义。一能观人。二所观相。三观利益。四观分齐。

此义云何如凡夫人觉知前念起恶故能止后念令其不起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 初位中。如凡人者。是能观人。位在十信也。觉知前念起恶者。明所观相。谓未入十信已前。广造身口恶业而不觉知。今入信位。能知恶业定招苦报。故言觉知。此明觉于灭相义也。能止后念令不起者。辨观利益。前由不觉常起身口恶业。今既觉故能不造恶。止灭相也。虽复名觉即是不觉者。结观分齐。能知灭相实是不善。故不造恶。名为虽觉。而犹未知灭相是梦。故云不觉。此但能止恶业。故云虽觉。未觉烦恼。故云不觉也。问觉异相等亦不觉后。为何不亦立不觉之名。答若据觉前不觉后亦得名不觉。故下文乃至十地皆不觉。若得觉业不觉惑。正名为不觉。即此文也。以觉与惑正酬对故。非于业也。

  如二乘观智初发意菩萨等觉于念异念无异相以舍粗分别执着相故名相似觉 第二位中。能观人者十解以上三贤菩萨。十解初心名发心住。举此初人等取后位。故云初发意等也。以此菩萨虽留惑故不证人空。然此位菩萨于人空实得自在故。与二乘同位论也。觉于念异者。相所观相。如上所说二种异相分别内外计我我所贪嗔见爱等。此二种人共了知故。明本净心为无明所眠。梦于异相起诸烦恼。而今渐与智慧相应。从异相梦而得微觉。故云觉于念异也。观利益者。既能觉异相之梦。故彼所梦异相永无所有。故云念无异相也。以舍粗分别执着相者。释成益相。起贪嗔等名粗分别。着违顺境名执着相。以于异相梦觉故能舍之。而犹眠在住相梦中。故名相似觉。即结观分齐也。以此位中菩萨未至证位。二乘不了法空故。云相似觉。

  如法身菩萨等觉于念住念无住相以离分别粗念相故名随分觉 第三位中。能观人者。初地菩萨证法身遍满义。乃至九地悉同证得。皆名法身菩萨也。觉念住者。觉前四种住相。虽知一切法唯是识故。不起心外妄系粗执分别。然出观后。于自心所现法上。犹起染净法执分别。以彼净心为无明所眠。梦于住相。今与无分别智相应。从住相梦而得觉悟。返照住相竟无所有。故云觉于念住念无住相也。以离分别粗念相者。显观利益。异前人执及着外境故。今约心但云分别。又异后根本无明生相细念故。云粗念相也。此四种住相中。于初地七地八地九地。各离一相也。下文自当显耳。虽于粗念住相而得觉悟。犹自眠于生相梦中觉道未圆。故云随分。即结观分齐也。

  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 第四位中。菩萨地尽者。谓十地觉穷故云尽也。此是总举。下二句别明也。方便满足是方便道。一念相应者。是无间道。如对法论云。究竟道者。谓金刚喻定。此有二种。谓方便道摄。及无间道摄。即是此中能观人也。觉心初起者。举所观境。心初起者。明根本无明依觉故迷。动彼静心令起微念。今乃觉知离本觉无不觉。即动心本来寂。犹如迷方谓东为西。悟时即西是东。更无西相。故云心无初相也。前三位中。虽各有所觉。以其动念未尽故。但言念无住相等。今此究竟位中。动念都尽唯一心在。故云心无初相也。离细念者。明观利益。业识动念念中最细。名微细念。谓生相也。此相都尽永无所余。故言远离。远离虚相故。真性即显现。故云见心性也。前三位中。相不尽故不云见性也。前诸位中觉未至源。犹梦生相动彼静心。成业识等起灭不住。今此生相梦尽。无明风止性海浪歇。湛然常住。故云得见心性心即常住也。究竟觉者。前未至心源。梦念未尽。求灭此动望到彼岸。今既梦念都尽。觉了心源。本不流转。今无始静。常自一心。平等平等。始不异本。名究竟觉。即结分齐也○第二引释中有四。初引经。二重释前文。三是故下举不觉之失。四若得下显觉者之得。

  是故修多罗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 初中言能观无念向佛智者。在因地时。虽未离念。能观如此无念道理。说此能观为向佛智。以是证知佛地无念。此是举因望果说也。若引就位通说者。如金光明经言。依诸伏道起事心灭。依法断道依根本心灭。依胜拔道根本心尽。此言诸伏道者。谓三贤位。起事心灭者。即此论中舍粗分别执着相。是异相灭也。法断道者。在法身位。依根本心灭者。犹此论中舍粗念相。即是住相灭也。胜拔道者。金刚喻定。根本心尽者。犹此论中离微细念。是生相尽也。

  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 重释中言又心起者。牒上觉心初起之言。非谓觉时知有初相。故云无初可知。既无初相。何故说言知初相耶。释云。言知初者。即谓无念。譬觉方时。知西即东。更无西相可知。言知西者。谓即东也。觉心之时。知初动念即本来静。故云即无念也。

  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 举失中言是故者。是前无念名为觉故。即显有念不得名觉。以从本来等者。显不觉所以。即金刚已还一切众生未离无始无明之念。故不得觉名。然则前对四相梦之差别故说渐觉。今约无明眠之无异故说不觉。如仁王经言。始从伏忍至顶三昧。照第一义谛。不名为见。所谓见者。是萨婆若故。此之谓也。故说无始无明者。结成不觉义也。此显无有染法始于无明。故云无始也。又无明依真。同无元始故也。

  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相生住异灭以无念等故 下显得中。若至心源得于无念则遍知一切众生一心动转四相差别。故言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生住异灭也。以无念等故者。释成上义。疑云。佛得无念。众生有念。有无悬隔。云何能知也。释云。众生有念。本来无念。佛既得彼无念。无念与念本来平等。故云以无念等故。是故得知也。又释云。以四相念中各即无念故。云以无念等也。是故得无念者。遍知四相念也○自下明始不异本。于中初标次释。

  而实无有始觉之异以四相俱时而有皆无自立本来平等同一觉故 虽始得无念之觉。然其所觉四相本来无起。待何不觉而有始觉之异。以四相俱时下释成上义。以彼四相一心所成。钩锁连注无有前后。离净心外无别自体。无自体故本来平等同一本觉。然未至此位。随其智力前后而觉。未称法故不得同本。今既四相俱时平等。觉知皆无自体。同一本觉。是故则无始觉之异。问四相云何而得俱时。既其俱时。何故上文觉有前后。答上已辨竟。谓唯一梦心四相流转。处梦之士谓为前后。各各随其智力浅深。分分而觉。然大觉之者知梦四相唯一净心无有体性可辨前后。故云俱时无有自立等也。故摄论云。处梦谓经年。悟乃须臾顷。故时虽无量。摄在一刹那。此中一刹那者。即谓无念。楞伽云。一切法不生。我说刹那义。初生即有灭。不为愚者说。解云。以刹那流转必无自性。无自性故即是无生。若非无生则不流转。是故契无生者方见刹那也。又净名经中。不生不灭是无常义等。楞伽又云。七识不流转不受苦乐。非涅槃因。如来藏者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此等经意并明真心随流作染净等法。染净等法本无自体。无自体故唯一真心。是故四相即一真心。不觉即同本觉。故云本来平等同一觉也。

道家,关于生命形成过程的阐释!#传统文化#

道教认为生命是伴随着宇宙的产生和演化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命之自然,非人力也。这种生命形成的过程乃为宇宙生成演化与生命共同运动的过程。宇宙的演化孕育出生命、思维和智慧,宇宙之于生命,犹如母亲之于婴儿。人作为宇宙生命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宇宙运动演化的必然结果,体现了生命所具有的自然本质。

第一,九天之精,化为人身。道教把宇宙间的一切生命现象都作为宇宙运动演化之结果,这种宇宙运动演化之结果乃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道教认为,人非虚无自然则弗能生也"。

对于生命的形成过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人生先受精神于天地,后禀气血于父母。”南北朝时期著名经典《无上秘要·人品》认为:夫天地交运,二象合真,阴阳降气,上应于九天,流丹九转结气为精,精化成神,神变成人。故人象天地,气结法自然。自然之气皆是九天之精,化为人身含胎育养。九月气盈,九天气普,十月乃生,其结胎受化,有吉有凶,有寿有夭,有短有长,皆禀宿根;

结气不绝。藏胃积滞,六府败伤,形神不固,体不受灵,死气入孔,何由得存阳气。

这里对于人之生命形成过程的认识是建立在"天地交运"基础之上的宇宙生成与演化运动,"故人象天地,气结法自然",人是宇宙运动演化之结果,这种"法自然"乃为宇宙运动演化而产生人之结果。由于"气"之运动,使"自然之气皆是九天之精,化为人身含胎育养"。生命的产生、演化和运动是伴随着宇宙的运动和演化而进行的,没有宇宙的运动和演化就没有生命的产生。

第二,"自然而生,不为自成"。人类正常的生育途径是:精子,卵子结合,遗传物质相结合,受精卵,胚胎,婴儿。道教关于生命的"自然而生"、"不为而自成"是生命产生、演化之"本然"思想的体现。

《南华真经注疏》郭象注认为:"我自然而生耳。而四肢百体五藏精神已不为而自成矣。生命的运动与演化乃为宇宙运动所具有的生命客观演化形成之规律,人们在宇宙运动与演化中只能"不为",即顺应并遵循生命运动必然之规律,才是生命运动之必然。当然在生命的演化进程中人的能动性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起决定性作用的乃为宇宙运动与演化之自然。

"精化成丹,丹变成人"。人只是宇宙运动所形成生命现象的一个组成部分,道教认为:"自然生人道"人之生命形成与演化的过程也是宇宙产生和形成万物之生命的过程,同时人之生命的产生和演化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生命形态。道教进一步认为:"自然生七宝。

七宝者是人生命产生与形成"体合自之体现,成为生命形成与演化中宇宙生命构成的高级形态,体现了道教对于人之生命形成演化的本质理解。"凡人生皆禀九天之气,气凝为精,精化成丹,丹变成人,结胎含秀,法则自然。所以,气凝为精、精化成丹、丹变成人,表明人之生命现象是宇宙演化的结果,这种宇宙演化之结果体现出了生命"九月气盈"、"九天气普"、"十月乃生"等生命形成演化与运动的基本法则。

"十月而生,形骸已成"。生命的运动从"五藏乃分肝主目"到"人有取与喜怒"皆"受天地变化",表明生命的产生与演化是遵循生命科学运动与发展规律而由宇宙运动变化的结果。"人与天地相类",人之产生和演化必然由宇宙演化运动所决定,离开了宇宙演化运动,人及生命现象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道教的生命观所具有的"变化而生",是道教对于生命的形成与演化的认识,体现了生命运动与宇宙演化运动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杜道坚纂《通玄真经缵义》曰:人受天地变化而生,一月而膏,二月而血脉,三月而胚,四月而胎,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形,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形骸已成,五藏乃分,肝主目,肺主鼻,脾主舌,肾主耳,胆主口。外为表,中为里。头圆法天,足方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曜三百六十日,人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节。天有风雨寒暑,人有取与喜怒。胆为云,肺为气,脾为风,肾为雨,肝为雷。人与天地相类而心为之主。耳目者,日月也;血气者,风雨也。日月失行,薄蚀无光,风雨非时,毁折生灾,五星失行,州国受其殃。

这里从四个方面将人之生命"变化而生"的过程作了论述:

一是人之生命的形成与演化是有时间和生成规律的,其时间规律乃为"一月而膏"到"十月而生",其生命形体的生成规律乃为"膏"-"血脉"-"胚胎"-"筋骨"-"成形"-"动躁"-"生成"的整个过程;

二是人肌体自身运动是人生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自身的肌体运动有着自己的特点与规律,即五藏乃为"肝主目"、"肺主鼻"、"脾主舌"、"肾主耳"、"胆主口";

三是人的生命形成与演化过程体现了"天人同构"之规律,即"头圆法天,足方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曜三百六十日,人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节。天有风雨寒暑,人有取与喜怒。胆为云,肺为气,脾为风,肾为雨,肝为雷";

四是人的生命形成与演化过程体现了"人与天地相类"之规律,即"主耳目者,日月也;血气者风雨也",并成为生命"变化而生"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s://t.cn/Rcdt451

邱祖,秘传小周天歌诀注释!
伍冲虚真人乃邱长春真人之第八代弟子。柳华阳真人则伍冲虚真人之嫡传弟子,伍柳之丹诀,自不能出乎邱长春真人所学之外。今见此小周天歌诀,益信伍柳之学,乃邱真人之嫡传。
故特摘取伍柳仙宗之语,以为此歌诀之注脚,两两对照,则诬指伍柳两真人非龙门派者,可以休矣!

一、极静而动兮,一阳来复
伍冲虚真人云:“静极之际,正有动机。”又云:“阳复来。”柳华阳真人云:“都因静极还生动。”又云:“妙在一阳下手。”此言真阳之生,必在极静之后。凡属思想妄念所生之物,皆非真阳,无用之物也。

二、药产神知兮,妙诀通灵。
伍真人云:“时至神知,神不知,便教当面错过。”又云:“神有通天彻地之能,亦有知内知外之能。”柳真人云:“夜半忽然药产神知,光透帘帷。”又云:“机由师授,能吸法水之鸿滋。正法眼藏,尽隐祖师之秘旨。”这是讲,小药产生之时,元神自然知道,这种祖师传授的妙诀,自然通天彻地,玄妙通灵。

三、微阳初生兮,嫩而勿采。药物坚实兮,十五光盈。
伍真人云:“至日闭关安静,以养微阳,阳微故不能生物,亦不能为药。”又云:“月圆则阳光盛满,喻阳气发生之盛,可采取炼之,而成金丹。”此言药物初生,嫩而气不足,不可急采,须待药气旺盛,若瓜果之坚实,如明月在十五之夜,阳光盈满,方可采取。

四、时当急采兮,莫教错过。久而望远兮,采之无成。
柳真人云:“明其药产老嫩,老则气散不升,嫩则气微不升。务在静候动旺始采,是谓当令。”望远,是过了十五之夜,月光渐渐欠缺,即示药气过了当令之时,渐渐散去,药力不足,谓之老,采之亦不能成丹。必须在当令之时,急急采取,不可错过。

五、气驰于外者,神亦驰外;神返于根者,气亦回根。
柳真人云:“当其始也,精生外驰,以神入精中,则呼吸之气,随神之号令,摄回中官。”伍真人云:“神返身中气自回。”此言修士只要一意归中,气自然髓神之号令而返回身中矣。

六、气回将尽兮,采封侯足。子时起火兮,须要分明
柳真人云:“采药归炉,封固停息,以伏神气。”伍真人云:“凡炼丹随子时阳气生而起火,则火力方全,余时起火不得,无药故也。”此言将药气尽收入气穴之内,封固之后,二候气足,方可于子时起火运行周天。

七、如何云火兮,后天呼吸。如何用火兮,呼降吸升。
伍真人云:“先天是元气,后天是呼吸之气,亦谓之母气与子气也。超劫之本乃元气,不能自超,必用呼吸以成其能。”又云:“皆吸升呼降,合于自然,方得可有可无之妙。”柳真人云:“起刻漏之息火,以烹炼之。”又自注云:“刻漏即是呼吸。”这是说火就是呼吸,呼气之时,元气下降,吸气之时,元气上升,方云用火。

八、用火玄妙兮,如无似有。行火鼎内兮,息劾真人。
伍真人云:“不见其有,谓之勿助:不见其无,谓之勿忘,非有非无,非见非不见,合乎自然,同乎大道,此有一呼一吸者,不得不如是也。”又引庄子云:“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用火必须似有如无,用真人之息来烹炼鼎内之药物。

九、火须有候兮,数息出入。名为刻漏兮,用定时辰。
伍真人云:“火候者,候其时之来,候其火之至,看其火之可发,此火候也。”又云:“周天息数微微数。”又去:“天上分明十二辰,人间分作炼丹程,若言刻漏无凭信,不会玄机药不成。”这是讲,运行周天之时,要用定数的呼吸之息,运行于周天十二时辰,此之谓火候也。

十、自子至巳兮,六阳用九。三十六息兮,采取进升。自午至亥兮,六阴用六。二十四息兮,退降炼烹。卯阳沐浴兮,阳火宜熄。酉阴沐浴兮,阴符宜停。不降不升兮,沐浴景象。较之大周兮,略具微形。
伍真人云:“一阳复封子时生,午后一阴生于姤,三十六又二十四。周天度数同相似,卯时沐浴酉时同。”自注云:“干用九,故四九三十六也;坤用六,故四六二十四也。”又云:“无去无来无进退,不增不减不抽添。”又云:“一年沐浴防危险。”皆言周天进退之法则,及卯酉沐浴之景象。

十一、周天三百兮,除卯酉数。三百六十兮,连卯酉名。再加五度兮,四分之一。以象闰余兮,周天一巡。复归于静兮,依然沐浴。神凝气穴兮,再候阳生。
柳真人云:“阳时乾策二百一十六,除卯阳沐浴不用,乾用实一百八十也;阴时坤策一百四十四,除酉阴沐浴不用,坤用实一百二十也。合之得二百息,周天之数也,闰余之数在外。”又云:“封固停息,以伏神气。”

注云:“此二句言入中宫之沐浴,即是运周天子时之头,故子时有沐浴之候。将神气俱伏于气穴,随后火逼金行,有行动之机者,则周天武火自此而运起。”此言周天之运行,用三百有形之呼吸。卯酉则为沐浴,仅以文火吹嘘,合之约略肴三百六十之数,但每年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故此五又四分之一日,称作闰余,乃行周天之初,有沐浴之候,以充作闰余也。神凝气穴,以待第二次阳生,再行周天也。

十二、行之既久兮,精返为气。回风宜止兮,百日功灵。
伍真人云:“精化气于气穴。”又云:“受补法而气足,亦宜防满而溢之危险,防者;见止火之候,而即止之。”又云“回风混合,百日功灵。”此言行功百日,精尽返气,迥风混合之功法,宜止之矣!

十三、六根震动兮,七日口诀。大周功起兮,再问迷津。
伍真人云:“大药生时,六根先自震动: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之类,皆得药之景也。大率采药至三四日间,真气将定未定之时,得药六景,即次第而现,若采药至五六日间,则真意一定,而大药生矣。故七日之期,亦大概之言耳。”柳真人云:“然采得此药来,斯固谓之金丹,即可以行大周天之法,则小周天之造化,从此毕矣。”此言采大药之时,至三四日间,即有六根震动,即可以过关服食,行大周天之功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汽油支架栽桩机#汽油支架栽桩机新型汽油打桩机又叫在栽桩机,是龙钰机械研发的一种新型打桩机,设计简洁,运用合理,外形美观大方,结构紧凑,安装使用方便,汽油支架栽
  •          勿起不善之念,勿阅不善之书,勿听不善之乐,勿吐不善之语,勿为不善之事,勿近不善之人,勿学不善之法,勿入不善之境#每日一善[超话]# #每日一善
  • 我好像说过他迷恋烟火气,可是在他老婆经常去他家的时候呢,他又要吐槽……知道你啦李赫宰,你就是心里可开心了你总是善良得让我心软地一塌糊涂,遇见你之后好像这个世界上
  • Kim Jae Hwan - Shooting Stars (Original Television Soundtrack), Pt. 2 - Single K
  • [并不简单]为人父母,当看到自己的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孤独症)的时候,心情可以说是既着急又绝望,他们恨不得倾尽所有都想赶快让孩子恢复。 在孩子卧室聊天时,墙上张
  • 仿生肉用的是大豆蛋白,没有肉,反而不存在致癌的担忧。 “仿造肉”在食品技术上属于仿生食品,它本身是安全的,通常是用大豆蛋白做的。
  • 不要跟别人比,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好就是进步,比如今天我6点就醒昨天是7点[doge] 生完孩子以来时常有种“人已经死了”的感觉,因为身体的原因和社会脱钩,每天
  • #微笑计划##微博健康公开课#『矫正毕业患者投稿分享』[送花花]解决地包天➕开颌➕牙齿拥挤后,患者变身气质少女,侧脸精致洋气,人也自信了不少,所有的辛苦和付出值
  • #吴速玲长文##吴速玲发长文# 曹格妻子吴速玲长文:我不出声不代表我默认这一切,这么多年来我承受的已经超过我的负荷,面对很多事都选择隐忍不去理会,对我来说那是我
  • 所以要想让白鹭成为城市中靓丽的一道风景线,离不开环境保护哦[微笑R] 梅凤鹭的奇妙日记还在继续,欢迎您的收看,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可以留下您的点赞和一个小小的关注,
  • 平良一成(萩原利久 饰)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男生,可是他不说话并不是因为个性冷淡,而是因为平良有轻微的口吃,在紧张的状态下症状就会加剧。一个是angela,一个an
  • #商丘医专[超话]##越努力越幸运# 山有顶峰,湖有彼岸,在人生漫漫长途中,万物皆有回转,让我们觉得余味苦涩,但请你相信,一切终有回报,无论世界如何,都要向着
  • #存款#【80年代中期银行存款利息到底有多高?比如存款100元,调整前的半年期利息为2.7元,调整后利息为3.6元。
  • 而这个生活并没有给伊想象中会有的喜乐,反而这样的丰盛令人受伤,最终这原本的“窗外人”决定“我不饿了”于是从那些事物面前转身,也许还要回到从前忍饥挨饿的拮据和缺失
  • 而我,并没有抓拍她们奔跑的背影,她们说“不照了”我必须尊重她们的意愿,尽管她们是孩子;尽管,拍摄她们的背影,比拍摄在村内的石板路上“走秀”的男女们,要生动得多!
  • 关于冬天养生的29个小知识要牢记,冬天藏好了原创 文泉杰 文小叔说 1、冬天万物都在蛰伏,所以一定要藏好,藏好最好的方法就是节欲,冬天房事要少一点了,养精蓄锐,
  • 可是你忘了,我也没记起……[泪]#园艺日记# 一般说花园三宝绣球铁线莲月季,也有很多人在阳台养的不错,但不包括我。养花这事儿感觉也挺玄的,好像有的人有绿手指,明
  • 《粉色海洋》方文山水面上蔚藍色的船屋 和長長的木板路像風景插圖 細細描述 旅行中的幸福喔你的微笑是我 欣賞世界的角度我專注的記著 此刻甜甜的感覺 永不落幕這島上
  • #朴彩英仙姿玉色[超话]##朴彩英手机壁纸# [鮮花]#朴彩英肌肉# É朴彩英黑玫瑰韩国第一个受三推封的女艺人时装周总监唯一亲自邀请看秀的韩国艺人全球地广南韩
  • 真正“语善”的人,并不一定多会说话,但一定是内心柔软、不想伤害别人的人。语善,并不是昧着良心说好听的话,而是好好说话,说的话总是很温暖,能让人释怀,也能让人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