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伪 ”
就是虚伪的发心。

一个真正发心修道的大乘行人,
要忏悔多生多劫以及今生的罪过。

罪是什么?

有心去造作的叫罪,
无心而造作的叫过,
过失。

罪就来得重,
过就来得轻。

我们每个人都有罪过,
所以每个修行人都要忏悔罪过,
发露罪过。

就好像我们的衣服已经有污点,
要把它洗干净。
  
所以佛法有种种的忏悔法,
就使我们的修行能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有一类虚伪发心的人,

他对自己的罪过不忏悔、
不除灭,

自己的功德恨不得让全世界人都知道,
自己的罪过严严密密地保密,
不让别人知道。

这就形成内浊外清,
内浊就是内心充满着贪瞋痴的浊染,

而外表又显出他很有修行,
持戒很清净的样子,
这就是内浊外清。

由于他内心的罪过没有忏掉,
又以虚假的心来修行,

他开始修行可能还非常猛厉,
但是过不久他就会懈怠放逸,
不能持久。
  
我们确实看到很多修行人开始学佛的时候,
他每天都非常地用功。

再过几个月过几年去看他,
整个地就回到了没有学佛前的样子。

“ 始勤终怠 ”,
退转到了没有边际的程度。

上次听一个大和尚说 :

有一个比丘,
他开始修行非常精进勇猛,
一定要开悟,

结果修了两三年没有开悟,
他就整个地对佛法丧失了信心,
最后还俗了。

始勤终怠。
  
那么,
他虽然也有些好的发心,
但是夹杂着名利在里面。

一个人能够把名利的心除掉是很不容易的。

开始他也发心想修清净的佛法,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

他因夹杂着名利的念头、
毒素在里面,

虽然他也修种种的善法,

比如持戒、
禅定,

以及修桥补路,
慈善事业等等,
他都在做。

但是这些善法被他的罪业烦恼所污染,
是有漏的东西,
不能成为清净无漏的功德。

这也是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修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
不真诚,
虚伪。

虚伪是凡夫众生都具有的。

所以修行一定要有真实心。
  
《 观经 》
讲发三种心,
就能往生,
首先就讲至诚心的问题。

善导大师对至诚心有一个很详细的诠释 :

就是一切众生修行,

一定要身、口、意三业所修的,

无论是读诵经典的知见,
还是一门深入的行持,
都要从真实心里面去做。

厌离娑婆,
一定要身也表示厌离,
口也表示厌离,
意也表示厌离,
真实地去厌离。

不得外显贤善精进之相,
外面表现他很善,
很有德能,
很精进修行的样子。

但里面是怀着虚假、
欺骗的心理,

充满着贪欲,
充满着瞋恨,
充满着邪伪,
奸诈百端,
充满着奸诈。
  
修行人直心是道场,
而他整个的就是用机心,
用机心还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

觉得他多么厉害,
多么会玩手段,
奸诈百端啊!

这种贪瞋邪伪的恶心,
你还很难去化解他。

刚愎自用。

所表现的就是虽能修点善法,
但里面却夹杂着贪瞋邪伪的毒,
这就叫
“ 杂毒之善 ”。

杂毒之善是不能有效果的,
甚至会产生很负面的作用。

就好像这一杯饮料,
本来是很好,
但掺杂着一些敌敌畏在里面,

你还敢喝吗?

所以这杂毒之善又叫虚假之心,
跟真实之心就离得很远了,
不真实。
  
如果他不真实,
他用这杂毒之善的心去修行,

纵然他修行非常精进,
日夜十二个时辰都如救头燃的修行,

他能不能生到净土呢?

“ 此必不可也 ”。

善导大师给他一个绝对不可能。

为什么?

因为我们念的这个名号,
以及要求生的西方极乐世界,

全体是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行菩萨行的时候,
从他真实心里面所流现出来的。

法藏菩萨在他无量劫的修行当中,

他身、口、意三业所修的行持,

乃至一念一刹那之间,
都是从真实心里面出来的。

所以他所施设的净土、
建立的名号、
给予的功德利益都是真实的。
  
我们讲感应,
你真实才能感应真实,
虚假不能跟真实感通啊!

所以为什么我们这个愿往生的心一定要真实,
因为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净土的大愿是真实的,

我们也一定要用真实愿往生的心跟阿弥陀佛真实摄受的愿来呼应。

你不能用求人天福报的心去感通的。

所以一定要真实。

这一点确实也是我们的病根,
我们修行佛法得不到利益,

就是因为我们内心充满了机心、
奸诈。

这也是娑婆世界众生的常态。
  
《 法华经 》里面
剖析娑婆世界众生,

有几句话 :
“ 人多弊恶 ”,

这个世界众生大部分都很弊恶,
心性陋劣,
不持戒,

具有恶的倾向,
怀增上慢,
贡高我慢,
功德浅薄,

自己的福德智慧都很浅薄,
但是还认为自己了不起。

“ 瞋浊谄曲 ”,
充满着瞋恨的心,
对一些事情非常谄媚,
内心非常弯曲,

见到自己的上司什么的就像巴儿狗一样的,
见到下属就非常盛气凌人,
怀着谄曲的心。
  
再就是
“ 心不实故 ”,
内心不真实。

所以为什么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得那么辛苦,
那么矛盾无常。

你看一个个都戴着虚假的人格面具,

有几个能够真心交流的呢?

十句话都很难相信他其中的一两句话,
你看人就活在这种自欺欺人的颠倒里面。

所以我们中国文化现在才体会到孔子为什么特别强调
“ 诚 ”,

就是对我们的虚假而施设的一个药方啊。

一定要真诚,
你有真诚才有智慧。

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
  
遥想当年菩萨戒在开始的时候,
昙无谶尊者过来,
他是一位戒律非常通达的大德。

当时有一位道进比丘想向昙无谶尊者求菩萨戒,

昙无谶尊者就说了句话 :

你们这个地方的人,
心多谄曲,
又无刚节,

难道还有求菩萨戒的人吗?

就这样说。

道进比丘听到这话当下生起大惭愧心,
他自己就忏悔,

向弥勒菩萨求忏悔,
最后他真的感得了菩萨戒戒体。

一感得之后他就去找昙无谶尊者,
昙无谶尊者一看到他,
马上起身去迎候他了,

说 :
你不简单啊,
你已经得菩萨戒戒体了。

由此可以看到,
这样的毛病是很深重的,

以至于真谛三藏想把菩萨戒的律藏传到中国都传不过来,

律藏一上船,
船就往下沉。

所以如果我们修行人不能扭转这种虚伪的心,
修行就永远得不到利益。
  
好,请看下面 :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菩提道成,
我愿方成。

如是发心,
名之为大。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但期自度,
不欲度人。

如是发心,
名之为小。]
  
好,请看第三对范畴,
辨别大小的相状。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菩提道成,
我愿方成。

如是发心,
名之为大。”

这是第五,
大心的相状。

一个大乘行者,
发的心一定要广大。

这个众生界就是指十方无量微尘数佛刹有情众生之界。

为什么会有众生界?

是由于众生有业才依这个业受报,
所以说众生业不尽,
那么所受报的众生界也不尽。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

这就是说我的大愿要度尽一切众生,
一切众生都得度了,

无众生可度了,
我这个大愿才终结。
  
这就相当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愿方尽。

这是对众生而言。

要度尽一切众生,
如果有一个众生还没有得度,
我这个菩提大愿就没有终结。

众生度尽,
方证菩提。

从上求佛道来说,
一定对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要圆满,

福德智慧具足,
无上正等正觉成就,
我这个菩提愿才能够成就。

所谓三大阿僧祇劫,

由十住、
十行、
十回向、
十地、
等觉、
妙觉,

成佛之后还要经过一百小劫,
最快是九十一劫,
用百福庄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这些福德智慧圆满具足之后,
我的愿才算成就。

那么这样的发心,
就不是得少为足了,
已度一部分众生了,
而是要度尽一切众生。

不是得到有余的涅槃,
不是得到藏通别的佛果,
而是要得到大乘圆教的佛果。

这样的愿才叫
“ 大 ”。
  
“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但期自度,
不欲度人。

如是发心,
名之为小。”

这是小乘的发心。

小乘的行人也有甚深的智慧,
他能观察三界,

这三界就是欲界、
色界、
无色界。

欲界六重天,
色界十八重天,
无色界四重天。

这三界是六道众生所依止的地方。

从天文学的概念来看,
这三界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区域,
三千大千世界。

这样大的区域在声闻行者的眼睛来看就像
“ 牢狱 ”。
  
怎么理解这个
“ 牢狱 ”,

我们大家也许没有坐牢的体验,
但是你看囚犯,
他如果坐牢了就没有自由了。

我们在这三界里轮转的众生,
他的烦恼业力还在,
他非常被动地轮回不息,

生生死死,
死死生生,

受业力的驱使逼迫,
所以他的本质上是没有自由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它是牢狱。

我们的身心 :

色、受、想、行、识五蕴,

这色身是小牢狱,
三界是大牢狱。

无论是小牢狱,
还是大牢狱,
他的逼迫性,
他的苦难性是相同的。

所以有牢狱的感觉。

这是智慧啊!

想一想,
我们有没有这种观念。
  
他能观三界是牢狱,
有牢狱的感觉,

他出离三界的心就会非常的猛厉,
就好像囚犯关在牢房里面,
每天都渴望着什么时候能出来。

但我们现在迷惑颠倒了,
可能刚进牢狱的时候还想着怎么出来,
然而呆久了,

觉得牢狱里面还不错,
还不想出来,
把牢狱看作自己快乐的家。

我们三界里的这些凡夫众生没有一念的想出离,
就好像关在牢房里面的犯人,
他不愿出来一样。

所以能够把三界观照到是牢狱,
这是声闻的智慧,
比凡夫众生高出太多了。

他观察生死轮转的逼迫性、
苦难性,

就像冤家对头。
  
我们对冤家都有切身的体会,
大家都喜欢看亲家,

跟自己有善缘的人,
见到相互欢喜,
笑眯眯的。

如果碰到冤家,
冤家路窄,

见面分外眼红,
所以都想避免跟冤家对面。

但往往就会跟冤家对头碰面,
冤家对头一定要碰面的。

跟冤家碰面就有一种很苦的感觉,
很煎熬的感觉,
他内心就想离开这个冤家。

那对于声闻行者来说,
生死轮转就像这个冤家,

它的逼迫性,
它的苦难性,
使他一定要离开这生死苦难。

他就修四圣谛,
七觉分,
八圣道分,
三十七道品,
来断三界内的见惑思惑。
  
只有断了见思惑,
他才能够出离三界的轮转。

所以声闻行者
“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

他这种出离的心是非常非常迫切的。

所以声闻行者他要发厌离心,
很强的厌离心。

什么是真正的财富自由?

我们常说的财务自由是引自西方投资理财中“financial freedom”的一个概念。财务自由是指你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简单地说,你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要超过或等于你的日常开支,这是我们大多数人最渴望达到的状态,如果进入这种状态,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退休或其他各种名称。

财务自由跟你是否年轻或有多少钱无关。

如果你能从本职工作以外的途径赚到足够你日常开销的钱,你就已经财务自由了。

我们之所以提出“财务自由”是把它作为投资理财的一个终极目标。

一个人投资理财为的是什么?在商业社会里,财务条件是对人身自由的最大约束条件,这种约束就像地球引力,任何人都无法摆脱这种引力。追求财务自由的目标就是将这种财务的“约束力”降到最低,寻求个人身心的最大自由。

一个人要做巴菲特几乎不可能,但达至财务自由还是可能的。我们对财务自由的标准其实并不高,概括有几条:

1.不必为钱而工作

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为了“讨生活——make living”,即为个人或家庭,为供房供车,为维持一个体面的“成功人士”的生活而工作。工作一旦停止,则“体面生活”会变得“不体面”。所以大多数人都在为“钱”而工作,尽管有时老板脸色难看也只能忍气吞声。

如果,你可以不必为钱而工作,而是为兴趣而工作,那你有幸在通往“财务自由”的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们认为“为兴趣而工作(work for fun)”是迈向财务自由的第一步。很多通过创业而成功的企业家,最初就是从“做感兴趣的事”开始的。比尔.盖茨,杨致远当初的创业都是从兴趣开始的。最初他们也不知道会获得这么大的一笔财富,金钱和财富只是他们为兴趣工作的一个意外收获。

即使专业作投资的巴菲特也不是直接冲着“钱”去的,他的兴趣在“价值发现”。正因为巴菲特的兴趣专注于“发现好的公司,并买下”,所以他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阅读枯燥的数字和报表,而很少关注股价。

我们很多人投资就是直接冲着“钱”去的,什么商业模式和价值分析并不是兴趣所在,他们兴趣的焦点在“股价=钱”,一个涨停板让他们High,一个跌停板又让他们down。他们完全被哪个代表“钱”的价格曲线所控制,即使作投资他们也是“为了钱而工作(work for money)”。但最终的结果你会发现他们离“钱”越来越远。

2.保持财产性收入的净现金流入

除了工资收入外,财产性收入是达至财务自由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即保证不工作的时候也有净现金流入。

财产性收入可以来自:房租;股票红利;债券利息。财产性收入中一个重要概念是:净现金流入。

有的人可能拥有不少物业,但每个月下来收入的租金还不够覆盖银行的按揭供款,现金流是负数。像这样的资产在财务负债表上是一个“债务",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资产"。作为一个企业的股东也是一样,如果每年从这个企业分不到红利,而只是不断地追加投资,那这份股权也很可能是一个“债务”。

很多民营企业家正是将“企业和家”,“资产和负债”混为一谈,把公司的财务和家庭的财务理到一块,误把“债务”当“资产”。如果公司财务一旦出问题,个人和家庭也都被一锅端了。保持财产性收入的净现金流入,其实是投资理财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当一项资产不能给你带来“净现金流”的时候,它很可能就是一个“债务”。这是一个知易行难的理财命题。

3.保有一定量的净资产

如果要给“财务自由”一个定量的概念,即净资产(net wealth)。如大家经常提到的一个资产管理人常用的概念:高净资产投资者(High Net Wealth Investors/HNWIs),即:总资产-总负债≥100万美金。这是现在的水平,如果你的目标是定在20年后,考虑到通胀的因素(年均2%),这一定量标准应该是:一线城市446万;二三线297万;小城镇149万。

4.保有一个平常和自由的心

一个人要有多少资产,才能达至心灵的自由?这实在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一个真正的“财务自由人”应该是,一个既有钱,又有闲,和保持了一个平常自由心的人。钱不一定能使人自由;但没钱,一定不自由。若要达至财务自由,既要身往之;还要心往之。

财务自由的最高造化:

你不必为衣食的节俭而感到羞愧,因为你不需要用大腹便便来证明你的富有;你不必炫耀你的财富而得到尊重,因为你的人格已竟显光辉;你的财富只为:让你所爱的人和爱你的人过上舒适(不是奢华)和有尊严的生活。

这样,财富才能使你达至真正的心灵自由。这也许才是财务自由的真谛。
#财经##千禧王国[超话]#

中国人婚恋观念剧变的时代已经到来。参考欧美历史,变化会越来越极致。

如果单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成人依恋类型中回避型人格的越来越普遍。但这样一来,这个主要依据童年时代原生家庭经验做为解释框架的理论就失去了威力。

这时候,社会心理学的解释框架就更有力了。

我们正在愈来愈从女性情感内敛的传统时代特征转向男性情感断离的时代。

换句话说,不少女性们或许依旧保持着被动的特质,但男性已经不再那么主动了,承诺恐惧症在漫延。

男女之间的战争有时硝烟弥漫,有时是一场又一场看不见战线的无声的冷战……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看淡了起伏,你就会发现,大起大落之后的岁月,更加平淡。不修一颗浪漫的诗心,怎么才能应付这岁月里的跌跌撞撞,怎么才能在纷扰的尘世守候最初的梦想?
  • 此次招飞属于校企合作,中国东航将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所高校,面向上海地区2022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中国国
  • 做为苦主的江澄这么多年一直认为他对魏婴的恨是理所当然的,知道真相后,他的恨失去了支点,再加上观音庙金光瑶那番诛心之语,想起十几年前他的所作所为,他也实在拉不下脸
  • ​很多人都是勉强买房的,在这些勉强买房的人中,很多人的工资除了交房贷本身就所无已了,对于存在这种情况的人,我建议你只做简单的装修就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要
  • “年薪60万元招中小学老师只是我们全旗教育综合改革中的一项人事改革措施,而且不是只针对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覆盖面非常广。“年薪60万元招中小学老师只是我们全旗教
  • 目前,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各个科学和系统的专家。此书的结局也正是我喜欢的,男主和女主……#基因天命##人类图# 太阳从5月27日6月1日行进在16号闸门第16基因天
  • 虽然我的梦想可能是别人的唾手可得,那又能怎么样,毕竟现在的我啥都没有,只能做梦[doge] 所以就是说黑白是一个整体,分开不能独存(黑汶汶带着氧气面罩)为了吞并
  • 大衣、皮草外套、羽绒服、内搭、下装全都有哦!出差旅行最讨厌带一整瓶的卸妆水了分装到小瓶里又怕不够用和我一样有这种困扰的小伙伴✔️不妨试试AN植物净粹卸妆油含有油
  • #Lolita原创设计[超话]# #lo娘宝藏间# #转发抽奖# #lolitafashion# #lolita上新# #lolita# #宝贝蛋子啾啾啾# 转
  • 今天是喜欢你的第三百零四天,是陪你过的第一个生日,过完这个生日,我们就不《入冬》啦!你能不能好好爱惜一下你自己的身体啊,你难道忘了我们还要听你唱到八十岁呢,这几
  • ✨要求:霞谷或者禁阁毕业;没有图或者季毕业也可以,多一点好看的复刻也可[馋嘴]✨因为是小号所以预算不多,走中aa或者走平台。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 农民伯伯正在中耕除草,收割已成熟的庄稼,空气中弥漫的草木芬芳,爸爸说是秋收的味道。等下喊我们班主来开开眼~小白鸭的秋天 { 腰果 }温和的阳光,照耀着深秋田野,
  • 我眼里的小亨是一个充满爱的人,爱着自己漂亮的生活和美丽的世界,同时也被很多同样可爱的人爱着,所以总会让我感到快乐和治愈。和品牌代言人@THE9-刘雨昕 一起,首
  • 从本周北向资金前十大增持市值来看,宁德时代获得增持市值最高,达27.45亿元,中国中免和汇川技术紧随其后,分别被北向资金增持18.25亿和11.61亿元。从市值
  • #来自陌生人的温暖#韩安冉22岁经历过三次离婚,网友:她要在我们村,今后都难嫁出去关于韩安冉和老公离婚的消息,相信大家都有了解,其实韩安冉对待婚姻真的挺莽撞的,
  • 所以如果从“2021年发售的全新游戏”角度说,《极限竞速:地平线5》目前和另外一个Xbox第一方游戏《脑航员2》并列第一。具体看,超级平台上年度在中国的年活跃用
  • 那你是需要甜甜圈还是想要甜甜圈呢?我和小D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引入““我需要”(需求)和“我想要”(欲望)的区别:我们需要米饭,不然我们就会挨饿;我们有时想要冰淇淋
  • 想着我的妈妈大概也是季佩珍这个唠叨模样,每每总是嫌我乱花钱,每每又总是和爸爸偷塞钱给我。想想未来和爸妈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倒数,真的好难过。
  • 4.我妈:担心我和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实际上:朋友和不三不四的我交朋友5.再也不想被坏男人骗了下次谈恋爱必须让对方先附上3个前任的介绍信6无效减肥:节食锻炼有效减
  • 苗条的身材,清冷的气质,标准的鹅蛋脸,在她的身上有着东方女人的特有的美好。苗条的身材,清冷的气质,标准的鹅蛋脸,在她的身上有着东方女人的特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