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优教:集团化办学从纾困到破题】集团化办学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是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创举。早在上世纪90年代,基础教育领域的集团化办学发轫于民办学校探索。进入新世纪后,集团化办学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一是若干地方和学校自主摸索集团化办学,取得了初步成效。二是“探索集团化办学”上升为国家政策。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集团化办学”。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更加明确了集团化办学的定位、特性和形式。此后,集团化办学逐渐从义务教育阶段扩展到整个基础教育领域,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手段。三是提出了“积极推进”的政策导向。2020年9月,按照“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总体要求,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强调,“深入推进学校办学机制改革,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集团化办学以“强带弱”“老带新”“一带多”的不同方式,实现了全覆盖,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进入新时代,我国已基本解决了“学有所教”问题,但“学有优教”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解决,这成为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根本需求和现实基础,特别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总要求,赋予集团化办学新的价值内涵和时代使命。

共建共享,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集团化办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扩容增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及其覆盖面。曾经一段时间,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很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这正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堵点和痛点。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是当前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具体办学举措。一些地区和学校在多年改革实践中,通过实施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成功摸索出了“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村校”等模式,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保障了充足的优质学位,让更多的老百姓得以享有家门口的好学校,绘就了全新的教育版图和教育格局。

客观上说,通过集团化办学,将不同层次的学校绑在一起,以区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学校,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强化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从而推动集团各成员学校的共同发展。各地在这方面形成了许多好经验。例如,统筹使用集团校相关场馆、实验室及设施设备,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通过紧密型教研、组建学科科研团队,定期开展大教研。围绕课堂教学共性、瓶颈问题等开展项目研究。通过专家引领、名师工作室、“青蓝结对”等形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整体提高成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各成员学校学科教师定期到龙头学校进行跟班听课,提升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同时,由龙头学校牵头,建立集团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库,共享优质特色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等,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集团化办学以龙头学校为引领,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覆盖,在最短时间、以最快速度、高起点地解决了区域内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实现了基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双赢。因此,集团化办学成为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的重要抓手。就未来而言,通过推进集团化办学,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应作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集聚办学,有效形成优势互补的规模效应

集团化办学的基本特点就是抱团发展,实现集团内学校的优势互补。集团化办学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将多所学校有机结合形成集团,借助规模优势实现集聚办学、优势互补的规模效应。凡是集团学校都能形成一定规模,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既保留原有的优势,又可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新的办学优势。整体上看,这就达到管理学上所说的“1+1>2”的效应。这是集团化办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集团化办学具有诸多优势,体现在集团总校、成员学校及校际组合当中,既有可以保留的原有办学优势,又有通过组织形成的新的办学优势。实现集团内学校的优势互补,成为集团化办学效益最大的重要依托,始终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首先是品牌优势。集团化学校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学校,其品牌体现了学校软实力,可资集团成员学校利用,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同时这些品牌可以作为集团的明确标志与内核。其次是财力资源优势。由于集团化办学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在财力物资方面会得到相应支持和帮助。再其次,具有师资共享优势,这是集团化办学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最后是规模效应优势,这是集团化办学的最大优势。集团化办学达到相应的规模,其资源利用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单一学校办学所要面对的竞争和风险。集团校内部,从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师招聘、教师流动到资源配置、环境建设等方面,形成并实现了“组织的内部化”,通过一体化管理,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机制模式。

激发活力,有力促进学校治理模式的变革

集团化办学呈现出生机活力的发展样态。目前,各地集团化办学有多种办学方式,无论哪种方式,都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特别是学校的治理提出了创新要求。现有的托管制、联盟制、学区制、共同体、集团制等行之有效的经验,都对集团化办学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进入新时代,集团化办学有着更高更新的定位,既要解决持续扩充优质资源达到高位均衡的问题,更要置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站位和高度,激发办学活力和内在动力,优化学校治理模式,促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集团化办学不同于单一学校办学,而是涉及多校治理的问题,应进一步明晰集团总校和成员学校之间的权责关系。一般来说,教育集团都由名校牵头,灵活采取“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学校联盟等办学方式组建而成。因此,集团总校重在统领与谋划,负责统筹规划集团化办学方向、办学特色,建立针对集团化发展的研究及管理体系,推动集团成员校的深度融合,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各成员校重在建设与发展,自行确定适合自己的办学目标、工作计划,规范并统一各项工作制度,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同时,集团总校应充分尊重各成员校的管理自主权,真正让管办分离成为现实。一些地方坚持“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原则,当集团成员校孵化为新的优质教育品牌后,逐步脱离原集团管理,重新引入新的成员校,再培育生成新的优质教育品牌。

在这里,一些需要规避的误区甚至陷阱要引起重视。要真正认识到,尽管集团化办学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例如教育的“同质化”与“多样性”的问题、教育集团规模几何扩张而忽视教育本身的问题、“牛奶稀释”问题等。集团化办学想要更加成熟和稳健发展,还需要加快解决这些问题。其核心最主要的是处理办学规模与质量效率的关系,集团化办学并不意味着无限扩张,还要充分考虑到质量保障问题。集团化办学是在保证质量前提下的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教育质量才是第一生命,因此集团化办学必须在教育上狠下功夫,这才是学校成功的关键。(作者:陈如平 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学有优教:集团化办学从纾困到破题】集团化办学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是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创举。早在上世纪90年代,基础教育领域的集团化办学发轫于民办学校探索。进入新世纪后,集团化办学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一是若干地方和学校自主摸索集团化办学,取得了初步成效。二是“探索集团化办学”上升为国家政策。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集团化办学”。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更加明确了集团化办学的定位、特性和形式。此后,集团化办学逐渐从义务教育阶段扩展到整个基础教育领域,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手段。三是提出了“积极推进”的政策导向。2020年9月,按照“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总体要求,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强调,“深入推进学校办学机制改革,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集团化办学以“强带弱”“老带新”“一带多”的不同方式,实现了全覆盖,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进入新时代,我国已基本解决了“学有所教”问题,但“学有优教”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解决,这成为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根本需求和现实基础,特别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总要求,赋予集团化办学新的价值内涵和时代使命。

共建共享,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集团化办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扩容增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及其覆盖面。曾经一段时间,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很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这正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堵点和痛点。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是当前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具体办学举措。一些地区和学校在多年改革实践中,通过实施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成功摸索出了“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村校”等模式,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保障了充足的优质学位,让更多的老百姓得以享有家门口的好学校,绘就了全新的教育版图和教育格局。

客观上说,通过集团化办学,将不同层次的学校绑在一起,以区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学校,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强化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从而推动集团各成员学校的共同发展。各地在这方面形成了许多好经验。例如,统筹使用集团校相关场馆、实验室及设施设备,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通过紧密型教研、组建学科科研团队,定期开展大教研。围绕课堂教学共性、瓶颈问题等开展项目研究。通过专家引领、名师工作室、“青蓝结对”等形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整体提高成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各成员学校学科教师定期到龙头学校进行跟班听课,提升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同时,由龙头学校牵头,建立集团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库,共享优质特色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等,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集团化办学以龙头学校为引领,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覆盖,在最短时间、以最快速度、高起点地解决了区域内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实现了基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双赢。因此,集团化办学成为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的重要抓手。就未来而言,通过推进集团化办学,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应作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集聚办学,有效形成优势互补的规模效应

集团化办学的基本特点就是抱团发展,实现集团内学校的优势互补。集团化办学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将多所学校有机结合形成集团,借助规模优势实现集聚办学、优势互补的规模效应。凡是集团学校都能形成一定规模,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既保留原有的优势,又可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新的办学优势。整体上看,这就达到管理学上所说的“1+1>2”的效应。这是集团化办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集团化办学具有诸多优势,体现在集团总校、成员学校及校际组合当中,既有可以保留的原有办学优势,又有通过组织形成的新的办学优势。实现集团内学校的优势互补,成为集团化办学效益最大的重要依托,始终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首先是品牌优势。集团化学校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学校,其品牌体现了学校软实力,可资集团成员学校利用,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同时这些品牌可以作为集团的明确标志与内核。其次是财力资源优势。由于集团化办学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在财力物资方面会得到相应支持和帮助。再其次,具有师资共享优势,这是集团化办学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最后是规模效应优势,这是集团化办学的最大优势。集团化办学达到相应的规模,其资源利用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单一学校办学所要面对的竞争和风险。集团校内部,从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师招聘、教师流动到资源配置、环境建设等方面,形成并实现了“组织的内部化”,通过一体化管理,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机制模式。

激发活力,有力促进学校治理模式的变革

集团化办学呈现出生机活力的发展样态。目前,各地集团化办学有多种办学方式,无论哪种方式,都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特别是学校的治理提出了创新要求。现有的托管制、联盟制、学区制、共同体、集团制等行之有效的经验,都对集团化办学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进入新时代,集团化办学有着更高更新的定位,既要解决持续扩充优质资源达到高位均衡的问题,更要置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站位和高度,激发办学活力和内在动力,优化学校治理模式,促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集团化办学不同于单一学校办学,而是涉及多校治理的问题,应进一步明晰集团总校和成员学校之间的权责关系。一般来说,教育集团都由名校牵头,灵活采取“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学校联盟等办学方式组建而成。因此,集团总校重在统领与谋划,负责统筹规划集团化办学方向、办学特色,建立针对集团化发展的研究及管理体系,推动集团成员校的深度融合,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各成员校重在建设与发展,自行确定适合自己的办学目标、工作计划,规范并统一各项工作制度,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同时,集团总校应充分尊重各成员校的管理自主权,真正让管办分离成为现实。一些地方坚持“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原则,当集团成员校孵化为新的优质教育品牌后,逐步脱离原集团管理,重新引入新的成员校,再培育生成新的优质教育品牌。

在这里,一些需要规避的误区甚至陷阱要引起重视。要真正认识到,尽管集团化办学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例如教育的“同质化”与“多样性”的问题、教育集团规模几何扩张而忽视教育本身的问题、“牛奶稀释”问题等。集团化办学想要更加成熟和稳健发展,还需要加快解决这些问题。其核心最主要的是处理办学规模与质量效率的关系,集团化办学并不意味着无限扩张,还要充分考虑到质量保障问题。集团化办学是在保证质量前提下的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教育质量才是第一生命,因此集团化办学必须在教育上狠下功夫,这才是学校成功的关键。(作者:陈如平 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济莱高铁通车运营进入倒计时#】9月15日8点30分,55101次检测列车从济南东站开出,标志着济莱高铁联调联试正式启动,通车运营进入倒计时。2019年9月18日,济莱高铁迎来开工,济南从此展开市域高铁的追梦之旅。三年来,济莱高铁建设者一路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座座桥梁横跨东西、一条条隧道贯通衔接、一段段路基串珠成链,一张张蓝图化为实景。着眼长远,济莱高铁的开通也将为济莱一体化,省会龙头强势崛起注入源源不断的“轨道交通力量”。

联调联试正式启动
5座新建站房开始装修

9月15日8点30分,55101次联调联试检测列车从济南东站开出,这标志着济莱高铁联调联试正式启动,通车运营进入倒计时。

据国铁济南局科信部负责人介绍,济莱高铁联调联试大约需要2个月时间,共分逐级提速和信号系统试验两个阶段进行。主要采用检测列车、综合检测列车和测试动车组通过“折返跑”采集分析线路、接触网、通信、信号、客服信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等设备系统数据,逐步进行测试、调试和优化,最终实现各子系统和整体系统满足动态验收要求和开通运营条件。

截至目前,济莱高铁累计完成路基工程100%、隧道工程100%、架梁工程100%;5座新建站房主体结构全部封顶,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站前广场工程等正有序加快推进。

在开工建设中,济莱高铁建设坚持样板引路,严把质量关。9月13日,济莱高铁雪野站候车厅装饰装修通过首件评估,雪野站候车大厅装饰装修作为全线新建站房的样板工程通过评估,后续其它四座站房的候车大厅装饰装修将按照这一标准执行。

济莱高铁建设中坚持样板引路,站前及站后工程共设置82大项首件评估项目,大到钢筋型号、混凝土浇筑质量,小到水龙头、控制开关安装,都在评估范围内,旨在为后续同类型施工提供样板和标准,参照执行。同时,在施工中,每道工序施工完成转入下一道工序前都要进行监理旁站持牌验收,明确验收工序内容、部位、人员等关键信息并留存相关影像资料。

100多公里架起53座桥,
国内高铁建设的“百科全书”

济莱高铁线路全长117.49公里,全线设济南东、历城、章丘南、雪野、莱芜北、钢城六座车站,在全国高铁线路中其长度不长,但却是我国高铁建设的“百科全书”。而面对这样一条百科全书式的高铁,济南轨道交通人知难不畏难,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让市域“高铁梦”一步步照进现实。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济莱高铁建设项目部副经理刘伟介绍,济莱高铁桥梁共计53座,长度约48公里、隧道24座长度约43公里,桥隧比例近78%,施工方式涉及隧道、路基、转体桥、系杆拱桥、悬浇连续梁、现浇连续梁等,几乎涵盖了高铁工程建设的所有施工方式。

施工所到之处,更是遇到了平原、丘陵、山区、沉积岩、花岗岩、石灰岩等高铁建设的各类地质和地形。迁改燃气、输油管线,各类电力线路,把涉及高铁建设遇到的难题几乎全体验了一遍。

寨山隧道,是济莱高铁高铁施工过程中有名“拦路虎”,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等级变化大。高铁建设者们在隧道开挖过程中,进展快的时候一天能开挖6米,慢的时候一天只能进尺0.6米。为确保隧道安全掘进,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时时关注掌子面围岩变化,及时调整开挖施工工法,同时严格控制开挖进尺,最终实现隧道如期贯通。

加快济莱一体化进程
带动省会经济圈发展

济莱高铁建成后,必将加快“济莱一体化”的发展进度。

济莱高铁是山东省会济南“米字型”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段铁路通过济南东站与石济高铁、济青高铁联通,接入全国高铁网,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将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

在济南印发的《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济南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均强调要加快推动省会经济圈(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以济南为中心,辐射带动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六市融合发展。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认为,济莱高铁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山东省会济南“米字型”高铁网结构,便利沿线群众出行,对实现省会经济圈市市通高铁,打造轨道上的省会经济圈,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济莱高铁是一条市域高铁,首先就是解决了城区快速通联的问题,大大缩短了济南到达莱芜和钢城的通行时间。”董彦岭称,济莱高铁通车后,济南“米字型”高铁网结构也将逐步完善,势必会带动省会经济圈的发展。“从成熟的经济圈来看,不管是长三角经济圈,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快速交通体系,都对区域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济莱高铁未来还将在临沂和鲁南高铁对接,这样就融入了全国的铁路交通网络,省会济南也和全国的各个交通网络干线实现了更加紧密的联系,也把莱芜一起接入了大的交通网络。”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交通工程系副教授张汝华认为,济莱高铁虽然目前只市域高铁,但南北可接京沪,东西联海陆,是济南都市圈的核心交通工程之一,对强省会建设意义重大。

另外,济莱高铁建成通车后,将有利于加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的互联互通,同时,对完善区域铁路快速客运网络、优化城际运输结构、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济莱高铁建设大事记:
(一)2019年9月18日,济莱高铁建设项目开工活动举行,济莱高铁迎来开工。
(二)2020年10月21日,济莱高铁全线箱梁首架成功,标志着济莱高铁建设进入线上线下平行施工阶段,全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2020年11月20日,济莱高铁全线首联悬灌连续梁在南曹范村特大桥合龙。对打通标段内架梁通道和实现济莱高铁全线早日开通有着重要意义。
(四)2022年1月16日,济莱高铁南山寨隧道贯通,至此全线24座隧道全部贯通。
(五)2022年2月27日,济莱高铁最后一座连续梁浇筑完成,至此全线27座连续梁全部合龙。
(六)2022年3月30日,章丘南站主体结构封顶,这是全线首座主体结构封顶的新建车站。
(七)2022年4月15日,济莱高铁最后一孔箱梁浇筑完成,至此全线1351孔箱梁全部浇筑完成。
(八)2022年5月8日,济莱高铁迎来全线贯通。
(九)2022年6月30日,最后一根长钢轨在济南东站东侧铺设完成,济莱高铁轨道全线贯通。
(十)2022年7月6日,济莱高铁具备静态验收条件,7月8日正式开始静态验收。
(十一)2022年9月15日,济南至莱芜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正式启动,通车运营进入倒计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品名:【西施】容量:240CC泥料:大红袍作者:杨军保(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师大师顾景舟之徒)此壶采用的是大红袍泥料精制而成,质感柔嫩细腻,通体红光萦
  • ”咩咩咩告诉记者,她和爱人结婚快30年了,以往大家都忙,正好趁这阵子好好地过几天二人世界,所以这几天,她“一点也没感觉到寂寞和焦虑,反而心静下来了”。但这几天,
  • ”人生是一场体验,经历过所有酸甜苦辣,生命的意义就全有了,希望我们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总有一个Joey和Ella会相遇,或许不一定都是完美的结局,但就像剧中借林
  • 之前用的普通台灯看书半个小时眼睛都会酸涩,换了这个真的有缓解,光线特别柔和,超过国家AA级标准,一点也不累眼,而且字看的特别清楚~ ⌛️敲厉害的是它是3D立体光
  • 6.房地产项目销售有限制特定销售对象(企业员工或关联企业等)的,对交易有前置限制条件(四方协议等)等其他关键限制性要素的,广告中不得做与限制条件不符的误导性表述
  • Goodnight Monica Chan whom I love the most and I will always love you ❤️ sunset
  • [带着微博去旅行]中国少儿模特最专业规格赛事【T台星秀】霸气亮相最大户外屏 北城天街茂业百货同步报道⭐️2017T台星秀国际少儿模特大赛暨少儿电视时尚盛典⭐️
  • 在距离飞机起飞地点约17公里的居民区有人反映,在当天下午曾听到两次爆炸声,时间与能记录到的机上乘客最后有手机信号的时刻吻合。#拉美新闻# 当地时间24号,一架私
  • [星星]月土和日土的人总是会自带一种尴尬体质,土星并不能让他们舒服的做自己,土星带来的压力感使他们非常注重身边人的看法,更注重自己是否在别人眼里有位置,稍微被忽
  •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南京秦淮河: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管” 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时,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
  • 過去50年と未来の50年、100年に渡る壮大なストーリー!#仮面ライダーセイバー #仮面ライダービヨンド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ズ @toeiHERO_movie永山瑛
  • [微风][微风]白话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钟嵘六朝时人,当时文学之士很讲究文彩华美,
  • 杂志是有sunnypa的一个栏目的,lof上应该是有人翻译的,沉稳的摩央和开朗却又像鲨鱼一样锐利的悠奈,还有那过于漂亮的美景和平凡的日常,有很多动画中也没过多刻
  • 戴比尔斯利用自己行业权威和品牌影响力凭借这一波操作,不仅成功的清空了海量的低颜色低质量的培育钻石库存,也让自己在培育钻石行业有了一席之地,还成功把自己塑造成打击
  • 截至7月15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169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20877例,累计死亡病例
  • 她忍不住掉下了泪,泪越掉越多,一发不可收拾,腿似乎越来越疼,她干脆抱着头窝在那里痛哭起来。沈越曦心有不忍,背着自己走这么远、这么难走的山路,就算是一个大男人也
  • ​​资源,是给你铺路的,不是你闯祸时给你擦屁股的,人脉,是给你锦上添花的,不是在你低谷时雪中送炭的。我决定,我要靠在他肩上睡觉来度过这两小时,下了飞机,首先说一
  • 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
  • 我有一点惊讶的是中提琴首席Cynthia Phelps,前两个作品她都回头和她的声部讲了一些大概是她的要求。当然我的重点是钟的Serenade (after P
  • 这段时间连板股屡次上演像话卡位的戏码,能活着出来的屈指可数。我认为让女性们摆脱容貌焦虑最好的办法是,所有女性都尽量少或者不要再谈论与容貌相关的话题,化妆、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