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周遍则说明一切法无不是如来藏所摄,并一再强调若执相为体,则不是堕入因缘性就是堕入自然性,故处处显体,处处破相。
此无生即是空如来藏。
佛陀在说明七大无不是妙明真心后,大众无不身心愉悦,充满法喜,各各都明白了妄识本空,然真心本具,迷时将自法身淹没于幻妄身心中而被局,悟得妙因后,得知山河大地及自身心无不是妙明真心中物,真心摄大摄小,自在无碍,大至虚空十方无有边际,小至如掌中庵摩罗果。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真心与妄心的关系,正如虚空与微尘,大海与浮沤,父母所生的生灭之身,起灭不定,然此真心却是常住不动,含遍十方。

如来藏即三德秘密藏,三德即法身、般若、解脱,大众欢悦得未曾有即是明了众生皆有此佛性,佛性本具三德,因无明所覆所以不得彰显,在佛陀的破显下终于获此如来密因,依此而能成就法、化、报三身。

法身是众生本具之理体,此体遍摄法界,若不修则不显,若执妄则失真,故《坛经》亦是让人见吾人的本来面目,即是找到这遍摄十方的真心,此妙觉湛然之心本自就有觉悟的功能,此觉不从外得,故诸经常言无所得,报身即此无所得,总持即是赞佛报身,修就有,不修就没有,若心向外求就没有,故应放下万缘心无所求,修此无所求行即能成就报身。不动尊是赞叹佛的化身,佛陀随机应现,不动本际,于世间的爱怨讥毁等如如不动,随众生喜好大小之机而普降法雨,此三德三身即是佛陀所成就的楞严大定,楞严是定中之王,诸三昧之本,佛证此究竟坚固之三昧大定,修行圆满之极。

悟明真心,故无量劫的颠倒妄想可以一时消灭,凡夫执相为体,执内在身心为实我,外在山河大地为实法,由我法二执生烦恼、所知二障,故无始来沉沦苦海不得解脱,一旦悟得本心,无须经历三大阿僧祇劫即能获得法身。

唯识宗将修行分为三大阿僧祇劫,历资粮位、加行位是第一大阿僧祇劫,见道位后历菩萨初地至七地是第二大阿僧祇劫,历第七地后至等觉位是第三大阿僧祇劫,当知权实有别,权教多重事相,必假修成,而圆教论性具,重在了悟,何况未悟之前,一切众生亦本具法身,只须一念回光返照,即如如佛。

再者证悟与解悟也有区别,“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故此处言获法身而不说证法身亦是此义。

销颠倒妄想、获本有法身只在一念,如烛光照亮千年暗室点亮即可,而家中本有万贯财富自然现前,故灭妄想何惧亿劫,获法身何须历僧祇。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获法身而知成佛有分,发愿成就首楞严三昧,自利利他来报答佛陀之恩,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说到十种因缘发起菩提大愿,其中一种即是报佛恩故应发起菩提心,佛陀出现于世即是为了开启众生的佛之知见,此佛之知见众皆有分,故唯有发愿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才不会辜负佛陀的教化。

四弘誓愿实乃大悲大智之深心的体现,愿意以此悲智双运之深心来奉献十方尘刹,恭敬十方刹土的诸佛菩萨,救济十方刹土的一切众生。

五浊恶世即是指众生所处的国土,五浊指的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1、劫浊:无有自体,以四浊交凑为体,迁流不息为其相,当人寿减至二万岁时,众生具下四浊,若减至人寿百岁,名为五浊恶世。

2、见浊:以五利使为体,诸见纷起为相。五利使即五类见地上的迷惑,能使众生造业受报,故名为使,极微迅速是以曰利,五类见惑昏昧汩没,浑浊自性,故名见浊。

身见:妄认四大为我身,深生爱著,不明四大假合、虚幻无常。
边见:执断见或常见之边,一味偏执,失于中道。
见取见:非果计果,执其涅槃,未证言证,终非究竟。
戒禁取见:非因计因,执其戒相,纵多苦行,尘劫难成。
邪见:拔无因果,以盲引盲,疑误众生,随入深坑。

3、烦恼浊:以五钝使为体,恼乱逼迫为相。五钝使即五根本烦恼,能使众生造业受报,故名为使,比起五利使稍微重滞,是以曰钝。此五种根本烦恼是贪、嗔、痴、慢、疑。

贪:于顺境上起贪爱,不能看破一切法如梦幻泡影。
嗔:于逆境上起嗔恨,不能含忍,不达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痴:于中庸境上起痴心,不了诸行无常、终究是空。
慢:于诸众生,心生傲慢,不能谦让,不达众生心性平等。
疑:于诸人法,心起疑惑,不能决断,不了是善则可亲,是道则可近。

4、众生浊:由见思所惑而感粗弊五阴,以此五阴和合为体,色心丑劣为相。阴乃覆盖义,覆盖真性,众生积聚五法,覆盖真性。五阴中的色属色法,受想行识属心法,五阴中的识小乘立六,大乘立八,受想行本身是遍于一切识中,今以此四心法配八识之方便解之,如前五识领受五尘,受力偏强,故以属受;第六识忆想分别,想力偏胜,故以属想;第七识恒审思量,思义偏重,故以属行;第八识种子识,如大总持,执持义重,故以属识。

5、命浊:以暖、寿、识三为体,催年减寿为相,或者可以理解为地水火风之色法与见闻觉知之心法,互相依存为其命,也可以理解是见浊、烦恼浊的见思二惑为其受报之因,而感得粗弊五阴为托生之果,果上又再次造受报之因,此丑劣因果相续不断而在轮回中成就分段生死之命。

以上五浊是如来对众生身心当下状况的如实说,不仅要自己摆脱此五浊恶世,更发愿在此五浊恶世中,帮助一切众生都能成就无上佛果。

发起四弘誓愿,是对佛法有了圆解后而生起的无比信心,当然,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在修行的过程中,如果要成就法王,还需要破除更细微的无明。佛能看到更为微细的无明故称为大雄。

惑有界外与界内的区别,六道凡夫界内无明,见惑是烦恼粗障,思惑是烦恼细分;二乘及权教菩萨仍有界外无明,此相对于界内来说是更为微细的所知障细分。

若欲加工用行,必须要除更细微处,只有除此细惑,才能称为无上觉,才有堪能于十方广度众生。

发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决心,即使是空性可销亡,坚固的决心也不会退转。

第二节 受阴魔境

  一、受阴区宇相(定中初相)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注释】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三摩提”,正定;定慧等持,或简称等持。“奢摩他”,止,亦可称为定;止息乱心,摄心不乱之义。另外,此二者再加上毗婆舍那,译为观,此三者即为禅定最重要的三个领域。此三者大致的关系为:

  “奢摩他”+“毗婆舍那”→“三摩提(三摩地)”

  又,三摩提在此系指首楞严三昧。

  “色阴尽”:以色阴尽,故不再能覆盖本心。

  “见诸佛心”:“诸佛心”,为诸佛的本妙觉心,或与诸佛平等的本妙觉心,亦即菩提本心。承上,以色阴不再覆盖,故能得如是见。又,于五阴中,唯色阴是色法,其他四阴皆是心法或心所有法,故色阴尽时,才能真正、正式亲见“自心”,以无“色”覆盖故。

  “如明镜中显现其像”:此表示其见之清楚明晰,有如镜中见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得”,证得。“若有所得”:好象对于觉心之本体,有所证得,但不太确定,即是“相似证”,因为如镜中像,看似有实体,但却触摸不至,即所谓“可望而不可及”。“用”,实用,自在用。虽见其物,但却未能发起自在之用。又如镜中像,只能看,不能用。

  “犹如魇人,手足宛然”:“魇人”,着魔之人,即为鬼魅等所着之人;换言之,即中邪之人。“宛然”,依然,依旧。谓像着了鬼魅之人,虽然他的四肢跟原来一样,依然不缺不失。

  “见闻不惑”:能见能闻,心中也不迷惑;亦即既看得见、也听得到,心里也明白。

  “心触客邪”:“触”,接触,碰到而受制。“客”,外来的。谓,心被外来的邪魅所触所制(即所谓“着了外阴”。)

  “而不能动”:肢体不能动弹。

  【义贯】

  “阿难,彼” 透过色阴十境之“善男子修”首楞严“三摩提”,于“奢摩他中”,得“色阴尽者”,以色阴已不再覆盖故,便得“见”与“诸佛”一般的本妙觉“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十分明晰。

  然而此时却彷“若”于觉心之本体“有所”证“得,而未能” 发自在“用,犹如”身着“魇”魅之“人”,虽然“手足”依旧“宛然”不缺,且眼亦能“见”,耳亦能“闻”,心亦“不”迷“惑”,心中明明白白,然而却因“心触”制于“客邪”鬼魅,“而不能动”弹,“此则名为” 本心被“受阴区”拘于其狭“宇”中之相。

  二、受阴尽相(定中末相)

  【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注释】

  “若魇咎歇”:如果前面的如着魇魅的过患已停止,亦即不再只能看而不能动,便是“受阴区宇相”尽了之时。

  “其心离身:”《楞严以正脉》云:“当知此不同(于)坐脱(坐化),而不能复来者(而神识不能再回来——亦即,还回得来),彼但于前幽暗位中,凭定力以坐脱耳。”

  “见浊”:前面经文释见浊云:“汝身现搏四大为体,四性壅(yōng阻塞)令留碍,四大旋令觉知,相织妄成,名为见浊。”

  “虚明妄想,以为其本”:谓领受前境,虚妄发明颠倒妄想,这是受阴生起的根本。

  【义贯】

  “若”如着“魇”魅、只能见闻而不能动用的区宇之过“咎”已休“歇,其心” 便得“离身”,且能“返观其面”,得意生身,“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既超越已,即返“观其”受阴“所”生起之原“由”,乃知全由领受前境后所生之“虚明妄想以为其” 受阴生起之“本”(故虽明明有苦受、乐受、舍受等之觉受,但受阴之体,乃虚妄而不可得;其体虽复明显,而实虚妄,纯是妄想颠倒所成。)

  三、受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

  ⑴责已悲生——悲魔入心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蝱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

  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

  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注释】

  “当在此中”:当处在此色阴已尽,受阴未破之中。

  “得大光耀”:以在色阴尽时,十方洞开,故得大光耀。

  “内抑过分”:在内心中过分责备压抑自己,因为在受阴区宇相中,见诸佛心,如镜现像,故知已心既同于佛,而悟得一切众生,皆本具光明妙心,却枉受沦溺,因此便自责不早发起度脱众生之心。

  “忽于其处”:“其处”:有众生之处。

  “发无穷悲”:发起无穷之相似同体大悲。(同体者,同有真如本体也。)按,这其实是“爱见悲”,并非真正的大悲。

  “蚊蝱”:“蝱(méng)”亦作“虻”,或(忙),为昆虫类之双翅类,形像苍蝇而体积较大,爱吸人畜的血液。寄生在牛身上的称为“牛虻”。(故虻亦可说是一种吸血的大苍蝇。)

  “犹如赤子”:“赤子”,刚出生的婴孩,皮肤的赤色未退,故名;引申为纯真而未受世染之孩童、或者成人。

  “抑摧过越”:抑责摧伤自己过了分。

  “悟则无咎”:若能即时悟了,便无过咎(就不会有问题了)。

  “失于正受”:“正受”,即正定之异名:谓一切受不受,名为正受。既失正受,再加上受悲魔入心,故成邪受。所谓“邪受”,谓虽非理而悲、非时而悲、非处而悲,然却自以为是大悲增上,而惜爱此受,故成邪受。

  【义贯】

  “阿难,彼善男子” 正“当在此”色阴已尽、受阴未破的境界“中”,以色阴不覆,十方洞开,故“得大光耀,其心”开“发明”了,见诸佛如镜像,了一切众生本具妙心,“内”自“抑”责“过分”,责已不早发度生之心,“忽于其”有众生之“处,发无穷” 之相似同体大“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蝱” (蚊子及吸血苍蝇)时,即“犹如”初生之“赤子”一般,“心生怜愍,不觉流泪”,如此即堕爱见悲。

  “此名”有“功用”之心“抑”责“摧”伤“过越”其分,以致成悲,若能速“悟则无”过“咎”,此“非为圣”人实“证”之同体大悲境界。若如实“觉了不迷” 其境界,“久”之其境“自”然“消歇”。

  但“若作”已得“圣”证之“解”,自谓已证诸佛同体大悲,“则有悲魔” 得其方便而“入其心腑”,摄其神识,一“见”到“人”,心“则”生伤“悲,啼泣无限”,由此无法自制而“失于”三昧“正受”,反成邪受,来世“当从”而“沦坠”恶道。

  【诠论】

  问:“曾闻有人,到佛寺去,或自己礼佛,或参加法会,常悲不自胜,不由自已地泪流满面,这种情形算不算着‘悲魔’呢?”

  答:“不一定。如果他只在开始的一两次如此,法会完就好了,那便不是悲魔。如果他每一次都这样,经过好几个月、或好几年,那就有问题;如果悲哀的情况,连法会结束后,甚至回到家都还持续着,那问题就比较大了。你若问他为何流泪,有的说:他一礼佛或诵某段经文,就‘好感动、好感动’;有的说:他也不知道为何会流泪,只是不能自已。若真的很感动,流泪一、两次,还算正常,这是由于宿缘积于八识田心,如今因缘际会,忽然迸现,所以如此,不足为怪。但若每次都如是,且不能自禁(意识上想不哭都不行),甚至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哭,这就不正常,亦即多半与悲魔有关,因此碰到这种情况,不要高兴,以为自己在修行上‘很有境界’才会如此。而是应加警觉,想办法矫正过来。”

  问:“应如何作才能矫正过来?”

  答:“一、须诚心忏悔业障。须知这是修行的障难,且须自问:为何别人没有这种障难,而我却有?可知由于自己业障十分深重才会如此,而非自己特别‘行’,才如是。故须诚心忏悔,去除贪、慢二心。

  二、忏悔可拜八十八佛,或诵《地藏经》。

  三、忏后可念《金刚经》或《首贤行愿品》。如是即可望除灭‘准悲魔’之相(因为这还不是完全的悲魔相。)”

  ⑵扬己齐佛——狂魔入心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

  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

  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注释】

  “见色阴销”:色阴已消,如脱去第五重(最外一层)衣服。

  “受阴明白”:“明白”,显露。因色阴已尽,受阴就显露出来了。如脱去第五重衣服后,显现第四重衣。

  “胜相现前”:种种胜相渐次现前,如见佛心如镜中现像等。

  “志齐诸佛”:“志”,心也;心之所趣曰志。其心志顿齐于诸佛。

  “谓三僧祇一念能越”:被人宣言诸佛经三大阿僧祇劫所修成者,我今于一念间便能超越。盖妄谓以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也。

  “陵率过越”:“陵”,陵跨。“率”,轻率。谓陵跨佛乘,轻率自任过分。

  “上不见佛”:谓此着魔之人作是宣言:佛虽成佛,尚要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怎比得上我一念即得顿证呢?(按:今之有所谓“即刻开悟”,且自称“无上师”者,不正好就被佛说中了吗?且“无上师”者,盖谓比佛还要无上也,其狂慢可知。)

  “下不见人”:此义如同“目中无人”。谓此着魔之人又作是宣言:至于一般人皆是愚痴凡夫,尚且不悟自心是佛,又怎能得知我所证到的无上境界呢?(按:今亦有人自称“大乘孤子”,其目无余子之慨,仿佛所有其他大乘在家出家佛弟子全都灭绝了一般。)

  【义贯】

  “阿难,又彼” 进修禅“定中”之“诸善男子,见色阴” 已“消”(即如去最外面的第五重衣),于是“受阴”乃“明白”显露出来(如第四重衣显现),接着即有种种“胜相”相继“现前”,便一时“感激过分,忽于其” 感激“中生”出“无限勇”猛,“其心猛利”异常,其“志”则欲顿“齐诸佛”,乃“谓”诸佛如来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所修成者,我今于“一念”间即“能”超“越”之。(以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也,即得立与佛无殊。)

  “此名”有“功用”之心太锐,欲“陵”跨佛乘,轻“率”自任“过”分“越”理所致。若“悟”实为受阴所覆之现象之一,“则无”过“咎,非为圣证” 境界。若自“觉了不迷” 其境,这些现象“久自消歇”。

  倘“若作”已得“圣” 证之“解,则有狂魔”,得其方便,“入其心腑”,摄其神识,令彼“见人则”矜“夸”已德,其“我慢无”有伦“比,其心” 目中“乃至上不见”诸“佛,下不见” 一切“人”(诸佛皆, 不如我;一切人皆不知我境界),由此狂慢傲佛,致“失于”三昧“正受”,起诸狂妄邪见,来世“当从”狂魔邪见而“沦坠”恶道。

  【诠论】

  问:“曾闻有某派人,谓于修行中起‘大佛慢’,这是正确的吗?”

  答:“于佛正法中,慢是六‘根本烦恼’之一,连小乘圣人都已断除,更何况是佛?而况佛若有慢心,佛心即不平等,以慢他人故;且佛若有慢,佛即仍有粗重烦恼,佛即非佛,故知将‘佛’与‘慢’併在一起,成为‘佛慢’一词,这不但是自相矛盾、不伦不类,而且是亵渎神圣的。这种似是而非的邪说,决定不是佛之正法,恐系附佛外道之说。又,附外道中,常有许多教理或应该说类似佛法,但详研之则又不是,实是扭曲正法的‘相似佛法’,盖欲用之以混淆正知见,而遂其邪说之本旨。”

  ⑶定偏多忆——忆魔入心

  ——摘于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何为内丹?内丹修炼的原理究竟是什么?
当今社会,各种养生保健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其中就有些人打着祖传秘方到处行骗。前不久就曾听说有人让病人用各种豆子炼制所谓的内丹,真是让人哀叹。骗子横行其道,一方面是有些人巧舌如簧,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前人们对古文化、中医学、传统理论的缺乏。
今天为大家提供一篇,道家祖师教导弟子的内丹修炼和明心见性有关的文章,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何为内丹?
丹者,金之体乎?天一生水,水无金母,何以能生?吾故曰单。丹者,单之义也。又解之曰:单者,一也,取天一之义也。夫地四生金,水生时金未曾有,不知太极流下阴阳之气,中具五行,金性完全在内,而太极一片空灵明净之德,其性是金性,其色是金色,统于五行之先。故阴阳两判,第一便生水,母生子也。地四生金,据形质言耳,非所论于无形无质之时也。何以见太极之为金性、为金色?

夫得道之士,证圆明妙觉元,则身见金色,头放金光。夫圆明妙觉元,太极之体也,而金光金色,即时相应。仙家结丹,先求身中太极,而所结之丹如一粒紫金,阳神示现,遍身皆作紫磨金色。太极何独不如此?
且以理言之,五行之中,惟金性最空,惟空能久。凡物空则响,金能响,是以知其空。金性又最动,动则灵,灵则能变化,以其所生之子知之。金之子,水也,水性流而不息,象其母也。以子性知其母,惟太极者,空而灵者也,其色金光,其性金性也。

二、内丹的原理
炼丹者,炼一也。何谓之炼一?一者天一也,天一者金也。太极,金性也,此自然之妙,非有形质者也。故炼丹者炼其金为纯金,而丹成矣。夫人五行皆具,而金为最先,何以故?天一生水,水,金之子也,凡物无母不生。要知先天一点真金,在人身内,人之声音,是即身中之金也。就五行而论,木有声乎?木之声橐。水有声乎?水之声澌。火有声乎?火之声飚。土有声乎?土之声坌。惟金之声锽。故小儿出胎,锽然一声,金为之也。金空则响,子离母胎则空矣,故能响也。母就子养,金就水居。水,天一之所生也。世间金之所在,必有白气上冲。人身之精其色白,金之气也。故炼丹者,采取元精所吐之华,与离中汞结而为丹,火候既到,金光外射,其所本然矣。然而金畏火烁,见火则销,奈何以坎中之金,反就离中之火?以法象言之,金长生于巳,巳,火也。人但知金之畏火,而金实爱火,人不知也。何以见之?

金在土中,但见有土,不见有金,被真火一逼而土气始消,金形遂显,犹如儿在母胎,不能自出,灵机之动,始见三光。火者,金之灵机也。故土中有金,其上必无霜雪,金爱生于火,原带火性也。然则以坎中之金,就离中之火,盖还其所本,从其所好也。丹之为金,廓然矣。
结丹之道,一而已矣。得其一,万事毕。一者一也,一可以名言者乎?曰可。一无他,虚而已矣。吾自与子谈道,只说得一虚字。炼心,虚也;用意,虚也;采药,虚也;结胎,虚也;火候,虚也;阳神,虚也;炼虚,以虚还虚也;玄关,以虚觉虚也,千虚万虚,总是一虚。虚非空空之虚,乃实实之虚;虚非散散之虚,乃浑浑之虚,故曰一。

三、炼丹的要点
炼丹非有事事也,无所事事,方谓之炼丹。人能无所事事,以至于心斋坐忘,丹亦何必炼!丹至于不必炼,乃善于炼丹者也。世之附会于炼丹者,把炼丹看做一场大事,惊天动地。嗟嗟,这个主意,便与丹远矣。道以自然为宗。太极生天生地,亦最寻常,最平易,不知不觉,以虚化虚,以真合真而已。人身中自有太极,既有太极,则阳升于上,便是生天;阴降于下,便是生地;天地混沌,仍是一个虚灵含元之太极,并非奇怪。

炼丹者,全然不要把炼丹二字放在心上。就是果有一粒金丹吐在掌中,被人劈手夺去,我也不以为意,看他不甚稀罕,毫无芥蒂,方是炼丹之人。夫丹为宝丹,非比珍珠美玉,何为看不甚稀罕,如此轻贱他,岂不是大罪过?要知炼丹之士,不具此宽大心肠,年年日日炼丹,究竟炼丹不成。何也?丹者虚无之体也,以有心执持,则非丹矣。是故未炼之先,我如不欲炼丹;既炼之后,我如不曾有丹;升乎清虚,游乎碧落,徜徉乎金彩玉光之中,遨游乎珠宫琼阙之下,吾如不曾见些什么来,视异境有如常境,视真人犹如常人,都看做是固有之物,如我平日着衣吃饭,家常使用,方是豪杰襟怀,真仙种子!孟子所云“不动心”也。

譬如人获一颗明珠,把他做一块瓦砾看,则我与珠相忘,珠安于我,我安于珠,何等快乐!若竟作珠看,时时抚摩,刻刻记着,则此珠反足为我累。有累则心不空,心不空则背道矣。楚人得一玉杯以为至宝,恐有惊触,纳之匮中,裹以锦茵,可谓善藏矣。揭而观之,既置复取,既取复置,两目清黄,双手颤发,误触其匮,玉毁不全。人之于丹,亦犹是也。视之不甚惜,深所以惜之;视之为奇珍,适所以害之。就是火候,也要平平常常,有心无心,勿忘勿助,听其自己运用,水到渠成,薪多肉烂。分寸铢两之说,大足误人。此矜夸自玄之辈,作此议论,迷乱学者,以为炼丹乃至难之事,舍我莫知!呜呼,吾尝阅丹经图籍,都说火候必有秘传,心心相授,孰知至庸且易,平淡无奇者乎?吾以子好道,故以一言点破,传之世间,命不知学者省却多少心思!此我之大阴功大济度也。

夫人之能断生死、脱轮回者,全从性宗了当。于此有未彻,虽婴儿养得长大,到底是一俗汉,是一顽童;升至半天,恐落下来;或过几千百岁,难免堕落。何也?

不曾晓得虚字,纵使晓得,亦不曾实实到得虚字也。即使先做命功,后归性学,是留难的在后面;阳神初结之时,胞胎里必带些夹杂之气,非再加面壁之功,恐难磨洗一清。是故先命而后性者,殆欲求速效,连累这孩子不能成个圣婴。

由性以至命者,要做真学问,心要见真心,性要见真性,神要见真神,精要见真精,气要见真气;性命不分,一举两得;道成之日,位为天官,超出三界,先天地而有,后天地而存。此的真宗,任他花言巧语,不能出这几句。
#涨知识##修行# https://t.cn/RTv4Ky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骂主播这件事本身离谱在不是他说要最大力度就能有的,前提是品牌同意,有些人为什么会怪到主播?我说话说的可能有点重了,对不起么么哒李佳琦直播间那个事我有一点搞不明白
  • 有些人只能以最美的目光欣赏,远了怕失去,近了怕不能拥有,最好的相交是彼此宽容与自由;有些时光注定了默然前行,寂静泊心,即使孤单,即使流泪,也要蜕蛹成蝶,做最美的
  • ”对天地来说,这句话是说天道内刚外健,而地道则内阴外柔;没有内在的强大刚健,哪有天道外在的自强不息、运行不已;没有内在的阴顺宽厚,又哪有地道外在的柔美和谐、滋养
  •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每日一善文案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每日一善文案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 相关活动轨迹如下:无症状感染者213月28日20:30 吉阳区榆亚路苏荷酒吧3月29日04:30 吉阳区中亚国际酒店05:10 吉阳区商品街4巷18:... #
  • ----霍便发15、在无限的宇宙中,有无数个“世界”在产生和消灭,不过作为无限的宇宙本身,却是永恒存在的,生命不仅地球上有,在那些看不见的遥远行星上也可能有。
  • 分享最近入手的清洁好物~宝宝类的清洁好物怎么能少得了奶瓶消毒泡腾片呢?[好喜欢][好喜欢]#田崽的好物分享[超话]# ——美益洁免洗消毒液抽一个宝宝送同款 因为
  • 你要试着让自己头脑冷静下来,要避开有意无意的小人,在安静隐忍中认真规划将来,君子报仇十年未晚,要相信信仰的力量。学会禅定,渐渐地你的心灵会越来越安乐。
  • 整理了一些《奇葩说》中令人惊艳的观点①          快快码住吧˙Ⱉ˙ 微光会吸引微光 微光会照亮微光 然后一起发光 这种光才能把压榨的阴霾照亮—— 熊浩
  • ②《撞见你的心》预售的时候喜欢享学的钥匙扣,就冲了亲签,事后馋特签卡,等我收了2本亲签和3张特签卡后,返场了亲签。④《你是迟来的欢喜》返场的时候没有拍到特签,就
  • 你说过我们都要好好的,现在我上大学啦,也会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守护小羊,你一定要等着我噢~我真的好爱好爱你啊,爱你让我坚定我是一个专一的人。#张艺兴出道十周年# 哈
  • #佛教[超话]##妙法莲华经正解##一乘了义[超话]# 一三五分享太虚大师《妙法莲华经讲演录》,二四六分享悟显法师《妙法莲华经今解》,(接上)。 妙法莲华
  • #房贷#特战荣耀观后感# 都说杨洋演戏端着[裂开]这部剧前三集我也真的很不喜欢这种新兵,无组织无纪律,没有一点傻气,现实中没有的新兵样,一副偶像剧的感觉,和之
  • 其实,在我心里,早已为你留一个位置。但我看前面戏份时,很多细节就已经感知到了他对湘灵的喜欢。
  • 【助力创城 巾帼添彩[鲜花]】3月8日上午,裕安区鼓楼街道组织开展巾帼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展现女干部的巾帼风采,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激励广大女同胞干事创业的热情,
  • 倦鸟归林,鱼翔浅底,落叶归根,这都是对家的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寻着一种归宿。倦鸟归林,鱼翔浅底,落叶归根,这都是对家的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寻着一种归宿。
  • 我说:靠,你也这样觉得对吧,我拍了之后都不敢发朋友圈,难以置信,看到自己那个鬼迷[太阳]眼的样子……至于没删的原因,确实是因为拍的还不错嘿嘿嘿[偷乐]虽然是有点
  •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表示,青少年近视是个复杂问题,只有针对关键要素采取行动,综合施策,发动各方力量,才有可能完成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工作目标。
  • “紧箍咒”就是正官和七杀的分水岭,没有“紧箍咒”的孙悟空代表七杀,需要印化或食伤制,也就是需要感化和制服;有了“紧箍咒”的孙悟空就是正官,能约束自己能分善恶,行
  • 这周末就是Labor Day小长假,虽然只有三天的时间,但我们还是可以走出家门,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看看户外的风景~Grand Teton National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