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和人情起了冲突我们该怎么选!你们怎么看!!!!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谢谢你看完文章,还请点亮“赞”并“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关注新冠肺炎##上海疫情##疫情防控##好人好事#

#汕尾身边事##汕尾爆料# 【汕尾市新增3名阳性病例,各项应急处置措施有序有力推进】3月26日,我市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25日、26日,我市通过主动排查监测发现3名阳性病例,均与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海鲜(水产)市场有关联,病例已通过负压救护车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3月16日以来,我市发生了3起独立的本土疫情,均为省外重点地区来(返)汕人员。截至26日12时,已累计报告本土个案5例。

3月25日疫情发生后,我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成立前方联合指挥部,坚持提级管控、以快制快、党建引领、三情联动,抢抓24小时黄金处置期,立即激活快流调、快检测、快转运、快隔离、快管控“五快”工作机制,做到高效协同、量化闭环,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途径。追踪到密接、次密接均全部落实集中隔离闭环管理,核酸结果均为阴性。目前,全市社会面总体平稳可控,各项应急处置措施有序有力推进。

新增3病例均与上海宝山区海鲜(水产)市场关联

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流调结果,3月25日以来新增3例病例均与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海鲜(水产)市场有关联。病例1于3月24日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乘坐飞机出发返回陆丰市,病例2、3于3月25日从上海虹桥机场乘坐飞机出发返回红海湾经济开发区。

发现阳性病例后,市疾控中心联合陆丰市和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流调人员迅速开展流调溯源,全面排查与阳性个案有时空交集轨迹的关联人员,大部分密切接触者都是同航班的人员。其中,陆丰市的1例阳性个案已甄别密切接触者66人,其中通报外地62人,落地我市4人;次密切接触者19人,通报外地1人,落地18人,重点人员702人,赋红码85人,赋黄码2217人。红海湾的2例阳性个案,同航班回来,截至3月26日14时30分共甄别密切接触者144人,其中通报外地72人,落地我市72人;次密切接触者189人,通报外地1人,落地我市188人,重点人员1477人,赋红码333人,赋黄码8991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溯源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对排查出来的本地密接、次密接迅速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隔离,其他重点人群均落实分级分类管控,对不在本地的第一时间反馈外地落实管控。

对于流调排查出来的密接、次密接、重点人员和重点区域人群,我市立即组织开展了核酸检测。截至3月25日24时,陆丰市已完成第一轮采样1202人,结果均为阴性。截至3月26日15时,红海湾2例阳性个案已完成采样11616人,结果已出2296人,结果为阴性,待报9320人。

陆丰、红海湾迅速划定“三区”落实分级分类管控

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陆丰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在相关区域范围内实施分级分类管控,共划定封控区3个、管控区3个、防范区2个;对重点场所开展环境核酸采样和终末消毒,环境采样129份,结果阴性128份,阳性1份。

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封控区涉及居民79户218人,严格执行“封闭隔离、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理措施;管控区涉及居民896户3455人,实行“足不出户、错峰取物”管理措施;防范区涉及居民2502户9778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管理措施。“对于封控区群众,首批每户大米20斤、食用油4斤、鸡蛋50只、猪肉2斤已发放到户……”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时启动疫情生活物资应急和就医保障机制,目前全区生活物资供应充足。对于封控区群众,该区安排专门工作人员点对点统一上门分批配送生活物资,保证居民生活需求;同时每户均发放便民联系卡,方便沟通对接。对于管控区群众,该区在居民区增设售肉点,方便管控区居民就地购买,防止市场人员过度聚集。同时,重点关心关注孕产妇、残疾人、独居老人、慢性用药需求病人、低保特困等人群的特殊需求。

陆丰市封控区涉及居民8户11人,组成核酸采样组、物质保障组1组2人专门服务,落实每天上门采样以及送菜、肉等生活必需品;管控区涉及居民100户340人,设立生活供需点1个,每户一天一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管理措施;防范区涉及居民178户351人。该市落实镇村干部分片包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疫情防控要求,在管控区域通过通知群众到点错峰取物和村、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送货上门的形式,保障群众必须生活物资保障,同时公布了24小时综合服务热线、医疗保障热线,确保管控区域的群众遇到生活、就医困难都可以拨打电话反映。

与揭阳机场对接实现闭环接转重点地区来(返)汕人员

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当前国内疫情态势,我市坚持关口前移、远端管控,守牢“外防输入”防线。鉴于我市在上海从事海鲜行业人数较多的情况,主动加强与在沪商会及乡贤沟通对接,紧急发出《致在沪乡贤的一封信》,提醒加强个人防护,非必要暂不返汕,确需返汕须提前做好报备;同时与揭阳机场建立对接协调机制,调配专用大巴车“点对点”闭环接转重点地区来(返)汕人员,并进一步强化全市3个高铁站落地核酸检测措施;始终坚持“大数据+网格化+主动监测+群众路线”四轮驱动工作机制,压实“四方责任”,加强重点地区来(返)人员排查,分级分类落实健康管理措施,切实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管控”。

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呼吁,近期从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地市和参照管理地市(特别是近期从上海市宝山区)来汕返汕人员要主动向所在的社区、单位或酒店报备,并配合做好相关的健康管理措施。

从省外来(返)汕人员,前3天原则上“两点(居住点和工作点)一线”,不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等交通工具,不聚集、不聚餐。实施核酸检测3天2检(至少间隔24小时)和11天自我健康监测。近14天内有本土疫情报告的地级市(盟、州、直辖市的区)旅居史的来(返)汕人员实施3天居家健康监测和11天自我健康监测,前3天非必要不外出,不返岗返校,在第1、3、7、10、14天开展核酸检测。有高风险地区所在县旅居史、有中风险地区(或经评估需参照中风险地区管理的)及所在乡、镇、街道(直辖市的社区)旅居史的来(返)汕人员实施“居家隔离14天”(时间从离开所在地级市、盟、州、直辖市的区开始计算,下同),在第1、3、7、10、14天开展核酸检测。有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来(返)汕人员要实施“集中隔离14天”。

希望市民继续增强防护意识,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尽快完成全程接种与加强针接种,到正规市场、超市或门店等购买进口冷冻食品,不购买无合格证明的进口冷链食品或网购冷链食品。如有发烧、咳嗽等相关症状,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立即就近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政策激活投资热潮 立好规矩,平台经济摆脱了无序状态,从国家到地方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来为投资平台经济的行为托底。平台经济值得投 整改完了,政策出台了,投资平台
  •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水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水,希望我永远热爱你这生活的碎碎念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假如我年少不自卑,对象肯定一大堆永远不要逃避问题,因为
  • 合着,它就是坏了[允悲]卧室湿度白天能到近40%,晚上我再开会儿加湿器,就[耶]了[可爱]今天上午我茅塞顿开,心想不会是这温度计️坏掉了吧?
  • 刘亦菲、李现《去有风的地方》杨洋、王楚然《我的人间烟火》吴磊、周雨彤《爱情而已》张新成、周雨彤《大宋少年志2》赵今麦《那些回不去的少年时光》万茜、刘敏涛《女士的
  • 开场即进球领先,丹麦人显得更为兴奋和主动——前20分钟,如果只看球衣的颜色,或以为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比利人,才是占据全面优势的一方吧?或许,这跟两队的心态大为不同
  • 别光点赞啊呜呜来评论…救救孩子…[泪][泪][泪]夹啊打个商量能不能不夹我了…[泪][泪][泪]也给你上供了会员钱,能不能不限我流了…[苦涩][苦涩][苦涩
  • 忙完了丧事,我等了几天还是将怀孕的事情告知了男友,再去医院此时已经怀孕五十二天(末次月经算起)然后我就一直等着男方家的态度,毕竟我与他年纪已然不小,他30我26
  • 暴龙素颜镜杨幂同款5036变色室内透明防蓝光护眼室外遇紫外线变灰防紫外线素颜直接出门[赢牛奶][赢牛奶][赢牛奶]适合早八人[举手]#杨幂##王俊凯##杨幂bo
  • ”[关键词] 沙雕、爆笑、灵魂互换《民国旧忆》“因为喜欢,所以明知道你是陷阱,我也跳。在这里,不作S不成魔,非正常画风,觉雷误入~~最重要的是开(nue)心嘛❤
  • #考研[超话]##2022考研党[超话]# 大自在观想法,观山得山、观水得水,他观想烈日修行,如今,命宫出现太阳。”叶伏天心中感叹,他开始观想命宫中的太阳,顿时
  • 拍推广时就发现上了这个唇部精华的当了:没提前拍before,一夜之后已经只有after了!   真的不夸张,我就按PR说的,睡前涂了一下嘴巴,拿保鲜膜稍微敷了个
  • 看房狗&房东直租房源推荐: 房源优点:2居朝南主卧,次卧住1女生 【临近地铁】新宫7-8分钟 【小区详情】合顺家园,临近万达广场,吃饭逛街都很方便。年底开通19
  • 据了解,标准时间不是仅由一个时钟生成,它由全球数百枚计时器数据平均而来。铯原子钟的时间以微波信号传送,而该信号频率偏低,难以同步光学时钟的高频滴答声。 研究人
  • 百万基金策略:大动作加仓 基金策略交易日下午2:00前发出; 看文之前先了解下我 1,全网唯一名字:群伟伟,一个喜欢重仓单一板块的博主,风格非常激进,切勿盲
  • #穆祉丞[超话]##超奶舞担# mzc#虎拓朽林 穆祉丞# mzc#温韵祉音 穆祉丞# mzc"夏季风景如画,画中的你风度翩翩." , .呜呜呜呜好喜欢灵
  • 大概是年最后一篇的小学生日记016.1⃣️新办公室上班的第一周一周说的话可能还没有原来一天多 起的差不多 回得晚很多 需要给自己打气才能努力去搬砖 勉强还能pe
  • 感恩节朋友圈的高质量文案 【生活篇】 1. 幸遇良友,温柔岁月。 2. 心怀感恩,所遇皆温柔。 3. 感谢生活,有剥夺也有馈赠。 4. 承蒙时间不弃,感谢一切给
  • 今天,铃铛发的是一篇比较特别的文章。 乍一看可能有点像“怪力乱神”的内容,我很少发这种。只是不久前,我在z乎刷到一个女儿发的贴。内容让人很难过。她妈妈,因高血
  • #星座[超话]# 哪个星座的心肠比较硬? 第12名 双鱼座 双鱼座是个很有慈悲心的星座,他们悲天悯人,就连拍死个蚊子,都会觉得内心愧疚,毕竟,那可也是一条生命
  • ☎ 美丽热线:18234926042 苗苗 微信z1823492你有梦想 我有技术 你的美由我来完成[鲜花][鲜花][鲜花] 【AILY---龙凤褂】手工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