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佩洛西走了,这10个后果正在显现!】佩洛西挥挥手走了。这位82岁的美国第三号人物,这次去台湾,感觉更多是一种政治算计,刻意挑衅中国,谋求政治高光,哪管背后洪水滔天。
但结果呢?
完全我个人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的负面效果会不断显现,那结果就是美国政治外交的大翻车,这根本不是什么高光时刻,而是佩洛西政治生涯的至暗时刻,是美国外交的耻辱败笔。
因为后果很严重,至少10个后果吧。

后果一,眼睁睁看着我围岛军事演练。
最近几天,看看我东部战区的密集行动,看看那围住台湾岛的六大演训区域,看看我各兵种的实弹演练、导弹出击,你可以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态势。
为什么选择这六个区域?我们应该是谋定而后动。
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少将的解释是,平潭岛东部是台湾海峡最窄处,实际上彻底打破了所谓的海峡中线;北边两个区域正好是台湾基隆港的外海,也就是说可以封控基隆港;东边区域面对的是台军的花莲和台东两个军事基地,可以对两个军事基地形成打击之势;南边两个区域,一个是台湾所谓垦丁东南,正好扼守巴士海峡,等于封控了巴士海峡,西南则靠近高雄海空域,等于对高雄的军事基地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军事问题,我也不太懂。但我知道的是,这应该是我军史上第一次环台演训,这是一次突破性的重大进展,这是对美台勾连的严正震慑。
如果以前这样大阵仗的军事演练,台湾当局和美国会怎样的反应?
不用多想,美国会大嗓门地谴责,台当局会各种扮委屈、装可怜。但现在,谴责没有底气,扮更扮不下去,正是你们和佩洛西勾结挑衅在先,我们才被迫出手反击,我们是师出有名。
佩洛西走了没关系,这份“大礼”我们收下了。

后果二,根本没什么海峡中线。
其实,这条海峡中线从来不被我军承认。道理很简单,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海峡两岸都同属于中国,台湾海峡属于中国内水。
所谓的台湾海峡中线,一开始就是个“伪命题”。
但我们也不用否认,以前我方很克制,让台湾当局误以为,这条中线是存在的。
佩洛西窜访,我强硬反制,六大区域,很多就跨越中线,前面说了,平潭岛东部是台湾海峡最窄处,实际上就彻底打破了所谓的海峡中线。
这让世界更清楚地看到,所谓的中线,根本不存在。过去不存在,现在不存在,将来更不存在。
“台独”势力,那就别幻想了。

后果三,“台独”分子难逃法网。
不用多说,看新闻,在浙江温州,一名90后“台独”分子落入法网。
此人名叫杨智渊,男,1990年1月21日出生,台湾省台中人。
根据新闻稿,杨智渊长期鼓吹“台独”理念,伙同他人成立“台独”非法组织“台湾民族党”,以“推动台湾成为主权独立国家并加入联合国”为目标,大肆鼓噪“公投建国”,高调推行“急独”路线,策划实施“台独”分裂活动,涉嫌分裂国家犯罪和煽动分裂国家犯罪……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既然这样猖狂,那就对不起,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我们有反分裂国家法等法律武器,对付的就是你们这些顽固分子。
这是法律问题。但放在佩洛西窜访的大背景下,也不得不说,“台独”分子被抓的放大效应,正是佩洛西带来的效果之一。更多的“台独”分子,在瑟瑟发抖中。

后果四,台湾这些商家要还了。
既然要挑衅,那就不客气。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8月3日宣布,根据有关进出口方面的规定,以及食品安全要求和标准,有关部门即日起对从台湾地区输往大陆的葡萄柚、柠檬、橙等柑橘类水果和冰鲜白带鱼、冻竹荚鱼采取暂停输入措施。同时,决定暂停天然砂对台出口。
此外,马晓光还点名了两个与“台独”顽固分子关联的基金会,禁止其与大陆组织、企业、个人合作。而且,禁止大陆组织、企业、个人与为上述基金会捐款的宣德能源、凌网科技、天亮医疗、天眼卫星科技等企业进行任何交易、合作,禁止有关企业负责人入境。
看新闻,以凌网科技为例,当天股价大跌,下午公司就发布公告称,法人董事代表人张秋进宣布辞职。
这就是震慑力。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后果五,美国在狠狠打自己脸。
美国还有信誉吗?事件是美国一手策划和挑起,表面口口声声支持“一个中国”,实际却用行动狠狠打了自己脸。
看到王毅同志的定性:佩洛西的表演,是美国政治、美国外交和美国信誉的再一次破产,而且证明了四点:
证明美国是台海和平的最大破坏者,
证明美国是地区稳定的最大麻烦制造者,
证明美国的印太战略极其具有对抗性和危害性,
证明美国对国际规则的虚伪与双标。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样的美国,除了霸凌外,还有公信力吗?还有领导力吗?
这几天,国际社会密集反应,大量国家纷纷对中国表示支持。从这种效果看,这真是美国外交的一次灾难性失败。

后果六,美国展现了心虚和焦虑。
别的不说,大家看看佩洛西的路线,从马来西亚去台湾,走的是菲律宾的东部,绕了一个特别大的圈子。
为什么?
特意要绕开南海。
离开台湾去首尔,也飞机向东飞,然后北上,而不是沿航线直飞韩国。
为什么?
特意要绕开靠近我的区域。
证明了什么?
一方面是中方的严阵以待,美国也感受到压力;另一方面,还是美国的心虚、焦虑。
做了亏心事,美国多少也怕怕啊。
后果七,佩洛西其实演砸了。
表面看,佩洛西很成功,不顾中国和世界的反对,还是去了台湾岛,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但真的成功吗?
我总觉得,其实是演砸了,个人可能有点短期政治小收益,但国家却付出了长远重大代价。别忘了,她这次亚洲之行,要访问的是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和日本四个国家,但从现在效果看,她其实就为了去台湾,拼凑了这四个国家。
你让这四个国家怎么想?
更别提,在新加坡等国,领导人都告诫佩洛西,稳定的中美关系对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性。但佩洛西不听,执意要挑衅,你让这些国家怎么想?
所以,我们也看到,佩洛西这次去韩国,韩国总统尹锡悦虽然就在首尔,但以休假为名,见都没见佩洛西,只是礼节性地打了个电话。
具体原因我也不知道。但从全世界的反应看,大家现在应该都清楚,佩洛西就是麻烦制造者,她来了不会有好事,对有些国家来说,惹不起,总躲得起吧。
谁是历史的罪人,谁是历史的功臣,时间会给出答案。

后果八,西方和美国迟早会内讧。
这就不需要多说了,我大胆预测下,捅了这么大篓子,引发这么严重的危机,接下来西方和美国肯定会有各种内讧。
白宫和佩洛西会有内讧。看彭博社报道,说已经相互埋怨了。
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矛盾。相互利用,更相互指责,大家等着看吧。
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矛盾。表面看同气连枝,但实际上,其他国家肯定也对美国无法无天感到不满。
台湾当局和美国的矛盾。佩洛西出尽了风头,台湾当局吃尽了苦头,能没有矛盾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施压力度的增大,你看吧,内讧还会更多,不排除某个阶段爆发一下。

后果九,世界看到中国捍卫底线的坚定。
这一条就不需要多说了。在捍卫底线问题上,中国没有任何含糊。哪怕对象是美国。
所以,我们才有了那一系列超常的反制措施。这不是冲动,更不是软弱,这些反制,肯定经过慎重考虑和认真评估,这是对挑衅者的警示,也是对地区稳定和台海和平的维护。
所以,其他国家一些政客,收了效仿的心思吧。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可撼动。
玩火者绝对没有好下场,犯我中华者,必将受到惩处。

后果十,中国人牢牢掌控主导权。
佩洛西不顾我们强烈反对,仍然去了台湾,很多朋友感到很愤怒很失望,这完全可以理解。
我总觉得,这其实也是一堂深刻的国际政治教育课,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美国就是这样蛮横霸道、毫无信义;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对这样的挑衅,就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美台勾连肯定还会有,但没关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有的是反制手段。
看到一篇文章就引述网友的说法是:我们每一次谴责,其实都有后续行动。可能大家没有留意到:
曾几何时,在南海声称与我们有争议的诸国挑衅行动不断,对他们越过红线的行动,我们除了予以谴责提出正告,往往配合有连绵不断的实际行动,不知不觉间,巴掌大小的永暑礁变成能起降飞机的大型岛礁,相关国家逐渐也领悟到了什么,近年来南海岛礁摩擦几乎绝迹。
曾几何时,日本单方面实控钓鱼岛,我们的船只几乎无法进入,针对日本右翼妄图将钓鱼岛“国有化”的突发行径,从强烈谴责到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钓鱼岛常态化巡航。
这就是中国。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每一次挑衅,其实都让中国更牢牢掌控主导权,我们愤怒但不冲动,我们让问题不断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前进,让对手不得不心生敬畏: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只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我们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时与势都在我们手中。不管他们如何作秀,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趋势不可阻挡。
还是那句话: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牛弹琴微信公众号) #佩洛西评价自己脸皮厚#

#图像小说[超话]#
看完了鼹书今年的新书《山之图景》,简单聊聊。

这是一个关于「山」的故事,一行人前去登山,这是一座人迹罕至的荒山,但他们似乎并不仅仅想要探索山景,而是想要「寻找」某些东西——一位曾在这里失踪的人,一个叫铁生的人。他几年前在这里走失,至今没有下落,他究竟在哪里走失,是否还活着,他失踪后都做了什么?这些事情似乎只有山知道。

作为一本从私人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的「叙事」漫画,这本作品无疑在图像叙事上有很大的企图心,作者rere不仅仅是想「讲一个故事」那么简单——实际上,单就故事本身而言并没有太多峰回路转的情节起伏,想要单纯读一个好故事的读者可以绕道了——创作者更想要探索的,在我看来,是「图像叙事」与文学和哲学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首先是「诗化图像」,作者坦言想要创作「图像诗」,即以诗歌的写作方式去创作图像,或言之,以图像为媒材去「写」诗。

类似的思路其实在很多漫画作品中都可以见到,比如法国漫画家玛丽昂·法约尔(《悬停的爱》《碎片人》)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她说希望自己能以诗歌的方式去重构图像,让读者像读诗一样阅读图像,并通过角色的动作和表情来实现图像上的“对仗”和“押韵”,从而让作品具有诗歌的质感。

法约尔的思路,其实是将诗歌的韵律和结构「挪用」到漫画创作中,这一点在她的《悬停的爱》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她摈弃了画格的束缚,用流畅连贯的人物动作去演绎诗歌一样的图像语言。

但rere的「诗化图像」,虽然和法约尔的出发点十分类似,但所采取的方式却完全不同。rere从诗歌中借用的不是「韵律」和「结构」,而是「意境」,即超脱于既有文本之外的想象力空间,或言之,在简短的文本之中蕴藏无限大的想象意境,甚至超越现实与想象的界限,跨越过去与现在的时间洪流,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极大突破。

因此,在《山之图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精神化的、无明确指向的、可做无限想象的图像,这些图像并不承担具体的「叙事」作用,但却承担着营造诗意意境的功能,有的成为连接现实与想象的场景细线,有的则是串联起过去与现在的时空游丝,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思。

其中的一个场景尤为令人印象深刻,登山者在山中的草莽间穿行,三人的身影小如蝼蚁,画面一转却变为另一个孤独人影,时空随之变化,同一个山中的深夜,同样茂盛的荒草野径,却是不同夜色不同人,那人无言前行,最终蜷缩着躺下,山林黝黑,四下幽静,迷路的旅人辗转难眠。

好一个「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另一个不得不关注的点是「哲学」,这同样是创作者寓于图像之中的重要意向,甚至有时它的重要性还要高于图像本身,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讲,图像只是一种表达的方式,而「哲学」本身才是叙述的主体。

《山之图景》的故事源于一个真实事件——即2008年的「任铁生失踪事件」——退休地理老师任铁生在爬上时「失踪」,至今仍未找到。故事中的一行人探访了任铁生之前走过的山路,意图「寻找」他的下落。

在作者rere看来,任铁生在山间的失踪形成了一种「图景」,山因为他的失踪而成为了另一种「山」,而对于前来寻他的人,他们所见到的山已不是原来的山;与此同时,前来寻他的人也与山形成了新的「图景」,旧的图景与新的图景相互之间既在时间与空间上是割裂的,又因相同的场景而相连。

大山吞噬了人导致了他的「消失」,而人的消失又吞噬了原来的山(即无人关注的山)使之成为另一座山(即被众多人所关注的山),那么究竟是谁吞噬了谁,谁又造就了谁的图景?

在另一个层面上,过去人的消失与当下人的寻找也构成了一组对照关系,他们共享着同样的「山」,都是在山间探索未知的旅人,但各自的处境却不同——失踪者因探索而消失,寻找者因失踪而探索。彼之终点乃此之起点,但这其间荒山野径、枯木纵横,他们能否在时空交汇中找到交汇点,这是不得而知的。

至少人不知,只有山知道。

值得一提的是,鼹书对此书的装帧也颇有意趣,除了漫画本体之外,创作者rere还写了一份创作手记用以讲述自己的真实经历,以及漫画背后的故事。这个「解惑」的文本被巧妙地藏在书籍的后勒口处,读者需要在阅读完漫画之后,才能「发现」它。而在阅读完它之后,才能对刚才的阅读有更深的理解。这本身也变成了一种「寻找与发现」。

最后是一点善意建议,如果你对「任铁生事件」没有过任何了解,那就不要去了解,这并非是阅读此书的必要前提。或许第一遍阅读时会让你满腹狐疑,在作者看似缥缈虚无的叙事中感到迷茫,那么不妨在阅读完「藏在」书后的作者手记后重头再读一遍,这一次你应该可以拨开山间迷雾,隐约找到一条小径了。

不妨在两遍阅读之后,再去了解任铁生事情的原委,然后再来看一遍。这一次山中迷雾散尽,云朗气清,小径尽头豁然开朗,故事的种种象征、隐喻便铺陈在你面前了。

这样一来,阅读的过程又何尝不是「探山」之旅呢?

走,让我们一起进山去。

【#历史不会浓缩于一个晚上# 】“浙江宣传”8月3日发文:8月2日晚,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我国台湾地区。

随着佩洛西的落地,国人的愤怒情绪瞬间被点燃。愤怒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被点燃的是广大国人最朴素的爱国情绪。

愤怒的同时,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什么是解决台湾问题最有效的“打法”。

笔者相信,中国人民无比强大的民意,最终会转化成摧毁台独和反华势力的终极武器,践踏中国“红线”者必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历史不会浓缩于一个晚上,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段时间,佩洛西可谓出尽风头,赚足了全世界的眼球。

今年4月,佩洛西就闹出“访台”闹剧。

她先是通过媒体放风试探,但是临到成行又突然宣布自己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不得已推迟了窜访台湾的计划。当时就有网友讽刺其是“战术性阳性”。

时隔仅三个月,她再次放风要窜访台湾。

不过这一次佩洛西的戏明显更足——公布了行程但没有提到“台湾”、飞机起飞后“失去踪迹”、长时间沉默后连发四条无关行程的推特。

不得不说,政治生涯即将谢幕的佩洛西堪称美国政客中的“戏精”。

但不论如何表演,这种行径再次证明,美方一些政客出于一己之私利,唯恐中美关系不紧张、唯恐台海不动荡、唯恐天下不乱的险恶用心。

任何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行径都将被坚决挫败,任何支持“台独”分裂、违背历史潮流的企图都将以失败告终。

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这一点无须再论证。

时局动荡的岁月里,我们曾两次失去台湾,荷兰、日本一度将台湾占为己有,但也两次失而复得。

千秋青史难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而改变。

然而,历史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预言。这个孤悬海外的宝岛终究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最后一块拼图。

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衍生出此后的一系列主权和领土问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统一事业就此搁置。

尽管在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中明确“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但美国“以台制华”的企图从来没有放弃。

自1979年美台“断交”至今的43年中,美国从未实际断绝与台湾往来,不断歪曲、篡改、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不断为“台独”势力撑腰鼓气,宣布对台军售更是达100余次,意图将台湾打造成反华制华的桥头堡。

佩洛西执意窜访,是对台海现状严重的破坏性改变,更是美国对中国作出严肃政治承诺的背信弃义。

爱国诗人余光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两岸分离以来,很多台湾同胞,思念大陆的家乡和亲人,而大陆也给予台湾以深情。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揭开新的历史篇章。1987年底,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经贸交往、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蓬勃发展,交往日益密切。

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双方都表明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态度。

即使海峡阻隔,但两岸是手足同胞,有着血浓于水的情谊,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

其实,复盘佩洛西的“窜台”,拜登此前已经表达了作为一名总统的态度,并重申了一个中国立场。但最后又“无奈”表示这个事情管不了,尊重国会的独立性。

80岁的总统和82岁的佩洛西玩起这套“双簧”,戏份很足、套路很深,可谓“老谋深算”“老奸巨滑”。

佩洛西访台,甚至从其提出访台,就是对中国的挑衅,就拉开了“危机”的序幕,展开了大国博弈的“棋局”。

挑战中国“红线”不是个案。近年来,在新疆、台湾、香港等地区,在人权、关税、贸易、意识形态等领域,西方势力不断做局,就是想千方百计将中国拖入棋局,成为其棋子,从而制造亚洲版的“俄乌危机”。

政治较量需要胆量,更需要智慧。我们中国恰恰就是擅长在危机中“拱卒”,把问题变成际遇,总是能在重大危机中找到战略新机,于时代变局中开创发展新局。

正如有些网友说的,我们每一次谴责都有后续行动,可能大家没有留意到:

曾几何时,在南海声称与我们有争议的诸国挑衅行动不断,对他们越过红线的行动,我们除了予以谴责提出正告,往往配合有连绵不断的实际行动,不知不觉间,巴掌大小的永暑礁变成能起降飞机的大型岛礁,双方自由进入的黄岩岛变成了我们实际控制,相关国家逐渐也领悟到了什么,近年来南海岛礁摩擦几乎绝迹。

曾几何时,日本单方面实控钓鱼岛,我们的船只几乎无法进入,针对日本右翼妄图将钓鱼岛“国有化”的突发行径,从强烈谴责到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钓鱼岛常态化巡航。

针对这次美国方面放任佩洛西窜访,与“台独”势力沆瀣一气的恶劣行径,看看我们东部战区的行动,解放军第一次以军演名义,在台湾四周水域和空域划出军事禁区,客观上形成军演期间进出台湾的飞机和舰船都面临风险,进而对台湾形成时间可控的包围,生动演绎了“敌进一尺、我还一丈”,同时进一步挤压台湾战略空间,实现步步为营。

佩洛西窜访是一颗“棋子”,中美大国博弈是一盘“棋局”。中国既不会落入圈套成为棋子,也不会为了一颗棋子掀翻整个棋盘。

正如毛主席所强调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我为主。回想领袖1958年指挥炮击金门时“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方法要求,就是一种很好的斗争策略。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牢牢把握主动权,不仅不被带节奏,还要让美国的每一次挑衅都会使问题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前进,让对手心生敬畏: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只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一个中国原则不可撼动。面临敌人的挑衅,每一个有热血的中国人都不会答应!这是最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

但台湾问题这样一个历史与现实交错的复杂难题,不可能靠意气用事解决。

有网友说,军事不是儿戏,是谋略,是权衡利弊,只有充分衡量多重因素,统筹全局抓根本才可能站上致胜的制高点。

解决台湾问题,从实质上来说,是怎么有利于我们就怎么干,而不是怎么解气就怎么干。我们期待早日统一,期待见证历史,但不是简单期待战争。

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方面,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决心很坚定,可我们绝不能意气用事,我们胸怀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目标,但是我们要步伐稳健,要讲究打法。

单就重要性而言,解决台湾问题当然十分重要,国人皆关心,但必须看到,横亘在中美之间的台湾问题,是两国实力的一场PK。我们坚信,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伟大复兴,台湾问题的解决就会是一个必然结果。

回想过去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而不懈努力,不断取得进展。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党始终有着长远考虑和布局,对此,我们要有充分信心。

此外,耐心也不可或缺。保持定力,立足长远,用坚决有效手段不放任台独势力越走越远,才是明智之举。因此,我们既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阐明我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也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敌人的每一次挑衅中前进一步,持续积累胜势,推动台湾问题的解决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持续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是我们笃定的目标,也是致胜的根本。

时与势在我们手中。不管他们如何作秀,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趋势不可阻挡。

纵使风云变幻,历史终将见证台湾回到祖国怀抱!(via浙江宣传)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男子偷甲鱼反成瓮中鳖  近日,湖北武汉的胡先生外出送货,回来发现自己水产店里的一盆甲鱼没了。 民警通过视频追踪发现,一名男子转悠了10分钟,端起一盆甲鱼就
  • 最怕让别人失望,最讨厌自己没有尽力做到最好。希望能够事事如意不要辜负所有人的期望。 所以收到升职邮件之后几乎失眠到天亮。 很怀念住在伦敦时躺在阳台地板上无所
  • 【日记123评优】 我的评优到现在初稿完成,没改、没录、没写推荐理由。我觉得我只是喜欢独立完成一个创作的感觉,至于获奖与否、是否本地,没考虑过。即便大家都说还
  • [给力]#音乐剧我堂吉诃德# 公演再开 舞台剧照[赞啊] #我堂吉诃德# 是一部在百老汇常演不衰的经典音乐剧,1965年在百老汇首演即连演2328场,并获得
  • 日三十三 違うよキバくん オレは火影の名前をもらうんだっでばよ!お前ら今に見てろ! ナルトくんはそんなに弱くない ナルトくんは私と違って ずっと自分の価値を信じ
  • 能视频就不要打字吧#异地恋# 反复揣摩他打出来的那些冰冷的文字 可怜的在夹缝中体会到那些细微的变化而不安 我真的有些疲惫了…… 但凡他够爱我他就应该是最为迫
  • 穿的正装,踩个小高跟出门,路过面包新语,突然想起去年某天的一个夜里,刚从医院出来就被朋友叫去烧烤摊哈啤酒,吃烤排骨。席间一个不认识的朋友突然递过来一块杏仁薄脆,
  • 以前总觉得谁的往事都不是事, 但现在就是想知道没我的时候你在做什么,你在想什么, 矫情的地方也只有这里了, 一点就燃,什么事都敏感, 缘分迟来,都说月老只会给你
  • 如果你的眼周特别干,睡得还贼晚,熊猫眼长期挂在脸上 那你快来试试熬夜眼霜~ 前段时间小姐妹薅走了我的眼霜,用了两周跑来说简直是相见恨晚! 对她这种修仙选手
  • 拉黑了几个人。对泥塑整肃什么塑没有任何看法,我也什么属性的都关注互动,充分理解战的美好让人有各种幻想都很正常。纯粹到处逛时偶遇的几个主页刚好是泥塑,嘴巴脏得就像
  • #重庆整牙##重庆正畸# 牙齿矫正日记分享: @重庆牙齿矫正陈悦医生 非常开心!!很多朋友都说我现在脸比之前小了,下巴也长了。 戴隐适美牙套应该时我这20多年
  • 2021西北大学法硕专属复试 2021西北大学法律硕士专属复试入坑一枚! 13.你认为研究生阶段和本科阶段是什么关系呢? 14.本科论文写的是什么?毕业后是否仍
  • 【微生活:岁末自问】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又是一年岁末时,新春的脚步,缓缓而来。 站在岁末自问,这一年,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年初给自己制订
  • #IDO漫展# coser、三坑和摄影师自由行名单终于出炉啦! 快来康康都有哪些神仙将会出席~ P1 Coser自由行名单 P2 三坑自由行名单 P3 摄影
  • #董力[超话]#[微风]#芒果TV艺人# [微风] ~~~~~~~~~~~~~~~~~~~~~ ╭ ☘┈┈┈┈┈┈┄╮ 三月春暖花开时 ╰┈┈┈┈┈┈☘
  • ✨心若在灿烂中死去 爱会在灰烬里重生✨ ⬆️一个置顶⬆️ [打call]是个疯女人,间歇性发疯 个人逼逼赖赖 磕cp没有底线选择性cp洁癖 ETC自动抬
  • #JessieJ[超话]# #10YearsOfWhoYouAre# #Who You Are发行十周年# 十年前的今天,Jessie J的个人首张录音室专辑
  • 问:我的心在哪? 答: 在意识分别中, 能观察意识、 扭转分别的即心; 在情绪感受中, 能察觉情绪、 在感受中清醒的即心; 在欲望体验中, 能克制欲望、
  •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覆盖居民收入、生活成本竞争力、公共服务、通勤效率、营商环境等市民和企业最关心的十大领域,是成都“十四五”的重点和亮点,
  • 今天去段家埠换了窗帘,原来的太重,窗帘杆都压弯了。发财竹活的还挺旺兴,给换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