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资讯】# 压线冲刺!硬核气象技术将为北京冬奥会精细化预报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天气网讯 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已不足一个月,冬奥气象保障也进入压线冲刺阶段。北京冬奥会既是一个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向全世界展示我国气象科技实力的重要窗口。气象部门群策群力、集中攻关,首次实现复杂地形下,空间上精确到百米级、时间上精确到分钟级的预报能力,是历届冬奥会最高标准,为北京冬奥会精细化预报提供科技支撑。

四大优势 助力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全方位全过程

对冬奥会雪上项目来说,气象至关重要,降雪、气温、风速、能见度等气象要素,不仅对运动员人身安全、赛程安排、比赛成绩、雪务工作有直接的影响,也和空中医疗救援、电视转播、城市运行的能源供应和交通运输等外围保障工作密切相关。

北京冬奥会分为三个赛区,分别是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以延庆赛区为例,海陀山海拔落差2000多米,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预报难度极大;同时,冬奥会对气象预报服务提出的“空间百米级、时间分钟级”高标准要求,都对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提出巨大挑战。自2014年以来气象部门开展了多项准备工作,四大优势全面助力冬奥气象服务保障。

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冬奥综合气象监测系统,可为赛事运行和外围及城市运行等提供重要监测数据基础。按照国际雪联和北京冬奥组委要求,在赛区及周边建有超过86套自动气象站及S波段雷达、云雷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等先进探测设备,基本形成了“多要素、三维立体、秒级”冬奥气象监测网络,加强设备监控和维护维修,可提供覆盖赛区及周边的天气实时监测数据。

建成了“分钟级、百米级”的冬奥预报服务系统,可实现精细化多要素气象预报。北京市气象部门研发了延庆赛区100米分辨率十分钟跟进循环的产品,以及0-12小时的天气预报产品,研发了近百个天气形势下延庆赛场三维气象高清模拟数据集,还有冬奥中短期数据模式等产品,实现0-10天无缝隙实时预报预警,这些系统将为赛事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保障。

汇集了最优秀的冬奥气象保障服务团队,可为冬奥气象服务提供全力支撑。延庆赛区组建了一支由52人组成的冬奥气象服务团队,包括现场服务团队、外围服务团队、城市运行服务保障团队等。其中,参与赛事服务的11名现场服务队员由国家级业务单位以及北京、内蒙古、山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优秀预报员组成,自2017年冬季起,从外语能力、赛场冬训、国外培训、赛事观摩等方面进行专项培训,团队综合素质迅速提高。通过前期为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国际雪联高山滑雪世界杯、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雪车雪橇测试活动以及其他系列的雪上项目提供气象保障服务,不断磨练和积累经验,加之科技冬奥项目成果转化提供的技术支撑,服务保障赛事能力明显提升。

形成了“靶向式、跟进式”气象服务工作机制,可提供面向赛事、公众和应急管理的全方位气象服务。冬奥延庆气象服务分中心通过与国家雪联、冬奥组委、场馆群、外围等多个用户进行充分的需求对接,制定了综合气象服务保障方案,将在赛时与相关单位加强赛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天气的会商研判,与多部门开展联防联动,根据赛事关键节点不断滚动发布各类预报服务产品,针对高影响天气做到早提醒、早叫应、早预警。

从零起步 冬奥气象科技攻关团队构建高精度气象预报系统

与夏季奥运会项目多在体育场馆内举行不同,作为冬奥会“重头戏”的雪上项目多在室外山区举行。冬奥会山地雪上项目赛程安排和赛事举办、观赛、救援等外围保障服务,都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在比赛期间,除了运动装备、运动员自身水平外,风速、风向、温度、湿度、能见度及雪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将会直接影响赛程安排以及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比赛安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气象)负责人陈明轩介绍,从气象的角度讲,北京冬奥会是近20年内唯一一次在大陆性冬季风主导的气候条件下举办的冬奥会。北京冬奥会有三个赛区,除了在北京市区内进行的冰上项目外,延庆赛区、崇礼赛区的雪上项目均在野外山地举行。山地赛场风大、干冷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北京冬奥会的首要特殊难题,就是对山地小尺度的风和温度的精密监测、精准预报,这也是国际上尚未解决的气象难点问题之一。

纵观历届冬奥会的气象服务保障,国际上并没有成熟的、适用于北京冬奥会的可移植技术方案。“所以此次北京冬奥会的气象服务保障挑战大、科技攻关难度高,很多技术我国可以说是从零起步。”

从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的要求来说,气象保障服务需要做到空间百米级网格的预报,预报时效至少需要达到10天。陈明轩说:“从大气科学可预报性的角度说,空间越精细、预报时段越长,预报难度越大,更何况在地形复杂的山区,除了需要预报常规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降水外,还需要提供冬奥关注的阵性大风、能见度、降水相态、雪面温度等特殊气象预报,所以难度就更大。”

为此,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以及北京市和河北省相关科技项目共同支持下,气象部门内外十几家单位的200多名科技骨干和预报人员共同组成了冬奥气象科技攻关团队,开展北京冬奥会气象监测和预报的核心科技研发工作。

经过近4年科技攻关,冬奥气象科技团队研发出了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多源气象数据快速集成融合模型、大气涡流尺度数值模拟计算模型、人工智能误差订正模型等新技术新方法,构建了冬奥气象“百米级”预报技术体系,形成了冬奥高精度气象预报系统“睿图-睿思”,实现了冬奥会山地赛场的0-10天“百米级”网格气象预报以及冬奥关键点位的0-10天定时、定点、定量气象预报,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并在北京冬奥会气象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人工智能预报技术是国际上第一次在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中获得应用。冬奥会气象保障服务需要0至10天内的高精度气象预报作为支撑,需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的气象预报,而在地形复杂山区的这种小尺度精准气象预报本身就是国际气象界的一道难题,既有的现代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和传统的技术方法有时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就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预报数据和大量的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再解读”,从而实现客观气象预报的“再订正”,提升冬奥气象预报的精准度。

陈明轩介绍,在往届冬奥会期间,客观气象预报基本以千米网格为主,时间更新频率是半小时至1小时。在国内,目前的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型的网格分辨率最高是3公里,部分发达地区客观预报的网格距可以达到1公里,时间更新频率基本是1小时或者3小时。“这说明我国的精细化气象预报达到了质的飞跃。”

目前,经国际专家联合推荐,我国科技冬奥项目已纳入世界气象组织高影响天气预报示范项目,可以为国际高影响天气预报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中国经验。

冬奥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气象与国家发展和民生是息息相关的。与国际同类型产品相比,冬奥气象科技团队研发的技术自主可控,形成的相应数据产品具有更高的时空精度和预报精准度。在后冬奥时代,冬奥气象科技成果及其在冬奥会的应用经验和解决方案等,可在气象预报服务精准度提升方面发挥更大效益,对新时期国家重大活动保障、大城市安全运行、灾害天气预报预警和极端灾害天气应对、城市防洪排涝、城市交通等方面会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未来,冬奥科技成果可用于我国冰雪运动气象保障,促进我国冰雪产业配套服务能力提升;可在我国新型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领域获得应用,提升新能源开发和应用的气象服务能力,助力国家能源结构低碳化,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七年来,冬奥气象服务团队已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务实的态度不断进取,为达到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不懈努力,时刻为举办一届精彩的、成功的冬奥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坚实的服务保障,打好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服务关键之战。(文/刘珺)

#【天气资讯】# 压线冲刺!硬核气象技术将为北京冬奥会精细化预报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天气网讯 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已不足一个月,冬奥气象保障也进入压线冲刺阶段。北京冬奥会既是一个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向全世界展示我国气象科技实力的重要窗口。气象部门群策群力、集中攻关,首次实现复杂地形下,空间上精确到百米级、时间上精确到分钟级的预报能力,是历届冬奥会最高标准,为北京冬奥会精细化预报提供科技支撑。

四大优势 助力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全方位全过程

对冬奥会雪上项目来说,气象至关重要,降雪、气温、风速、能见度等气象要素,不仅对运动员人身安全、赛程安排、比赛成绩、雪务工作有直接的影响,也和空中医疗救援、电视转播、城市运行的能源供应和交通运输等外围保障工作密切相关。

北京冬奥会分为三个赛区,分别是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以延庆赛区为例,海陀山海拔落差2000多米,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预报难度极大;同时,冬奥会对气象预报服务提出的“空间百米级、时间分钟级”高标准要求,都对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提出巨大挑战。自2014年以来气象部门开展了多项准备工作,四大优势全面助力冬奥气象服务保障。

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冬奥综合气象监测系统,可为赛事运行和外围及城市运行等提供重要监测数据基础。按照国际雪联和北京冬奥组委要求,在赛区及周边建有超过86套自动气象站及S波段雷达、云雷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等先进探测设备,基本形成了“多要素、三维立体、秒级”冬奥气象监测网络,加强设备监控和维护维修,可提供覆盖赛区及周边的天气实时监测数据。

建成了“分钟级、百米级”的冬奥预报服务系统,可实现精细化多要素气象预报。北京市气象部门研发了延庆赛区100米分辨率十分钟跟进循环的产品,以及0-12小时的天气预报产品,研发了近百个天气形势下延庆赛场三维气象高清模拟数据集,还有冬奥中短期数据模式等产品,实现0-10天无缝隙实时预报预警,这些系统将为赛事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保障。

汇集了最优秀的冬奥气象保障服务团队,可为冬奥气象服务提供全力支撑。延庆赛区组建了一支由52人组成的冬奥气象服务团队,包括现场服务团队、外围服务团队、城市运行服务保障团队等。其中,参与赛事服务的11名现场服务队员由国家级业务单位以及北京、内蒙古、山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优秀预报员组成,自2017年冬季起,从外语能力、赛场冬训、国外培训、赛事观摩等方面进行专项培训,团队综合素质迅速提高。通过前期为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国际雪联高山滑雪世界杯、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雪车雪橇测试活动以及其他系列的雪上项目提供气象保障服务,不断磨练和积累经验,加之科技冬奥项目成果转化提供的技术支撑,服务保障赛事能力明显提升。

形成了“靶向式、跟进式”气象服务工作机制,可提供面向赛事、公众和应急管理的全方位气象服务。冬奥延庆气象服务分中心通过与国家雪联、冬奥组委、场馆群、外围等多个用户进行充分的需求对接,制定了综合气象服务保障方案,将在赛时与相关单位加强赛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天气的会商研判,与多部门开展联防联动,根据赛事关键节点不断滚动发布各类预报服务产品,针对高影响天气做到早提醒、早叫应、早预警。

从零起步 冬奥气象科技攻关团队构建高精度气象预报系统

与夏季奥运会项目多在体育场馆内举行不同,作为冬奥会“重头戏”的雪上项目多在室外山区举行。冬奥会山地雪上项目赛程安排和赛事举办、观赛、救援等外围保障服务,都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在比赛期间,除了运动装备、运动员自身水平外,风速、风向、温度、湿度、能见度及雪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将会直接影响赛程安排以及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比赛安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气象)负责人陈明轩介绍,从气象的角度讲,北京冬奥会是近20年内唯一一次在大陆性冬季风主导的气候条件下举办的冬奥会。北京冬奥会有三个赛区,除了在北京市区内进行的冰上项目外,延庆赛区、崇礼赛区的雪上项目均在野外山地举行。山地赛场风大、干冷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北京冬奥会的首要特殊难题,就是对山地小尺度的风和温度的精密监测、精准预报,这也是国际上尚未解决的气象难点问题之一。

纵观历届冬奥会的气象服务保障,国际上并没有成熟的、适用于北京冬奥会的可移植技术方案。“所以此次北京冬奥会的气象服务保障挑战大、科技攻关难度高,很多技术我国可以说是从零起步。”

从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的要求来说,气象保障服务需要做到空间百米级网格的预报,预报时效至少需要达到10天。陈明轩说:“从大气科学可预报性的角度说,空间越精细、预报时段越长,预报难度越大,更何况在地形复杂的山区,除了需要预报常规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降水外,还需要提供冬奥关注的阵性大风、能见度、降水相态、雪面温度等特殊气象预报,所以难度就更大。”

为此,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以及北京市和河北省相关科技项目共同支持下,气象部门内外十几家单位的200多名科技骨干和预报人员共同组成了冬奥气象科技攻关团队,开展北京冬奥会气象监测和预报的核心科技研发工作。

经过近4年科技攻关,冬奥气象科技团队研发出了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多源气象数据快速集成融合模型、大气涡流尺度数值模拟计算模型、人工智能误差订正模型等新技术新方法,构建了冬奥气象“百米级”预报技术体系,形成了冬奥高精度气象预报系统“睿图-睿思”,实现了冬奥会山地赛场的0-10天“百米级”网格气象预报以及冬奥关键点位的0-10天定时、定点、定量气象预报,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并在北京冬奥会气象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人工智能预报技术是国际上第一次在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中获得应用。冬奥会气象保障服务需要0至10天内的高精度气象预报作为支撑,需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的气象预报,而在地形复杂山区的这种小尺度精准气象预报本身就是国际气象界的一道难题,既有的现代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和传统的技术方法有时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就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预报数据和大量的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再解读”,从而实现客观气象预报的“再订正”,提升冬奥气象预报的精准度。

陈明轩介绍,在往届冬奥会期间,客观气象预报基本以千米网格为主,时间更新频率是半小时至1小时。在国内,目前的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型的网格分辨率最高是3公里,部分发达地区客观预报的网格距可以达到1公里,时间更新频率基本是1小时或者3小时。“这说明我国的精细化气象预报达到了质的飞跃。”

目前,经国际专家联合推荐,我国科技冬奥项目已纳入世界气象组织高影响天气预报示范项目,可以为国际高影响天气预报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中国经验。

冬奥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气象与国家发展和民生是息息相关的。与国际同类型产品相比,冬奥气象科技团队研发的技术自主可控,形成的相应数据产品具有更高的时空精度和预报精准度。在后冬奥时代,冬奥气象科技成果及其在冬奥会的应用经验和解决方案等,可在气象预报服务精准度提升方面发挥更大效益,对新时期国家重大活动保障、大城市安全运行、灾害天气预报预警和极端灾害天气应对、城市防洪排涝、城市交通等方面会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未来,冬奥科技成果可用于我国冰雪运动气象保障,促进我国冰雪产业配套服务能力提升;可在我国新型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领域获得应用,提升新能源开发和应用的气象服务能力,助力国家能源结构低碳化,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七年来,冬奥气象服务团队已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务实的态度不断进取,为达到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不懈努力,时刻为举办一届精彩的、成功的冬奥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坚实的服务保障,打好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服务关键之战。(文/刘珺)

造车新势力 2021 年交付排行榜,小鹏位列第一 蔚来、理想分居二三名,对此你有哪些评价?

1月1日电,新年伊始,造车新势力先后公布2021年交付情况,小鹏汽车以98155辆交付量问鼎,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以91429辆和90491辆分列二三位。
哪吒汽车、威马汽车和零跑汽车紧随其后,交付量分别为69674辆、44157辆和43121辆。

小鹏销量拿了第一,恐怕是一年前谁都没有想到的。多年以后回顾历史的时候,2021有可能是小鹏汽车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年。

只看销量数据,只能看到一条曲线;背后有很多故事,我们需要放在一个更大的时间尺度下才能看清楚。

比如说续航问题。在锂电池产业崛起之前,续航与电池成本一直是困扰着电动汽车发展的首要难题 —— 从工程的角度来看,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做减法!

1996年,首款量产的纯电动车通用EV1的续航只有145公里[1],但科技含量可不低。它做了大量的「减法」:牺牲空间以实现流线型的0.19风阻系数、大量使用铝合金与复合材料以实现轻量化、高达522公斤的高能量密度铅酸电池……

通用EV1 由张抗抗摄于上海汽车博物馆【图2】

通用EV1的概念车Impact【图3】

2016年,在造车新势力推出产品之前,国内车企基本上也是沿着「既然电池已经很贵了,那就少放点,其它配置也是能减就减」的思路开发的。

这个时间段的电动车常常给用户带来可怕的使用体验,各种电动焦虑、各种奇葩传闻、以及某车企的恶劣口碑,大多也是这个阶段产生的。

可想而知,这种「减法」思路是很难做出好产品的。这种思路的极致就是五菱MiniEV,可那也是锂电池产业链成熟之后,五菱利用自己独特的成本控制能力才造就出来的;而且,这种车型也是无法改变整个汽车产业格局的。【图4】

在这种主流「减法」之下,马斯克的「加法」思维就显得桀骜不驯、石破天惊了。堆了80kWh的电池,付出了相当大的成本,那就想方设法从其他地方捞回来了这些成本 —— 既然大电池同时解决了大功率放电问题,那就充分利用起来做个轿跑吧,Model S应运而生!【图6】

从Model S到Model 3/Y,十年如一日的SEXY战略之下特斯拉成功地走出一条独特之路。这个思路很创新吗? 放在今天不难,蔚来不也是这么做的吗,似乎显得稀疏平常。但放在十年前,这真的是99%的人都看不见、看不上、看不懂的战略路线。【图7】

在小鹏P7诞生之前的2019年,绝大部分造车新势力都造电动SUV。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图8】

-后排空间: 底部电池占据一定空间,布置起来很空间,导致轿车的后排空间堪忧。

-实用需求: 与欧洲人喜欢小车不同,中国人喜欢空间大的车。在此之前崛起的自主品牌,几乎全是靠SUV崛起的 —— 不像轿车需要个性,需要有一个存在的理由;SUV只要你馅大管饱、配置堆上、价格够低,就肯定能卖得出去。

-造型设计: 以大为美的时代潮流中,车只要够大、够霸气,不丑就行,就算中庸一些也不愁卖。相反,轿车那可就要讲究一些性格了,不丑的要求太低了,必须要美。
这个思路下的典型产品就是蔚来ES6(SUV+服务)、威马Ex5(SUV+便宜)、零跑C11(SUV+性价比),典型中的产品刀法圣手当属理想ONE(增程SUV+产品精准定位)莫属了。

P7的思路也是石破天惊的:【图9】

思路一: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凡是纠结得难受的产品特征,干脆全抛弃以换取另一个产品特征 —— 既然后排空间很难大,那就干脆设计成小板凳,以换来优雅的轿跑姿态,卖给那些不太需要后排的用户(年轻人、孩子5-15岁的家庭)。【图10】

思路二:无法回避的刚需痛点,要将其堆满。

2020年的时候,知乎上有人提出了“新能源车的续航是否越长越好”的问题。在那个长续航刚过500公里、特斯拉Model 3努努力上664公里的时代,续航就像永远吃不饱的饭,肯定是越长越好。

P7也在那时给出了自己的答卷:NEDC续航670公里。以轿跑实现这样的续航是很困难的,因为堆电池更难布置,还专门找宁德时代定制了高度为110mm的电芯[2](一般都在140mm以上)。

在续航焦虑基本打通后,小鹏开始主攻充电焦虑 —— 布了数百个专属超充桩,与蔚来建了700多座换电站遥相响应,成为2021年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最卖力的两家企业。

思路三:智能战略贯穿始终。

这点就不必赘述了,P7的车机交互与NGP已奠定了智能化的领先地位,预计G9会强化小鹏的智能化定位。

2019年,何小鹏第一次带P7来到上海车展的时候[3],上述三大思路几乎是明牌打出,但并未引起大家注意。更多人会觉得:这三个思路只是不懂汽车新玩家的奇思妙想,现实会教他重新做人;而P7只是一个玩概念的大玩具吧,能不能量产还不好说呢!

包括我在内,那时其实也是这个态度。

落寞的何小鹏在2019年上海车展【图11】
直到2020年深度试驾P7时,我才意识到这款车的重要性。第一印象是颜值高,语音强,自动泊车超好用。

此外,驾驶感受非常舒适且高级 —— 这也是区别于Model 3最大的点,把一个轿跑悬架与外形的车,做成家用车的舒适取向。这种实用但不好玩的调校是让车评人非常讨厌的,而这恰恰显现了小鹏的产品自信。

刚发布时大家对P7的预期是:悲观点每月六七百,乐观点每月两三千。我虽然当时就给出了 「P7之于小鹏的意义,就像Mate20 Pro之于华为的意义」的至高评价[4],心理预期也就是月销两三千辆,但也暗自希望它能突破到月销5000辆。

下面是我在2020年4月P7交付之前对它的评价:「华为Mate20 Pro与小鹏P7的历史意义,可能比大家预想得要高 —— 波澜壮阔、戏剧性十足的历史事件,对那时的普通人来说,觉得稀松平常、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时,大部分人何止是觉得稀松平常,不少人觉得我对P7做出这种评价是疯了,等着我出洋相呢。

好在,历史没有打我的脸,反而会觉得我当时的预测还是太保守了。【图12】

2021年P7月交付稳定在六七千辆,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就连何小鹏本人也完全想象不到这个成绩:“2017年初开始设计P7,面临非常多人的不相信,直到现在P7月交付量达数千台,我们总算做到了,感谢大家!”

P7肯定不是完美的产品。相反,从它敢于取舍的产品思路来看,它必然是一个「优点突出、缺点比普通车型更多」的产品。举一个例子,我昨天在陌生地点停车时,因为P7屁股比较翘、达到了摄像头与雷达的视野盲区,然后被铁窗户撞到了 —— 这就是屁股翘而美的代价吧!【图13】

P7身上的这种小缺点还有很多很多。这种「优点突出、缺点比普通车型更多」的产品,在自主品牌历史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 —— 我害怕这么一款好产品会夭折,从而与它的目标用户失之交臂。所以从P7交付到现在的一年半时间以来,我承认对这款车有所偏爱:提优点多,小缺点提得少。

虽然偏爱,但结果是好的:看了我的文章而购车的P7车主,都是因为我的体验分享帮他们找到了一款适合自己的好车。【图14】

目前还没有出现因为我的文章而买P7被带到沟里的用户。如果有,请在此文下留言。【图15】

如果P7的产品理念已从摇摇欲坠的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不仅可以自己飞翔,还带动了友商转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蔚来ET5、智己L7、威马M7、哪咤S等车型的产品理念上都有P7的印记,至少说如果没有P7的成功,以上这几款车会迟到很多。【图16】

P7的这几款对标车型中,我认为蔚来ET5的创新是最成体系的,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其它几个有待观察:智己L7受制于体制因素,产品、营销、销售各环节之间可能会存在错位;威马M7则将造Ex5的SUV中庸思维带进了轿车,可能最终还要走性价比路线……

P7达到了月销7000辆以上,注定留名中国汽车史。我也很高兴,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该去挖掘下一个宝藏车型了!那会是哪款车呢?
#车圈新星驾到##微博新知博主##新能源汽车补贴仅剩最后一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晒文旅家底,游河洛大地[烟花][烟花] 县委书记登台晒特产,看栾川最美名片! 川宇人,劲头高,苦干实干看今朝, 一定让“栾川印象”——名扬四海数佼佼![给力][
  • 朱敦儒在嘉兴写的这首词,不仅赞美了渔父形象,也赞美了嘉兴南湖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以富于画意的细腻笔
  • #成均馆大学[超话]##成均馆大学# 大家有没有去过韩国电影院呢?有没有和小编一样收集电影票根的爱好呢? 今天馆馆就给大家带来了韩国院线电影超级有设计感的电影
  • [疑问][疑问]#乘风破浪的姐姐# 这一季的姐姐真的是欢乐喜剧人,尤其周笔畅和那英一组后,感觉更搞笑了,那笔小新CP请给我锁死。看完笔笔模仿吉克隽逸这一段,我严
  • 佑佑小宝贝最近的辅食⬇️黑芝麻粉和鸡肉松都是自己做的[坏笑] 红薯南瓜泥➕黑芝麻粉 生菜小黄米粥➕鸡肉松 鸡肉松 西兰花米糊 牛油果草莓泥 蓝莓山药泥 青菜胡萝
  • #黄仁俊0323生日快乐# #黄仁俊ELLEidol生日刊# ——宝贝,我已经喜欢你好久啦,又感觉时间一晃而过。这是第一次好好陪你过生日,感触颇多。 ——喜欢
  • Mystery Metal and Magic Material Co. 致秘密金属的魔法匠艺,本期创作以我们挚爱的防滑铝板与泡沫胶为灵感,借由平无奇的
  • 耶!今天中午学校放了大鱼和rubia啊啊啊真的好好听啊,天哪,大鱼只听到了一条鱼尾巴,刚好在我到教室门口就放rubia,好快乐,学校广播站是有米子存在吧,之前已
  • 年月日时的年为祖,参考祖坟,以其对应日主的十神心性来分析判断后人命运: (1)正官看官运:严以律己,积极向上,不惹是非,旺则有官运; (2)七杀看出不出少亡人:
  • #甘望星[超话]# ✨ #黑人牙膏白酵素助力创造营甘望星闪耀闯关# 深夜有感 说实话,我最怕的不是他出不了道,而是他出不了道后回归素人,从此再也无法在公共平台
  • 八字里壬癸水的特性 九、壬水; 壬水刚健,犹如江河、大海,奔流不息;又如洪水泛滥,一泻千里;也如秋雨、泉水,一发不可收拾。故此: 1、宜疏怕塞
  • #丹丹的碎碎念# ✓2021年的第一本书 《假如真有时光机》 村上春树 读这本随笔是比较轻松的,和作者一起周游世界,领略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美国希腊意大利
  • 今天是我滴生日嘿嘿嘿 林俊杰更新的所有动态都当作是给我的生日礼物 今天的咖啡调调感觉他有看到我的留言 他说有戴耳机的朋友什么的吧啦吧啦,然后看了眼屏幕说,对!尖
  • 【#江苏首判袭警罪案# 酒驾男殴打民警被判刑】南通一男子醉酒驾驶发生交通事故后,不仅拒不配合民警工作,竟先后两次动手殴打民警。3月22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通市崇
  • #张文宏锅贴法包饺子# 饺子配酒,越吃越有。我也来晒一晒我今天自制的#酸奶水果捞# ,这个就厉害了,这里面的酸奶是西域春树莓味酸奶,只有新疆本地可以买到,苹果
  • [黄老居士慈悲开示] 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一切佛都是如此。阿弥陀佛发了这些愿,这些愿不圆满不成佛。阿弥陀佛成佛了,这都是事实,这些愿
  • #日照义工# 【 聚焦文旅发展新融合 推动产业转型新升级 】 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旅游业作为自然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将会更加凸显它的文化属性。在文旅
  • “朋友圈就像一本公开日记本 记录我们生活点滴 分享人生喜怒哀乐 有人说 朋友圈不仅为朋友存在 更是为爱你的人存在 经常发朋友圈的人大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和这
  • 自娱自乐的生日。本来订了贵贵的unidon结果只看了下午五点送没发现最近的一个slot是周四…只能先来个烧味凑活一下了。这一年几乎是和ns一起度过的。也开始读博
  • 福利来喽[并不简单][打call][打call][打call][打call]~~ 【新品双特典公布+转发抽奖】1/24 @Number-57- 傀甲小队 柚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