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不企图消融我们的经验,或将之视为颠倒错谬的状态,而是去洞穿这些经验。

——邱 阳 创 巴 仁 迫 切

从自己的王国流亡出来的年轻王子,忽然决定前往荒凉的尸陀林,修持“永恒”的根本教理,也就是一般所熟知的“大 手 印”法门。

此处的大 手 印体验是去体验现象活生生的品质,这意思是说,尸陀林的场景全都是“写实”的,地上散落着骨骸、尸块,那儿还有各种野兽、乌鸦、豺狼虎豹等。

在尸陀林,年轻王子发现了生命的新道路;更确切地说,是生命的新道路找到了他。

我们可以说,在这个阶段,莲 師 正式成为一个实在的人或老百姓,因为永恒之力带来了无可毁灭性,这种无可毁灭的意思是,没有什么能够造成威胁,也没有什么能产生慰藉。

这就是此处所说的“永恒”,死亡不再被视为威胁,莲 師 面对死亡的体验,即是生命其中一个层面的体验。

他并不在乎要不要延续自己的个性身份或存在,我们可以说,这条道路胜过瑜伽士或成就者的道路,它更像是佛的道路,因为这些经验并不被视为什么成就——它们不是什么新发现,不是胜利,也不是某种复仇的形式。

这些经验只是发生了,因为就这么发生了,莲 師 融入其中。

于是,莲 師 这个金 刚 总 持 成 为 生 死 之 主、金刚的持有者——也就是不可摧毁之能量的持有者——报身佛。

莲 師 接下来的旅程,让他变得渴望探索各种不同的教法,想要接触当时世界的伟大导师们。

他前去拜见大 阿 底 传 承 的 顶 尖 上 師 之一,狮列星哈(Shri Simha),据说刚从泰国来此,当时住在另一个尸陀林的山洞中。

莲 師 的报 身 面 向 金 刚 总 持,前去请示狮列星哈大师,如何将经验感消除。大师将 莲 師 缩小成一个吽 字,这代表着洞察或洞穿。

我们并不企图消融我们的经验,或将之视为颠倒错谬的状态,而是去洞穿这些经验。

各种经验就像是一个到处都是洞的容器,意思是,这个容器并不能提供适当的庇护,适当的慰藉。洞穿它就像是刺穿了树下舒适的吊床一般,过去躺下时,接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狠狠摔到地上了。
这就是种 子 字“吽”的 洞 穿。

把 莲 師 缩小成一个吽字之后,狮列星哈把他吞下喉咙,然后从 肛 门 把 他排出来;这把 莲 師 引导至化身的体验,也就是能够彻底完全地洞穿现象世界,将信息传动到现象世界。

在除灭自己的存在感且证得“永恒”之后,莲 師 现在发展出洞察的能力(当然,他并不是真的在发展什么能力,而只是在经历各个阶段,现在所说的 莲 師 生平故事,是相应于我们所造作出来的他,并不是要表达他真的做了这些事)。

这时,莲 師 成了为人熟知的,能够掌控时间、操控日夜和四季的大瑜伽士。莲 師 的这个瑜伽行者相,即称为“日光”。

日 光 上 師 洞穿了时间、日夜、四季的一切概念化造作,此相的画像中,他手中以光线作为栓绳,握住太阳。

这里所要表达的概念,并不是在说,某种微妙体验的成就能把你带到完全的禅定之中,让你完全感受不到日夜和四季的差别;而是在说,对日夜和四季、抑或对苦乐等等的概念化心态,已经被洞穿了。

通常,日光和四季带给我们某种慰藉,因为这给我们一种与实相有所互动、与四大元素有所互动的感受:“现在正在经历夏天,现在正在经历秋天,现在正在经历冬天,现在正在经历春天,活着真好!生在这地球上真好,这真是人类的最佳居处,是真正的家!喔,现在时间晚了,晚餐时间到了。健康的早餐是一天的开始。”诸如此类等等。

我们的生活形态被这类概念所统治,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各种活动,而处理这些就好像在吊床上游泳一般,好一张漂浮在开敞空间里的舒服的床。

但是 日 光 上 師 却刺穿了这张床;现在,你不能再安逸浮游,享受美好时光,在空中舒服打盹了——这就是此处所说的“洞穿”的品质。

——节选自《狂智》邱 阳 创 巴 仁 波 切 讲 莲 師 八 相

我们并不企图消融我们的经验,或将之视为颠倒错谬的状态,而是去洞穿这些经验。

——邱 阳 创 巴 仁 迫 切

从自己的王国流亡出来的年轻王子,忽然决定前往荒凉的尸陀林,修持“永恒”的根本教理,也就是一般所熟知的“大 手 印”法门。

此处的大 手 印体验是去体验现象活生生的品质,这意思是说,尸陀林的场景全都是“写实”的,地上散落着骨骸、尸块,那儿还有各种野兽、乌鸦、豺狼虎豹等。

在尸陀林,年轻王子发现了生命的新道路;更确切地说,是生命的新道路找到了他。

我们可以说,在这个阶段,莲 師 正式成为一个实在的人或老百姓,因为永恒之力带来了无可毁灭性,这种无可毁灭的意思是,没有什么能够造成威胁,也没有什么能产生慰藉。

这就是此处所说的“永恒”,死亡不再被视为威胁,莲 師 面对死亡的体验,即是生命其中一个层面的体验。

他并不在乎要不要延续自己的个性身份或存在,我们可以说,这条道路胜过瑜伽士或成就者的道路,它更像是佛的道路,因为这些经验并不被视为什么成就——它们不是什么新发现,不是胜利,也不是某种复仇的形式。

这些经验只是发生了,因为就这么发生了,莲 師 融入其中。

于是,莲 師 这个金 刚 总 持 成 为 生 死 之 主、金刚的持有者——也就是不可摧毁之能量的持有者——报身佛。

莲 師 接下来的旅程,让他变得渴望探索各种不同的教法,想要接触当时世界的伟大导师们。

他前去拜见大 阿 底 传 承 的 顶 尖 上 師 之一,狮列星哈(Shri Simha),据说刚从泰国来此,当时住在另一个尸陀林的山洞中。

莲 師 的报 身 面 向 金 刚 总 持,前去请示狮列星哈大师,如何将经验感消除。大师将 莲 師 缩小成一个吽 字,这代表着洞察或洞穿。

我们并不企图消融我们的经验,或将之视为颠倒错谬的状态,而是去洞穿这些经验。

各种经验就像是一个到处都是洞的容器,意思是,这个容器并不能提供适当的庇护,适当的慰藉。洞穿它就像是刺穿了树下舒适的吊床一般,过去躺下时,接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狠狠摔到地上了。
这就是种 子 字“吽”的 洞 穿。

把 莲 師 缩小成一个吽字之后,狮列星哈把他吞下喉咙,然后从 肛 门 把 他排出来;这把 莲 師 引导至化身的体验,也就是能够彻底完全地洞穿现象世界,将信息传动到现象世界。

在除灭自己的存在感且证得“永恒”之后,莲 師 现在发展出洞察的能力(当然,他并不是真的在发展什么能力,而只是在经历各个阶段,现在所说的 莲 師 生平故事,是相应于我们所造作出来的他,并不是要表达他真的做了这些事)。

这时,莲 師 成了为人熟知的,能够掌控时间、操控日夜和四季的大瑜伽士。莲 師 的这个瑜伽行者相,即称为“日光”。

日 光 上 師 洞穿了时间、日夜、四季的一切概念化造作,此相的画像中,他手中以光线作为栓绳,握住太阳。

这里所要表达的概念,并不是在说,某种微妙体验的成就能把你带到完全的禅定之中,让你完全感受不到日夜和四季的差别;而是在说,对日夜和四季、抑或对苦乐等等的概念化心态,已经被洞穿了。

通常,日光和四季带给我们某种慰藉,因为这给我们一种与实相有所互动、与四大元素有所互动的感受:“现在正在经历夏天,现在正在经历秋天,现在正在经历冬天,现在正在经历春天,活着真好!生在这地球上真好,这真是人类的最佳居处,是真正的家!喔,现在时间晚了,晚餐时间到了。健康的早餐是一天的开始。”诸如此类等等。

我们的生活形态被这类概念所统治,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各种活动,而处理这些就好像在吊床上游泳一般,好一张漂浮在开敞空间里的舒服的床。

但是 日 光 上 師 却刺穿了这张床;现在,你不能再安逸浮游,享受美好时光,在空中舒服打盹了——这就是此处所说的“洞穿”的品质。

——节选自《狂智》邱 阳 创 巴 仁 波 切 讲 莲 師 八 相

【“逐书事件”与独译莎剧——梁实秋在青岛的两件旧事】梁实秋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学者,但许多人知晓他,也许还是因为他与鲁迅那场持续良久、轰轰烈烈的“笔仗”。论战之广,涉及人性、教育、阶级等诸多话题;论战之久,更近十个年头。
  少为人知的是,这场“笔仗”,其实给他带来了不小的人生困扰。其中之一,就是他出走上海旅居青岛以求平静生活的愿望没有完全实现。
  从1930年受聘国立青岛大学到1934年离开,梁实秋旅居青岛的四年间,双方论战的硝烟一直没有消散,特别是“逐书事件”的发生,更使得两人结下了新的“梁子”。
  1930年的青岛,是梁实秋走出“人性论争”尴尬处境的庇护所。来青岛之前,梁实秋在上海的生活极不平静。
  1926年,他的一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激起千层浪。在“国破山河在”的危急时刻,梁实秋却抱着艺术至上、文艺自由的观念,宣扬文艺的自由独立性,这无疑与时代的要求相悖。他无意间卷入了那场分不清是政治还是学术的激烈争斗,深以孤立无援为苦,厌倦了文坛争斗的梁实秋渐萌逃意。
  恰逢此时,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到上海来延揽教授,正巧碰到刚刚辞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职务的闻一多,并通过胡适、闻一多认识了梁实秋、沈从文等人。杨振声求贤若渴,一遇闻、梁,便坚邀他们到青岛任教。在专程去青岛“半日游览”和“一席饮宴”之后,梁实秋接受了国立青岛大学的聘书。
  虽然远离上海,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与鲁迅的论战,风波再起,并伴随了梁实秋在青岛的始终。
  鲁迅和梁实秋的论战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个重大事件。梁实秋比鲁迅小22岁,一少一老,从1926年开始笔战,一个以《新月》《益世报·文学周刊》为阵地,一个以《萌芽》《语丝》为阵地,一直到1936年鲁迅逝世,两人论战长达近10年,笔战的文章125篇、50余万字。
  梁实秋到国立青岛大学执教后,论战硝烟未散。臧克家曾回忆说:“同学们知道梁和鲁迅先生经常论争,在课堂上向他发问,他笑而不答,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鲁迅与牛(1930年1月10日上海《新月》月刊第2卷第11期刊载了梁实秋的《鲁迅与牛》一文,阐述了他与鲁迅论战的缘起,此举意在让同学们从文中去找答案)。同学们莞尔而笑,梁实秋神情自若。”
  1932年春在国立青岛大学发生的“逐书事件”,更是让二人的关系雪上加霜。梁实秋时任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馆长,主持成立了图书委员会,绝大多数成员都是新月派,对当时左翼文坛推重的书籍往往不能认同。被进步青年奉为精神导师的鲁迅作品,在这里并没有得到重视,以至于传出梁实秋将鲁迅作品从图书馆中清除的传言,所谓的“逐书事件”便爆发了。
  鲁迅曾两次提及该事件,亦可见其对此事耿耿于怀。他在《“题未定”草》一文中写道“梁实秋教授充当什么图书馆的主任时,听说也曾将我的许多译作驱逐出境”。他在为曹靖华翻译的《苏联作家七人集》所作的序言中再次叫屈:“梁实秋教授掌青岛大学图书馆时,将我的译作驱除。”
  关于此事,梁实秋在《关于鲁迅》一文中辩解:“我首先声明,我个人并不赞成把他的作品列为禁书。我生平最服膺伏尔德的一句话:‘我不赞成你说的话,但我拼死拥护你说你的话的自由。’我对鲁迅亦复如是……我曾经在一个大学(国立青岛大学)里兼任过一个时期的图书馆馆长,书架上列有若干从前遗留下的低级的黄色书刊,我觉得这有损大学的尊严,于是令人取去注销,大约有数十册的样子,鲁迅的若干作品并不在内。但是这件事立刻有人传到上海,以讹传讹,硬说是我把鲁迅及其他‘左倾’作品一律焚毁了,鲁迅自己也很高兴地利用这一虚伪情报,派作我的罪状之一!其实完全没有这样的一回事。宣传自宣传,事实自事实。”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还有人就“逐书事件”问臧克家。他回答说:“我想不会的,也是不可能的。”算是为梁实秋作了最好的证言。
  虽为论敌,但对鲁迅的评价,梁实秋也表现了可贵的公允。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第二日的《世界日报》发表了对梁实秋的专访文章,回忆了与鲁迅的文字因缘,并对其文学成就不吝赞美:“先生在文学方面,为中国文坛上最有力之作家,余与其立场虽稍有不同,而其文笔之卓绝,则实令余钦服。现先生逝世,为中国文坛之最大损失,盖后人恐无能补其缺者。”
  1934年7月,梁实秋应王平陵之约,将与鲁迅等左翼文人论争的文章中的31篇,结集为《偏见集》,该书由正中书局出版,成为他的一本较重要的文学论集。
  除了论战带来的困扰,梁实秋的青岛岁月也有宁静的一面。特别是,以一人之力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成为国内完成该项成就的第一人。
  在国立青岛大学,梁实秋担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教学与学术并举。他虽是留洋出身,却不喜洋服,夏季常穿的是长衫,秋冬则穿一身丝织棉袍,严冬时节是棉袍外面加套一件皮袍,而且颜色都淡雅不俗,颇具谦谦君子之风。
  臧克家回忆:“记得,1930年我考入国立青岛大学(二年后改为山东大学),入的是您做主任的英文系。您面白而丰,夏天绸衫飘飘,风度翩翩。”他还回忆说:“当时外文系主任梁实秋先生,胖胖白皙的面庞,讲课干净利落。”
  梁实秋授课时间观念极强,对此他的学生记忆颇深。他上课,永远是铃声未息已走进教室,坐下就讲,不疾不徐,绝无赘语。下课铃声方振,恰好讲到一个段落,铃声未毕,已步出课堂。他常对同事和学生讲:“上课时一分钟也不能浪费,课间是学生活动和休息的时间,一分钟也不容侵犯,故尔上下课必须准时。”但一堂课的内容倘若记录下来,都是一篇组织紧密、内容充实的论文,课后重温它,也足够思索两三个小时。
  1932年8月,梁实秋为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三年级的学生首开了“莎士比亚”课,他是国内最早把莎士比亚引入大学课堂的学者之一。同时,在胡适的发动下,开始了“莎士比亚”翻译工作。
  如果说梁实秋这一辈子只崇拜过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胡适;如果说梁实秋只对一个人感恩,那么这个人也一定是胡适。走上译莎之路,也是起自胡适的倡议。
  梁实秋和胡适的交往始于1927年在上海共同参加“新月社”期间。胡适是“新月社”的精神领袖,梁实秋是最年轻的参与者之一。1930年,任中华教育基金会董事会主任的胡适,倡导成立“莎士比亚的戏剧全集翻译会”,决定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1930年8月,胡适应杨振声之邀访问国立青岛大学。其间他住在宋春舫家里,参观了宋的藏书楼“褐木庐”。大量戏剧书籍珍藏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多部剧作,仅《哈姆雷特》一书就有五国文字的版本。
  随后,胡适便提议闻一多、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同年12月23日,胡适致梁实秋的信中谈及了译莎士比亚一事,其中写道:“……拟请一多与你,与通伯、志摩五人商酌翻译Shakespeare(莎士比亚)全集的事,期以五年十年,要成一部莎氏集定本。”
  1931年1月5日,胡适复信梁实秋,又谈此事:“我可以来青岛一游,约在一月十七八日,定期后当电告……志摩昨日到平,赞成译莎翁事。”就在当月24日,胡适来到青岛开始筹划《莎士比亚全集》翻译的事务,在与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等人讨论后,决定用散文体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但部分作品可试用韵文体。
  胡适最初拟定的莎翁翻译办法,决定由闻一多、梁实秋、陈通伯、叶公超、徐志摩五人组成翻译莎翁全集委员会,并拟请闻一多为主任;暂定五年全部完成(约计每人每半年,可译成一部)。信中还提议徐志摩试译《罗密欧与朱丽叶》,叶公超试译《威尼斯商人》,陈源试译《皆大欢喜》,闻一多试译《哈姆雷特》,梁实秋试译《马克白》。
  可惜,这项大工程最终没能如愿由几位大译家共同参与完成。据梁实秋后来回忆:“通伯不肯参加,志摩在二十年十一月里就不幸逝世,公超、一多志不在此,结果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孤独的开始这漫长艰巨的工作。”
  对于译莎,梁实秋从一开始态度便十分积极。当时,他除了每周教十二小时课之外,就开始着手翻译。他曾说:“我开始的时候参考资料是如何的贫乏!我那时有的只是一股热心,我想愚公可以移山,我也一步一步地去做,做多少算多少,至少对于我自己是件有益的工作。”
  在兼任图书馆馆长期间,他广泛搜集莎士比亚戏剧书籍资料,还亲自到上海为图书馆选购图书,建立了莎士比亚图书室。最早译成的《哈姆雷特》《马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威尼斯商人》《如愿》《暴风雨》在1936年5月至11月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而《仲夏夜之梦》因抗战后通货膨胀,没有出版。后来,他又译了《亨利四世》上下篇。梁实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独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第一人。
  总结梁实秋这个成就,可以看出,从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的工作岗位得益不小,这也算是青岛给他的最重要的馈赠之一吧。
  1934年,梁实秋的好友胡适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邀请梁实秋到北京大学任外文系研究教授兼系主任。消息在山东大学传开,山东大学群情不满,外文系师生联名向北京大学提出抗议。抗议信在青岛当时的《民报》上曾有刊载:“敝系经梁实秋先生主持开办,同学夙受陶冶,爱戴正殷……群情迫遑,北平素为文化区域,人才较多,至希鉴谅,另行延聘,以慰渴望。”恳切之情跃然纸上。
  三十岁出头的青年教授,工作四年,博得全系师生如此深情的挽留,足见梁实秋教学育人工作之成效。几经磋商后,胡适发来一封电报说:“梁实秋先生主持山大外文系四年,成绩显著,已有基础。现北大外文系亟待梁先生来此帮助,恳请暂时借用两年……”
  1934年夏,山东大学外文系全体学生,在青岛奇园饭店为梁实秋举行了饯别宴会。
  晚年在台湾的梁实秋对青岛怀有特殊的眷恋之情。青岛文史学家鲁海曾说,梁实秋晚年描写青岛的回忆文章,至少有40余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1983年,梁实秋的大女儿梁文茜带着父亲的委托,重回青岛寻梦。梁实秋更是将女儿梁文茜从青岛海水浴场捧来的一瓶沙子置于案头,视为珍品。1987年10月台湾当局放宽到大陆禁戒后,梁实秋大喜,计划到大陆探亲。但11月3日,梁实秋因突发心脏病逝世,重返青岛最终成了一桩难了的遗憾。(大众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集‮全结‬球25位资深评‮,审‬通过‮时历‬三​‎ ͏ ​月投‮甄票‬选,Vida Glow抗‮抗糖‬氧闪释​粉从‮场这‬史无前例的美‮盛容‬典中脱颖而​出,‮
  • こちらはワンちゃんをモチーフにU・x・U立体的なワンちゃんのデザインはまるでぬいぐるみのようです。流れるエアドロップはチェコガラスを使用してます✨#Gacha2
  • 择爱态度:在爱情中你需要一个能够在背后支持你的人,能在你疲累的时候递上一杯温暖的茶、消除你的疲惫,你光是将肩头靠在他身上时,再累再辛苦的心情都会一消而散。【生肖
  •  跟所有异性的关系都暧昧不清,哪个女生的事儿他都想管,这简直天生就是一个渣男! 跟所有异性的关系都暧昧不清,哪个女生的事儿他都想管,这简直天生就是一个渣男!
  • 以前看书都是蜻蜓点水式,分分钟翻完5本书,最近的《父与子》是真的认真在看,一边看还一边被逗得哈哈笑。每次跟她的小姐妹聚会都会偷偷带上些去给她的姐妹们[喵喵][喵
  • 一切皆空,就是依这个因缘所生的意义而说的,所以佛说一切皆空,同时即说一切因缘皆有,不但要体悟一切皆空,还要知道有因有果,有善有恶。所以我们从来也不说佛法是永存的
  • 昨天,香港息影女艺人上山诗钠在外网晒出了给谢贤庆生的照片,还特别配字:最亲爱的四哥生日快乐,祝你身体健康,青春永驻,英俊潇洒,永远快乐,爱你!昨天,香港息影女艺
  • 【民警24小时】辽宁朝阳丨体验真实一线警察工作,记者发出灵魂拷问…… 灵魂拷问:为谁辛苦为谁甜? ——朝阳市公安局新华分局社区民警24小时工作实录 “不论平
  • [求关注][钱]教师节,城里同事微博上炫耀收到的花束。她也心动,可在这偏远山村,孩子们能祝福她一下便知足。他们送来的礼物有半袋大枣、煮熟的玉米、烤焦的土豆,都是
  • #乔晶晶嘴和脑子一样快# 今日份随手截图!!! 乔晶晶怎么这么可爱啊!!?? 热的原声吗这是!!!好嗲软软糯糯好可爱!! 呜呜呜呜呜 我只想大声喊声老婆! 太可
  • 2010年初,以爱笑兄弟的身份开始在辽宁卫视播出的综艺节目《谁是主角》中担任表演嘉宾。2016年10月,主演的喜剧电影《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上映 。
  • 想起一句很久以前的歌词:“如果你是我眼中的一滴泪,那我永远都不会哭”这首歌好像叫《香烟爱上火柴》......曾经,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总盼望着美好的一切都
  • —— ——ᵀᴴᴱ ᴮᴱˢᵀ ᴵˢ ᶠᴼᴿ ᵞᴼᵁ认真的生活,温柔的去爱慢慢的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在自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l༶o༶v༶e༶ u༶ ♡̆̈♡̆
  • 期间,该任拒不执行居家隔离措施,擅自于8月2日乘高铁前往洛阳,3日返回西安后被车站工作人员发现并移交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曹立萍)#疫情防控
  • 【#教育整顿青海进行时# 海南州六项便民措施推动法律援助水平】为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改进法律服务作风、提高法律服务效能、提
  • #文字[超话]#2021年,计划了很久的亚丁之行因为疫情被迫搁浅和小何的再次相见以及旅行遥遥无期但生活还在继续,旅行也在脚下在后疫情时代下读了一些书,认识了很多
  • 【#教育整顿青海进行时# 为民办实事丨海南州六项便民措施推动法律援助水平】为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改进法律服务作风、提高法律
  • 如果去见喜欢的人,我一定选黄昏。傍晚的凉气逼退炎炎热浪。天空却残留着太阳柔和的光线。云卷慢舒,这是一天中最温柔的时刻吧。路上的行人纷纷抬头,这一刻,素不相识的人
  • [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半星],电影改编自森见登美彦的小说,将原著浓缩到了一夜之间发生,可以说是真正的“春宵苦短”。 故事由两个部分来构成。少女喜欢喝
  • 她 抬手理好额前的斜刘海,小心地盖住那道隐秘的疤痕。夕阳从窗户投射进来,照在她白的有些透明的脸上,几颗微小的飞尘跳上睫毛,她眨了眨眼睛,将那本写完的日记本放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