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沉香重华[超话]##电视剧沉香重华[超话]#
【沉香台词整理帖】

沉香如屑•沉香重华
菡萏再开,人厮守

“欢颜如炼,悲苦如戟。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小人帝君”
“十五步”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连灵枢笔都敢咬,也不怕把牙给崩了”
“这人都倒了你还要抱到什么时候?”
“本君的人,你动不得。”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绝不外传”
“折子戏里写的,情不知所起,原来就是这种感觉”
“心已慕君,唯愿相守”
“颜淡,我该拿你怎么办,我又该怎么办”
“你是否会认出我?我会”
“也只有你,会傻傻的陪在我身边。”
“那你想要什么?”
“若有来生,我绝不会放手”
“情爱无罪”
“应渊,这天刑台我为你上过一次,绝不会为你上第二次。”
“你可曾有过,片刻的动心”
“沉香燃明灭,灰屑散不尽。前尘空断肠,相思了无益。”
“早知如此,宁愿菡萏之花,从未开过”
“真是疯了”
“地涯相伴之人是你,剜心相救之人是你,而我心中的人亦是你。”
“我要你亲眼看着我走进夜忘川,亲眼看着我把你忘记。”
“不知情罚与剜心,哪个更痛。”
“我不愿意忘记她,就让我任性一次吧。”
“这是我该还的”
“还不完了”
“此人是我心中所爱,奈何情深缘浅,终有一别,唯愿她,前尘散尽,生生世世,自在快活。”
“我已自证我心,断念吧”
“原来要你忘记我,我也会这般痛”
“你是忘记了,可我,再也忘不掉了。”
“你这个人真会说笑,好讨厌哦!”
“我记住你了,莲花精白漂亮。”
“捉你啊,白漂亮。”
“小人天师啊!”
“夫人不必试探我,我此生唯你而已,绝不纳妾”
“你欠了我半颗心,我要你还给我!”
“一步”
“走,走啊,走,走”
“若是我喜欢之人,她无论做什么,我都会心生感激。”
“那情是甜的还是苦的?”
“你若伤她半分,这把剑必定会洞穿你的心脏”
“原来只有你才能让他心乱”
“折子戏里写的,情不知所起,原来就是这种感觉。”
“你早已对她生情”
“应渊,为什么天上地下,我都躲不过你”
“沉香燃明灭,情屑散长空。前尘衷肠断,相思早随风。”
“待沉香重燃,再与君约。”
————————————————————————
“可我不愿留下遗憾。”
“寸步不离”
“我只知道,我身为帝君时,若遇到你,也必定会爱上你。”
“我当然不能死,因为还有人在等我。”
“唐周,你愿不愿意断情绝爱?我不愿意。”
“四海升平春展颜,笑嫣深深柳眉淡。”
“原来情难自控之时,它亦无计可施。”
“唐天师,我早就说过,既然做不到,就不要轻易许诺。”
“我带你走”
“我已经原谅你了,应渊。”
“可是颜淡,我不是他。”
“我多希望,你先遇上,先爱上的人是我。”
“颜淡,你到底透过我在看谁?”
“真正的爱,便是成全对方,便是守护对方珍视的一切。”
“心爱之人,不仅用眼睛去看,还要用心。”
“你愿意为了我,放弃你的性命吗。我愿意。”
“我说过,我这条命是你的,你要拿,便拿走。”
“只是,情起而深,无法了断。”
“应渊君,久违了。”
“我绝不会与你两清,我们也不可能会两清。”
“把一整块沉香放进去,只需要一点火星便可以燃烧起来,在烧成细屑前都不会停下来,可等到沉香如屑,用多大的火折子再烧都没有用了。”
“应渊,我不爱你了。”
“我不在乎。”
“颜淡,那你告诉我,成全了三界,谁又来成全你。”
“若我偏要强求呢。”
“若沉香并未消弭的话,我们是否能回到过去。”
“沉香,并未成屑,对吗”
“有我在,没人可以动她。”
“你为我剜心,受刑之时,一定也很痛吧。”
“别怕,只是看着痛罢了,不哭。”
“芷昔,会永远保护颜淡,这一次,一定不会食言。”
“若我,偏要沉溺呢。”
“敌族之侵,亲夫之叛,我伤的还不够吗。”
“染青,我不会食言,我可以改写我们的结局。”
“别再执着了,做我的帝后吧。”
“爱情与天下,我都不会放手的。”
“你能不能死,那是我说了算。”
“因为我已经拥有了你的修罗血脉,应渊,这是你儿子的名字。”
“主人,保重。”
“寸步不离”
“不过颜淡,我的愿望,只有你能实现。”
“有始无终的活着,从不是生命的意义。有期限,有终了,才生眷恋,才生珍惜。”
“应渊,我是颜淡,我整颗心都在你那儿,我求你不要入魔,我求你不要忘记我,我求你看看我。”
“从始至终,我对你的爱都没有变过。”
“三界在,你才在。”
“许君一诺,生死不移。君死情销,生又何意。”
“应渊,我来找你了。”
“沉香未灭,四海同游。”

淡渊人长久,沉香永不灭。
香饽饽们再会[泪]

————————————————————————

日常修持莲师之法

近几年来,许多人因为杂念妄想,而引起各种不正常的障碍;这实在是自身潜在意识的作用。行者不应以此为外来的困境,而应当了知这是上师的赐予,作为修持过程中的增上因缘;如此更应专心祈请上师,而对于所有魔类生起广大的悲心。如果能如此的话,魔障就不会兴起。

若遇外力的干扰,则应当探究其来源;追究这些障碍本身是否有其具体的实质,是不是可以用手掌握或用棒击打?如果是如此,则追究他们安住在何处?源于何处?以及从何因缘生起?以此心意,我们应当专心持诵莲花生大士心咒,并发愿:“愿诸魔类,得依莲花生大士大慈悲心,而亲遇莲师的善法;愿他们不致自损损他;愿菩提心深入他们的心中。”

如此的大悲心融摄诸魔的心念,我的心及莲师的清净心三者合而为一,其功德尤其广大。如果能视一切外相为上师的智慧的示现,那么“障碍”这个名词,也将自然消失。

我们对任何横逆,均须保持清净的洞见,视一切的外相为圆满清净,勿使自心入于染污之中。我们必须以自身所处的地方,即为莲师净土铜色山的宫殿,而周围的亲戚朋友为勇父与空行,一切的音声,都为无休止的莲师咒音。坐时,观想莲师安坐于我的头顶上,为我至诚的依怙。行走时,观想莲师以及他的刹土,就在我的右肩上,对他环绕恭敬。

又应进一步观想,不仅铜色山为莲师的宫殿,即使莲师身上的每一个毛孔,均住有千千万万的莲师宫殿,以及其眷属。饮食之前,观想所有食物及饮料,变为甘露与白菩提,并供养第一份予安住于喉间的莲师。而将其余残食当作是莲师对我们的赐予,并藉以维持生命。如此,则可以消灭对美食的执著与贪欲。

夜晚就寝之前,应观想安坐于我头顶上的莲师,现在慢慢进入我头中,逐渐下降至心轮,安坐于半透明发光之红莲花上,莲花上的四朵花瓣微开,于是莲师放出无量光,先照亮我全身及卧室,旋即又遍照至整个法界。当整个法界转化成清净光明之后,我即安住在寂静纯熟而不失觉知的清净自性之中。

入睡的一刹那,则所有法界光明融入自身;而我又融入清净光明之中,再融入莲师,这时莲师已缩为一指大融入光,再融入虚空。我随之安住于此无尽无量空性光明的寂静之中。我们必须了知:入睡与死亡的程序相似,此种修持方法,有助于我们临终的修持。

假若醒时,发觉自己在睡时并未进入这种虹光境界,则要诚恳祈祷莲师赐予我们这种大觉的力量,再行入睡。假若妄想频起扰人入睡,则应了知此种杂念无生起、无留住、也无休止。假若没有干扰的妄念,则安住于自然的状态之中。假若睡梦之时,于梦中则尽力了知这本来就是如幻之梦。

清晨醒时,则观想空间呈现莲花生大士的皈依净土。围绕着莲师的空行与勇父,促我起身,空中充满莲师咒以及超于世间的天乐。起身时则观想我步入空行刹土,该处为所有勇父空行所居住,而我们自身也是金刚亥母,真实不虚,且从无始以来,便是如此。

我们以至诚祈请莲师“喇嘛千诺!喇嘛千诺!”——即“上师了知一切!上师了知一切!”。莲师本已安坐于我们心中的红色莲花,此时莲花盛开,而莲师出现,再度上升于我头顶上。我们不停地祈求:“祈请我的心识随顺教法,祈请一切教法缘于正道,并祈请一切幻觉悉转为智慧”。精进地修持直至我心充满莲师的开示,而且行住坐卧之中,均不离于此。

仅仅听闻上师以及短暂的开示,不可能有成就。莲师不仅是外在的形相,也必须与我觉悟的心意完全融合。莲师称:“我不舍弃任何虔诚的弟子。”如果视莲师为一有血有肉的凡夫,则修持进步所必须的恭敬心,很难兴起。我们应当视莲师为莲花生大士永恒不变的智慧,无所不知的智慧贯通三界,即使千万有情同时向他祈祷,莲师也必能够分辨。

须知信仰在修持过程中至为重要,如果我们一心至诚信仰莲师,则一切事业均为莲师所加持。随时虔诚修行,其本身就是祈请。一切的思维均是莲花生大士,自然的随之而生起,这种信仰心自会关照一切。一切色身均成为莲师,一切的音声都是祈请,一切变化的心意均是一切自然解脱。

此为极殊胜的上师相应法,且视上师为不可分别的法、报、化三身。此修法之完成无须依赖修持次第、闭黑关、证空性、以及持气进入中脉。藉此修持,所有其它修法均可融入此专一的修持中,就如渣华噶山巴等大圣者所为,日夜一心修持,经年累月不断,亦不知饥渴。

——节选自
《让修行融入你的生活》(顶果钦哲仁波切)

试根据
《 大乘起信论 》 之
「 一心开二门 」
來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印度约在西元三世纪,
即佛灭后七百年,
有关如来藏说的经典流传出来。

在佛教史上,
这些经典属于后期大乘佛教,

提出众生与佛有共同的体性 :

如来藏、
佛性、
真常我、
真常心等,

说明众生依此而有成佛的可能性。

印顺导师将此学派称为
「 真常唯心 」 系。

此系传到中国,
受到高度的重视,

更在中观、
唯识以外,

成为中国佛学的主流,

如华严宗说
「 性起 」、

禅宗说
「 见性成佛 」、

天臺宗说
「 性具 」,

都是以
「 性 」 ――

「 如来 ( 界 ) 性 」、
「 法 ( 界 ) 性 」
为宗本的。

虽然此系以经典为主,
但是亦出现重要的论典,


《 宝性论 》
和本文引述的
《 大乘起信论 》。

《 大乘起信论 》
是大乘佛教真常心系统的代表作。

对于此论的考证,
颇多争议,

不过总不能否认其对中国佛教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 华严宗理事无碍的无尽法藏世界,

即建立在
《 起信论 》 的
真如缘起上。」

此论以
「 一心开二门 」
为其重要义理所在,

不仅展示了印度佛学严密的理论特色,
亦与中国哲学的心性论有融通之处,
也是佛法中国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根据此法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一心 」
是指众生心
( 摩诃衍法 ),

即是人性本具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此心涵有
「 心真如门 」 与
「 心生灭门 」 二门,

是一切法的最后根据;

一切无漏法和有漏法,
皆由此心而起现。

根据此法门,

可明白有关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所展现的世间万象、
生死的流转与解脱的还灭、
以及心性本具的清净如来藏,

正好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觉林菩萨偈 〉 出自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夜摩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

功德林菩萨各说一法,
共成十行法门。

当时觉林菩萨承蒙释迦牟尼佛之神通法力,
普遍观察十方世界后,

颂说此偈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
如佛众生然,
应知佛与心,
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
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全偈以心为主,
共有十句偈,

前五句偈是譬喻,
后五句偈是合法。

前五句偈里面,
前二句偈,
按清凉国师的解释是真如是观,
后三句偈是唯心是观。

 依内容可分为三个主题 :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关系
指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觉林菩萨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世间的事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其形象、
色彩和引发的感受,

我们
( 心 )
不是由外向内地接收,

反而是我们
( 心 )
由内向外地赋予世间
( 境 )
意义。

正如 《 起信论 》 所说 :

「 摩诃衍者,
总说有两种 :
云何为二?

一者、法;

二者、义。

所言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依于此心,
显示摩诃衍义。

何以故?

是心真如相,
即示摩诃衍体故;

是心生灭因缘相,
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 摩诃衍 」
意即大乘,

「 摩诃衍法 」
是大乘之法体,

《 起信论 》直指
「 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不同于唯识家将
「 众生心 」
当作杂染报体的阿赖耶识,

此论认为此心统摄流转的世间法和还灭的出世间法,

一切法皆以此心为体,
依止心体而出现种种差别相,

此即
「 摩诃衍 ( 大乘 ) 义 」。

依此众生
「 心 」 的
「 真如相 」,

「 即 」 显 「 示 」 了
「 摩诃衍 」 的 「 体 」 性。

依此
「 心 」 的
「 生灭因缘相 」,

「 能 」 显示
「 摩诃衍 」 的
「 自体、相、用 」。

体、相、用,

为 《 起信论 》 的
重要术语,

与胜论师的实、德、业有些相近。

「 用 」 是作用,
指动作与力用。

「 相 」 是德相,
不单是形态,

而是性质、
样相等。

自体,
有相、
有用,

而为相用所依的。

至于世间万象如何呈现,

偈云 :
「 虚妄取异相 」、

「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 而由心故画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

一方面可见
「 心 」 是主,

另一方面,
看到世间万象
( 异相、
彩画、
一切色、
诸世间 )

都来自
「 虚妄 」、
「 恆不住 」 的 「 心 」、
「 五蕴 」,

这就是
「 一心开二门 」 中的
「 心生灭门 」:

「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若离心念,
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彩画是
「 心生灭门 」,

妄念即虚妄分别心,
凡是有漏的心识活动,
都总摄在妄念里。

一切法都依此虚妄分别而现有,
「 若离 」 了
「 心念 」,


「 无一切境界相 」。

《 起信论 》 说心,
或真或妄,
「 心真如 」 是真,
「 心生灭 」 是妄。

虚妄分别心生起时,
就有心境的对立相现前,

有心就必有境 :
心是能知能取;

所知所取的一切法,
即境界相。

虚妄分别心生即有能缘的见分;

而所缘的境相,
即依妄念的似现而立。

若离了妄念的分别心,
一切境界也就都不存在了。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其实,
世间万象在任何情况下,
若有不即不离的关系,
全靠 「 一心 」。

偈云 :
「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

「 大种 」
是指构成色界之地、水、火、风四大要素,

代表坚、湿、暖、动。

我们看世间,
如画家绘画,

用的材料本身没有分别,
产生出来的色彩亦本没有分别。

《 起信论 》 以
「 真如 」
贯彻佛法对世间万象的看法 :

「 一切法从本已来,
离言说相,
离名字相,
离心缘相,
毕竟平等,
无有变异,
不可破坏。

唯是一心,
故名真如。」

离开
「 名言相 」
则境寂,

离开
「 心缘相 」
则心空,

真如随缘而仍不变,
亦不可破坏,
因其无形无相,

从来
「 相 」
是妙有而非实有,

「 性 」
是真空而非断空。

虽然空有不二,
但是我们的心甚么现象都能造,
只要动了,
就替它们建立关系,
给予分别,

如偈云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心蕴含无边潜能的动力,
不过,
人往往不知,

「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一方面执妄作真,
不能认清世间实相;

另一方面,
不知心有无限潜能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无法而不造 」;

不知可以掌握
「 诸法性 」、
「 佛与心无尽的体性 」 和
「 佛真实性 」;

《 起信论 》指出 :

「 大乘所言义者,
则有三种。

云何为三?

一者体大,
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

二者相大,
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三者用大,
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

心可表现在体、相、用方面具
「 三大 」 义 :

「 体大 」
是指遍一切法的真如性,
亦即真心体空而常恆不变的真如相。

「 相大 」
是此如来藏真心含藏无量如来清净功德性。

「 用大 」
是指此心发挥其无尽的善性,
成就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善法因果。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
关系带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 心真如相 」 与
「 心生灭相 」
是一心的二面,

是谓
「 二门 」。

彩画是心生灭,
《 起信论 》
进一步说明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

可解释偈中提到
「 诸法性 」、
「 五蕴悉从生 」 的
「 法 」、

「 佛与心 」 的
「 体性 」、

「 佛真实性 」 和
「 法界性 」 :

「 心生灭者,
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

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
非一非异,
名为阿黎耶识。」

如来藏是生灭和涅槃所依这种说法,

源自
《 胜鬘经 》 的
如来藏有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思想。

「 魏译楞伽经,
称生灭无常法为空,
无漏无生灭法为不空,
与 《 起信论 》 的说法不同。

中观宗明空、有,

如说缘起有,
毕竟空;

世俗有,
胜义空;

不许说法体不空。

如约有缘起假名的相用说,
也不妨说不空。

唯识宗所明的空义,
和 《 起信论 》 极相近;

不空,
即不同了。

唯识宗说不空,
在依他起与圆成实二性上说,
特别重视依他起的不空。

本论但约真如实性说不空。」

《 起信论 》 说
「 空 」
是藉如来藏从不与杂染法相应 :

「 所言空者,
从本已来,
一切染法不相应故。

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以无虚妄心念故。

当知真如自性,
非有相,
非无相,
非非有相,
非非无相,

非有无俱相、
非一相,

非异相,
非非一相,
非非异相,
非一异俱相。

乃至总说,
依一切众生,
以有妄心,
念念分别,
皆不相应,
故说为空。

若离妄心,
实无可空故。」

真如是离却相对的,
正如 《 胜鬘经 》 说 :

「 众生心自性清净,
为客尘烦恼所熏染;

虽为一切烦恼所熏染,
但心性还自本性清净。

不染而染,
难可了知;

染而不染,
也难可了知。」

华严宗解说为 :
「 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 」,

也大体相近。

就算众生在有虚妄杂染的时候,
其真如自体还是清净不染的,

「 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
没有 「 虚妄心念 」。

「 不空 」
是指真如心

「 常恆不变,
净法满足,
则名不空。

亦无有相可取,
以离念境界,
唯证相应故。」

在此分辨出众生与佛的不同 :

清净法在众生杂染位还未显现,
在佛菩萨位才圆满显现。

如果众生知道和相信这种看法,
「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另外,
这也说明众生心与佛心的共通性 :
大家都有真如心。

圣严法师提示我们 :

这个心,
是众生本来就具备的自性,
不是经由人工修行来创造出来的。

它从无始以来就
「 常恆不变 」 地和我们一起。

一般人讲增福增慧,
以为智慧可以加添,
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实际上,
并不是能增加一些智慧,
而是只要减少一分无明烦恼,
就多显一分智慧,
也多见一分佛性。

这样加强了一切众生的信心,
「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更一定有成佛的可能。

结论

《 大乘起信论 》
「 一心开二门 」
这重要义理,

解释了唐译
《 华严经 》
那精简而只有十偈的
〈 觉林菩萨偈 〉。

此偈从世间色相入手,
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我们由
「 心生灭门 」 和
「 心真如门 」
可明白世间的实相。

但是佛法不只是为了认识外在的世界,

而是希望众生知道错误认知和有能力超越生死流转的根源 ——

那内在的心,
从而能知
「 自心 」 的虚妄
( 生灭 ) 和清净
( 真如 )、

「 诸法性 」 的真实、
「 法 」 的流转和还灭;

更要紧是
「 应知佛与 ( 众生 ) 心,
体性皆无尽 」;


「 三世一切佛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

正如其他如来藏思想的经典,

阐明一切众生有先天超越的而非经验的成佛根据
( 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

在修行上不需外求,
祗要依着自身的如来性,
努力精进便能成佛,

这无疑给世人提供了极强的信心,
以及较积极的向上动力,

好去努力地发扬人的光明面,
不断地实践自利利他的大乘精神。

梦参老和尚主讲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觉林菩萨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她说在学校会有很多烦恼和冲突,我说以后你回到家,我要记得提醒问问要不要先把它们发泄一下。然后她去想好多开心的事情和会实现的期待,就又很开心了。
  • 他说小王子是写给他的故事让我怎能不赞同呢他本就是矜贵的小少爷,一出生便含着金汤匙,就像小王子那样,活在独一无二的王国里,可以无忧无虑的一直生活下去。他却毫不犹豫
  • 这是讲你心裡面,稍稍有丝毫的执著,有个有相或者有个空相,那你就与实相相背,你就见不到实相;实相就是真如本性,你就见不到性。要知道,释迦牟尼佛不是凡人,也是久远劫
  •  纳音五行合婚法  纳音合婚的看法是以男女生辰之年的五行纳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年命,即甲子年和乙丑年出生的为海中金命人,五行属金,为准,其方法是男女纳音五行相
  • 你在人群中会好点,由于工作原因,别人会帮“你这一群人”。——网友(隔离期间没人给你送被子送热水壶送饭,你死亡的概率大大提升/你绝对会死的。
  • 可我还是在那辆救护车上,去往医院的车,一刻也没停,我还是抱着一丝希望,我拒绝入院,我跟方舱的医护人员说明了我的情况,可是他们好像不管这个事情。#闪耀暖暖[超话]
  • (摄影:李浩)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 Vol. 13, No. 06, 2050022 (2
  • 而造成最多 wavefront errors 的(见 P4 worst offenders)几乎全都是 L9(也恰好就是带非球的这枚镜片)的偏心误差,仅仅 0.
  • 每天都是大晴天出门也是真的热,走在曼谷的街道上,丁丁说就好像回家了一样,很有烟火气,我也这样觉得,大概是想家了吧,曼谷的夜市很值得一逛,东西超便宜,小吃街的各种
  • 用这样的方式蓄意生活,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温度,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着自己在商业战场上的竭尽全力,在那一刻,天是蓝的。之‮很前‬多人问我“未‮要来‬做什‮很么‬
  • 8.人最大的善良,大抵就是看出了你的为难,便不难为你。8.人最大的善良,大抵就是看出了你的为难,便不难为你。
  • 不知道为什么 下午她问我关于那个妹妹的事情 我说没有联系了 空气里弥漫着奇怪的尴尬和可以感触到的些许怒气 让我好畏惧也不舒服。也不喜欢看别人嚎啕大哭 宣泄情绪不
  • 中体弗乐品牌隶属于晋州市中体塑料制品工厂,是一家专业制造生产悬浮式拼装运动地板的厂家,现已发展成集产品开发、生产、设计、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悬浮地板生产企业。 中
  • 贝特优美增长睫毛液正品官网方女小贝眉毛自然生长液浓密纤长卷翘滋养毛根,自然卷翘,改善毛浓生长环境,激活毛发生长功能,调节微循环,加快毛发生长速度,让你有一双迷人
  • 武侯祠景点位于勉县定军山下的武候镇,交通便利,是三国历史的在现,祠内塑有三国时丞相的许多事迹和蜀国大蒋,定军山斩夏候等。而在清代时期,主要是有许多外籍商客修建的
  • 都说人走了会变成天上的星星,成都的星星太少了,直接梦里见吧,把您想说的,来不及说的,都在梦里说吧,不过不要再这样板着脸了,多笑一笑,真的好多年开始您都不怎么笑了
  • 令人欣慰的是,和最初大家设想的一样,曹女士的产程进展得很顺利,到宫口开全,医务人员时刻都在密切监护。我和老公一听,婆婆说的很有道理,就开始着手准备怀孕了,在网上
  •   4、期待心理  生活中有一些令人期待的事情,这些事情常令人兴奋和紧张,如第二天有重要的事情,不能迟到,那么前一天晚上往往睡眠欠佳;也有的人在晋升、职称评定、
  • 飞鸟从13岁开始偶像生涯,至今11年了,很荣幸能陪伴其中的两年多,虽仍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恨自己没有早一点粉上飞鸟和乃木坂46。若年月上没有庚丙,且不能够使
  • 饮料零食大礼包放送[萌虎贴贴]✔膳食纤维多的纤果巴士礼盒✔薯片百醇辣条卤味零食盲盒随机发✔0糖0脂0卡荔枝味苏打水一箱吃多也不会胖的完美组合 新的一年继续加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