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给人间的叮嘱#:消灾避难法门及治病良药
道教九行
一者可从于善,
二者闭塞于恶,
三者广生济物,
四者劝助良善,
五者布施财力,
六者大愿利人,
七者身慈,不害于物;
八者口慈,言不害物;
九者心慈,常念于善。

道教十善
一念孝顺父母,
二念忠事君师,
三念慈心万物,
四念忍性容非,
五念谏争解恶,
六念损己救穷,
七念放生养物,种诸果林,
八念道边舍井,种树立桥,
九念为人兴利除害,教化未悟,
十念读三宝经律,恒奉香花供养之具。

灾难的成因
太平经教承袭汉代“天人感应”思想,把灾变原因归诸天地万物人神鬼的相互“承负”责任。六朝道教与此有所不同,更多地从自然本身去寻求原由。

自然与灾难
《洞真八素真经》:“亏盈则天震地动,列宿不守则日月薄蚀,五星乱度则二象失光。天地交泰则五星映清,天精合则五星光明,上照太虚,下朗万兆。”由于气的问题,导致天地人亏盈、万物枯滞,随后引起各种灾难,比如气亏盈就引起地震,天上星宿乱度越位显示出凶兆;反之,天地之气交泰,则五星光明,便显示出吉兆。

《洞真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夫天地交运,二象合真,阴阳降炁,上应于九天流丹,九转结气为精,精化成神,神变成人,故人象天地,炁法自然。……其结胎受化,有吉有凶,有寿有夭,有短有长,皆禀宿根,结炁不纯,藏胃积滞,六府败伤,形神不固,体不受灵,死炁入孔,何由得存。”

这里将人与“自然”纳入一个统一的整体里加以理解,天地交运,阴阳降炁,结精成神,随后生成人,所以人象天地,法则自然。人的吉凶是由于所禀赋的宿根结炁的纯与不纯而造成的。如此,人事意义上的灾难也可以归为“自然”的原因。

身心与灾难
灾难的另一个成因——身心导致灾难。
《洞玄诸天内音经》:“天尊言曰:炁炁相续,种种生缘,善恶祸福,各有命根,非天非地,亦又非人,正由心也。心则神也。形非我有,我所以得生者,从虚无自然中来,因缘寄胎,受化而生。”
我们的“真父母”乃是无形的道,道在我们中化显为心神,我们的善恶祸福正由心神的活动而导致。我们能控制将来的善恶行为,因此导致祸福吉凶的不同结果,所以“有身则百恶生”是说我们所不能控制的过往种种生缘之事,“有身则百恶生”也即是说有形则善恶祸福生,有身形则灾难生,而心神却可以超越种种生缘,可以起到避免灾难的能动作用。

《皇人经》:“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但人不能自知,而不守神,以却众恶耳。知之者则不求佑于天神,止于其身则足矣。故云一人之身,一国之象。……所以全其身。”

“阳九百六”与劫难
阳九、百六与劫难,东晋中叶以后南方上清、灵宝二系经书均有较多论述。“阳九百六”作为灾难的术语出自汉代,造立于东汉献帝建安十年(205年),发现于四川雅安芦山县的《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其末尾“乱曰”就有感叹樊敏“遭遇阳九,百六会兮”。

《道迹经》:“天地有大阳九、大百六、小阳九、小百六。天厄谓之阳九,地亏谓之百六。此二灾是天地之否泰、阴阳之勃蚀。大期九千九百年,小期三千三百年。而此运所钟,圣主不能禳,至于灭凶遗吉,自后快耳。夫阳九者,天旱海涌而陆焦;百六者,海竭而陵渊。”

《洞真三天正法经》:“阴阳勃蚀,天地气反,天地气反谓之小劫”。

《洞真三天正法经》:“阴阳蚀勃,则天地改易,谓之大劫交。大劫交,天翻地覆,海涌河决,人沦山没,金玉化消,六合冥一。”

道教认为宇宙经历了许多劫。《洞玄灵宝灵书度命经》详细叙述了龙汉、延康、赤明、开皇、上皇等“五劫”。

如何禳灾度厄
在这样的自然规律中,我们要如何才能禳灾度厄呢?道经中记载了有多种方法:
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法
《洞玄明真科经》太上道君问天尊:“天有重灾……何法以禳其灾,拔度厄难,解诸不祥”?天尊回答是:用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法,为帝王国土灾疾兵寇,危急厄难,当用丹书《灵宝真文五篇》于中庭,五案置五方,一案请一篇真文。以此,消除劫难对人类的影响。

符咒法
正一道认为世上的一切都是气所生成,气有道气、鬼气之别,灾难是鬼气作祟,可使用符咒祛除。《洞神经》记载,天文可召神去病灾,无论是天皇文第一法、地皇文第二法、人皇文第三法,还是神仙升天大券文、三皇传文、三皇内书秘文、五岳阴符,抑或是文中提到的正一道千二百章,都是用以招神劾鬼,“除削死籍,救度长存”。
《洞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经》,每一篇首先是神仙图箓,其次有去灾功能,其中提到符命可以免除天地大灾。按照书中的方法,埋于各方,可致“天灾自消,星宿复位”。三皇经教也认为,斋醮亦可消除灾祸疾病。

礼诵经文
《洞真三元玉检经》说:“天无此文,则三光昏翳,五帝错位,九运翻度,七宿奔精。地无此文,则九土沦渊,五岳崩溃,山河倒倾。”经书本身的神圣性可以帮助虔心诵读经书的人,超越世间的毁坏,避免劫难。

劫有定数,即不可避免的反复出现的循环现象。诚如《洞玄灵宝本相运度劫期经》记载:“天地一成,乃至终尽,其中有三元九厄、大灾小灾,其运不可移。”《道迹经》也说“此运所钟,圣主不能禳”,所以消灾只能理解为消除灾难对人的影响。

大劫来时,也无法影响到在大罗天宫七宝玄台上的经书。《洞玄经》说大罗天宫七宝玄台在大罗天中玉京山上。“大劫周时,三洞神经并在其中,灾所不及。”

劫运虽不可避免,经法却灾不能伤,历亿劫而长存。《洞玄灵书度命经》“天尊言:……斯经尊妙,度人无量。大劫交周,天崩地沦,四海溟合,金玉化消,万道势讫,而此经独存,其法不绝。”

礼诵经文,可以帮助人度过劫难。《洞玄灵宝九天生神章经》:“……(炁)后至龙汉开图,化生灵宝君。经一劫至赤明元年,出书度人,时号上清玄都七宝紫微宫……分为玄、元、始三炁,而治三宝,皆三炁之尊神。”三宝君每至劫运,便出书度人。这一时期道教认为,拥有经书或诵经礼神可以安度劫难。所以,《洞玄空洞灵章经》:“礼诵灵章,与劫同年。……出入法门,万劫何忧!”

成为种民或神仙
成为种民或神仙,可以安度劫难。
《洞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经》:“九天玉真长安神飞符朱书白素,上以佩身,履大阳九、大百六大劫之交,洪灾四会。佩之,千毒不加身,过水火之难,得见太平,为圣君种民。

三天真生飞神符墨书黄缯,上以佩身,履小阳九、小百六小劫之交,万灾四充。佩之,千害不加身,过万疠之中,得见太平,为圣君种民。

大劫交,天地改易,金玉、山海、人民、鸟兽一时消灭,天地溟涬,无复光明。以此文固天元始之炁,佩之……以禳此灾……”
种民是修道而摆脱了生死轮回的特殊选民,升入种民天,将安度劫难。
《洞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经》:“凡为学者,能修斋奉戒,思仙念道,太一所举,言名仙簿,得为种民。”又说“万帝众神,诸天诸地,普集校算,大劫、小劫、大小百六天地运度,料别善恶、学道应得神仙人名”。

愿力消灾
《太真上元斋品》:“归身、归神、归命九天高上众真玉虚天尊,愿以是功德,一切济度之恩,咸得免离十苦八难、五灾六害、九厄七伤,各保福禄,长居自然”。虔心归身、归神、归命九天高上众真玉虚天尊,可得天尊神力护佑,得以免离十苦八难、五灾六害、九厄七伤,长居自然之福地。

自然无为
《妙真经》:“尹生曰:学自然奈何?道曰:无取正气自居,无去邪气自除,此非祷祠鬼神之道。”不借助人为尤其是祷祠鬼神的方式对待灾难,以“不消除”(超越消除)来消除之。
祖师悲悯众生,为世人开出良方八副,以求根治此类顽疾,只要对症立方、按病下药,勤而行之,则必能扭转乾坤。

一者,孝也
其味甘,性温和,能填骨髓,固本培元,适合事业不顺者,且可延年益寿。

二者,悌也
其味甘咸,性带温,能调血气,滋补心神,适合兄弟不和者,上能济火、下可滋阴。

三者,忠信
其味微辛,能通肺腑,强壮精神,可止咳消痰、生津益气,更能治疗虚证。

四者,仁义
其味甘,性温和,可宽胸益气,治疗虚症,可化腹内毒虫,强筋健骨,生精益寿。

五者,读书
其味苦,性微温,能通心窍,可治眼昏之症,若感腹中空虚,宜早服用,可消鄙气,健脑益智。

六者,家教
其味苦辛,性微寒,久服则馨香悠久,可祛风邪,除外感,四肢血脉畅通,气息调匀,满面红光。

七者,积善
其味甘,性缓温,可宽中益气,亦可通神明,老少皆宜,无禁忌,可延年益寿,强筋健骨,固本培元。

八者,知命
其为淡,能定心,可祛除燥气,消除烦忧,平定心火,虚热难眠者其效甚佳,可安魂魄,令人气定神闲。

此八味神药源于自身,可顺手拈来,持而行之,各种病灾俱除。这些药物无需成本,但以诚字为先,不仅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仙方,亦可调理身体阴阳,虽大病亦可解。何不试试?

六个道教方法教你如何消灾避难

灾难的成因

太平经教承袭汉代“天人感应”思想,把灾变原因归诸天地万物人神鬼的相互“承负”责任。六朝道教与此有所不同,更多地从自然本身去寻求原由。

自然与灾难

《洞真八素真经》:“亏盈则天震地动,列宿不守则日月薄蚀,五星乱度则二象失光。天地交泰则五星映清,天精合则五星光明,上照太虚,下朗万兆。”由于气的问题,导致天地人亏盈、万物枯滞,随后引起各种灾难,比如气亏盈就引起地震,天上星宿乱度越位显示出凶兆;反之,天地之气交泰,则五星光明,便显示出吉兆。

《洞真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夫天地交运,二象合真,阴阳降炁,上应于九天流丹,九转结气为精,精化成神,神变成人,故人象天地,炁法自然。……其结胎受化,有吉有凶,有寿有夭,有短有长,皆禀宿根,结炁不纯,藏胃积滞,六府败伤,形神不固,体不受灵,死炁入孔,何由得存。”

这里将人与“自然”纳入一个统一的整体里加以理解,天地交运,阴阳降炁,结精成神,随后生成人,所以人象天地,法则自然。人的吉凶是由于所禀赋的宿根结炁的纯与不纯而造成的。如此,人事意义上的灾难也可以归为“自然”的原因。

身心与灾难

灾难的另一个成因——身心导致灾难。

《洞玄诸天内音经》:“天尊言曰:炁炁相续,种种生缘,善恶祸福,各有命根,非天非地,亦又非人,正由心也。心则神也。形非我有,我所以得生者,从虚无自然中来,因缘寄胎,受化而生。”

我们的“真父母”乃是无形的道,道在我们中化显为心神,我们的善恶祸福正由心神的活动而导致。我们能控制将来的善恶行为,因此导致祸福吉凶的不同结果,所以“有身则百恶生”是说我们所不能控制的过往种种生缘之事,“有身则百恶生”也即是说有形则善恶祸福生,有身形则灾难生,而心神却可以超越种种生缘,可以起到避免灾难的能动作用。

《皇人经》:“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但人不能自知,而不守神,以却众恶耳。知之者则不求佑于天神,止于其身则足矣。故云一人之身,一国之象。……所以全其身。”

“阳九百六”与劫难

阳九、百六与劫难,东晋中叶以后南方上清、灵宝二系经书均有较多论述。“阳九百六”作为灾难的术语出自汉代,造立于东汉献帝建安十年(205年),发现于四川雅安芦山县的《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其末尾“乱曰”就有感叹樊敏“遭遇阳九,百六会兮”。

《道迹经》:“天地有大阳九、大百六、小阳九、小百六。天厄谓之阳九,地亏谓之百六。此二灾是天地之否泰、阴阳之勃蚀。大期九千九百年,小期三千三百年。而此运所钟,圣主不能禳,至于灭凶遗吉,自后快耳。夫阳九者,天旱海涌而陆焦;百六者,海竭而陵渊。”

《洞真三天正法经》:“阴阳勃蚀,天地气反,天地气反谓之小劫”。《洞真三天正法经》:“阴阳蚀勃,则天地改易,谓之大劫交。大劫交,天翻地覆,海涌河决,人沦山没,金玉化消,六合冥一。”

道教认为宇宙经历了许多劫。《洞玄灵宝灵书度命经》详细叙述了龙汉、延康、赤明、开皇、上皇等“五劫”。

如何禳灾度厄

在这样的自然规律中,我们要如何才能禳灾度厄呢?道经中记载了有多种方法:

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法

《洞玄明真科经》太上道君问天尊:“天有重灾……何法以禳其灾,拔度厄难,解诸不祥”?天尊回答是:用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法,为帝王国土灾疾兵寇,危急厄难,当用丹书《灵宝真文五篇》于中庭,五案置五方,一案请一篇真文。以此,消除劫难对人类的影响。

符咒法

正一道认为世上的一切都是气所生成,气有道气、鬼气之别,灾难是鬼气作祟,可使用符咒祛除。《洞神经》记载,天文可召神去病灾,无论是天皇文第一法、地皇文第二法、人皇文第三法,还是神仙升天大券文、三皇传文、三皇内书秘文、五岳阴符,抑或是文中提到的正一道千二百章,都是用以招神劾鬼,“除削死籍,救度长存”。《洞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经》,每一篇首先是神仙图箓,其次有去灾功能,其中提到符命可以免除天地大灾。按照书中的方法,埋于各方,可致“天灾自消,星宿复位”。三皇经教也认为,斋醮亦可消除灾祸疾病。

礼诵经文

《洞真三元玉检经》说:“天无此文,则三光昏翳,五帝错位,九运翻度,七宿奔精。地无此文,则九土沦渊,五岳崩溃,山河倒倾。”经书本身的神圣性可以帮助虔心诵读经书的人,超越世间的毁坏,避免劫难。

劫有定数,即不可避免的反复出现的循环现象。诚如《洞玄灵宝本相运度劫期经》记载:“天地一成,乃至终尽,其中有三元九厄、大灾小灾,其运不可移。”《道迹经》也说“此运所钟,圣主不能禳”,所以消灾只能理解为消除灾难对人的影响。大劫来时,也无法影响到在大罗天宫七宝玄台上的经书。《洞玄经》说大罗天宫七宝玄台在大罗天中玉京山上。“大劫周时,三洞神经并在其中,灾所不及。”劫运虽不可避免,经法却灾不能伤,历亿劫而长存。《洞玄灵书度命经》“天尊言:……斯经尊妙,度人无量。大劫交周,天崩地沦,四海溟合,金玉化消,万道势讫,而此经独存,其法不绝。”礼诵经文,可以帮助人度过劫难。《洞玄灵宝九天生神章经》:“……(炁)后至龙汉开图,化生灵宝君。经一劫至赤明元年,出书度人,时号上清玄都七宝紫微宫……分为玄、元、始三炁,而治三宝,皆三炁之尊神。”三宝君每至劫运,便出书度人。这一时期道教认为,拥有经书或诵经礼神可以安度劫难。所以,《洞玄空洞灵章经》:“礼诵灵章,与劫同年。……出入法门,万劫何忧!”

成为种民或神仙

成为种民或神仙,可以安度劫难。《洞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经》:“九天玉真长安神飞符朱书白素,上以佩身,履大阳九、大百六大劫之交,洪灾四会。佩之,千毒不加身,过水火之难,得见太平,为圣君种民。三天真生飞神符墨书黄缯,上以佩身,履小阳九、小百六小劫之交,万灾四充。佩之,千害不加身,过万疠之中,得见太平,为圣君种民。大劫交,天地改易,金玉、山海、人民、鸟兽一时消灭,天地溟涬,无复光明。以此文固天元始之炁,佩之……以禳此灾……”

种民是修道而摆脱了生死轮回的特殊选民,升入种民天,将安度劫难。《洞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经》:“凡为学者,能修斋奉戒,思仙念道,太一所举,言名仙簿,得为种民。”又说“万帝众神,诸天诸地,普集校算,大劫、小劫、大小百六天地运度,料别善恶、学道应得神仙人名”。

愿力消灾

《太真上元斋品》:“归身、归神、归命九天高上众真玉虚天尊,愿以是功德,一切济度之恩,咸得免离十苦八难、五灾六害、九厄七伤,各保福禄,长居自然”。虔心归身、归神、归命九天高上众真玉虚天尊,可得天尊神力护佑,得以免离十苦八难、五灾六害、九厄七伤,长居自然之福地。

自然无为

《妙真经》:“尹生曰:学自然奈何?道曰:无取正气自居,无去邪气自除,此非祷祠鬼神之道。”不借助人为尤其是祷祠鬼神的方式对待灾难,以“不消除”(超越消除)来消除之。

《楞严经》耳识虚妄

(第六十一段)
【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此识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因声所生,以声为界?阿难!若因耳生,动、静二相,既不现前,根不成知,必无所知,知尚不成,识何形貌?若取耳闻,无动静故,闻无所成。云何耳形,杂色触尘,名为识界?则耳识界,复从谁立?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不闻非界,闻则同声,识已被闻,谁知闻识?若无知者,终如草木。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则耳与声,及声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篇讲的是“耳识”:耳识是指耳根如果与声尘相对,即生耳识,耳识生时,即识声尘,故名耳识界。也就是说。耳根是对一切声音之境起昧略识用而产生耳识,耳根是“扶尘根”,专司对声境之感觉,经由感觉所生之识,即为耳识,耳识是“胜义根”,又称正根。
小乘有部等将眼耳鼻舌身五根分为扶尘根与胜义根,扶尘根即指眼、耳、鼻、舌、身等可见部分,胜义根则以扶尘根为所依处,以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之净色为体,具有发识取境之作用。
故知扶尘根为胜义根之所依处,具有扶持助成之功能,例如眼球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等,都是色香味触四尘所成之肉体,其体粗显,本身无感觉认识作用;胜义根则以扶尘根为所依处,取外界之境,而于内界发起识,其体清净微妙,非肉眼所能见,是四大种所造极微之集合,是五根所据以产生感觉认识作用之实体。
这根、尘、识,缺一即不能成就耳根之现量意识、耳识。但此耳识功用分别却非常简略,实为无分别之耳根性。因耳识仅由单纯之感觉作用来攀缘外尘声境,而不具有认识、分别之作用,故得依第六意识来达到其目的。
而第六意根所起的意识才有认识、分辨现象界所有事物之功能,故第六意识常常与耳识俱起,并以声尘法境为所缘,才能了别对境。比如耳识可听到各种声音,但不能辨别哪一种声音是流水声、哪一种声音是歌声等,能辨别这些声音的就是第六意识了。
耳识在与第六识的同时作用下,可分别各种不同的声音,对好的声音产生执着、对不好的声音会产生厌弃,这样就会产生种种烦恼,障蔽自己的菩提心性。如果能认清声音的好恶都是虚妄的,这些好恶的声音就会在识心中消失,从而趣入解脱道。
佛说:阿难!又如你所明白的,耳根和声音这二者相互为缘,就产生了耳识。这耳识是从耳根所生呢?还是以耳根为界别?是从声音所生呢?还是以声音为界别?阿难!如果耳识是从耳根所生,那么耳识就固定于耳根了,而耳识是无形无相的,这无形无相的东西,是没有固定之处的,如果将耳识固定于耳根,耳识就脱离自性“心”了,脱离自性“心”的耳识是什么作用都不会有的,也不会有“动、静”二相现前了,就是有动、静二相现前,离开自性的耳识也什么都听不到了,什么都听不到了,还用耳识去识别什么有动有静的形象状貌呢?
“动、静”指一切事物所具有的二种相状:动为活动的一面,如有声;静为止息的一面,如无声。如果让耳根去听闻没有动静的东西,那就不存在听闻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说属色尘(物质)的耳根,和觉知到的触尘,这二种色尘相杂,是耳识界呢?而触尘(接触的物象)和耳根是没有知觉的,有知觉的是耳识,那么有知觉的耳识界,怎么会产生在无知觉的耳根和听闻声音的触尘上呢?当然不会。既然耳识界不产生于耳根和触尘上,此界别又从何处而成立呢?当然也就无处成立。
如果耳识产生于声音,是因声音而有,耳识自己就变成声音了,那就不关听闻的事了,听闻也就消亡了,没有听闻了,还有个声音的相状所在吗?当然也没有了。耳识如果从声音处生,许多声音是因有听闻才会有声相;能听闻的应该是耳识,如果没有听闻了,自然也就没有界别了;如果耳识等同于声音了,能闻的耳识就变成了声音,而声音是被闻,耳识也就成了被闻,那么谁又能知道能听闻的耳识呢?
如果说不知道,这个人始终就如草木一样,什么知觉都没有了。由此应当知道,也不应该是声音和听闻的杂合,而形成的中间界别,如果真杂合了,那么二者都杂合在一起了,哪里还有个中间界呢?没有中间界,听闻和声音的内外相,都不能成立,又怎能成立界别呢?
佛说:是这个缘故,所以应该知道,耳根和声音相互为缘,生耳识界,这三处都是如来藏因无明所生之幻有,不是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就有,这耳根与声音,及声识界三处,都是虚无的,是本非因缘、非自然性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第五件事 抵达咖啡馆 下面将分享一些我在美女如云的店里如何用乱飞的五官和肢体吸引到了两位00后美女的注意的照片 天知道店里有多少风格迥异的美女 见到了传说中的y
  • 全国大额资方❶亮资:资方或客户下余额显账、工程亮资❷验资:企业验资增资,金额不限 ❸摆账:客户或企业新老户过账,银承摆账 ,存款证明❹过桥:企业上市公司倒贷,各
  • 한동안 #자전거 를 못 타다 간만에 #라이딩 ㅎㅎ #경기도 #의왕시 #왕송호수 근처로 나오니 #레일바이크 길을 따라 한바퀴 요즘 식탐에 너무 빠
  •  M is for the things she gave me.  M 代表着妈妈为我所付出的一切。  E is for eyes.  E 是妈妈永远关注着我
  • 偶们的小镇一日游p1门口黄牛一人好几袋尔尔我们提议一人先去抢一袋要是追,我就把剩下的也扛走p2带着可动帽全小镇逛2圈炫耀你们没有吧(镜子畸变你成朱元璋了@乌兹王
  •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遗存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居德寺碑、明代至清末具有北方特色的古民居,村南是5座有3米多高封土堆的汉代墓冢,为嘉禾屯村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 郁结在心里好几天的烦闷跟我老爹一大通吐槽沟通之后,得到了宣泄我人生第一次觉得老爹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是让我能够醒悟的他说在规则里做事,把工作和生活分开,看待事情再
  • ”肖肖得意地对王博和工作人员抬抬下巴,“你看吧…”三口之家的爸爸,“但是也有一些已经长大了的哥哥童心未泯,所以他们不是小朋友,而是大朋友,”说罢,给了肖肖一个友
  • 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结果这款还是蛮惊喜的,缓解眼睛疲劳、改善睡眠质量效果很好,我也去查了一些关于蒸汽眼罩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蒸汽眼罩的发热原理是自发热控温
  • Dr.Foster 真是活脱脱得婚姻教科书,女主性格中对待生活的凶猛,对待儿子的脆弱,对待即将离世婆婆的温柔,对待路遇病患的医者善良都让一个丰满的人性随着剧中故
  • 不给乞丐钱,是尊重那些即使生活艰难,也咬牙坚持的人。但年纪可以做她儿子的乞丐却什么都不用做,伸下手就可以轻松要到很多钱。
  • 老板说:在没有付钱的情况下,饮料还属于超市,不问自取就是偷!老板说:在没有付钱的情况下,饮料还属于超市,不问自取就是偷!
  • 端起茶汤,似柚香,似木香,层次丰富,汤香显著,强烈的山野气韵,仿佛在向你讲述着普洱茶山的悠远故事,故事中有生生不息的希望……#普洱茶[超话]##茶生活##茶文化
  • 今天你做了几样?蔻琦滚轮CC一支解决你1⃣ 0⃣ 大问题,没用赶紧来找我吧,懒人装带回家[色] [鼓掌]靖森 out~[酷]️1、琦色气垫唇釉:滋润唇部、持久
  • 银行保安-里水工作内容:负责银行大堂秩序维护、ATM机巡查等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17:30,月休4天工作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沿江西路、南海区金华西路薪
  • 落地折叠阳台不锈钢晒衣架 #淘宝优惠券领券#【在售】99元【券后】89元 赞好货!更多优惠:【淘宝特惠商品】比丽福小脚裤女裤打底裤外穿紧身裤牛仔裤【赠运费险,多
  • 我知道,好多东西不是别人说了讲了,你就会去做,就会去听,而是需要你自己在内心上深深感悟到,才是真理。首先是喉咙快要喷火的昨晚[二哈]然后下午还喝到了一点点[并不
  • 流行什么必须要马上吃[委屈][委屈][委屈]#比特币分析师[超话]#这个世界虽然很残酷,但是只要你愿意一直努力的走下去,有会到达终点,不要老是叹息过去,它是不
  • 4.馆藏故事——入藏流程、收藏现状与读者服务。【“知采·知藏·知音——当古琴遇见图书馆”主题沙龙】2018年6月3日(周日)14:00-16:00【嘉宾】吴寒(
  • 如果没有意外2022新年可能还会有篇十万字长车车车,看我自不自觉了……拖一拖,可能就变成农历新年才会出来了这里就po张我很想说废话的文青time#随感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