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文章的内容涉及到一个“病态”的问题。

而这个“病态”问题,所有人出奇相似的地方在于,都围绕一个问题:朋友极少,感觉孤单。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新鲜。因为这个话题,无论是跨越时间还是空间,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热度的话题。

话题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新鲜感。但是,话题背后的问题,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焦点——大家都认为自己“有病”。

从小学到大学,感觉所有的朋友都是阶段性的,过了也就忘了,忘了也就丢了,感觉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所谓的朋友过去就过去了,以前上学的时候好得不得了,毕业不久就几乎不联系了。脱离了特定环境都不知道该怎么跟人交流,我还以为只有我这样。

我真的一直怀疑自己有病,而且现在回家了,小城市,可以联系的人越来越少,基本上没事就是在家待着没有朋友可约,跟别人联系也觉得麻烦,之前关系不错的朋友久而久之关系都淡了,说实话有时候真的挺孤独的,长大了很多内心话却不知道向谁开口说,社交恐惧症越来越严重。

闺蜜还有了别的更好的朋友,我一直以为我只有她就够了,没想到当去找她的时候她却有了更好的朋友,瞬间感觉我好多余,其实我还是一个人的,根本没有好朋友,唉,本来除了她就没有好朋友了,现在什么都没了,和别的同学根本不联系的我,其实挺废柴的。

我跟你一样 其实我也想像别的女孩子一样 拥有几个真正的好伙伴闺蜜团 再后来就感觉自己和社会脱节了一样 只有我一个人还停在原地。

每到一个新环境都有新朋友,可是一旦离开那个环境我就不知道要怎么把关系继续维持下去。别人不找我,我就不会主动找别人,维持关系总是很被动,久而久之关系就淡了,不在一个环境以后就不知道该聊些什么了,我很羡慕别人有闺蜜有发小,可是我都没有

我以为只有我自己是这样!我看着身边好多人她们至少都有一个好朋友的~而我只有自己。我以为只有我这么孤独

今天看了这篇回答才知道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2019年末看到这个回答真好,有种并肩奋战的感觉。啊!突然释怀好多。

更为确切地说,一个命题的引发,可能揪出很多的“病人”。

然后这些“病人”开始谈论各自的“病情”。接下来,每当一个“病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他的“病人”蜂拥而至,同样抱着同情心和自怜自悯的态度认真倾听着。

这个“病人”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因为他们压根就不是病人,只是活在了自己的虚妄中,然后自以为自己“生病”。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因为这些内容就仿若一个“精神囚牢”,孤独,不容于世,或者其他,在这些负面词汇的轰炸下,你越看,就觉得自己真的生病了。最后形成了一个“精神思潮”的包裹。

但是,如果你从另一个角度来想的话,可能又会是另一个认知。然后自然而然地从“精神囚牢”中走出来。

即如果你发现大家都很少有朋友,可能这就不是“心理疾病”了,而是一种极其正常的社会现状。

就好像女性说一个男性好色,然后开始嘲笑。当他发现,原来所有的男性都好色,那就正常了。反而不好色的男人,才是不正常的。

也就是说,对于朋友少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都将“共性问题”扭曲为“个体问题”。

换句话说,很多人在“想象认为”和“现实认知”中分不清。所以才造成了“我是不是不够好”的心理问题。

所以,你会不断地自我反省,为什么我留不住曾经一起同舟共济的朋友,也留不住身边朝夕相处的人。这个过程很痛苦,你曾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优秀,后来发现即使努力变得优秀也无济于事。

什么是心理问题,这就是心理问题。

这是一种对这个世界的“主观构想”,同样是偏离人文社会正常态势下的一种“认知差”。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的阅世知识的逐渐积累和思考的深入,你渐渐才会明白,并不是他们选择离开了你,而是你们选择了互相分开。

环顾四周,只有在互相需要时,人和人才会成为朋友,需要陪伴,需要是很短暂的,正如古人需要灯油和灯芯,现在我们需要电力一样,友谊也是一样。难以抑制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会围绕着我们,但不代表我们真的需要原本失去的物件,我们只是在怀旧而已。

或者说,从本质上而言,友谊只是一个生活空间的附加品。

“附加”本身就是这样的。随时都有可能相互抛弃。所以造成了每个阶段的朋友都不一样,有些人总会被自己淘汰或别人淘汰自己。

所以,我们一旦脱离了原本的环境,我们就会不再和之前的人联系。在新的环境再认识新的人,有了新的附加。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相隔一方的朋友,非常容易“失联”,因为附加的“效益”在慢慢变弱。

即使现在网络很及时,交通也方便,但是“附加价值”并不及时,异地恋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朋友。

当然,不是对方无情,同样,也不是自己无情。而是所有的“附属价值”都必须附着在“生存核心”本质之上。

就好像我们功利心。金钱只是表象,欲望才是本相。我们只是用金钱诠释欲望本质而已。

说到这里,你或者就应该明白了,孤独才是本质,社交只是一片片飘过的云而已。

如果你的认知追溯到本源相,对于“朋友少”这个心理疙瘩,就会认识到,这并不是一种“病态”,而是一种“常态”。

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看别人不顺眼,是你自己格局不够

有人说:“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与人相识相知,诱因众多,是一个漫长的升华过程。

但与人交恶,却只因“看不顺眼”,终结得简单而干脆。

我们时常以为,看一个人不顺眼,一定是别人缺点太多。

殊不知,当你看别人不顺眼时,自身的问题最多。

你的评价,不一定是对他人人品的真实反馈,但一定是自我格局的深切体现。

网上有一个热议问题:“为什么有些人总看别人不顺眼?”

高赞回答说:“因为心胸狭窄,总对他人产生敌意,无限放大别人的缺点,而忽视其优点。”

以苛责的眼光看人,每个人都将不堪一击。

看别人不顺眼的人,看似挑剔的是别人,实则拉低的是自己。

在网上看过一个帖子:

设计师孟雨从小成绩很好,大学毕业后进入设计院工作,她工作能力不错,但在公司却不受欢迎。

刚到公司时,孟雨对同事和领导都很尊敬,在立稳脚跟之后,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孟雨觉得老员工不过是资历老而已,业务水平根本不行,完全是混饭吃。

她处处看同事不顺眼,对他们嗤之以鼻:

别人做的设计方案,她觉得没新意;

别人自带午饭到公司,她认为别人太吝啬,不懂享受生活;

别人谈论家庭的琐碎之事,她觉得别人整日家长里短,格局太小。

后来,孟雨甚至连自己的领导也看不起眼。

有一次开会,领导提出一个新方案,多数人都表示认同,孟雨也未反对。

但刚走出会议室,她就对同事抱怨说:“这方案太土了!”

同事面露不悦,反驳道:“你可以拿出更好的方案,不要光说不做。”

她瞬间如鲠在喉。

在偌大的设计院,孟雨自认为是最完美的,而现实是,她是最可怜的。

总看别人不顺眼的人,势必会被他人嫌弃。

心理学中有一个“投射效应”:

指的是一个人对他人认知与看法,会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

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你对他人的看法和态度,折射出你内心的境界。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看别人是什么样。

你若刻薄傲慢,心中所想全是恶人;你若善良谦和,目之所及皆是良人。

看别人不顺眼,是你自己格局不够。

有一位法师受邀到寺庙讲法,待客僧捧茶招待法师。

待客僧刚放下茶杯,发现茶杯上有一个小缺口,致歉说道:“法师,很抱歉,杯子上有个缺口。”

法师笑着接过茶杯,把缺口处转到手心里,问道:“你再看看,还有缺口吗?”

待客僧答到:“这样看,确实没有了。”

法师说:“不去看缺口的地方,心里就没有缺口。”

杯亦如人,人亦如杯,角度不同,世界不一。

换个角度,转个方向,事情会是另一番景象。

在大雨倾泻的一天,外卖小哥接到一个加急订单,他骑着电动车在雨中飞驰。

在穿过斑马线时,他突然发现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正在过马路,为了避让老人,他猛然一个急刹。

车虽刹住了,外卖却飞了出去,泼洒了一地。

外卖小哥慌了,他忐忑地给顾客打电话:

“先生,对……对……对不起,我为了躲避过马路的老人,把你的外卖弄泼了。”

说完之后,外卖小哥便等待着顾客的训斥和投诉,不料电话那头却说:

“没事,你也是好心,雨太大本来就路滑,我另外点一份就好了。”

那一刻,外卖小哥如释重负,尽管雨水已打湿衣裳,内心却格外温暖。

一念起风雨,一念现暖阳。

人与人之间,不求感同身受,对他人多一点体谅,已是最大的温柔。

拿破仑·希尔说:

懂得换位思考,能真正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并能切实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这个世界就是你的。

生活是个六面体,拘泥于自己的视角,永远无法知晓他人的不易。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始于懂得换位思考。

正所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若不懂得换位思考,永难悟透人生百态。

站在他人的角度,才能全面洞悉生活,与它握手言和。

你的格局会在转换中提升,你的人生也会在共情中变好。

有句话说得好:“你对待他人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会低看他人,始终会保持谦卑平和的心态。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去世后,蒋琬就成为蜀国的宰相。

蒋琬有一个下属叫的杨戏,他性格孤僻,不爱说话。

有一次,蒋琬主动上前与杨戏说话,杨戏只简单应了一声,并未回答他的话就走开了。

旁人看不下去,对蒋琬说:“你跟杨戏说话而他不理睬,他太傲慢了。”

蒋琬坦然一笑,回答道: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如果让杨戏当众赞美我,这不符合他的本性;

想要反对我吧,又宣扬了我的错误。

所以他沉默不语,这正是他可贵的人品”

还有一次,蜀汉督农杨敏毁谤蒋琬,说他办事糊涂,不如前人。

下属把话告知给了蒋琬,主管法纪的人请求对杨敏追究治罪。

蒋琬却说:“我实在不如以前人,没有什么可追究的。”

主管法纪的人说:“但你不糊涂啊?”

蒋琬说:“假使不如古人,那么政事就办理不好,政事办理不好,那自然就糊涂了。”

众人听完,对蒋琬的气量钦佩不已,后人更是盛赞他“宰相肚里能撑船”。

蒋琬之所以能登上高位,离不开他待人宽广的胸襟。

你对待他人的态度,暴露出最深的格局。

人心不同,各有其面,格局大的人,看谁都顺眼。

纪伯伦说过: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若有量必定宽容。

人是相互的,你看别人顺眼了,别人对你才温柔。

与人相处最好的态度,莫过于:

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允许自己不同,你是特立独行;允许别人不同,你会海纳百川。”

世间万物皆不同,你我皆是世俗人。

青葱年少时,我们难以接受他人的不同,把自身好恶视为标准。

历尽沧桑,人生过半后,我们终明白:能开怀接纳他人,才是真正的优秀。

苛求别人是痛苦的,要求自己是快乐的。

与其熬心看别人不顺眼,不如埋头提升自我格局。

当你格局大了,看人就平和了,生活也就顺了。

愿你拥有大格局,心怀平常心,宽待身边人。

磁场,是灵魂发出来的力量。
磁场的问题,与自己的心灵有关,也与身边外部环境有关。
当一个人身处磁场不好的环境时,他就算原本自己的磁场很好,也会受到毫无疑问的侵扰的。那些凡是能够令你心情不痛快,情绪低落,备感困扰的人,都是破坏你磁场的主因。那个干扰是磁场的干扰,但因磁场是一种业力,所以,人受到的所谓磁场的干扰,其实是受到业力的干扰。
那个业力并不是你本人的,是来自他人的,通过磁场的交换和共振来散发它的负作用和坏影响。但是,你能遇到那个拥有不好磁场的人,也代表你与他有宿世因果上的业力纠缠,否则,你根本就不会遇到他。哪怕他就是你的亲朋好友或同学同事,有缘才会相聚,无论是善缘还是恶缘。斩断恶缘的方法,最快捷的,就是你自己净化灵魂,开阔心胸。当你能够真正原谅伤害过你的人,善待你不喜欢的人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离你远了,或者说他们的不好磁场干扰你少了。你会与他们日益渐行渐远。
这种渐行渐远,是心灵层面的,可能你在生活中还是无法脱离与他们的关系,比如,一个你很不喜欢的亲戚,他永远都是你的社会关系中的一员,你就算不和他来往,他是你的什么人还是你的什么人,更何况你有时不得不与之来往,哪怕不是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但是,你会发现,对这些充满负能量的人,你的心会离其越来越远,哪怕你对他们很好,很善待他们,但是,因为不是一路人,所以,终究尿不到一个壶里。这是人与人最天壤之别。你越修行,你越精进,你所受到他们的干扰就会越少。

所以,如果你不想与那样的人为伍,就要一是人要离得远一些,二是心要真正脱离那个频率。只要你内在存留着和他们可以联结的不好的起心动念,那么,你与他们之间的那种联结,就永远没有可能斩断。纵使你跑到国外,你逃到天涯海角,你都会遇到他们,被他们骚扰。为什么?因为业力必通过你心性的提升和改变而失去联结的纽带,它不受时空的制约和束缚。经常和磁场比较污浊的人接触,他会把我们的磁场给污染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说不要和消耗自己能量的人在一起的原因所在。
如果你比较敏感,你内心比较纯净,那么你很自然就会拥有感知浊气的能力,那是一种本能。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外表如何光鲜亮丽,嘴上如何口吐莲花,你往他身边一站,看他一眼,你就能够感受他内在散发出来的一股浊气,无论他多么会掩饰伪装。那股浊气,就是业力。你被他的浊气污染,就等于被他的业力缠身了。有的人之所以衰运,是因为交友不慎。但之所以会被别人带坏或拉下水,那是因为自身还远不够纯净。
主动远离和淡化与那种人的关系是一种办法,还有就是哪怕在一起,但尽量不交流和交集,也就是尽可能少掺和进去。如果你已经觉得你进入的那个人或那几个人所营造的磁场圈是令你很不舒服的了,你还要沉陷其内,那一代表你是行入了衰运,所以你才会遇到这些人,二是代表你自己的正能量很微弱,所以你无力挣脱及无力自拔。
其实,人在顺境时还是逆境时,都是会遇到贵人或如意伴侣的,但前提是:你自己得是正能量的发光体。否则,你无法吸引那些美好的人事物近身,来到你的面前。一个在困境中,不自暴自弃,不随波逐流,自强自尊自爱的女子,一定会吸引一个欣赏并爱护她的好男人来帮助她、陪伴她、疼惜她,并且,愿意将自己的生命与她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两人相依相伴,来抵抗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无常。吸引定律从不会出错,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向什么样的人发出邀请函。
人生的列车没有那么多空间,所以,不要那么轻率和随意地邀请那么多不能提升你生命质量的人上车,与你同行。你的生命圈已很拥挤,不要招惹那么多闲人来凑热闹。除非你认为生命毫无意义和乐趣可言,你就想挥霍,就想自毁。那恐怕不仅你的父母和家人拦不住,连上天都无法插手:一个人不自爱,谁还能怎样呢?
上天很公平,你在人生的哪方面尽心尽力了,就会让你在哪方面有所成就。反之,你在哪方面忽略了,你就要自尝苦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罗某近期活动轨迹如下】12月5日:01:30-03:00 深圳宝安机场-仲恺03:00-04:00 仲恺无骨鲫鱼粥吃宵夜04:25-04:30 送刘某回松苑雅
  • 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 刷到这个半夜哭的稀里哗啦所以我找对象1是一定要家离得不远 过年可以每天住家里 2亲戚不多 可以跟着我拜年 我家人很多 让我再去融入一个新的大家庭 跟着男方拜年
  • 集宁大爷跟我说:这孩子穿这么点儿上学冷了哇!看着挺像上学的[摊手]哈哈哈哈工作以后听到这样的话实在太难得了[坏笑]以及301蒸的蒸的太太太太太太大了!
  • (趁现在给我爸剃光头攒攒经exp?) 我觉得我那个20% proj的想法太伟大了 可惜上上次1:1要汇报的太多没有机会说出来 我这周一定要再提一次!
  • 庵野给所有e学家们一个不收束的温柔终止符,顺带夹了私货给梦洋子,也许他还想说e学家们也去夹你们的私货吧~大概这就是one last kiss将在10月播出的轻改
  • 人聪明独立,也刚强倔强,做事谨慎持重但有气性,不喜人下婉转,喜凭靠自己能力成事。投顾服务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为其他投资人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
  • 此外,他还指示总检察长办公室制定有关放弃过时的工作方式,并强化反人道主义行为问责制的相关建议。国家元首强调,社会的首要要求是严格遵守法律。
  • 很荣幸能陪你度过16岁生日,这是我陪你过的第一个生日,真的很荣幸认识了你们,你们的积极向上给了我很大动力。此刻奋起总好过后悔停留。
  • 第二天也就是12.27也做了情侣之间该做的事,可那时候的我完全不知道,他已经背着我出轨了并且好好的谈了好几个月了。12月份,因为我要回国了,我们俩说的是都想对方
  • [泪]被人关心着真令人感动想起在杭州那段最孤独的日子某姐还给我发陈奕迅那首《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后来就不觉得孤独了总有人在悄悄爱着你俺太幸福了谢谢某姐谢谢小8
  • 做这个项目让我对于现代战争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基本资料出生年份:1997身高体重:168cm 56kg宗教信仰:无 对对方无要求文化程度:大专工作年薪:事业单位
  • 原来早在十数年前,李问和阮文是一对画家情侣,无奈女友的作品受人青睐,李问的画作却被贬得一文不值。就在此困顿期间,他制作假画的才能被“画家”(周润发 饰)发掘,
  • 而如此庞大的宗室成员居住在蒲寿庚控制的泉州,无形之中给了蒲寿庚与朝廷抗争的资本。然而,就在南宋覆灭之际,向蒲寿庚求救时,蒲寿庚却为了维护自己的家族利益,完全忘却
  • ⛄️橙担 梦女成分️ 的妈粉 本质箱推铁血红担 全员好き❤️【过期属性:A团黄担 / KP团 / memi】杰尼斯十年老韭菜 // 会磕队内外 ————————
  • 若是执着于过去的利害得失,计较着无所谓的人事,失去的不只是自我,也会是余下的岁月。就着四季的风,晨间的雨,不卑不亢,把自己收获,养育生命的厚度与宽度。
  • 我是个不追星的女孩子没想到有一天会被一位电商主播征服他是瑜大公子(本名周瑜)你要是问我,他为什么会吸引到我大概是因为他的专业素养、他的真诚用心、他的幽默风趣……
  • #黄仁俊[超话]##黄仁俊0323生日快乐# ❤️#黄仁俊仁间绝色# & 黄仁俊唱商优越技巧丰富被多位专业博主夸赞真假音转换丝滑不做大白嗓开麦高音升key队
  • p1:很喜欢的一个学妹妈妈给邮好吃的的时候给我带了一大盒[太开心]每次妈妈给她邮好吃的都会给我带一点。小煮了一下白菜腊肠粥(米汤在锅里[怒][怒])吃点水果..
  • 具有绿色地产开发理念,结合地域、气候等因素,打造符合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绿色住区,打造坪山新区的高档社区。同时,这也充分展示了在新经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