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把祛湿的道理安排的明明白白】
很多人都说自己有湿气,证据是:总是感觉困倦、乏力,舌有齿痕,舌苔厚腻,大便稀溏,或是身体疼痛,等等。
如何去湿呢?
市面上也流行很多方法,有人用了管用,有人用了并不管用。这是因为,湿邪粘腻,不易去掉。

粘腻,首先就像油污那样,黏黏糊糊不容易洗掉;
其次,它还可能跟风、寒、暑、火等邪气黏在一起,共同为患,所以我们经常听说风湿、寒湿、湿热、暑湿等,都是不容易治疗的病,在这些病中,湿邪就更不容易去掉了,因为它有帮凶。

因此,要稳、准、狠地去湿,就必须弄清湿邪的来路、所居的部位,还得知道它有哪些帮凶。

[微风][微风][微风]湿邪的来路、部位和治法

[微风]湿蒙清窍

人如果淋了雨,或是忽然来到湿气较重的环境中,就可能会受湿。这时候,湿气在表、在上。

其特征是:

“首如裹”,就是头上好像裹着一层什么东西似的;
身体困倦乏力;
此外还可能有胸闷、头胀痛之类的症状。
北方人忽然到了南方,尤其是在雨雾比较多的季节,往往出现这种现象。

是哪位老中医说的来着,他年轻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在重庆,经常要去躲防空洞,结果身边很多人出现耳朵听不见、眼睛视力模糊之类的症状。

当时的中医,按照眼科常规的方法来治疗,都没有效果,甚至还越治越重。

这位中医经过观察思考,发现防空洞里湿气过重,这些病属于“湿蒙清窍”,也就是五官的功能被湿气蒙蔽了。
认清了病的本质,果然药到病除。

那么,这种情况一般用些什么药呢?
很简单。

藿香叶、佩兰叶
薄荷叶、紫苏叶
枇杷叶、芦根

这就是有名的“五叶芦根汤”,用于治疗湿气在表。
(用药需辨证论治,文中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叶子都是有宣透作用的,他们能透散体表,把湿气透散出去。

湿气从哪来,还从哪走。

这个方法,就好比地上被小雨打湿了,只要起一阵风,很快就会吹干。

这个方子非常好用,雨季尤宜。平时可以作为代茶饮,泡在水杯里喝都可以。

如果湿气在人体内停留得久了,那情形就复杂了,而且治法也不一样了,光靠宣透,就没用了。
不过,中医是自然的思维,我们不妨通过自然现象来类比:

[微风]湿在肌肉筋骨之间

如果湿气在肌肉筋骨之间,导致肢体困倦,甚至麻木不仁、拘挛作痛,则要用温化的方式,温经化湿,用附子、桂枝之类。
好比雨水淋湿了土地,需要太阳出来,土地才会干。

[微风]湿在脏腑之间

如果湿气在脏腑之间,但仍然不多,那就要通过健脾化湿的方法,用一些辛温健脾的药,如苍术、白术、厚朴。

这就好比小孩撒了一泡尿在地上,怎么处理?过去在农村就从灶里铲出一铲草木灰,盖在上面,扫掉,马上就没了。

如果湿气在脏腑之间,而且很多,那就要利湿,用茯苓、泽泻、车前子、生薏米之类的药,好比水湿在地面形成了一个一个的湖泊,要通过开凿渠道,才能把水引出去。

由此可见,前段时间流行用薏米之类的去湿,其实其作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湿气本来很浅、很少,你却用这么重的利湿药去化它,就容易引邪深入了。
强盗才刚到你家院子里,你却跑去后宅打开金库的门,大喊抓贼。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微风][微风][微风]当湿邪有了帮凶

湿性粘腻,它人缘很好,跟其他邪气都能沆瀣一气,共同侵害人体。于是形成了一些更难治疗的疾病。

[微风]风湿

一听说风湿,我们就会想到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不是省油的灯。其实,这只是风湿的一种形式。
风湿也有在表、在里之分。

风湿在表,往往表现为感冒,南方比较多,用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效果很好。

如果在筋骨之间,则湿流关节,往往就是风湿性关节炎了。

风为阳邪,湿为阴邪,风湿狼狈为奸,不易分开,所以治疗起来就复杂一些。风湿甚至影响心包,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就更难治了。虽然难治,但也是可以治的,关键是要找到可靠的中医大夫。

[微风]湿热

人体本来是阴阳交抱,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一旦阴阳失和,不能顺利循行,则阳化为热,阴化为湿,湿热交缠,难解难分。
如果化湿,用一些香燥、淡渗的药,就会伤阴而生热;
如果用清热,用一些寒凉的药,又会伤阳而助湿。
因此,湿热也是不好治疗的,颇费拿捏。

现代人湿热非常多。主要源于不爱运动、饮食杂乱,熬夜,喝酒等。
不爱运动则气血流行不畅,痰瘀集聚,湿热渐生。喝酒或暴饮暴食,也容易生湿热,这种湿热主要在肝和肠胃。

湿热在肠胃,人容易腹泻或便溏,拉出来的大便臭秽不堪。这时候,要注意节饮食。

湿热在肝,波及整个肝经,人会出现易怒、腋臭、腹股沟或阴部溃疡、瘙痒等。

清利肝经湿热,有一个很好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这个药争议很大,有人说长期吃这个,吃出问题来了,其实,有肝经湿热,你才可以用,如果没有,你还长期用,肯定是要受害的。

[微风]寒湿

至于寒湿,也可能使人大便稀,不过是腥腥的气味。寒湿还有可能导致身体重痛,如果用热敷就会缓解。
这跟人长期大量吃冰镇水果、冰棍等寒凉食物有关,还有可能是长时间居住在阴冷的环境中导致的。
平时可以灸一灸足三里、承山穴、太溪穴等,温阳化湿。

[微风]暑湿

暑湿是季节性的,现在已经进入夏季,我们能明显感觉天热了,空气中的湿度也大了。
等到了夏至,就迎来了又湿又热的暑季。
暑,其实就是湿热二气合化而成,只是因为有季节性,所以我们单独拿出来讲一讲。

暑湿宜芳化,像荷叶、西瓜翠衣这样幽香清润的东西,可以多用。
西瓜翠衣就是把西瓜皮削去外面的粗皮,再削去里面的白色部分,保留中间那一层绿色的,可以熬水、煲汤,也可以直接切成丝,当菜炒着吃,清暑效果很好。

总之,湿邪一年四季都可能有,外冒雨雪霜露,久居湿地,都可能受湿,这是湿从外而来;
缺乏运动、饮食不节,脾虚运化不力,也可能生出湿,这是湿从内而生。
要看它的来路和所处部位去治,不能用笼统的方法。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比如:她很多时候都想自己的男朋友可以发一些秀恩爱的动态。他也没有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给别人好好的秀过自己的女朋友。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尽管排期和计划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更加合理的调整和适应匹配关系,但是很难得到全面的信息而做出有效的调整,甚至可能一次的局部调整会是更加庞大的变化的触发点。那么
  • 我初到英国时经历过的文化蜜月期,在美国租房时用淘来甚至垃圾堆捡来的旧物布置家,如今每年还在继续的和院子里的花草虫兽的战争。这本书从作者决定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买房
  • #重庆婚纱照##阳光信用[超话]# 人之靓丽,并非容颜,而是内心,心存善念,非靓也美,非富也贵;人之真诚,并非话语,而是纯洁,心灵纯洁,不语也真,不诉也纯。​心
  • 微生活 记录生活 记录美在这特别的日子520最近突然爱上了生活随笔我和妞的冬去春来回忆过去虽然艰辛但也因你丰富多彩回忆过来虽然煎熬但也因你欢声笑语回忆过往虽
  • 张若昀徐凤年的历程暂时画上了句号,但他和其他角色间的碰撞才刚刚开始[雪刀]#张若昀[超话]##万物皆可盲盒是伪命题吗#盲盒作为一种产品营销方式,对商家而言确是商
  • #秦霄贤[超话]#❤️❤️#白月光永远保护秦霄贤##秦霄贤未来可期# 宝贝旋儿哥啊,看着你一步步走到今天,经历过许多的挫折,恶意热搜,停演...但是你的进步,你
  • 人与我一样,都是依因感果,因缘所生,五蕴所成,为我之妄心显现,既是妄心显现,显现之相,即是妄相,识得妄相,即见真相,真相无相,即是涅槃妙心,见涅槃妙心,即可做到
  • 本来外卖小哥想要说有贵客临门,表示对远方贵客的欢迎,阿雅也只是想顺势逗一逗小哥,没有想到把小哥给逗紧张了~[哈哈] 其实这样的一幕,有的时候也会发生在我们自己的
  • 路侧停车位划线施工计划表,具体如下↓↓↓#重庆城市服务台#(来源:巴南发布)【巴南这些路段要划线,请挪一下车!未来一周,巴南这些地方将划线施工。
  • 最大的不如意可能就是又荒废了一年吧[泪][泪] 最大的胜意就是减重将近30斤吧[打call][打call][打call] 希望2022新的一年里,我的大大小小
  • #科学家认为发达国家应多吃素##喜气洋洋健康年##健康过冬指南# 我不是素食主义者,但我的导师是,所以那些年给她做助理的时候,每次吃饭我都会遏制住自己“我要吃肉
  • p4.6《张三》最不晦涩难懂的一件作品了,街头流浪汉,让我觉得好笑的是这个名字好本土化又不完全本土,我猜他起名叫张三是nobody无名小卒的意思吧,但是谁又想到
  • 如果你能告诉我,我很高兴☆#染谷俊之# 大家好☆寒い日が続いていますが、みなさん風邪などはひいていませんか?很高兴,你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快然自足,不在乎箪食
  • 如果真的是作者特意安排,那么那个报纸上的衣锦还乡者是乡愿的唯一的直白泄漏。让我想起中国的书里也有这样的规劝,离家的商人偷窃了老实人的妻子,结果家中的妻子也因为
  • 【用微生物绘画!天津大学的期末考试创意十足】미생물로 그린 그림! 톈진대학교 이색 기말고사 문제 범위도 없고, 시험출제 밑줄 치기도 없이 톈진(天津)
  • 两次偶然撞见一位平常话极少、任老板宰割的同事跟人聊天的样子,每次都在心里惊讶:你小子也有这么多话的时候呀[doge]不过想想人在不同人面前有不同状态也很正常。)
  • !你身上干净耀眼的少年气,晴朗了我少女时代所有的欢喜在人海里爱你 是最好的距离。
  • 我也追过很多少爷的cp例如德哈和德赫 这一次的女主角是我第一次见——缇里·林 这个游戏里面德拉科的人物形象并没有ooc 他还是喜欢去挑衅格兰芬多铁三角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