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部门畅通就业渠道、强化待遇保障——吸纳更多毕业生到基层任教】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基层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教育部会同人社部、财政部等部门大力推进2022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工作,多措并举吸纳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

工作部署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有关工作要求,挖潜创新拓展岗位,加大政策引领,强化待遇保障,积极推进教师招聘工作,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基层教师队伍注入了源头活水。

挖潜拓展岗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

“截至目前,教师招聘专栏已更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680条招聘公告,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信息。”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教育部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上专门开辟了教师招聘专栏,发布各地有关教师招聘的公告信息,及时更新招聘公告链接,畅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信息渠道和平台。

在教育部指导下,各地各高校挖潜拓展岗位、搭建对接平台、优化教师队伍学科结构,精准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中小学幼儿园任教。

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实施省级统筹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机制,建立了全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平台。福建省拓宽招聘渠道,放宽优秀师范生招录政策,省内本科高校师范专业综合评价前20%的应届毕业生、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综合评价前30%的应届毕业生,可以免笔试,直接面试考核录用,吸引了一大批优秀师范生从教。同时,加大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音体美教师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教师补充数量的15%。东北师范大学校领导每年带队组织实地走访,建设了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400个城市10万多家教育单位数据库,为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基层教师岗位资源,有效畅通了毕业生到基层任教的路径和渠道。陕西师范大学开展“百校行”西部基础教育服务对接活动,深入实施“国家优师计划”,为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定向培养卓越教师。

多措并举,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

为了吸引更多毕业生到基层任教,教育部不断推动工作创新。近年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创新基层招聘办法,拓展乡村振兴人才来源,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在坚持公开招聘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条件,招聘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

6月,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2022年“特岗计划”招聘工作。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6.7万名,中央“特岗计划”仍面向中西部省份实施,重点向原“三区三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少数民族地区等地区倾斜,重点为乡村学校补充特岗教师等。

今年,教育部加强政策引领,优化培养方案,努力引导更多优秀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从入学开始,华东师范大学举办“新生第一课”讲座,鼓励学生放宽视野,到基层学校任教。学校设有以师范生为主体的孟宪承书院,邀请校内外专家与就业工作者进行就业政策解读和宣讲,邀请全国“最美教师”陈明清、“时代楷模”陈立群分别讲授“守正创新,做新时代教师”“助力乡村振兴,守望教育梦想”等育人课程,引导学生坚定从教信心,积极选择基层从教。2022年已落实去向的本科毕业生中,约43%选择去基层中小学任教。

各地各校在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方面也进行了探索。

近年来,西南大学在云南、新疆、西藏、贵州等地建立12个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6个卓越教师工作站入选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近8年培训教师10万余人,积极支撑了国家“强师计划”,从源头上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质量。江苏师范大学定期通过第三方毕业生调查、用人单位调查,了解社会需求和毕业生需求,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自2016年起,为江苏省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培养乡村定向师范生,打造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培养乡村“四有”好老师。

此外,教育部加大特岗教师考试培训力度。河南师范大学专门为毕业生开展特岗教师考前培训,帮助2022届毕业生掌握特岗教师考试相关内容,做好考前准备,增强应考能力,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截至目前已培训28场。5年来,已有1500余名毕业生选择加入特岗教师队伍。

强化待遇保障,确保毕业生留得住、有发展

不仅要让优秀教师下得去,还要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为此,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推出优惠政策,指导各地各高校强化待遇保障、加强培训培养,确保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学校留得住、教得好。

在财政支持上,中央财政继续对中央“特岗计划”教师给予工资性补助。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落实特岗教师待遇保障,强调各地要确保特岗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保证3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及时入编并落实工作岗位。

陕西省明确今年全省将招聘特岗教师4278名,3年服务期满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直接办理聘用手续,确保全部入编入岗。河南省实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设立地方教龄津贴和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与家庭优惠住房的“一补两贴两房”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安心从教。

为提高教师质量,各地陆续开展了专门培训。广西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基础上,要求各地按照教师工资总额的2%,学校按公用经费的5%足额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培训,优先支持乡村专业提升,实现乡村振兴县、边境县乡村教师全覆盖。发挥区市县三级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送教下乡、联合教研、工作坊研修等多种方式,开展送教帮扶、助力乡村教师成长。

在跟踪培养方面,湖北师范大学对乡村从教5年以上、表现突出的毕业生进行专项引进,同时在升学深造上优先选拔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校常态化开展回访慰问工作,注重对乡村学校任教毕业生的跟踪培养,在十堰、恩施、黄冈等相对集中地区建立了联络站。

2016年以来,学校探索“互联网+教师教育”新模式,利用云计算等智能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将所有在线教学资源面向包括乡村任教的所有毕业生开放共享,助力他们全面提升从教能力。(本报记者 张欣 董鲁皖龙)

【大树越长越高 遮挡阳光隐患不小,#西宁# 这些小区居民遭遇“幸福的烦恼”】“树多”是很多人对小区绿化好的评价标准,然而西宁市的一些老旧小区,很多业主却正在为大树长得太茂密而烦恼,曾经的绿化树如今变成了“烦心树”。“小区里有很多棵大树长到了四五层楼高,有的遮挡住了居民家的阳光,有的枝叶茂盛容易滋生蚊虫,有的树枝靠近电线,还有的由于树龄超过20年,枯枝容易脱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近日,西宁市民高先生向本报全媒体记者反映,小区内的大树越长越高,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不少小区

大树树龄超过10年

“很多年了,这些杨树遮挡住了我家的阳光,真是太闹心了。”家住七一路318号小区的居民赵先生说起院内的大树,一脸无奈。七一路318号小区有99棵杨树,由于树木过于高大,夏天枝叶茂盛,遮挡了居民屋内采光,冬天枯枝紧挨电线,存在安全隐患。记者走访发现,不少老旧小区的大树树龄超过10年,因疏于修剪,给居民们带来了不少烦恼。

七一路318号小区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小区。7月29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区进口处种植了许多杨树,树龄超过40年,高度在十几米以上,很多树枝紧挨着电线,存在安全隐患。

居民刘先生说,这些杨树是在小区建成之初种植的。如今4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树苗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树木长期没有修剪,遇到大风天气,会有枯枝掉落下来,存在安全隐患。

7月初,记者在虎台三巷1号院、虎台三巷3号院、虎台三巷5号院、冷湖路2号院、冷湖路12号院、五四西路35号院、西关大街40号院等多个老旧小区看到,院内的杨树枝繁叶茂,都存在滋生蚊虫、遮挡采光、靠近电线等问题。

在西关大街40号院居住的徐女士说:“我在小区居住了20多年,这些大树树龄几十年了,树枝越长越高,树叶也很茂密,虽然看起来小区绿化很好,可我们也有幸福的烦恼,树枝长久不修剪,遮挡了住户家的阳光。”

采访时,不少居民表示,小区绿化是好事,可是树木太高太密也存在隐患,除了容易滋生蚊虫、影响居民采光外,刮风下雨天枯枝还有可能掉落伤人。

小区住宅楼南北间距本身就不宽,再加上楼房前后的树木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大树挡住了低层住户家的阳光,高的已经遮挡了3楼甚至4楼,有些粗壮的树枝伸到住户的阳台和窗口,埋下了安全隐患。”上滨河路社区党委书记洪娟说。

大树与阳光的矛盾越来越凸显

“这些树长得太高,我们低层的住户家的窗户几乎被枝叶遮挡完了。”在冷湖路12号院,楼栋之间种了许多树木,高大的树木导致小区一、二层居民几乎无法采光。

五四西路35号院内的树木,不仅存在遮挡住户采光的问题,有的树枝还伸进了居民家里。

在泰和园小区内记者看到,14号楼2单元门前花园里种植的两棵大树的树枝已经长到了5层楼高。居民冷女士在2楼居住,大树遮挡住了她家的采光。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大树与阳光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小区居民内心也很矛盾:“高原地区树长这么高很不容易,夏天从树阴下走过,感觉很凉爽,可是现在这些树既遮挡阳光又不安全,树枝随时有可能掉落砸到人,都不敢让小孩到树下玩。”

“每年四五月这些树飘絮还特别多。”在采访中,居民希望把小区内的大树换成景观树。在南关街6号院居住的李先生说,前不久小区里的几棵大榆树,遮挡了住户家的阳光,前营街社区协调联点单位把这些树都修矮了。“如果把小区里的大树换成丁香花、牡丹花、探春花这些景观花树,既美观又不用担心遮挡阳光的问题。”李先生说。

在青铁佳苑小区居住的祁女士说,小区内种了很多杏树,现在看起来很漂亮,但树长大后,一定会遮挡阳光,希望新建的小区能多种些景观树。

小区大树是否能修剪和移植

记者从绿化部门了解到,一些小区的树木树龄较长,部分树木的根系因病虫害等原因出现了腐烂,加上树冠比较大,遇到大风天气,很容易出现树枝被吹断,甚至树木被连根拔起的事,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一些树木的树枝过于茂盛,影响到附近居民的室内采光,一般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修剪。根据园林绿化相关规定,如果树木高度超过3米,小区物业公司或由社区管理的老旧楼院可以自行修剪。小区、家属院的树木,则由社区或物业公司负责管理养护。居民还可以通过物业公司或者业主委员会向辖区绿化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再由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确定需要修剪的树木,并对修剪的高度等开展技术指导。

关于树木是否能移植的问题,城中区市政共用服务中心城绿科工作人员说:“如果是病虫害严重的树木,由市级园林单位现场勘查鉴定,办理相关手续后开展砍伐。其他情况下一般不考虑移树,如果确实需要移树,物业公司或是小区业委会居民代表需携带情况说明、现场照片等相关手续到西宁市市民中心绿化审批窗口申请,园林部门勘查现场后定论。”

社区积极想办法破解难题

为了帮助居民解决大树遮挡阳光的问题,一些社区也在积极想办法。今年,城中区仓门街街道办事处前营街社区协调辖区联点单位,为辖区44个老旧楼院修剪了大树树枝。城西区虎台街道办事处冷湖路社区党委书记刘毅联系吊车和专业工人修剪了虎台三巷1号院、虎台三巷3号院、虎台三巷5号院等小区的大树树枝。城中区南滩街道办事处南山西社区协调相关单位,为辖区的老旧楼院挪走了11棵大树。

前营街社区党委书记张若蕾说:“城市绿化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但由于基层各类绿化资源缺位,导致基层绿化管理养护无法真正到位。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老旧小区,由于很多新建小区缺乏科学设计规划,也为未来的基层管护埋下了隐患。”

“三分种植,七分养护,绿化种植完成后,绿化效果完全靠后期的养护与资金投入。建议设立城市绿化基层养护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但街道办事处无法处理的‘问题树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各区(市)专业的园林绿化人员和设备下沉到基层,为基层绿化管理与养护工作赋能。”张若蕾说。(西海全媒体记者 燕卓/文)

【浙江落地全国首单“知惠行”专项活动商标质押贷款】今天(7月28日)上午,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中国银行总行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了商标质押助力餐饮、文旅等重点行业企业纾困“知惠行”专项活动启动仪式。仪式上,台州渔村小叙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单贷款受益企业作了代表发言。在随后进行的全省推进会上,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职能助企纾困稳进提质若干工作举措,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集中介绍了知识产权质押相关政策及产品,并举行了全省首批代表企业与中国银行合作签约仪式。

首单落地 商标质押助力企业纾困“知惠行”专项活动扬帆启航
台州渔村小叙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位于温岭石塘半岛旅游度假区,主营特色精品民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游客锐减、防疫成本高企、现金流紧张等种种难题让整个民宿行业受到了较大冲击。小叙文化公司认定品牌化、特色化、规范化的精品路线才是最好的出路,一方面调整团队,培训员工,另一方面推出“渔栖里”高端品牌,应用全新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重新规划设计布局装修。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在会同银行开展“双百对接行动”中,敏锐发现小叙文化公司装修中的融资诉求,以质押“渔栖里”商标方式为企业争取到150万元的授信金额。该笔质押贷款是全国首笔纾困“知惠行”专项活动商标权质押贷款,帮助企业顺利完成装修改造,以焕然一新的形象迎接暑假旅游小高峰。

全面推进 特色金融产品助力省内小微企业纾困提质
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与个体商户是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自2020年以来,浙江持续聚焦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脆弱群体,打通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全链条,全力加大信贷支持保障力度。浙江中行已累计为119家餐饮住宿小微企业发放贷款40亿元,为60余家大中小微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5亿元。

此次商标质押助力企业纾困“知惠行”专项活动,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银行总行发起,主要面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文旅等重点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国银行浙江辖内各机构将累计提供10亿元以上专项融资额度,力争通过三个月时间,开展企业调查、银企对接、政策宣讲等系列活动30场以上,开展企业“一对一”融资需求调查2000户次以上,通过发放商标质押贷款直接惠及企业主体200家以上。

推进会上,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发布了“惠如愿 知惠贷”,“美团商户贷”,“乡村振兴民宿贷”等多款金融产品,这些产品创新了担保方式,对缺少抵押担保的小微群体更加友好,而且利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能够根据企业商标质押或企业现金流,为小微群体核定最高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中行将积极支持全省各地传统老字号餐饮、文旅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连锁品牌餐饮企业、平台入驻商户(如美团、饿了么等)、民宿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知名地理标志产品授权使用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知名旅游景点及街区经营户等领域小微经营主体,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群体提供金融活水,解决融资需求。

助企纾困 市场监管知识产权部门在行动
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工作要求,凸显知识产权作为发展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推进会上,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职能助企纾困稳进提质四方面16项工作举措。具体如下:

(一)深化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创新。推进数据知识产权改革创新。迭代升级“浙江省知识产权区块链公共存证平台”,自2022年7月起向省内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费提供原创设计和数据知识产权存证服务。推进专利开放许可改革创新。到2022年底,力争参与开放许可专利数量达到1500件以上,落地许可合同500份以上。推进专利导航机制改革创新。围绕“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2022年底建成5个以上省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推进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创新。加强与农业、文旅、商务等部门协作,到2022年底,地理标志惠及农户7万户以上,建成品牌指导服务站300家以上。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机制改革创新。推动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简易程序试点,提升行政裁决和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到2022年底,力争重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应对指导率达到100%。

(二)优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持续深入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入园惠企”行动,重点围绕老字号企业、传统手工艺经营户、网络品牌店、餐饮连锁店、民宿经营户、地理标志使用主体等领域,一体推进“快评、快审、快登、快贷”服务。2022年力争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达到1000亿元以上,服务中小微企业3500家以上。推进知识产权保险创新。会同银保监部门,引导保险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加大知识产权保险产品研发和推广力度,扩大保险机制对创新活动的保障覆盖面,为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动降低风险,强化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持续推广知识产权证券化。拓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底层资产和发行路径,健全优化知识产权证券化服务体系,到2022年底,通过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均实现新突破。创新知识产权助力科创企业上市服务。打造科创企业上市知识产权加速器,为全省科创企业上市提供知识产权、法律、会计等综合服务。

(三)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持续迭代优化“浙江知识产权在线”。完善“一窗口统办”“一平台交易”“一链条保护”“一站式管理”“一体化服务”五大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广知识产权标准化公共服务,强化基础数据普惠性供给,到2022年底前,服务用户数达到8万家以上,线上办件数突破3.5万件。优化知识产权业务受理办理服务。依托各知识产权业务办理窗口等网点节点,指导创新主体明晰专利年费缴纳延期、权利恢复救济、商标注册提前审查等政策适用口径和标准,到2022年底实现企业变更登记与商标变更信息申请同步协同受理。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专项服务行动。深入实施知识产权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知识产权快速维权、知识产权金融、专利信息运用、知识产权贯标等一揽子服务。开展“共富有我”知识产权服务系列活动。发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专利代理机构、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等服务主体发挥资源优势,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业务咨询、数据开放、专利分析、专利代理、专利导航、维权援助等公益服务。到2022年底,累计服务山区26县中小微企业100家以上。

(四)加快知识产权激励政策落地。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督查激励政策。修订完善省、市、县(市、区)各级财政资金资助政策,全面取消申请阶段财政资助,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重点加大对后续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支持。发挥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资金引导作用。加大专利转化专项计划资金支持政策推广力度,丰富项目储备,加快资金拨付,指导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服务业企业用足用好相关优惠政策,高效协同促进专利转化。加快知识产权运营项目存量资金运用。杭州市、宁波市要积极盘活股权投资、基金等市场化方式支持的知识产权运营相关项目资金,对于到期退出的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及时协调重点向直接惠企纾困的支出倾斜。台州市要加快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结转资金执行进度。

首批签约 7家企业已获得意向授信5000万元
推进会上,来自宁波、台州、湖州、杭州、衢州5个地市的7家代表企业当场进行了线上签约。前期,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日常巡查、“三服务”走访等掌握的情况,结合商户融资需求、信用记录、知识产权情况等因素,向属地中行提出了纾困服务商户建议名单。中行结合尽调等情况,持续动态更新纾困重点服务商户名单,并甄选了首批上述7家企业。

签约企业有在淳安千岛湖畔和温岭石塘当地颇有知名度的精品民宿及宁波当地的餐饮企业。同时中行支持各地有自主商标和知识产权的企业,如湖州签约企业为专注原木高端定制,曾成功入选国家住建部室内楼梯标准起草,是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自主商标。衢州签约企业是从事果蔬研发育苗,冷冻仓储,加工配送为一体的浙江省农业龙头高新技术企业和专业从事新型环保制冷剂的研发推广的企业。宁波签约企业为文化联名产品的生产型企业。中行为以上签约的中小企业分别提供150万元至1000万元不等的授信支持,破解文旅、餐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的症结,以及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商标的企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次活动是我行与市场监管局在疫情常态化的新形势下,在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运用商标质押助力重点行业纾困,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邵磊表示,相信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在疫情防控下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压力,加快全省各群体共同富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浙江城市之声 记者:赵鹏 通讯员:市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台州男子骗保坠河溺亡:捷豹卖二手40万出事故可赔50万
  • 突发!台湾云林县发生5.2级地震
  • 双宋被拍餐厅约会疑为宋慧乔庆生 宋仲基出面护妻
  • 黑五旺季,亚马逊员工罢工拒绝加班,可恶的资本主义
  • 美国牛肉销售遇冷 价格高成为主要消费“门槛”
  • 张洪泉:应聘成绩第一落选 应按约定录取张斌驰
  • 谁敢自曝童年照?丑丑的当年超级搞笑~
  • 图说|崔始源公开表白刘雯?周杰伦陪昆凌逛街实力虐狗!
  • 埃及清真寺遇袭已致235人死亡!袭击者对人群疯狂扫射...
  • 富士康曝非法加班,iPhone X等高科技产品背后的无奈
  • 台湾5.2级地震后发生8次余震 网友:狂念阿弥陀佛
  • 19次捐款955万,神秘人“顺其自然”再捐96万 网友:大概是天使吧
  • 穿高跟鞋领证被打!自己矮,为何怪女人有高跟鞋?
  • 谢贤节目怒踹小孩子?什么情况?
  • 格斗孤儿事件反转: 可回俱乐部练格斗 毕业获学历
  • 王思聪抢镜关晓彤,激动得做出这个动作...
  • 岳云鹏发辣眼自拍 粉丝看完之后不淡定了
  • 真没想到!已有6家共享单车倒闭,你的押金退了么?
  • 王思聪抢镜关晓彤,激动之余发朋友圈错把张靓颖当蕾哈娜
  • 深圳现暴力接亲,抡起大铁锤将大门砸开伴娘脸上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