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原文: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世尊又接续为须菩提讲解说:复次,须菩提,凡是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并没有高下之差别,证得如此的境界,就叫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得成了无上佛道。

是法,就是指三界世间所有一切法,凡是称作法的,凡是存在的所有法相,点滴不漏,都是平等一如,没有高下,没有差别,全体即真如。站在真如之理体上来观察,一切法相,都是平等的真心理体,无有二相。证得如此之大智慧,假名为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佛在成道之时,佛的第七识已经彻彻底底的转变成了平等性智,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认知,已经达到究竟彻底的平等,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平等心智。首先以佛的最究竟无上的第六识妙观察智来说,观察三界世间一切万法,都是基于实相心体真如的运作,而产生出来的一切法相,其实质都是本体真如。

就如黄金打造出的所有黄金制品,包括所有的装饰品,所有的日用器皿,以及各种人物画像,凡是所有黄金打造成的物品,其本质都是黄金,没有他物。不管是黄金装饰品也好,还是黄金塑造的各种人物画像也好,都是黄金,都可以当作黄金来使用和流通。若有人,不见黄金,只见物品的相貌,此人即是着假相不识货之人。不知真金之可贵,弃金而取假相,此人名为无智之人。世间凡夫也如是,只见世间一切虚妄相,不见虚妄相的实质,执著名相,不识本质。因此愚痴着相,而在六道生死轮回不尽,苦痛不已,甚为可悯。

佛的妙观察智,不仅见一切法都是真如,而且能够现观,真如是如何流注心体当中的种子,成就了三界世间的一切万法之相。因此,佛的第七识平等性智,能够平等对待三界世间所有众生,无有分别其高低贵贱之差别相。佛平等看待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都是因地佛,未来时日,都会圆满成就果地觉。因此佛对众生生起无缘大慈,广利有情,只要众生根熟,不管众生是善是恶,都会平等施与法食,度其得道解脱。

原文: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世尊说:众生内心当中不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之心行,来修行世出世间一切的善法,就会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在金刚经开篇不久,就给众生破了四相,只有破四相之菩萨,才能与金刚般若之理体相应,才能与诸法实相相应,才能与真如相应,最终就会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应。因为众生无始劫以来,一直在执著于四相,不与空性理体相应,因此为了四相,广造无量无边的恶业,积劫沉没于生死业海中,受苦无量,无得出期,根源就在于执著四相之病。世尊大慈,为挖众生着相、执相之病根,巧设种种方便,来破除众生的四相,以无四相,就能出离生死大火坑。

为什么无四相就能出离生死大火坑呢?从小乘法的角度来讲,众生只要能破除我相,就会出离三恶道,当修到能够断除对自我五阴身以及对三界世间法的执著的时候,就有能力出离六道生死轮回,这样就出离了分段生死的火坑,暂时得到休歇。当众生继续往菩萨道和佛道进修之后,就会逐渐破除种种法执,断除种种变异生死,证得涅槃真净,从此了无生死,生死的大火坑,才真正彻底地出离了。

而进入菩萨道和佛道的起点,就是要证得本来就无四相的金刚般若真如心体。依此无四相的理体起修,内心转转清净,就会破除世间一切的有为法相,连真如之相也不执,内心空净极空净,无余一丝法相的存在和执著,这样才能与真如心体彻彻底底的相应,最终就会圆满成就佛道,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世尊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与真如体性相应,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原文: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释:世尊又对须菩提说:须菩提,我所说的善法,和众生们所认可的善法,如来说也非善法,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善和法,都是一种表相罢了,因此就假名为善法。

善法分为很多种层次和内涵,有世俗间的善法,也有出世间的善法,有小善法,也有大善法,更有究竟意义上的善法。世间善法,就是五戒十善。世尊最初到娑婆世界,首先就讲人天善法,让众生依之修行,得世间福德,这是小善。众生得到世间福德之后,才能接续跟随世尊修学阿含解脱道,出离三界世间苦,这是中善。继而世尊又用二十多年时间,为众生宣示般若之理,让众生依之修行,都能证得般若实相,成为真实义的菩萨,然后发起各种甚深般若智慧,这是上善。之后世尊又宣说方广唯识甚深之义理,度化大乘菩萨们渐具甚深道种智,这是大善。最后世尊再宣讲法华涅槃等一佛乘之究竟义,度化所有众生,都进入成佛之道,修行成佛之法,以达到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究竟的善。

这些善法,都有相对应的法相,而这些法相,都是依无四相的无相之心体如来藏而显现和幻化出来的。这些法相,都是如来藏依各种缘,流注出种子而成就的。表相是有,众生可见,但是有非实有,相非真相,其本质就是真如如来藏,都是真如一真法界中物,不出真如之外。所有一切的善法相,就如黄金之器,都来自于黄金,本质都是黄金如来藏。因此就都是一个真实的法界——真如之体。那么就把这些所有的善法假相,非是实有的法,取名为善法,名字虽为善法,实质是真如理体。


法音 ‖ 依四念处而住

净 慧 赵州茶馆 2022-08-30 06:27 发表于湖北

佛教三十七道品的修行次第中,八正道为见道,七觉支为修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为助道,其中四念处是修行的基础。佛陀圆寂时,教诫比丘们要以四依法为基本的生活方式,以四念处为修行的基本法门。佛陀灭后,比丘要依四念处而住,故四念处又名四念住。四念处是南传佛教最基础、最盛行的法门,如同中国的净土法门一样普及。在中国,不论男女老少、信佛不信佛的人,都知道念阿弥陀佛,都知道念观世音菩萨,这一佛一菩萨普及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色法与心法

四念处就是念身不净、念受是苦、念心无常、念法无我。苦、空、无常、无我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五蕴是四念处的观察对象,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包括了身心组成的基本要素,概括来说,有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物质就是色法,精神就是心法。五蕴是开“心”合“色”,把六根、六尘合为一个“色”法,把一个“心”法开为受、想、行、识四法。有一部分众生在物质方面的迷惑少,在精神方面的迷惑多,佛陀为此类众生说此五蕴法门。五蕴又称五阴、五众,阴、众、蕴都以积聚为义。

色是物质元素,受、想、行、识都是精神元素,识是主体,受、想、行是主体的思维活动,由受、想、行构成了识对外在物质世界和内在精神世界的认识。色以质碍为义,物质都有实体,都有质碍;受以领纳为义,即领取接纳外在的第一感觉;取相为想,想以构造为义,得到一个感受后就要进行分别、构想如何处理它;行以造作为义,对感受的事物分别构想后,要继续运作,与外界物质和内在认识保持联系;识以了别为义,即通过色法与受、想、行的思维活动完成了认识过程,得到一个印象,众生从“识”开始起了分别,形成妄念。

念者,以守境为念,能够把所接受的外在对象,毫不转移地守住,这就是四祖所讲的“守一不移”。“一”是境,是一个对象,就是我们数呼吸的数,数就是境,我们数呼吸就是要把意念放在数字上,这就叫守境,就是念。身、受、心、法都是产生“念”的处所,所以称为处,主观与客观合起来就叫“念处”。修行四念处就是要观察身、受、心、法的虚伪性和不实在性,使心能安住其中,产生禅定。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就是要破除世间常、乐、我、净的四种颠倒见。迷惑的众生认为身体是清净的,值得爱乐和珍惜;认为所接触的外在环境是快乐的;认为自心是常住不变的;认为色、受、想、行、识五蕴是有“我”的。“观身不净”就是破除“净”的颠倒见;“观受是苦”就是破除“乐”的颠倒见;“观心无常”就是破除“常”的颠倒见;“观法无我”就是破除“我”的颠倒见。四念处的修行过程是有漏法,修行证道了,四念处就是无漏法。不仅四念处如此,我们所修的一切法门,其发心是无漏的,但修行的过程属于有漏法,从证道的那一刻起,就进入到无漏的境界。

从四念处着力

“观身不净”。主要从五个方面观察不净。第一,种子不净。过去的烦恼业是轮回的种子,父精母血结合成胚胎,形成五蕴,所以是种子不净。第二,住处不净。胎儿处在母腹的生藏之下、熟藏之上,故为住处不净,此二种主要是指胎儿在母腹中形成的过程。第三,自体不净。我们的身体是由三十六物组成,如皮、毛、筋、骨、血、肉等,如果一层层地解剖开来都是染污不净,令人害怕。不过众生迷惑于外相,觉得人体长得有模有样,男以女为色,女以男为色,产生淫欲贪著。第四,自相不净。人体有九孔常流不净,一口、两眼、两鼻、两耳、大小便道,都是人的呼吸、排泄系统,时刻都有肮脏不净的排泄物流出,即九孔常流不净。第五,毕竟不净。身为不坚之物,人活着的时候就不干净,人死后身体更加不净。印度人死后,尸体被扔到尸陀林里,当作鸟兽的食物。尸体被虫食后就成为粪便,被火焚烧就成为灰炭,埋在地下就成为泥土。“观身不净”主要是从这五个方面来观察自身,知道我们所执著的身体是一个不净之物,就会发起修不净观的追求和欲乐。佛陀教导比丘修行有二甘露门,一个是安那般那,即息道观,另一个是不净观,由此二法可以进入涅槃之门,故称为甘露之门。

“观受是苦”。“受”属于精神方面,内心与外境的接触就产生感受。接触外界事物的感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三种。如喝一杯水,口渴时喝水的感觉就是乐受,喝美味饮料的感觉就是乐受,喝苦涩饮料的感受就是苦受,喝一般的水就是不苦不乐受。不苦不乐受亦称为舍受,即对这件事既不起贪心,也不起嗔心,处于一种不可定位的中庸状态,一杯水可喝可不喝,就是一种中庸的感受。苦有苦苦、坏苦、行苦三种,苦苦就是苦上加苦,是由逆境而生的苦,身心本来就苦不堪言,再加上不顺的环境,如刀杖牢狱,使得身心更加苦恼,称之为苦苦。坏苦就是快乐变化之苦,是从顺境而生的苦,顺利的环境不会天天有,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聚会时觉得快乐,但快乐很快就会结束,快乐的结束就是坏苦。行苦就是五蕴运行之苦,内心与外界交流的时候,一个主意还没有想好,环境就发生了变化,等再想一个主意,环境又发生了变化,思想总也赶不上环境的变化,赶不上因缘的迁流,这就是行苦。此外还有生、老、病、死、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等八苦。

我们人生所面对的无非是一个“苦”字,四圣谛中第一个真理就是“苦谛”,这是千古以来谁也无法否认的,这是佛陀对我们现实生活非常深切明了的总结。苦不分贫富贵贱,对于所有的众生来说都是平等的,穷人有苦苦,富人有坏苦,思虑过多、执著太深的人,在环境瞬息变化中会产生种种的焦虑和痛苦,那就是行苦。

“观心无常”。我们的心总处在生、住、异、灭四相迁流变化之中。生就是一个念头的生起;住就是念头的相对稳定;异就是变化迁流,在感觉到稳定的时候,已经在迁流,已经在变化;灭就是消失,消失并不是某件事没有了,而是由这件事的消失引出了下件事。佛教认为世界万物不会多一法,也不会少一法,物质是存在的,只不过处在无常变化当中。一切事物的生灭变化不是在消失,而是在相互转换位置。我们平常人认为心是常住不变的,但实际上心在不停地四相迁流,所以心是无常的。

无常有三种。第一是生死无常,也叫分段无常。我们凡夫的生死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起变化,一个阶段就是一期的生命。一期的生命可以是十年二十年,也可以是一百年。分段时间最长的是(黄梅)老祖,活了一千零七十二年,但这个分段之身毕竟还是要消亡的,世间的一切都处在迁流变化之中。第二是念无常。我们的心念也是在刹那之间生生灭灭,灭灭生生,找不到一个稳定的环节,生不是稳定的,住不是稳定的,异、灭更不是稳定的,念念都在生、住、异、灭,迁流变化,相续不断。第三就是自性无常。一切有为法本性无常,没有一件事可以留得住,一切的法就像大江的流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夫子在岸边看到大江的流水奔腾不息,感叹人生如同流水一般浪涌波腾。哲人们能洞察到事物的无常,只有我们这些痴迷的众生才觉得有常法可得,“我”是真常。

“观法无我”。“无我”包括“众生无我”和“法无我”。“众生无我”即人无“我”,“法无我”就是在一切事物中找不到一个主宰者。“我”有主宰、自在、自由三义。“‘我’要如何如何”,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的“自在”已经没有了,你的“自由”也没有了,你的“主宰”已经不存在了。人的观点永远落后于客观形势,一切事物都在急剧地生灭变化,永远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形势。佛陀告诉我们要用无住的智慧来观察迁流不息的万事万物,我们才能在变化中找到“变者不变”的那个东西,能明白这件事物,我们的痛苦就结束了。

我们出家人特别要以四念处来观察自己的身心,既要保护身体的健康,也不要过分用心保养,经常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每天都以此为寄托,以此为住处,以此为修行的法门,我们就心有所住,心有所安,心有所归。

(注:本文选自《紫云禅话》,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居家第三天[心] #居家##日常# 早起上班打卡办公 瞬间喝个茶突然想起了好久没写的《上林赋》拿出来写写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写完可以得心上人还是很爱看这样的图文漫
  • ​​​#创作星计划#让喜欢的事成为生活,卡布奇诺玫瑰花束卡布奇诺花的寓意有三个:第一、是温柔的爱,适合送给亲人,尤其是母亲。第三、是十分喜爱,很多人用它作为表白
  • 01-03两届得分王的麦迪是巅峰,科比的巅峰是06-10,除了得分王科比还有双一阵、MVP、总冠军,两个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麦迪在魔术有无限开火权,科比在湖人
  • (皖政办明电〔2020〕6号,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3. 自1月1日起,对重点防控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购置设备允许税前一次性扣除,全额退还疫情防控期间增值
  • ”道教崇尚自然,自然中必有欲望,《太上老君说清静经》:欲岂能生,欲既不生,既是真静,对人心中的欲望说明了,从我们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哇哇大哭是为了能吃饱、呼吸空气
  • 早上好,一天好心情#荣耀神秘黑市[超话]#预出一个两水一紫姚的一水未换女用小漂亮号女皮很多女限也是无2次可走续保,贵八[抓狂]不是全貌做的图还没出来 我是好纠结
  • 想想这一年,你是不是常为了些小事,把心情弄得一团糟:有时是工作中的一回受挫,有时是生活里的一个磕绊,有时是聊天时的一次争执。此刻的你,可能正为计划泡汤抱怨自己不
  • #成都租房[超话]# ❗️loft公寓已经装修好 拎包入住在迎晖路,出门就是地铁站,出行太方便了我是房东!诚心出租~如果感兴趣可私我(有视频可发给你)#成都租房
  • 小的时候在外婆身边长大,因此和舅舅接触多,记忆中他总是笑呵呵的,和我打打闹闹,甚至还总开玩笑说让我当他的“女儿”。希望我舅可以早点安息,想去钓鱼就去钓鱼,想吃多
  • 因为和男二的这段失败恋情让她没心思,所以拒绝男主,但男主聪明睿智了解女主,总能有办法把女主约出来陪她闹陪她笑。而男主在圈子里听闻了男二的事,暗暗对女主上了心,外
  •  踮起脚会缩短爱的距离,这样会不稳定;弯下腰获取平和,这样会很累;平视周围的景色吧,寻找美好,制造快乐,这,就是你的世界。如果你有想法就要赶紧付出行动,别担心失
  • 今天又被家暴了,我根本打不过250斤的汉子,我只有120斤,而且还生病中,咳血,根本就打不过他,我报警了,可是根本没用,警察说,他打你,你有还手吗,我说,我被他
  • 福派 拜尔 力博得 usmile 飞利浦 飞科 奥克斯 千山 罗曼 舒克舒客的 softie 铂瑞 素士 电动牙刷28~~~~~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
  •   唱响法治文化大合唱  法治氛围更浓厚  高密市法学会以法治文化建设助推平安法治建设,打造了“平安护航、法润凤城”品牌,依托法治文化“九进”活动,深入开展青年
  • 春风在阳光下跳舞,舞动了一池碧水,舞动了少女裙褶,舞动了小草的心迹,非要用最快的速度钻出被寒冬久久封锁的土地,和春天有约,也给人们的生活平增十分诗意。在前些雨雪
  • 不管是哪种原因,只要发现牙齿中间有黑色的污垢,我们就应该尽早去齿科医院做检查。例如很多人在照镜子的时候,发下自己牙齿齿缝当中有黑色的污垢,看着非常不得劲,这是啥
  • [羞嗒嗒](夏油杰绝赞出差中)伊地知(欣慰): 夏油先生比五条先生靠谱多了,任务进行得有条不紊,休息时间会在街边的商店里随便逛逛,不会像五条先生一样到处乱跑。后
  • 小编想说的是,这样有爱心的公交车司机在常熟也很多,今天早上,小编开车途径方塔街85度那时,正郁闷前面的公交怎么出站后不动了,二分钟后才发现原来司机正在等待一名腿
  • 中级庄在法语里,意为酒庄,Bourgeois为中产阶级,十五世纪以后法国资产阶级家族在梅多克地区拥有不少优良的葡萄园,这些出自资产阶级的葡萄园此后被称为“Cru
  • 若是换成别的选秀,一千多万…...随便都能砸出一个出道位了,即使糊成硬糖少女这种团,都上过不少晚会,可河现在连跨年舞台的伴舞都摸不到了 #沈梦瑶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