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信仰延展阅读#
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的主观反应,宗教信仰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整体性反应。人类最初的文明就是宗教,宗教是一切文化的源头,就宗教本身来讲,它不仅仅是一种世界观和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社会体系和文化生活方式。
宗教是文明的起源,每一种文明的背后,都有宗教起着不可思议的影响或引导,至关重要。中国,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四大文明古国中仅存的活化石。宗教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传承一直未曾间断,道教就是这片热土上特有的本土宗教。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两个家族闻名遐迩,在改朝换代的更迭中,始终没有中断过。它们是南方的张家和北方的孔家。孔家,即儒圣孔子一脉,已有2500余年的家族史,南方的张家即祖天师张道陵的家族,也几近2000年。故有“南张北孔”之称。这样源远流长的家族史在世界上都是不多见的。

祖天师张道陵是西汉宰相张良的八世孙。幼好学,博五经,邃于黄老之道,七岁即能通道德经及河洛图讳之书,皆极其奥。长为博学之士。后弃官学道。汉顺帝时永寿元年在鹤鸣山创建正一盟威道,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自称“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并纂道书24篇。汉桓帝时在四川苍溪县境的灵台山(又名天柱山)飞升,传说时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教团形式的道教自此揭开帷幕。
道教的最高信仰就是“道”,它的教理教义均由“道”衍化而来。道为“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吴筠《玄纲论》)。道教之所以被称为“道教”,即在于信仰老子之“道”,“道”是道教最根本的、最高的、最核心的信仰。老子的《道德经》是道教圣典,同时神仙信仰也是道教信仰的内容。道教最基本的教理是“道”“德”,崇拜老子和《道德经》。道教的神仙世界、方术理论、斋醮科仪等都是以“道”为基础。

道是天地万物之源,又是宇宙的原动力,也是大自然的规律。道无所不容,无所不包。“无为而治”则国泰民安。“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则身修,“深根固蔕”则长生久视。道教尊道贵德,道生德蓄。“德”又是道的本体,道的特性,道的总体表现。《道德经》中所说的“上德”“玄德”“常德”都是道教信仰、行动的总准则。

儒家的终极目标是现世成圣,佛教追求在超世间的“涅槃”境界成“佛”。道教则是在现世与超世之间成仙。神仙信仰是道教区别与其他宗教的显著特色,得道成仙可以说是整个道教的核心教义思想之一,这与世界三大宗教追求的灵魂解脱,重视来世利益的特点大相径庭。道教贵生,追求长生久视。认为“生”是天地之大德,《道藏》首经《度人经》的主旨就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人们只要认真修道,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生道合一”便可以长生久视。道教长生之道,包含着人类对现实生命的挚爱和对生命奥秘的探求。有人会问那“道”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南华真人的《庄子▪知北游》中就有人提出。姑且搬来分享。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徧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尝相与游乎无何有之宫,同合而论,无所终穷乎!尝相与无为乎!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寥已吾志,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来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彷徨乎冯闳,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穷。物物者与物无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

“道,可道,非常道”,能被言语所能描述的道就已经不再是原本的道了。古先贤留下的那些文字,是要我们从中体悟的。汉语一种奇妙的语言,重意境,强行描述反而失真。套用现下的一个小段子,“天太冷了,有多少穿多少”和“天太热了,有多少穿多少”,若按语法和表达方式一一解释起来,那可得费上一番功夫了。上古先贤距今已久,流传下来的古本著作,今之阅读不费力者,鲜矣。所以同一经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事常有。此处不做评论。
“道”并非是遥不可及的。鱼在水中,所以难以察觉到水。人在道中亦如此。道在生活中,日用而不知。每一种文化的背后都有宗教的影响或引导,我们今天的文明也非一蹴而就,凭空出现。细审我们周边的事物,正本清源,方能知之。
文章来源:龙虎山道教

解读丨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命”与“天”#传统文化##国学知识#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以其天道观和认识论为基础的。安之若命和与天为一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庄子认为人无力胜天,亦不能违命。荀子在《解蔽》篇批评庄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由天谓之道,尽因矣。”荀子对庄子的批判是公允而且切中要害的。“命”与“天”是理解庄子人生哲学的关键。

01.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命”
“天”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上古时代以“天”为世界最高的有意志的主宰。“命”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说文》云:“命,使也,从口从令。”段玉裁解释为:“命者天之令也。”

“天”与“命”在中国古代常常结合为“天命”,用来表示上天的意志或命令。《尚书·汤誓》说:“有夏多罪,天命亟之。”夏多罪恶,上天的意思要除掉它。《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说“善之代不善,天命也。”《诗经·大雅·文王》说:“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天命靡常”是说天命是可以变化的。周初的天命思想对于儒家学派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老庄哲学中,“命”是一个哲学范畴,与“道”紧密相关。《老子·十六章》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静曰复命”中的“命”不是上天的指令,而是蕴含着必然性的意义。

庄子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道生天地,为“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庄子从万物生成的角度对于“命”作了规定。《庄子·天地》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一句是说,事物在未形成形体之时,已经具备了阴阳的区别,而且阳变阴合流行其间,这就叫做命。因为“命”在万物未成形体之时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命”是一种事物先天具有的属性。

庄子认为,作为万物一员的人对于先天之命不能有所损益。《庄子·至乐》篇说:“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褚,布袋;绠,绳索。布袋小不可以装大东西,绳子短不可以汲深井里的水。命形成了,人们就要与之相适应,不可以有意损益。

庄子还认为,“命”是一种不可知的力量。《庄子·大宗师》篇子桑谈及自己所以贫困的原因时说:“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不得也。父母岂欲我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欲我贫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子桑认为使其贫困的原因既非父母,亦非天地,而是一种不得不然的力量“命”。《庄子·达生》十分明确地指出:“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命”是不能改变的、不得不然的一种趋势。

不得不然即为必然,必然与偶然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庄子认为“命”具有绝对的必然性,它排斥偶然,在庄子看来偶然也是必然。

《庄子·德充符》有一则兀者申徒嘉与郑子产合堂共师的记载。子产以其高位而傲视断足的申徒嘉,申徒嘉批评子产,认为人世间幸与不幸都是命中注定,用自己的幸运傲视他人之不幸是没有道理的。他说:“游于羿之彀中。中央地,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羿为传说中上古善射之人,发必中。走进了羿的射程之内,这是必定被射中的原因,然而却不被射中,这是一种偶然性。但庄子认为,被射中是“命”,不被射中也是“命”。人们的任何遭遇都是由一种与生俱来的必然性所左右,所决定。

正因为“命”具有绝对的必然性,所以命对于人是不可抗拒的。《庄子·大宗师》说:“父母于子,东南西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吾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

大块,指天地、自然;大冶,铸铁工匠,此处指万物变化的主宰。天地自然赋于我人的形体,用生使我劳作,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因而以生为快事,也应当以死为快事。在自然的造化面前,人们对于先天之“命”,无法抗拒。所以庄子要求人们对于人生的一切变化、际遇都应当“安之若命”。

《庄子·德充符》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合,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欲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为才全。”

人的生死存亡,事业的穷达,德行的高下,种种的遭遇都是事物的变化,“命”的运行,人们无法明了其起始,也无法预测其变化,所以只好顺其自然。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因此而扰乱了本性的平和,侵入人的心灵。使心灵安逸自得而不失愉悦,日日夜夜保持着春和之气,心灵能与外界产生和谐感应,这就叫做才全。
《庄子·人间世》说:“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成玄英疏曰:“夫为道之士而自安其心智者,体违顺之不殊,达得丧之为一,故能涉哀乐之前境,不轻易施,知穷达之必然,岂人情之能制!是以安心顺命,不乖天理。自非至人玄德,孰能如兹也!。”既然人的主观努力不能改变自己的境遇,安心顺命,就可以保持内心的安静。庄子认为能具备这样的精神状态,自然就是最高的道德修养。

02.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天”
老庄哲学以“道”为最高范畴。《老子·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以“天”与“地”对举,天为自然之天。《老子》一书对天没有太多的解说,而在庄子哲学中,“天”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
《庄子》一书中,“天”主要有两种意义。一是指自然之天,如《庄子·逍遥游》云:“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耶?”《庄子·大宗师》有“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天之所为”即自然之所为,自然之所为是自然而然的。“人之所为”即人类的作为,人类的作为是有目的的行动。

《庄子》中,“天”的另一重意义是指事物的自然状态。《庄子·秋水》篇云:“河伯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成玄英疏曰:“夫牛马禀于天,自然有四蹄,非关人事,故谓之天。羁勒马头,贯穿牛鼻,出自人意,故谓之人。”“天”指事物的本来面目、自然的状态。“人”则是对事物的自然状态的目的性的改变。这里的“天”已经迥异于宗教意义上的有意志的人格神的天。
庄子把“天”“人”对举,在中国哲学史上明确提出了天人关系问题。那么,庄子认为“天”与“人”是什么关系呢?庄子认为“天”性圆满自足,无须人为。《庄子·逍遥游》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在“天”面前,人为实为徒劳。庄子坚决反对“以人助天”。

《庄子·道充符》说:“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斫,恶用胶?无丧,恶用德?不贷,恶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鬻,《释文》云:“音育,养也。”圣人不用谋虑,哪里还用得着智慧?不用斧凿,哪里还用得着胶漆?浑然无缺,哪里还用得着德行?不求谋利,哪里用得着经商。废弃“知”“胶”“德”“商”四者而不用,就是“天鬻”,“天鬻”即是大自然的养育。人与自然之天相比,实在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故曰:“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天与人的对立即自然与人为的对立,天与人的统一即人“与天为一。”所以《庄子·秋水》说:“天在内,人在外,得乎在天”。事物的自然状态是内在的,人的有目的的作为都是后加的、外部的,最高的德性在于顺乎自然。

《庄子·大宗师》说:“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也。”畸人,同奇人;侔,等也,从也。畸人就是异于世俗而与天为一的人。所以说,从天的角度看是小人的人,却是世俗的君子;从天的角度看是君子的人,却被世俗认为是小人。

《庄子·大宗师》说:“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不管你喜好还是不喜好,天人都是合一的。不管你认为天人是否合一,天人总是合一的。认为两者合一,就与天同类。认为两者不合一,就是与人同类。把天人看作不是相互对立的,这就是真人。这里的“天与人不相胜”即天人之间的一致与和谐。

《庄子·山木》说:“何谓人与天为一邪?”庄子的回答是“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人为,是出于自然的;自然的事,也是出于自然的。人属于天,天不能属于人。天能决定人、影响人,而人却不能决定、影响天。所以圣人安然地顺应自然,体逝而终。

《列御寇》说:“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圣人安于自然,不安于人为;众人安于人为,而不安于自然。又说:“古之至人,天而不人。”“天而不人”即去人为而纯任万物之自然。
在庄子哲学中,“命”与“天”两个范畴是有区别而又相联系的。庄子有时将“天”与“命”对举。《庄子·大宗师》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人之生死是必然不可免的,就象黑夜与白昼的交替一样是自然的规律。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干预的,这都是物理的实情。

《庄子·秋水》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人灭天”是说在天人相与之际,不要以人为去毁坏事物本来的自然状态。《吕氏春秋·论人》说:“释智、谋、巧、故。”所以“故”与“智”“谋”“巧”同类,指聪明智慧。“无以故灭命”即不要用聪明智慧去抗拒命运的安排。人对待“天”与“命”明智的办法就是“顺天安命”。

03.庄子的人生哲学
庄子的人生哲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精神世界的“逍遥游”和世俗生活的遁世。这两个层次的建构都离不了“命”与“天”两个范畴。庄子的逍遥游“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这种精神自由的境界的实现,是以顺天安命为基础的。庄子理想中的“至人”“神人”“圣人”“真人”都可以说是“安之若命”“与天为一”的典范。

庄子在《养生主》一文中,曾将居于“材”与“不材”,“有用”与“无用”之间的世俗的处世方法概括为,“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尽年”,其实质也是“与天为一”、纯任万物之自然。正确理解了庄子哲学中“天”与“命”两个范畴,玄远的庄子的人生哲学也就不再神秘了。
庄子的“天”承认、肯定了事物的自然状态,也承认和肯定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性。但是他在天人关系方面,主张消极的“天人合一”,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是不得不然的“事之变,命之行”,从而完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庄子所谓的自由是一种消极的适应,一种精神的自我慰藉。荀子在《解蔽》中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对庄子消极的人生哲学的有力批驳。

庄子以“天”为事物的自然状态,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对后世颇有影响,柳宗元就曾说过:“庄周言天曰自然,吾取之。”庄子的“命”具有“不知吾所以然”的客观必然性的含义,包括了一切不可解释的际遇。荀子的“节遇之谓命”或许就受到其启示。庄子明确提出天人关系,主张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这些都可以看做消极的人生哲学中的积极成分。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国学实录

喜马拉雅搜索国学实录

收听免费音频

上清八道秘言图#道藏#

(图一)一道秘言曰:以立春正月甲乙日,清旦北望,有紫绿白云者,是为太上三元君,乘三素飞云也。其时三元乘八舆之轮,上诣天皇大帝,子惟见是三色云,当心存叩头自搏,心存四拜,自陈乞曰:曾孙某少好道德,修行九真,沐浴五神,并为天帝帝君所见记录,今日幸遇三元出行,乞得侍给轮毂,任意所祝矣。三见元君之辇者,则白日升仙,须伏地存思,千百所施为也。八道所行祝拜之辞,亦如此,所谓八道秘言者矣。非与仙录者,不得闻也。
  碧苍冠,浅绿帔,红腾衣,红旗,五色云,童子取宜装。

 (图二) 二道秘言曰:以春分日,及寅卯日,夜半东北望,有玄青黄云者,是太微天帝君三素云也。其时太微天帝君乘八景之舆,上诣高上玉皇也。见者心存拜跪,如上法。四见天帝之舆者,则白日有龙轩羽盖,来见迎而升天也。
  青冠,红袍,青缘,五色云,外取宜装。

 (图三)三道秘言曰:以立夏之日,及甲子上旬戊辰、己巳之日,清旦西北望,有紫青黄云者,是太极上真君三元内宫真人三素云也。其时太极上真君三元真人,乘玄景绿舆,上诣紫微宫。心祝如上。若五见太极绿舆者,则白日升天矣。
  碧冠,浅绿云,鹤帔,红旗,外并取宜装。

 (图四)四道秘言曰:以夏至日,甲戌上旬戊寅、己卯之日,清旦东南望,有赤白青云者,是为扶桑大帝君三素云也。其时扶桑大帝君,乘光明八道之舆,上诣太微宫。见之心祝拜,如上。若四见之者,则白日有云龙见迎而上升天也。
  帝金冠,绛服,青缘,红旗,五色云,外取宜装。

(图五)五道秘言曰:以立秋日,甲申上旬戊子、己丑之日,清旦正西望,见白赤紫云者,是为太素上真天皇白帝君三素云也。时太素上真白帝君,乘修霓玉辇,上诣三天玄皇高真也。子当祝拜之,讫如上法也。若五遇见之,则白日升仙也。
  金冠,绛服,青缘,红旗,五色云,外取宜装。

 (图六)六道秘言曰:以秋分日,甲午上旬戊戌、己亥之日,清旦南望,有青赤黄云者,是为南极上真赤帝君,乘绛琳碧辇,上诣阆风台,谒九灵夫人。若见,当祝拜之,法如上也。若遇见之,则白日升仙也。
  冠间金,绛服,青缘,五色云,外取宜装,后同。

(图七)七道秘言曰:以立冬之日,及甲辰上旬戊申、己酉之日,清旦西南望,见绿紫青云者,是为上清真人帝君皇祖三素云也。其时上清真人帝君皇祖,乘玄景八光丹舆,上诣高上九天玉帝。子心虔祝启拜,如上法也。若四见遇之者,则紫晨太乙君乘凤文羽盖,迎之於子,白日升天矣。

 (图八)八道秘言曰:以冬至之日,及以甲寅上旬戊午、己未之日,清旦正东望,有朱碧黄云者,是为太霄玉妃太虚上真人三素云也。其时太霄玉妃太虚上真人,乘徘徊玉辇,上诣太皇宫,召太微天帝君。子见是云色者,拜祝请乞,如上法。若三遇见之者,玉皇命中黄司命,乘龙降玉车来迎於子,白日升晨矣。

  右八道秘言毕矣。见者当心存叩头搏颊四,再拜自陈,如上法。又当先沐浴烧香,以待其时,而正出望一食顷,而还室中,三素云各自有色,色气上下相沓,积如所次祝也。假令立春见三光三素云者,则紫云在上,绿云次之,白云在下也,共相沓也。子谨视之。上旬者,谓甲子之日,初入月十日之内,有甲子日是也。非其日非其时,而见此云者,亦当拜见,虔梼信之,则自於其日见之也。行九真、司八道之事者,则天人卫护其形躯也,真皇守其命骨矣。夫非有仙名玉籍之者,亦不可以此经示之,虽复希求,终不见也。行此道者,勿令人犯其履屐,下其巾褐,履屐之物,常令明白,衣褐之服,常令盛洁。行此道也,尤多禁忌,云人七魄余气,变成龙虎,守人地关,伏於履屐之下,三魂余神,化成五灵之云,映其巾上。若有犯者,则心震意慢;忽然自失,所以神亏魂散,精光翳滞也。常当警备之,履屐之下,不得有土忌粪壤之气也。衣服匣内外,勿令垢秽者,忌污秽之熏也。侍书有高上玉童玉女,各一十七人,言有此经之者,立功改过,摄邪之不祥也。君子视经,深入靖室,烧香左右。传授之时,对斋乃可,传授之法,当各对斋静,以诚其心,鬼神研真,以一其志。灵宝者有九真之事,乃二十四神名字,存念祝说,皆直言上意,故重以斋受之始,盟以漏泄之考矣。二人对斋二十四日,又告斋前后各一日,出经已付弟子,弟子写毕,剪发束结,诣师以为效信,合白用白绢九丈准盟,代歃割之信。用白素者,太素气也。用九丈者,九真数也。受经已后,不得宣泄,衒德毁正,多言失行,以秽道真。尊修是经者,则白日登晨。

  右侍书高上玉童十七人,主言有此经者,立功改过,以摄邪之不祥也。
  上清八道秘言图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拿到卡就马上开约会了!是带女朋友和修勾去海边散心的肖肖!我给豆豆小宝贝道歉,之前以为它是金毛,结果是拉布拉多[跪了]P1联想——这是另外的价钱jpg.P2出发点
  • 剧本的整体时长也是在5h左右,玩家不会乏,而且全程时间紧凑,可没有开小差的时间嗷! 国家宝藏剧本杀机制阵营 当你还在懒洋洋的晒太阳,殊不知,背后的小九九,对方的
  • 0st One-man Live 「趁现在就牵着我的手」Set ListNNNK Part0.SE1.Happy - ハニースパイスRe.2.ハニスパーティ!
  • 抽一个宝儿送【魏牌几光联名蓝牙音箱➕金豆】#好事常成# #中国年•中国魏# #美好之行始于魏##华承妍[超话]##华承妍ins# 【2024.01.29】『大太
  • 最后,常常会被男主对女主炙热且务实的表白拧了一下心,他不止一次将女主的孩子规划在他们的未来里,细腻真诚的表达着只有真正站在女主的人生角色中才会给予出的爱。其次,
  • 已经看完6集啦[doge][doge]之源实属不易[冲刺][冲刺][冲刺]泰剧Faya Peraya Malisorn/Yoko Apasra Lertpras
  • ”我就会扇自己嘴巴子,现在看到那些痕迹那些回忆,我还是会想起她,但是怀念之余就想到她对我说的话,我就下意识地对曾经的那些回忆感到恶心我之所以会对她截图录音,就是
  • 不知道当有一天,真相揭开的时候,这对母子发现他们曾经踩在脚底看不起的“保姆”儿媳,就是他们口中高攀不起的MY集团的总裁时,他们又会是怎样的嘴脸!即便现在是在谷底
  • 我也不要了,我以为我主动一次,你主动一次是默认的,结果并不是,感觉你只是单方面在接受我给你的好。我真的受够了不想再主动发消息了如果我付出的情绪价值没有得到正向反
  • 但那些都过去了,你扛过去了,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那些嘲讽你的人,他们怠惰的人生体会不到真正的一个人在时间的变迁,当他们再次想笑嘻嘻地讥讽你的时候,已经笑不出来了
  • 4.黄金、有色、航运或走触底反弹,黄金票至少下周较稳。4.黄金、有色、航运或走触底反弹,黄金票至少下周较稳。
  • 牛津大学报告称:“这种主导地位是通过数十年的国家投资、出口管制、廉价劳动力和低环境标准实现的。幸运的是,美国在地质上也有丰富的稀土元素——它只需要从头开始建立一
  • 中建·云境#中建云境#售楼热线☎️5 3 3 2 6 9 6 9 不负北京城市热土,择址总部基地,秉承国匠初心,造筑封面作品,呼应时代精英的人居愿景。秉承国匠初
  • #已读乱回到底有什么魅力#【聊天新套路:我用意念回复了你[doge]】微信聊天最尴尬的瞬间,大概就是聊着聊着没人了,或者你发出一堆消息,人家却没有搭理你。其实,
  • !!
  • 9X7X4英寸(23X19X10.5厘米) 牛皮革 羊皮衬里 金色金属饰件 可挂肩、斜背及手提 转锁开关 中央拉链内袋及扁平内袋 两个内格 翻盖扁平外袋 可拆
  • また、スカーレット自身も次第にレットを愛するようになっていたにもかかわらず、自分は相変わらずアシュレーを想い続けていると信じ込み、それを自覚することが出来ずにい
  • “黄疸 二月闹 肠胀气 热疹湿疹 ”你通通没有五十天就不再起夜 能睡整觉 六十天开始爱笑 七十天咿咿呀呀想说话 八十天爱吃小手 九十天可以自己听歌哄自己睡觉一百
  • [话筒]各区预警信号生效情况如图1:#广州的雨先下蹲后起跳##南京领养[超话]#0602-13【南京】品种:橘猫,桔白年龄:1个多月公母:可能是公,太小看不太准
  • 每天一支,当下午茶喝了~拥有好气色就是这么简单脸色红润有光泽工作精神饱满有动力!理视康幸福家,款款皆是爆品♨理视康——护眼膏六代中医,百年传承秘方,轻创业蓝海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