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林女士带着婆婆给的聘礼去鉴宝,一个漂亮的翡翠手镯。专家看过后却当着她的面问道,你婆婆来了吗?有些事可不能让她知道。

一位姓林的安徽女子带着一个翡翠手镯来到鉴宝现场。打开盒子后,一个精美的翡翠手镯便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看着眼前的手镯,主持人不禁发出感叹,连连称赞手镯温润通透,色泽均匀漂亮。

林女士骄傲地表示,这个手镯可是婆婆给的,应该能达到100万左右。

这句话一说出口,在场的观众和专家明显诧异了一下,这宝物还没经过鉴定呢,为何林女士敢自称价值100万呢?

林女士表示,这个手镯和普通的手镯不一样,是婆婆给自己的聘礼。

原来,林女士结婚时,婆婆特地送给她一个手镯,还千叮万嘱她一定要保存好,因为这个手镯是她二十多年前买的,之前也让懂行的朋友鉴定过,这个手镯价值大概在100万左右。

听到林女士这么说,在场的朋友又羡慕又惊讶,难道这就是有钱人家的聘礼吗?轻则几十万,动辄上百万。而更让人羡慕的既然能送给儿媳妇这么贵重的礼物,想必婆家人对林女士还是非常看重的。

林女士开心地表示,自己也没想到能收到这么贵重的礼物,很感谢婆婆以及丈夫这么照顾自己,她从山东嫁到安徽,让自己的父母能够放心。

林女士家境不错,婚姻又如此幸福,怎么会想着来节目鉴宝呢?

这时的林女士坦言道家里是做贸易生意的,经常会有大额资金流动,前段时间丈夫生意上出现了一些失误,导致资金链断裂,所以急需要用钱周转一下,家里能用的钱又不够,思来想去,于是她就想到了这只手镯。

她带着这只手镯找到了一家交易公司打算卖掉。交易公司也很快就找到了一位买家,和那位买家见面详谈之后,人家说买这只手镯没问题,可是需要有一张鉴定证书才行,然而找了几家都需要收取高昂的鉴定费。

正在她苦苦纠结的时候,身边的一位朋友说,你可以去鉴宝节目找专家鉴定一下,于是她便来到节目现场。

听了林女士说完之后,大家终于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毕竟不到万不得已,她肯定不会将婆婆送给自己的聘礼给卖掉的。

林女士小心翼翼地把手镯递给了专家,专家接过手镯后,仔细地端详了一会,但专家的表情开始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眉头也紧跟着皱了起来。

还没等林女士开口,专家便试探性地问道,您这个手镯真的是婆婆送给你的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专家又问到,您婆婆今天有没有来到现场?

专家的这番话让大家都摸不着头脑,鉴宝人明明是林女士,为什么要询问婆婆在不在现场呢?林女士表示自己是瞒着家人偷偷过来的。

听完林女士说的话,专家松了一口气,并和林女士说道,我跟你说的话,你千万不要让你婆婆知道。

林女士一听,心中暗自窃喜,难道自己的手镯真的很值钱?专家是在提醒自己别让婆婆发现,难道手镯比100万还值钱?

还没等林女士回过神来,专家又说到,如果是真的,那可是比100万还要值钱。

林女士一听更加激动了,觉得这下公司有救了。但随后专家的一番话却给她泼了一头冷水。

专家表示,如果这个翡翠手镯是真的话,肯定很值钱,因为这个颜色并不常见。

手镯的青色叫做黑漆鼓,正常黑漆鼓用灯光打上去都是黑色的,而你这只手镯用光打上去却是红色的。这只手镯的光泽有点奇怪,看起来不够亮眼,而且温润度也不理想,更重要的是重量上也和体积不匹配。

再看看手镯的纹路,翡翠的纹路是很清晰的,但你这个手镯还有水花溅起来的水墨,这和翡翠的特点并不相符。所以这个手镯并不是用翡翠做的,它的原材料是石英石。

林女士听完心头一紧,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手镯岂不是不值钱了?

林女士十分失望,专家安慰道,你不要太过于伤心,其实东西值不值钱并没有那么重要,蕞重要的是你婆婆对你的心意,她只是把她认为蕞宝贵的东西送给了你,有这份心意就已经足够了,她也不知道真假,希望你不要告诉她,免得影响家庭和睦。

林女士脸上露出了一点笑容,但还是能看出来她的落寞。她的心情也能理解,一直以来她对手镯的期望值都是很高的,希望公司能够因为这个手镯渡过难关,如今被告知手镯不值钱,心里难免会有落差。

林女士带着手镯失望地走出了鉴宝现场。尽管这不是宝物,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和睦美满,充满温馨温情的故事。

其实人世间蕞珍贵的不是宝物,而是人的真心。婆婆用自己的真心迎接儿媳妇,儿媳妇用自己的真心感谢婆婆。这是多么和谐的婆媳之情啊!

林女士用自己的真心为丈夫分担,这样的真心比100万甚至1000万都珍贵。

我相信林女士是不会将实情告诉婆婆的。

她的失望只是因为帮不到丈夫而失望,这样的真挚情感多少钱都换不到呀。

你觉得林女士该不该将鉴定结果上古诉婆婆呢?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实际上如果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来看待,它最重要的功能其实是为了发展企业的业务,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颠覆与重构。这种技艺精湛的原因是由于供应链的结构和组织,它允许在二
  • 四百米跟比四百接力…我就是去丢脸的[泪]四百米我反应慢半拍就最后一名[泪]那个四百接力前面那个慢的比倒数第二差好多,到我这疯了一样嘎嘎冲好不容易快超了到第三那时
  • 过了35岁,越发明白,女人活在世上最终靠的都是自己,让自己变漂亮、变美丽、变有钱才是一生应该追求的事。螺状元 肖叔叔 好欢螺 只投螺碗 螺满地 柳之味 柳江人家
  • ”克劳奇对着安东尼-约书亚说:“好的,谢谢你哥们,好吧,这不是精心设计的。”Statman Dave:“事实上,我也是把他比作梅西。
  • 俗话也说:‘世无三代富’又说:‘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有智慧的人,就深深的体会到这个道理,所以处事的时候,就会先考虑到:凡事不要求太过圆满,也不要使得太盛,过了头;
  • 这段时间很感恩邓伦开了火社,让我们有一个感情的寄托点,真好[抱一抱]以后想送什么,都可以往火社送[打call][打call][打call]特别喜欢火社的装修,特
  • 生肖鸡生肖鸡的人坚持下去,有贵人相助,你有条不紊墨守成规,生肖鸡的人因为他们能够揣摩人心,明白对方需要什么,因此才能够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游刃有余,做事总是前怕狼后
  • 五大型格,完美绽放领航M5是领航卡车基于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深入全国50多个扩展县域市场,调研100+物流场景,深刻感知轻卡用户的痛点,打造的一款超高性价比蓝
  • #大数据经济##ff14# 《Heavensward》伊修加德金属徽章因为社团成员们准备制作与3.0剧情相关的系列企划,所以暂时决定用这一个金属徽章来做开头(*
  • 从温柔的贤妻到撒泼的悍妇,只需要一次彻底的心寒——她让人拔了孙多慈送给家里的树苗,甚至让她失去了出国留学的名额。对于18岁的蒋棠珍来说,那个名叫徐悲鸿的男子,就
  • 声音清脆的是小小鸟,院子里红叶李花瓣如雨,海棠艳得惊心,榆叶梅花繁的要命。#棉花美娃娃[超话]#斑老师的忍具小课堂[干杯]佐餐果包:为什么要来楼顶上课,好晒!
  • 我好开心,为我的队友们骄傲ggsHanbin:Dallas FuelFearless:谢谢今天来支持我们的所有粉丝,请继续支持达拉斯燃料队!我今年太开心了,谢谢
  • 李子柒 螺状元 肖叔叔 好欢螺 只投螺碗 螺满地 家柳江人家 螺蛳粉~~人生的成功不在于拿到一副好牌,优惠券而是怎样将坏牌打好,人生旅途,不是每一段旅行都要邂逅
  • 好好度过工作的时间也是在好好生活呀 这样的想法导致我的组员们都很“专业”日常对话没有任何私人情况的透露 氛围非常的你来我往 想要活跃一些都毫无办法 所以今天又是
  • #SEVENTEEN[超话]#到处嚎“白干了白干了”有什么用啊宝宝们,只会打消积极性,现在最重要的是重头奖投票啊,MMA,AAA,MAMA等等等等这么多票等着你
  • 即使面對自己的狹隘、冷漠、混亂,依然不忘知足和感恩,做到這點,對那些發心去修正自心的人來說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我們只有不放棄自己,才會不放棄他人;只有尊重自己的內
  • 《对山医话"卷三》对此进行揭示: “走方祝由之类,虽多以小术惑人,讹取财物,而于方药所不能疗之痼疾,往往以符咒草药取效,即此可见其非全妄也。唐代的王冰
  • 只要看得开放得下,何愁没有快乐的春莺在啼鸣,何愁没有快乐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没有快乐的鲜花绽放!#湘南学院# 人生并不在于获取,更在于放得下。放下一粒种子,收获一
  • 安静的人喜欢在书中寻日月,写几行小字,让一笺心事流淌于墨香中,读几篇美文,享受文字中的细雨清风,一颗心,便能穿过寂寞,宛若与灵魂重逢,酒不醉人人自醉,书能香我何
  •   楞严咒第一会  南无萨怛他 苏伽多耶 阿啰诃帝 三藐三菩陀写 南无萨怛他 佛陀俱胝瑟尼钐 南无萨婆 勃陀勃地 萨跢鞞弊 南无萨多南 三藐三菩陀 俱知喃 娑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