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再议住房、消费和生育的关系

早上一起来,就看到一个朋友发来的公众号文章《专家建议:想要拉动消费,就要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我一看这标题,没等打开链接看文章,就回复说,“如果发房子能有用,早就没有住房问题了”。对方回了我一个诡异的表情包。

我好奇地打开公号链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专家居然是“厦大教授赵燕菁”!虽然标题写的是我,但整篇文章都是作者在发表宏论,只是在中间有一句话提到“一名叫赵燕菁的教授提出,如果真的想要拉动消费,那么就要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既没说来龙,也没说去脉,然后就煞有介事地发挥起来。我赶紧上网一查,嚯!讨论还真不少,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但就是没有人问一句这个“厦大教授”在哪里说的。

其实这句话的来源是观视频“2020年中国政治经济40人论坛”年会中间的一个采访。现在B站还有这个视频,22.8万人观看过。标题是“解决住房的根本不靠政府分房,而是如何让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买得起房”。

和现在网上那个“厦大教授”说的完全相反!一个学术观点,居然能被互联网世界改造成这样,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当然,有人会疑问你为什么还写文章和作者商榷?我大体浏览了一下,这些公号的作者不是假名、笔名,就是不知背景的小作者,你的那句话就是被用来博取流量抓取眼球,是否真假根本不重要。你想和他们商榷都无从商榷起,因为那句话根本不是你说的!

其实,住房和消费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别说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在原视频里也不能完全说清楚。原视频里,我只是强调住房不能“免费”发,而是要创造让年轻人买得起的住房制度,也就是我一贯主张的“先租后售”。但是和消费的关系并没有“发一套房子”这么简单。一直以来,学界的一个主流观点,就是商品住房榨干了“六个钱包”,家庭债务将其他消费需求“挤出”了市场,如果要想扩大内需,就要把房价压下来。

这一套说法看似符合常识,但却不符合事实。从去年开始房地产就一路下滑,房价一跌再跌,但是你看到内需扩大了吗?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国房地产不景气的同时都伴随着消费下滑。

如果放到更长的经济周期,你甚至可以看到相反的住房消费效应——房价上涨的房地产繁荣的周期,大多也是消费扩张的周期。尽管我非常不想得出房地产拉动消费的结论,但事实却是如此。

当事实和常识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当放弃的是常识而不是事实。我之所以一直不认为“房价下跌利好消费”,就是从现代货币角度看,消费和市场上货币的总量是正相关的。现代货币,特别是M2,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创造的。如果社融下降,消费大概率会萎缩。

房地产相关贷款是银行社融的大头,其他贷款很多也是以不动产做抵押,这意味着现在市场上的货币,很多都是由房地产创造的。如果房价下跌,社融会下降还是上升呢?如果市场上货币总量收缩,消费会上升还是下降呢?答案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

房价高影响消费,房价低也应消费,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那就是只有少数同时熟悉房地产和货币创造的专业学者才知道的现象,那就是创造资本和提供消费的其实并不是同一伙人,对应地,房地产市场也应该有两种住房,创造资本的住房价格要高,同样的住房能抵押更多贷款;而创造消费的住房价格要低,同样的收入能剩余更多的收入用于其他消费,能有更大的面积容纳耐用消费品。这才是我在这个视频里提到的重点——住房双轨制以及与此对应的“先租后售”模式。而不是被自媒体演绎出来段子——“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

至此可以看出,住房和消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即使我提出的“双轨制”也还是一种建议性的方案而已,因为在标准经济学里有一个没有经过检验的共识,那就是“单一市场里任何双轨制都是低效率的”,因为理论上这样的制度一定会出现套利(尽管新加坡的住房制度已经验证了双轨制的可行性)。自媒体把这样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降低为“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然后自作聪明地大发议论,表面上看有助于将住房和消费变为一个公共话题,但对解决问题几乎毫无助益。

关于“发房子拉动消费”话题使我联想到一年前我在2021年第十八届蓝筹年会上的一个发言。这个发言被自媒体自行剪辑为“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雷人的观点也是一脸懵逼,“这真的是我说的?”我那次演讲实际提出的问题是“计划生育时人口约6、7亿,为什么现在14亿反而人口不足?”。文字稿首发于经济观察网,道亦有道传媒经转载,网上都可以查到。其实,我那次发言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而是“建议给多生孩子的家庭奖励”。

当然,自媒体硬把“奖励多生”解读为“惩罚少生”也没问题。因为这实际上就是一回事。但问题是这根本不是我那次讨论的重点。我的观点是,各国人口下降是由于现代金融制度导致的。

由于养老金制度替代了家庭代际互保功能,所以家庭生育的效用没了,而家庭人口的减少,反过来又导致养老金制度沦为庞氏骗局。一个合理的推论就是,只要集体养老的制度不变,奖励还是惩罚都不会改变生育率下降的总趋势。为了避免养老金崩溃,就要延长缴纳养老金的就业年龄,缩短领取养老金的被抚养年龄。这和网上传的“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完全是两回事。但对于网上铺天盖地的批评和误解,你根本无从反驳,因为没有人能为一个他没有说过的观点进行辩护。

相信遭遇到此类网络无妄之灾的人不少,但我原先以为都会是一些有影响的大V,捏造一些抓人眼球的段子也轮不到我这样的普通教师。我不仅因为“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被捧上热搜,并能够在一年之后还可以荣登“专家教授‘金句名言’”。我看了下,这里面有黄有光、张曙光、管清友……估计他们入选的“金句”也是被网络改造过的。在网络上被骂几句其实无所谓,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把捏造、扭曲过的观点强加在大V名下赚取网络流量的现象。

一种观点是舆情操控。网络上大量带有政治、经济、宗教目的“网络水军”被有目的操控操作某一个话题,俗称“带节奏”。比如大家常听到的“行走的50万”“五毛”“美分”“1450”,不同政治观点的网络群体也会给对方舆论领袖集体画像,不论观点正确与否,只要是某一群体代表性大V说的,都会遭到力捧或谩骂。不过在我看来,这类网络“阴谋论”存在,但对操作中性的学术话题兴趣不大。

另一种观点是网民整体受教育水平的下降。一个2002年到2015年的统计表明,中国互联网网民所受教育的水平不断下降,初中及以下的网民比重超过一半。随后几年的这一比重还在增加。这些网民对专业程度较深的讨论很少参与,而一旦有自媒体把专业话题“简化”为这类群体自以为能够听懂的“人话”,就会很容易掀起网络风暴。这就像当年为了便于大众理解,把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工作简化为“1+1”导致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热是一样。

不过我自己更相信是互联网“点击率”和财富挂钩这一机制导致。由于点击率意味着流量,而流量又与财富收入相连,网络上就会有一种内在的动力自动将长逻辑链学术讨论降维。加上网络匿名的特点,进一步导致网络话题的低俗化。

正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使得断章取义重塑敏感话题成为有利可图的网络行为。观点被扭曲的受害者只不过是市场为了迎合低水平读者的牺牲品。你要想利用市场机制的便利传播学术思想,就要做好为各机制付出“代价”的准备。

怎样避免网络“低智化”带来的无妄之灾?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集体养老机制与个体生育选择”(公众号《存量规划前沿》),当我写道“按照现在的统筹模式,退休时获得的养老金和你有没有子女是无关的,这就意味着不生小孩的人退休后是靠别人家的小孩‘供养’”的时候,我特意强调“这一点是大多数人最难理解的部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果正在阅读本文的你暂时不能理解这一点,说明已经触碰到你的专业盲区,那么本文后面的讨论也不必往下继续阅读了”。有没有用,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来。

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难翻身?因为成熟晚,你没听错,是成熟晚。他们中的大多数要到30多岁的时候才能明白整个社会的运行逻辑和人性。之前俗话总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其实,那哪里是早当家啊!只不过在极端环境下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存技巧而已。

一个朋友,来自于一个连续几代人都又穷又老实的家庭,她坦言,在40岁之前她人生最大的阻力其实来自于混得不好的家人,他们的认知非常局限,会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上帮倒忙。

比如:她的家人会从小给她灌输一个观念,就是我们家特别穷,一定不要乱花钱,以至于长大之后形成了又小气又压抑的性格。又比如:后来那个朋友出国留学都没跟家里说,因为家里一定会说没钱,怎么就非得出国呢。再比如,她裸辞创业的时候,家里一天三个电话,说她脑子进水了,放着一个月一两万工资的工作不干,去做不确定的事情。

之所以很多比较叛逆的孩子成功早,就是因为他们早早就摆脱了家庭的束缚。富裕家庭的孩子,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上,有人指点那么几下子,很可能就改变了一生。但穷人家的孩子只能自己摸爬滚打,因为没有能帮她,上一代人都没有在北京、上海、深圳等这种先进发达的大城市奋斗过,怎么能够给下一代人指引和帮助?穷人家的孩子直到自己撞得头破血流了,才能明白一些社会运行的规则,然而,很多大好的青春和岁月就这样消失掉了。

别人的顺利,都是上一代人拒绝安稳、拼搏奋斗、不断试错得来的。

地球环境为什么不允许出现永生生物?
永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生不老,如果地球某一生物具备这种能力,理论上它们能够无限地繁殖,然后成为地球上的“霸主”。但事实上,地球上真的有永生生物,但是它们依然没有“统治地球”。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两种可以永生的生物,再来看一下它们为何没有“泛滥成灾”?
地球上的永生生物?

永生一直是人类求而不得的,这是因为人类包括地球上的大多数动物想要存活期本质就是体内细胞的不断自我复制,而在复制的过程中,为了保持DNA的稳定性,需要端粒的束缚,有了端粒的束缚,细胞的DNA才不会解体,从而成功的复制。

但是,端粒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分裂复制次数的增加逐渐的磨损,当端粒磨损殆尽时,也就是DNA解体从而无法让细胞正常复制的时候了,此时的表现就是细胞衰竭,机体死亡。

人类的细胞分裂次数在40-60次之间,其中60次是已知的极限,而每一次细胞分裂对应的周期在2-2.5年,所以人的寿命在80-150岁之间。当然这只是预期寿命,由于人的不同生活方式、身体健康状况等不同,人很难达到最高的预期寿命。

大多数动物也是如此,它们在细胞分裂复制时,端粒也会慢慢变短,从而达到生命的极限。但是,在自然界中有少数的生物却不受控制,它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端粒慢慢磨损的问题,它们就是龙虾和灯塔水母。

首先是龙虾。在当下名字里带龙虾的动物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波士顿龙虾、小龙虾等等,但其实这都不是真正的龙虾,真正的龙虾是以澳洲龙虾为代表的龙虾科下的动物,它们与其他“龙虾”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没有胸前的那一对大螯。(上图左边为澳龙,右边为波龙)

龙虾的理论寿命也是无限的,这是因为龙虾的DNA端粒虽然也会磨损,但是它们体内有活跃的端粒酶,这是一种能够修复端粒的物质,这使得它们的端粒在复制时几乎是没有什么损耗的,所以,龙虾是最接近永生的动物之一。(下图为端粒酶填补缺失的端粒的过程)

其次是灯塔水母。灯塔水母又称永生水母,它们永生的秘密并不是端粒酶的修复,而是“返老还童”。科学的研究发现,灯塔水母在有性繁殖后,它会从水母体变为水螅体,而水螅体就是灯塔水母的幼体,水母体则是它的成体,靠着这个方法灯塔水母能够直接跳过死亡,从成年变成“儿童”再次生长,如此往复,生生不息。

因此,地球环境并没有阻止出现永生生物,但是这些永生生物存在着致命的弱点,也正是这些弱点,使得它们还没有上升到被地球环境约束的层面。
永生生物的弱点?

永生生物可以终生的繁殖,所以从理论上说只有给它们足够的时间,挤爆生存空间,成为地球上的优势种,甚至是一家独大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实际上,即使给它们足够的时间,它们也不会挤爆生存空间,因为它们本身具备致命的弱点,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下龙虾和灯塔水母的致命弱点:
第一:生存环境。

灯塔水母并非世界海域分布的,它们只分布在热带海域,而且原产地只有加勒比海,如果不是远洋船只进入该海域中时会灌入压舱水,它们甚至连去附近海域的机会都没有,这种热带海域的局限性,让它们即使数量呈爆发式的增长也没有什么用,一旦到了温带和寒带水域,它们只有死路一条。

龙虾比灯塔水母分布要广一些,但是它们也是温暖海域中的海洋生物,这也注定了它们在一些寒冷的水域无法生存,而且灯塔水母的直径仅有4毫米左右,龙虾虽然大一些,但是它们短距离的游动还可以,长距离是极难的。

因此,龙虾和灯塔水母致命的弱点之一就是对环境的挑剔性上,这使得它们不会大面积地扩散。
第二:天敌的约束。即使有永生的能力,自保能力差,也是徒劳的,毕竟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谁又能说得准呢?

在自然环境下,灯塔水母既能永生,繁殖能力又强,但是它们的体型太小了,小到跟一只蚂蚁差不多,在海洋中,几乎所有稍微大一点的海洋生物都会吃浮游生物,而灯塔水母就是浮游生物的一种。所以即使在加勒比海,它们的数量也只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数量下,无法形成爆发。

而龙虾就更是如此了,它们从孵化开始就离开母亲独自生活,在长大的过程中,会有相当一部分的被海洋生物给吃掉,比如大多数底栖型的鱼类。等到长大以后,它们也是一些大型凶猛的鱼类的食物之一。

好不容易躲过了这些自然天敌,此时拿着鱼叉和渔网的人又来了,很快它们就会被搬上餐桌,或清蒸、或刺身。
其实地球环境确实也在阻止一些生物永生

出现少量的生态位较低的永生生物对地球生态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毕竟这些生物往往天敌众多、对环境非常的挑剔,所以自身的缺点就将自己永生带来的好处抵消了。

但是,对于生态位越高的生物来说,它们越容易受地球环境的约束(自然选择),我们以人为例,如果人类实现了永生,表面上看是件好事,但是最终人类的走向将会是灭绝。

这是因为人类的生态位较高,几乎是没有什么天敌的,而且人类聪明的大脑使得人发明出了许多辅助生存的工具,这让人类对环境的接纳度是很高的,在这个前提下,人类一旦实现了永生,会出现人类的数量越来越多,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如今的数量下,地球上的资源都肉眼可见的减少。

一旦实现了永生,地球资源会很快地枯竭,此时如果人类没有找到第二个宜居星球,那就注定会灭绝。
写在最后

永生虽然让人向往,但是真正的永生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尤其是对于人类而言,但是地球上确实也有永生生物,只不过,这些永生生物有些“脆弱”,所以远达不到影响地球环境的地步,这种永生的意义显然就不大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Day 7调整了座椅高度非常好骑蹬了57km破纪录了一路蹬到了台南中途路过嘉义跑去吃我心心念念的林聪明砂锅鱼头heavens! 今晚路过菜市场一阿伯说他的芋头很
  • 而今内战结束,斯里兰卡这块神秘如童话般的土地,正期待着世界各地游人的探索。而今内战结束,斯里兰卡这块神秘如童话般的土地,正期待着世界各地游人的探索。
  • 我的所有需求和观点都已经在聊天记录中,我自认为在开始我的语气和态度也不算差,是因为代发一遍一遍模棱两可的回答令我开始暴躁,从我作为一个开团者的角度想,我希望买我
  • 任何时候,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这个市场中,技术分析是有限的,而人性分析是无限的。
  • 这个周末什么正经事没干,就和深哥痛痛快快玩了两天,太放松以至于我现在想通宵不眠延续这个不被打搅的美好。所以就享受阳光里的温暖空气吧,脚下柔软的绿地,精心化妆后迫
  • !!
  • 外酥里嫩,边上的芝麻特别香,油不是很大,但我个人没有很喜欢。【豉香油麦菜】¥18⭐️⭐️不推荐,博主很喜欢油麦菜,都没觉得好吃,就清炒的感觉,水了吧唧的,没啥滋
  • 】一顿说教之后我又想考研了谁懂hhhp1️⃣&2⃣️我和芭比吃完晚饭在后操场玩沙子hhh梦回童年(大家都在跑步,只有我们俩幼稚)p3⃣️回头的时候突然想
  • 今天陪亲友去绘旅人潮玩,懒得换包背的还是上次音乐会凯亚的痛包,结果吃东西的时候隔壁两桌人都问我能不能看我的包[开学季][开学季][开学季]大家明明不认识的还互换
  • [吃瓜]他在接受法国TF1电视台采访时称:“我愿意承认,我们犯下一系列错误,我们失去让俄罗斯与西方接近的可能性。早些时候,Meta平台在乌克兰事件的背景下,暂时
  • 很多事情,当时觉得多么重大,而隔着时间空间回头看,就知道人生充满选择和可能性,不走这条路,可以走那条路。亲爱的你,愿你我学会不去纠结、计较一时的得失,而是专
  • 27. 466路(地铁北苑站-中关村南),15时至活动结束,双向绕行北五环、林萃路,甩辛店村至奥运村西10站。17. 387路(慧忠路东口-北京西站),15时至
  • 但……小黑的那种声音一直在持续,而赵天箭也不知道到底对小黑做了什么。赵昱尘知道,如果自己错过了这个时希芸间点,赵天箭肯定会一池云锦把小黑弄到自己根本找不到的地方
  • 比如不选择V领或者是圆领,而选择制服衣领,吸收了制服设计优势,往往可以让穿搭看起来学 ​张子枫是真长大了,也到了可以谈恋爱的年纪,穿碎花裙展现女人味,这也太“撩
  • 菩萨就不会,菩萨行深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色受想行识)皆空(不稳定,不断变化)于是度一切苦厄。因我们有三毒:贪、嗔、痴,来源于“我执”执念又是因为痴(缺乏智慧,看
  • #光遇陪玩[超话]# 挂人 请各团避雷微博名为泛舟先生原囚·宴陪玩团的舟叔 该陪玩因xsr老板被踢出团 所以只挂该陪玩 该陪玩在被踢出团后不仅不自我检讨还在其微
  • 项圣谟自发蒙之时,由家学起步,精研古代书画名作,在绘画领域成就斐然,影响了整个江南画坛。项圣谟自发蒙之时,由家学起步,精研古代书画名作,在绘画领域成就斐然,影响
  • 又一次被娟姐的分享感动了在健康行业十年,不是真正的自己受益是绝对不可能全力以赴去分享的燕教授用效果征服了她,加入以后又给了满满的惊喜这是一个在市场十多年的总监感
  • 第二个原因就是吴奇隆与刘诗诗的婚姻有一定的特殊性,吴奇隆比刘诗诗大十几岁,年龄差距较大,而且是再婚,所以两人的结合,虽然一直充满祝福,但越到年龄大,两人越低调,
  • 辖区内银海酒店、锦江之星等3家酒店第一时间响应商圈党委招募令,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全力劝离住客准备隔离房间;滨东物业党支部主动请缨,派出35名保洁员协助酒店清洁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