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业障”,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所造下的恶业,恶因结恶果,是妨碍人修行的种种罪业。“一切业障皆由心生”,转恶念、恶心、恶行,修善念、善行、善语,身口意三业清净,自然多福报。一个人业障深重,会有这4大征兆,看看你占几个?

一、邪淫心重,心不干净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心若清净,则处处都是极乐净土;但若心术不正、心存邪念,一念起,则恶业来。人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我们但凡心中生起一个恶念,恶果便会不请自来。佛说“一切唯心造”,我们的心就是自身的“风水”,心不净,再好的风水也会逐渐衰弱。
“万恶淫为首”,爱生邪淫的人,没有福报、障深慧浅,不明因果、颠倒愚痴。他们往往心里比较阴暗、面相不好,家庭不和、子孙不孝,而对于他自身而言,更是福报的大肆损耗和流失。佛教将戒“邪淫”作为五大戒律之一,邪淫对于一个修行之人的摧毁力会更大,经曰: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若不断淫,必落魔道。其利害程度从中可知。

二、不知感恩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必是小人。佛说众生有四重恩最难报,即父母恩、老师恩、国土恩、众生恩。生而为人,当知“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就是供养佛,孝顺父母就是对佛菩萨最好的供养,其功德利益胜过一切物质供养。父母就是堂前活菩萨,是我们最亲近的佛菩萨,但是众生无明,本末倒置,到寺院烧功利之香,这是迷信,自欺欺人。
我们要感恩身边一切帮助过我们的人,不求“无缘大慈”,但求善待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这同样也是在为自己积德谋福。千万不要做“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小人,人在做、天在看,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信你抬头看,你看苍天饶过谁?

三、杀生造恶业
再一次奉劝众生不要杀生,尽管动物处于低等,但也是佛门中所说的六道轮回里的有情众生,它们的前世或许就与我们有着某种深刻的因缘。若你执意将其化为恶缘,那自然终遇苦果。众生当心怀慈悲,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去伤害生命,一定要心怀敬畏,敬畏天道自然、敬畏因果报应,不要一时享乐,来时后悔,那都为时已晚。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难申;舍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我们不要做一个无知无畏的人,否则终有一天,你要为此付出代价。“善恶到头终有报,从来因果不用忙”,不要待苦果业障现前时临时抱佛脚,你就是抱佛的大腿也无用。不如修好当下,护生放生、广结善缘,为自己的命运增添一道“护身符”。

四、造口业,缺口德
人的嘴也非常影响自身的“风水”,有句话叫“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言语不慎,易召感祸患。尤其是那些说话尖酸刻薄的人,哪怕“刀子嘴豆腐心”也不行,“口是伤人斧,言是割心刀”,不论我们内心如何,一定要在言语间利益他人,而不是损害他人。说出去的话是“因”,是福是祸即为“果”,一句难听的话,伤人三分、自损七成,愚蠢行为。
口业主要分为四种,包括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说话要真诚,不要背后说人闲话,言语要干净,使人如沐春风,不要说污秽语,更不要说骂人的脏话、粗口,那是损自己的口德,败坏自己的名声。出言要有尺,戏谑要有度;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说好话,是布施他人,亦是利益自己。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希望大家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忏悔消业、断恶修善,人生吉祥圆满 。《太上感应篇》里有句话非常经典: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其实讲的就是“因果”,因果是宇宙间最根本的法则。“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一个人可以不信佛,但是不可不信因果。人的命运,包括我们今生的福祸吉凶,都是自己前世种下的因与果,世间一切缘法皆不离因果。

佛菩萨的神通也敌不过个人的因果业力,比如一个人做了坏事,跑到佛菩萨面相,祈求保佑,这不是痴人说梦吗?违背因果的事再求佛也无用。所以,不要想当然地将佛教视为自己的“捷径”,菩萨尚且还救苦救难、广种福田,何况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凡夫?

摘自《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莲池大师著述

四互彰难事令切感发(三)。
  初已赞诸佛二诸佛赞已三总结难事。
  初已赞诸佛。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
  【疏】唐译但云。如我今者。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此言称赞诸佛。古崖云。以弥陀诸佛。同一法身故。
  【钞】同一法身者。如华严颂云。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身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则弥陀即诸佛。诸佛即弥陀。故不曰弥陀而曰诸佛。盖该弥陀在诸佛中。下言诸佛。亦弥陀与诸佛同赞释迦也。
  【疏】唐译以弥陀该诸佛。今经以诸佛该弥陀。若二说兼具。于文更顺。而义亦足。
  【钞】具二说者。应云如我今者称赞阿弥陀佛。及与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则经文既顺。而同一法身之义。亦在其中。文义双美。当知什师本有此意。文省便故。奘师后译。特为单举者。欲人于二经善会其意。而不泥其文也。又诸佛弥陀相即。是亦不可思议。
  二诸佛赞已(二)。
  初得道难二说法难。
  初得道难。
  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疏】佛佛互赞。表此净土法门。决应信受故。
  【钞】佛佛互赞者。以此念佛求生净土。纵一佛独赞。已当信受不疑。而今不但释迦赞于祇园。诸佛赞于六方。又此佛彼佛递互赞叹。岂非超生脱死。最要法门。是以再四叮咛。多方诲诱。恩逾慈母。仁过旻天。粉骨碎身。难足为报。
  【疏】彼诸佛等。即弥陀与六方诸佛也。释迦此云能仁。牟尼此云寂默。
  【钞】能仁寂默。自有二义。一者对待说。则能者善权方便。曲就机宜。仁者至德洪恩。普沾万类。是大悲利物也。寂则澄然不动。顿息万缘。默则漠尔忘言。永离戏论。是大智冥理也。二者圆融说。以悲即智故。终日度生。无生可度。动一静也。以智即悲故。不起一念。常度众生。静一动也。故知偏举二字。乃至一言。佛之全德。摄无不尽。
  【疏】甚难希有。总下二难。具此二难。故言功德不思议也。
  【钞】言二难者。于五浊得菩提。是为一难。又于五浊说此净土法门。是为二难。并此二种。是为最上难行之事。惟佛行之。希有罕见之事。唯佛有之。又难行能行。犹未希有。甚难行者而能行之。此诚驾古轶今。超贤越圣。天上天下。卓然独擅。而无与等埒者也。故云希有。
  【疏】娑婆此云堪忍。一云忍界。即释迦世尊所主大千世界也。五浊者。以五事交扰。浑浊真性。故名恶世。无五浊者。名善世也。
  【钞】堪忍者。以此中众生。堪能忍受三毒烦恼。轮回生死。不厌离故。忍界者。如来于中独证自誓三昧故。又劫初梵王名忍故。五浊交扰者。性本渊澄。繇劫等五。起诸尘滓。如楞严云。譬之清水。投以沙土。土失留碍。水亡清洁。汩然浑浊故。世者。迁流不已之谓。则此世之前。此世之后。当有无五浊之善世。今云恶世。据释迦见世言也。
  【疏】劫者。梵语。具云劫波。此云时分。劫浊者。无别体。以有四浊得名。众浊交凑。即其相也。
  【钞】劫浊者。一大劫中。成住坏空二十小劫。辘轳增减。人寿增至八万岁时。增之极也。乃百年减一。减至二万。即入劫浊。无别体者。繇下四浊。当此劫中。因以得名。此之劫分。众浊交凑。昏乱驳杂。故云浊也。反显极乐国中。阿弥陀佛见在说法。清净之时。非劫浊故。今日我等。何为安处劫浊之世。而不求生彼国乎。下四仿此。故智者云。他方净土无三毒等。则名五清。正此意也。
  【疏】见浊者。五利使为体。开之则六十二等。诸见炽盛。即其相也。
  【钞】五利使者。一身见。谓执我我所。而起我身之见。二边见。谓执断执常。失乎中道。而起边傍之见。三戒取。谓非因计因。修诸苦行。而起取着我能持戒之见。四见取。执粗为胜。担麻弃金。而起自负所见之见。五邪见。谓拨无因果。堕豁达空。而起邪外不正之见。此五者。能令众生趋入生死。故名为使。而几微迅疾。为害非细。对五钝言。故名利使。开之则六十二者。以断常二见为本。而色等五阴。各具四句。三世迭之。则成六十。加本断常。成六十二。此之诸见。犹如罗网。犹如稠林。缠缚屈曲。不可出离。浑乱真性。故云浊也。反显极乐国中。人具正见。非见浊故。
  【疏】烦恼浊者。五钝使为体。广之乃至为十。为百八。为八万四千。及恒河沙等。三灾感召。即其相也。
  【钞】五钝使者。一贪。谓遇顺情境。起于爱着。不能舍离故。二瞋。谓遇违情境。起于恚恨。不能容忍故。三痴。谓于非违非顺境。起于愚暗。不能觉察故。四慢。谓于一切众生。起骄傲心。上陵下忽。不能恭逊故。五疑。谓于诸善法。起猜贰心。欲进欲退。不能决定故。此五者。亦能使人趋入生死。故名曰使。较前稍为重滞。故名钝使。广之者。谓合五利。为十烦恼。又分之为九十八。加十缠。成百八烦恼。又细推之则八万四千。乃至恒沙。多多无量。劳烦我心。不得安隐。热恼我心。不得清凉。又喧烦之法。逼乱心神。使真明不朗。故名烦恼。三灾感召者。贪感饥馑。瞋感刀兵。痴感疾疫。乃至水火风之大难。皆以类从。故名浊也。反显极乐国中。人悉智慧。非烦恼浊故。
  【疏】众生浊者。一云阿含三义为体。又云揽五阴见慢果报为体。恶名秽称。即其相也。
  【钞】三义者。阿含经云。一者。劫初光音下生。二者。揽众阴而生。三者。处处受生。故云众生。五阴。即色受等。见者。横计主宰为见我。慢者。俱生主宰为慢我。果报者。前所作因。今受果报。亦上受生义也。恶名秽称者。生佛相对。众生之名。下劣鄙陋。轮回六道。备受诸苦。故云浊也。反显极乐国中。诸上善人。同会一处。非众生浊故。
  【疏】命浊者。以色心连持为体。催年减寿。即其相也。
  【钞】连持者。依业所引第八识种。外色内心。互相连属。即息暖识三。相持不散。是为命根。一不连持。命根即断。故以为体。催年减寿者。当此减劫。不满百年。而复泡沫风灯。刹那不住。尤为短促。故云浊也。反显极乐国中。人民寿命。同佛无量。非命浊故。
  【疏】此之五浊。且据果言。若楞严所云。或配三细六粗。或配五阴。义亦不异。
  【钞】配三细等者。以劫浊配业相。谓无明初起。性遂浑浊故。次以见浊配转相现相。次以烦恼浊配智相续执取计名字相。次以众生浊配造业相。次以命浊配业系苦相。配五阴者。以劫浊配色阴。谓空见不分。妄见空而两无其实。性为浑浊故。次以见浊配受阴。次以烦恼浊配想阴。次以众生浊配行阴。次以命浊配识阴。言不异者。前一说。心无初相。则超劫浊。乃至无业系苦。则超命浊。是断无明等。名五浊得菩提也。后一说。色阴破。则超劫浊。乃至识阴破。则超命浊。是破五阴等。名五浊得菩提也。为说少殊。而义则大同也。
  【疏】观经云。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今不言五苦者。文省也。
  【钞】五苦者。疏云。五道之苦。或五痛五烧五恶等。详具大本。兹不繁录。以浊必有苦。举浊该苦。故曰文省。
  【疏】此五浊处。能自立者。亦已鲜矣。得成正觉。宁不难乎。是为第一重难事。明自利功德不可思议。
  【钞】自立者。五浊恶世。人生其中。外则时势之所逼恼。内则惑障之所萦缠。况乎身属四生。命存呼吸。是以欲洁偏污。求升反坠。能于此中。分别善恶。持戒修福。自立于人天之位者。鲜矣。能于此中。深惧无常。修四谛十二因缘。自立于声闻缘觉之位者。抑又鲜矣。乃于此中。永断无明。高超三界。而得于无上正等菩提。是则同居火宅。独驭宝车。共溺爱河。卓登彼岸。岂非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此之谓难。此之谓自利功德不可思议也。
  【疏】称理。则自性始觉冥乎本觉。是我赞诸佛义。本觉冥乎始觉。是诸佛赞我义。自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是释迦牟尼义。自性染而不染。不染而染。是五浊菩提义。
  【钞】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则始本不二。用不离体。体不离用。则寂照同时。不染而染。难可了知。是菩提沉埋五浊。染而不染。难可了知。是五浊独露菩提。故知此佛彼佛。同归寂照之自心。烦恼菩提。不出悟迷之一念。本师即我。我即菩提。及得菩提。实无所得。

所谓“业障”,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所造下的恶业,恶因结恶果,是妨碍人修行的种种罪业。“一切业障皆由心生”,转恶念、恶心、恶行,修善念、善行、善语,身口意三业清净,自然多福报。一个人业障深重,会有这4大征兆,看看你占几个?

一、邪淫心重,心不干净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心若清净,则处处都是极乐净土;但若心术不正、心存邪念,一念起,则恶业来。人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我们但凡心中生起一个恶念,恶果便会不请自来。佛说“一切唯心造”,我们的心就是自身的“风水”,心不净,再好的风水也会逐渐衰弱。
“万恶淫为首”,爱生邪淫的人,没有福报、障深慧浅,不明因果、颠倒愚痴。他们往往心里比较阴暗、面相不好,家庭不和、子孙不孝,而对于他自身而言,更是福报的大肆损耗和流失。佛教将戒“邪淫”作为五大戒律之一,邪淫对于一个修行之人的摧毁力会更大,经曰: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若不断淫,必落魔道。其利害程度从中可知。

二、不知感恩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必是小人。佛说众生有四重恩最难报,即父母恩、老师恩、国土恩、众生恩。生而为人,当知“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就是供养佛,孝顺父母就是对佛菩萨最好的供养,其功德利益胜过一切物质供养。父母就是堂前活菩萨,是我们最亲近的佛菩萨,但是众生无明,本末倒置,到寺院烧功利之香,这是迷信,自欺欺人。
我们要感恩身边一切帮助过我们的人,不求“无缘大慈”,但求善待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这同样也是在为自己积德谋福。千万不要做“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小人,人在做、天在看,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信你抬头看,你看苍天饶过谁?

三、杀生造恶业
再一次奉劝众生不要杀生,尽管动物处于低等,但也是佛门中所说的六道轮回里的有情众生,它们的前世或许就与我们有着某种深刻的因缘。若你执意将其化为恶缘,那自然终遇苦果。众生当心怀慈悲,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去伤害生命,一定要心怀敬畏,敬畏天道自然、敬畏因果报应,不要一时享乐,来时后悔,那都为时已晚。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难申;舍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我们不要做一个无知无畏的人,否则终有一天,你要为此付出代价。“善恶到头终有报,从来因果不用忙”,不要待苦果业障现前时临时抱佛脚,你就是抱佛的大腿也无用。不如修好当下,护生放生、广结善缘,为自己的命运增添一道“护身符”。

四、造口业,缺口德
人的嘴也非常影响自身的“风水”,有句话叫“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言语不慎,易召感祸患。尤其是那些说话尖酸刻薄的人,哪怕“刀子嘴豆腐心”也不行,“口是伤人斧,言是割心刀”,不论我们内心如何,一定要在言语间利益他人,而不是损害他人。说出去的话是“因”,是福是祸即为“果”,一句难听的话,伤人三分、自损七成,愚蠢行为。
口业主要分为四种,包括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说话要真诚,不要背后说人闲话,言语要干净,使人如沐春风,不要说污秽语,更不要说骂人的脏话、粗口,那是损自己的口德,败坏自己的名声。出言要有尺,戏谑要有度;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说好话,是布施他人,亦是利益自己。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希望大家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忏悔消业、断恶修善,人生吉祥圆满 。《太上感应篇》里有句话非常经典: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其实讲的就是“因果”,因果是宇宙间最根本的法则。“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一个人可以不信佛,但是不可不信因果。人的命运,包括我们今生的福祸吉凶,都是自己前世种下的因与果,世间一切缘法皆不离因果。

佛菩萨的神通也敌不过个人的因果业力,比如一个人做了坏事,跑到佛菩萨面相,祈求保佑,这不是痴人说梦吗?违背因果的事再求佛也无用。所以,不要想当然地将佛教视为自己的“捷径”,菩萨尚且还救苦救难、广种福田,何况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凡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用羡慕别人比你美,只是你钱没花对~时光不老青春不败~做精致女人~爱自己从来都是人生大事,保养也好瘦身也好,容貌身材都只是外在,内核还是自律让自己变得闪闪发亮,
  • 小蓝罐换新衣啦最近天气越来越冷了,小蓝罐也跟大家一起换新衣服啦[打call]新包装换成了更天然的海蓝色,代表着海洋活泉水补水锁水的功效白色部分做了磨砂质地,上手
  • ” 通过他们的问法我还挺骄傲的 好像我是配得上颜沁的 毕竟没有一个问的是“头像是哪个明星”之类的 说明大家一定都觉得头像这姑娘是我女朋友这个事是不离谱的在可接受
  • 都说软硬结合,空有硬件还是会有天花板的,就好比你租了一个大房子,但是日常拆快递随便乱丢,那么不久房子就会变成杂物间,那么想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得花上一些时间,效
  • 短记一下这几天今早吃早餐,放碟子的时候把手机放桌上了,回来的时候一个大姐说“这样多危险诶,被偷了怎么办”我第一反应是反驳了她“不会的,有定位的,关机也会有定位,
  • 当时是4A景区,觉得太不识货了,听说第二年就升级为5A了,说实话,7A都不亏,就像号称7星的帆船酒店一样,是所见湖的顶配,是大自然的顶配,是我钟意的可以极目远眺
  • 把图片放大看一下MagMag还魂梅飞机头等舱的小零食有多么好,肉大块无籽,酸酸甜甜,尝了不会让你失望,》》#还神梅##还魂梅##泰国梅干##水果干##吃不胖零食
  • C罗此举无疑是和滕哈格摊牌,针对此事,跟队记者Simon Stone在社媒发文:“我知道现在说有点早了,但是圣诞节前一周曼联与伯恩利的足总杯第4轮比赛,C罗估计
  • 一20多岁的英俊少年,对50岁的有名歌妓马湘兰表白:“我要娶 你为妻,若不答应,我就去跳秦淮河!”她没动心,只问了一句话,他便羞愧离去!他怎知,她心中另有一个爱
  • [哈哈]青霄有路:3375bot好,俺来投个青霄有路我是十八线同人写手,最近逆骨嘎嘎响,开始搞oc了,我一直很担心人物关系出问题,因为毕竟是原创,所有人物包括世
  • 其实我真不理解为何公司要限制丸子社交软体自由,这段时间就只能在前期录好的物料和商务看见丸子[摊手]丸子养病整得被你绑票了似的,粉丝愿意等耐心都被你磨没了[太开心
  • 碎碎念我可以啦✔终于解封啦终于[悲伤]虽然不让出市,已经好多了起码像个人了 周五下午六点解封,然后车打不到一波一波一波人都在往市区走经济又要拉动起来了[喵喵]前
  • 环绕着整个场地的外围原来是一条红蓝相间的塑胶步道,不过,由于步道上杂草遍布、枯树枝到处堆积,以及随地可见的废旧家具和生活垃圾,原先的面貌很难看清。环绕着整个场地
  • 结果对面艾克伤害太高,一时难以分出胜负,我一想那不行,要是没有我这有点东西的索拉卡,我们这局可能要输,于是我只好叫网管再给我追加三块钱网费游戏结束后打野加我好友
  • #情感[超话]# a#情感##情感语录#真正能够获得幸福的人,并不是大富大贵的,也不是喜欢自怨自哀的。而是在一个人的生活里面,也能够过得很丰富、很饱满,你的生活
  • 築30年以上たった中古戸建物件を購入して気づいた3つのこと何十年ぶりの円安水準…とテレビで聞くことも多くなりましたね。ただ、「住信SBIネット銀行」は金利が低い
  • #每日一善[超话]#大爱面前,小爱暂时放到一边,他们与爱人守望相助,共担风雨,就像两艘并行的航船,一起穿越厚重的阴云,驶向胜利的彼岸初心在开始的时候往往简单、朴
  • 认为自己身材不够理想的人,只要将土豆列为每日必吃食品吃上一段时间,不必受节食之苦便能收到“越贪吃越美丽”的效果。#中国医师节##微博健康公开课#??土豆能调整虚
  • 確かに、AI の発展による恩恵を受けた現代人は、「退屈」「つらい」といったネガティブなイメージを持つ仕事から解放されて、誰もが自分の人生を生きることができる
  • 在主殿檐廊下有一對蟠龍石柱,這是明末清初的遺物,也是目前杭州僅存雕刻如此精美的一對;旁邊還有兩副刻石側柱,都是同治八年(1869年)遺留下來的。最早的時候,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