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焕忠博士:20世纪的华严宗判教研究」

导读:韩焕忠博士:20世纪的华严宗判教研究韩焕忠华严宗判教是天台宗“五时八教”以外又一种非常重要的教相判释,历来就备受佛教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在20世纪涌现的佛学研究成果中,对此多有述及。太虚大师《略说贤...

韩焕忠博士:20世纪的华严宗判教研究

韩焕忠

华严宗判教是天台宗“五时八教”以外又一种非常重要的教相判释,历来就备受佛教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在20世纪涌现的佛学研究成果中,对此多有述及。



✨太虚大师《略说贤首义》为佛教界内部华严宗判教研究的代表作。 他在文中评价说:“贤首大师以三时、十仪、六宗、五教、三观立一家言,而第一时、第六宗、第五教、第三观之极品,则集中于六相、十玄。 然三时大同嘉祥三种*轮,于第二时更分三时,亦大同天台渐初、渐中、渐后,其十仪亦信天台化仪四教分析开立,而六宗第一随相法执宗所分小乘六宗,袭自慈恩,第二唯识法相宗至第六法界圆融宗固出创见,然此亦随所判‘分始’、‘空始’及终、顿、圆四教而来,故其根柢唯在于教,而五教实为贤首义之纲骨也。… 要之,贤首于佛果实智之境,宗依《华严》发挥者,实有足多,于明佛果利他权智之秘妙,则又多推天台依《法华》者为擅长耳。”[1] 指出了华严宗判教学说对三论宗、法相宗尤其是天台宗的借鉴和融会,以及华严、天台两家判教各自的殊胜之处。

✨周叔迦在《八宗概要》中叙述了华严宗所立五教的基本内容及断惑范围,并与天台宗的判教学说进行了比较,指出两家判教目的的差异。 他说:“贤首宗的判教与天台宗的判教在旨趣上是有所不同的。天台宗的判教,虽然是把各经论各派系不同的主张各各给以合法的地位而免除争论,但是更重要的是指导修行,考验观行。… 贤首宗的法界观,不是下根劣器所能企及,而其判教的目的在于弭争,使不同的主张各各有其地位,兼带可以使圆宗学人总摄各种不同的见解而归于圆教。” 他对法藏弟子慧苑的判教也有述及,认为“是慧苑并不能绍述法藏之学,致使贤首一宗几乎中断。”[2] 这自然是着眼于法藏所创华严义理的传承而得出的结论。

✨吕澂先生对《华严教义章》(即法藏所着《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的解说实际上就是专就华严宗判教而谈的。 他指出,判教、心性、修为是中国佛教的主要理论,而法藏之前就已经形成许多重要的判教学说。 他把华严宗的判教放到中国佛教发展史上进行考察,以慈恩宗依《解深密经》立三时教说是“突如其来地把中国原来的判教完全抛开”,而其后法藏的判教则“又恢复了中国佛教原来的系统,以天台宗的五时八教说为基础,用《华严宗》的说法加以修改,提出小、始、终、顿、圆五教判释的理论。”他看到了华严宗判教与当时佛教发展状况之间的不相协调,认为“佛教到贤首的时候,已经形成许多教,参差不齐,无论怎样会通,也还是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 贤首只好把各教都认作一结。它们互相交错,最后又都可以归于一音。 贤首的义学,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义学发展的最后阶段,从那以后就衰落了。”[3] 由此愈益显出法藏判教的意义重大。

✨方东美先生对华严宗的形上奥义非常欣赏,他从杜顺的五教止观入手,将五教判释视为层层升进的阶梯,循此可臻“彼是相需”、“相摄互涵”、“周遍含容”、“一体周匝”的华严理境。 他认为:“华严宗体系发为一派理想唯实论,博大精深,极能显扬中国人在哲学上所表现之广大和谐性。遮那佛教之成就宛若一部芳菲蓊勃之诗篇,一方面摄取文殊所代表之超越智慧,他方面又结合普贤所采取之伟大愿行,两者因圆果满,一体俱融,组成无穷广大之一真法界,顿使人人自觉本所固有之佛性妙如印海,一时炳现。”[4] 方氏的分疏显示了华严判教之于教理建构的重大意义,在世界哲学范围内凸现了华严圆教的殊胜性。



✨唐君毅先生则甚为推崇华严宗的判教,而对天台宗不能不有所褒贬。 他认为天台宗以《法华经》为圆教的原因,在于经中具有“开权显实”、“废权立实”的说法,但这自然也表明该经“有权可废,意在开显”。 而《华严经》则是如实演说佛的真实境界,本来就无权可废,而意在“直显”,正是“佛之本怀”。 《华严经》是“直依本教流出”,而《法华经》则是“摄末归本”,而其所摄归的“本”,正是《华严经》。 他从受教众生的根机高下利钝对两宗进行评判,认为天台宗义理较契于那些切实笃行的人,而华严宗义理则较适合那些利根上智。[5] 唐氏的解释,对于我们理解佛教史上台净合流、华严禅化等现象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发。



✨牟宗三先生对天台与华严两宗的佛学都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考察,他比较两宗判教,认为天台圆教是“圆具诸法”的圆教,而华严宗的“别教一乘圆教”是“缘理断九”,高居于其他佛教经典和理论之上,隔别不融,从而认定华严宗判教不如天台宗判教圆融、圆满。 但牟氏也认识到华严宗始教与终教的分判较之天台宗的别教有其细密之处,因此他将天台宗的别教分为始别教和终别教,使阿赖耶说与如来藏说两系佛法之间能有清晰而明确地分判。[6] 牟氏融合两宗判教,各取其长,使判释这一古老的学术方法得以重放异彩,展示出在现代学术研究中仍然具有的价值。

✨任继愈先生《汉唐佛教思想论集》是六、七十年代以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佛教的代表作。 该书对华严宗判教比较重视,认为从中可以“看出它的根本观点”、“看出它对唯物主义的坚决仇视,以及和其他宗派之间的异同”。 任先生根据宗密的《华严原人论》,对华严宗的判教观点进行了评论。 任先生认为,宗密的《原人论》“直接对世界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类社会不平等富贵贫贱等作了明确的宗教唯心主义的解说”,宗密的“破痴迷”是“明确地对传统的唯物主义进行了攻击”,宗密的“斥偏浅”是佛教内部不同思想之间的斗争。 其中对人天教的批判“只不过埋怨人天教把因果报应的理论讲的简单化了,对宗教的宣传不利”,对小乘教的批判是因为“小乘佛教对唯物主义的让步”“有二元论的嫌疑”,对大乘法相教的批判是由于该教“没有彻底否定一切存在的实在性,他们的唯心主义不够彻底”,“把空头支票开得过远,对争取群众不利”,宗密对大乘破相教的赞赏是因为它是“最完全、最彻底的唯心主义宗教哲学”,对它的批判则是因为它“同时也给佛教立场带来一些破坏”。 因此宗密认为“只有‘一乘显性教’(华严宗)才能显示佛教最高、最圆满的真理”。[7] 任先生详于“破斥”而忽其“会通本末”的评述,带有极强烈的时代特色。



✨方立天先生对华严宗义理的研究用力颇深,对华严宗判教也相当重视,这充分体现他的《法藏评传》中。方先生在该书中详细解说了法藏五教、十宗、称法本教与逐机末教、同教一乘与别教一乘等教义内涵,并将法藏的判教置入中国佛教判教史中进行比较和评价。 方先生认为,法藏的判教“相对于以往的判教诸说,显示出一定的完备性”,表现在吸收天台宗的四教说与法相唯识宗的判教理论、沿着大乘有宗的思想途径进而融摄大乘空宗的学说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等方面。 但方先生同时也认为,法藏对三乘的区分、大乘与一乘的区分、判《华严经》为圆教、圆教中又分同教一乘圆教与别教一乘圆教等,分判不清,没有作出圆满的说明,所以说“法藏判教说虽然在某方面超过了天台宗,但是他的创造性和严谨性则比天台宗大为逊色”,“重视吸收天台宗的判教说,但又过多因袭,较少超越”。 方先生还指出,从判教中可以看出法藏“从有至空再到实有”、“由偏至圆”、“由渐至顿”、“由相对至绝对,由方便到究竟”四个鲜明的哲学倾向,反映出法藏重视有序思维、融合思维的佛教哲学思维方式的特质。[8] 这些说法都很客观、公正,是他人没有或很少提到的。

✨董群先生《融合的佛教――圭峰宗密的佛学思想研究》一书通过对宗密佛学思想的剖析,全面展示了宗密对中国佛教判教尤其是华严宗判教的运用与发展。 董先生以“融合的佛教”对宗密佛学作总体上的评价和界定,而宗密所作的融合,无论是儒佛道三教之间的融合,还是禅三宗与教三种之间的融合,或者渐修与顿悟之间的融合,都是以华严宗和南禅荷泽宗的“灵知真心”为本体论基础的融合,所以他自然会将所融合的各种思想和学说放到“灵知真心”的天平上进行称量一番。 董先生认为,宗密提出了中国佛教发展的融合方略,对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作出了批判性总结,对中印佛教特别是中国佛教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评价,在判教观上达到了中国佛教的最高水平,规范了后世佛教的发展道路,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9] 董先生拓宽了华严经判教研究的视野,发掘了华严宗判教的文化意蕴,对人类的文化创造提供了某些启发。

[太阳]还有许多的研究成果,如魏道儒先生的《中国华严宗通史》,王仲尧先生的《隋唐佛教判教思想研究》等,都涉及到华严宗的判教学说。 魏先生对法藏、李通玄、慧苑、澄观、宗密的判教都有所评述,尤其是简述了道亭、师会、观复和希迪等宋代“华严四大家”对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的注释,使人们了解到华严宗判教在华严义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重大影响。[10] 但由于受通史体例的限制,魏先生在该书中对华严宗判教的研究只能是介绍性质的,未能得以充分的展开。 对于慧苑的四宗判教,论者历来以为是变乱华严家法,不能绍述前修,王仲尧先生则别具只眼,一反此论,认为慧苑的判教既符合佛教发展的历史实际,又具有学术上的严谨性,这无疑是跳出了宗派传承考量角度的学者之论。[11]

[心][太阳]总起来看,关于华严宗判教的研究成果是丰富多彩的,而且也是非常细致深入的。 一般都注意到将华严宗的判教与其他佛教判教,其中特别是天台宗的判教,进行比较,以凸现华严宗判教的特色,视野一般都集中在法藏、宗密等祖师的学说之中,这些成果对于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帮助人们掌握中国佛教的特质,理解高僧大德纵横捭阖于古今中外各种思想视域的心胸与气魄,都具有极大的启发性。

--------------------------------------------------------------------------------
[1]释太虚《略说贤首义》,黄夏年主编《太虚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2]周叔迦《八宗概要》,《周叔迦佛学论着集》,中华书局,1991年。

[3]吕澂《华严教义章略解》,黄夏年主编《吕澂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4]方东美《华严宗哲学》上、下册,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

[5]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卷三,学生书局。

[6]牟宗三《佛性与般若》(上、下册),台湾学生书局。

[7]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民出版社1963年。

[8]方立天《法藏评传》,京华出版社,1995年版。

[9]董群《融合的佛教——圭峰宗密的佛学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10]魏道儒《中国华严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11]王仲尧《隋唐佛教判教思想研究》,巴蜀书社,2000年。
[编者按]

——本文原载《浙江佛教》1994年第1期

劉釗先生《序》

遠在貴州的蔡偉兄來信,讓我爲他的新書《古文獻叢札》寫一篇序。念及與蔡偉兄多年的友誼,我自然不能推辭。近些年我沒少爲學界朋友的大作寫序,圈子裏有些人大概頗不以爲然。其實一切關乎學術的認知和理念都是在不斷變化中的,對“序”的認識也不能過於拘泥。誰規定“序”一定非要名氣比作者大,學力比作者高的人來寫不可啦?學界中晚輩給先進寫序,學生給老師寫序的例子並不乏見。這好比你恰巧遇見老友在擺攤賣貨,他拉你幫忙吆喝吆喝,你說你能拒絕嗎?還譬如老友在臺上唱戲,你在臺下聽到妙處,帶頭喊了一聲好,這是不是一件很自然正常的事情呢?況且從私心出發,我也想借蔡兄的大作得以傳名久遠,於是也就不顧佛頭著糞之譏率爾操觚了。

《古文獻叢札》一書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簡牘帛書與其他古文字篇,第二部分是傳世古書篇,第三部分是校勘篇,第四部分是其他雜文篇,第五部分是訪談篇。第一部分主要是對清華簡、安大簡、上博簡、北大秦簡、北大漢簡、漢簡《倉頡篇》、海昏侯簡、馬王堆帛書、銀雀山漢簡等出土簡牘帛書資料和個別青銅器、玉版、石鼓文銘文的考釋;第二部分是對傳世典籍的考證,涉及的古書包括《楚辭》《莊子》《韓非子》《說苑》《新序》《文館詞林》等;第三部分是校勘篇,主要是對《墨子》《尚書大傳》《荀子》《文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方言》《新論》《鹽鐵論》《論衡》《史記》《廣雅》《鬼谷子》《高士傳》《群書治要》《醫心方》《篆隸萬象名義》等書的字詞進行的校勘和考釋;第四部分是其他雜文篇,包括幾篇讀書札記和書評;第五部分收録的是以作者爲對象的“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青年學者訪談”。

書中所收文章有些我之前曾讀過,有些則是第一次看。無論之前看過與否,此番重讀,仍然是收穫滿滿兼感慨頗多。首先是真心佩服蔡偉兄扎實朴厚的學風。文章沒有蕪詞虛言,不枝不蔓;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句句落到實處。這在學界流行鋪排漫衍,盛飾繁修類文風的當下,顯得尤爲珍貴。其實古人就是這樣做學問的,我們看乾嘉考據大家的學問,有很多都是通過此類讀書札記的形式體現出來的。所以有沒有發明創見,常常跟文章字數無關,哪怕只有片言隻字,只要是真知灼見,一樣會得到認可。相比較而言,反倒是我們現在以刊物的字數、格式等來規範限制文章的做法,頗有點“八股”的味道。其次是蔡偉兄的文章的確有很多發明創見,其中很多考釋都有相當高的難度。有些文章我讀到會心處,總不免擊節讚歎。我曾捫心自問,有些文章自忖我是寫不出來的,因此就更是佩服。說有相當高的難度,是因爲一要對古書很熟,而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有長期寢饋其中的人,才會有如此熟的語感;二是要對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校勘學有比較深入的掌握,其中文字學不光要對古文字形體熟悉,還要對歷代的俗字形體也要熟悉才行;三是要對出土文獻有最新的追蹤,這樣才能跟上學術新形勢,及時用出土文獻中的新材料與傳世典籍對讀並有所發現。能做到以上三點的人很少,但蔡偉兄是真正做到了。

蔡偉兄的文章外行人看去,可能會覺得似乎飣餖瑣碎,並不高檔。其實這類實打實的文章才最爲寶貴。這樣的文章與那些隨感而發,說過即忘的文章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也是那些低級重複,炒賣估販的文章不能望其項背的。這樣的文章解決一個問題,就前進一步,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對各種古書的復原過程中逐漸接近古代典籍的原貌。如此集腋成裘,累土成臺,自然會逐漸構築成學術大廈,推動學術的不斷進展,也會讓讀者收穫更多的學術真知。從這個角度說,蔡偉兄的每一篇校讀古書的文章,都可以看作是古書的諍臣,每篇文章中的正確觀點,都可以當做是古書的畏友。蔡偉兄因古書找到了事業,得到了快樂;古書也因蔡偉兄得到了修正,恢復了原貌。真可謂協調互補,相得益彰。

蔡偉兄從高中起以讀蔣禮鴻《義府續貂》、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積微居小學述林》和王念孫《廣雅疏證》等書爲契機,逐漸迷上了古書,夢想成爲高郵王氏那樣的學者。無奈環境惡劣,獨學無友,提高很難。但他矢志不渝,癡心不改,一直在困境中堅守夢想,日日與古書爲伴。直到裘錫圭先生慧眼識珠,安排他來復旦參與科研工作並招他爲博士生,方始爲他打開了真正走入學術研究的大門。因“三輪車夫”與“復旦博士”對比的巨大反差,致使蔡偉兄考上復旦博士一事,當年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新聞,一時間聲震遐邇,遠近聞名。好在他不受暴得大名的影響,潛下心來,一心向學。在復旦他惡補古文字、古文獻等方面的知識,同時在歷代俗字和音韻學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使其見識和學力有了長足的提高。這一點在他近些年的文章中有比較明顯的體現。

雖然他收入本書的文章並非都是定論,有些只能算聊備一說,有些還感覺證據偏弱,但這都不影響其中大量的精彩的考證和結論。我一直認爲要以長時段的眼光評價一個學者,評價一個學者的高低,主要要看他身後留下了多少正確的東西,而不是看他說錯了多少東西。偶爾說錯了沒有任何關係,連王念孫、王引之都會犯錯,何況後來的我們。學術研究本來就該有一定的容錯率,研究本身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滾滾不息、永遠向前的學術洪流一直在篩選、沙汰研究成果,保留下正確的東西,淘汰掉錯誤的東西。這正如一個古文字的考釋,歷史上經常積累有很多錯誤的釋法,可一旦被正確釋讀後,錯誤的釋法就會被淘汰,沒人再注意是由誰曾提出過哪種錯誤的釋讀一樣。

研究古文字和校勘古書都是一件枯燥煩難的事情,首先能從中培養出興趣就很不容易,如果還想作爲事業來追求,那就需要有相應的環境和條件才行。由此也可想而知,要在這一學科自學成才的難度有多高。社會上有很多自學古文字和喜歡讀古書的人,他們癡迷、執著,但因無人指點,常常會把路子走偏,陷入越努力離正途越遠的窘境。據我所知,在這個領域自學成才者,目前只有陝西的王慎行,吉林的徐寶貴和遼寧的蔡偉兄。這固然與時勢、際遇和外部條件有關,但跟他們個人的潛質和毅力關係也不小。無論如何,他們的成功也說明,雖然在這一領域自學成才很難,但並非沒有例外。其中蔡偉兄的成功範例,就具有相當典型的啟示意義。

劉釗

2022年5月

寫於疫情封控中的書馨公寓索然居

《大悲咒》第七十句
(第八十一段)
70、【波陀、摩羯、悉陀夜bō tuó mó jié xī tuó yè】观世音菩萨现灵香天菩萨相:“灵”指的是各类神灵;“香”指的是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天”指的是二十四诸天;“菩萨”指的是已解脱生死,自觉觉他的圣人。灵香天菩萨就是这样一位心通各类神灵,修行五分法身香,常住天界的一位菩萨,其成就为五分法身香。那么什么是五分法身香呢?即:
1、戒香:戒指的是戒律。分开来讲,“戒”的作用是防非去恶;“律”是具体的清规戒律,即条条款款,指佛门弟子必须遵守的规则。戒律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思想行为、语言行为、身体行为这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
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小乘五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不卧高广大床、不花鬘璎珞、不歌舞戏乐。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居士可受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
十重禁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说过罪、自赞毁他、悭吝、瞋恚、诽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通过戒律的约束,做到心中无过失、无罪恶、无嫉贤妒能的心理,无悭贪嗔恚的念头,无劫掠杀害的意图等一切不良行为,做到外不著境、内不动心,严守戒律者,即得戒香:得第一分法身香。
2、定香:修学四禅八定、金刚喻定、首楞严大定等禅定,于一切善恶境界中,外不染尘,内心清静;不昏沉、不散乱,于一切法,不取不舍,见自本性,如如不动,住三摩地者,即得定香:得第二分法身香。
3、慧香:慧就是般若,般若是出世间的智慧,是能学道、能解道、能修道、能证道、能解脱生死烦恼,能超凡入圣的智慧。世间智慧出自于我执所生的世间法、以功名利禄为人生的最大追求;般若智慧出自于如来藏的出世法,以自利利他究竟涅槃为修行的最大追求,故名般若。
般若是专治烦恼直至成佛的法药,修功德者应当知道:般若之体即法身、功德在法身中。若人识得般若、解得般若,但不善于应用般若,此人有过无功;若能善用般若、则有功有德;若能常持不懈,即是安住于菩提道,直通成佛之路。如此得般若者,即是得慧香:得第三分法身香。
4、解脱香:解脱指的是八种解脱法。即:一、有色观诸色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解脱。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解脱。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想受灭身作证具足住解脱。这前七种解脱依次为欲界解脱、色界解脱;第八种解脱法为无色界解脱,已脱离三界,永断生死烦恼,证阿罗汉圣果。得圣果者,即得解脱香:得第四分法身香
5、解脱知见香:知见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凡夫知见、一类是圣人知见;凡夫知见见世间法、圣人知见见出世间法;世间法是生死法、出世间法是不生不死法;生死法落在六道轮回中受种种苦、不生不死法入涅槃中得种种乐。此两种知见,孰优孰劣,自可一目了然。
那么什么是圣人知见呢?圣人知见就是佛知佛见,传播佛知佛见就是诸佛世尊出现于世的一大事因缘,诸佛世尊出现于世,主要是想为众生“开佛知见”,使众生得自性清净,故出现于世;主要是想为众生“示佛知见”,使众生得真实利益,而出现于世;主要是想为众生“悟佛知见”,使众生破迷开悟,而出现于世;主要是想为众生“入佛知见”,使众生彻底解脱生死烦恼而出现于世。
世尊所说的“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是佛用方便法引导众生,从信位进入圣位的四个阶段,是开权显实,圆融心境的真正妙法。那么什么是“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呢?《法华文句》卷四说:以四位、四智、四门、观心等四种不同立场,阐释“开、示、悟、入”之理,并一一配列。就四位而言,是指菩萨修行过程中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大阶段,即:
1、以“开佛知见”配十住位:于此阶位之初,能破除见思无明,断除一切见思烦恼,开显如来藏,由此而见实相之理,在果证上已超越了小乘极果。
2、以“示佛知见”配当十行位:于此阶位,已破除烦恼障,此时所知障虽未全破,但不生不灭之体已开始彰显,此体具足如来万德,凡是法界中一切众德,无不在此体中一一显示分明。
3、以“悟佛知见”配当十回向位:于此阶位,既然已破除了烦恼障而显现出真如实相,明白了法界众德归于一体,这个时候已得理通达、事通达,事理融通,随意无碍的境界。
4、以“入佛知见”配当十地位:于此阶位,事、理既然融通,此时已得自在无碍,任运自如,而入萨婆若即“一切智”海。一切智指除了佛智外,对一切世界、众生界、有为之事、无为之事、因果、十法界,它们之间的种种差别,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轮回流转之相状,无不了知,这样的智慧称为一切智。
由上可见,“开、示、悟、入”是帮助众生破无明、离生死,脱轮回最重要的四个修学阶段。诸佛如来在教化菩萨时,讲了很多可修可证的法门和教理,讲这些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一个事情,就是以佛知佛见,开示众生、觉悟众生,使其证入佛知佛见。得佛知佛见者,即得解脱知见香:得第五分法身香。
香的意义,是以智慧之火烧出法界真香,这是最真实的庄严佛身,供养如来。这五分法身香,皆是自性本具,本不从外求、本不从外修,但众生痴迷,亡失自性,不得已而从戒定慧起修,至生死解脱、知见解脱,圆满五分法身,具足功德,这样渐修,也能找回自性佛。
那么观世音菩萨在这里现灵香天菩萨相是什么意思呢?是菩萨告诉一切众生,要像灵香天菩萨那样,认真修学五分法身,得法界真香,常住天界,与天地神灵相往来,入世度人不住生死、出世解脱不住涅槃,受用真实大自在。
这篇咒语中的“波陀”译为“红莲花”;“摩羯”译为“善胜”;“悉陀夜”译为“悉皆成就”。此句的意思是:菩萨得五分法身香,坐金红色莲花宝座,身放大光明,以善胜之五分法身法指示修道人要以无比的智慧,明辨真伪,远离一切邪恶,了悟世事无常,人生不过是昙花一现,转眼即空。应以清净之心,及早修行,认真受持《大悲咒》,使身心俱得解脱,永断世间一切烦恼,这样就能成就无上菩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6:中野店 特别店铺装饰!宣传活动期间,将特别装饰东京都的中野店为“新网球王子 U-17 WORLD CUP”合作活动规格!期待大家的光临♪7:Zenshow网
  • 皱了皱眉,朱元璋继续追问道:”那你来这里做什么?”那人幽幽一叹道: "拿回人鱼烛而已.......”朱元璋一直注意着手中的五明扇, 此时愕然发现扇面上
  • #深圳写字楼# #深圳写字楼出租# #深圳办公选址# #龙华写字楼# #龙华写字楼出租# #龙华办公楼出祖 #写字楼出租# #房产# #房产头条# #房产曝光台
  • [圣诞帽][奥特曼][紫金草]过去30年我受到很多被动伤害,就是明明不愿意也知道别人的用意却被动地不情愿的接受,最后还要从坏的结果中自我安慰,劝慰自己要为当初的
  • 就是因为你有善业,第二个你有色身这个助缘,所以你的心里感受到快乐。为法灭身,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那么这个时候,第一个你不怕痛苦,第二你不怕死亡。
  •   滬尾湖南勇古墓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今年淡水古蹟博物館特別爭取「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歷史場域重現計畫」進行修復及再利用工程,把考古遺址現地保
  • ”; [兔子]烤出汁的口蘑永远是我的爱; [兔子]五十多块的水果捞果然好吃,椰奶那么那么厚 今年就结束啦,明天要去和老闫见面啦,剩下的几天买了大积木邮到锡盟要
  • 所以说如果一个人中年以后的长相显年轻,他一定品性善良!这些年,你到底是怎么度过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先别急着回答。你的面相出卖了你的内心,你的过往都写在了脸上。
  •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是一部求取财富的佛教经典,值得每日修行持诵与传播的殊胜佛经。 开经偈 无上甚深唯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
  • #刘宇宁巴黎欧莱雅护肤代言人#️#刘宇宁卿卿日常主题曲# ️#刘宇宁宁远舟# 挫折会来,也会过去,跌倒了再爬起,失败了再努力,永远相信哪怕自己再平凡,都会拥有属
  • 这3个修行"小秘密",我都守了30多年了,不知哪个给泄露出来了……一,开窍穴处之密1,丹士们都知到上下丹田练丹需开窍穴,当今练丹者除知凝神入
  • 如果你愿意,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有多少是顺从内心,又有多少是迫不得已。如果你愿意,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有多少是顺从内心,又有多少是迫不得已。
  • 一人饰演了5个角色,这个工资咋算[捂脸]是的,视频中,梁家辉一人饰演了5个角色;视频一开始,演员梁家辉接到了一个剧本,然后故事由此开始,他扮演了解放时期的手工业
  • 常常我們踏在這個地上,就想到我的心要如大地,什麼都能夠容納,善人容他,惡人也容他,好事容它,壞事也容它,無有一法不包容,樣樣都能夠忍受。還有看不順眼的,還有心裡
  • 虽然有许多人吐槽鼠标较重,但是罗技还是为G502 HERO配备了5个3.6g的配重,一方面可以用来给鼠标增加重量,毕竟也是有人喜欢重鼠标的,另一方面也可以放一两
  • 我说:当然是走着回去啊~朝姐说:别走了 我送你我说:不用了 我走走朝姐说:哎呀 我送你 我说:真不用了然后朝姐拽着我走出了办公室当跨出单位大门的那一刻趁着她不注
  • ”蜜蜂抬起头,看了一眼这个横空而来地心浮气躁的家伙,然后,不紧不慢的轻声应道:“整个树冠都山摇地动的,我就知道是谁来了,这个世上还有比你更无礼更骄傲的下一个吗?
  •        命犯童子煞从命理的角度来通俗地说,命犯童子煞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身上还有另外一个人,可以说是一个人除了他自身的肉体之外,还有另外的灵魂附在他身上,
  • 潮牌就是因为穿的人少才会体现出来潮,这是通过大众审美认知的方式而存在的。都是文化配得上价格,你的文化被大家承认追捧,能吸引更多的人来,你就是成功的 你就值得这个
  • 小小让我们讲题还不用到讲台上去,而且卡住了还会帮我们接下去,语文老师完全让我们自己讲,真的会谢[伤心][伤心] 明天第一节课就是语文[单身狗][单身狗]安树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