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的情绪化句子

1. 思念无声 却震耳欲聋.
2. 别顺我意 我太口是心非.
3. 为什么我的选择永远是错的.
4. 说过的我从不念旧.
5. 玫瑰太廉价了满大街都是.
6. 如果能在你心里与众不同就好了.
7. 暗恋本就是一场预知结束的失恋.
8. 心决定的东西 嘴回答不了.
9. 见面少 你别喜欢别人就好.
10. 我不太死心 还是希望你爱我.
11. 介意的事我永远介意.
12. 托你的福 到现在还没走出来.
13. 我可以等 可你不能一直没有回应.
14. 假装不在意才是最强的占有欲.

昨日立秋,石门关景区福国寺里的桂花香飘四溢,远远就闻见了。或许这桂花是种在深山峡谷的古寺里,沾染了仙气,香味不同闹市里的热烈,却久久不散,香而不艳,甜而不腻。

桂花树旁的廊柱上一副对联“银河翠屏此处清凉法界,悬岩峭壁居然仙佛瑶台​”可证此桂花生在仙境矣!

站在树下闭上眼,深呼吸,秋的意味扑面而来,这金黄细碎的小花瓣,晒干了,做桂花糕,泡桂花茶,那都是极好的秋的馈赠。

闻毕桂花香,走到寺门,大门内侧贴着的一副对联映入眼帘,也深入心底。
“​古刹标奇凭临石峭泉清别有化机陶俗虑

浮身得暇听取钟声松籁还将诗意证禅心”

​………

出了福国寺,寺门左侧立了一块大石碑,是纪念抗战胜利而立,石碑上刻了一件奇事,抗战胜利前夕,寺里的牡丹忽然开了七朵,喻七七事变,抗战必胜之意。当时的曹子英县长为此写下了诗句。诗云:
“七七抗战近八年,
我军到处息峰烟。
寺里愿凭花力报,
胜利必定在目前。”

福国寺几百年来虽偏安一隅,却一直为国为民祈求福祉!

出了福国寺,顺着山路往景区走去。虽已立秋,但草木青翠,山花烂漫,忽听泉水呼啸而下,峰回路转,不知觉走近了瀑布群落。泉水清冽洁白,从山上哗啦啦欢快奔涌而下,遇落差大的地方,声音洪大如鼓,遇平凹地积为潭,潭水翠绿似碧玉……

沿路还有各种地质物种宣传图,一边走,一边了解大理苍山地质知识,苍山特有花卉。

万物皆为可爱!立秋了!

【桑兵:大众时代的小众读书法】
治学首要在于读书,不要以找材料的态度读书,而应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种类型的材料。

所谓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类材料,首先,治学必须经过放眼读书的阶段,不预设藩篱,尽量不受现在分科的局限以及后人成见的制约,不以分科的眼光看待所谓专门史的界域,不以后出的观念生出专题的问题意识,努力把握学问的基本和大体及其渊源流变。

不读书而治专题研究的流弊之一,就是专而偏,误以当时的系统为历来的系统。所谓研究历史学术文化,实际上是按照后来的架构重新条理解读。抗战结束后,有学人针对当时学界的流弊指出:“晚近治史者,喜称专家。凡治某朝者,即只知某朝之一二事物,而不识某朝一代制度所以损益及其演变之故,其著述论证,多所附会穿凿”。后来钱穆进一步批评道:“民国以来,中国学术界分门别类,务为专家,与中国传统通人通儒之学大相违异。循至返读古籍,格不相入。此其影响将来学术之发展实大。”主张以既有的分科门类,参融旧籍,求其会通。时过境迁,风气流转,专家先是成为学界的尊称,继而畸变为坊间的调侃,影响学术事业何止是大而已。分科教育之下,未经放眼读书,则起步阶段已经偏于一端。不要说放不进学科体系的经学无从解读(望文生义的门外文谈不在考虑之列),即使近代经过对应重新条理的文史哲等科,若是按照今日通行的分界观念,不仅所读之书大为局限,解读之法更是格义附会,越有条理,去古人真相越远。

“学问必先通晓前人之大体,必当知前人所已知,必先对此门类之知识有宽博成系统之认识。然后可以进而为窄而深之研讨,可以继续发现前人所未知”。而要做到这一层,必须放眼读书。这虽然与现时的教育体制及知识系统不无矛盾,很难在上学阶段实现,至少应在毕业之后努力设法弥补。否则终身参野狐禅,很难踏上正轨,登堂入室。治学不读书而一味找材料,只由教科书接受一些常识套话,就进入细小的专题研究,不知前人大体和已知,守成尚且力有不逮,又迫于环境,急于创新超越,凭借翻译介绍的域外义理或讲座讲坛等耳学零碎,追逐新奇,道听途说,横逸斜出。所谓创新,难免无知者无畏。如果只是为了写书而翻书,等于不读书一味找材料。而做什么只看什么,所写不出所读范围,著书不是所知的冰山一角,而将内囊尽了上来,犹如日暮时分盲人骑瞎马行险道,实在是万分危险的事。

其次,应读书以发现问题,不要悬问题以觅材料。否则先入为主,难免偏蔽。不读书而做学问,所研究的问题只能依靠后来预设,治学的顺序前后颠倒,先有论点,再找论据。不仅问题本身或非前人所有,或为自己生造,挑选、取舍和使用材料往往演变成为预设的观念填充作注,而不会从文献中读出历史本相,用事实说话,顺时序地重现史事的发生、联系及其演化。由于读不懂前人著述的意思,便以为前人无意思,总是要将各种文本史事原有的时空联系割裂,打乱成为任意取舍的材料,以便纳入后设的框架,曲解附会。如果遵循固有联系,则反而无法连缀,不能通解。就所撰写的文字看,似乎前后照应,自圆其说,实则断章取义,削足适履。即使稍高明者,能够言出有据,面对材料史事的繁杂,也很难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容易误入前人所设陷阱而不自知。如此这般被构建出来的历史,自然不可能呈现历史的本相,只能流于作者自己的思想史。所以王国维说:“宜由细心苦读以发现问题,不宜悬问题以觅材料”。

读书以发现问题,所要发现的主要不是书的问题,而是研究对象的事实问题。不要仅仅限于读书得间,一味找漏洞钻空子,而应关注历史发展变化的枢纽大节和线索脉络。最好同时关注多个问题,不要终生固守一个方面甚至孤立的一点。

不读书而只是找材料,必然有材料范围难以捉摸的问题,细分化并不能解决史料边际无从把握的困惑,再小的题目,也很难穷尽史料。以索引找资料,则会遗漏大量从题目、关键词不可见的重要史料。况且关键与否,也要出自泛读博览,而不能单凭后设。因为不知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就难以把握所治专题的史料边际及其关联度究竟何在。由此出现相反相同的两种情形,或是动手动脚找不到材料(实则往往视而不见),或材料太多而不能驾驭。犹如秉烛夜行,灯下黑与不远见均不可免。于是研究一个题目究竟要掌握材料到何种程度方可出手,而且能够保证大体不错,将来材料进一步发掘披露,可以补充,可以局部调整,甚至可以个别细节正误,但基本的判断和用力的方向大致正确,后续研究只是加强,而不至于颠覆已有结论,而且所论不仅仅是发表见仁见智的议论,便成为难以拿捏捉摸的普遍难题,也是史学艺术一面的奥妙所在。不能掌握书的规模条理脉络而专题治学,无异于学术上的冒险赌博,成败只能听天由命。

其三,熟读基本书,熟悉旧材料,才能有效运用新材料。近代以来,提倡扩张史料而不读书的流弊之一,是人所共知的书都不看,一心只找前人未见书。殊不知不熟悉旧材料,则不可能恰当地利用新材料。结果往往问题和材料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就算找到前人未见的材料,因为不知大体全局,也无法认识得当,只能望文生义、穿凿附会,导致研究流于凿空蹈隙。虽然看似有扩张领域之利,其实不过是图立说容易之便。

片面强调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不读书而一味扩张材料,造成对资料的迷信和垄断,产生两种看似相反而实相同的偏颇,一是不看身边易见书,专找人所不见的材料,不知历史的大体已在一般书中,熟悉旧材料,才能恰当解读新材料;二是过度依赖材料的独占,只看自己拥有的秘笈,不与其他资料比勘互证。如果研究某人某事只看直接资料,以其人的所见所知为全部事实,等于以其是非为是非。或以某一类资料为直接可信,以为材料即事实,于是只看这类材料,甚至排斥其他资料,不能相互参证,非但事倍功半,也容易错解误判。而在打洞式的专题研究之下,学术成果很难被重新验证,使得不读书但找材料,用看得到来掩饰读不懂的偏向不断加剧。今人能够看到的文献远过于前人,而读懂文献的能力则远不及前人。于是价值越高的史料,因为愈是难读,利用者反而愈少,即使查阅,也只是从中挑选自以为“看懂”的东西。正因为找不到看不全弄不懂,研究者干脆不顾史料的全体、异例及反证,敢于断章取义,强材料以就我,以举例为归纳,凿空逞臆,轻率立论。不读书而只是动手动脚找材料,“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结果,自然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其四,应如严耕望所说,治学要读人人常见之书,说人人不常说的话。此意与黄侃所说发现与发明有异曲同工之妙。1930年,留学北京大学的吉川幸次郎专程到金陵拜访黄侃,后者针对学界的时趋,“诰以治学之法曰:‘所贵乎学者,在乎发明,不在乎发见。今发见之学行,而发明之学替矣。”此说可以吉川本人的亲身经历为证。吉川在北京期间,对于《经典释文》中“释旧作某”的含义百思不得其解,先后请教过包括章门弟子在内的诸多先生,均不得要领。而与黄侃见面时,一提及此,黄侃便立即指示此处是夹入了宋人的校语。闻言之下豁然开朗的吉川觉得第一次遇到真正的学者。对于一味追求发现新材料的学术趋向,哪怕是各方一致赞誉有加的王国维,黄侃也予以尖锐批评。1928年6月1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国维少不好读注疏,中年乃治经,仓皇立说,挟其辩给,以眩耀后生,非独一事之误而已。始西域出汉晋简纸,鸣沙石室发得臧书,洹上掊获龟甲有文字,清亡而内阁档案散落于外,诸言小学、校勘、地理、近世史事者,以为忽得异境,可陵傲前人,辐辏于斯,而国维幸得先见。……要之经史正文忽略不讲,而希冀发见新知以掩前古儒先,自矜曰:我不为古人奴,六经注我。此近日风气所趋,世或以整理国故之名予之,悬牛头,卖马脯,举秀才,不知书,信在于今矣。”并进而评判道:“近世之学,沟沈优而释滞拙,翻案出奇更拙。”发明是接着说,发现则容易流于对着干,温故知新与不破不立,虽然在近代学术发展史上都有所贡献,毕竟高下有别。

将重心由找材料转向读书,由看得到转向读得懂,改变以外国义理为准则的趋向,由借助外力条理材料转向理解文本史事的本意本相,通过比较而近真并得其头绪,透过表象探究史事背后的内在联系,以免进一步误读错解前人言行。如此,解读文本,重现史事,才能领会本意,查知本相,得其所哉,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改善提升近代中国研究的格局与水准。

本文原载于《学术研究》2013年第11期,转引自“墨香学术”公众号,旨在知识分享,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转引自:墨香学术 春雨经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这个世界上所有汇聚的凌云之志,必将在自己漫长的人生路里一一实现,我是我自己。在过往的人生里我曾经觉得一定会有一瞬间是被注定的,被命运美化的,被某个平行宇宙中的
  • 好书推荐丨民国寻忆之《那些逝去的厚重声音》辜鸿铭、蔡元培、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李叔同、马寅初、马一浮、刘师培、熊十力、黄侃、钱玄同、刘文典、陈寅恪、陶行知、
  • 昂,对的对的,斯莱特林魁地奇队长,那个高冷盐脸学姐,私底下才不是粘人精呢,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知道她平时一般不这样的kkkk”“真是太谢谢你了,明天也不会有人来
  • #拾心话[超话]# · 【一些励志的古诗词,总有触动你给你力量】 .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杂说送张琥》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当年万里觅封侯[超话]##当年万里觅封侯[超话]##手写微博##procreate手写[超话]#“你当日知道留不下来,所以你不肯同我说,不肯告诉我……”“但偏
  • 我也想要[太开心]同样的阵容四艺前两次,在13回合能打的只剩蕊儿,被拖到15回合结束,后面升级完戴的四艺再试,结果只杀了一个己方就全部阵亡的大冤种,是谁我不说[
  • 它作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想贴哪里贴哪里:食物的最佳赏味期;厨房的油盐酱醋调料区分;开关盒的灯域小提示.... 操作简单,app上有很多好看和可爱的模板和贴纸,
  • 在岁月面前,我们终究都无法避免雨落雪飞的季节,也是在这个时候,懂得了无所谓的喜悲,眼下的日子让人不慌不乱就是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时光慢慢流走,我们慢慢品味生活的五
  • 2- 那天小孟一直执念于走到湿地最里面的深潭口 最后什么都没看到 但是沿路和夕阳并行。9- 快要从湖州回来的时候开到了新市古镇 那里的慢生活让人有点剥离现实。
  • ”我先是一惊,后又觉着这应是个很长的故事,便坐到了讲桌前的桌子上,余老师手撑着桌沿,笑着说道:“先生他,人挺好。那人气喘吁吁,像是刚跑过的样子,他摸索着开了CD
  • 来去自由, 即使曾经同行过, 但何必把与旁人的恩怨转到他身上来恨他,伤害他。来去自由, 即使曾经同行过, 但何必把与旁人的恩怨转到他身上来恨他,伤害他。请问
  • 朋友圈晒娃文案|萌翻了❶◡̈⃝ ◡̈⃝ ◡̈⃝ ◡̈⃝﹊﹊﹊﹊今生有幸为你额娘余生必定护你周全 ​​​❷♥———ρяιиcɛƨƨ♡ρяιиcɛ———♥☆自从你来
  • ”22.《安徒生童话》阅读安徒生童话的首要意义,便是它能帮助我们深入地读懂儿童,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找寻自己内心深处已经失落的童真世界。29.《追风筝的人》一个人无
  • 2、 跟领导或者地位比你高的人不要发语音,要发文字,因为这些人的时间比你值钱,不要为了让自己省事,让别人费事,否则你的领导可能会认为你不懂事。不经他人苦,莫劝他
  • #韩剧冬天之后的樱花[超话]# 早安,甜美的陨星们,我估计晚上也没心情发什么了,就现在说了吧:今天大家也要开开心心的看完第八集,不要哭,甜甜美美的结束这一段美好
  • 茶需要慢品细品,不想酒一饮而尽显豪爽,宝玉用喝酒的方式喝茶,喝一海茶是为了解渴,被妙玉奚落为你那是饮驴饮骡,白瞎了宝玉摘的红梅花[笑而不语]#好品山东# 【济宁
  • (用太多不油就怪了hh 不是发油的锅![哇](具体方法我写图上啦)我平常追求的就是头顶蓬松+发尾柔顺它就可以轻松帮我做到~发尾轻盈也不会压塌头顶 加重发根什么的
  • 与前一周相比,意大利的产量增长了48%,法国市场的产量增长了 24%,德国太阳能产量增长了 11%,伊比利亚半岛增加了 7%。同样在四月的第一周与前一周相比,大
  • 就之前吧,家里人也不说,我还是特烦,因为工作的同事一直说结婚这个话题,结果今天家人打电话聊起来了也说,我更烦了,本来就看书看不进去,注意力不集中,现在我被笼罩在
  • 昨夜重庆暴雨预警,风洞也吹了太久需要休息一阵子恢复,于是直接开来贵阳,顺路来了收藏的“花溪夜郎谷”逛了一圈,疫情原因没几个人,园子不大,一群群的石头雕塑安静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