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下)《坛经》版本源流考

由此可见,胡适先生对《曹溪大师别传》所下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契嵩本《坛经》取材于《曹溪大师别传》的部分内容,正好弥补了敦煌本《坛经》的不足。

1934年,胡适先生又撰《坛经考之二》,对惠听本作了考证,兼及敦煌本和契嵩本。胡适先生认为敦煌本是最古真本,惠昕本中“增添了许多很浅薄的禅宗滥调,而契嵩以后多沿用他的改本”,并批评契嵩本是“妄改”,又说:“禅宗和尚妄改古书的大胆真可令人骇怪了。”(《坛经考之二》,见《胡适学术文集》(中国佛学史),中华书局,1997年12月,493-494页。)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由于胡适先生在学术界的地位很高,于是就有些人附和其说,对《坛经》版本的说真道伪之风愈演愈烈。

1980年,郭朋先生出版《坛经对勘》一书,对敦煌本、惠昕本、契嵩本、宗宝本作了对勘,在他所作的按语之中,“窜改”、“编造”、“硬塞私货”、“以假当真、真伪不辨”、“斑斑伪迹”、“无稽之谈”、“窜改成癖”等字眼比比皆是。

1982年,郭朋先生出版了《坛经校释》。1987年,又出版了《坛经导读》。在这两书的前言中,他征引了古今中外学者有关《坛经》版本的论述,把《坛经》真伪之说发挥到了极点,最后得出结论:

时间愈晚,字数愈多。这一情况清楚表明:愈是晚出的《坛经》,就篡改愈多,就愈多私货!作为“慧能的《坛经》”(如果它不是“慧能的《坛经》”,而是“禅宗的《坛经》”,那自应另当别论)说来,就不能不说,在后三本的《坛经》里,不少的思想内容,和慧能的思想是颇不相同的,其原因,就是由于惠昕、契嵩、宗宝等人,对《坛经》进行了肆意的篡改!

忽滑谷快天在谈及三本《坛经》的不同时,也曾指出过:作为《慧能语录》的《坛经》,由于传写时文字上的改换,以致在《坛经》里存在着“玉石相混”的情况(详见《禅学思想史》上卷第十一章第二节《坛经三本之不同》)。“玉石相混”,犹言“鱼目混珠”。这一论断表明,在《坛经》(尤其是晚出的《坛经》)里,确有赝品和私货!可见,《坛经》之曾被人们所篡改,乃是一种为古今、中外学者们所公认的历史事实,是无法抹煞的。(《坛经导读》,巴蜀书社,1987年5月,39-41页。)

《坛经》版本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人修订补充,这是公认的事实。如果认为后出版本的修订补充是“肆意的篡改”,是“鱼目混珠”,是“私货”,那就值得商榷了。一部作品是要经过反复地修改,然后才能走向成熟,才能成为经典。《坛经》经过契嵩、宗宝等人的修改之后,慧能的禅法更为简易明白,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净慧法师在《关于慧能得法偈初探》一文中对郭朋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从慧能逝世到宗宝本《坛经》问世的578年间,《坛经》的发展演变不像中外许多学者所指出的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即敦煌本——惠昕本——契嵩本——宗宝本,而是一个由繁到简,又由简复原的过程,即古本(或曹溪原本)——惠昕本(或类似之本)——敦煌本(或类似之本)——契嵩本(复原本)。净慧法师还进一步提出:

我不知道有关学者凭什么理由只肯定距慧能逝世一千二百五十多年后发现的敦煌写本《坛经》才是《坛经》的“最古”、“最初”的本子,而否定那些在慧能逝世后二百年到五百年间几次发现的《坛经》古本都是“自欺欺人”的“私货”?在地处曹溪万里之遥,时距慧能千载之后,犹能在鸣沙石室发现一本残缺不全、错字连篇的写本《坛经》。试问:在六祖禅宗风行之地,慧能真身衣钵所在之乡,惠昕、契嵩等人在六祖逝世后二、三百年中,就几次发现过内容翔实的“古本”《坛经》,这又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凭什么还厚诬惠昕以下各本是“画蛇添足”“贩运私货”呢!敦煌本《坛经》既是唐末宋初之物,其中又明明写有四代相传的人名,又怎么能说是“最初”的原文呢?

然而使人迷惑不解的是,国内外研究《坛经》的学者一方面用惠昕以下各本来改正敦煌本的错字漏句——这无疑是正确的;可是另一方面,当惠昕以下各本与敦煌本在内容上有出入时,就认为只有敦煌本才是正确的,其他各本的内容只要是敦煌本所没有的,就都是“恣意篡改”、“贩运私货”!这种态度就有欠公正了。如果没有惠昕以下各种版本的《坛经》流传于世,我们今天要想补充敦煌写本的《坛经》的漏句错字,要想如实地了解慧能的生平和思想,那是不可想象的。(见《法音》1982年第2期)

净慧法师的论述很有道理,自成一家之说。国内还有些学者不赞成郭朋先生的观点,这里限于篇幅,也就不一一征引了。

现存《坛经》大致由三方面内容组成:一、慧能自述生平;二、慧能开法授戒说般若禅,三、慧能与弟子们的问答。第一、二部分的内容大体上是慧能在大梵寺的开法记录,各种版本之间的出入并不是很大,基本上反映了慧能出身贫苦、黄梅得法、南归传法的生平事迹以及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禅学思想。第三部分,即慧能与弟子的问答及临终嘱咐等,后出的版本增加了不少内容,但从各种灯录中有关慧能弟子的记载来看,这部分内容基本上还是可信的。由于在大梵寺听慧能说法的弟子很多,因此,对形成的《坛经》本子各有修订补充,这是形成《坛经》版本众多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说不等于后出的版本所记载的东西就一定没有先出的版本真实。例如,慧能在广州法性寺会印宗法师,并说出了“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的惊人之语,成为后人时常拈提的“非风非幡”的公案。这不见于敦煌本《坛经》而只见于以后的《坛经》各本,但在敦煌本《坛经》之前的《历代法宝记》中有此记载。任继愈先生在肯定敦煌本《坛经》的资料价值的同时还指出:“要考虑到,此后的其它版本,成书迟,其中包含的思想可以很早。”(《敦煌坛经写本序》,见《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这个观点是比较符合事实的。

慧能的得法偈也是《坛经》版本问题中的焦点之一。得法偈是慧能思想的集中体现,对研究慧能的思想和禅宗南宗来说,这首得法偈的每一个字都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敦煌本《坛经》与其它各本《坛经》恰恰在这首得法偈的字句上出现了分歧。敦煌本《坛经》中的得法偈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姓(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其它各本《坛经》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有’亦作‘惹’)尘埃!”

郭朋先生在《坛经对勘》中说:“惠昕带头,把‘佛性常清净’,窜改为‘本来无一物’。这是从思想上对惠能作了根本性的窜改:把‘佛性’论者的惠能,窜改成为虚无主义者(当然,这只能说是一种字面上的窜改,因为,从思想上说来,他们并不能作到这一点),从而为以下更多、更大的窜改,作了极为恶劣的开端。而且,以后,随着契嵩、宗宝本的广泛流通,这首‘本来无一物’的窜易偈文,竟然取代了‘佛性常清净’的偈文,而成了中国思想史上人所共知的偈文。致使千百年来,以假当真,真伪不辨。这项窜改,始作俑者是惠昕,而广为流布、张大其影响者,则是契嵩和宗宝。”(《坛经对勘》,齐鲁书社,1986年6月,19页。)

郭朋先生说惠昕首先改动了慧能得法偈,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比惠昕本《坛经》早十五年成书的《祖堂集》中,就有“本来无一物”的记载:“行者却请张日用:‘与我书偈,某甲有一个拙见。’其张日用与他书偈曰:身非菩提树,心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祖堂集》卷二《第三十二祖弘忍和尚》,岳麓书社,1996年6月,54页。)

在比惠昕本《坛经》早六年成书的《宗镜录》中也记载了慧能的得法偈:“如六祖偈云:菩提亦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用拂尘埃。”(《宗镜录》卷三十一,见《中华大藏经》第76册,401页,中华书局,1994年5月。)

从以上两条例证可看出,早在惠昕本《坛经》之前,“本来无一物”的说法就很流行,惠昕决不是窜改慧能得法偈的“始作俑者”。

从文气上看,“本来无一物”比“佛性常清静”更为合适。慧能的得法偈是一个整体,一气呵成,四个否定句,显得气势磅礴,不同凡响。如果第三句是“佛性常清净”而不是“本来无一物”,那么不但失去了一气呵成的气势,在内容上也平淡无味。李泽厚先生说得好:“《坛经》敦煌本与流行本相比,与其去责备后者之背离原作,似不如肯定后者正是某种发展。如‘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显然比‘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要更为彻底和明畅。”(《庄玄禅宗漫述》,见《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第199页。)

综上所述;多种版本的《坛经》各有其价值,在使用时应当有所选择,不能盲目地肯定一种版本而否认其它三种版本。《坛经》的流传过程是比较复杂的。最初是由法海记录,经手抄流行。但是听慧能说法的弟子有数十人,这就不能肯定其他弟子没有记录,更不能说他们对法海记录的《坛经》没有进行补充。敦煌本《坛经》显然就是经过神会一派弟子的整理。后出的三种《坛经》在经过加工整理后,分了品目,显得更有条理,不但基本内容与敦煌本大致相同,而且还补充了许多敦煌本所未曾收入的内容。就以宗宝本《坛经》为例,“机缘品”、“顿渐品”中主要是慧能与其弟子之间的问答,这些内容散见于各种灯录中,就史料价值说是可靠的,收入《坛经》可以集中地反映慧能的思想。因此,《坛经》多种版本的存在,应该说为研究南宗禅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PS:我梦觉尊心个人的看法:
敦煌本更接近原典;作为行者来讲敦煌本很多就是实修的窍诀;而宗宝本参考了民间野史,添加了神迹故事以及契嵩、宗宝等加私货的争议;

对读《神会和尚禅话录》,神会禅师开示的慧能禅法,入个中三昧,很得要领。敦煌本坛经与神会禅师思想是一致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敦煌本应该是神会系传本。

宗宝本明显有儒、道合流的影子。

各本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敦煌本“佛姓(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相较;敦煌本明显更符合印度大乘佛教心性派的见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实更接近,汉传空宗的思想。

至于把惠昕本(或类似之本)置于敦煌本(或类似之本)之前的做法,我也不同意;因为,传法偈其他本都是一首,只有敦煌本是两首,而且没有“本来无一物”句。所以很难讲敦煌本是其他诸本的节本。

王晓红抗联后代;对网友帖子“勃利~探寻西大圈抗联遗址,“错误”批评

晓红说明什么是抗联遗址。遗址必须有历史文字记载,日伪档案记载时间地点,抗联几军与日军那部分作战,留有痕迹。准确记录战绩,称为抗联遗址。勃利县西山烈士陵园,是在我记忆1983年之前已经迁落此处。以前陵园在,现在的,勃利县供电局位置。勃利县西山烈士陵园不是旧址。
我要说的是,勃利密塞,它不属于抗联遗址。勃利密塞是日军侵华罪证,在开拓团进入勃利开始,日军抓勃利劳工修建勃利密塞。

西大圈几年前我去看过,没有史迹记载西大圈是抗联遗址,没有文字记载抗联被服厂在西大圈,西大圈作为勃利县游玩景点。勃利用史料说话哟!
备注;勃利密塞什么时间,被苏军抗联八十八旅炸毁,晓红有苏联档案。

一整天,终于收工了。

渐渐地,开始抽离自己,忘了曾经。利用工作之便,给原同事和现同事拍了很多照片,接受大家排山倒海般汹涌而至的赞美。听到有人在说:你看,那个摄影老师是全国优秀老师,一笑而过,哈哈,我已经忘了。与原同事在微信群里聊天调侃,我这个公认的伪80后与年轻人打得火热,各种梗各种玩笑都能接得住,本来想存一下聊天记录,不小心却给删除了,笨死了。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活重心,现阶段的我养养花拍拍照,挺好的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只是不同于“皆不是”这个结果的直白,这首蝶恋花结尾写着“斜阳只送平波远”没有直接表露等到等不到的当下结果,在一番苦诉之后选择写景。后半句“余花落尽青苔院”没有小
  • 往下丢垃.圾,过几天,垃.圾会被安安稳稳地埋在深.渊旁边——像是有人拿铲子折腾了一晚上,才把它们埋好。明明都怕到不行了,他还是鼓起勇气说:“你好,我、我是深.
  • [话筒]志愿者说:文明宣传一直在路上“我平时喜欢摄影,经常拍一些宣传文明行动的照片,在个人的自媒体平台以及在社区进行宣传。”近日,在和平区沈水湾街道远洋社区活动
  • [打call][打call]6⃣️没有网络的我,这几天如同鱼失去了水,真过上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干饭人][干饭人]8⃣️看了《疯狂动物城➕》还好,但是不是我
  • 4、如果你真的深爱一个人,那么就算换了时空,变了容颜,你也能从千百万人中认出那个熟悉的灵魂,然后再次地爱上他。24、如果他真的有那么爱你,他会把你介绍进他的生活
  • 步要在在意别人怎么说你,怎么看你,那些都是阳光中的尘埃,别让它阻碍了你望远的视线,抑制了你前行的步履。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生活在别人的眼神中,忐忑在别人的言语
  • 因为他们是民族精神的真正守望者,笔下即有“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胸怀,也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为他们是民族精神的真正守望者,笔下
  • “借文化之帆,扬中国精神”主题团日新闻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饱受沧桑而不衰,历经磨难而更强。为了接过这五千年的文明圣火,展示出属于我们的时代自信,电子
  •  机器和总统套房可以找当地企业借,然而符合那个年代的火车,这可又让剧组犯了难。如果布景,不够真实,然而老火车,又没地方找。
  • 【221026 】#bts##防弹少年团魅力超凡# 官转weverse shop7명의 우리가 하나 되어 꿈꾸는 시간#BTS# Special 8 Phot
  • 那个叫什么什么瓜的,就像个热血的猴子一样上蹿下跳嗞哇乱叫,活跃得像个活粉一样,但是这些好战分子就没明白,鸽派才是想的最清楚的,以前这些人也不是没日过工作室,但最
  • #Little butterfly diary#我的新小毛驴好大 感觉对我来说真的有点大 我是那种坐坐垫的话,只会坐前面一点点的人,就是说不会把整个屁股都坐上去
  • 由于郑州市疫情原因,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相关工作人员需配合防疫要求,导致机场运营服务受限,接最新通知,2022年11月2日酷航【新加坡往返郑州】TR116/ 117
  • ”于是大目犍连尊者运用神通刹那顷前往天界,在佛世尊前禀明大家的请求,并启请道:“世尊,阎浮提的人们不能登此天界,而诸天神是有降临阎浮提的神力的。时光如梭,夏季的
  • 【创伤小组[吃惊]】抖音用户“喜猫”在使用 Apple Watch Ultra 时发现,手表的车祸检测并非是机器人,而是人工客服。人工救援,这个真的厉害,这比机
  • [心]很喜欢你的一些氛围感照片你当志愿者啦 很辛苦吧 我真的觉得你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 对周围人都很好 你当班长当代班我觉得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真好 真好
  • 但我想了想,或许请这些与“美好”挂钩的东西别出现在我的梦里,我负担不起醒来时的空落。做了三件「初冬」的事情:为自己泡了桂花乌龙茶,茶是朋友极力推荐的,她说她常在
  • 而且米露酒精度数很低,0.5度,不会喝酒的朋友也可以同样品尝米露的微醺了~聚会的时候,跟朋友喝一杯苏州桥米露酒小酌一下也是非常惬意的事情,天气渐凉的时候喝一杯温
  • 祖宗遗训,这5条一定要牢记。 一、人生四不笑 ①不笑天灾。 世事无常,当某些人与天灾不期而遇,是意外,亦是不幸。身为幸存者,我们该报以的是同情及援助,而不是
  • 《遇见,那一份最美的眷恋》文:晨夕若梦 /来源:微散文 深秋,被秋雨洗刷的天空甚是美丽,我喜欢秋日里洁白飘逸的云;喜欢秋日里清凉爽朗的风,喜欢被秋雨染红的枫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