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第七段)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华,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佛对普贤菩萨说:善男子!一切修学小乘、二乘、大乘的菩萨及末法时期的所有众生,要想求得真实圆觉之道,就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那么,哪些是属于幻化虚妄境界呢?总的来说,构成身心世界的五阴十八界二十五有、及三界内十二类众生等现象,都属于幻化虚妄境界,为什么都属于幻化虚妄境界呢?
因为“五阴”是“圆觉心”因无明所生之幻相,认识“五阴”的目的是为了灭除这些幻相,从而回归“圆觉心”。“五阴”指的是:一、色阴;二、受阴;三、想阴;四、行阴;五、识阴。这是依次立名而有利于辨别,是迷者重名相才取的五阴。大圣教门开名则为四心,对色合为五。此五通称为阴,阴与阳相对,以阴覆为义,能盖覆出世真明之慧,而增长生死,集散不绝,故通名为“阴”。
十八界是指构成人身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及构成外境的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这六根六尘,共计十二处。十二处再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合称为十八界。此五阴十八界构成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这两大世界都是因缘和合,虚妄而生;这虚妄而生的和合法,一旦因缘离散,所有的虚妄现象都将随因缘的离散而尽皆灭尽。
所谓二十五有是在十八界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精神和物质世界所形成的七大种性即:地、火、水、风、空、觉、识。与十八界合计共称为二十五有,有就是有为法,为圆觉所生之幻法,认识二十五有的目的是帮助我们了解虚空宇宙形成的奥秘,从而建立正确的佛教人生观,悟明二十五有皆幻、万法俱空,由此而悟入本性涅槃之真如实地。而十二类众生是指:
1、卵生类众生:是六道中三恶道之一。指飞禽、海洋生物、两栖类、爬行类、鬼道阿修罗等。
2、胎生类众生:指哺乳类动物,如:人、畜生、仙、龙、人道阿修罗等。
3、湿生类众生:是六道中三恶道之一。湿生属微生物类,如:细菌、病毒、蚊蝇、蛆虫,畜生道阿修罗等。
4、化生类众生:含蠢蠕动类。如:飞蛾、蚊蚰、蠓蚋、麻生虫。也指:天人、地狱、饿鬼、天道阿修罗类众生。
5、有色类众生:有色相的如萤火虫、珠蚌等。或为日月精华、星辰之明耀。
6、无色相类众生:这类众生修四禅八定、充塞于无色界天,即充塞于: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已灭了身相,另有舜若多神“虚空神”、旋风魃鬼等也无身相,名无色众生。
7、有想类众生:指有心想、而无色相,如:神鬼精灵。“神鬼”如岳渎城隍、魑魅魍魉;“精灵”如山海风精、祠庙土地等。
8、无想类众生:指灭思想、而有影像的。如:修无想定之人类、神类、鬼类、精灵类。
9、非有色众生:指精神极度痴呆化为“土、木、金、石”无情识类。
10、非无色类众生:指本不是有色、借物以成色。如水母等以虾为眼目,还有依草附木之鬼神,寄生人身的蛲蛔虫等。
11、非有想类众生:指不像胎卵类之有想、而是非有想。如桑虫本非有想,但想成为细腰蜂“蒲卢”之子,蒲卢作蜂房时顺便背负桑虫纳于其中,念咒诅说:“类我类我!”七日后果然化为其子,将别人的儿子变化成自己的儿子,名非有想类。
12、非无想类众生:如蒲卢类,蒲卢即果蠃,又名细腰蜂。《诗经》说:“螟蛉有子,蜾嬴负之。”螟蛉即桑虫,蒲卢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之,以成为己子。这类众生不是没有思想,而是思想不正常。如猫头鹰“枭鸟”附土块为儿、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后父母遭子鸟所食,此类名为非无想类众生。
以上即是十二类众生形成的因缘,这十二类众生分别生存于三界内,由所造之业,流落于六道,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十八界二十五有及十二类六道众生都是幻化虚妄境界,幻化出虚而不实、妄而不真的现象,其实这些世界和众生都是从圆觉心中流出,是圆觉心因无明而生的水中月、镜中花,并不真实,故名虚妄。
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妄后,就应当坚决执持远离心,但这个执持的远离心是因执着而生,仍在虚妄的五阴十八界里,依旧是幻心,对这种幻心,也要远离,如此能远离的这个心,还是幻心,也要远离,这能离远能离幻的心,都是幻心、都要远离,所谓能离之心和所离之心都统统远离后,得到的才是无所离、无所不离的心,这个心才是圆觉心,圆觉心显现,自然就除去了诸多的幻相。
这个道理,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比如钻火,两木相因,就是用两截木头作为取火之因即原材料,然后在木头上钻火,火钻出来了,木头就会被燃烧,木头被烧尽了,化成了灰,火烟也消失了,也就是灰飞烟灭了,灰飞烟灭就是“以幻修幻”的道理。
这说明火是幻、木头也是幻;身是幻、心也是幻;火与木头终归于灰飞烟灭;身与心终归于性空。虽然身心世界及一切现象都在性空中灭尽,但这不是“断灭”,也不会入断灭,因为断灭是一灭永灭,什么都没有;而这种一切现象归于性空,性空是不灭的,是什么都有的,因为性空就是圆觉心,圆觉心是永恒的,是在一切幻相灭尽后才显露出来的种种真实性。
佛对普贤菩萨说:“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也就是说:知道了身心世界及一切现象都是幻相的道理后,就应当果断地远离,这不需要去修什么小乘大乘之类的方便法,因为只要离开了一切幻相,就觉悟了,这种觉悟表明已见到了自己的圆觉心,也就是大彻大悟了,所以,这种大彻大悟不是靠修什么十七地或五十七个位次这些次第法所得到的,而是自性中本来就有的,这是个认识问题,不是修与不修的问题,只要认识清楚了,就开悟了。
以上所说就正如自己乘船已经到达了彼岸,上岸后就不再需要船的道理。这个道理是真正的顿悟,一切菩萨及末法时期的众生,若能依此顿悟法修行,就能永离诸多的幻相,不会再被一切幻相所迷。世尊作完这些开示后欲重宣以上所说之义,而说诗歌形式类的偈语如下:
佛说:普贤菩萨你应当知道,一切诸多的众生,自无始劫以来,都生活在幻相中,这些幻相都是无明所生,虽是无明所生,但这些幻相都是从诸多如来的圆觉心中所建立,这个道理就犹如虚空之花,依空而有其相,如果虚空之花灭除了,剩下的就是不动的虚空了。这说明一切幻相都从诸佛众生觉心所生,幻相灭除了,觉心就圆满了,圆满了的觉心,就像虚空一样如如不动。
如果诸多的菩萨及末法时期的一切众生,明白了以上所说的道理,就常应远离一切幻相,并将诸多的幻相统统远离,远离后的证境就犹如木中生火,木烧尽了,火也灭了。也就是一切幻相就像木与火一样都灭尽了,圆觉心就显现了。圆觉心即是如来心、也是众生心,是永恒不灭的常乐我净心,如此觉悟到的圆觉心不是渐次法和方便法修出来的,而是每一个众生本来就有的。

预见#markprin# 马上要演一个可能很丧的男主#泰剧猎恶游戏# ,所以我先去看一部又丧又治愈的日剧#四重奏# ,打个预防,让我能提前接受Mark可能的looser人设[允悲]

在豆瓣看到一篇剧评,太精彩,节选部分Mark一下。

听说过《蚂蚁与蟋蟀》的故事吗?

同样都喜欢唱歌的蚂蚁和蟋蟀,在炎热的夏天里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蚂蚁辛勤地工作,搬运、积存过冬的食物,而蟋蟀则执着地每日开嗓练声,唱歌跳舞,不务劳作。到了寒冷的冬天,蚂蚁窝在温暖的蚁穴里,一边招待无粮过冬的蟋蟀,一边快乐地唱起歌来。

《四重奏》里的四个人,是『没能成为可以靠做喜欢的事情生活的人』,他们必须在『成为蟋蟀』(依然将音乐作为梦想)或者『成为蚂蚁』(转而将音乐作为兴趣)之间做出选择。

将音乐转变成为兴趣,不执著于此道的蚂蚁过得很幸福,在挣得物质的同时还能享有一定品质的精神生活;而坚持音乐梦想的蟋蟀,则一步一步,陷入困顿的窘境不能自拔。

与我们喜闻乐见的,在各类音乐选秀类节目上层出不穷的『我的梦想就是唱歌』的励志故事不同,剧中的四个人,态度要现实得多。他们清楚自己的天赋与实力不足以使自己吃这口饭。

真纪在丈夫离家失踪后,过着麻木而寡淡的生活;小雀流落街头,靠卖艺维生;别府是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上班族,唯一有价值的是一个自己配不上的煊赫家世;而到处打零工,并自称『专业兼职人员』的家森,毫无疑问是一个低收入者。

简言之,这是四个 losers。

这样的背景下,整部剧都罩在一种又颓又丧的淡漠气氛中。

不论哪国,都不会缺少以励志为主题的剧目作品。主角像通关游戏的主角一样,克服重重关卡,最终走上舞台,证明自己,感动他人,实现(阶段性的)成功,这种爽剧的确颇为正能量。

但是这种做法,不够温柔。因为这种做法本质上宣扬的,是一种『强者为王』的胜负逻辑,鼓励年轻人坚持奋斗,却不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有些成功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实现;他们用Winner所享受的鲜花与掌声来引诱大众,却对Loser们的苦涩、落魄、哀伤,绝口不提。

可既然有主角,就理所当然会有配角;既然有Winner,必定也有人成为Loser。配角的生活,Loser的生活,又该靠什么才能坚持下去呢?

《四重奏》几乎是一部没有主线剧情的剧集。里面的悬念、冲突、起伏,都像是既吸引观众,同时又与观众保持距离而刻意营造的戏剧性。

当剧情发展到中期,观众们的注意力,已经从初期的『全员撒谎』的悬念刺激,转移到四个人颓丧无聊,却又颇具实感的日常生活上来。

随着剧情的演进,他们的特点与怪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里,变得越发清晰。编剧冷静而克制地描绘了每个人不堪的往事,展现了每个人心碎的瞬间,却没有做出任何道德上、或者品质上的评判与总结。而这种看似淡漠实则亲切的态度,正是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终极魔法。

回避价值判断,不做『成功还是失败』的二元分割,是这部剧最温柔的地方。

真纪婚姻失败又怎么样;小雀的童年灰暗又怎么样;别府被家人鄙夷、嫌弃,那又怎么样;家森碌碌无为、妻离子散,那又怎么样?

当他们刻意隐藏的、剧痛的往昔被彼此发觉的时候,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是4个谁也别看不起谁的losers的时候,反而形成了一种莫名的凝聚力,互相扶持,互相陪伴,虽然天赋不足但仍然尽己所能的为同伴付出。

是为了成功吗?——不是。

不想成功吗?——也不是。

四重奏的成立对于他们,不是走向成功的坎坷道途,反而是避世求安的乌托邦。吃饭、练琴、家务、演出。但他们并不是暮气沉沉的无望老人,他们也会说出『好想去大剧场里演出啊』这样的话。——尽管已经渐渐接受了自己身为Loser的事实,却仍然对未来葆有期待与幻想。

直到最后,他们的表演仍然上不得台面。虽然利用种种音乐之外的因素吸引到许多看客,但当他们首曲演毕,那纷纷离场的听众就是明证。但此时的他们仍然能够开心又尽兴地将演奏进行下去,是因为到了这个时候,那遥不可及的成功固然诱人,但自我实现,彼此扶持,已经足够支撑他们继续前行。

对于这四重奏的人而言,『和伙伴一起演奏』这件事的意义,已经超过那一直求而不得的音乐梦想了。所以,尽管在外人看来,那四个人失去了作为演奏者的尊严和体面。

然而四重奏的每一位都能够平和地对待,是因为他们已经跳出了常见的成功学逻辑下的鄙视链。他们不再追求成功所必然具备、也必然带来的仪式感,他们可以穿上可笑的服装表演,尽管斯文扫地,但那已经不是他们最为珍视的东西。

这就是这四位Loser最温柔的地方。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着充满血泪的过去,却也因此深知生活的不易,并在生活的泥潭里彼此相拥,踽踽前行。

这也是这个剧所传达的最温暖亲关怀,和对芸芸众生普通人喜怒哀乐最朴实走心的治愈。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徐孙铭

一 、达摩禅之贡献

达摩禅对于早期中国禅宗建立的贡献,大体有三:

第一 ,以《楞伽经》和
“ 二人四行 ” 论为立宗之旨。 

《楞伽经》
以 “ 佛语心晶 ” 为篇名,
即以直指如来心地为宗旨。

苏轼《楞伽经后记》说: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
故谓之佛语心晶。”

蒋之奇为苏拭书
《楞伽经》作序说: 
“ 昔达摩西来,
既已传心印于二祖,
且云吾有《楞伽经》四卷,

亦用付汝,
即是如来心地要门,
令诸众生开示悟人。

此亦佛与禅并传,
而玄与义俱付也。”

“ 佛与禅并传,
玄与义俱付 ”,

正是以
《楞伽》传宗的达摩禅之宗旨。

第二 ,以 “ 壁观 ” 为独特的修持法门。 

《景德传灯录》说:
达摩 “ 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

只教曰:
外息诸缘,
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这种
“ 面壁而坐,
终日默然,
人莫之测,
谓之壁观 ”,

即是达摩禅法之一大特色。

第三 ,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师徒口耳相传为传授方祛。 

“ 慧可种种说心性理道未契,
师只遮其非,
不为说无念心体。

慧可曰: 
‘ 我已息诸缘。’

师曰: 
‘ 莫不成断灭去否 ?’

曰: 
‘ 不成断灭。’

师曰: 
‘ 何以验之,
云不断灭 ?’

可曰: 
‘ 了了常知,
故言之不可及。’

师曰: 
‘ 此是诸佛所传心印,
更无疑也。’”
( 同上 )

这种师徒授受,
不依靠文字语言,
只凭自心 “ 了了常知 ” 的证悟,

就是达摩传宗的主要方法。

嵩山少林寺正以达摩祖师禅的诞生地为主要特色,

在中国禅宗史上写下最早、
且又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光辉一页。

二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异

达摩禅究竟

《般舟三昧经》的禅法有无联系?

笔者认为,
二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且多相近、
相通之处。

《般舟三昧经》
又称
《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异译为
《跋陂菩萨经》。

是阿弥陀经典中的最早文献, 
“ 净土三经 ” 的最早先驱。 

“ 般舟三昧 ”
作为禅定的一个法门,
主要讲在特定的时间内
( 七天七夜

九十天 )

经行不息,
除用食外,

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
念佛而见十方现在佛站立面前。

这种以
《般舟三昧经》
为主要经典,

以口念阿弥陀佛而修禅定的法门,
即叫般舟三昧,
也可以叫念佛禅。

此经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左右编纂,
流行中土者,

前后有七个译本,
以支娄迦谶于后汉灵帝光和二年
( 179 )
10月8日于洛阳译出的
《般舟三昧经》
最有价值。

般舟三昧法门

达摩禅主要区别有三点:

第一 ,般舟三昧强调念佛而修禅定,

达摩禅则主张 “ 壁观 ” 而修定 

《般舟三昧经》说:
“ 是菩萨用是念佛故,
当得生阿弥陀佛国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如是为念佛。”

以念佛作为
“ 得空三昧 ” 的助缘,
达到 “ 生阿弥陀佛国 ” 之目的。

而达摩禅则以 “ 壁观 ” 而修定,

即《景德传灯录》所载
“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

达摩人嵩山少林寺,
终日面壁。

时人不解其意,
称其禅法为面壁婆罗门。

他通过 “ 凝住壁观 ”,
而悟凡圣等一、

与理冥符、
寂然无为,
证悟此心即佛。

虽然念佛三昧以念佛人定而见佛,

达摩禅以
‘‘ 壁观 ”
而悟自心是佛,

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

而悟人之途径则有区别。

第二 ,般舟三昧主张有相观想,

达摩禅主张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当作是念:
诸佛悉在前立,
当具足念诸佛端正,
悉欲逮见一一想

…… 复更作念:
佛亦不用心得,
亦不用身得,
亦不用心得佛,
亦不用色得佛。

何以故?

心者佛无心,
色者佛无色,
不用是心色,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念佛三昧必须从有相观想人手,
通过念佛观想诸佛立在面前,

见到诸佛妙相庄严,
同时又不执着于有相;

还说:
“ 一者自观身、
观他人身。

自观身、
观他人身者,
本无身;

二者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

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者,
本无痛痒;

三者自观意、
观他人意。

自观意、
观他人意者,
本无意;

四者自观法、
观他人法。

自观法、
观他人法者,
本无法。”

这四种观法
( 观自身他人身、
自他痛痒、
自意他人意、
自法他人法 ),

即 “ 四念处 ”;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是以慧观的力量,
使心安住于道法上,
使正而不邪。

而达摩禅则注重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尤其是通过会心、
悟心而求安心,

也就是 “ 觅心不可得 ”,

而悟无常、苦、无我、不净,
从而得到解脱。

第三 ,般舟三昧以见佛为最高境界,

达摩禅则以 “ 无所见 ” 为其精髓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如是持佛威神力,于三昧中立,

在所欲见何方佛,欲见即见。”

修此定而见佛是最高境界。

当然, 
《经》中也反复叮咛,
见佛也不应执着, 

“ 菩萨见佛不当着 ”。

而达摩禅更以
“ 无所见 ”
为见作为最高境界。 

《景德传灯录》载:
达摩 “ 欲西返天竺,

乃命门人曰: 
‘ 时将至矣,
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

时门人道副对曰: 
‘ 如我所见,
不执文字,
不离文字,
而为道用。’

师曰:
‘ 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 
‘ 我今所解,
如庆喜见阿佛国,
一见更不再见。’

师曰: 
‘ 汝得吾肉。’

道育曰: 
‘ 四大本空,
五阴非有,
而我见处,
无一法可得。’

师曰: 
‘ 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

师曰: 
‘ 汝得吾髓。’

乃顾慧可而告之曰: 
‘ 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
展转嘱累而至于我,

我今付汝,
汝当护持。’”

这个关于修禅境界对话的传说,

实际上把修祖师禅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对于文字不离不执;

第二层次,突破禅关而顿悟;

第三层次,无一法可得;

第四层次,会心微笑。

这显然是以
无所见、
无所得、
无所悟为顿悟的最高境界。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在修禅定的途径和方法、

观想是否有相、

修定以什么境界为高这三个方面,

般舟三昧与达摩禅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因为如此,

传为达摩所作的
《少室六门集》

第二《破相论》

即排斥称名念佛说: 
“ 诵之与念,
义理悬殊,
在口曰诵,
在心曰念。

…… 诵在口中,
即是音声之相,
执相求理,
终无是处。”

达摩之时念佛禅尚处于胚胎之中,

这不可能是达摩的思想,

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达摩禅与般舟三昧的差异,

它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三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同

然而,
从根本上讲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一致的。

二者有不少相同、相通之处。

第一 ,达摩禅的 “ 理人 ”

念佛三昧的 “ 无所着 ” 之一致  “ 二人四行 ”,

被教内外公认为是达摩的正统思想。

其中二人的 “ 理人 ” 说:
“ 藉教悟宗,
深信众生同一真性,
客尘障故。

令舍伪归真,
凝住壁观,
无自无他,
凡圣等一,
坚住不移,
不随他教,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名理人也。”

达摩禅虽然不主张有相观想,
但也不排斥经教。

它借助经教,
通过一心专注地观想的
“ 凝住壁观 ”,

达到
“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 的境界,

这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殊途同归的。

般舟三昧虽然作 “ 有相观想 ”,
但经中反复强调不着于相: 

“ 菩萨见佛、
不当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着。

何以故?

着者为烧身。

见佛但当念其功德,
当索摩诃衍。” 

“ 菩萨于三昧中不当有所着,
不着者疾得是三昧。”

之所以不应当执着于相,
是因为 “ 缘起性空 ” 之故:

“ 一切法本无所有,念有,因着;

无有,反言有,亦着。”

《佛印品》
第十六还连续以19个 “ 无 ” 的 “ 佛印 ” 来否定对于有相、有求的执着。 

“ 何等为佛印?

所识不当行,
无所念、
无所求、
无所想、
无所着、
无所愿、
无所向生、
无所适、
无所生、
无所有、
无所取、
无所顾、
无所往、
无所得、
无所有、
无所结、

所有尽、
所欲尽、

无所从生、
无所灭、
无所坏、
无所败,
道要道本是印中。”

可见,
达摩禅之
“ 寂然无为 ”

“ 理人 ”

与般舟三昧的
“ 无所着 ”
精神完全一致,

都是对观想的主体以及作为观想对象的客体之否定。

第二 ,达摩禅的“ 行人 ” 与般舟三昧 “ 修四事 ” 的一致性 

达摩 “ 二人四行 ” 论,
其中 “ 行人 ” 即 “ 四行 ”:

报冤行、
随缘行、
无所求行、
称法行。

报冤行,
又作报怨行,

即对于苦、穷、冤、害都能甘心忍受,无怨无悔。

随缘行,对于顺境、逆境、喜乐、得失,不喜不忧,随缘而行。

无所求行,
即舍弃一切,
无所执着,
包括舍弃自身,安心无为。

称法行,
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自利利他。

这都是针对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等八苦而提出的修定解脱法门。

般舟三昧主张: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 

“ 持是行法故,
致三昧便得三昧,
现在诸佛悉在前立。”

又主张持 “ 四事 ” 疾得三昧: 
“ 菩萨有四事疾得是三昧。

何等为四?

一者不信余道;
二者断爱欲;
三者如法行;
四者无所贪生,
是为四。

菩萨疾得是三昧。”

这 “ 四事 ” 中, 
“ 如法行 ”
相当于达摩禅的 “ 称法行 ”;

“ 无所贪生 ”,
相当于
“ 无所求行 ”; 

“ 断爱欲 ”
相当于
“ 随缘行 ”; 

“ 不信余道 ” 以及 “
不自说身善,
亦不说他人恶,

若有骂者,
若有刑者,

亦不得恚,
亦不得恨,
亦不得懈 ”,

则与 “ 报怨行 ” 相近。

可见,
达摩
“ 四行 ”
与般舟三昧
“ 四事 ”
是大体一致,
非常相近的。

第三 ,达摩 “ 觅心了不可得 ”

般舟三昧
“ 是法无所有,本无 ” 相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V2修罗场+雄竞,而且感觉作者很有搞笑天赋,这文看得我嘎嘎乐hhhh书名也挺显眼包的先介绍一下人物背景和关系男女主同在一个公司1号男主是直球赤忱热情的小狗,少
  • 冬天的冷,一半是心在沉淀,一半是梦伴天涯,陪冬走在岁月向深向远而行的路上,用心间的纯澈,滋养一颗宽容而有趣的灵魂。阅赏岁月途经的风景,用平淡归真的心绪慢煮年华里
  • 当然这款搭配的阔太风格并不适合小学生,只适合哪些已结婚的妈妈穿,因为这款阔太裙的高级性也是被注入满满的时尚前沿性,在身上简直是靓丽的女王范! [[=]]nbsp
  • 刷到这条我哭了好久,真的好久,如果有超能力,我希望每个人都幸福人的一生在幼年时不会都在爸妈的爱里成长,少年时不是都有书读有学上,青年是不是都能走在梦乡的路上,中
  • ① 子鼠雅称社君,别称子神,夜磨子清代方叡颐《梦园丛说》记载,粤东一种“钱鼠”玩具,叫声好像数钱。”() ⑫亥猪雅称乌金,别称刚鬣、兰子、正顺《朝野佥载》中有云
  •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最起码我此刻是鲜活的,我在向你靠近或者彼此靠近。11月15日我说或许我总想索取更多才不快乐,但我今天猛然察觉哪怕一点点能支撑我的东西我就可以
  • ✅只需三张棉片,就能轻松敷完全脸,绝对不是说说而已~ ✅对于长期面对电脑导致脸部干燥爆皮的上班族姐妹们,这款湿敷棉添加了安全口,叠起来用的时候连卸妆都很方便,
  • #小冉碎碎记# 【2023.12.22】下完晚九课出去吃东西啦、落叶满天飞哈哈~遇到小猫啦~看了两部电影《姐,你好》开始啥的都很正常,最后十分钟直接泪目,原来小
  • #旮旯犄角的美食[超话]# ᵕ̈✐ 記錄生活 ᵕ̈ᵕ̈ ²⁰²³ ¹² ²² ┊周伍【ᙏ̤̫͚ 好吃哒 】ྀི¨二十四节气️冬至黄先生和圆圆不在家;和偷偷
  • 第六集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难以描述 得先表白一波极速恋人 表白作者 表白导演 表白…… (哈哈哈什么啊!!!越国了好吧!!) 第一次看泰腐,但是感觉自己的阈值
  • #创个话题存live日常# 啊啊啊啊啊啊冷1⃣️今天圣诞黑巧略甜[开学季]2⃣️米其林出发[舔屏]3⃣️闪现4⃣️好好好光顾着聊天偏航了好几次[舔屏]15分钟的
  • 是这样的无声的探戈因为是正在进行时的曲目审美疲劳可能会很容易被忽略但我真觉得这是蹄乐目前综合完成度最好最高的一个表演 这是苯人反复回看最多遍的舞台 实在有点赏心
  • 三胎宝妈哺乳后胸部萎缩空杯:面诊了十几家医/院,就想在北京做!后来的八个月,王女士在该院产科主任黄艳丽的指导下,严格按规范产检,整个孕期身体状态良好,没有任何并
  • 他能依靠谁呢,他只有粉丝一直默默陪伴他走过低谷,淇淇没事的,果果会一直陪着你,未来也会有很多的果果守护你,我真的,最希望你得就是做自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做自己
  • ”  作为一名跨专业考研到林业学科的学生,李寒晴对林业有了新的认识:“我的老师曾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过自然的风景有多么美丽,他常劝我林业人要走到自然里去。  在双河
  • #护肤# #眼霜# #淡纹# #抗老#新品淡纹去黑眼霜这样选!·抚平毛躁:1、乌蔓puut护发精油2、卡诗护发精油3、希思黎护发精油4、大卫尼斯护发精油滋润保湿
  •   我以为他真心后悔,想和我复婚,哪怕我不接受,可是心里总有一些痛快,所以当我听到他和星彩公司合作,看到小猫落在游戏室的围巾时,那种像是被人耍了的感觉,又冒了
  • #祺鑫[超话]##祺鑫 共赴极光之途# #祺鑫 热恋一百年# 有些东西不需要答案,我想陪你走下去的决心就是答案 , . #
  • 如果在忙 请按1⃣如果在玩儿不想我打扰 就按2⃣叭 如果是你闲着 并且在等着我找你又不好意思主动来找我的话 那你就诚实的按个3⃣我就出现啦5、我当初看上你 完全
  • 以下为对于活动的感受……看我上面就行了,下面不用看 我以上的发言还是假定你制作组初见日是要塑造男主形象的,但是活动其实给我个人的感受是着重笔墨写了广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