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五重玄义(一)
(第三段)
玄义不玄、就是含义;玄义之所以玄,原因是对某些鲜为人知的事物作更深层次的探索和认知,认知所形成的理论,故名之为玄义。就通俗而言,玄义可解为含义。
以上七种立题赋予每一部经都有了题目之义,而五重玄义是在立题后对经名及其内容形式,归纳为五个甚深含义,这些含义使每一部经都像人一样,具足了四肢五官,有身体,有形象,有灵魂、有思想、有作为,是一个有活力的人、是一部有活力的经,具足了真正意义上的精气神,能使听闻者充满法喜,这就是五重玄义的意义。
五重玄义即:一、释名;二、辩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这些是对“经”作解释时要求对经文的“体、相、用”,也要一一讲明,体是经的法体、相是经的法相、用是经的妙用,五重玄义里就含“体、相、用”,每一部经都有体相用,体相用是一部经的灵魂,就在五重玄义里,下面对五重玄义作个简要介绍。
1、释名
释名就是对“经名”作出解释,这里介绍的是《妙法莲华经》,那么在讲正文之前就应先解释经名,解释《妙法莲华经》的经名有何含义?妙法这个“妙”,是非同凡响才能称为妙,细说有八万四千,因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说解脱烦恼有八万四千法门,这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妙,总说有三,即:戒妙、定妙、慧妙。本经具足戒定慧三妙。
从教相上分,也有三妙,即:理妙、事妙、义妙。这些妙成就一乘佛、涅槃果。世间法是没有这些妙的,只有出世法才有,才配享用这些妙。拥有众多之妙和殊胜之妙的就是本经圆融无二、纯圆独妙的教理,故名妙法。
在法相上能形容妙法的只有莲华,莲华高贵华丽,秀外慧中,圣洁典雅,出污泥而不染、居尊位而不骄。权教用莲华比喻四圣净土,但这里是圆教,比喻的是一真法界,无二无三,唯一真实之究竟常寂光土。只有高贵圣洁的莲华才能表示佛地之寂光常照和一尘不染。
要达到这种境界,该用什么方法呢?那就是“经”:经者、径也;径者、路也。经:就是从凡夫到成佛所要走的一条路,走完这条路的人,称为佛,称为大圣人。但这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是一条曲折而充满艰险的路,走过这条路的人将他们遭遇的种种风险,告诉后来人,让他们提高警惕,不要走错了路,并讲了很多能顺利走完这条路的经验和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形成文字后,称为“经”。
2、辨体
辨即辨别之意、体指的是本经的经体,本经经体即是诸佛与众生之自性本体。自性本体如不经过实修实证的辨别,就会认错地方、走错路。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本经经体与邪魔外道的辨别,《楞严经》里讲的五十种阴魔,除魔以外,还有很多的外道,他们有以因缘立论、有以自然立论、有以冥谛立论等等,或认欲界诸天、四禅十八诸天为究竟本体,宣扬五涅槃说。
或以断灭六识之想,以六识清净面为体,修无想定认无想天为究竟。或以断灭一切相,认空空、识空、所有空、非空非不空,为究竟本体,认四空天为究竟涅槃。这些外道都是认错了本体而被困在界内,没有了断生死轮回。
其次要搞清楚的就是本经经体与三乘权教法的辨别,声闻乘依《阿含经》为代表的小乘法立论,对轮回之苦的感受最深,依苦谛起修,灭苦入道,认了断生死之七识清净面为究竟,执空不前。
缘觉乘与声闻乘的认识基本一致,因得十二因缘之悟,对形成轮回之苦的原因认识最深,依集谛起修,灭因入道,住识阴清净面,顽空不化。声闻、缘觉是了断界内生死之高级外道,说他们是外道是因为他们没有见性,也就是没有见到八识自性,只见证了七识识精,所以佛在《楞严经》里仍将他们列为外道。
菩萨乘依大乘经典立论,依《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金刚经》、《心经》、《阿弥陀经》、《无量寿佛经》、《大乘起信论》等。修四摄六度,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悲心悯众、慈心行道,证入无生法忍,见自性本体,至十地位,登等觉位。
但等觉位菩萨仍有一品根本无明未断,仍为不究竟。而本经之经体,不落外道、不落三乘;直入一乘,显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出入不二,空有圆融。其相为空、其性为有,此实相无相之涅槃妙心,即是本经之经体。如此认识,可入法华一乘了义,此名“辨体”。
3、明宗
“明”是明白、“宗”不是禅宗净土宗或其他宗派的宗,是宗旨的宗、宗趣的宗。在这里要明白的是本经的宗旨,本经的宗旨是一乘了义教,其中心思想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宗趣为归向、为成就。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后成就的就是四智三身佛。
所以佛知佛见十分重要,只有得了佛知佛见者才能成佛,只有树立了佛知佛见的世界观才能学好佛,否则就是乱学乱成,势必偏离正道,落入邪知邪见。
世尊应世示现八相成道,于菩提树下睹明星而彻悟万法缘起性空。八相成道的整个过程显现的就是从凡夫知见到佛知佛见。佛见众生身处恶苦反以为乐,深陷火宅而不思出离,发宏大慈悲,于觉义中安立五乘佛法,接引不同根性的人离苦得乐。
世尊为情爱难断又想来世再得人身者立五戒知见;为厌倦人间,想去天堂者立十善业知见;为厌离生死而智慧不足者立四谛解脱法声闻知见;为尚欠大乘智慧之缘觉立十二因缘法解脱知见;为悲智双运,自度度他的大乘人立不二知见。放下这五种为代表的一切知见,直入无生法忍,即是佛知佛见。
佛知佛见者,知万法本无生、见万法本无灭,于当下一念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所谓横遍十方,指的是以涅槃心摄受十方世界;所谓竖穷三际,指的是明彻前世、今世、来世之三世本源。这是大彻大悟的境界,得此境界者,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来去自在,随缘化度一切众生,即是佛知佛见。得佛知佛见者才能成就三身四智,趣入大涅槃,如此圆圆满满处,即是本经之归趣。
三身含: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真实如来藏无垢识,即第八识,此识无形无相、无生无灭,究竟清净。“报身”: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身量广大庄严,唯有得六神通之初地以上的菩萨方能见此殊胜,报身佛为十方菩萨说一切种智,尽未来际而无穷尽。“应化身”:是应世间众生得度因缘成熟而化现于世间,用色身,有生老病死,并示现八相成道直至入涅槃等种种世间相。佛的应化身是佛“成所作智”和神通之力,于十方世界变化示现,利乐有情,忽现忽灭。
四智即:修至圆教七信位菩萨开悟明心时,六识转生“下品妙观察智”,意根即第七识转生“下品平等性智”,仅此六、七二识转识成智,而且是下品转;进入第八地菩萨位时是中品转;最后身菩萨在菩提树下明心时,“大圆镜智”及“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现前;在夜后分,明星出时,睹见明星而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
也就是说:成佛的时候第八识才转生“大圆镜智”、前五识才转生“成所作智”。需要明白的是:三身四智,是要成佛的时候才能圆满。这就是常说的: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的道理。以上即是“明宗”,彻悟万法归真之义。

《楞严经》识阴十大外道种性(二)
(第二百二十六段)#识阴第四至第五种外道种性#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为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融,根互用中,已得随顺,便于圆化,一切发生,求火光明,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尘,发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则堕,生无生执。诸迦叶波,并婆罗门,勤心役心,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五:计著崇事,迷心从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颠化种。】
4、佛说:又有持戒修善的善男子,在穷尽智慧,研究妙理,空尽行阴后,已灭了生灭,进入到了无生灭的小乘境界,但并未证果,更未得大自在,于大乘菩萨要证的寂灭佛果,精妙殊胜,常乐我净之大涅槃还未能圆满,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行者没有明白这些道理,自以为是的在进入识阴后,将观照中的识阴“所知”,深入探究,精心分析,分析认为这个“所知”就是圆满遍及一切诸法的如来正遍知,进而推测一切诸法皆有所知,那么诸法中的草木也应该有“知觉”,有知觉就有情识,有情识就应该与人一样,属于有情众生。
既然十方草木是属于有情众生,那么草木在毁灭后就可以变为人,人死了又会变成十方草木,二者没有分别选择,因为一切法都含具有知觉性的正遍知。这些是比较典型的外道思想。
从上可见,行者根本就不懂什么是有情众生、什么是无情众生,却在想当然中将有情无情混为一谈,在这种荒谬的认识下,还自认为是最殊胜的悟解,此人则堕入“知无知执”之邪见。
“知无知执”意为妄执无知觉众生为有知觉众生、故名知无知执。与“婆吒、霰尼”这两个外道认为万物皆有觉知的观念相合,而成为其伴侣。行者如此认识,则迷佛菩提,亡失了自己本有的正知正见,是名识阴第四种性:“计圆知心”。
“计圆知心”意为妄计圆满遍及一切处之万物,认为万物皆有觉知,故名计圆知心。行者以计圆知心为修行之因,最后成就的就必然是“虚谬果”。“虚谬果”意为虚假之结果,因其虚谬,就有了草木和人一样有觉知的荒唐说法。如此则违逆并远离圆通妙觉,与涅槃城大道背道而驰,行者由此而生“倒知种”。“倒知种”的意思是以无知为有知而生颠倒:故称倒知种。
5、佛说:又有持戒修善的善男子,在穷尽智慧,研究妙理,空尽行阴后,已灭了生灭,进入到了无生灭的小乘境界,但并未证果,更未得大自在,于大乘菩萨要证的寂灭精妙,常乐我净之大涅槃还未圆满,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行者没有明白这些道理,自以为是的在自己已证得身体和意识圆融无碍的境界中,六根互用,得自在随顺之神通,并以此圆化神通,对一切事物都生起能随意变化的本领,求火时就能看到火之光明、求水时就能快乐地见到水之清澈、爱风时就能看到风之无碍周流,观“色、声、香、味、触、法”时,就想它们每一尘都能得到各种境界的圆满成就。
比如观色:色代表物质及物理世界,行者可随意将物质变化成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房子、车子、金钱、财物等等,都可随意而现;还可将物理世界变化成自己需要的人间净土、西方净土等最美好的世界,都可随意而现。
其他如自己喜欢的歌声、天籁之音等各种美妙的声音,都可随意而有;还有花香、檀香、沉香、清香、醇香、浓香等各种美妙的香味,都可随意而生;还有各种想尝的美味佳肴等最美妙的味道,都可随意而有;还有想触摸自己喜欢的东西或金银珠宝等最美好的宝贝,都能随意而现;还有自己想上天,就能飞往天宫;想下海,就能前往龙宫等各种最美妙的境界,这些都能随意而现。
但这些只是六根互用中随意显现的一些境界,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会堕入外道。 从上可见,诸多善男子虽然得了六根互用等各种随顺神通,但行者因各自的所见不同,就有不同的崇拜和供养。
比如有供“火神、水神、风神”的;对“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所现之相,认为是发生四大所现诸多尘相的本因,并将地大所生之坚固、水大所生之清净、火大所生之光明、风大所生之周流等尘相,作为常住不动的本心来理解,是人则堕入:“生无生执”的外道法中。“生无生执”是执四大六尘本不能生诸法,却妄以为可生,这种执无生为有生称为:生无生执。
佛说:这些拜地水火风四大之神的有“诸迦叶波并婆罗门”,“诸”是指迦叶波族和婆罗门族的很多人。迦叶波是婆罗门十八种性中的一个种性、迦叶波和婆罗门这些外道都认四大能生一切法。他们常修苦行,勤苦其心、奴役其体,从事拜水神、火神类以求出离生死。行者的认识与这些拜神外道相同,故成其伴侣,因而迷佛菩提,亡失了自己本有的正知正见,是名识阴第五种性:“计著崇事、迷心从物。”
“计著崇事、迷心从物”的意思是妄计执著于崇事火神等神灵就能解脱生死,从而迷失自己的本心而听从于神类外物。妄立本不能生诸法的四大为能生之因,并妄想求得无上菩提之果,这些错误的见解,已经违逆并远离了妙觉圆通,与常乐我净之涅槃城背道而驰,行者由此而生“颠化种”。
颠化与正化相对,什么是正化呢?诸法心造、法是所造,此名正化理;如果认法是物造、将能所颠倒,名颠化理,故生颠化种。

《楞严经》识阴十大外道种性(一)
(第二百二十五段)#识阴第一至第三种外道种性#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觉知通曶,能入圆元。若于所归,立真常因,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娑毗迦罗,所归冥谛,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种。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览为自体,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能非能执,摩醯首罗,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圆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有所归依,自疑身心,从彼流出,十方虚空,咸其生起,即于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无生灭解。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灭,安住沈迷。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常非常执,计自在天,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圆种。】
1、佛说:阿难!你应当知道,是有持戒修善的善男子,在穷尽智慧,研究妙理,空尽行阴后,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将六识妄心归元于第七识识阴,这时已灭了生灭,入了解脱门,相当于阿罗汉或二乘缘觉的境界,但不是证果,更不是寂灭大涅槃,于大涅槃精妙本觉还未圆满。
只是能使自己的身体六根,任意分隔开合,也就是六根可以分开起作用,也可以合在一起起作用,比如仅用眼根,就能具足(耳)听、(鼻)嗅、(舌)尝、(身)触、(意)法尘等其他五根的功能作用,其他任何一根,也同具其他五根的功能作用;如果合在一起用,则六根化为神通,非常自在。
同时也能与十方十二类众生觉体相通,觉体就是能生万法的心体,行者此时的境界已见到了十二类众生的共一心体,并进入到了觉知通“曶hū”中:“曶”与“忽”同义。意为迅速、忽如神。又作极微小的数量单位。这里作极微解。指能入众生圆觉本元之极微处,能知道他人的一切心理活动。
此时行者灭生灭,得神通,是即将证果的前兆,这个时候如果能心行平直,不生邪见,得二乘菩提果,是板上钉钉的事。而行者却恰恰在这关键的时候,自以为是的将这些识阴中所得境界,归于涅槃,立为真常因,并由此而生自认为殊胜的见解,这些见解,其实并没有超越识阴,所以此人则会堕入:因所因执。
即执着一个争取涅槃的真常因,其见解与“娑毗迦罗”一样,“娑毗迦罗”为外道之一、是数论派之祖。因其须发面色皆黄赤、又被称为黄赤色仙人。以“我”为能归、以冥无所见为所归。立冥谛论。而他们所说的“冥谛”,是他们自己的修学也达不到的,称之为冥然莫辨之境。将受阴尽所见境界当成究竟涅槃,并称此为冥谛。
行者立所得心、认为有所得,而立有所得之识心(识阴)为涅槃,此识心于非想非非想处能知八万劫以内的事,对八万劫以外的事却不能知,并称不可知为诸法之始,故而立冥谛论。行者知见与冥谛论相合,故成为其伴侣。理论上以冥谛为诸法所归,将识阴作能因、诸法作所因。认同识阴与冥谛相同,却与诸法实相,相悖而行,行者也由此而迷佛菩提,亡失了自己本有的正知正见。
此名识阴第一种性:立所得心、成所归果。如此违反并远离了圆通觉性,背离了通往涅槃城之路,行者由此而生:外道种。
2、佛说:阿难!又有持戒修善的善男子,在穷尽智慧,研究妙理,空尽行阴后,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灭生灭,生灭灭后,进入了不生不灭的小乘境界,但并未证果,更未得大自在,对大乘菩萨要证的寂灭佛果,还有一大段路要走,于佛精妙涅槃之乐未得圆满。
行者没有明白这些道理,自以为是的将识阴即第七识,认为是究竟的自性本体,认为尽虚空、遍法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都是从我身一类中流出显现,在这样的认识下产生所谓殊胜见解者,此人即堕入“能非能执。”即执着能生的识体和所生的诸法,认为诸法皆由识阴所生,其他皆非。认“摩醯首罗”天为究竟涅槃处。
“摩醯首罗”即色究竟天:又名大自在天、是色界中最高的一重天。天主为三目六臂骑白牛执白拂者,梵行者常侍奉这些天人。大自在天的天人们都能于自己心中显现出无边多的众生身相,进入识阴的行者,也与大自在天的天人一样,能显现出无边多的众生身相,于是行者就以为识阴能生十二类众生,将识阴认作“道”、将大自在天认作究竟涅槃处,这种想法与大自在天的天人们的想法相同,故成为大自在天的伴侣。
这种人因此而迷佛菩提,亡失了自己本有的正知正见。此名识阴第二种性:立所谓能生诸法之识阴为真心,成能成之大自在天境界和果位。这是违逆并远离了圆通觉性,与涅槃城背道而驰,只能生“大慢天”即大自在天,天福享尽后,即入轮回。
“大慢”的意思是:认我之识阴能生一切,并以此为“菩提道”而生骄慢,故名大慢。行者由此而生“我遍圆种”,“我遍圆种”是妄计识阴为真我、以为识阴能遍含一切诸法,故名:我遍圆种。
3、佛说:又有持戒修善的善男子,在穷尽智慧,研究妙理,空尽行阴后,已灭了生灭,进入到了无生灭的小乘境界,但并未证果,更未得大自在,对大乘菩萨要证的寂灭佛果,精妙殊胜常乐我净之涅槃还未能圆满,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行者没有明白这些道理,对超越识阴的第八识如来藏缺乏认识,只好将第七末那识阴作为诸法和身心的皈依处,疑惑自己的身心是从识阴所流出,如是推论十方虚空都是从识阴所生,并将此识阴作为万法生起之源头,同时以此识阴为自己的真常身,将自以为是的真常身作无生无灭的究竟涅槃来理解。
但行者由于理地不明,也不敢完全认定自己的理解就是正确的,于是又在分段生死的有生有灭中,时时思维计度,推测什么是识阴中的常住真心,迷惑这常住真心到底是不是无生灭的不生,又迷惑于有生灭之法,如此整日都纠结安住于这种真妄不定的迷惑中,最后于百般思索里而生出自认为殊胜的见解,得出常与非常的结论,此人则堕入“常非执常”的外道法中。“常非执常”意为执识阴为常、执诸法为非常。
佛说:行者此时已生邪见,认为虚空万物及身心皆是我识阴心所造作,这种想法与他化自在天天人的想法相同,故与其成为伴侣,死后将往生于他化自在天,此天为六欲天中最高的一重天,天福享尽后,即入轮回。这种认识,迷佛菩提,使行者亡失了自己本有的正知正见,是名识阴第三种性:“立因依心”。即依六识妄心立识阴为生我之因、“成妄计果”。即妄计识阴为真常心、身心是其所生之果。如此则违逆并远离圆通真常,与涅槃城大道背道而驰,行者由此而生“倒圆种”。
“倒圆种”意为前执识阴之我能圆遍十方世界而生万物为因,今执识阴生我之身心为果。这是颠倒因果,故称:倒圆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的‍还‍不‬‬坏处是运势不仅继续‭‮阻‍受‬‬,且下辈子能否得‭‮是‍身‍人‬‬与活着时还‭‮这‍还‍没‬‬个“受‌‌生‌‌债”是​​有关‭‮。还‌‌受‌‌
  • なにが起こったのか彼氏とうまくいかなかったか父母の離婚で家族がバラバラになってしまったか光を差し込む余地がないこの視線は我慢の限界をもう超えたと今の私はつい分か
  • 要见面更多次^ ^@努力努力再努力x  你轻声的吟唱,风中全是你快乐的影迹,这个世界仿佛是一片荒芜的剧场,庞大的黑,还有刺眼的白,迎进你的快乐,走出我的忧伤,或
  • 也还是睡前码的博今天在东莞上班了回来的时候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做最后一班地铁回家临下班还是回来了唔 一直对地铁有种特殊的感情总觉着坐上了就快到家了或许是对东莞有种特
  • 今天是我的狗勾第一次出关 实话讲 从知道他✈️的那一刻我就开始担心 怕有人恶意取消值机 怕有线下anti 怕人太多被抓典型 一早醒来看到机场图心总算落地了 我担
  • ”凡是收到此类“全国社保卡升级”的短信更不能填写任何个人信息请一律删除厦门的林先生接到冒充社保局的短信:“【社保中心】您好 ,您的社保账户未上传电子审核,请于7
  • 银波为笺风帆为词祝福您无忧无虑乘风破浪,开拓远大前程人生是一连串的努力和奋斗只要你意志坚定努力不懈一定会成功祝福你一帆风顺,祝愿你平平安安,身体健康#日行一善[
  • 結婚していない人や子どもがいない人も、仕事などで立場が変化することで、その実感は想像がつきやすいと思う。ということだろうと思う。
  • 至今为止认真追的第二部古装剧小南辰王真的让人意难平#周生如故##萬寶竹林[超话]#【平常语·甘露味】 任何一个出现在你生命当中的人或事都是上天给你的缘,而你要做
  • #AB6IX[超话]# 211006 volumeup891 1⃣ . 예삐들 단체 셀카도 있체리 바라만 보아도 상큼달달 쏘해피❤️ 애깅이들,, 인
  • [感冒]仔细一看还真是,只不过这也和国内外差异有关,李白本就是白人,加上撒贝宁的衬托更显肤色了,两个宝宝也都遗传了妈妈的白,这自然让撒贝宁成为了一家里“最黑”的
  • 最后以我主要是观众的角色结束了三个小时的演唱会行程[打call]然后小芳又带我去了最近才开业的天津街夜市...由于白天吃的太饱了闻到油炸或者烧烤的味我就处于厌食
  • 为你,千千万万遍,遍体鳞伤还是会义无反顾,也许这就是人生,人生不是只做值得的事情! 我们都说自己珍视友情和亲情,但又有谁没有阿米尔的那种自私的心呢?
  • 他一直在给我们撑腰 我们不是他的救赎 。他才是救赎我们的那个人啊 他真的没有让我们受委屈,没有让别人欺负我们 。
  • (江西日报)#萧敬腾综艺cut#户外音乐竞演真人秀《草莓星球来的人》正在热播,该节目集结了24组民谣、摇滚、电子等多元风格的新血音乐人,以优秀的作品及舞台表现来
  • 圈哥跑到英国的Companies House(英国工商登记局)官网查询发现,英超物流在英国注册的“51PARCEL LTD”公司状态仍处于“活跃”状态。不过也体
  • 在小红书看到的一道日式拉面关东煮店(好长的名字哈哈哈)小小的一家店 导航才找到因为我不太喜欢吃面食还有好多没吃完 但是味道真的好棒[赞]幸好来得早后面来了好多人
  • ” 对,因为父辈们的努力,我们现在过上了没有硝烟的年代。”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是“父辈”何尝也不是“我们”有了那些前辈作为榜样,从一个懵懂的新兵,再到经历了战火
  • 2021年2月20日15点,泰州市委、市政府将隆重召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大会,支持教育发展,补齐教育短板,解决教育问题。#致敬1921# 红色故事绘-#
  • 沙溢一家也是娱乐圈的模范家庭,希望他们一直幸福,也希望沙溢和胡可的事业越来越好,给大家带来更多好的作品。@承匠文化 一路走来已经把我画的15位好汉做成了手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