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之二十五

《文钞》“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万不可学时派。当学孝,学弟,学忠厚诚实”。

老人说:“三岁看八十”,也是这个意思。你一生的成败,要看你幼年所受的教育。这个教育好,你一生都能遵守,你因此有成就,否则就是失败。古人讲求胎教和扎根教育,这是前面十个月和后面一千天的家庭教育,这个教育是你一生的定型教育。你的母亲情绪用事,你一生也会情绪用事,性情中人,梁山好汉也是这当中的人物。你的母亲是守德之人,你一生也会守德谨慎,积功累德。

因循,拖拉、随便,在这里是失教的意思。成童,是十五以上的年龄。你已经大了,要懂事要知道好歹,对是非善恶,你要分辨得出来。不能学时髦,像个没家教的孩子。家庭教育,自古以来是圣贤教育,首先要学会做人的本分。

知道人有哪些本分?这在五伦里面,父慈子孝,做子女要孝顺父母,做父母要慈爱儿女。夫唱妇随,丈夫和妻子各有角色,不能颠倒。君仁臣忠,做领导的对下属要仁义,下属对上司,要尽忠职守。长义幼敬,大的对小的是仁爱,小对大的,要尊敬,朋友有信,朋友之间绝不能失信。

做一个本分人、老实人。要守五常,仁义礼智信。上面说的信心,是五常的底线。信心没有了,对人失信了,前面四项,都做不到。你对员工信誓旦旦,背后又是一套,假的,你对人不会好的。仁义礼智都是假的了,你做不到。

《德育启蒙》中说:“守信之人,言不妄发;说到做到,不矜不伐;无信之人,事事皆假;人所厌弃,不如牛马”。善导大师教我们,“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司马光说,做老实人,第一个要说真话。

学做人,要孝悌忠信都能做到。这是做人的本分,本分人并不容易。《弟子规》就显示出来,“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双亲喜欢,你怎么做他们都喜欢,你要尽孝道,他们就会无比地喜欢。反过来,双亲偏心,偏偏不喜欢你,你怎么做他们都不喜欢,这时你再能尽孝道,就难能可贵了。

一般人就不干了,你讨厌我,好,我就做你讨厌的事,招你们讨厌。你们气我,我也气你们,这是对着干,成了冤家对头。讨债的相遇,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我们学了圣贤文化,知道我们过去世做过错事,我们不愿意再犯错了,就在这种关系中生活,好好尽自己应该尽的本分,孝顺父母。父母不喜欢我,我为自己的孩子,在这里尽孝道。为什么?我尽孝道为因,将来我的孩子就会对我尽孝,这是果报。我的后代就都改过来了,都能尽孝道了。

夫子曰:“夫孝,德之本也”,一切德行的根本就在这里,这个不能建立,一切德行都是假的,建立不起来。所以孝道必须建立,才有后面的其余品德好建立起来。

学佛人就更应该做到净业三福,开头一句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三世诸佛都是这样成佛的。这条路走不通,你怎么去成佛,临终你怎么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条件具足,他才能来接引。

“当此轻年,精力强壮,宜努力读书。凡过读之书,当思其书所说之事,是要人照此而行,不是读了就算数了”。

凡是读书,要想到书中是要我们做的。学有所用,才能成就事业。学无所用,那不是白学了吗?学了很多口头学问,有什么用呢?华而不实。

《弟子规》中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一生中把从小所学的用在生活中,得到的好处就太大了。这三本小册子,可不能忽略。我们学会了,我们不知不觉就用身教教好了下一代。世世代代多美好,都能过上有德行的好日子,安闲自在,没有忧虑。为什么?你的德行会保着你和你一家。

“书中所说,或不易领会。而《阴骘文》、《感应篇》等皆直说,好领会。宜常读常思,改过迁善”。

学会伦理道德,羞于作恶;学会因果报应,不敢作恶。我在家尽孝时,老人和全家对我不善,我要不要报复?

要是起了这个念头,你就想想自己的果报,最大的损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大事废了。你还敢报复?对方没受害,自己这一世成佛的好事没有了。绝对不敢了!

“于暇时尤宜念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以期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切勿以为辛苦”。

把这一句佛号念念念好,听得清清楚楚,“都摄六根,净念相续”。白天念,黑夜念,能念时就不要间断。

真念到不间断时,哪里还有这些烦恼起来烦你?有也把它伏下去了,不许它有。念头到了不起来时,业障消了,烦恼去了,不用特殊消烦恼去业障。没有念头影响你了!

喜欢看的,请您转发。

不喜欢,请您多批评。​​​​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大讲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于是,一些聪明的商人开始制作和销售复刻表,满足了广大表友的需求。 结语 大牌衣服高仿App为时尚爱好者提供了一种经济实惠的方式来获取心仪的服饰。
  • 例如森田真法所提及的四人合绘的签绘板,我们未来在讲故事时,必然是以富坚拿出来的实物为准,而认为森田的回忆要么是记岔了,要么是存在不同版本但遗失不可考了。发售之前
  • 而科技发展让我们几乎每个人和家庭都使用上了对自己独一无二的电话数字磁场,数字也同样是有意向的,只是你是否懂得解读罢了。而科技发展让我们几乎每个人和家庭都使用上了
  • 狄,豺狼之德也,郑未失周典,王而蔑之,是不明贤也。且夫兄弟之怨,不征于他,征于他,利乃外矣。
  • 抖音热推主角小说!!!《步步高升》莲花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ceiflkX6 ❗书名主角:《步步高升》莲花又名《步步高升》莲花 ❗书名主角:《步步高升》莲花又名《步
  • 趁着今天凉快去村儿外面快递点取了一大波快递…虽然我是出去了,但也没找到一家冰粉 ,唯一一家煎饼老板自述学了4天就出来摆摊了…她连饼都摊不圆,甚至还煎得有点糊…[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咸恩静[超话]# [HAHMSTAGRAM] 클렌징폼 유목민들 모여라아! 드디어 ABC 올인원 클렌저가 5/26 일요일! 오후 9시 찾아옵니
  • 放在桌上大半年的我在出门时突然别在了包上我庆幸这是冥冥中的巧合 让我情感有了承载我总说分别的时候我要一声不响地走我要抛下所有人去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可每次到了分
  • [送花花]能追无尽景,始是不凡人,卓不凡,江湖再见![努力][努力][努力]@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开始推理吧[给力]刘宇宁卓不凡[给力]刘宇宁天行健刘宇宁燕子京
  • 我虽然对自己的厨艺自暴自弃很久了,但能贡献一副好胃口,以及我的宝贝家当:全套的广彩瓷餐具、枫溪镇的雕塑、景德镇567瓷器、玉石景泰蓝、英国的银器烛台、水晶琉璃盏
  • 七、博野县亲子鉴定常见疑问无创产前亲子鉴定结果准确吗如果自己不能确定,小孩子的父亲可以通过亲子鉴定的检测,无创产前亲子鉴定,准确性也是比较高的,一般就是通过抽血
  • )没回就是被吞了[苦涩]请dd努力圆角中...欢迎其他朋友来[开学季]圆角稿一般攒两条发~最终会去到: 皮下第一次开bot,以后请多多指教,祝你每天好运连连~
  • [太阳][太阳]其实有些心疼泰成,在小率最后一次穿越时空回来后,大家的记忆都仿佛被刷新一般,泰成也不记得,自己曾和小率的很多片段,他只知道他要小率幸福。那便没有
  • 早先,还在事业的上升期的时候,易建联周围可谓是“绯闻无数”;像是和李亚红的绯闻,亦或是和“神仙姐姐”刘亦菲的“牵扯”。而有了家庭的易建联则是更为“奋进”在球场上
  • 再举个不容易识别的,自媒体行业的例子,比如公众号,大家可能会觉得文章可以免费看,但其实在这背后,也是有人在付费的。当然,阅天府项目已经辟谣,但还是引起了一些群友
  • 吃午饭的时候说:本来想吃个冰淇淋,但是吃饭吃的好撑啊leader:那正好不用吃冰淇淋了我:可是我好久没吃冰淇淋了啊结果放完餐盘就立马奔向小卖部了哈哈前段时间突然
  • 别跳过感觉特别难权衡追星和日常 不想把不同圈子喜欢的偶像还有自己的日常这种东西放在同一个账号去发 也不喜欢看粉圈里莫名其妙的纷争但自己也确实偶有突然想好好在
  • 还有那次想叫他去看电影,看最好的我们,我是有目的,*说电影的最后彩蛋是告白带来这里一起看电影的人是为了对他告白,可惜他没去,我和我一个很好的闺蜜去了电影院。我
  • 成年人黑话1下次=星期八2.以后=13月3.改天=32号4.有时间=25点5. 原则上不行=可以6.原则上可以一不行7.再考虑考虑一拒绝8.我尽量=别指望我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