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修行的终极追求是什么?#
著名道教学者潘雨廷在《道教史发微—论仙与道》中指出:要而言之,道教本《老子》之言,得道成仙,斯为修道的成果。
作为一名有着修炼体验的学者,其观点是值得道教界和学术界注意的。
 
一、“肉身不死”是歪曲
每一种宗教、学说,都有其立言宗旨和人格追求,如儒者修身的目的在成圣成贤,佛家修行的目的在成佛成菩萨。至于道教,现代人大多认为其以长生不死、肉体成仙为追求。

近现代社会,科学昌明,世人不再相信有所谓神通广大、肉身不死的神仙,所以必然视道教为愚昧无知、荒诞可笑的幻想与谵妄。

乃至于不少所谓的道教学者,亦每每出此等言,虽名之研究,其实往往并未对道教做深入了解,就先入为主的采取了鄙夷藐视的姿态,以至于出现各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如声称道教以“肉身不死、羽化成仙为目的”,全不思“肉身不死”是个人肉体在现世的永存,而“羽化成仙”却是精神超入他方世界,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就是自相矛盾的。

更有甚者,曾见过一本所谓研究道教女性与女丹的书(《女神女丹女道》),作者不仅声称道教的追求是妄想,书中居然还说:丘处机所写的《梨花词》,不是写梨花,实写一女子,此女子即小龙女。这种文辞只能说令人大跌眼镜了。

在这里,不想深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歪曲的说法,只需反问一点:人人都知道,肉身不死不能实现,古今道教徒难道真的不知道吗?稍具常识的人都清楚,内丹道即明确反对肉身不死的观念,如果将“肉身不死”作为道教的追求目标,岂不等于将“内丹道”划为“伪道教”?

实际上,不仅是内丹道,从老庄到黄老,都只说修道成圣、成真,而没有说要“肉身不死”。六朝的道教义学到隋唐大兴的重玄学,都是反对“肉身不死”的观念,而提倡修真证道,实现精神超越的。而唐五代以来以内丹道、雷法等为主要修炼方法的各派道教,正是继承和发展了这种向路。

我们再翻看史学大家陈垣先生主编的《道家金石略》,其中收集了大量隋唐宋元的道士墓碑墓志,甚至不少道人生前就预办后事,可见其对生死的超脱,可见道教自来就没有以肉身不死作为其修道的宗旨和追求。再如王重阳祖师,原本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而修道,最终也只是活了五十八岁,虽然他的寿命没有增加,却超越了生死,(遗世颂:害风害风旧病发,寿命不过五十八。两个先生决定来,一灵真性诚搜刷。)道门奉之为祖师、神仙,显然是因为他得道,而非不死。
因而,将“肉身不死”视为道教的主旨,不仅有对道教的偏见,也违背了历史事实。

二、得道者谓之仙
那么,应当如何理解道教的追求目标,或者说,如何理解道教的“仙”?如前言,今人以所谓神通广大、肉身不死之神仙为道教之追求,故视之为妄。但是道门既然以道立教,则一切万法必不离道而独立。至于道门所追求之果位,则明言得道成仙。故知得道者,谓之仙。这里,仅举几段熟知的经典文献为证:

昔黄帝问道广成子,广成子告之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心,无摇汝精,存神定气,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将守形,形乃长生。”

不妨简要分析这段文字: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乃是对道体之描述。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心,无摇汝精,存神定气”,乃是言修道之方法。

“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将守形,形乃长生。”是言修道之效用。
这里虽然论及肉体长生,但并未以长生为得道,而仅以肉体长生为修道之效用而已。而《道德经》中言道体无形无相,又言长生久视云云,其实与此相类似,并未将得道与肉体不死划等号(不然何来“死而不亡者寿”之说?)。诚如张广保先生于《唐宋内丹道教》一书中所说:老子认为水、山谷、婴儿的存在类似于道的存在状态,因此他主张修道者应仿效此三物的存在性格。居于这种考虑,他提出专气致柔、守雌不争等修道方术。他的这些主张究其初衷本不是为养生而设,然却自有健身、延年之效。

张广保先生的观点完全符合历代祖师的教导。郝大通祖师就曾明白指出:大道以见性为体,以养命为用。此语可谓道尽天机。许多人见不及此,或以有形之肉体不可合于无形之道体,或以肉体不死为虚幻,故视道教为谬说,真可谓孤陋寡闻,厚污道门了。

此外,《太上玄门晚坛功课仙经》云:道以无心度有情,一切方便是修真。若归圣智圆通地,便是升天得道人。又《步虚辞》曰:太极分高厚,清轻上属天。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这些耳熟能详的经文都是道教以“得道者”为“仙”的明证。

实际上,道教所追求的果位,也不是只有仙一种,而是有有圣、真、仙三个等次,这三个等次与玉清圣境、上清真境、太清仙境相对应,有高下之别。——大体来说,仙表示修道者达到了自我超越,而真表明修道者不仅达到了自我超越,并能度化众生,圣果则指修道者在自我超越和济世度人上达成圆满。其中仙又分多等,丹道中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仅属仙中常见五等而已。(道教三乘果位的说法,在教内各种科仪文本和经典中都有提及,然而似乎未引起重视。学术界有李作勋博士的《隋唐道教心性论研究》曾对此做出梳理,可资参考。)

概括而言,道门既以仙指称得道之士,“仙”是修道者的果位,是福德圆满、人格超越的指称,得道成仙与所谓神通广大、肉身不死之“神仙”判然有别。这实为道教的基本常识。
潘先生《论仙与道》文末言:“乃去仙而仅论道,宜自明清以来,道教日趋式微。”这个说法倒是有点不合事实。与其看法相反,近一百多年以来道教乃是去道而仅论仙,遂使道教丧失其价值关怀与对真理之追问,而堕落为技术传承。如将道教的性命修炼之道简单化、庸俗化为养生,再如陈撄宁先生提倡的仙学,试图从技术层面(修炼气功、外丹服食等)论证肉身不死,而非得道超越,对道教的发展也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陈先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试图以“仙学”之名为道教寻求现代调整之路,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努力并未成功。而其仙学主张剥离道教信仰和超越追求,反而导致道教修炼之道转为形体养生,使得宗教的超越性、神圣性受到伤害。相信教内诸大德君子早已明了这一点。

当前谈论道教,唯论气功、方术、养生之类的技术问题,乃至以气功名丹道,认为道在养生等,不能不说是试图发挥道教的优势以期待能振衰起弊。但还须注意到,技术可以为宗教所用,但技术无法成为宗教信仰。(好比世界上不会有人因为医生会治病,就信奉医生教。也不会有人因为风水算卦准,就信奉风水教、算卦教。医术、风水、算卦这些也成不了宗教。)在道教,就是应当以道统术、以术为修道、弘道服务。因为宗教归根到底需要解决人类的精神需求,回答人的价值困惑,探索人的生死超脱问题。

历史的经验也一再说明,道教的每一次兴盛,都是在回归老庄、回归精神超越的情况下实现的。隋唐如此,金元如此,清初也是如此。因而教界今日实在宜回归《道德经》和历代祖师阐教的根本宗旨,高扬修真证道的核心主题,为振兴道风和净化社会做出努力。
作者 行苇 腾讯道学

【记者被打送还手机被刷机:“四不知”宣传部长,难道你不心虚吗?】

姬鹏

优质创作者

记者的手机归还后,发现已经被刷机

近日,河南原阳县4名男童被掩埋事件,触发不少争议。“官方”(原阳县)先是查证,施工车辆存在违规作业问题,紧接着,在追究监管责任环节中,县住建局局长被免职。坦白讲,整体上的问责节奏,基本符合这类事件的善后结构。但是,就在4名儿童下葬的环节中,准备前往陵园采访的“记者团”遭遇阻拦和殴打。甚至,手机也被抢走,归还时,所有内容都被清空(通讯录和相册等均被删除)。

事后,记者询问原阳县宣传部副部长,被抢手机是谁送给他们的?该负责人说,他“不认识”。对于殴打记者的人是谁?他也“不清楚”(并且否认自己说过“动手者是死者家属”)。为什么拦阻记者?他也“不清楚”。为什么把手机刷机?他也“不清楚”。真可谓,“一问四不知”。

说实话,这些追问都是“小意思”,因为仅凭围殴记者,导致记者受伤,眼镜衣物损坏,就足以让人觉得事件本身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阻拦“记者团”的人,要是没有人“安排”,他(她)们肯定是不敢阻拦记者的。所以,就宣传部长的“四不知”,显然就是心虚的表现。

当然,这也反映出,在处理公共危机问题上,基层官员明显专业水平不够扎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畏惧媒体,害怕信息释放。这导致,他(她)们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不和公众对话,隐藏信息的惯性逻辑。并且,认为,公布的信息越少越好。

可事实上,就男童被掩埋事件来讲,既然已经走向安葬的环节,就说明事件已经接近尾声。这种时候,最正确的处置方式,是应该让媒体多去释放信息,让公众知情最终的善后事宜是否妥当才好。然而,就在这种相对闭环的逻辑之中,“记者团”却硬深深被挡在陵园之外,并且还被夺去手机进行刷机,这就不得不让人觉得事情的水还很深。

因为,在基本的常识框架下,如果下葬的时候不让媒体释放信息,最大的可能就是逝者家属对事件的处理结果还不满意,可能会在下葬的环节中有“纷争的可能”。而这些自然是“官方”不愿意让公众看到的信息,所以才会采取粗暴的手段,把“记者团”拒之门外。于此来看,“四不知”的宣传部长,肯定是心虚的。但是,仅靠道歉,却远远不够,毕竟“阻拦记者”,“殴打记者”,“抢机刷机”,要是不给出合理的解释,就代表这件事情还有被掩埋的细节。

要知道,“记者被阻拦”,衣服眼镜损坏,手机被刷机,这些事实都是有视频真相的。所以,就“官方”来讲,最好的方式就是讲出真相为好,而非遮遮掩掩,以为就能糊弄过去。说实话,如果“掩埋事件”还存在问题,就去解决问题为好。因为,问题不解决,终究会摆在那里,即便下葬后,也只是暂时的安宁。

本来,这起“掩埋事件”已经闹得沸沸扬扬,这种时候,就算真的没什么事,突然收紧媒体采访的通道,这本身就让人觉得“不正常”。说实话,如果没什么大的问题,为何要怕媒体采访?尤其,这也不是普通的私人下葬。本来,这件事情,已经成为公共议题,媒体进行全程性的报道,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所以,发生这样的“阻拦事件”,只会让公众更加反感和愤怒。尤其,对于这起“掩埋事件”本身,存在的问题本来就很多。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让人质疑,是不是在“掩埋事件”之外,还存在更多见不得光的事情。起码,从舆论的本能反应来看,会这样去质疑。

于此,作为“官方”来讲,要相信公众的理解力,不要以为公众只会把事情往歪处想。只要是事实真相,总会被理性加持的。反过来讲,如果“官方”从根本上就不相信公众,那么想让公众去选择性地相信自己,自然就更加的不可能。而作为媒体来讲,本应该是中间的润滑剂,却被如此粗暴的对待,公众能不愤怒吗?

所以,就算“官方”的阻拦并没有具体的考虑,只是朴素地认为“下葬”不公开为好,可能也不会得到公众的理解。因为,记者在沟通的过程中,“阻拦者们”的态度显得很强硬,不谈理由,不讲道理,而是嘴脸狰狞,挥拳弄脚。说实话,分明就是一群打手。

当然,在早前的媒体信息中,“官方”宣传部副部长回应“打手是死者家属”(之后否认)。事实上,就算他不否认,逻辑上好像也讲不通。因为,从记者释放出的殴打视频来讲,以及死者家属的立场而言,这种安排也是没必要的。因为,这不符合“常识”。

要知道,“清白”是装不出来的,“心虚”却能演出来。说实话,“四不知”宣传部长肯定知道一些事情,起码知道阻拦记者的人是谁安排的,他虽然没说,但已经什么都说了。因为,“不能说”意味着就是承认某些事情的存在性。而当下公众所追问的问题,已经不只是要知道抢手机的人是谁?而是要知道,不让采访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是不是掩埋事件还存在大的争议?

因为,作为记者来讲,跟几个“打手”过不去,是没什么必要的。真正的“过不去”是在于,对于这起“掩埋事件”来讲,信息的释放是否足够,公众是否已经足够清晰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因为,这不仅关乎记者的尊严和基本的职能问题,还关乎事件对舆论的影响。

所以,这样的事情自然不能道歉了之。当然,从法理的角度,无论是安排打手的人,还是打手本身,都已经触犯法理的底线,该处理的依然要处理。这些方面,希望“官方”(原阳县)接下来能真诚一些,要不然越陷越深,只会自作自受。

无论是商业公关,还是政府公关,本质上不是掩盖问题,还要以真相去引导公众去理性地看待问题。首一,要响应对方的关注;其二,要对事实进行核查;其三,做出应急承诺,将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并对意外产生的可知影响作出赔偿;其四,责任承担,承认错误,共享权利。

坦白讲,这起掩埋事件的处理上,“其一”,“其二”,“其三”,“官方”的表现还不错。但是,“其四”上,就有些掉链子。因为,在“共享权利”上,较早的关上大门,意味着就是不想共享更多权利给公众,这种时候,记者的愤怒是小事,公众的愤怒却已经在路上。

当然,作为“四不知”宣传部长,也只是“官方”的发言人。因为,他所回应的言辞是代表“官方”的。于此,出现“四不知”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官方”(原阳县)意见并未达成一致。但是,回应本身却又是必须的,这种情况下,从“言不由衷”到“心虚”,自然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而这背后的逻辑,也是耐人寻味的。

记者被打送还手机被刷机:“四不知”宣传部长,难道你不心虚吗?

姬鹏

优质创作者

记者的手机归还后,发现已经被刷机

近日,河南原阳县4名男童被掩埋事件,触发不少争议。“官方”(原阳县)先是查证,施工车辆存在违规作业问题,紧接着,在追究监管责任环节中,县住建局局长被免职。坦白讲,整体上的问责节奏,基本符合这类事件的善后结构。但是,就在4名儿童下葬的环节中,准备前往陵园采访的“记者团”遭遇阻拦和殴打。甚至,手机也被抢走,归还时,所有内容都被清空(通讯录和相册等均被删除)。

事后,记者询问原阳县宣传部副部长,被抢手机是谁送给他们的?该负责人说,他“不认识”。对于殴打记者的人是谁?他也“不清楚”(并且否认自己说过“动手者是死者家属”)。为什么拦阻记者?他也“不清楚”。为什么把手机刷机?他也“不清楚”。真可谓,“一问四不知”。

说实话,这些追问都是“小意思”,因为仅凭围殴记者,导致记者受伤,眼镜衣物损坏,就足以让人觉得事件本身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阻拦“记者团”的人,要是没有人“安排”,他(她)们肯定是不敢阻拦记者的。所以,就宣传部长的“四不知”,显然就是心虚的表现。

当然,这也反映出,在处理公共危机问题上,基层官员明显专业水平不够扎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畏惧媒体,害怕信息释放。这导致,他(她)们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不和公众对话,隐藏信息的惯性逻辑。并且,认为,公布的信息越少越好。

可事实上,就男童被掩埋事件来讲,既然已经走向安葬的环节,就说明事件已经接近尾声。这种时候,最正确的处置方式,是应该让媒体多去释放信息,让公众知情最终的善后事宜是否妥当才好。然而,就在这种相对闭环的逻辑之中,“记者团”却硬深深被挡在陵园之外,并且还被夺去手机进行刷机,这就不得不让人觉得事情的水还很深。

因为,在基本的常识框架下,如果下葬的时候不让媒体释放信息,最大的可能就是逝者家属对事件的处理结果还不满意,可能会在下葬的环节中有“纷争的可能”。而这些自然是“官方”不愿意让公众看到的信息,所以才会采取粗暴的手段,把“记者团”拒之门外。于此来看,“四不知”的宣传部长,肯定是心虚的。但是,仅靠道歉,却远远不够,毕竟“阻拦记者”,“殴打记者”,“抢机刷机”,要是不给出合理的解释,就代表这件事情还有被掩埋的细节。

要知道,“记者被阻拦”,衣服眼镜损坏,手机被刷机,这些事实都是有视频真相的。所以,就“官方”来讲,最好的方式就是讲出真相为好,而非遮遮掩掩,以为就能糊弄过去。说实话,如果“掩埋事件”还存在问题,就去解决问题为好。因为,问题不解决,终究会摆在那里,即便下葬后,也只是暂时的安宁。

本来,这起“掩埋事件”已经闹得沸沸扬扬,这种时候,就算真的没什么事,突然收紧媒体采访的通道,这本身就让人觉得“不正常”。说实话,如果没什么大的问题,为何要怕媒体采访?尤其,这也不是普通的私人下葬。本来,这件事情,已经成为公共议题,媒体进行全程性的报道,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所以,发生这样的“阻拦事件”,只会让公众更加反感和愤怒。尤其,对于这起“掩埋事件”本身,存在的问题本来就很多。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让人质疑,是不是在“掩埋事件”之外,还存在更多见不得光的事情。起码,从舆论的本能反应来看,会这样去质疑。

于此,作为“官方”来讲,要相信公众的理解力,不要以为公众只会把事情往歪处想。只要是事实真相,总会被理性加持的。反过来讲,如果“官方”从根本上就不相信公众,那么想让公众去选择性地相信自己,自然就更加的不可能。而作为媒体来讲,本应该是中间的润滑剂,却被如此粗暴的对待,公众能不愤怒吗?

所以,就算“官方”的阻拦并没有具体的考虑,只是朴素地认为“下葬”不公开为好,可能也不会得到公众的理解。因为,记者在沟通的过程中,“阻拦者们”的态度显得很强硬,不谈理由,不讲道理,而是嘴脸狰狞,挥拳弄脚。说实话,分明就是一群打手。

当然,在早前的媒体信息中,“官方”宣传部副部长回应“打手是死者家属”(之后否认)。事实上,就算他不否认,逻辑上好像也讲不通。因为,从记者释放出的殴打视频来讲,以及死者家属的立场而言,这种安排也是没必要的。因为,这不符合“常识”。

要知道,“清白”是装不出来的,“心虚”却能演出来。说实话,“四不知”宣传部长肯定知道一些事情,起码知道阻拦记者的人是谁安排的,他虽然没说,但已经什么都说了。因为,“不能说”意味着就是承认某些事情的存在性。而当下公众所追问的问题,已经不只是要知道抢手机的人是谁?而是要知道,不让采访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是不是掩埋事件还存在大的争议?

因为,作为记者来讲,跟几个“打手”过不去,是没什么必要的。真正的“过不去”是在于,对于这起“掩埋事件”来讲,信息的释放是否足够,公众是否已经足够清晰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因为,这不仅关乎记者的尊严和基本的职能问题,还关乎事件对舆论的影响。

所以,这样的事情自然不能道歉了之。当然,从法理的角度,无论是安排打手的人,还是打手本身,都已经触犯法理的底线,该处理的依然要处理。这些方面,希望“官方”(原阳县)接下来能真诚一些,要不然越陷越深,只会自作自受。

无论是商业公关,还是政府公关,本质上不是掩盖问题,还要以真相去引导公众去理性地看待问题。首一,要响应对方的关注;其二,要对事实进行核查;其三,做出应急承诺,将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并对意外产生的可知影响作出赔偿;其四,责任承担,承认错误,共享权利。

坦白讲,这起掩埋事件的处理上,“其一”,“其二”,“其三”,“官方”的表现还不错。但是,“其四”上,就有些掉链子。因为,在“共享权利”上,较早的关上大门,意味着就是不想共享更多权利给公众,这种时候,记者的愤怒是小事,公众的愤怒却已经在路上。

当然,作为“四不知”宣传部长,也只是“官方”的发言人。因为,他所回应的言辞是代表“官方”的。于此,出现“四不知”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官方”(原阳县)意见并未达成一致。但是,回应本身却又是必须的,这种情况下,从“言不由衷”到“心虚”,自然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而这背后的逻辑,也是耐人寻味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要想到,善少恶多的我们,是多么幸运才能得到人身所以我们想,像我们平常被很多无明所覆盖,善业极少而罪业极多,要在非常幸运的状态下,才能够得到这样的人身,不然,像我
  • 【2件38】荣晟 冷敷面膜10片【38】敷益清 修护冰膜10片买【39】三金 医用冷敷面膜10片【58】芙清 控油清痘面膜5片【19.9】芙清 祛痘修复白膜2片
  • 你就是我的那束光,有你在的每一天我都觉得爱意相伴。来到20年,喜欢打篮球的你长高了很多,在舞蹈方面也注入了很多努力,但是你的腰伤却成了病根,每次看到你扶着腰的时
  • !北京 | UCCA Lab 黎晓亮:三个展 摄影与人的三种距离本次展览以三种距离做为切入点 呈现了不同系统内呈现的影像作品/ 近距离凝视下的荧幕形象:有很多当
  • #外汇黄金[超话]##江生论金##今日看盘##黄金##黄金外汇最新走势分析[超话]#〖#每日一善#[微风] #日行一善#〗〖记住,无论世界如何对你,请尽你最大的
  •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成功的 但我永远都说 我是幸运的幸运的赶在浪潮 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下一个十年 下一个100万 我一定还在这里陪伴着你们未来路漫漫,我要见证着你
  • 多年后他来到他的婚礼现场看着他穿上新郎服的样子他笑了他问:你笑什么他说:真帅,没有想象中的衰他知道,他当然知道,多年前的那个午后的打闹,他就知道总有一天他要娶另
  • 病理性保胎待遇参保人员(含城镇从业人员和城乡居民)住院发生的符合医保规定的病理性保胎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从业人员基本
  • #铁路头条# 【原铁道部部长:时速350公里设计线路未来都将复速】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线按时速350公里开跑后,未来还将在其他高铁线上以相同速度现
  • #新品预定##漫画##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 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 漫画【10】 ラーメン大好き小泉さん (10) 将于9月30日发售 现接受预定中! 如
  • #出色秀场# 英格兰流行音乐史的代表人物之一Marianne Faithfull为Chloé2020秋冬时装系列发布奉献了声音,朗诵作品涵盖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节
  • 【十七行式正能量】 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眉心舒展,面带微笑 苏东坡们对我们做了什么? 前天刚过了一个中秋特别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人有何用? 不只是多了几首
  • 孙云晓日记50年272:中学生需要游戏吗?2012年3月13日下午,在北京朝阳区教育分院参加“中学生校园游戏与快乐成长”课题研讨会,此会由团中央学校部和中国青少
  • 一、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一个人如果怕做事,偷懒,如何会有成就?人之会起烦恼心、不安,都是因为不懂得用功、时间太多所致,所以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忙,是多数人的
  • 这‮一是‬个帮你省‮的钱‬社群​‎ ͏ 每天会‮心精‬甄选出6-8款全球好物分享‮大给‬家而且每‮团件‬品都与品牌‮直方‬接对接最低价格保证正品超高‮质品‬和性
  • #丹尼尔克雷格答女邦德争议# 近日,“007”丹尼尔·克雷格接受杂志采访,被问到下一任007有无必要让女性或有色人种接任时,丹尼尔·克雷格表示这种说法是对女演员
  • 《弟子规》14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
  • 我可以用很多理论来分析和阐述这种乐观,但从根本上讲,我的乐观并不… 当乌云布满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在
  • 艺人能否在直播带货领域做出成绩,其实还是有迹可循的,如果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成绩出色,转型直播成绩自然不会差,毕竟他们的兢兢业业有目共睹,不论在哪个行业大家都能
  • 第62天放鞭炮崽儿竟然从十点半吃完一觉睡到四点吃完又接着睡到七点幸福地整觉日子难道终于要来临到今天正好两个月啦是照镜子爱笑 吃奶晚一分钟就狂哭的小家伙是爱竖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