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老和尚:修行的四個先決條件 !

辦道(修行)四個先決條件:深信因果、 嚴持戒律、 堅固信心、 決定行門。

深信因果

無論什麼人。尤其想用功辦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為。不要說辦道不成功。三塗少他不了。佛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說。「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楞嚴經說。「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故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談到因果。我說兩件故事來證明。

百丈度野狐的故事。百丈老人有一天上堂。下座後。各人都已散去。獨有一位老人沒有跑。百丈問他做什麼。他說。‘我不是人。實是野狐精。前生本是這裡的堂頭。因有個學人問我‘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我說。‘不落因果。’便因此墮落。做了五百年野狐精。沒法脫身。請和尚慈悲開示。’

百丈說。‘你來問我。’那老人便道。‘請問和尚。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

百丈答道。‘不昧因果。’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禮謝道。‘今承和尚代語。令我超脫狐身。我在後山岩下。祈和尚以亡僧禮送。’

第二天百丈在後山石岩以杖撥出一頭死狐。便用亡僧禮將他化葬。我們聽了這兩段故事。便確知因果可畏。雖成佛也難免頭痛之報。報應絲毫不爽。定業實在難逃。我們宜時加警惕。慎勿造因。

嚴持戒律

用功辦道首要持戒。戒是無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發慧。若不持戒而修行。無有是處。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告訴我們。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

持戒的人。龍天擁護。魔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賊。掃其足跡。從前在罽賓國近著僧伽藍的地。有條毒龍時常出來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羅漢聚在一起。用禪定力去驅逐他。總沒法把他趕跑。

後來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禪定。僅對那毒龍說了一句話。‘賢善遠此處去。’那毒龍便遠跑了。眾羅漢問那僧人什麼神通把毒龍趕跑。他說。‘我不以禪定力。直以謹慎於戒。守護輕戒。猶如重禁。’

我們想想。五百位羅漢的禪定力。也不及一位嚴守禁戒的僧人。或雲。六祖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參禪。’我請問你的心已平直沒有。有個月里嫦娥赤身露體抱著你。你能不動心嗎?

有人無理辱罵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嗎。你能夠不分別冤親憎愛。人我是非嗎。統統做得到。才好開大口。否則不要說空話。

堅固信心

想用功辦道。先要一個堅固信心。信為道源功德母。無論做什麼事沒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們要了生脫死。尤其要一個堅固信心。

佛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又說了種種法門。來對治眾生的心病。我們就當信佛語不虛。信眾生皆可成佛。但我們為什麼不成佛呢。皆因未有如法下死功夫呀。

譬如我們信知黃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他。黃豆不會自己變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會造不成。

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適量的石膏。決定可成豆腐。辦道亦復如是。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

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決定可以成佛。故我們應當深信自己本來是佛。更應深信依法修行決定成佛。

永嘉禪師說。‘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堅定後人的信心。故發如此弘誓。

決定行門

信心既具。便要擇定一個法門來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不論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參禪也好。總要認定一門。驀直乾去。永不退悔。

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樣乾。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樣乾。今世不成功。來世一樣乾。

溈山老人所謂。‘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有等人打不定主意。今天聽那位善知識說念佛好。又念兩天佛。明天聽某位善知識說參禪好。又參兩天禪。東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總弄不出半點‘名堂。’豈不冤哉枉也。
#每天一点佛法[超话]#

读书学典:《论语.宪问》14.38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公伯寮:公伯氏,名寮,字子周,鲁人。与子路同做季氏的家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以及马融等,都把他列为孔子弟子,孔子家语弟子解里没有公伯寮,若干古注或认为他不是孔子的弟子。或认为因暗地里将孔子呈献鲁定公的简札私自透漏给季氏,由此孔子得罪季氏,决定开始周游列国,由此退出孔子弟子行列。或认为他因愬子路,被后人剔除其弟子之名。(李炳南《论语讲要》)
▲愬:sù,同“诉”,谮(zèn)也,即诬陷、中伤。
▲子服景伯:子服何,鲁国大夫,谥号是“景”。《集释》:“汉鲁峻石壁画七十二子像有子服景伯。”
▲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夫子指季孙大夫,季孙氏被公伯寮的谗言迷惑了。惑志,指相信了谗言。
▲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吾力:指景伯是孟孙之族,当有势力。肆诸市朝:肆,指陈尸,意思是杀了公伯寮。子服景伯有能力阐明子路无罪,而后让季孙氏杀死诬陷人的公伯寮。《正义》:“周制杀人有陈尸三日之法。“钱穆:“大夫尸于朝,士尸于市。公伯寮是士,当尸于市。此处市朝连言,非兼指。”
▲道:大道。大道的兴废,不是公伯寮所能左右的。张轼:“莫之致而至者,命也。道之废兴有命,公伯寮何所预于其间哉?"

■现代翻译:公伯寮向季孙氏诬陷子路。子服景伯把事情告诉了孔子,说:“季孙大夫已经被公伯寮的谗言迷惑了,已对子路有疑惑。但我的力量还能把此事向季孙陈说清楚,让季孙大夫杀了公伯寮,把他陈尸街头。”孔子说:“大道如果能行,这是命啊;大道如果将废,也是命啊。公伯療能够把天命如何呢!”

●何晏等《论语集解》:马融曰:“愬,谮也。伯寮,鲁人,弟子也。” 孔安国曰:“鲁大夫子服何忌也。告,告孔子。季孙信谗,恚(huì,恼恨)子路。” 郑康成曰:“吾势力犹能辨子路之无罪于季孙,使之诛寮而肆之。有罪既刑,陈其尸曰肆。”

●皇侃《论语义疏》:子路时仕季氏。而伯寮谣季氏,令信讥谮子路也。子服景伯告孔子。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而又此说助子路,使子路无罪,而伯寮致死。言若于他人该有豪势者。则吾力势不能诛耳。若于伯寮者,则吾力势,是能使季孙审子路之无罪,而杀伯寮于市朝也。殷礼:“杀大夫已上于,杀士于市。杀而犹陈曝其尸以示百姓曰肆也。”孔子答景伯:以子路无罪。言人之道德得行于世者,此是天之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人君道废坠不用于世者,此亦是天之命也。子路之道废兴由天之命耳。虽公伯寮之谮,其能违天命而兴废于子路耶。江熙曰:“夫子使景伯辨子路,则不过季孙为甚,拒之则逆其区区之诚,故以行废之命期之,或有如不救而大救也。”

●刑昺《论语注疏》:此章言道之废行皆由天命也伯寮、子路皆臣於季孙,伯寮诬子路以罪而谮於季孙也。子服景伯以其事告孔子,言季孙坚固已有疑惑之志,谓信谗恚子路也。有罪既刑,陈其尸曰肆。景伯言,吾势力犹能辨子路之无罪于季孙,使之诛寮而肆之。孔子不许其告,故言道之废行皆由天命,虽公伯寮之谮,其能违天而兴废子路乎!

●陈祥道《论语全解》:不知命者,以兴废在人,而有所难辨,子服景伯是也;知命者,以兴废在天,而无所校,孔子是也。盖道待命而后行,命待道而后立;以道处命,则死生无所恤;以命处道,则废兴无所累。君子之于道命,虽死生不得与之,况废兴乎哉?孔子于伯寮言命,孟子于臧仓言天,其致一也。

●朱熹《论语集注》:谢氏曰:“虽寮之愬行,亦命也。其实寮无如之何。”愚谓言此以晓景伯,安子路,而警伯寮耳。圣人于利害之际,则不待决于命而后泰然也。

●张栻《癸巳论语解》:莫之致而至者,命也。道之废兴有命,公伯寮何所预于其间哉?不曰已而直,曰道之将行与废,方之。孟子予之不遇鲁侯之论,亦可以见圣贤气象之兮矣。

●清《四书解义》:此一章书见人当安命而不必尤人也。昔子路仕于鲁为季氏宰,鲁人有公伯竂谗愬子路于季孙。季孙听谗言而疑子路,鲁大夫子服景伯,怀不平之心,以其事告于孔子曰:夫子之于子路,固将因伯竂之愬而不无惑志矣。谗邪安可听其害?正以吾之力,犹能诛伯竂而陈其尸于市朝,以正其罪,而明其诬也。孔子闻而晓之曰:君子岂不欲行其道于天下?而道之或行或废,莫不有天焉。其为道之将行也,与则动与世合,是命之通也;其为道之将废也,与则动与世违,是命之穷也。行与废皆由于命,则由今日何独非命?使命而得行,竂必不能使之废;其因竂而废者,即命之当废耳。公伯竂其如命何哉?子大夫其听之可也。审乎孔子之言,见君子进退,上关天意,凡得失毁誉,俱当置之度外,但孔子不言命,而于弥子瑕则曰有命,于公伯竂则曰命也,盖不欲以行废之权归之谗謟之人耳。

●刘宝楠《论语正义》:子路以忠信见知于人,不知寮何所得愬,而季孙且信之。《朱子或问》以为“在墮(huī)三都(三都是季孙氏的费邑、孟孙氏的郕邑、叔孙氏的郈邑。三族之家臣势力渐强,经常以下犯上,侵凌“三桓”,甚至越过“三桓”而干预国政,或以其控制之邑为据点发动叛乱。孔子为鲁国的大司寇兼摄相事,为了加强君权,为防止家臣据“三桓”之私邑反叛,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建议鲁定公拆毁“三桓”私邑,三桓后来反对堕三都,行动就此半途而废。)、出藏甲之时(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史记孔子世家》)”,说颇近理。当时必谓子路此举,是彊公室,弱私家,将不利于季氏,故季孙有惑志。夫子言道“將行”、“将废”者,子路墮都,是夫子使之,今子路被愬,是道之将废,而己亦不能安于鲁矣。然行废皆天所命,若天不废道,虽寮有愬,季孙且不听之。若天未欲行道,此自命所受宜然,非关寮愬。言此者,所以慰子路而止景伯之愤也。张尔岐《蒿庵闲话》曰:人道之当然而不可违者,义也;天道之本然而不可争者,命也。贫富贵贱、得失死生之有所制而不可强也,君子与小人一也。命不可知,君子当以义知命矣。凡义所不可,即以为命所不有也。故进而不得于命者,退而犹不失吾义也。小人尝以智力知命矣,力不能争则智邀之,智力无可施而后谓之命也。君子以义安命,故其心常泰;小人以智力争命,故其心多怨。圣人之于命,安之矣,实不以命为准也,而以义为准。圣贤之与众人,安命同也,而安之者不同也。

●钱穆《论语新解》:景伯言吾力犹能言于季孙,明子路之无罪,使季孙知寮之枉愬,然后将诛寮而肆诸市也。若道将行,此是命,寮之愬终将不入。若寮之愬得行,是道将废,亦是命,与寮无关。孔子言此,以晓景伯,安子路,而警伯寮。本章当于上章“不怨天不尤人”合参。人道之不可违者为义,天道之不可争者为命。命不可知,君子惟当以义安命。凡义所不可,即以为命所不有。故不得于命,犹不失吾义。常人于智力所无可奈何处始谓之命,故必尽智力以争。君子则一准于义,虽力有可争,智有可图,而义所不可,即斯谓之命。孔子之于公伯寮,未尝无景伯可恃。孔子之于卫卿,亦未尝无弥子瑕可缘。然循此以往,终将无以为孔子。或人称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如此等处,卻似“知有可为而不为”,此亦学者所当细参。

★此章言道之废行皆由天命也。 https://t.cn/RxRVHIh

【虚云老和尚:修行的四个先决条件 !】

《虚云和尚全集》 ,办道(修行)四个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严持戒律、 坚固信心、 决定行门。

〇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谈到因果。我说两件故事来证明。
  百丈度野狐的故事。百丈老人有一天上堂。下座后。各人都已散去。独有一位老人没有跑。百丈问他做什么。他说。‘我不是人。实是野狐精。前生本是这里的堂头。因有个学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便因此堕落。做了五百年野狐精。没法脱身。请和尚慈悲开示。’
  百丈说。‘你来问我。’那老人便道。‘请问和尚。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
  百丈答道。‘不昧因果。’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礼谢道。‘今承和尚代语。令我超脱狐身。我在后山岩下。祈和尚以亡僧礼送。’
  第二天百丈在后山石岩以杖拨出一头死狐。便用亡僧礼将他化葬。我们听了这两段故事。便确知因果可畏。虽成佛也难免头痛之报。报应丝毫不爽。定业实在难逃。我们宜时加警惕。慎勿造因。 

〇严持戒律
  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
  持戒的人。龙天拥护。魔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贼。扫其足迹。从前在罽宾国近著僧伽蓝的地。有条毒龙时常出来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在一起。用禅定力去驱逐他。总没法把他赶跑。
  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定。仅对那毒龙说了一句话。‘贤善远此处去。’那毒龙便远跑了。众罗汉问那僧人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他说。‘我不以禅定力。直以谨慎于戒。守护轻戒。犹如重禁。’
  我们想想。五百位罗汉的禅定力。也不及一位严守禁戒的僧人。或云。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著你。你能不动心吗?
  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得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

〇坚固信心
  想用功办道。先要一个坚固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
  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我们就当信佛语不虚。信众生皆可成佛。但我们为什么不成佛呢。皆因未有如法下死功夫呀。
  譬如我们信知黄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他。黄豆不会自己变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会造不成。
  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适量的石膏。决定可成豆腐。办道亦复如是。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
  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决定可以成佛。故我们应当深信自己本来是佛。更应深信依法修行决定成佛。
  永嘉禅师说。‘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坚定后人的信心。故发如此弘誓。 

〇决定行门
  信心既具。便要择定一个法门来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
  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样干。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样干。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
  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有等人打不定主意。今天听那位善知识说念佛好。又念两天佛。明天听某位善知识说参禅好。又参两天禅。东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总弄不出半点‘名堂。’岂不冤哉枉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复合就不再会有失恋的痛苦,不是解决了问题,而是问题消失不见了。当然挽回未必那么顺利,真正的结果也无法保证绝对成功,但至少经历过全程,尽了全力的你,以后不会因此再
  • 他说小孩出国不用担心语言,会学都很快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好朋友一起去学了科学育儿,说是国家免费让学的,就是时间很短,只有七天。转自出国劳务李部长:同样的起跑线
  • 珍惜每个阶段的自己也要勇敢的去破除一切执着对啊,人生没有交换不是你在那里阔达,在另一处就可以不阔达了不在意的东西上修行,是没落到实处的。同样是希望离开自己的男人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假如北京高考卷真如某网友说的那么简单,那么以这个同学在外省重点高中的实力,即便够不到清北,人民大学一类的也应该毫无压力。想问现在在县高中的老师,如果我下去县市当
  • 大数据推给我这篇, 看了帖子, 看了众多留言分享的小事。 我也想到很多年前的一件小小小小事。 . 我去Aritzia买hoody, 黑色的(基本款, 没有任何图
  • #美食[超话]##不可辜负的美食# 一份纸包鱼,一份玉米甜汤过几天就是麦热帕提23岁的生日了,借今天的机会请她吃我时常爱吃的纸包鱼,把美食分享给朋友,祝她生日快
  • 啊啊啊啊啊啊想想就疯狂啊~她们的giegie都是sb,就我的哥哥们去奥斯卡进货[心][心][心][心])一定能的![ok][鄙视][鄙视][鄙视]然后她有朝一日
  • 在极限条件下寻求生存,并要在尽可能满足每一个体的情况下去维护集体的规则和秩序——这种极限求生的情境里,每个人都是把“自我”无限放大的,几乎是先入为主地带有叛逆和
  • ​《爱心树》就不用提了,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本书残忍,更喜欢舒马赫一师姐改编的版本~~不过仔细一找,发现跟花园、菜地有关的绘本通常更美好,和树有关的却更显沉
  •   良好家风 造就幸福晚年  周起云特别善良,不会发脾气,更不会骂人,从没有给别人红过脸、吵过架;崔向东一心扑在工作上,即使已经年过八旬,依然坚持每日步行三四公
  • 1991年,赵雅芝和郑少秋重逢,不顾彼此都已经有家庭的情况,在电视剧《戏说乾隆》中,一言不合就亲吻,眼里满满都是情深。 可惜在赵雅芝已经结婚的消息传出来的
  • #求是#【深刻把握党的百年法治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法治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进、自总结中提高,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
  • 目前最大的误区就是人们无论吃荤与吃素,吃谷物太少,吃含皮谷物就更少,还有一个误区认为谷物就是碳水化合物,大大忽视了“五谷为养”。需要提醒的是,纯素饮食要适当吃一
  • 09/10 #追书君每日推书# ——《我的云养女友》 【恋爱】【都市】【宅系】 —————————————— 主打都市温情+事业up的恋爱小说。 主角获得了
  • 让自己变得更美本来是好事,但是有些网红却在变美的道路上成功跑偏,越整越丑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分析一下,为什么网红会出现越整越丑的情况一、受标准化的美的影响[雪花]
  • 这位大学老师31年只讲课不评职称】近日,在接受几个学生的采访后,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55岁的讲师龚德才在网上走红。1987年,24岁的龚德才成为湖南师大最
  • 【闫今:描 声(外一首)】蜻蜓聚集在暗室一壁,向远不可测的出口发出谨慎的试探铩羽,败落的成因片刻化作筹备时盲目与殷勤的黑色颗粒成为新的路障。于是孩童的形象出现了
  • 腌制后的春不老还是一道天然的保鲜剂,只要有春不老烹调的菜肴,可以几天不坏,即便是炎炎夏日。腌菜炒肉丝则是不起眼的小奢,在父母满足的微笑中我们不知不觉又干掉了几碗
  • 我玩了第一个圣诞老人的游戏,玩到360个体力消耗完,游戏进度约1/5,所以每个分游戏应该不长。就是有1个游戏是因为没有券下载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