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水相亲淮河靓# !】悠悠淮水,从河南桐柏山一路向东,绵延千里。淮河流域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中原经济区的覆盖区域,也是大运河文化带主要集聚地区,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是沿淮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但受黄河夺淮等因素影响,淮河一度桀骜不驯、泛滥成灾,又给两岸带来数不尽的水患之苦。

时空轮回,一代又一代治淮人久久为功,淮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上拦、中畅、下泄”防洪体系逐步完善。《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流域“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相继编制完成;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已开工建设35项,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相继建成通水,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淮河流域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全面建立,建成1000余个幸福河湖,淮河干流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180万脱贫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淮河的面貌发生了彻底改变,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人水相亲、城水相融的画卷徐徐展开。

建重点工程 水患变水利

秋分时节,记者来到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安丰塘镇戈店村,53岁的种粮大户顾广银种植的3000亩水稻一片金灿灿,收获在即。他说:“今年遇上罕见的高温干旱,幸亏有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安丰塘,庄稼能浇上水,保住了大部分秋粮收成。”

顾广银所说的安丰塘古称芍陂,为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主持修筑的沿淮水利工程,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塘”,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该工程至今仍发挥着灌溉作用,灌溉面积达116.6万亩,在今年抗旱保苗中发挥巨大作用。”安丰塘镇水利站站长杨越告诉记者,安丰塘堤坝周长约25公里,面积约34平方公里,蓄水量1亿多立方米。

历史上,淮河可以说是水患严重,常常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千百年来,兴修水利,变害为利,一直是沿淮群众的企盼和追求。

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治淮陈列馆里,一张褪色的黑白老照片记录了淮河流域第一座山谷水库——石漫滩水库开工建设时的情景:数以千计的治淮民工头顶烈日,开挖土方,挥汗如雨……自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开始,新中国的治淮之路已持续走过了72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淮河治理高度重视,各级政府治淮力度不减,兴建了一系列治淮重大工程。

9月22日,总投资104亿元的安徽省怀洪新河灌区工程在蚌埠市开工建设。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处副处长李晶告诉记者,怀洪新河灌区是安徽第一大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43万亩,其中改善灌溉面积171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72万亩。工程在城镇供水、提高农民收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7月30日,位于江苏淮安、盐城境内的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淮河入海能力。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王春阳表示,二期工程使入海水道设计行洪流量由227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7000立方米每秒,可进一步提高洪泽湖的洪水调蓄能力,加快淮河中游洪水下泄,有力保障淮河流域2000多万人口、3000多万亩耕地防洪安全。

“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项目在江苏,效益在全流域,是减轻淮河上中游防洪除涝压力,实现全流域安澜的重大举措。”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表示,工程实施后,也为提高淮河出海航道等级、增强运输能力创造了条件,助力实现“淮江海联运”,进一步助推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

建设重点工程的同时,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四纵一横多点”的国家水网(淮河流域)逐步完善,正在推动着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碧水映蓝天,峻岭袅轻烟。随着一批又一批治淮工程的建设施工、投入使用、发挥效益,在秋日暖阳下,淮河,安澜无恙。

治流域环境 护一河碧水

站在淮河边的江苏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芦沟村田间地头,放眼望去,万亩连片稻田尽收眼底,清澈的河流穿越良田,环绕着村庄,一幅美丽的丰收水彩画伸向远方。

生态美景的呈现得益于不久前刚建成的盱眙县官滩镇圣山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通过该项目实施,当地疏浚9条沟道、配套涵洞、闸、桥等建筑物57座,整治梯田109.5亩,不仅改善了当地水生态,还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淮河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淮河水质一度恶化。

淮河污染,问题出在岸上,根源在落后发展方式。上世纪末开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淮河流域各市县(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污染源治理、实施污水集中处理、强化水功能区管理、限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开展水污染联防和水资源保护等一系列措施,入河排污量明显下降,河湖水质显著改善。

流经蚌埠市淮上区梅桥镇的三汊河是淮河的一条支流,当地村民张兴玉曾在河畔办了家农家乐,由于味道好、环境优,生意特别好。然而,为保护淮河水质,蚌埠市准备在当地建设三汊河生态湿地,张兴玉位于规划红线里的农家乐面临拆迁。

张兴玉一度不理解。后来梅桥镇上的干部不断上门做工作,让他明白了良好生态对淮河的重要意义,拆掉了自家的农家乐。在当地“河长”的帮助下,他又发挥特长,异地建饭店,还搞起农业采摘项目,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张兴玉的变化是淮河流域环境治理千千万万故事中的其中一个。党的十八大以来,呵护一河碧水,已成为沿淮群众的自觉行动。截至目前,27.2万名河湖长让淮河流域的每一条河流、湖泊都有了守护人;淮河全流域纳入全国“清四乱”专项行动的7787个突出问题全部完成整改;严格禁止非法采砂,洪泽湖、骆马湖至南四湖段全面禁采得到很好落实,非法采砂船只全部清零。

随着这些措施落实,淮河流域河湖面貌发生显著改善。2022年上半年,淮河流域381个国控断面中水质Ⅲ类及以上的断面占比达到77.4%,同比上升了3.6个百分点,水质实现了持续改善。

城乡同携手 旖旎风光美

如今的淮河,不仅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两岸,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两岸风光也是一年更比一年新,成为游人向往的新去处。

秋日傍晚,卢德迁换上运动装,走出家门。“出了家门就是公园,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风景,一有时间我就到河边走一走,对淮河的感情是难以割舍的。”卢德迁说。

然而,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卢德迁可不会这么说。十年前,淮河岸边除了大大小小的砂场,就是河滩地和农田。

“淮河是蚌埠的母亲河,河流穿城而过,是名副其实的城中河。”蚌埠市水利局局长荀异然说,淮河两岸滩地存在与城市割裂、生态环境较差、缺乏系统有效的生态保护与规划利用等诸多问题。主城区淮河两岸滩地现状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对幸福河湖美好愿景的期待,实施“靓淮河”工程、打造城市“中央公园”已十分必要和迫切。

去年,蚌埠市委、市政府将“靓淮河”作为工作主线之一,通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实施淮河蚌埠主城区段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全面优化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体系,着力打造“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淮河,高标准打造国家幸福河湖示范段。

荀异然说,目前,“靓淮河”一、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

沿岸城市在扮靓淮河,沿岸乡村也在打造胜景。

夕阳西下,倦鸟归林,安徽省颍上县八里河景区清澈的水面上掠过飞鸟的身影,远处的吊桥、塔楼、凉亭、纪念碑都镀上了一层金色。

“这里碧波荡漾,杨柳依依,鸟语花香,在淮北也能看到江南风景,实在令人流连忘返。”颍上县城居民刘梅华带着家人正兴致盎然地在八里河景区游览。

人民呵护淮河,淮河也在回馈人民。八里河原先是块沼泽地,通过多年的生态建设,曾经的水患之地,现在已经成为著名的廊道和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

“八里河区域是淮河流域典型的湖洼地区,曾是水来成泽,水退为荒。”八里河旅游区管委会副主任黄辉说,1991年,一场百年未遇的洪水过后,当地群众转变观念,以改善生态为切入点,出工出力,每村承包一个小项目,因势利导治水,因地制宜用水。几年间,他们在堤坝和水域间修起了占地3600亩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乐园。

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八里河农民也适时改变了利用传统农业致富的方式,以景区为中心建成了上百家“农家乐”“渔家乐”,游客在这里可以采摘瓜果、播种、垂钓,享受渔家欢乐。目前,八里河景区年均收入上亿元,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还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目前,这里栖息着各类候鸟、留鸟数十万只;盛产武昌鱼、鳜鱼、鳗鱼等50多种水产品,成为皖北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

【从各自为政到同舟共济——豫鲁协同治黄河】“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山东给予河南6000万元;每恶化一个水质类别,河南给予山东6000万元……”去年4月,河南、山东两省签订了《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在黄河流域率先建立了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协议签署以来,两地水污染治理从“各自为政”到“同舟共济”,扎实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初步形成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共担共享的新格局,为深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提供了示范样板。

水质保护一刻不能放松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岸边的古都洛阳,因水而得名,因水而兴盛。作为黄河的支流,伊河、洛河、瀍河、涧河穿洛阳城而过。

在千年古刹白马寺南面的枣园村旁,清澈的洛河水蜿蜒流过,枣东大桥横跨两岸,雄伟壮丽。大桥的两侧,是新建的游园。漫步游园,目之所及,近处碧波荡漾,远处飞鸟翔集,一派人水和谐的生动景象。

这里就是洛河白马寺断面。“目前,这里的水质已达到了Ⅲ类标准,这是我们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的结果。”洛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蒋智涛说。

近年来,洛阳市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防控水环境风险为底线,因河施策、克难攻坚,统筹推进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截至2021年,洛阳市国、省控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连续5年达到100%,全市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2.7%,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10年达到100%。

蒋智涛表示,洛阳市还将与郑州等地加强沟通,调整完善水污染动态排查,完善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出更大贡献。

“刘庄国控断面”是黄河水质治理成果的检验地。

“对岸就是(山东省)东平县了,黄河自这里流出省境。”郭锐利说,位于台前县境内的“刘庄国控断面”是豫鲁两省跨省界水质监测断面,“这里提取的水质均值,代表了黄河河南段的水质”。记者看到,断面处的浮桥横接豫鲁,黄河自下奔腾而去,两岸庄稼青翠油亮。

“从协议上看,这场‘对赌’河南‘赢’了。但是,在生态环境改善的过程中,两地居民都是获利者、受益者。”郭锐利望着黄河对岸的东平县感慨道:“在后续深化推进水质改善的工作中,我们还计划与濮阳市辖区内五县一区沟通,各县区之间也可以借鉴这场别开生面的豫鲁‘对赌’,签订一个水质‘对赌’协议。对水质的保护,一刻也不能放松!”

三门峡护航生态廊道

作为黄河入豫的第一站,河南三门峡大坝控制着黄河上中游来水量89%、来沙量98%,做好三门峡境内的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对河南全省意义重大。

从三门峡市湖滨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6号观景平台向北俯瞰,5000余亩生态梯田,油葵已种下陆续成苗;铺好沥青的景区道路,顺着山势蜿蜒向下,时隐时现……

湖滨区高庙乡大安村紧邻黄河,站在村边,三门峡大坝尽收眼底。

为全力打造沿黄生态治理样板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2020年,三门峡市开始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选址位于黄河岸边的大安村和穴子仓村。

大安村处于沿黄丘陵地区,可耕种范围相当有限,地里基本是旱作,农民靠天吃饭,收入较低。“因为项目建设,我们村流转了大量土地,每亩有500元的地租收入,已经超过了种植收入。梯田的规模化种植、项目建设及后期的运营,都将为农民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村党支部书记张红新说。

张红新介绍,村内新种植了7000余棵经济树和风景树,绿化约1万余平方米,建设了农耕文化园、乡遇大安、苏联专家旧居等特色游园5处,打造了13个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等。随处可见的微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黄河三门峡段有多长,生态廊道就有多长。”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说,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总投资40亿元,总长度190公里,共分3期建设。工程建设全部完工后,将建成沿黄108公里绿网、修复21.6万亩湿地、形成50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时将带动一批文化旅游项目的发展,极大改善沿黄生态环境。

除黄河生态廊道建设,三门峡还实施总投资74.3亿元的18条黄河一级支流综合治理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50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平方公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三门峡水库水质稳中向好。2020年,水质为Ⅲ类,累计达标率为83.3%;2021年,水质为Ⅱ类,累计达标率为90.9%;今年1月至6月,三门峡水库水质达标率为100%。

“黄河的水质在变好,空气也在变好,周末来廊道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从小生活在黄河边的75岁纪正群如今是河南省三门峡市北营湿地的巡护员。谈及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纪正群有着切身感受。

纪正群说,随着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每年10月,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蒙古国等地飞来,在三门峡黄河段栖息越冬。“从之前的三四千只,逐步增长到1万多只。”

一河清水出中原

事实上,不止濮阳和三门峡。近年来,通过扎实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去年,河南省黄河流域35个国家考核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达30个,黄河干流出省境断面稳定在Ⅱ类水质。河南省内黄河右岸710公里生态廊道全线贯通,一条绿色、安全、人文、幸福的生态屏障成为新的“绿色名片”。

黄河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态脆弱。河南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充分考虑不同河段生态基底的差异,提出了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的保护治理思路:在黄河中游,河南深入推进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让8.6万亩历史遗留矿山披上了“绿衣”,昔日满目疮痍的小秦岭已成为全省特有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在黄河下游,河南下大气力治理滩区面源污染和支流水污染,把46.9万亩湿地纳入保护范畴,推动流域内35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在受水区,河南加快构建平原生态绿网,近3年来共完成造林503.6万亩,森林抚育577.5万亩。

一河清水出中原,千回百转入齐鲁。对于处于黄河最下游的山东来说,尽管兑付了上游大额的生态补偿金,但上游治理为其带来的生态效益却是不可估量的。

“山东坚持算政治账、生态账、长远账,主动与河南省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常态化热线联系,经过数轮磋商,换位思考、相向而行,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提起2021年4月的那场鲁豫“对赌”,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袁培全说。

“鲁豫两省补偿协议签署以来,黄河入鲁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主要污染物指标稳中向好。今年7月5日,我们公布了协议落实情况:山东作为受益方,共兑现河南省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推动形成了上下游两省政府同心协力保护黄河生态的新格局。”袁培全说。

“2021年省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兑付工作全面完成,标志着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全面走实走深,全流域协同治理成效初步显现。”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葛为砚说,2021年,山东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同比提升了13.1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居全国第一位,历史性全面消除了V类水体,153个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IV类标准;今年1月份至8月份,全省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回升至71.2%;所有断面均值类别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Ⅳ类标准,在稳定消除劣V类水体的基础上,实现了V类水体动态清零。

葛为砚说,在建立实施黄河流域省际横向补偿机制的同时,为促进省内流域环境的联动保护和协同治理,调动流域上下游协同治污积极性,山东拓展运用黄河流域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模式,推动在省内县际间建立了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2021年9月,全省301个跨县界断面全部签订横向补偿协议,在全国率先实现县际流域横向补偿全覆盖。截至今年5月底,各县(市、区)共兑现2021年第四季度补偿资金3.24亿元。

据了解,河南、山东两省将继续深化完善补偿体系,确保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切实发挥正向作用,进一步探索、建立、完善纵横结合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经济日报)

【杭州西站正式启用|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样板“破茧而出”】9月22日,随着合杭高铁湖杭段正式建成通车,杭州又一城市引擎——杭州西站也正式启用,标志着杭州铁路枢纽“西翼”正式形成。

杭州西站位于余杭区仓前街道老宣杭线仓前站北侧,是“轨道上的长三角”节点工程、杭州2022年亚运会重要交通保障工程。项目是浙江交通集团控股投资建设的湖杭铁路枢纽站点,总投资达72亿元,包括站房、铁路、城市轨道、综合配套和疏解通道等工程,站台规模为11台20线,

据悉,杭州西站整体以“云之城”为设计理念,打造出“云谷”、“云路”、“云厅”等设施。如采用云雾漂浮状屋顶顶盖,并在站房中部采用玻璃顶棚模仿云层之间的缝隙,构建出 “云端候车厅”的环境。同时,通过“云谷”解决站与城复杂的交通组织,通过“云路”实现中央快速进站系统,通过“云厅”将站与城的功能融合起来,并通过“云海”等营造出现代江南城市聚落氛围。站区整体与余杭塘河、寡山、吴山,形成“呼应山水,沟通南北”的自然生态格局。 “云”既呼应了杭州独有的山水格局,又象征了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科技精神。

定位:现代化交通综合枢纽新样板
自规划伊始,杭州西站便致力于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力争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铁路集团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力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的新样板、我国新一代高铁枢纽的新标杆”的要求和“站城一体、综合配套、三生融合”理念,开工建设伊始,路省联合建立湖杭铁路建设推进协调机制,高层领导定期会商,督查进度,破解难题。在省发展改革委等省级有关部门协调指导下,省交通集团、铁路上海局集团与沿线地方政府紧密合作,以走在前列的姿态奋力建好杭州西站枢纽。

历经33个月努力,今天,杭州西站正式启用。杭州西站站房及站区综合配套设施工程总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相当于70多个标准足球场。共分9层(地上5层,地下4层),站房最高处约57米。其中,地上共5层,一层是高铁出站层和综合交通设施层(公交、大巴、出租车、社会车辆);二层是6米快速出站和城市服务设施层;三层是高铁站台层;四层是高架候车厅和高架落客平台层;五层是空中花园连廊和候车厅旅客服务层。地下空间为城市轨道和停车设施。

站在杭州西站站房内,自然光线透过顶上的天窗洒进大厅,柔和而明亮。高约24米的进站大扶梯,能直接将高铁出站层和综合交通设施层的旅客送达“云厅”。“西站点点通”“问路找西西”“室内导航到车位”“在西站,享充电”“江南忆,看3D”“放下包袱轻松玩”等一系列数智体验在这里淋漓展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西站的每一个细节,凝聚着浙江有关新发展理念的“精气神”。

创新:首创“站场拉开”新模式
杭州西站作为新时代高铁站房,其一大亮点在于使用了“空间魔法”——“站场拉开”。普通高铁站都是把几条铁轨聚拢在一起,杭州西站则是把所有铁轨分成两组,中间拉开一个空场,在国内尚属首创。该空间设计一方面能让阳光通过拉开的空场一直照到地下的地铁站厅,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中央进站,两端候车”。这也意味着,旅客不用再横跨整个候车层前往检票,大大缩减了步行距离,将易迷路、进站远等问题全部解决了。

同时,为了改善旅客的换乘体验,20条线路全部经高架进入西站,并由高架驶出。站房中心的“垂直的十字交通轴”实现高铁、地铁、长途大巴、公交等出行方式的无缝换乘,大幅减少旅客进出站的步行距离,极大地提高了枢纽交通的效率。

协调:融合古今的新时代站房
车站历来是映衬城市格调的“第一扇窗”。设计伊始,便有专家指出,杭州西站的南面与北面是两派风景:“一面是未来科技城,一面是广袤的田地。西站要发挥出全面价值,不可能只朝南不朝北。”

为此,杭州西站充分发挥“中轴线”的地缘优势,设置了一块正面面积达300平方米的观景平台。站在候车层向外望去,一面是古典的“山水诗画”——窗外吴山、寡山相映成趣,“三面云山,一江抱城”的独特格局映入眼帘;另一面则是科技感十足的“未来景象”——坐落于城西科创大走廊腹地,一批创新企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汇聚于此。

作为杭州的“城市会客厅”,西站也将杭州作为八大古都之一的古韵元素融入各处细节。从刻有柳浪闻莺、断桥残雪、南屏晚钟的仿铜制地板,到含有西湖元素的荷叶落地灯,以及绘有本地山水的仿屏风玻璃……无不体现着杭州韵味的古朴典雅。

数智之城的城市格调在西站也随处可见。站内一根根高耸立柱通过上细下粗的变截面设计,呈现出“帆船桅杆”的科技感效果,让“云厅”的屋顶像云一样漂浮起来。同时,“西站点点通”、“问路找西西”、“室内导航到车位”等数字化应用服务场景触手可得。

山一程,水一程,一片云,一座城。一座融合古今的新时代站房由此而生。

绿色:国家最高等级的绿色站房
能发电的“太阳帽”、照度自动调整的智能照明系统……杭州西站处处彰显“绿色”。

杭州西站最大的绿色是站房屋顶光伏板。俯瞰西站站房的屋顶,大天窗的海蓝色与屋面的灰、黑色交相呼应,分布在屋顶“裙边”一圈的黑色便是单晶硅光伏板。整个站房屋面上铺设了7540块400Wp(峰瓦,峰值功率单位)单晶硅光伏组件,铺设面积达1.5万平方米,装机容量为3兆瓦。投运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3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00余吨。

杭州西站屋顶还采用了高科技新型材料——辐射制冷膜,面积约5.6万平方米。“这种新型材料可以反射屋面热量,对建筑表面和内部进行降温,降低空调能耗,同时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浙江交通集团湖杭铁路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种新型材料的运用,将成为杭州西站一张靓丽的“金名片”,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节能典范。

除此之外,站房内的智能遮阳百叶窗还会根据温度、扬尘、雨水、室内外温差、烟尘浓度等情况自动开合,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还有卸污系统、下沉庭院、夹心地景观绿化等节能设计分布在各处,俨然一座“绿水青山园中站”。

正因此,2021年西站站房获评国家最高等级绿色三星建筑,成为浙江不断提升生态建设水平、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注脚,正与杭州亚运“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理念不谋而合。

共享:极力提升乘客体验感
杭州西站是一个与民共享的城市空间。内部装修处处可见人性化理念:候车层四角为开放式售票厅、卫生间等服务功能场所,还有超大屏幕醒目地显示着列车实时信息;在候车厅中央区域,还设置了重点旅客候车区、儿童娱乐区等,部分座椅还安装了USB充电接口,供旅客休憩与娱乐。其中,儿童娱乐区选择活泼的糖果色为主色调,放置了小书桌、小板凳、积木、滑梯、海洋球等玩具和设施,让儿童群体在候车时的体验不再枯燥。值得一提的是,杭州西站还为“宝妈”群体特别设置了母婴候车室,室内有婴儿床、尿布台、洗手台等设施,最内侧为哺乳间,让带娃出行不再烦恼重重。卫生间还设置了专门的化妆区域,带LED灯的梳妆镜能清晰地呈现更多面部细节。

开放:黄金线路赋能区域串联
居于长三角南翼的铁路网大都指向杭州,杭州已成为全国的重要铁路枢纽之一。但长期以来,杭州东站汇聚了大部分高速铁路,让杭州西部区域出现了高速铁路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杭州铁路枢纽整体发展的不平衡。而建设杭州西站就是进一步做强做大铁路枢纽的重要一步。

今天,从杭州西站出发通过机场轨道快线,经杭州东站至萧山机场不到50分钟,大大缩短了城市交通时间。

合杭高铁湖杭段北面一段,即杭州西至湖州段,属商合杭铁路浙江段;南面一段,连接的是杭黄铁路和在建杭温铁路。从杭州西站出发,向北可衔接杭宁、商合杭高铁,可前往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往西、南可与杭黄、杭温、杭衢高铁衔接,可到福建、江西等地;往东与在建沪苏湖铁路、拟建的沪乍杭铁路衔接,打通沪杭新通道,可至长三角龙头上海。

据浙江交通集团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西站将和杭州东站、杭州站以及杭州南站构建起更加四通八达的杭州铁路枢纽,实现浙江铁路与周边路网多点多线的互联互通,让百姓进出杭州、畅行浙江更加方便快捷。”

杭州西站也是城市开放发展的“新引擎”。杭州西站雄踞浙江省最具吸引力、最具创造力、最具想象力的科创热土和新经济增长极——城西科创大走廊。据大走廊“123X”现代产业体系的规划,到2025年,大走廊产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1万亿元,国家级研发机构与平台达到50家,人才总量超过70万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处在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积聚的“暴风眼”中心,杭州西站的建成,补齐了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基础设施短板,为“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按下“快进键”。同时,杭州西站的落地,也将吸引更多科创企业聚沙成塔,使得杭州城西的科研平台、人才供给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进一步满足当地居民与往来旅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者:李珏铭 通讯员:陈俪)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风水冲煞防范法1穿堂煞化解法穿堂煞也叫穿堂风,形成的原因是大门与后门一线,中间并无隔墙,此煞危害甚多,一是不关财,二是对健康不利,三是家中口舌较重等。10蜈蚣煞
  • #范世錡[超话]##范世錡出道九周年# 05464号选手——范世錡,你好呀,我是二然,嘻嘻,很荣幸在你出道九周年之前粉上你,是挺晚的叭,但是来日方长,我们还能走
  • 第一次一个人过的中秋「图片为近期碎片」「以下为碎碎念」做了半天思想准备化完了妆穿的厚厚的走到楼下发现下雨了很小的毛毛雨慢悠悠往回走直接去买菜回来刷了godlie
  • #每日珠宝欣赏# 设计师需要雕刻出结构复杂的蜡模,每一片羽毛都有独立的形态和宝石镶嵌,然后将鸟儿的身体、翅膀和鸟喙连在一起——飞鸟头上是红色和粉色尖晶石;翅膀边
  • 坚持吃可以养发哒[给你小心心]【19.9】谷物粮园 黑芝麻糊核桃粉600g*2罐拍第一个选项,到手直接是2罐,折合1罐9.95元!黑芝麻吃了是不是头发会越来越黑
  • 长大以后我的目光 总是锁定在数字上,哎呀!要迟到了啊!下班了 !该睡觉了!2020要结束啦,把所有的失落和遗憾都尘封在此刻,2021的你 一定会心想事成哒因为你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诚信互动 指路不吞必hui ️ ️t.a.g 】人生如果一帆风顺,没有挫折与困难,哪有岁月给你带来的睿智与成
  • 反正说这么多就是感觉大家最近热情不太大,可能和开学没时间,张真源活动不多有关,当然说这些也没有责怪大家的一起,就是希望我们能做到更好的就不要止步于现在对吧,辛苦
  • 过去一年渐渐感受到你已经找到了越来越舒适的状态,也为你可以在大马路上自在骑行而感到开心,希望你健康顺利,越来越美~这是我最朴素的祝福我们赞比公主永远十八吖爱人常
  • 他要那么多的钱干什么他吃不了多少,穿衣也用不了多少,更不是在这种时候你还自鸣得意的认为老人是欠了你的,甚至为此而和老人怄气!他所缺的就应是与儿孙其乐融融的相处!
  • #总博主[超话]# 昨日春花次第開,蔷薇一片映蒼薹! 畫圖省識東風面,舊事依稀入夢來!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 满头霜雪走半生,抬眼少年世年华! 爱你
  • ​——谦友桑桑 2021​.7.17#薛之谦[超话]#[给你小心心]#薛之谦717生日快乐# 2021.7.17又是一年盛夏,薛老师又老了一岁希望万事顺意、平
  • #深圳身边事# 【深圳一女子胸围藏124颗钻石 入境被截获】7月11日,记者从海关获悉一女子在内衣中藏匿124颗钻石,在经沙头角口岸入境时被海关查获,初估价值2
  • #河北北方学院[超话]#我爱我的学校,我觉得疫情是最能考验人的,这次疫情其实真的让我感受还挺多的,疫情也有将近三年的时间了,第一次觉得我离疫情这么近,刚开始听说
  • 空气,有些薄凉,有些寂寥,淡淡的烟雾中夹杂了丝丝清甜,深邃的夜空里弥漫了缕缕墨香,八点过后的街道寂静地只听到自己的呼吸和脚步,看着你的笑靥听着你的歌曲,一路相伴
  • #命运##好运# 四柱日时两柱速断论命法十天干全本己亥日丁卯时生,生于秋天,偏官有制,命主富贵。己未日戊辰时生,逢丑月,是杂气财官,吉利。
  • 在1月28日,杨颖黄晓明终于公开了这个人尽皆知的,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名为“感恩过去所有,未来仍是家人”的消息,结束了长达七年否婚姻。#吉隆坡生活# #马来西
  • ” 好吧,离30+越来越远的我,还是保持着对生活充满希望,可能我骨子里就是一个有趣的灵魂。我就属于一直在佛系的奋斗中,随时都准备发挥出未激发出的潜力罢了…[嘻
  • #任嘉伦[超话]#[ 他闯入我糟糕的生活从此世界上多了一个爱他的女孩所有人都知道娱乐圈的水浑浊不堪但他永远保持少年人的意气风发心怀热爱 一直向前奔跑这条路太苦
  • 由于体力原因,每次直播都不到2小时,直接反驳“8小时直播卖不掉东西”的事实。回应称:厂商售后不佳38万退货31万】近日,“鸠摩智”扮演者李国麟直播带货,8小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