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的猴子,饿瘦了?】近日,峨眉山的猴子再度引发了广泛关注。

8月24日,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峨眉山股份”)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报告, 2022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实现营业收入2.32亿元,同比下降32.98%。

自今年3月以来,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二季度期间,峨眉山景区接待人次同比下降73.8%。

由此,一些网民在社交媒体上调侃,向来在峨眉山“称王称霸”的猴群们,因为游客减少无人投喂“都饿瘦了”。

不止峨眉山股份,近期大多数旅游上市企业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在已披露的30多家A股旅游上市公司中,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

面临多重挑战

峨眉山股份的主要业务分为旅游门票、索道业务、酒店业务以及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包含峨眉雪芽茶叶、演艺等业务。

据峨眉山股份财报,2022年上半年,峨眉山营业收入2.32亿元,同比下降32.9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857.06万元,同比下降268.88%。

这其中,公司游山门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228.53万元,同比下降40.39%;客运索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285.39万元,同比下降 51.07%;宾馆酒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701.27万元,同比下降24.85%。茶叶、数智旅游、演艺等其他业务,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6958.95万元,同比增长3.78%。

财报还显示,上半年峨眉山景区进山人数为88.57万人次,同比下降39.28%。如此之大的降幅,无怪乎有人会调侃“猴子都饿瘦了”。

要知道,“君到峨眉游,必观峨眉猴”,观猕猴是游客到峨眉山最喜爱的项目之一。过去,由于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太喜欢这些猕猴,喂食各类美食,甚至于一些猴群会抢食游客携带的面包等食物,导致不少猕猴胖了起来,并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等肥胖症。曾经有一度,峨眉山景区不得不对猕猴们实施“瘦身计划”。

对此,峨眉山股份解释称,自3月以来,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上半年国内旅游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景区游客的大量减少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滑较为严重,公司报告期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

除了峨眉山股份,截至8月25日,已有长白山、丽江股份、九华旅游、岭南控股等多家旅游业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半年报,净利润均为亏损。此外,还有10多家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皆为预亏。

如长白山上半年营收758.71万元,同比下降43.53%;丽江股份营收7897.14万元,同比减少60.97%;岭南控股实现营收 3.74亿元,同比下降49.00%。

与此同时,中青旅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报告显示,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2022年上半年中青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2.04亿元;桂林旅游也在同期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亏约1.37亿元。此外,复兴文旅预亏1.5-2.5亿元,黄山旅游预亏1.5-2.15亿元,ST凯撒预亏1.3-1.6亿元,首旅酒店预亏3.6-4.2亿元……

大部分的财报都提及,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在于2022年上半年疫情多点散发,受此影响,疫情防控措施升级,旅游业受到较大影响。

7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数据。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14.55亿,比上年下降22.2%。分季度看,其中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8.30亿,同比下降19.0%;二季度国内旅游人次6.25亿,同比下降26.2%。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谢朝武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上半年旅游类上市公司的业绩亏损,主要原因在于疫情导致游客规模减少、企业转型速度较慢和市场动力不足。

谢朝武认为,要发展旅游经济,游客的流动是必要条件。但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游客流动性降低,并造成游客规模缩减,由此导致大部分旅游景区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游客数量与上年同期相比都下降50%以上,严重冲击了上市旅游企业的业绩水平。

此外,游客的出游模式和消费方向发生了巨大变化,短途近郊旅游、城市度假、康养休闲等泛旅游需求崛起,“但我国的旅游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满足这种需求的发展战略和产品体系”,他说。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1.17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8.2%。

谢朝武谈到,与往年相比,景区门票、主题公园和酒店的预订量都有所下降,但各类免费的网红打卡点、户外露营却大行其道,这说明社会面的旅游需求仍然旺盛,但游客消费能力却出现降级现象,“旅游上市公司的传统客源市场面临质与量的双重挑战”。

“喜忧参半”的暑期市场

虽然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用“惨淡”来收场,但谢朝武认为,从暑期各地反馈的旅游情况来看,旅游业的恢复预期有所提升。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7月游客总量环比增62.2%,全国铁路运输累计发送旅客2.24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量环比增加30.9%。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暑期出游人次不断攀升,特别是新疆、西藏和云南等一些西部热门旅游地人次大幅增长,以318国道、独库公路、草原天路、青藏公路、环青海湖公路为代表的一批自驾游、房车游线路人气火爆。大理的旅游业更是强势复苏,“在苍山景区,游客从每天一百人飙升到一万人”的报道还曾登上热搜。

随着各地纾困政策密集落地,不少文旅企业推出种种优惠政策,开展花式自救,在疫情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峨眉山景区在暑期即将到来的6月下旬,公布了一系列政策,如针对省外团队游客实施峨眉山景区门票“10免2”的奖励政策(先买后返);针对川渝游客实施购买峨眉山全价门票“买一送一”优惠政策;与重庆金佛山达成协议实行“客源互送”、资源共享,推出南川区市民游览峨眉山享受景区门票免票的待遇。

为了抢占亲子游市场,7月1日到8月31日期间,峨眉山还针对18周岁(含生日当天)以下未成年人实施门票免票优惠,《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峨眉山研学营地、“数游峨眉”体验中心等也相继推出针对青少年的主题活动。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数据显示,进入7月以来,峨眉山单日游客接待量大增,8月1日至8月19日游客接待量超过43.7万人,日均游客量超2万人,意味着仅用了二十天就达到了上半年一半的游客接待人数。

与此同时,今年上旬因为疫情管控、游客稀少,“迎客松无客可迎”而引起广泛担忧的黄山,也开展了暑期自救,除了推出面向全国游客的门票优惠政策,还面向市内旅行社,在实现既定营销奖励政策基础上,出台研学游、康养游、自驾游和户外游等专项政策。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数据显示,8月1日当天,黄山风景区接待游客达12900人。整个7月份,黄山风景区接待游客235935人,比去年7月份增长19.73%,比今年6月份增长136.27%。其中,7月30日(周六)接待游客17632人,创景区今年单日接待量新高。

各地的暑期游市场,由此引来了一派难得出现的“欣欣向荣”景象。但遗憾的是,各地火热的复苏趋势并没能维持到暑期结束。

进入8月份以来,疫情的反复使得部分旅游地旺季突然“降温”。尤其是海南三亚、西藏拉萨等多个热门旅游城市遭遇疫情“突袭”,游客滞留给当地的应急能力带来严峻考验。

谢朝武认为,今年暑期旅游市场可谓“喜忧参半”。虽然2022年上半年旅游热度整体下降,客流量仅恢复至去年同期的60%,但6月份以后旅游热度回升明显,形成上下半年的分水岭。

文旅业的“下半场”

8月24日,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表示,今年下半年文化和旅游市场将呈现出积极复苏态势。

他提到,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及系列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政策,同时持续推动减税降费、稳岗就业等纾困政策在文化和旅游领域落细落实,增强文化和旅游企业的获得感。

缪沐阳同时表示,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动态调整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开放政策,并将跨省团队旅游“熔断”区域进一步精准到县域,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有序恢复。

谢朝武认为,如果疫情受控,随着中秋、国庆小长假两节临近,受跨省游恢复和居民旅游需求的集中释放等因素的叠加刺激,下半年我国旅游市场活跃度有望实现一定程度的提升,行业盈利能力将得到改善。不过,他也提到,旅游业是产业链条相对较长的综合性产业,疫情对于旅游产业造成的综合冲击需要多主体共同应对。

在他看来,各地政府应实施更为精准化、科学化的疫情防控政策,适度鼓励低风险地区的游客流动,拓宽地方政府应对疫情的工具箱,解决客流源头活水这一基础条件,这样才能让旅游企业经营者、从业者吃下“定心丸”。

此外,受疫情影响,人们出游模式发生较大变化,游客对于参加长途游更加谨慎,短途游、周边游趋势化明显,而出游距离的缩短也带来出游频率的增加,小红书、抖音等移动社交平台为游客出游提供广泛的攻略、评价等决策信息,“微度假”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出行模式。因此,他建议要适应市场转型、拥抱本地客源。

近期,同程旅行发布《2022年暑期夜游报告》,报告显示,对不少有旅行需求的用户来说,白天“宅”酒店、商场,晚上景区夜游、城市夜游成为暑期出行“标配”。

报告还提到,超过80%的用户认为,旅行目的地的夜游是旅行中最不能错过的环节。品尝街边美食、欣赏城市夜景、去景区看演出、散步放松等都成为人们选择夜游的理由。从夜游人群偏好分析来看,90后、00后已经成为夜间旅游消费的核心人群。

报告还指出,夜游经济的繁荣不仅带动景区自身发展,也有效拉动了景区周边住宿、餐饮以及城市用车等多种业态发展。数据显示,在晚7点至10点的夜游“黄金时段”,东莞近一周的景区夜间打车订单周环比上升了57%;青岛啤酒节期间,青岛的城市夜间打车订单量周环比上升最高,为67.2%;西安和广州的夜间打车订单周环比则保持了21%的增长。酒店方面,玉溪抚仙湖·星光夜市、西双版纳·星光夜市等热门景区周边的酒店订单量也呈现了明显上涨。

谢朝武认为,企业要积极开发新业态,景区、主题公园等旅游企业应该加大力度推动本地客源市场的快速成长,转变客源板块与格局,开拓夜间市场,为本地民众的本地游、微旅游、自驾游、露营游等提供产品、服务和空间。“要积极建构长短途市场转换能力,为疫情变化带来的市场变化‘备好功课’。”他说。(中国新闻周刊)

减脂,为什么不建议低碳饮食?低碳饮食的弊端你需要了解

想要有效减脂,控制饮食几乎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控制饮食是限制热量摄入的唯一途径,只有在饮食得到控制的前提下,热量平衡的状态才有可能被打破,使得日常热量摄入处于小于消耗的状态,也只有在热量差存在的前提下,减脂才有可能,否则减脂无从谈起。

在控制饮食的过程中,即使我们总是在强调膳食均衡,但也总是有一部分朋友选择某种看起来比较有效的饮食方法,低碳饮食就是很常见的饮食手段,那么,为什么低碳饮食比较受欢迎呢?对于减脂而言,低碳饮食真的有效吗?为了实现减脂的目的,如何正确对待碳水化合物才更好呢?接下来就聊一聊关于减脂与碳水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第一:为什么低碳饮食比较受欢迎?

不得不承认,在各种饮食方案当中,低碳饮食是相对受欢迎的,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当你消减碳水的摄入量之时,体重会下降得很快,导致体重下降快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胰岛素水平的变化

说到碳水与激素的关系,主要涉及的就是胰岛素了,我们知道,当胰岛素分泌过多之时,身体就会更倾向于合成脂肪,反之就更倾向于脂肪的分解,而胰岛素的分泌与碳水有着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碳水摄入过多之时,胰岛素则会分泌得多,因此,当我们消减碳水的摄入量之时,就意味着胰岛素水平低,从而更有助于脂肪的分解,你就会瘦得相对较快,特别是减脂初期。

2.体内水分的变化

我们知道,身体70%都是水,而体内水分的多少与饮食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盐的摄入量,比如碳水的摄入量。对于碳水而言,1克碳水往往伴随着3克的水,所以当你减少碳水的摄入量之时,体内的水分也会减少,这就会让你的体重下降得相对明显,但是此时下降的那部分体重主要是水分而非脂肪,也就是说体重的快速下降其实只是一种假象,你会因此而感觉自己瘦了,其实并没有,如果你恢复碳水的摄入体重也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3.热量摄入与消耗之间的关系

热量摄入<消耗是减脂的必要条件,当你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时之时,之所以会变瘦是因为你因为碳水的减少使得日常总体热量摄入减少了。

不过,如果你过于依赖低碳饮食的作用而忽视其他食物的热量之时,你有很大可能会因此吃更多其他食物,但是,不管什么食物(包括健康食物),只要吃多了也会让你变胖。所以,当你因为减少碳水的摄入量而变瘦之时,起关键作用的依然是总体热量的摄入量。

第二:为什么不建议低碳饮食?

既然低碳饮食可以让你变瘦,并且速度还不慢,但是,为什么不建议低碳饮食呢?因为低碳饮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会影响到健康,还会反过来影响着减脂的效果,那么,低碳饮食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

1.低碳饮食也可能让你的日常热量摄入过多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能是为身体提供能量,所以如果你选择低碳饮食的话,会使得日常总体热量摄入得到控制,这也是为什么低碳饮食会让你变瘦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如果你过于依赖低碳饮食的作用,就会产生补偿心理,认为其他食物吃多了没关系,但是,其他食物同样有热量、吃多了同样会让你变胖,并且这个概率还不低。

2.低碳饮食会使得肌肉流失的风险提高

我们知道,减脂的核心是在减掉脂肪的同时尽可能少地避免肌肉的流失,然而低碳饮食却会提高肌肉流失的风险,为什么呢?原因在于碳水化合物除了为身体提供能量以外,还会帮你节约蛋白质,当你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之时,蛋白质就会为身体提供能量,而蛋白质又是肌肉修复与合成的原料,当原料不足之时,肌肉分解的概率就会增加,也就是说肌肉流失的风险就会提高,这也是为什么在控制饮食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蛋白质的原因所在。

3.低碳饮食会降低瘦素的水平、同时增加饥饿素水平

简单地说,瘦素就是让你变瘦的激素,瘦素主要由脂肪细胞产生,但是,当你通过降低碳水的摄入量来限制日常热量的摄入之时,瘦素水平就会降低,此时脂肪分解就会变得困难,不但如此,瘦素水平的下降还会让饥饿素的水平提高,也就是说你的进食欲望会因此增加,控制饮食会变得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暴饮暴食的发生率就会变得更高。

4.低碳饮食会让皮质醇水平上升

我们都知道,皮质醇水平持续较高,不但会抑制脂肪的分解,还会导致向心性肥胖的发生,当然,也会增加肌肉分解的概率,而导致皮质醇水平上升的原因就是压力的增加,在控制饮食的过程中,身体所承受的压力本来就比较大,低碳饮食则会让你雪上加霜,你会因此感觉到不快乐,这种不快乐的情绪同样会增加你的进食欲望,让控制饮食变得困难。

5.低碳饮食会让运动变得困难

当碳水摄入不足之时,疲劳感就会增加,同时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这种情况下,运动量(包括日常活动量)就会不自觉地减少,即使你可以主动地运动,整体的运动表现也无法提到保证,所以运动的效率也不会高,而日常活动量的减少和运动效率的低下则会影响到整个日常消耗的状态,从而让减脂变得困难。

6.低碳饮食对健康同样有着不利影响

如果说以上几点都是从减脂的角度来考虑的话,那么最后一点要说的就是低碳饮食对健康的影响,简单地说,低碳饮食会让身体的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比如感冒的次数变得频繁、比如出现脱发的问题,等等。

第三:减脂,如何正确摄入碳水化合物?

还是那句话,在减脂期间,你的方法是否有效,决定性的因素依然是热量的摄入与消耗之间的关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碳水化合物并不是导致你变胖的原因,在减脂的过程中,减少碳水化合物也不是导致你变瘦的主要原因,当然,如果你的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也的确会让降低减脂的效率,那么,在减脂过程中,摄入多少碳水化合物更合适呢?

1.减脂期间,每天应该摄入多少热量?

想要知道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日常热量摄入应该是什么样子,在减脂过程中,需要热量缺口的存在,从健康与可持续的角度来看,建议的热量缺口在300-500大卡左右,具体方法可以是饮食、运动或者是饮食+运动,假设你需要通过饮食的方法减少500大卡的热量,你的日常热量摄入量就要比日常能量所需(女士2000大卡左右,男士2700大卡左右)少500大卡,此时你的日常热量摄入就有一个基本的数值。

2.减脂期间,每天应该摄入多少碳水化合物呢?

当了解了每天的总体热量摄入之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就比较容易得出,一般情况下,建议的碳水摄入量在日常总体热量摄入的45-65%左右,如果你的运动量较少,碳水的摄入量可以接近最低的那个数值,如果你的运动量很大,就要提高碳水的摄入量,接近最高的那个数值。

如果说从比例上来看,无法得出自己摄入多少的碳水量的话,也可以从量上来考虑,通常情况下,对于成年人来讲,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要在120克左右为宜,当然,具体还要根据自己的反馈进行调整,如果你比较容易疲劳就要适当增加碳水的摄入量,如果你感觉还可以,并且减脂效果还不错,则可以持续下去。

3.碳水化合物的种类

除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外,为了保证减脂效率,还要重视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有利于减脂,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碳水比较好呢?简单地说就是升糖指数低的碳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粗粮,这类碳水不仅升粮指数低,还有着较强的饱腹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饮食,另外,对于粗粮的选择同样是种类越多越好。

当然,选择粗粮也并不意味着细粮不好,特别是对于消化系统不太好的朋友来讲,只吃粗粮就非常容易引起肠胃不适,此时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试着把两者混合起来吃也不错,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在细粮当中一点一点地增加粗粮的比例会更安全。

总结:

即使是在减脂的情况下,都要做到膳食的均衡,所以当你调整自己的饮食计划之前,即使是要消减日常热量的摄入依然要以膳食均衡为前提,而碳水化物是保持我们身体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况且导致我们变胖或者变瘦的主要原因也并不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而是总体热量的摄入,或者说是热量摄入与消耗之间的关系。

并且,低碳饮食不但不利于健康,还会增加肌肉流失的风险,会导致激素水平的失衡进而不利于减脂,当然更会导致抵抗力与免疫力的低下,等等。所以在减脂过程中,要正确对待碳水化合物,要知道,碳水化合物并不是导致你变胖的元凶,当然低碳饮食也并不是导致你变瘦的主要原因。
#时尚运动新风尚##运动先锋计划##减肥瘦身#

【层数不应超过3层、成本不超过售价20%……工信部发布征求意见稿给过度包装的商品瘦瘦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这是对未来的期许,也是对企业和个人的要求。随着社会进步,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领域做出积极改变。“倾听”栏目推出“绿色生产生活”系列报道,从遏制过度包装、促进新能源车消费、建设节水型社会等角度,关注各方探索和实践。

  “套娃式”礼盒、大盒配小饼……近年来,一些商品的外包装铺张浪费、“喧宾夺主”,让人头疼。日前,工信部组织完成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该标准将于今年8月1日起实施,以进一步规范食品和化妆品包装要求,引导绿色生产、倡导绿色生活。

  商品过度包装为何屡禁难止?新标准将给市场及产业链带来哪些新变化?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企业及专家。

  哪些算过度?

  小物件大包装、轻物件重包装、重复包装……过度包装花样百出

  最近,北京市民陈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一支口红。收到快递拆箱时,她不禁感叹商家的包装华而不实——拆开鞋盒大小的纸箱,里面是一个缎带礼盒,打开礼盒是一只布料包装袋,再里面是一个两指宽的小纸盒,剥开塑料薄膜和包装盒,终于见到了口红。

  不只是化妆品,一块不大的外带面包,里里外外裹了多层包装;月饼、粽子礼盒越做越大,甚至用上了贵金属、红木等贵重材料……一些商家在包装上“用心良苦”甚至“用力过猛”,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部分食品和化妆品企业为追求高额利润,包装设计和使用层数过多、空隙率过大、成本过高。”在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韩雪山看来,小物件大包装、轻物件重包装、重复包装等,是目前市场上商品过度包装的主要形式。

  过度包装危害不小。一方面增加了成本、抬高了售价,这些成本最终又转嫁给消费者。另一方面,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研究表明,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在这些包装废弃物中,不少是由过度包装产生的。“过量包装的生产制造本身就是能耗浪费,处置时又将对循环使用和环境承载造成压力。”韩雪山说。

  整治过度包装刻不容缓。新标准提出,粮食及其加工品包装层数不应超过3层,除直接与内装物接触外的所有包装成本不超过产品售价的20%,并对不同食品的商品必要空间系数作出规定。“通过对包装层数、成本及空隙率等指标进行定量限制,划定了食品和化妆品包装的底线,将有利于引导市场理性回归。”韩雪山说。

  为何难制止?

  片面强调促销功能、质量把控能力偏弱……多方面因素导致“臃肿”

  近年来,商品过度包装频频引发热议。2020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电商平台商品包装抽查时便发现,50批次商品中有12批次涉嫌过度包装,其中化妆品包装不合格率高达70%。

  商品过度包装为何屡禁难止?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包装具有容纳产品、保护产品、标示信息、促销等几大基本功能。片面强调促销功能,就有可能导致过度包装。”韩雪山表示,不同商品的包装规格不尽相同,但一般来看,商品售价的10%用作包装,便可实现包装的基本功能;但一些商家有意借助精美包装提升商品附加值,增加“含金量”,或者以包装区分产品,制造差异性,远远超出了包装的基本功能,甚至有涉嫌欺诈的可能性。

  中消协曾指出,凡包装体积明显超过商品本身的10%、包装费用明显超出商品价格的30%,或可判定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业欺诈”。

  从包装企业来看,一些企业也存在对包装力值估计不够、把控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应对仓储、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中可能遇到的磕碰和损坏,商家对商品进行保护性包装是必要的。”浙江大胜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俊军介绍,目前全国有43万余家包装企业,规上企业8800多家,一些小型包装企业对包装的力值估计不够、把控能力偏弱,容易导致为提升安全系数而过度包装的情况。

  “限制过度包装,也有赖于消费者意识的不断转变。”在韩雪山看来,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强制性标准,相关举措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新标准的出台,将有利于逐步从供需两端扭转商家及消费者的包装意识。“只有在广大消费者中形成更广泛的绿色环保理念,不盲从包装,聚焦产品本身,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才能真正让轻量化、减量化包装蔚然成风。”

  如何做减法?

  执行标准、革新技术、创新设计……协同发力推进新风尚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美学设计而非包装繁复上改善商品包装,逐渐成为共识。全产业链协同发力,推动形成包装新风尚。

  上游,商家创新设计,增加实用性。例如,喜茶饼家推出的中秋月饼礼盒,严格将包装控制在3层。同时,以坚固、高透明度的亚克力盒作为内包装,辅之以月亮主题设计,既能有效保护产品,还可作为收纳盒被二次利用。

  中游,包装企业革新技术,提质增效。通过开发人工智能包装设计系统,大胜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累积的案例数据库、外部资源库,根据客户需求,快速提供若干种结构和平面设计方案,并使用合适的包装材料实现对产品的有效力学支撑,在减少包装物使用量的同时,降低设计成本。

  下游,电商平台激励引导,鼓励原发包装。“原发包装是指商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具备防护功能,无需二次包装就能直接发货的包装形式。”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介绍,京东物流通过入仓优惠政策激励上游企业推行原发包装,目前已有上千个商品实现出厂原包装可直发,累计减少物流纸箱使用2亿多个,共减少纸张使用约12.5万吨。

  治理商品过度包装是一项长期工程。专家建议,在加快完善相关标准政策的同时,也要鼓励、引导商家在选择包装材料时,尽量使用可以循环利用、可降解的材料;支持包装企业积极利用新技术创新包装设计,研发高强度、轻重量的新材料。

  “随着新标准的出台实施,产业链绿色环保理念的持续深入,新风尚将加快形成。”韩雪山透露,目前《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也正加快修订,出台后将完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相关制度。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歌声里的脱贫故事 “和田民众淳朴,能唱会跳,但是所唱的歌曲里,很少有与时代同步、与时俱进的歌曲。”日前,当记者提及和田乡土歌曲的创作初衷时,全国著名的德艺双馨
  • #花好月圆话咸阳# 陕西雅泰乳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位于关中"白菜心〃之称的泾阳县,公司固定资产3.2亿元,董事长李宏先生在公司成立之前一直从事鲜奶收购和
  • 商品编号:567657528 21S秋冬新款高克重棉质休闲宽松帽衫,男女同款经典徽标提花时尚撞色拼接连帽套头卫衣衫!贸易公司渠道稀出,同步官网发售,来自意大利
  • 有什么适合发朋友圈的句子?[心] 1. 做个俗人 收心修心 不浪不漂。 2. 恋爱可以慢慢谈,但肉要趁热吃才好啊。 3. 忙着长大,忙着可爱。 4. 我想开心
  • 在那么一瞬间 真的想通了很多事 有的时候真的想扔掉所有的不开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还有来自生活点点滴滴的压力 只想坐下来跟三俩好友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做点儿我们都喜欢
  • 我发现我还是不怎么吃的惯西餐,之前买了一盒奶油蘑菇的快手意面,今天中午拿出来吃。 啧,还是酱油拌面更香。 晚上出去遛弯,看到水果店有活动,买了一盒西梅。枣子也不
  • #柳智敏[超话]# #柳智敏心动瞬间# 以前有听过一句话然后当做自己座右铭的,就是「成为独一无二的人吧」。比起best更想做only,朝着best的方向前进的
  • #太原女子四万买名表数月故障频发#【王府井浪琴专柜:女子四万买名表 仅戴数月故障频发】吴女士今年三月份在王府井买了一块价格不菲的#浪琴# 机械表,可没成想这近四
  • 上世纪六十年代,祖国石油资源奇缺。1962年9月23日,由32138钻井队钻探的营二井喜获高产工业油流,日产达555吨,刷新了当时全国单井日产最高纪录。 如果说
  • 【二十四‮气节‬养生】之 秋分​‎ ͏  所谓秋分,将秋天等分,也将日夜等分,天气也逐渐转凉,要注意阴阳平衡 秋季肺主令‮肺,‬属金,脾‮属胃‬土,培土可生
  • 上午陪老大玩耍,下午去做了菲蜜丽紧致,热拉提和嗨体。现在还在进行中…#黄皮鱼鱼️美丽努力# 对啦,我的 丰联 丽格 团结束啦~[哈哈]谢谢各位的支持。这次团
  • 你跑了,我没有再追你  因为追不动了 我走了,你没有再挽留我 因为不爱了 我们就这样结束了。终究还是分了…… 2021年9月的某一天,我们一起吃了饭,吃完饭后我
  • #99种知与见的喜悦# 这是前年裸辞后,第一次尝试一个人独自去旅游[飞机]在义乌拍[照相机]的。 到现在都还记得那种在没有准备攻略的情况下,抛弃一切烦恼‍♀️,
  • #星科普#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今日秋分# 【秋分的养生要点】 秋分登场,自然界的阴阳气开始交接,北方冷空气开始南下,凉燥初现;但南方“秋老虎”仍在横行,
  • 分享2个让婚姻变好的小技巧! No.1 是夫妻,但更要做朋友 很多人在生活中,事业中遇到问题,不喜欢和另一半说。因为即使说了对方也没办法帮你解决问题,只能给
  • 大堂里顶着天立着地的,是参天的树?似燃着火吐着艳的,是涅槃的凤羽?! 徐家汇港汇恒隆5楼新启的天萃庭,果然是苏浙汇的华丽转身,自带着blingbling的光环
  • #任嘉伦[超话]# [微风]#任嘉伦30天心动挑战# DAY 9最A的9张图 才发现选的9张图基本都是剧照。喜欢嘉伦的每一个角色,那是住在不同环境下的嘉伦本
  • 【#丹东天气# 今日预想: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咸咸粽]】时间来到六月份,丹东的天气也变得越发多样。目前黄海北部海面部分地区已被季风覆盖,在沉稳的大气环境下
  • 【是排球一姐也是吸金女王 金软景广告代言接到手软[钱][钱][钱]】带领韩国女排在东京奥运会上创造佳绩的#金软景[超话]# 人气居高不下,成为广告界的宠儿,广告
  • 坐在去往机场的大巴上,实在无聊想着好久没说些什么,最近的日子过的挺普通,挑几件还记得的事情说。 前些天疫情严重时超市也严了起来。没带口罩不让进入,又贴心准备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