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太原市晋源区经济工作怎么干?】
  1月13日,中共太原市晋源区委六届四次全体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释放2022年经济工作信号。
  坚持建设创新转型先行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实现新跨越
  抢抓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战略机遇,以“三带六园”为主阵地,聚焦“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围绕“网、智、数、器、芯”五大领域延链补链强链,布局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省级光存储实验室、大地新亚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和开放型科技成果中试基地,运营好智创基地、阿里云创新中心、云时代信创产业基地三大平台,推动大地紫晶可信存储信创产业园、容德视觉科技产业园、云时代公司“数字工场”建设落地,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打造以远东构件为主导的全产业链装配式建筑基地和“构件超市”,助力“太原地铁太原造”。
  打造中国晋药交易中心,建设服务全省、辐射华北的山西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和集散地,力争“半年成市、一年成形、两年成链、三年成规模”。
  做大做强传化公路港平台经济,提升万水物贸城运营管理水平,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推动现代物流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农业融合。
  加快孵化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和“隐形冠军”高成长性企业,全力培育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利用。
  完善产业园区水、电、路、网、气、暖等设施配套,推动307国道市政化改造,大力扶持链主企业,建设标准化厂房,让下游企业实现“拎包入住”。
  深化省校合作,推进“12大基地”建设,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强化人才公寓的集聚效应、品牌效应,打造人才高地。
  加快发展晋阳湖片区总部楼宇经济,推进保利国际中心、格盟华润、新晋商创新生态园项目落地。
  打造休闲购物、文化娱乐、体育健身、餐饮美食等特色街区,推进容德视觉科技产业园落地,加快北京王府井奥莱晋阳里项目发展,培育消费新业态。
  认真落实市委“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和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持续引进一批头部企业、链主企业、知名品牌和重大项目,聚焦制度创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断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三无”“三可”要求,积极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推动“全程网办”“全程代办”,推出“24小时无人干预智慧审批”模式,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开放开明的人文环境、优质完善的要素保障环境。
  坚持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区,在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中取得新突破
  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擦亮“唐风晋韵·山水晋源”金字招牌,建设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加大对晋阳古城、赤桥村传统古村落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打造具有全国知名度和吸引力的文化演艺、研学旅游、文创产品项目。
  让景区景点“连”起来。加快晋祠——天龙山5A级、太山4A级景区创建,组建旅游发展联盟,采取市场化、专业化、公司化运营模式,实现“一个管理机构、一套运行机制、一张任务清单”,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构建“晋祠引领、四山映带、双城联璧、一湖点睛”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让旅游要素“聚”起来。加强旅游大厦数据开发利用,构建全省旅游信息“一张网”,建强旅游总部经济、游客综合服务、智慧旅游指挥“三个平台”;探索学旅、体旅、康旅、商旅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推动中投文旅古村落、影视文旅康养综合体等文旅项目落地,形成“游在晋源、住在晋源、吃在晋源、乐在晋源、购在晋源”的旅游新局面。
  坚持建设生态宜居标杆区,在厚植绿色生态本底中展示新形象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助力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
  集中治山树屏障。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持续实施国土绿化彩化财化行动,推进风峪沟破坏山体植被绿化工程,推动天龙山、龙山、太山、蒙山提档升级,建设环城森林旅游休憩带,绘就“花满晋源、四季常绿,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
  全面治水显神韵。全面完成汾河干流晋源段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污染攻坚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扫尾工作,巩固好入汾口断面水质达标成果,推进晋祠灌溉水源置换,加快晋泉复流,启动清水河、南部退水渠二期项目及明仙河等4条边山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积极推动晋阳湖水系连通工程,让晋阳湖早日实现“河湖连通”。
  重点治气护蓝天。坚持空气质量改善优先原则,“禁煤、治污、管车、降尘”并举,从严落实联防联控三级巡查机制,强化臭氧和颗粒物污染成因分析研判,科学精准有效治理,确保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争先进位。
  综合治城提品质。全面完成44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义井、南堰等村城改进程,加快晋阳湖西岸六村和周家庄回迁安置步伐,启动渔乐苑、地质局宿舍棚改项目;集中新建一批便民化、规范化集贸市场,推进20条道路、2座人行天桥建设;高标准打造2条花园景观大道,新建5个“小游园”、5个“公共绿地”,高标准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示范单位、试点村庄,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坚持实施“特”“优”战略,在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中培育新优势
  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发挥压舱石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大力发展晋祠大米、晋源花卉、特色果蔬、中药材种植四大特色产业,推动都市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立足3000亩种植规模,实现晋祠大米产量、品质双提升。推进振华园艺玫瑰基地7万㎡温室建设。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先行试种1000亩。推广三家村“鱼混+”综合种养模式。推动“晋源稻花城”项目“稻之城”二期建设,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产加销有效衔接。
  加快“百村景区化”工程剩余村的扫尾工作,持续抓好厕所革命、污水垃圾治理,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打造一批市级、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坚持补短板提成色,在持续增进人民福祉中取得新成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扎实推动人民共同富裕。
  启动山大附中晋源校区、市实验小学西寨项目建设,推动省实验小学、山大附小、市第二实验小学建成投用,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和“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校长职级制”,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化发展、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民办教育规范化发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和新的减税降费惠企政策,稳就业保就业。
  推动太原市人民医院全科室进驻晋源院区,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引进省人民医院专家团队,成立省人民医院晋源院区,确保年初挂牌投用。
  加快完善青运社区、阳光汾河湾社区2个省级养老幸福工程试点,新改扩建晋源、兰亭西、南巷二3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确保年初区福利院投入使用,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三管三必须”要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整治百日行动,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本质安全与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为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听天下】2021.6.17 星期四
1.从舌尖到心田品味西农—园艺学院再发科研成果送别毕业生
2.我校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和“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
3.【百年征程 奋进力量】“百年伟业 青春飞扬”演讲比赛举办
4.我校MBA获第三届丝路全球商学院MBA发展论坛多项荣誉
编播张昊轩,王艺霏邀您一同收听✨✨✨

#云州要闻# 【云州区热烈祝贺[鼓掌]黄花被增选为大同市市花】

为更好地体现市花的地域性、观赏性、经济性、历史性和文化性,按照充分尊重民意的原则,通过市民投票、专家评审、政府审议、人大表决相结合的方法,6月29日,我市在原有市花丁香的基础上,增选黄花为市花。黄花被增选为市花,为大同打造了又一张具有人文特色的城市名片。今天的大同黄花不仅体现着地域植物特色和文化内涵,传播着城市形象,更寄托着大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万众期待,黄花被增选为市花
   “市树、市花”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和“名片”,是促进地方文化传承,展示城市风貌的象征,是城市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自2013年12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命名丁香花为市花、国槐为市树以来,极大地改善了我市城乡绿化水平,提升了城市品位,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市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美丽大同奠定了坚实基础。黄花又称忘忧草,也是中国的母亲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中华文化符号。黄花在我市分布广泛,已有600多年的种植史。它花型优美、花色鲜艳、叶片秀丽,既可观花又可观叶,群体花期6-8月,花期长,黄色的花朵与夏季大片浓绿的主色形成鲜明对比,是极具观赏性的园林景观植物。黄花的茎、根、叶均可入药,根茎粗壮有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的作用,既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药用植物,也是一种极具价值的生态植物。黄花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自古就有“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的诗句。我市是全国黄花主产区之一,云州区已把黄花产业确立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2019年,大同黄花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成为我市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近年来,大同黄花产业链不断延长,已逐步发展出黄花菜、黄花饮品、黄花化妆品等系列产品。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座城市将黄花选定为市花,而公众最容易将黄花和大同关联。6月初,我市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等,召开了增选黄花为大同市市花专家论证会。专家们按照“市花”评审标准和要求,从黄花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政治价值等不同角度,各抒己见,进行了充分论证。同时,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大同日报》《大同晚报》刊登的纸质选票,以及大同新闻网、大同日报传媒、大同晚报、今日大同、大同园艺等微信公众号,大同广播电视台“看大同”移动客户端上的增选市花互联网投票平台踊跃参与投票。

6月29日,经过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增选黄花为大同市市花的决定。增选黄花为大同市市花,必然会在展现城市历史底蕴、人文特色和精神气质,推动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小康社会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扩大城市影响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多措并举,昔日黄花菜变身“农家宝”
  黄花菜俗称“金针菜”,学名“萱草”,又称“安神菜”“忘忧草”,具有止血、消肿、镇痛、清热等功效,与香菇、木耳和竹笋并称“中国干菜四大珍品”。
  云州区种植黄花已有600多年历史,从明朝开始,云州区就有“黄花之乡”的美誉。大同与湖南祁东、陕西大荔、甘肃庆阳并称全国四大黄花产区,而大同黄花拥有色泽金黄、角长肉厚、一花七蕊等独特上佳的品质,全国客商普遍公认其优于其他产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云州区委、区政府将黄花产业确定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强力推进。
  一切围绕黄花产业发展,一切服务黄花产业发展。几年来,云州区打出“组合拳”,成立黄花办和黄花协会,先后出台各类扶持政策21项,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2亿元,开启了全程“保姆式”服务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种植黄花;给予农民每亩1000元补贴;黄花种到哪里,水利设施跟到哪里;新建晾晒场地、开放公共场地,解决晾晒难题;为黄花上保险,彻底解除农民后顾之忧;推出“黄花贷”,缓解资金不足问题……

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农民种植黄花的热情迅速升温,由过去“不想种”变为“争着种”。短短几年,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从脱贫攻坚以来的3万亩发展到如今的17万亩,盛产期黄花达9万亩,产值达7亿元,形成1个3万亩、8个万亩片区和109个专业村。

脱贫致富,小小黄花释放“大能量”

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黄花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全力打造脱贫致富“黄金产业”,走出一条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扩张、产业化运作、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的发展之路。小小黄花释放出了巨大的产业能量、价值能量和品牌能量,成为推动脱贫攻坚、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动能。每年7月盛夏时节,一片片金灿灿的黄花随风摇曳,忙碌采摘的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晾晒场里满是一笼笼蒸馏出来的黄花菜……进入盛产期的黄花,亩均收入达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在7000元以上,目前云州区已经实现农业人口人均1亩黄花的目标。按照“公司+农户+基地”“村集体+合作社+产业”等模式,云州区鼓励农民流转土地获得租金、在合作社打工获取薪金、合作社分红获得股金,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目前,云州区共成立黄花专业合作社95家,共吸纳7905名贫困社员,种植黄花2.8万亩。今年,该区投入2000万元,对50个黄花扶贫合作社流转的2.2万亩土地进行补贴。2019年,市财政拿出1亿元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扶持黄花加工龙头企业、黄花产业园建设、黄花种植补贴等。在此基础上,云州区又投入4600万元,建设配套喷灌2.7万亩、共享冷库38个……利好政策犹如一针强心剂,刺激黄花产业快速发展。去年,全市新增黄花种植面积6.3万亩,总面积达到23万亩。今年,全市要新栽黄花3万亩,使黄花种植总面积达到26万亩。

打造品牌,又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强农、品牌兴农,不断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全力打造“大同好粮”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其中“大同黄花”就是一个核心子品牌。近年来,全市共培育黄花龙头企业10多个,研制开发了不同系列的黄花产品:黄花菜品、冰鲜黄花、黄花系列饮料、黄花真空冷冻、黄花提纯、黄花洁颜面膜……一时间,黄花深加工和延伸产品纷纷面世。为助推黄花产业做大做强,云州区在黄花品牌化、市场化、高端化上做文章,实施投资2000多万元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建成了119个区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帮助农民销售黄花等土特产品。在品牌打造上,云州区创建了大同黄花网、微信公众号,拍摄了电影《黄花女人》,推广黄花菜宴,组织黄花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展销会,为5家企业取得了食品认证,树立特色品牌。
  同时,连续两届在大同举办的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期间,成龙采摘黄花,为大同黄花代言,让大同黄花的品牌叫得更响。
  目前,“大同黄花”商标已经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原产地保护认证,云州区已成为国家黄花种植和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和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材料(黄花)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国农副产品百强区域品牌,“大同黄花”已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4月13日,省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决定设立云州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这一举措对于提高大同黄花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市黄花产业提档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旅融合,增强品牌广度和厚度
  近年来,云州区还依托黄花产业、近郊区位、乡土文化等资源,全面推进农业与生态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
  投资3000多万元打造火山黄花田园综合体,建成火山天路、忘忧大道、忘忧农场等一批黄花采摘观光、健康养生等景点,与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西坪国家沙漠公园、峰峪国家湿地公园连成一线,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的美丽景观,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建设吉家庄旅游小镇,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将周边8个村集中起来,发展黄花产业,挖掘黑陶文化、赛马场项目,以此为带动,已经形成以黄花为媒的乡村旅游点23个。
  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举办了大同黄花文化旅游月系列活动,与全国5省5县建立了产业发展联盟。活动月期间,邀请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记者和书画摄影艺术家及大批游客,来到云州区旅游采风,品黄花宴,采黄花、赏黄花、拍黄花、探火山,体验采摘黄花的田园之乐。中央主要媒体报道了云州区发展黄花产业的做法,扩大了影响,拓宽了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带动了农民增收。
  今年6月2日至4日,省品牌协会、晋商品牌课题组、省政协智库的专家们,专门来到云州区就大同黄花品牌建设进行调研,他们将协同云州区政府积极推动黄花品牌建设,助推黄花产业做强做大,助力黄花经济振兴,让“大同黄花”品牌走出山西,走向全国乃至全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稻盛和夫《活法》:每天都要心怀感谢!
  • 印度医院供氧中断
  • 埃及两列火车相撞 现场惨烈 至少49人遇难 信号或调度错误为主因
  • 锅从天降! 大妈怒怼cos女孩“我孙女就是被你们带坏的”
  • 台湾最美双胞胎长大了,对比整容的BY2她们真是一股清流
  • 香港检出欧洲“毒鸡蛋”,受污染鸡蛋离我们有多远? | 关注
  • 【北京现共享健身仓:共享模式又出新品!】 如果它出现在龙岩你是否看好它?
  • 揪心!内蒙古赤峰遭龙卷风袭击,已致5人死亡(现场视频)
  • 好友蹭吃蹭喝报警 老父看不惯儿子好友报警发现是逃犯
  • 九寨沟地震14名遇难者身份确定 一名母亲在央视新闻中发现失联女儿身影
  • 枭雄曹操为何没能够一统天下!有四大原因!
  • 九寨沟地震致23死493伤,余震达两千多次 | 一周大事件
  • 大妈地铁上剥蒜 自称“在家太忙没时间”
  • 杭州小区泳池漏电女孩被电晕,物业大叔为阻女记者秒变碰瓷影帝!
  • 少女被绑架 外卖哥放弃订单跟踪救人
  • 大动作!王健林要告别房地产!万达酒店今天大涨40%
  • 八卦日报|刘洲成晒女儿照片遭怼;霉霉出庭性骚扰案金句频出;《无心法师2》8.14上线回归!
  • BOSS直聘的道歉信
  • 贫困生贷款十几万打赏女主播,父母却在家吃低保!
  • 今天中午,南海海域附近发生6.5级左右地震!对海南岛的影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