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建设新甘肃# 【喜迎甘肃省十四次党代会】皋兰县:​提档升级 加快步伐

这几天张秀丽有点小忙。合作社2座西红柿大棚需尽快清棚,她和龚成花等工友要抓紧清秧,接下来还要施肥、旋耕、浇水、闷棚、种下一茬西红柿,另外3座大棚的西红柿则正在盛产期,每天都要采摘并完成直销、订销或网销。苏义刚也挺忙。5月23日是合作社1500亩玉米种植结束的日子,连续几天为了赶农时,他每天早上7点就和十几个工友前往和平村上工,配合两台施肥铺膜播种一体机全力“开战”,晚上还得回来驻守大棚。

五年来,皋兰县全面小康顺利实现,项目建设强劲有力,三次产业提档升级,现代农业优势进一步凸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事业稳步推进,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蓬勃发展

合作社让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增收

在皋兰县石洞镇丰水村,张秀丽家庭十分励志,称得上是个传奇。从2014年起每年的200多天里,除中午休息3个小时外,早上7点至下午6点,张秀丽都会在同村的皋兰方常观光农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方常合作社”)上工,精心管护5座大棚的西红柿,丈夫魏列俭则在农忙间隙来合作社打短工。七年多时间里,夫妻俩依靠每年在合作社赚来的3万多元,顺利供4个孩子读完大学本科。

相较而言,龚成花距合作社更近一些,每天走路10分钟就能到。最近她和丈夫魏列贞几乎一起上工,到了合作社她和张秀丽搭档采摘西红柿,丈夫则维修羊圈。很多时候,这两对夫妻档成为合作社的一道风景。

邻村60多岁的苏义刚已很难找到工作,几经介绍后来到方常合作社务工。在合作社,苏义刚是个“自由人”,每天哪里有活就去哪儿打工,每晚则驻守在合作社。

“现在家里的经济负担挺重,不敢想象如果没在合作社上班会是啥样子。我们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不耽误家里的农活,还能照看家里,真的是特别好。”张秀丽这样认为,龚成花和苏义刚也是。

方常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位于皋兰县石洞镇丰水村,投资1400万元,现有固定员工10人、社员109户,高师专家4人,已流转土地2320亩地(其中2000亩是撂荒地)。合作社驻地占地150亩,主打休闲农业,院子里有花有草,有亭子,有观赏鱼塘,有已经开始结果的280棵西梅,还有23间可供吃饭、住宿、娱乐的接待房间。驻地之外,除5座日光温室大棚种西红柿、100座高架大棚种水果玉米、上千亩地种大田、饲草玉米及养殖460只湖羊外,合作社还承接皋兰县5000亩地农机托管(耕、种、防、收一体)和每年的上千吨小麦及玉米秸秆回收利用。

如今,作为省级合作社和皋兰县规模最大的农民合作社之一,方常合作社已带动诸如张秀丽这样的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扶贫资金入股、长期务工等稳定增收,带动数百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每年近万次的用工增收。

“现在有一连串的政策红利,有稳定的农产品销路,相信合作社一定能不断发展壮大,自然也一定能带动更多农户致富。”方常合作社负责人杨建军和郑方信心十足。而合作社这种蓬勃发展势头,也是整个皋兰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提档升级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刚刚过去的五年,皋兰县各项事业都取得突出成绩,且正在全速提档升级。

五年来,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皋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716户27847人全部脱贫,32个建档立卡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贫困县顺利摘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持续抓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接续推进“三农”重心向乡村振兴转移,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8.2亿元,实施农村道路硬化、危房改造、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等扶贫项目797项,实现小康村全覆盖,全县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安全住房覆盖率、行政村道路硬化亮化率均达到100%。

五年来,皋兰县累计引进碧桂园·公园上城、丰恩现代物流园等招商引资项目118个,合同引资达到539亿元,到位资金281亿元。组织实施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和500万元以上政策性项目310个,建成170个,累计完成投资341.9亿元。累计投资30亿元,建成黑石工业园铁路专用线、县城区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项目50项,三川口工业园区被纳入省级园区,黑石工业园区被纳入市级园区,园区入驻企业累计达到300家,园区税收占全县税收的80%以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五年来,皋兰县现代农业优势进一步凸显,“兰州白兰瓜”“禾尚头小麦”被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什川软儿梨”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特色产品。累计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20家,畜禽年出栏86万头(只)。实施重点工业项目79个,初步形成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绿色冶金等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引进实施大型商贸物流项目32个,培育汇金购物广场、亿家尚街等综合性商业集群9个,限上商贸企业达到51家,实现县镇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全覆盖。

大力投入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这五年,皋兰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县城镇化率由2016年的21.3%提高到51.1%,县城建成区面积由7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城乡路网通达通畅能力明显提升,市政道路总长达到28.8公里,新改建各类农村公路289.5公里。实现城乡稳定供水,新建供水主管道253.6公里。县城排污排水能力大幅提高,雨水管道总长达到27.9公里,污水管道总长达到23.2公里,基本实现县城全覆盖。累计投入5.8亿元,顺利创建全国第一批、全省唯一一个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建成美丽乡村27个、环境整洁村24个,精致皋兰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留住了更多乡愁。

在民生方面,皋兰县投入1.3亿元,实施卫生基础设施项目10项,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县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县妇幼保健院和6个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57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规范标准。完成县图书馆、文化馆国家三级馆改造提升,建成并开放皋兰书院、非遗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场馆。全县57个行政村文化活动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来源:兰州晚报)

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2017年以来,甘肃省深入贯彻“三新一高”导向,紧扣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负重自强、顽强拼搏,推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开局,在甘肃发展史上书写了崭新篇章、留下了厚重印迹。

新时代,在社会各界倾力支持和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甘肃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西北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生机,陇原振兴迈出坚实步伐,作为国家生态屏障、能源基地、战略通道、开放枢纽的功能定位愈加凸显,一幅壮美画卷正在陇原大地徐徐展开。

新时代,甘肃初步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发展动能加速转化,营商环境逐步优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大见成效,发展条件得到改善,发展后劲正在不断积蓄迸发,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好的发展前景。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实现量质双升

2017年,甘肃省提出,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升综合实力。

五年来,甘肃坚持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推高质量发展,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三化”改造深入实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建成全国首个百万吨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和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兰州新区经济增速连年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效,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5.12个百分点、达到56.42%。

2021年12月,甘肃省提出,要紧扣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三新一高”导向,大力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行动,统筹经济和生态,统筹城镇和乡村,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赢得先机主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

今年,甘肃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各项既定目标任务,抓机遇、强作为、求实效,经济运行实现起步稳、开门红。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79.1亿元、同比增长5.3%。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是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关键。近年来,甘肃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积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千方百计为市场主体纾难解困,不断强化营商环境“软实力”,构筑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办事更便捷。全省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减至1项,取消1107项涉税资料报送,新办企业半天内可领发票;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办证慢、多头跑等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兰州新区推行“独任审核”,将审批权限充分授予窗口,实现“审核合一、一人通办”。

服务更到位。在各市州和县区设立101个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机构,初步形成省市县三级代办服务网络。积极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不断提振企业投资甘肃的信心。

支持更实在。“不来即享”举措不断升级,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一键即享、直达快享。落地实施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等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今年一季度,全省新增小微企业贷款274亿元,同比增加86亿元。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激发了实体经济活力,企业来甘肃投资兴业的信心倍增。截至2021年底,全省市场主体累计达203.27万户、同比增长8.87%。

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发展支撑不断强化

近年来,甘肃深入实施交通提升行动,努力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通道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五年来,建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2443公里,新建铁路1408公里,累计通航城市111座,执行客运航线239条,逐步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体,民航、普通国省干线为补充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水利、新基建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引洮供水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全线建成投运。当下的甘肃,基础设施“先行官”的作用愈发突出,发展空间持续拓展。一个个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为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2021年,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208个省列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2059亿元,较2020年增长306亿元,增幅17.43%。

深化改革亮点纷呈,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上下功夫,注重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数字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全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初步实现“一号响应”,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初步实现“一网通办”“掌上办”,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全面上线运行,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中小微企业在线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甘肃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亮点纷呈、成效显现,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发展动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甘肃省积极参与、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出台新时代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着力打造向西开放大枢纽、大通道,“三大空港”“三大陆港”建设扎实推进,成功举办兰洽会、文博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节会,加快形成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

目前,甘肃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13个境外商务代表处,41家企业累计在境外设立121个国际营销网点。2021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总额达224.4亿元、同比增长30.5%,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5.7%。

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绿色发展成效显现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是甘肃肩负的重大使命。甘肃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精准治污,守护绿水青山最美底色。近年来,甘肃省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基础性、底线性任务,“十三五”时期各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如今的陇原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多措并举,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甘肃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近年来,甘肃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动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排查4个水系36条重要干支流的入河排污口,持续改善河湖面貌,“母亲河”清水长流,黄河流域甘肃段呈现勃勃生机。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效显现。初步构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组织对7大行业重点控排单位开展碳排放核查,全省“十三五”时期碳强度累计下降率达35.44%,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甘肃正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统一起来,持之以恒推动创新型、绿色型、效益型增长,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新篇章。

数据来源: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 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2017年以来,甘肃省深入贯彻“三新一高”导向,紧扣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负重自强、顽强拼搏,推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开局,在甘肃发展史上书写了崭新篇章、留下了厚重印迹。

  新时代,在社会各界倾力支持和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甘肃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西北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生机,陇原振兴迈出坚实步伐,作为国家生态屏障、能源基地、战略通道、开放枢纽的功能定位愈加凸显,一幅壮美画卷正在陇原大地徐徐展开。

  新时代,甘肃初步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发展动能加速转化,营商环境逐步优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大见成效,发展条件得到改善,发展后劲正在不断积蓄迸发,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好的发展前景。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实现量质双升

  2017年,甘肃省提出,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升综合实力。

  五年来,甘肃坚持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推高质量发展,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三化”改造深入实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建成全国首个百万吨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和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兰州新区经济增速连年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效,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5.12个百分点、达到56.42%。

  2021年12月,甘肃省提出,要紧扣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三新一高”导向,大力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行动,统筹经济和生态,统筹城镇和乡村,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赢得先机主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

  今年,甘肃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各项既定目标任务,抓机遇、强作为、求实效,经济运行实现起步稳、开门红。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79.1亿元、同比增长5.3%。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是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关键。近年来,甘肃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积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千方百计为市场主体纾难解困,不断强化营商环境“软实力”,构筑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办事更便捷。全省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减至1项,取消1107项涉税资料报送,新办企业半天内可领发票;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办证慢、多头跑等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兰州新区推行“独任审核”,将审批权限充分授予窗口,实现“审核合一、一人通办”。

  服务更到位。在各市州和县区设立101个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机构,初步形成省市县三级代办服务网络。积极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不断提振企业投资甘肃的信心。

  支持更实在。“不来即享”举措不断升级,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一键即享、直达快享。落地实施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等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今年一季度,全省新增小微企业贷款274亿元,同比增加86亿元。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激发了实体经济活力,企业来甘肃投资兴业的信心倍增。截至2021年底,全省市场主体累计达203.27万户、同比增长8.87%。

  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发展支撑不断强化

  近年来,甘肃深入实施交通提升行动,努力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通道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五年来,建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2443公里,新建铁路1408公里,累计通航城市111座,执行客运航线239条,逐步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体,民航、普通国省干线为补充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水利、新基建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引洮供水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全线建成投运。当下的甘肃,基础设施“先行官”的作用愈发突出,发展空间持续拓展。一个个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为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2021年,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208个省列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2059亿元,较2020年增长306亿元,增幅17.43%。

  深化改革亮点纷呈,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上下功夫,注重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数字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全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初步实现“一号响应”,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初步实现“一网通办”“掌上办”,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全面上线运行,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中小微企业在线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甘肃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亮点纷呈、成效显现,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发展动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甘肃省积极参与、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出台新时代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着力打造向西开放大枢纽、大通道,“三大空港”“三大陆港”建设扎实推进,成功举办兰洽会、文博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节会,加快形成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

  目前,甘肃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13个境外商务代表处,41家企业累计在境外设立121个国际营销网点。2021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总额达224.4亿元、同比增长30.5%,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5.7%。

  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绿色发展成效显现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是甘肃肩负的重大使命。甘肃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精准治污,守护绿水青山最美底色。近年来,甘肃省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基础性、底线性任务,“十三五”时期各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如今的陇原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多措并举,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甘肃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近年来,甘肃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动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排查4个水系36条重要干支流的入河排污口,持续改善河湖面貌,“母亲河”清水长流,黄河流域甘肃段呈现勃勃生机。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效显现。初步构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组织对7大行业重点控排单位开展碳排放核查,全省“十三五”时期碳强度累计下降率达35.44%,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甘肃正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统一起来,持之以恒推动创新型、绿色型、效益型增长,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新篇章。来源:人民日报 https://t.cn/R2WxeSx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弟子问:您刚说佛教十四无记法,能介绍一下吗? 慈诚答:阿弥陀佛,这是个深层次的问题,仔细听吧,佛教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十四无记。就是十四个命题,对于这十四个问
  • #5·15国际黏多糖日#黏多糖中心感动于非一般的姐弟情,请人创作了一组插画,记录了姐弟这20年多来的辛酸与对未来的期许。#5·15国际黏多糖日#黏多糖中心感动于
  • !不用过多形容了懂得都懂[doge]❽❾CHOC-A-LOT 嗜甜爱好者的天堂,肉桂卷是主打,有超多口味不同的肉桂卷,店铺不大,很野生hhh不过顾客络绎不绝[好
  • 既然想成为“国际男团”那么哇唧唧哇在运营的过程就不要过多的参考火箭少女101、R1SE等组合的运营经验,很多国际化的尝试也应该被提上日程,这才不辜负他们所提出的
  • 把B女喊来。!
  • #周柯宇[超话]#∥#周柯宇0517生日快乐# 1⃣️明天5.12汶川大地震十三周年祭,全面禁娱 禁止发布关于带周柯宇大名和有关安利的帖 禁at周柯宇本人 数据
  • 合肥做自然鼻子比较好的医生?合肥做鼻子最好的医生?
  • 我想如果柳岩不是个明星,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婚闹,伴娘发脾气了,很多人可能还会觉得是伴娘的错,在别人的婚礼上怎么也要给面子的,忍忍就过去了,不要破坏气氛。伴娘事件后
  • #电视剧长歌行# 收官啦这真是我这么久这么喜欢的一部古装剧!没看的你们赶紧看起来!
  • 《外层空间条约》是联合国63个国家在1966年12月17日签署,并于当年10月10日生效的条约,现在大多数国家都有签署,该条约规定外太空任何国家不能依据国家主权
  • ❤️说不定随心所欲的生活,更顺风顺水呢?❤️成年人的世界里连崩溃都变得小心翼翼。
  • 我现在觉得无题才是讲这对痴言醉语 誓言怎可信最可怕是 执念的自己原来天地之大 俗尘渺渺 无我也无你谁自由来去 嫁祸给宿命原来梦境之小 岁月潇潇 迷失了自己若倦鸟
  • 评审100道茶之18/100茶样:2012年地界一、活性生津:生津快,持久回甘:回甘从开始到尾水一直都很不错清凉感:反馈直接,不用刻意的体会就自然而然到来二、风
  • 3件 拍3件118.5元 领商品下199-30券 蒙牛纯甄原味酸奶共48盒 6/USzEXXBh8CH/ 自助搜券>>> 淘宝限量1元
  • 人生本来就是活在一个过程中,成之我喜,败之我笑。人生本来就是活在一个过程中,成之我喜,败之我笑。
  • 【馨摄影作品】摄影摄像.众筹人人都能拍电影中国电影春天今日推荐 上海伊模影像模特:沈梦瑶摄影:artist伊伊作品事实上我平时的快门速度维持在60以上,但60这
  • 于是,大蚂蚁开始大发雷霆:“你们这是怎么做的?于是,大蚂蚁开始大发雷霆:“你们这是怎么做的?
  • 当初都说好不生孩子的,这下我怀孕才两个月,人家都怀上了,说是意外,不舍的打掉,早干什么去了,这不是故意的吗,我又不能不让她们不要这个孩子,我的孩子是孩子,人
  • 女星江一燕被曝隐婚生子,老公疑似是一起合作过的赵汉唐。[黑线]女星江一燕被曝隐婚生子,老公疑似是一起合作过的赵汉唐。
  • 于是这位溺爱的,在她一贫如洗、穷困潦倒的情况下就只能利用它仅有的了。最后,它所做的还不限于此,它还要拿自己的来做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