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文钞 | 复马舜卿居士书

接手书,知居士乐道之心,极为真切,至于誉不慧处,未免失于俗派。(光)一介庸僧,但只知学愚夫愚妇之专念佛名,何可如是过赞。至于所募印之安士全书,实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与夫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之法,一一皆备,随人之见浅深,各得其益。所自任者,已经送完,令将友人结缘所余之一部,特为寄来,祈详阅之,自有手舞足蹈之乐。又印光法师文钞,乃徐蔚如三四次排印者,已散完矣。若九月到上海,当于商务印书馆请一部寄来。若过细看,则禅净之界限,及所以然,并佛力自力之大小难易利害得失,固已明若观火,可以永无疑虑矣。但文不足观,但取其有益于初机入道即已,若以古德著述之模范绳之,则将弃置之不暇,何堪更为研究也。最初从此入,已经知其门路,再看古人所著,则固易为了然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足废人,当途指路,玉与行人,当不以粗厉残废见弃也。

十三日接到手书,并乩书二部,随即送与俗人,本欲即复,以亢事多端,不暇及。至廿一日,又接手书,及其中乩语等,其意固亦欲人妀恶从善,但肯改恶从善,则便为莫大利益。若谓明印师到普陀,大士赐示,则为诬蔑普陀及与大士。光在普陀,已满三十年,未曾闻有扶乩之事。明印既是高僧,当将佛教中因果报应事理,及修持净土法则,发挥示人。何得冒大士之名,以造谣言,虽亦有劝人之益,而自己先陷于诳妄罪中。至救劫仙方,更为俗鄙不堪,此系烧琉璃者所作,绝不知观音为何如人,玉帝为何如人。居士详看安士书首册,天必锡汝以福下注,及欲海回狂卷三之论天与佛菩萨之文,自不被此等胡说巴道所惑。居士信心虽切,奈绝未尝著佛法滋味,故将灵鬼妄冒仙佛等乩语,一体尊重。前二部书,其劝世文,颇有切实有益世道人心者,然拉杂乱录,固已不成片段。况其中说佛法者,多不如法,在家善人,宜取其戒劝之语,不必究其修行之语,则有大利而无少弊矣。至于感应篇,陰骘文,觉世经,则系示人克己复礼之宝监,比游移浮泛之乩文,固不可一目视之。扶乩一道,实有真仙降临,然百无二三次。若尽认做真仙,则是以平民妄称帝王矣。所临坛者,多属灵鬼,倘果有学识之灵鬼,其语言颇有可观,至说佛法,则非己所知,故多谬说。一班无知无识之人,遂谓真佛真菩萨,其语言之讹谬处,害人实深。居士宜潜心读安士书,并印光文钞,倘有入处,再去研究法华楞严,自可明如观火矣。

接手书,不胜伤时之感,十余年来,天灾人祸,相继降作,总由不知三世因果,唯欲自利,不顾杀生害命,以及害人之所致也。欲挽劫运,非提倡三世因果生死轮回,与戒杀护生吃素念佛不可。现今之世,常在患难中,唯有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可以倚靠,当常持圣号,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议转移。又祈与诸眷属,及亲友乡党 ,皆以是为倡导,则其利大矣。其倡导之法,当以安士书及文钞为本,庶不至入于外道邪见法中。雷峰塔倒,内中之经,悉破坏不堪,好事者以重价购求,其意实非重经,乃重古也。使现所完全之经,一如宝贵此经,则功德利益,唯佛能知。彼以此系古人所藏,不思完全之经,非古人所传乎。宝贵此经,固有功德,而唯以古为贵,不以经为贵,则成弃本逐末矣。金刚经注解甚多,在家人素未研穷教理者,实不易领会,唯吕祖所注之金刚经,先用注以释义,后用讲话以消文,易于明白耳。阁下有心救劫,当极力提倡因果报应,及戒杀护生,吃素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力敦伦常,各尽己分,则有实益矣。否则但有空言,决无实效。

接手书,不胜感愧,光何人斯,敢膺此讚。监狱说法,乃因上海各居士发起,而常时巡往各县说法之人,皆光之皈依弟子,以故彼等亦将光名列于名誉会长之列,而祈其往就近之第二监狱中一为开导也。观音大士颂,其书乃光请江 西一大文学居士所著,去年已脱稿,因战事起,未能付排,今秋至上海付排,明年当出书,此书于世道人心,大有关系。(光)欲印数十万部,遍布中外,恐人微德薄,无此感格,上十万部,当可做到,现已任及五万余矣。此书即普陀山志之卷首,以卷帙多,故别行也。山志新修已脱稿,尚待(光)校正过,方可刊行。(光)以事繁,恐在明年方可付手民耳。书出,当寄赠一二部。至谓各教之同异处,人多偏执,或执其异,则是不知道本之见。或执其同,则是不知各教之发挥修证浅深大相悬殊之见。阁下且勿论其同异,如不以佛法为非,祈息心研究而修持之,久则自知其道体道用之同而不可相等,异而不可岐分之所以耳。佛法渊深,大聪明人,尽平生心力,尚研究不得到详悉处。然佛法随机施教,若欲得其实益,即从特别超异之净土法门研究而修持之,则颇省心力,实为最要之道。阁下身居世网,又苦无知识请教,若不以(光)之文字拙朴见弃,请详阅文钞,依所说而修持之,其为利益不可思议。然(光)之文虽刺目,而多引经论成言,或宗经论意义,必须竭诚尽敬而阅之,方可得其利益。语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泥塑木雕之佛,作真佛敬,小则消灾增福,大则超凡入圣,其利益在自己之诚否,不在佛像之真假也。阁下果能以此意息心静阅而力行之,则为西方极乐世界之法门良朋善友矣。愿勉之,勿虚此望,则幸甚。#佛教##修行# https://t.cn/z8AN7Pt

净土宗略要文(原文)

(《大正藏》第83册第161~163页)

《安乐集》云:

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是故《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又复,一切众生都不自量:若据大乘,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若论小乘,修入见谛修道,乃至那含、罗汉,断五下,除五上,无问道俗,未有其分;纵有人天果报,皆为五戒十善能招此报,然持得者甚稀;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駃雨!

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何不思量,都无去心也!

《法事赞》云:

如来出现于五浊,随宜方便化群萌。
或说多闻而得度,或说少解证三明;
或教福慧双除障,或教禅念坐思量。
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
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
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观经疏》第四卷释三心中“深心”云:

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往生礼赞》云:

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

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五三。何以故?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忆想间断故,回愿不殷重真实故,贪瞋诸见烦恼来间断故,无有惭愧忏悔心故。

又云:

余比日自见闻,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观经疏》第三云: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河沙诸佛证诚不虚也。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此例非一也。

《往生礼赞》云:

《无量寿经》云,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无量寿经》卷下云:

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善导《往生礼赞》云:

其有得闻彼,弥陀佛名号;
欢喜至一念,皆当得生彼。

私云:一念既得无上功德,当知十念即十无上功德,百念即百无上功德也。应知。

《无量寿经》卷下云: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往生礼赞》云:

万年三宝灭,此经住百年;
尔时闻一念,皆当得生彼。

《阿弥陀经》云: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善导释此文云: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七日七夜心无间,长时起行倍皆然。
临终圣众持花现,身心踊跃坐金莲。

《观念法门》云:

又如《弥陀经》说,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尽一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来护念,故名《护念经》。护念经意者,亦不令诸恶鬼神得便,亦无横病、横死、横有厄难,一切灾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

《往生礼赞》云:

《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又如《观经》云,若称、礼、念阿弥陀佛,愿往生彼国者,彼佛即遣无数化佛,无数化观音、势至菩萨护念行者,复与前二十五菩萨等,百重千重围绕行者,不论行住坐卧,一切时处,若昼若夜,常不离行者。

今既有斯胜益可凭,愿诸行者,各须至心求往。

《阿弥陀经》云: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善导《法事赞》释此文云:

世尊说法时将了,殷勤付嘱弥陀名。
五浊增时多疑谤,道俗相嫌不用闻。
见有修行起瞋毒,方便破坏竞生怨。
如此生盲阐提辈,毁灭顿教永沉沦。
超过大地微尘劫,未可得离三途身。
大众同心皆忏悔,所有破法罪因缘。

《观无量寿经》云: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往生礼赞》云:

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观无量寿经》云: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彼经《疏》云:

从“若念佛者”,下至“生诸佛家”以来,正显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即有其五:

一明专念弥陀名。

二明指赞能念之人。

三明若能相续念佛者,此人甚为稀有,更无物可以方之,故引芬陀利为喻。言“芬陀利”者,名人中“好华”,亦名“稀有华”,亦名人中“上上华”,亦名人中“妙好华”;此华相传名蔡华是。

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也。

《观无量寿经》云: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彼经《疏》释此文云:

从“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以下,正明付嘱弥陀名号,流通于遐代。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私云:此中定者,始自日想观以来十三观是也;散者,初三福业、后九品业是也。此定散二善中虽说诸往生行,佛本愿者,唯在名号,故释迦如来唯以名号付嘱阿难尊者也。

《往生礼赞》云:

必欲生彼国土者,如《观经》说者,具三心必得往生。何等为三?

一者“至诚心”。所谓身业礼拜彼佛,口业赞叹称扬彼佛,意业专念观察彼佛。凡起三业,必须真实,故名至诚心。

二者“深心”。即是真实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

三者“回向发愿心”。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愿往生,故名回向发愿心。

具此三心,必得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

法照禅师《五会法事赞》云: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
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观经疏》第四云: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人始终以向死而生、去往西天的方式存在着。

花果山心源流后派,水帘洞小圣悟前因。

金.心性.魔猿.悟空.行者
火.心意.鬼马.悟真.龙马
土.心神.妖鱼.悟净.和尚
木.心情.怪猪.悟能.八戒
水.心灵.赤子.三藏.法师

寺前寺后同一寺,关无关有总非关。
真修不挂何曾碍,慧性常明可恕顽。
独有野心贪狡甚,故出荆棘道途难。
须教湔洗从前意,一体灵山拜佛颜。

人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
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
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清静非拂拭,
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人切戒。

未了先天又后天,东生西没逝长川。
谁人不具真元性?几个如来几个仙。

佛性是什么呢?就是灵性。

灵是法身佛,性是化身佛。

我们一直把“魂”当成了“灵”,其实祂们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而错失。

佛在哪里?每个人的天性,就是灵性,祂就是佛性,灵是法身佛,性是化身佛,能生万法、万象、万物。彻底的认识了灵性,你就认识了佛,认识了你自己。

【灵性】

灵觉明妙,是法身佛、第九阿摩罗识、无极心、法界体性智、不变随缘、寂而常照,故明妙;

性觉妙明,是自性佛(化身佛)、第八阿赖耶识、太极心、大圆镜智、随缘不变、照而常寂,故妙明。

【魂心身】

魂心身是业力所化的假我:魂是业力所化之受报身;心是业力所化之受应身;身是业力所化之受化身。魂受业报,心受业应,身受业化,造什么业,就会相应业化成什么魂心身来消除。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生命已入倒计时,
首先就要破情执;
家亲眷属全是债,
讨债还债这一世;
身外之物全是假,
若能带走是愚痴;
放下万缘精进修,
灾难只是来考试;
深信切愿极乐土,
发心成就这一世;
一分一秒不空过,
弥陀圣号口中持;
家乡离我本不远,
曲伸臂倾到莲池;
阿弥陀佛盼儿归,
归心似箭不会迟。

《醒来》

如果爱不能唤醒你,
那么生命就用痛苦来唤醒你。
如果痛苦不能唤醒你,
那么生命就用更大的痛苦来唤醒你。
如果更大的痛苦不能唤醒你,
那么生命就用失去唤醒你。
如果失去不能唤醒你,
那么生命就用更大的失去唤醒你,
包括生命本身。

生命会用生命的方式,
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里,
无止境的来唤醒你。
生命会用生命的体验,
在无尽的生死和轮回里,
不停息的来唤醒你,
直到你醒来。

“爱”“情”的真相:

爱是什么?一真法界。

爱是空性-法性-无极-智慧-慈悲-大圆镜智性清净

情是什么?华严世界。

情是良知-理性-太极-光明-良能-平等性智心无病

离此非爱非情。

爱.情不是心脑-思想-妄想的产物,而是灵性本生及所生天然的纯善万法。

世人,把欲当爱,把恋当情,欲本是恐惧,恋本是幻觉,去认识灵性,莫再颠倒错乱,迷幻痛苦。

前西游后后西游,要见心修性也修,
过去再来须着眼,昔非今是愿回头。
放开生死超生死,莫问缘由始自由,
嚼得灵文似冰雪,百千万劫一时休。

————

“觅心了不可得。”师曰:“我与汝安心竟。”不懂?心无形无相,何来安或不安?

慧可种种说心性理,道未契。师只遮其非。不为说无念心体。慧可曰:“我已息诸缘。”师曰:“莫不成断灭去否。”可曰:“不成断灭。”师曰:“何以验之,云不断灭。”可曰:“了了常知,故言之不可及。”师曰:“此是诸佛所传心体。更勿疑也。

心无形无相,超然自得,得无所得。

明佛心宗,行解相应。不厌有无,于法无取。不贤不愚,无迷无悟。若能是解,故称为祖。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之曰祖。

有一居士,年逾四十。不言名氏,聿来设礼。而问师曰:“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师曰:“将罪来与汝忏。”居士良久云:“觅罪不可得。”师曰:“我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觉正净)住。”曰:“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师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

皓月供奉,问长沙岑和尚。古德云:“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偿宿债。只如师子尊者二祖大师。为什么得偿债去。”长沙云:“大德不识本来空。”彼云:“如何是本来空。”长沙云:“业障是。”又问:“如何是业障。”长沙云:“本来空是。”彼无语。长沙便示一偈云:“假有元非有,假灭亦非无。涅槃偿债义,一性更无殊。”

幻有元非有,幻灭亦非无。
涅槃生死义,一性更无殊。

向居士,幽栖林野,木食涧饮。北齐天保初,闻二祖盛化。乃致书通好曰:“影由形起,响逐声来。弄影劳形,不识形为影本。扬声止响,不知声是响根。除烦恼而趣涅槃。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求佛果。喻默声而寻响。故知迷悟一途,愚智非别。无名作名,因其名则是非生矣。无理作理,因其理则争论起矣。幻化非真,谁是谁非。虚妄无实,何空何有。将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

诸佛说心令知心相,是虚妄。

二祖大师命笔回示曰:“备观来意皆如实。真幽之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愍此二见之徒辈。申辞措笔作斯书。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居士捧披祖偈。乃伸礼觐,密承印记。

有沙弥道信,年始十四。来礼”师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师曰:“谁缚汝。”曰:“无人缚。”师曰:“何更求解脱乎。”信于言下大悟。

祖却于师宴坐石上书一佛字。师睹之竦然。祖曰:“犹有这个在。”师未晓,乃稽首请说真要。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师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师曰:“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如何对治。”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

幻化非真,谁是谁非?虚妄无实,何空何有?将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悬崖撒手,自肯承担。绝后再苏,欺君不得。

幻化非真,谁是谁非?无是无非。虚妄无实,何空何有?非空非有。两头得不到,故无所得,不垢不净,无住超然。

心体无形无相,超然自得,得无所得。而后,见诸法非空非有,实相无相无不相,不生亦不灭,不垢亦不净,不知其谁,见无所见;无见而无不见,朗然寂照,圆觉通达。 https://t.cn/R2WxQOQ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常放大光明, 具足诸神通, 名闻遍十方, 一切之所敬,常说无上道, 故号为普明。我灭度之后, 某甲当作佛, 其所化世间, 亦如我今日。
  • 有些古诗韵味十足,好像春风拂面。 1.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4
  • 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去了遥远的天堂,去了我再也看不到的地方……世界上最痛心的事莫过于:我想再喊您一声“爸爸”您却再也不会应答;我想再为您倒一次酒,您却去了
  • 今日好书推荐:《树》#人类高质量书单# 作者注视着乡村老人这个群体,观察几十年的长度里他们精神空间的变化。 每用文字记录乡村,从不去考虑用什么情感基调,视如父母
  • 另一个编辑是刘半农,本来是上海鸳鸯蝴蝶派的写手,这派别专写才子佳人的言情小说,不少都是香艳猎奇之作,但他仍然可以在历史的转折关口选择新的方向,抛去极端,摒弃偏
  • 而有些国家的妈妈,当享受到公共政策为她们提供的一点点便利的时候,就会由衷感叹“这是多么幸运”。”毫无疑问,这些问题都很大,要想让职场妈妈都能够获得工作和家庭的公
  • 天蝎座:更显神秘  天蝎宝宝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保证自身的神秘,让他人觉得冷漠会显得更加神秘,所以总是会给人一种难以靠近的状态。】狮子座:伪装自我  狮子宝宝在日
  • 【WEB】林遣都&中川大志、動物たちの命を繋ぐ物語で深めた絆「ふたりで話し合ったからこそ生まれた空気感がある」動物たちを保護し、尊い命を繋いできた青森県北里大学
  • 往后余生,风雪是你,艳阳是你,清贫是你,荣华是你,心底温柔是你,目光所至也是你。陪你走过万里,陪你熬夜朝不保夕,在没有繁华红毯的日子里,我们一起走过籍籍无名”热
  • 这个贼来破坏我们的幸福,佛就要保护我们:“我的独子,你被烦恼贼弄得这么苦恼,我来救你!”当我们心中苦恼的时候,阿弥陀佛也在为我们想办法,祂想好了办法!
  • 我记得三年前的夏天 和室友去了上海 在街头吵架 冲动消费了很多球鞋 第一次和喜欢的人说明心意最后换来似友非友的尴尬关系 玩了半个月最后被关进机构还认识了一些朋友
  • 今年七周年了,离我们和你们的十年约定 又近了一步啊,我也无法形容现在的感受,舍不得我能想象到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唱Heart的画面,我怕是会跟很多姐妹一样,哭成泪人
  • 这里有不可移动的民族文物700多处,特别是以镇远青龙洞、黄平飞云崖和从江增冲的侗族鼓楼、黎平地坪侗族花桥等为代表的名胜古迹,都记载了黔东南文化空间环境发展的历史
  • 对于8倍、10倍的平台绝对是虚拟盘,举个8倍的例子,比如当天买个创业板票跌停,这样不仅自己的资金亏完了,还会连带平台的资金亏掉,平台只是赚一个利息,怎么可能会给
  •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悬浮的 App 窗口调整成自己需要的大小,并且进行更多窗口的叠加,这一部分的升级在苹果WebKit上的一些代码进行了泄露,但最终是否实装
  • 我也曾苦苦寻觅过你,你可会相信那六月的海洋,七月的巧云,八月的森林中都有你的身影?此时,我多想做一个银豪轻点的画家,于天朗气清中纵情山水,自在天地,随手点染,便
  • 老大 [心]早安啊! 昨天沒等到7天的快樂! 但沒關係!老大應該是努力的拍戲 第一部現代劇壓力還是有的吧! 老大加油喔!@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说英雄谁是英
  • 这些“综艺神兽”的共同特点是,行事风格具有争议,或是言辞比较有攻击性,结果通常是自己挨骂、路人缘受损,让节目出圈、收获热度和流量。 从结果来看,某种程度上
  • (张少军)【用心呵护灾区灯火】#我为群众办实事#云南大理漾濞2021年“5.21”6.4级地震灾后重建启动以来,南方电网云南大理供电局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
  • 好想看南迪+南带的第四爱,三位各自心怀鬼胎:小南在想怎么找带人的弱点;又觉得达拉还是太年轻了被带人骗得团团转,叹气;不过现在带人也没法端着那副幕后黑手的架子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