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 吸引各类人才!黑龙江推出“五大支持计划”】 16日,《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以下简称《人才振兴60条》)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省教育厅厅长陈延良就这次人才支持计划针对的群体和变化做了介绍。

“龙江战略科学家头雁支持计划”

该计划是现有“头雁”行动的升级版,从2019年开始,黑龙江省就启动实施了“头雁”行动,每年拿出6.38亿元,支持了92个团队、873人,培养支持了一批“国字号”人才,去年黑龙江省新入选4名院士,全部来自“头雁”团队。为了把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战略科技人才纳入支持计划,壮大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形成对海内外顶尖科研创新人才的“虹吸”效应,对“头雁”行动进行了再扩面、再优化、再聚焦。

支持对象进一步扩面。将原来的“依托国家级平台、承接国家级项目的国家级人才”申报条件,拓展为“服务国家战略和振兴发展需求、依托高层级科研平台、承接开展国家或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的优秀人才”,今后,更多省属高校、科研院所优秀人才都可以申报这个计划并获得支持。

支持政策进一步优化。延续了以往“团队+项目”的人才支持方式,给予每个团队全周期5年最高5000万元经费支持标准不降,并在技术路线、团队引才等方面赋予战略科技人才更大“自主权”,让他们放开手脚、潜心科研、多出成果。

支持方向进一步聚焦。针对以往“头雁”团队科研成果较少在省内转化落地的情况,提出支持科研成果优先在我省转化,下步还将出台具体的考核办法、配套政策,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战略科学家在服务龙江振兴发展中施展才华、贡献力量。

“龙江科技英才春雁支持计划”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农业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等“八个振兴”,搭起了龙江振兴发展的“四梁八柱”。实施“龙江科技英才春雁支持计划”就是服务省委“八个振兴”计划,着眼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面向省级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崭露头角、发展潜力较大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打造龙江战略科学家“后备军”。

针对科技领军人才,采取的是“政府搭台、发展出题、人才答卷”的模式,每年遴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组建创新团队,以政府投入为牵动,引导企业、社会资本投入设立专项资金,聚焦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开展“揭榜挂帅”,给予创新团队全周期3年最高2000万元经费支持。同时,鼓励创新团队科研成果在龙江转化落地、生成企业。

针对青年科技人才,采取的是自主立项和公开选题相结合方式,支持开展课题研究和项目攻关,每年遴选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团队),根据课题(项目)研究性质及特点分类确定资助经费和周期,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对入选支持计划的青年科技人才,还给予相应配套支持,更好地解决“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青年人才普遍面临的缺资金、缺项目、缺平台的实际困难。

“头雁”计划与“春雁”计划上下衔接,共同构建了战略科技人才成长进阶的完整链条,聚力打造“头雁引领、春雁齐飞”的雁阵格局。

“龙江卓越工程师支持计划”

2021年9月,在省委省政府直接推动下,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部分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端智能装备企业,共同成立了龙江工程师学院,校企所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这个计划核心就是要支持龙江工程师学院做大做强,努力打造龙江工程技术人才“摇篮”,为推动龙江工业振兴培养输送更多的卓越工程师。在培养方式上,针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贯通学校教育、企业实训、继续教育培养链条,企业同高校一起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实行校企所“双导师制”,每年我们要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博士研究生500名左右。在支持措施上,现行规定硕士、博士毕业生从事本行业2年后才可分别申报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称。新的政策提出,对龙江工程师学院毕业的硕士毕业生,除了国家统一考试专业外,可按规定授予工程师职称资格,博士毕业生可提前1年申报高级工程师。这一支持计划,既加速了工程师人才队伍培养壮大,又通过产教融合、提高了工程师人才实战能力和行业竞争力。

“龙江工匠支持计划”

黑龙江省是制造业大省,省委“产业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全力打造数字、生物、冰雪、创意设计等4大新经济业态,强力推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农机装备等5大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有力促进了能源、化工、食品、医药、汽车、轻工等6大传统优势产业赋能发展,这些都对技能人才队伍的总体规模、结构比例、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施“龙江工匠支持计划”,就是以支持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培育壮大支撑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队伍。

支持大师带徒传技,支持那些技艺精湛、水平高超的高技能人才,牵头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对获批的国家级、省级的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补助。支持以赛强技弘技,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省级一类竞赛前三名选手,在省内就业的,省财政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10万元和2万元奖励,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并给予教练团队与获奖选手同等标准奖励。支持校企精准培养,针对当前技能人才培养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组建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十大产业“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支持技工院校与用人企业订单、定向、定岗培养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

“龙江学者支持计划”

基础研究是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的源头,哲学社科是实施人才振兴战略的坚强阵地,实施“龙江学者支持计划”就是要在政策和资金层面为基础研究和哲学社科人才提供长期稳定支持,让有创新潜力和研究能力的人才潜心研究、厚积薄发。

该计划是对现行“龙江学者计划”进行了优化和拓展。“优化”体现在,把政策重心从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优化调整为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为以科技创新驱动振兴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支撑。“扩展”体现在,在现行计划涵盖高校、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或博士后站点的科研院所基础上,又把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或博士后站点的医疗机构、企业、以及新闻出版单位和文艺院团全部纳入进来,也就是从高校拓展到其他领域,覆盖了全省,均可设置“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岗位,聘期内省财政每年给予20万元和10万元奖金。

“五个人才支持计划”既有对国家级人才计划的梯次衔接,又注重相互之间的配套衔接,形成了系统集成、全面覆盖、精准高效的龙江人才支持计划体系。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逐一研究制定具体方案,细化政策措施和推进机制,以人才政策优势培养集聚各类创新人才,为推动龙江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强实力。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记者:梁晨

【#求贤若渴黑龙江60条来了# 】龙江为人才提供“五个支持计划” 给各类人才搭建事业舞台#人才引进[超话]#
人才支持计划是塑造龙江引才聚才政策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记者从16日召开的了《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黑龙江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龙江振兴发展需求出发,面向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技能人才、基础研究和哲学社科人才,研究提出“五个支持计划”。省教育厅厅长陈延良针对“五个支持计划”情况进行介绍。

“龙江战略科学家头雁支持计划”

该计划是现有“头雁”行动的升级版,从2019年开始,黑龙江省就启动实施了“头雁”行动,每年拿出6.38亿元,支持了92个团队、873人,培养支持了一批“国字号”人才,去年黑龙江省新入选4名院士,全部来自“头雁”团队。为了把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战略科技人才纳入支持计划,壮大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形成对海内外顶尖科研创新人才的“虹吸”效应,对“头雁”行动进行了再扩面、再优化、再聚焦。

支持对象进一步扩面。将原来的“依托国家级平台、承接国家级项目的国家级人才”申报条件,拓展为“服务国家战略和振兴发展需求、依托高层级科研平台、承接开展国家或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的优秀人才”,今后,更多省属高校、科研院所优秀人才都可以申报这个计划并获得支持。

支持政策进一步优化。延续了以往“团队+项目”的人才支持方式,给予每个团队全周期5年最高5000万元经费支持标准不降,并在技术路线、团队引才等方面赋予战略科技人才更大“自主权”,让他们放开手脚、潜心科研、多出成果。

支持方向进一步聚焦。针对以往“头雁”团队科研成果较少在省内转化落地的情况,提出支持科研成果优先在我省转化,下步还将出台具体的考核办法、配套政策,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战略科学家在服务龙江振兴发展中施展才华、贡献力量。

“龙江科技英才春雁支持计划”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农业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等“八个振兴”,搭起了龙江振兴发展的“四梁八柱”。实施“龙江科技英才春雁支持计划”就是服务省委“八个振兴”计划,着眼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面向省级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崭露头角、发展潜力较大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打造龙江战略科学家“后备军”。

针对科技领军人才,采取的是“政府搭台、发展出题、人才答卷”的模式,每年遴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组建创新团队,以政府投入为牵动,引导企业、社会资本投入设立专项资金,聚焦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开展“揭榜挂帅”,给予创新团队全周期3年最高2000万元经费支持。同时,鼓励创新团队科研成果在龙江转化落地、生成企业。

针对青年科技人才,采取的是自主立项和公开选题相结合方式,支持开展课题研究和项目攻关,每年遴选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团队),根据课题(项目)研究性质及特点分类确定资助经费和周期,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对入选支持计划的青年科技人才,还给予相应配套支持,更好地解决“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青年人才普遍面临的缺资金、缺项目、缺平台的实际困难。

“头雁”计划与“春雁”计划上下衔接,共同构建了战略科技人才成长进阶的完整链条,聚力打造“头雁引领、春雁齐飞”的雁阵格局。

“龙江卓越工程师支持计划”

2021年9月,在省委省政府直接推动下,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部分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端智能装备企业,共同成立了龙江工程师学院,校企所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这个计划核心就是要支持龙江工程师学院做大做强,努力打造龙江工程技术人才“摇篮”,为推动龙江工业振兴培养输送更多的卓越工程师。在培养方式上,针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贯通学校教育、企业实训、继续教育培养链条,企业同高校一起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实行校企所“双导师制”,每年我们要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博士研究生500名左右。在支持措施上,现行规定硕士、博士毕业生从事本行业2年后才可分别申报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称。新的政策提出,对龙江工程师学院毕业的硕士毕业生,除了国家统一考试专业外,可按规定授予工程师职称资格,博士毕业生可提前1年申报高级工程师。这一支持计划,既加速了工程师人才队伍培养壮大,又通过产教融合、提高了工程师人才实战能力和行业竞争力。

“龙江工匠支持计划”

黑龙江省是制造业大省,省委“产业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全力打造数字、生物、冰雪、创意设计等4大新经济业态,强力推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农机装备等5大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有力促进了能源、化工、食品、医药、汽车、轻工等6大传统优势产业赋能发展,这些都对技能人才队伍的总体规模、结构比例、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施“龙江工匠支持计划”,就是以支持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培育壮大支撑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队伍。

支持大师带徒传技,支持那些技艺精湛、水平高超的高技能人才,牵头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对获批的国家级、省级的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补助。支持以赛强技弘技,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省级一类竞赛前三名选手,在省内就业的,省财政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10万元和2万元奖励,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并给予教练团队与获奖选手同等标准奖励。支持校企精准培养,针对当前技能人才培养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组建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十大产业“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支持技工院校与用人企业订单、定向、定岗培养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

“龙江学者支持计划”

基础研究是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的源头,哲学社科是实施人才振兴战略的坚强阵地,实施“龙江学者支持计划”就是要在政策和资金层面为基础研究和哲学社科人才提供长期稳定支持,让有创新潜力和研究能力的人才潜心研究、厚积薄发。

该计划是对现行“龙江学者计划”进行了优化和拓展。“优化”体现在,把政策重心从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优化调整为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为以科技创新驱动振兴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支撑。“扩展”体现在,在现行计划涵盖高校、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或博士后站点的科研院所基础上,又把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或博士后站点的医疗机构、企业、以及新闻出版单位和文艺院团全部纳入进来,也就是从高校拓展到其他领域,覆盖了全省,均可设置“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岗位,聘期内省财政每年给予20万元和10万元奖金。

“五个人才支持计划”既有对国家级人才计划的梯次衔接,又注重相互之间的配套衔接,形成了系统集成、全面覆盖、精准高效的龙江人才支持计划体系。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逐一研究制定具体方案,细化政策措施和推进机制,以人才政策优势培养集聚各类创新人才,为推动龙江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强实力。

【硬核!广东外贸迈上8万亿元大台阶】5月12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取得的成效。

全省外贸进出口迈上8万亿元大台阶

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表示,去年5月,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贸易高质量发展大会,通盘谋划全省贸易高质量发展工作。全省外贸进出口从2016年的6.3万亿元相继迈上7万亿元、8万亿元大台阶,实际使用外资从1300亿元突破到18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5万亿元跃升上4万亿元台阶。2021年,三大指标创下历史新高、实现快速增长,进出口达8.27万亿元、一年净增1.2万亿元、增速达16.7%,实际使用外资1840亿元、增长13.8%,社消零4.4万亿元、增长9.9%。

一是把握大局大势,抢占发展先机。实施数字贸易工程,成功争取国家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2021年,全省数字贸易进出口812.3亿美元、增长22.7%。实施贸易新业态工程,成功实现跨境电商综试区全省21个市全覆盖、总数居全国第一。

二是内外双向发力,巩固市场优势。创新协同举办第130届广交会,首次线上线下融合办展和举办国家级论坛。同时,加快推动高交会、文博会、加博会、海丝博览会等向全球区域性高端展会转型升级。

三是强化枢纽功能,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实施重大贸易平台工程,广州南沙获批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飞机租赁等6个百亿元级进口平台启动建设。加快经开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向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区布局。

四是提升产业支撑,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举办“十四五”期间广东省与跨国企业合作发展座谈会、跨国公司投资广东年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签约投资项目总额超4000亿元。年到资1亿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五年累计218个。

五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国际竞争力。全面推广“两步申报”“提前申报”“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模式,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改革。

自贸试验区各项经济指标保持前列

张劲松表示,广东省商务厅以“双区”建设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为牵引,扎实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形成584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41项全国首创。

落实国家部署,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缩减至27项,实现制造业条目清零。下放三批134项省级管理权限,实现“应放尽放”。开展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港澳代理见证开立内地银行账户等业务,推行粤港澳“三地车险一地投保”。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港澳项目1008个,成为港澳青年内地创业首选地。各项经济指标保持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前列,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成型,南沙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成功引进217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

近五年实施的重大项目超过5000项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华东表示,广东近五年编制实施的重大项目超过5000项,完成投资超过4万亿元,谋划建设了中委广东石化、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超百亿美元的重大产业项目。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全省聚焦新型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集群、新型城镇化和区域融合发展等事关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谋划安排了103项重大项目工程包。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累计获得专项债券额度在全国居于前列。推动了一批批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如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建成通车,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经济发展的“血脉”流通更加畅顺,广东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通道更加畅顺。

11家国家高新区进入全国100强

省科技厅副厅长梁勤儒表示,目前广东共有国家高新区14家,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2021年最新排名显示,有11家国家高新区进入全国100强,其中深圳排名第2、广州排名第4,广东是唯一在全国10强和30强都最多的省份。

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广东省(依托高新区)建成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17个、国家火炬特色基地2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1个,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12个。广东10家省实验室均在高新区布局,全省277家新型研发机构有一半落户在高新区内,高新区承载了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近2/3的重点创新平台,国家级孵化器在国家高新区内实现全覆盖。

全部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表示,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5G基站、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省获批建设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列全国第一,累计建设33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0个集群增加值约占GDP近四成。培育40家企业成为“全国质量标杆”。

2021年,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49069.97亿元,同比增长8.3%,成为推动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稳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

五年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超过700万人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袁伟表示,五年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超过700万人、占全国1/10,城镇调查失业率年度平均控制在5.5%以内,促进创业70.67万人次。高质量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累计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657万人次,逐步形成以技能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的良性循环。基本建成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的“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累计孵化港澳项目2394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3455人。在珠海(横琴)和广州(琶洲)设立速调快裁服务站,广州、深圳、珠海等地试点聘任港澳籍仲裁员30名、调解员14名。全省人社行政许可事项100%实现全流程网办,181项高频服务实现“指尖办”,社保卡持卡1.17亿人。

广东省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累计1.55亿人次,社保基金累计结余1.59万亿元,各类社保待遇逐年稳步提升。此外,出台完善我省港澳台居民养老保险措施意见,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27.92万人次。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今年3月正式开港,实现服务、交流、展示、创新四大功能“一站式”服务。省9个部门联合出台推进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实施方案,已实现8个专业领域超过3000名港澳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内地执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06.28 一早起来发现枕边人不晓得去哪了,我还觉得奇怪,今天上班这么早的吗?等我一圈操作下来看看儿子起床没,推门一看,好家伙,又跑去跟他儿子睡了[允悲]林大哥
  • 清晨的暖阳,浩瀚的夜空过去的美好,余下的人生唯美花型戒托上镶嵌着璀璨明亮主钻闪着细碎光芒的小钻点缀围绕成花瓣正面与侧面洒满了碎钻,星光熠熠闪耀的每个瞬间都在虔诚
  • 他仿佛看透她的疑惑,温声道:“除夕之夜,就要和家人喝一杯花椒酒,才算是开始守岁”这算是表白吗?喝一杯烈酒能和你相守到白头想做的梦只有你我知道如果前世有缘今生总会
  • 】【明明吹干了,我什么穿上还是感觉潮潮的】而我们也用的够够的了智能烘干晾衣架每当出差或旅游时会因该带多少衣物合适的问题而苦恼对于出差与旅游达人来说这款很实用出门
  • #零食控# 上回发的“奶酪包”收到了好多宝宝们的反馈,这里再和你们分享一个新晋网红面包“紫米面包”。三片软软的吐司,夹着两层馅,一层沙拉酱,一层紫米馅,紫米软软
  • 【2021年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优秀城市典型经验介绍之七:河南省濮阳市】抢抓发展新赛道 培育发展新动能 奋力开启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近年来,河南
  • 同样名字里有一个“聪”字,王思聪预见了电子竞技的前景和价值,中本聪预见了区块链、比特币的前景和价值,此时此刻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呢?区块链的发展已然势不可挡,相信只
  • 【集微咨询:封装基板身处黄金赛道,多因素加速助推国产替代】集微咨询认为:封装基板是封装材料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26年中国大陆内资企业IC封装基板的行业规模
  • 【抵押车】全款带大本结清证明:13年宝马530Li 3.0V6豪华版顶配 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 多功能方向盘【抵押车】 巡航定速 电动座椅加热 中控大屏大钮 车内
  • #Lily吃喝频道# 【好好杀剧本】个人色彩浓郁的超主观游戏体验剧本:干掉天眼玩家风格:欢乐、阵营时长:4H,工作日/周末可玩推荐指数:角色:韦千杠这是一个被名
  • JP Vizage Type N 前杠将前脸的线条丰富,使350Z充满运[撒狗粮]动气息。眼前这台充满战斗气息的350Z可并非仅会赛道上出出风头。
  • 明天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5馆CPC06展台,帐帐与各位大人不见不散哦~✧*。٩(ˊᗜˋ*)و✧*。#阴阳师同人# 再见,逝去的岁月光阴如水沉淀了人世的悲欢心怀初
  • 真真好累啊.........没有第一次好看,但是面发起来了啊!太难了,累死偶了[流泪]还有茴香没有包,我已经没有力气弄了……偶的天啊!
  • 今天非常愉快,雖然一早為了帶姑娘去醫院被狠咬了一口,豬精兼學人精柳先生還睡過頭,但還是急急忙忙的來了一趟短暫的烏來之旅,有時間的話真的想再去一次好好逛一下[鼓掌
  •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赏析  本诗是作者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
  • 普陀区核心区域内环线与中环线之间 紧靠12万平方米中央森林 面积:250-310平米 延伸建筑面积最高达1000平米 可平层连贯,也可上下连通 总价 2800万
  • 【新发现6.5万余处 我省多项文旅资源全国第一】4月15号,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总结会议在成都召开。(四川观察)【新发现6.5万余处 我省多项文旅资源全国
  • #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说英雄谁是英雄|刘宇宁白愁飞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下来刘宇宁做自己的光|刘宇宁蒋俊豪刘宇宁就是我的太阳 在我的心里暖暖发光 在我的世界
  • 如发现学生有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流涕、咽痛、咳嗽等流感样症状,要第一时间为其佩戴口罩并及时与家长联系,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同一班级或同一宿舍1
  • 身高183,体重65老家锦州,95年,本科上海待过四年半,今年刚刚回大连,目前在恒力,长兴岛,这地方太偏僻了[苦涩][苦涩]固定资产辽牌破车一辆,暂无房,计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