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所长陈向阳:“第一抗疫失败国”名号美国“当之无愧”

彼时,文章作者、《大西洋月刊》记者乔治·帕克在文末“喊话”美国政府,“攻克疫情的战斗,还必须是一场恢复我们国家健康并加以重建的战斗,否则,我们现在所承受的苦难和悲痛将永远得不到补偿。”

然而,一年多时间过去了,美国作为拥有充足医疗资源与完整应急管理体系的超级大国,依然深陷疫情泥沼。美国目前已进入第四波新冠疫情的上升期,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自7月起快速上升。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美国8月20日新增确诊157450例;19日前7天日均新增确诊134859例,为今年2月2日之后的新高。

仍在攀升的病例数字,与此有关的频发社会冲突和危机,让彭博社6月初将美国推上“全球抗疫韧性”排行榜榜首、美国俨然成为“抗疫全球第一”国家显得极为讽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太和智库、海国图智研究院,近日发布《“美国第一”?!美国抗疫真相》报告,用翔实数据证明,美国堪称“全球第一抗疫失败国”。

“头号强国”何以沦为“第一抗疫失败国”?美国抗疫失败给全球增加了哪些风险?美国个别政客和媒体反复就新冠疫情抹黑他国、转移民众注意力,未来该如何应对?就相关问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8月19日专访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所长陈向阳。

美国是抗疫“头号战败国”渐成共识

在陈向阳看来,“全球第一抗疫失败国”的名号,美国“当之无愧”。他早在去年的《东北亚学刊》第5期上就发表《疫情影响下的国际政治:撼动霸权,打造多极》一文,提出过类似观点。文章说,由于美国民粹政客当道,其抗疫表现实在糟糕,疫情几乎失控,美国因而成了抗疫“头号战败国”;错误的“美国优先”,导致美国疫情最重、失道寡助。

美国新冠确诊和死亡病例数继续在全球“遥遥领先”,同时却放任病毒输出危害全球,也继续在病毒溯源问题上搞“政治溯源”,打压说真话的科学家和专业人士。陈向阳说,这充分证明,美国是抗击新冠疫情“事实和道德上的双料‘头号战败国’”。在与国内外学者交流的过程中,陈向阳发现,这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

美国治理体系弊端暴露无遗

中国智库报告《“美国第一”?!美国抗疫真相》发布后,一时成为全球热议焦点点,数十家国内外主要媒体报道,数次登上中外社交媒体平台热搜榜,全球阅读量逾5亿。英国《独立报》8月10日刊文引用研究报告分析和结论说,美国两大党派竞争下的联邦体系未能承担起责任,在不同层面上推诿扯皮,这构成了抗击大流行病时“不团结的美国”形象;美国不是在遏制病毒的全球传播,而是在从事“病毒来源追踪恐怖主义”。

谈起美国抗疫失败、乱象丛生的原因,陈向阳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

第一,从政府到民众,美国在思想上对新冠病毒麻痹大意,过于轻“敌”甚至狂妄自大。前总统特朗普曾多次淡化新冠病毒的威胁,在社交媒体上称,“与流感相比,新冠病毒在大多数群体中远没有那么致命”。推特因这些言论“可能含有误导性信息”而对其贴上了警告标签。

第二,美国政府没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正确指导,也没有人民安全的概念,没能做到统筹发展和安全、兼顾抗疫与经济复工复产,总是过早解封、急于经济复苏,招致疫情反复反弹。去年4月,美国第一波新冠疫情仍处于高峰期,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连续超过3万例,特朗普却在4月17日连发三条推文,敦促“解放”明尼苏达州、密歇根州、弗吉尼亚州。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去年5月的一项民调显示,近三分之二美国人认为所在州解封过早,致使疫情反弹风险大大增加。

第三,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将选战凌驾于抗疫之上。疫情从发生之初就沦为两党政治角力的工具和讨价还价的筹码。特朗普一再忽视疫情警告,刻意淡化疫情风险;民主党则在其主政的各州热衷于“打嘴仗”,无暇在实际抗疫行动上有所作为。两党将抗疫和疫苗接种政治化,致使“鹬蚌相争、病毒得利”。

第四,变异病毒不断涌现并在美国迅速蔓延。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8月17日报道,由于“德尔塔”变异毒株持续蔓延,包括密西西比州和佛罗里达州在内,美国有5个州上周平均日增确诊病例创疫情暴发以来最高纪录。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院长弗朗西斯·柯林斯8月8日接受美媒采访时坦言,美国在遏制“德尔塔”感染病例数激增问题上失败,“现在正在付出可怕的代价”。他说,政治因素使美国公众对缓解流行病战略的意见分化,强制接种疫苗或者戴口罩变成了表明政治立场的行为。“我们在政治上的两极分化令人难以置信。我们真的不需要在对待一种正在杀人的病毒问题上两极分化。”

党同伐异的两党制、各自为政的联邦制、反科学反常识反建制的民粹主义、将病毒污名化的种族歧视、个人至上的所谓“民主、自由”……陈向阳表示,美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弊端,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暴露无遗。

“美国风险”危及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作为全球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美国无法控制本国疫情,对全球抗疫大局造成了巨大冲击。陈向阳指出,由于美国抗疫不力、放任病毒扩散,全球取得防控新冠疫情胜利的时间被大幅延长。加上奉行“美国优先”的“疫苗民族主义”,导致广大发展中国家严重缺乏疫苗、备受疫情折磨。美国还胁迫、干扰世卫组织牵头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严重扰乱国际抗疫合作大局,直接危及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据路透社8月1日报道,由于美国实施的经济制裁,有拉美国家向COVAX支付的疫苗款项遭遇拦截,导致COVAX迟迟未能分发疫苗。美国还拖延兑现为COVAX捐助5亿剂疫苗的承诺,迄今捐出还不到2000万剂,同时在国内继续囤积巨量新冠疫苗。美国国家公共电台8月10日报道说,在美国有数百万剂疫苗已经过期或接近过期。仅在7月份,阿肯色州就销毁了8万剂过期疫苗。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表示,疫苗公平是实现人权的关键,如果不能确保公平获得疫苗,那将是一个新的道德崩塌。

在很多西方媒体的报道中,中国三家智库推出的《“美国第一”?!美国抗疫真相》报告,是对彭博社反科学反常识、荒谬地将美国送上全球抗疫“排名第一”的一次回击。对于美国社会撕裂、抗疫被党派利益绑架,陈向阳说,外人除了叹息,实在是爱莫能助,能够做的,就是持续揭露美国对外甩锅栽赃的真相,揪出美国抗疫失败的内在元凶,以正视听。

8月9日,美国《新闻周刊》依据中国智库报告发表题为《中国称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内斗导致美国成为“第一抗疫失败国”》的文章,较为客观地介绍了报告内容:“报告直截了当地驳斥了美国的说法,即‘武汉病毒实验室可能是2019年底新冠疫情的起源’,指出美国是‘疑似暴发源’。”该媒体机构当天还联系白宫询问其对报告的回应,但白宫未予置评。(中国青年报)

#张文宏与病毒共存和动态清零言论不矛盾# 【张文宏称“与病毒共存”是投降主义?与“动态清零”并不矛盾】8月7日,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总顾问、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撰文,痛批英美等国将政府防疫失策“甩锅”给病毒变异,并指出我国必须坚持严格防控,必须打消“与病毒共存”的想法。

此观点一出,立刻在互联网引发热议,网友们在有关防疫的讨论中大致分成了两大“阵营”——“主张清零派”和“支持共存派”。

“主张清零派”将矛头直指近期针对南京疫情在微博发声的张文宏医生,声称他所说的“世界要学会与这个(新冠)病毒共存”是宣布向病毒投降,甚至有人直接给张文宏扣上了“投降主义”的大帽子。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并报道新冠疫情的媒体工作者,看到这些网上评论我无比震惊,想借此机会说句公道话。

高强在文章中所提到的“与病毒共存”是指英、美等国盲目解除或放松对疫情的管控措施,单纯依靠疫苗接种的抗疫模式。经历了一年半的疫情,大家有些疲惫,甚至麻痹,在国内散发疫情不断之际,高强提出我们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在接种疫苗之后消极抗疫,还是及时的。

而张文宏所表达的“与病毒共存”是指“新冠病毒会在地球上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由于这一现状存在,他一直呼吁大家在尽快接种疫苗的同时,积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修补被病毒突破的防线薄弱点。

张文宏(左)高强(右)

今年(2021年)6月6日张文宏明确指出,今天,中国可以说是彻底消灭了新冠病毒,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在中国发生的疫情都是从境外传入的。但是,中国可以做到清零,不代表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能做到。只要其他地方清不了零,那么这个病毒就会在世界上一直传播,流转。从原则上讲,目前为止,只有中国可以做到消灭新冠病毒。其他地方的社区管理、城市管理可能达不到这个水平,那么就不能做到清零,因此这个病毒就会一直在地球上存在。

张文宏说,全世界真正达到清零的只有一个病毒——天花病毒。当时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解释道:“首先全世界每个人都去打疫苗。第二,天花疫苗打过一针之后可以永久保护。”“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新冠病毒,实现人人打疫苗现在还做不到。另外,它给大家提示的特点就是,打了疫苗可能也无法实现永久保护。生过天花的人不会再生天花,但是今天我们发现,生过新冠的人会再生新冠,这就意味着疫苗提供的免疫不是永久的。”

“所以,如果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全人类都打一遍新冠疫苗,把R0值控到很低的水平,那么新冠病毒就不能被剿灭。这些特征告诉我们,这是个常驻病毒,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全球性的疫情一直会存在。”张文宏补充道。

所以,只有中国做到“清零”是远远不够的,只要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清零,只要这个病毒依然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存在,通过世界各国人与物的交流,病毒就有传播的机会,客观上人类就是在和病毒“共存”的。

但是相对于放松疫情管控、主要靠接种疫苗抗疫的西方国家,这一年多来,中国多个城市的散发疫情都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清零的最终结果,这得益于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动态清零”策略。

张文宏医生在号召大家尽快接种疫苗的同时,也反复强调这一策略。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一直采取坚决清零的策略,在实现和全世界互动之前,一般来说会一直维持这个策略。”

而张文宏所说的“动态清零”策略与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在文章中所说的“必须坚持严格防控”的措施非常相似。高强在文中写到,“通过严格的隔离控制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切断病毒的传播链,把病毒封锁在最小的范围内‘自消自灭’。”

所以,“与病毒共存”的现状和“动态清零”的策略并不矛盾。“与病毒共存”是病毒尚在地球存在,且很可能很长时间会一直存在的客观事实,而“动态清零”是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不同的积极的抗疫战略。

当然,也无须讳言,在人类与病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张文宏和高强的观点是相左的。高强在文章中说:“人类与病毒是什么关系?笔者认为是‘有你无我、你死我活’的关系。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部与病毒拼死相争的历史,不是人类消灭病毒,就是人类被病毒吞噬,从来没有人类‘与病毒长期共存’”。而张文宏的观点如同上述:“全世界真正达到清零的只有一个病毒——天花病毒。”

还需要指出的是,个别自媒体动辄给张文宏这样的专家扣上“投降主义”的大帽子,是极不妥当的。张文宏医生作为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既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医生,还是一位爱国者。在一年多防疫抗疫期间,他对民众、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有目共睹。

在疫情初期,他用最朴素的语言鼓励大家,“再闷2周,把病毒‘闷死’”;作为华山医院感染科的党支部书记,他让党员医生先上一线,没有讨价还价;在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他始终在提出自己的科学预判;最近上海举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现在一些人对他的话有些误解,尽管如此,讲科学仍然是科学家的使命。7月30日,张文宏在微博中写道,“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

的确,除了他之外,不少专家在疫情发展的不同时期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2020年2月19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连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王辰院士说,新冠肺炎病毒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病。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2021年3月20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分论坛上,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新冠病毒走到今天,没有证据表明它将消失,很可能将会和人类共存,就像流感一样,而且还会出现新的冠状病毒。

2021年5月19日,钟南山院士说,如果新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慢慢降低的话,那么新冠与人类的长期共存将成为可能。我们可能要像预防流感那样,定期打疫苗。

2021年8月4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副主任石正丽研究员指出,“德尔塔”变体进一步变异衍生出“德尔塔+”或“AY.1”变体。德尔塔变异株已在至少98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且还在继续变异和进化。“我们要放下恐慌心理,做好和新冠病毒共存一段时间的准备。”

在全球疫情仍在持续的当下,国家和社会更需要广开言路,包括专家和官员等在内的理性探讨和思考有助于我们认清疫情的当下形势和未来走向,未雨绸缪,形成科学的共识,有利于集思广益和决策层形成正确的决策。

对任何人讲的话进行脱离语境的简化、情绪化转述和讨论,作泛政治化甚至意识形态化的解读,甚至乱扣帽子,这是要不得的,是对眼下抗疫大局有害的。大洋彼岸的美国就是因无度的疫情争论,泛政治化的揣测,造成了社会撕裂而吃了大亏。

与新冠疫情的争斗,是一场持久战。张文宏的观点,高强的意见,有共通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今后,随着疫情的变化,类似的不同见解和争论可能会更多地出现,彼此都是一家之言,都只代表个人,不代表机构,更不代表组织,民众、社会和政府亦“兼听则明”,这是一个健康的社会所应有的正常现象,也是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最大公约数的必然途径。(观察者网)#高强#

【“动态清零”和“与病毒共存”不矛盾——#为张文宏说句公道话#】
#动态清零和与病毒共存不矛盾#
张文宏所表达的“与病毒共存”是指“新冠病毒会在地球上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由于这一现状存在,他一直呼吁大家在尽快接种疫苗的同时,积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修补被病毒突破的防线薄弱点。
@王慧opinion :8月7日,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总顾问、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撰文,痛批英美等国将政府防疫失策“甩锅”给病毒变异,并指出我国必须坚持严格防控,必须打消“与病毒共存”的想法。

此观点一出,立刻在互联网引发热议,网友们在有关防疫的讨论中大致分成了两大“阵营”——“主张清零派”和“支持共存派”。

“主张清零派”将矛头直指近期针对南京疫情在微博发声的张文宏医生,声称他所说的“世界要学会与这个(新冠)病毒共存”是宣布向病毒投降,甚至有人直接给张文宏扣上了“投降主义”的大帽子。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并报道新冠疫情的媒体工作者,看到这些网上评论我无比震惊,想借此机会说句公道话。

高强在文章中所提到的“与病毒共存”是指英、美等国盲目解除或放松对疫情的管控措施,单纯依靠疫苗接种的抗疫模式。经历了一年半的疫情,大家有些疲惫,甚至麻痹,在国内散发疫情不断之际,高强提出我们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在接种疫苗之后消极抗疫,还是及时的。

而张文宏所表达的“与病毒共存”是指“新冠病毒会在地球上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由于这一现状存在,他一直呼吁大家在尽快接种疫苗的同时,积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修补被病毒突破的防线薄弱点。

今年(2021年)6月6日张文宏在观察者网的专访中明确指出,今天,中国可以说是彻底消灭了新冠病毒,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在中国发生的疫情都是从境外传入的。但是,中国可以做到清零,不代表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能做到。只要其他地方清不了零,那么这个病毒就会在世界上一直传播,流转。从原则上讲,目前为止,只有中国可以做到消灭新冠病毒。其他地方的社区管理、城市管理可能达不到这个水平,那么就不能做到清零,因此这个病毒就会一直在地球上存在。

张文宏在上述采访中说,全世界真正达到清零的只有一个病毒——天花病毒。当时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解释道:“首先全世界每个人都去打疫苗。第二,天花疫苗打过一针之后可以永久保护。”“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新冠病毒,实现人人打疫苗现在还做不到。另外,它给大家提示的特点就是,打了疫苗可能也无法实现永久保护。生过天花的人不会再生天花,但是今天我们发现,生过新冠的人会再生新冠,这就意味着疫苗提供的免疫不是永久的。”

“所以,如果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全人类都打一遍新冠疫苗,把R0值控到很低的水平,那么新冠病毒就不能被剿灭。这些特征告诉我们,这是个常驻病毒,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全球性的疫情一直会存在。”张文宏补充道。

所以,只有中国做到“清零”是远远不够的,只要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清零,只要这个病毒依然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存在,通过世界各国人与物的交流,病毒就有传播的机会,客观上人类就是在和病毒“共存”的。

但是相对于放松疫情管控、主要靠接种疫苗抗疫的西方国家,这一年多来,中国多个城市的散发疫情都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清零的最终结果,这得益于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动态清零”策略。

张文宏医生在号召大家尽快接种疫苗的同时,也反复强调这一策略。他曾在观察者网的专访中说:“中国一直采取坚决清零的策略,在实现和全世界互动之前,一般来说会一直维持这个策略。”

而张文宏所说的“动态清零”策略与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在文章中所说的“必须坚持严格防控”的措施非常相似。高强在文中写到,“通过严格的隔离控制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切断病毒的传播链,把病毒封锁在最小的范围内‘自消自灭’。”

所以,“与病毒共存”的现状和“动态清零”的策略并不矛盾。“与病毒共存”是病毒尚在地球存在,且很可能很长时间会一直存在的客观事实,而“动态清零”是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不同的积极的抗疫战略。

当然,也无须讳言,在人类与病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张文宏和高强的观点是相左的。高强在文章中说:“人类与病毒是什么关系?笔者认为是‘有你无我、你死我活’的关系。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部与病毒拼死相争的历史,不是人类消灭病毒,就是人类被病毒吞噬,从来没有人类‘与病毒长期共存’”。而张文宏的观点如同上述:“全世界真正达到清零的只有一个病毒——天花病毒。”

还需要指出的是,个别自媒体动辄给张文宏这样的专家扣上“投降主义”的大帽子,是极不妥当的。张文宏医生作为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既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医生,还是一位爱国者。在一年多防疫抗疫期间,他对民众、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有目共睹。

在疫情初期,他用最朴素的语言鼓励大家,“再闷2周,把病毒‘闷死’”;作为华山医院感染科的党支部书记,他让党员医生先上一线,没有讨价还价;在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他始终在提出自己的科学预判;最近上海举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现在一些人对他的话有些误解,尽管如此,讲科学仍然是科学家的使命。7月30日,张文宏在微博中写道,“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

的确,除了他之外,不少专家在疫情发展的不同时期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2020年2月19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连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王辰院士说,新冠肺炎病毒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病。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2021年3月20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分论坛上,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新冠病毒走到今天,没有证据表明它将消失,很可能将会和人类共存,就像流感一样,而且还会出现新的冠状病毒。

2021年5月19日,钟南山院士说,如果新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慢慢降低的话,那么新冠与人类的长期共存将成为可能。我们可能要像预防流感那样,定期打疫苗。

2021年8月4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副主任石正丽研究员指出,“德尔塔”变体进一步变异衍生出“德尔塔+”或“AY.1”变体。德尔塔变异株已在至少98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且还在继续变异和进化。“我们要放下恐慌心理,做好和新冠病毒共存一段时间的准备。”

在全球疫情仍在持续的当下,国家和社会更需要广开言路,包括专家和官员等在内的理性探讨和思考有助于我们认清疫情的当下形势和未来走向,未雨绸缪,形成科学的共识,有利于集思广益和决策层形成正确的决策。

对任何人讲的话进行脱离语境的简化、情绪化转述和讨论,作泛政治化甚至意识形态化的解读,甚至乱扣帽子,这是要不得的,是对眼下抗疫大局有害的。大洋彼岸的美国就是因无度的疫情争论,泛政治化的揣测,造成了社会撕裂而吃了大亏。

与新冠疫情的争斗,是一场持久战。张文宏的观点,高强的意见,有共通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今后,随着疫情的变化,类似的不同见解和争论可能会更多地出现,彼此都是一家之言,都只代表个人,不代表机构,更不代表组织,民众、社会和政府亦“兼听则明”,这是一个健康的社会所应有的正常现象,也是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最大公约数的必然途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是我第三次阅读《平凡的世界》,每一次读都会从中获取一些力量,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每个人渺小又平凡,但是有一些人在其中总能顽强地和命运抗争,不断奋斗不断提升自己
  • #朴智旻#田柾国站在病房外。 一面玻璃墙相隔的房内,白色的床单下躺着一个男人,一动不动,原本丑陋的相貌因为烧伤而显得分外可怖,面色苍白了无声息。 穿着白大褂的医
  • #药王孙真人《福寿论》#:遵道守分,方能福集寿臻! 近来读《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被里面的深意所吸引,不禁产生了下笔的想法。 今天想写的主旨是“遵道守分,福
  • 月色缭绕,但已略有隐缺,可见圆满不是常态。公园里桂香飘渺,湖水潋滟,石榴树已是非花非籽的寡淡,从开花到结果再到一树萧条,已走完大半的年岁历程。符合常识并不是世界
  • Day2️⃣随想 — 在车上无聊的看着窗外,想了好多事,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独自安静乱想过了,然后就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从小到大,都拒绝不了两类人,一类是命运和缘分的
  • 北京颧骨颧弓&下颌角削骨医森投稿:【术前必看】 北京协和:王晓军、王阳、王友彬 北京沃尔:刘彦军、冯雁萍、赵丹 北京华韩:余恩旭、柳民熙,、金柱翰 北京联合丽格
  • 作为京东购物爱好者,一直喜欢他家的自营。很多的东西都是靠京东到家度日~ 京东自营,应有尽有。但线上购物没法体验,去实体店有的东西没有,也很局限。 但谁能想到,京
  • 有一次,纪晓岚跟着乾隆出席一个求雨仪式,乾隆让他念祷文。纪晓岚打开文案后却傻眼了,因为里面竟然是空白的!该怎么办?纪晓岚偷偷看了一下乾隆,发现了事情有猫腻。
  • #摘抄 《50岁,我辞职了》 心怀梦千万 不久愁苦满心房 无职空悲叹 没有答案的问题实在是太恐怖了。 蔬菜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季节
  • #盗墓笔记[超话]#|#八一七稻米节# |#盗墓笔记# 《一辆开往长白山的列车》 好喜欢817啊 天南地北的人们 都在这一天 不隔万里山海 相聚在在西子湖畔
  • 【#光影敬英雄# 转发送票!】#长津湖已打破10项票房纪录#,票房的火爆,除了影片质量之外,也与当下的国际时局不无关系。70多年前的那场“立国之战”,告诉了世界
  • 【埋线双眼皮手术后,多久才可以化妆?】 现在很多求美者都想拥有一个大外双的漂亮眼睛,每天拼死拼活早起贴双眼皮胶晚上扣胶,还要和双眼皮胶残留物斗智斗勇,不少人都
  • #田柾国[超话]#只要甜酒果是开心的幸福的,那我会支持他去做在合理范围内的任何事,他是个成年人他知道他做得每一件事情的后果,他知道阿米看见他开心就会开心,不要以
  • #刘宇宁的温暖“神器”# 。#刘宇宁小林暖宝宝代言人# 。#摩登兄弟[超话]# 喜欢你的每一天 我喜欢夏天这个季节,因为在某年的这个季节我遇见了刘宇宁这一路陪着
  • 【审查员获颁法庭手令 今天进入壹传媒大楼搜证】《苹果日报》早前结业,多名高层和主笔分别因涉违香港国安法被捕。财政司司长陈茂波7月时公布,委任会计师公会前会长陈锦
  • 【#太阳老婆怀孕# 】 9 月 27 日,据韩媒,演员闵孝琳目前怀有身孕,即将生子。据悉,丈夫 Bigbang 成员太阳和家人们正以喜悦的心情等待着新生命的诞生
  • 更新一下小王的大件心动产品清单~ 美容仪买了!是初普stop vx~使用一个周!我do了两次,妈妈只用过一次~ po一下个人感受:可能我还是比较年轻,效果不是很
  • 平原上葬墓,应尽量顺着农田的走向,不宜横着葬。例如一块田地为东西走向的长条形,此时,尽量不要将坟立南北向,而应尽量顺着地块的方向。所选地块若有倾斜,明堂不能太小
  • 【#8月CM好感度排名#】CM综合研究所发表了2021年8月度(调查対象期间:2021年7月20日~8月19日)的「商品・服务类别CM好感度排名」。 期间内的播
  • 舞台剧浪潮。 终于知道为啥这出剧的定位是“舞台剧”而不是“话剧”了。主旋律题材的作品,台词始终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啊,戏里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话大多出自90年前这批左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