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到网络中不信因果之人,不经过调查了解分析,不经过思维考证,只要不符合自己凡夫先入为主认知的,就会随意造谣、毁谤、诬蔑,乃至为达到把自己凡夫知见强加给他人的目的,编假故事、伪造声明、还竟把凡夫个人的邪恶认知,冠上政府官方的名义到处传播。那么,这些在网络中随意诽谤佛陀的行为对他自己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佛藏经》中说:“舍利弗,汝且观之,毁谤圣人不信圣语,受是无量无边苦恼不得解脱。舍利弗,有诸众生起破法罪业违逆不信者,其数无量,于九十九亿佛所阿僧祇劫,乃无一人入涅槃者。”

 

《三摩地王经》云:“若人毁坏南瞻部洲一切佛塔,另有人毁谤佛经,此二罪业相比,谤法之罪尤为严重;若人杀尽恒河沙数阿罗汉,另有人毁谤佛经,后者罪业尤为严重。”

 

《般若八千颂》亦云:“何人若造五无间,不及相似谤正法。”所有的罪业当中,最为严重的莫过于五逆重罪与毁谤正法。

 

五逆重罪,又称为五无间罪、五逆罪、五重罪、五不救罪。是指五种罪大恶极,极逆于常理的罪业。众生只要犯有五逆重罪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其命终之后决定会堕入阿鼻地狱。(正音:阿鼻地狱的“阿”读作ē)(注:阿鼻地狱,又称为阿毗脂地狱、阿鼻焦热地狱。是梵语的音译,意译为无间地狱、金刚地狱。是八热地狱之第八,也是八热地狱中最为痛苦的一所地狱。)五逆重罪有小乘五逆与大乘五逆之分。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宣说了毁谤正法的严重现世苦报,及后世长劫堕入地狱恶道之苦。此经说:“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不久便当支体废缺,于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命终定生无间大狱。”佛陀在宣讲了谤法的苦报后,法会上有八十百千那庾多众生,因为曾经毁谤正法,而遭受了无量苦报。他们向导师佛忏悔时,讲述了他们遭受的种种痛苦:“我等由是恶业障故,从尔以来流转生死,常处地狱、傍生、饿鬼,喑哑无舌,都不能言,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始于今世,得复人身,而犹喑哑,常患舌庈,蒙佛神力,方始能言,复能忆念自过去世所有因缘诸恶业障。我等今者于世尊前,闻说此经,获得正见,深心惭愧,发露忏悔,不敢覆藏,愿悉除灭。从今以往,永不复作。防护当来所有罪障。唯愿世尊,哀愍摄受,令我等罪皆悉销灭,于当来世永不更造。唯愿世尊,哀愍济拔我等当来恶趣苦报。唯愿世尊,哀愍我等为说正法。”

 

据《贤愚经》记载,有一年少沙弥,仅仅只是轻笑一位老比丘读经声如狗吠,老比丘告诉他自己是已经证悟的圣者,让他立即忏悔,年少比丘立即猛烈忏悔,但依然导致五百世投胎为狗的果报。

 

《涅槃经》云:“迦叶,世间众生有三种病,极难消除,一谤大乘法,二造五无间罪,三生邪见。此三病,于此世间,极难对治,声闻、缘觉及菩萨亦不能除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中关于五百饿鬼之因缘的公案。这则公案中的业因果,从因上来看,只是恶骂如来的声闻众为“饿鬼”,果报却是五百世中感受饿鬼之苦。如果以五千年计算饿鬼寿命,五百世是二百五十万年,短暂一分钟的恶口,竟导致二百五十万年饱受饥饿的漫长剧苦。这种内在因果的增长程度,的确以无忧树枝的增长无法描述。

 

可想,轻笑一位老比丘都有如此重的果报,毁谤声闻众尚且有这般的因果报应,更不要说毁谤佛陀和如来正法了。毁谤佛陀和破坏如来正法的人,必将堕入地狱受无量诸苦。

 

毁谤佛陀和如来正法罪行的深浅又根据其毁谤的方式、方法、毁谤的对象、毁谤的依据程度、所产生的影响大小、久近等而有不同。

普通口耳之间的毁谤,又作文、写书、制作流通广泛网络传播等,相比所产生的罪业要小,后者的罪业要大大超过口耳毁谤。毁谤言论影响的人越来,那么,他的罪业就越重,所受的果报就越重。

 

《四十二章经》中云:“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污天,还污己身。”如果往天上吐口水,不仅不会染污天空,口水落下来反而会染污自己;如果有恶人想害好人,也像仰面往天上吐口水一样,不仅害不到好人,反而会害到自己。

为何害不到他人,反害自己?因为这是因果报应。自己种其因必得自己受其果报。

 

告诫在网络中毁谤佛陀的人们,佛陀慈悲,但有众护法神在,有最最公平的因果在,你们所有毁谤佛陀和毁谤如来正法的言论所种下的恶因,终有一天会报应到自己的身上。因果饶过谁?因果从来不会因为你信因果或是不信因果而有所偏废。有因必将有果。希望你们回头是岸!

 

真诚奉劝那些不明真相的人,请远离那些毁谤者。

 

《地藏十轮经》中,还告诫那些与谤法者关系密切的人,也会受其影响而堕地狱:“若有亲近或与交游或共住止或同事业,俱定当堕无间地狱。”

 

《大乘方广总持经》中也说:“以谤法故,身及眷属俱堕地狱。”

 

真诚奉劝那些不明真相的人,请远离那些毁谤者!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不强求的人,我一直说一切随缘,但随缘的意思,不是什么都不做直接就顺其自然,而是因上努力,做好一切我们可以做的,然后果上随缘,至于结果,水到
  • A:成为朋友+爱人+厨师+水管工+心理医生+爱干净+有同情心+体格健壮+热心+细心+勇敢+聪明+有趣+温柔+善解人意+有能力+有决心+有激情+有同情心+经常赞美
  •  来月21日に千葉・幕張メッセで開催される握手会には3人とも参加する予定。矢吹、本田が両脇を固め、“送別シングル”的な位置づけになる。
  • 其实和弹幕里的很多观众一样,就本身来讲,我不理解1990为什么宁愿死也不肯下船,在我的认知中,就是要批判继承,革故鼎新,就是要不断的拥抱新时代。”这是目前结合我
  • 从小到大我就没吃过什么苦,看到同龄的女生还在为生存奔波,我非常庆幸有这么一个好的家庭,但是昨天我爸说的一番话让我优越感全无。昨天说到现在催生,他突然冒出一句,当
  • [心] 遍虚空之处遍满有情,遍满有情之处遍满业力和痛苦,愿遍满业力和痛苦的一切老母有情即身皆能证得四身五智之金刚持果位,为此我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祈请大恩根本上
  • 是的,这个地方他一年前来过,可是那个时候他才一岁多呀,那小小的脑袋瓜居然会把这场景记下来了[小黄人高兴][小黄人高兴]哈哈unbelievable什么时候呀[小
  • 人到世间走一遭,高兴、烦恼也好,明白、糊涂也罢,最好不过笑一笑。人到世间走一遭,高兴、烦恼也好,明白、糊涂也罢,最好不过笑一笑。
  •  透过这两家企业的业务拓展案例,可以清楚地看到,技术创新对于所有企业来说,其实就是一种突破的能力,还是一种开拓的实力,更是一种面向未知世界和多
  • 真的绝了!这个点b站还有乘龙怪婿直播 还不断有人进入房间……好震惊 这部剧真的是我的童年回忆 好像都是晚上很晚的时候才看得到 所以晚上就我一个人在那哈哈大笑 我
  • 事迹①地藏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前,曾是一婆罗门女,她的母亲不信三宝而行邪道,死后堕入地狱。一王发愿如果不先度完罪苦众生,让他们得安乐成就菩提,自己绝不成佛。
  • 二字代码:Y8金鹏航空(Suparna Airlines)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标明出处更多空乘面试、空乘就业、空乘培训等后台比➕
  • 全国连锁肤色管理中心第一品牌,如果2021你还想计划开店,不要单打独斗,一定要加入连锁品牌计划,你不仅仅收获的是做老板的学问,更重要的是,降低了自己开店失败的风
  • !!
  • #once菜市场[超话]# 近期最后一次出卡啦[心]真诚是会被感受到的,我一直这么相信着· 以后真的也要淡坑了,因为现生很忙很忙,舍不得来这里和大家唠嗑的每一天
  • #表妹的推荐# 雪花秀润燥精华,水前用,很草本的味道,黄色水状,很轻薄,镇定效果很好,之前我的皮肤经常性在洗脸后或者受冷受热后发红发烫,用了2瓶90毫升后,我发
  •   5月2日,8:00—17:30在钱塘衣城一层活动,期间13:00到弓背街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18:20—17:00在鸿兴川菜馆(孙庄北院)就餐。  5月
  • 导致挽回成功率大打折扣的八种心态:1、急于要结果2、希望对方改变3、认为只有联系对方才是在做挽回的事儿4、我不会为了任何人改变自己,否则那就不是我了5、负性思维
  • 3️⃣日月火4宫:会希望与对方成家,内心也会觉得对方是适合当家人的人,在一起是满满的安全感与踏实感,会为了与对方成家不断努力。你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可爱,与众不同的
  • 我拿出自己的拿破仑,结果大家翻出我上次说道“你们上海人最爱吃的凯将军”大家又在嘲笑我说“如果你是老板,要吃凯将军,我们满上海都找不到你要吃的东西”。因为您,我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