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本来打算20号以后回去见一面。
今年暑假都还没有见面。
然后我跟另外一个一起打暑假工的,都找到了工作,就回不去见面了。
另外一个家里也突然发生了状况。也要不在家了。
就是真正的计划赶不上变化。
成年世界的无奈。
我跟我朋友们差不多半年见一次面,其实上大学的时候有挺多次见面的机会,都没去。工作的可能更少了。
老师假期挺多,等工作稳定了,希望可以多去跟她们见面。我希望疫情快点没有

【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https://t.cn/A6SwCsyo

【22年的坚持与热爱,141.8公里的守望与付出他用心用情守护成都地铁“生命线”】虽然8月7日已经立秋,但是按照成都近两日的“天气表现”来看,高温天气仍在继续,“酷暑”还未真正过去。对于常年在户外工作的接触网检修工来说,相比“寒冬”带来的考验而言,“酷暑”有过之而无不及。

烈日寒冬是考验

李泉雄是成都地铁的一名接触网检修工,负责2、3号线柔性接触网集中设备整治工作,支援场段重点施工项目。

接触网检修工作实际也分为“室内”和“室外”。“室内”指的是检修库和隧道内,“室外”则指的是场段、高架区段等户外区域。根据工作内容安排,场段作业多数需在白天进行,晚上列车停运后则会前往隧道、高架区段开展检修作业。

根据天气预报显示,近日最高气温37摄氏度左右,但户外作业现场实际温度可以达到40摄氏度以上。行走在场段轨行区内,即使隔着一层裤子,脚踝不小心碰到钢轨时也能感受到“烫”。

烈日如炬,头顶的太阳毫不留“情面”。没有丝毫遮挡物的场段内,隐隐约约能看到“腾腾上升”的流动空气。李泉雄腰系安全带、背上5公斤重的工具包,借助登高梯爬到距离地面5、6米的高空对设备进行检修。李泉雄神情专注,手上有来有回,按照作业任务清单对各个部件一项项地检查到位,有时还要借助工具给螺母打扭力,这对耐力、体力、力量都是不小的考验。

出于人员安全考虑,维保人员从帽子、手套、衣服到鞋子都需要“全副武装”,即使再热,手套也不能脱、帽子也不能摘。10分钟过去,李泉雄的衣服、手套都被汗水浸湿,额头上的汗水早已“挂不住”,顺着眉骨、两颊流了下来。这时候,李泉雄只能用袖子擦一擦,调整下安全帽,继续埋头手上的工作。

李泉雄说,一年四季,寒冬是考验,酷暑也是“烤”验。但不管何时,经得住考验不仅是给自己的肯定,也是对乘客的安全负责。

“灰头土脸”是常态

因为常年登高在接触网上,接触网检修工常常被大家称为地铁“蜘蛛侠”。这个称呼听上去酷炫神气,但据李泉雄所说,“灰头土脸”才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从2017年开始,李泉雄先后牵头开展了1号线三期、3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及6号线一、二、三期共计141.8公里的接触网新线筹备。其中,6、8号线共计77公里柔性接触网的验收工作创造了成都地铁新线接触网设备验收新纪录。

筹备期间,李泉雄和同事们每天攀爬不下于100次,一整天的工时都在接触网上度过。隧道里又闷又黑,灰尘漫天,还充斥着发电机的轰鸣声。每次检修完出来,取下口罩一看,脸是上下两个色,额头上全是灰,每天步数超2万步更是常态。

即使是现在各线路已开通运营,在夜晚停运后,李泉雄和同事们去隧道区间走上一走,完成作业出来时也是“灰头土脸”,全无“蜘蛛侠”的神气模样,只有一身仆仆风尘。

步履不停!获5项国家实用型专利

“作为一名技术工人,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日新月异的轨道交通新赛道上不落伍、不退步。”李泉雄深知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当前,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于是,他埋头专研,精耕细作,在对成都地铁19个场段800余台隔离开关进行深度维护过程中,总结出了“六步检修法”,将隔离开关故障率下降了90%;针对出入段线分段绝缘器燃弧隐患这一疑难杂症,他主动承担新型设备试点运用工作,带领团队高效协作,有效降低了故障隐患,并先后发表了6篇论文,研发的《铜合金承力索吊弦》等5个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级实用型专利。

在创新的道路上,最让李泉雄自豪的便是解决了柔性悬挂双承双导接触线不等高问题。在公司的支持下,李泉雄组建了技术攻坚团队,结合现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鱼骨图”找出问题的八大原因,再通过深入分析找到突破口。

经过多次试验,李泉雄最终研发出了“一种双承双导合页式整体吊弦”,使双接触线都和轨平面达到水平状态,将接触线工作寿命从3至5年延长到10年,而该项成果也于去年年底获得了国家级实用型专利。

“作为一个普通的成都地铁一线技术工人,我只知道,既然热爱,就应当去奋斗,既然选择,就要做到最好。平凡其实是常态,作为一颗螺丝钉,钉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默默地发挥作用,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如今,李泉雄42岁,这个年龄在接触网检修领域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兵”,但他那颗对技术热爱的心依然年轻、充满活力。一如22年前初次拿起接触网工具一样,永远保持热爱,步履不停,以一颗平常心迎接下一个挑战。

(云上深夜快递记者:王文跃   编辑:王靖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种复合机器人将不再固定于一个地方,而是通过移动机器人的自主移动,带领协作机器人穿梭到不同的岗位上完成需要的任务。  记者了解到,这个国庆,天津地铁4号线、6号
  • 最近眼睛特别不舒服,本来就想去校医院开瓶眼药水,结果被告知不能开,现在和新冠相关的十一种症状校医院暂不受理(眼睛不舒服属于结膜炎症状)我说现在封校区也出不去,所
  •   这叫啥事儿啊!毕竟他现在也在疯狂的登录小蓝,每天没皮没脸的软硬兼施想方设法约大神出来,说是怀念他的技术,实则就是为了找到娃的亲爹,然后让他想办法负责。
  • 其次是后下摆位置做了开缝的设计,特别喜欢这个细节,max 的很多大衣里面,这个小细节设计恰好是能够让梨形身材,尤其是小个子的小姐姐在穿着长款大衣的时候变得高挑起
  • 难过是真的,开心也是真的,我也不知道自己想怎么做,好像只能顺其自然,但是又想要去强求。人生不管是放下和放不下,只要我们还活着,放下和拿起就会贯穿我们的一生,而该
  • 谈恋爱也会认真不过到最后却会说实在抱歉啦,我只能陪你到这里,因为我发现好像也还是对你产生不了爱意呢,这段日子,我很开心,以后也可以经常联络呢。盛乐是我听过的第一
  • 所以做近视手术这件事儿我已经惦记了很多年了。王教授实施的两台手术患者情况复杂,手术难度极大,手术的成功实施为FCVB在陕西地区的临床应用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
  • 我感觉我八百年没写日常小甜饼了,最近热衷于发刀和刀车(?就那天我带2只猫去医院做绝育又接2只小奶猫出院不在家,不能确定就是小百咬的,所以小百没挨打,也不能冤枉了
  • 在女生看来,爱是衡量一段亲密关系的“秤”但是男人更看重精神的合拍,你可能很爱他,但是在他看来未必适合他。在女生看来,爱是衡量一段亲密关系的“秤”但是男人更看重精
  • 阿絮:宁可按照自己的心意活一天,也不要违心地活十年张哲瀚,要开心哦[心]望君安[心]#今天也是想猫猫的一天鸭#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
  • 10.31 惊栗的万圣节为了看天鹅,一脚高一脚低的走过了长满野草丛生的湿地,本以为再穿过眼前的老林子就可以回到陆地,谁知道走迷了,走了好一阵子还没走出林子,突然
  • )  10. 人民银行对13家拒收现金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作处罚并曝光。 為中國人提供溫馨舒適的休閒生活同時,得到真正收穫式的體驗消費,學會品咖啡,學會做咖啡。
  • ‍♀️泰式虾片:⚠️不用涂油,200℃烤5分钟厚厚的嘎嘣脆!虾味好浓还带点辣味一大包能吃好多次!
  • 但是中间加了一个条件,如果这个结构不在生命存在的时间内完成,而采取某种渐变的方式,就意味着这个结构是失败的因为装备废了的电动机实际上是一个累赘,按照自然选择原理
  • 【酒驾数据通报】【10月26日】10月25日12时-10月26日12时,全市公安交警查获酒129起,其中醉驾32起。#阿富汗·喀布尔[地点]# #马汉目的地#
  • 【#黑龙江3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7例#】记者1日从黑龙江省卫健委获悉,10月31日0-24时,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27例(黑河市爱辉区25例,哈尔
  • 看这个完全说出了我的心声,看到明菜就有一种想保护的欲望,真的是燃烧生命再唱歌的感觉,歌曲台风也是百变的,外表小白花但是一上台御姐的气质就冒出来了[苦涩][苦涩]
  • 除了整体的造型之外,内部的玫瑰花窗、穹顶等的细节设计也尽显中世纪风情[带着微博去旅行]配图来自网络~默罕纳德·贾兹(Mohanad Jeahze)完成会籍转换,
  • 树木不会说话,所以就用行动来表达了,我觉得funk就代表了自己,funky代表了活出自己的风格,我经常用这些概念,所以「GO TO FUNK」也是想说虽然我们生
  • #新疆的水果是糖做的吧# 一些我们平时常见的水果,它们在英语中其实还有其他不同的含义哦~[开学季]1. grape葡萄仲夏及初秋大量上市的水果,品种众多。“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