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前|“睡城”醒了 超大型社区治理抵达最细微民生诉求】迟伟琛清晰地记得“回天行动计划”的每一个时间节点,这些节点都曾出现在她与家庭成长轨迹的节骨眼儿上。

2018年,回天(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第一批普惠性幼儿园,落地在她家门口,也就是昌平区龙泽苑社区,解决了孩子入园的燃眉之急;2019年,随着北郊农场桥扩建、自行车专用路等交通网络的畅通,每周末,一家人终于不再为出行而犯愁;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为全家看病就医提供了更多保障和选择。

在这座城市的许多人看来,2018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至今已进行到第二轮的“回天行动计划”很庞大,它涉及63平方公里、85万人口,几年间投入了数以百亿计的资金。

而对回天地区的居民来说,该计划真正触及的环节都很细微,它关注社区外的交通、教育、医疗,也改变了社区内包括用水、绿化、健身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真实的“回天行动计划”连接着这个超大型社区中,太多的微小单元。计划中,85万人口并不是一个被虚化的庞大数字,政策和项目真正关乎到了每一个真切的个体。

9月23日,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副书记迟伟琛举着老照片,展示该社区2018年以前破损的水泥路面。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普惠园建到门前 我家是第一批受益者

在高楼层居民的视角下,繁密成片的植被像是挤进龙泽苑社区的一块切角蛋糕,成荫的杨树覆盖着东西向的中心路。这里有时很热闹,那是老人们在锻炼,孩子们在嬉戏。有时也很静谧,任凭百米外的地铁站,轨道列车呼啸而过,社区里,只听得到鸟叫,以及微风吹动时树叶的沙沙作响。

2011年,迟伟琛刚搬到这里时,居住环境与体验,与当下有着太多不同。那时,五环外的龙泽苑,曾一度让她感到偏远、荒凉。当时的回天地区,还被称为“睡城”—— 交通拥堵和不完善的基础设施,让这个超大型社区仅能负担起人们夜晚的睡眠,而真正的生活从不属于这里。

出行的不便,尚能忍受,等孩子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龄,来自教育的痛点,终于刺痛了她。“2018年,小区里私立幼儿园一个月的费用是2600多元,当时这个园区唯一的优势,就是离家近,除此以外,都是不能与其他幼儿园相比的。”

所幸的是,对回天地区来说,所有改变,也都在这一年开始。

当年8月,北京市政府对外发布了《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用三年时间,缓解交通拥堵、增强市政基础保障能力,有效满足地区新增入园入学需求,基本补齐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首批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不用等三年时光。事实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后百日内,回天地区10所私立幼儿园回收移交后,幼儿园已实现普惠性收费,共提供了2990个学位,收费也从每月2200元到6000元降至600元到750元。龙泽苑社区里的幼儿园,正是第一批移交的10所幼儿园之一,迟伟琛的小家庭,也是第一批受益者。

移交不只是形式上的。成为普惠园之后,幼儿园的管理更加规范,教师拥有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硬件设施也得到全面提升。尽管事情发生在五年前,孩子也已经步入小学,但迟伟琛每回提起这些,打心眼儿里觉得高兴、知足,“非常感谢”这句话,她说了很多遍,认真又郑重。

梦想照进现实 民生项目一个都不能少

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只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的开始。实际上,这一轮计划包括117个项目,涉及教育、医疗、文体、养老、交通等民生领域。

在迟伟琛的印象里,2018年以前,通往城区的道路好像永远都在堵车,车里的孩子与大人都承受着煎熬。“经常是一个小时过去了,连回龙观都没出去,所以我们当时非常不愿意开车出门。”

2019年,曾经的“堵点”北郊农场桥机动车道拓宽改造工程完工,全长6.5公里的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正式开通;2020年,“断头”十余年的昌平区林萃路实现全线贯通。回天地区“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和多层次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在孩子的童年时光里,迟伟琛曾无数次希冀,趁着空闲时间,带着孩子走进城区,走到郊外,看一看名胜古迹,寻一寻露水昆虫。过往的热情,总被拥堵的交通和一路哭闹所消磨,路通了之后,这些盼望也终于有了可以实现的路径,“幸福感一下子就提升了。”迟伟琛说,至此之后的每个周末,她的小家都有了新的盼头。

梦想继续照进现实。医疗方面,2018年,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项目开始改造,医疗条件和住院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工程和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妇儿中心项目也在持续推进。2018年以前,迟伟琛及家人一有头疼脑热,总爱往中心城区跑,2018年以后,就医需求基本都能在10分钟路程的三甲医院中得到满足。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内,老人在锻炼身体。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回天行动计划”所带来的改变,不只发生在社区之外。2019年,北京市17个委办局对接回天地区,承诺为这里的社区办一件实事。龙泽苑社区在北京市体育局的帮助下,重新翻新道路,“解锁”了社区中的650米塑胶健身步道,在社区南侧建起北京当时独一份儿的智能健身器材,绿植也在“回天行动计划”中被拨款补种。

“教育、医疗、交通、生活环境、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提升和改变。”迟伟琛细数着这些年来,曾目睹、亲历的种种变化,“这下齐活了。”她说不只是自己,所有在回天地区生活过的人,都看得到,亦能受益。

项目照拂个体需求 大中有小粗中有细

今年,“回天行动计划”进入第二轮。几年中,除了上述变化,公园化城市街区也初见雏形,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629公顷,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居民们的文化生活随着城市更新、规划建设、资源复合利用,进一步得到满足。

大项目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回天行动计划”并非仅存在于大项目中。回天地区以外的居民不会知道的是,这个计划实施以来,回天地区64个小区单位自备井置换、24个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任务也在最近几年完成,超过十万人因此受益;回天地区实现燃气基本全覆盖,不少多年未接燃气,仍在使用煤气罐的小区顺利接通了天然气。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书记伊然,记得那些因基础设施落后,而令人感到窘迫的生活瞬间:老旧小区水压不稳定,5层以上住户的燃气热水器从来打不着火;罐里的煤气说没就没,一顿饭刚点着火就断了气,等新的煤气罐送来,“黄花菜都凉了”。

“即便是小项目,也改善了太多人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社区街道的工作人员,是许多“回天行动计划”的终端执行者,负责计划落地的“最后一百米”、甚至是“最后一米”。这让伊然清楚地知晓,在宏观的大项目里,细微的小环节也能照拂到每一位居民。

伊然提到,2019年,社区外同成街上修建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时,曾拆掉了一座连接马路南北的过街天桥,导致社区居民每日到地铁站的步行距离,多出了约一千米,“早上的黄金时间,这得多耽误事儿?百姓的诉求多了,回天专班立即‘吹哨’,计划在同成街增设红绿灯、斑马线,方便通行。”

挪动一盏路灯,得路灯管理处出面。移一棵行道树,需要园林部门帮忙,道路两旁还涉及公交站、地下排水等问题。伊然记得,那天,相关部门30多名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这是一件需要各个部门统一协调的事儿,到了次日凌晨4点,马路开了‘口子’,工程迅速完工,居民也恢复了通行的便利。”

大项目在关注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更让伊然觉得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里,个体的诉求不会被虚化,也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决和回应。

八年“回天”蝶变 改变过去贯穿未来

从2018年8月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到2021年7月新一轮计划启动,回天地区的改变已经从过去贯穿至未来。

在看得见的成效背后,是大数据的应用,在超大型社区的治理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昌平区回天地区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数据统筹下,缓解道路拥堵,高效办理“接诉即办”,都离不开“城市大脑”的支撑。将平台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成果、整合跨部门的政务数据和民意诉求,都让治理变得更加精细、具体。

与此同时,帮助政府构建地区的精准认知、总结优势和短板、优化政府惠民项目执行路径,通过多渠道收集民意形成“共治”,也将问题和民意诉求转化为落地项目,协助政府形成了民呼我应的动态治理机制。

当下,回天地区“城市大脑”正在开发建设。大数据将为“回天行动计划”在基层治理、社区管理、交通出行、疫情防控、产业活力、综合检查执法等方面继续赋能,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系统和数据安全措施。

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显示,到2025年,回天地区将初步建成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届时,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将不断增强,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产业发展活力提升,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公共服务补齐缺口,社区治理水平也会持续提升。

对于如迟伟琛一样的居民来说,这么多年来,他们为这里的诸多“城市病”苦恼过,也一度让他们感到无望,是“回天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理出的头绪和眉目,让那些烦恼和苦闷都得到疏解,日子一天天有了盼头。迟伟琛说,她最初选择的小区,终于变成了理想中的家园。

好消息在这几年里纷至沓来,未来的美好生活似乎也并不遥远了。(新京报)https://t.cn/A6otfsiL

【我家门前|“睡城”醒了 超大型社区治理抵达最细微民生诉求】迟伟琛清晰地记得“回天行动计划”的每一个时间节点,这些节点都曾出现在她与家庭成长轨迹的节骨眼儿上。

2018年,回天(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第一批普惠性幼儿园,落地在她家门口,也就是昌平区龙泽苑社区,解决了孩子入园的燃眉之急;2019年,随着北郊农场桥扩建、自行车专用路等交通网络的畅通,每周末,一家人终于不再为出行而犯愁;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为全家看病就医提供了更多保障和选择。

在这座城市的许多人看来,2018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至今已进行到第二轮的“回天行动计划”很庞大,它涉及63平方公里、85万人口,几年间投入了数以百亿计的资金。

而对回天地区的居民来说,该计划真正触及的环节都很细微,它关注社区外的交通、教育、医疗,也改变了社区内包括用水、绿化、健身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真实的“回天行动计划”连接着这个超大型社区中,太多的微小单元。计划中,85万人口并不是一个被虚化的庞大数字,政策和项目真正关乎到了每一个真切的个体。

9月23日,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副书记迟伟琛举着老照片,展示该社区2018年以前破损的水泥路面。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普惠园建到门前 我家是第一批受益者

在高楼层居民的视角下,繁密成片的植被像是挤进龙泽苑社区的一块切角蛋糕,成荫的杨树覆盖着东西向的中心路。这里有时很热闹,那是老人们在锻炼,孩子们在嬉戏。有时也很静谧,任凭百米外的地铁站,轨道列车呼啸而过,社区里,只听得到鸟叫,以及微风吹动时树叶的沙沙作响。

2011年,迟伟琛刚搬到这里时,居住环境与体验,与当下有着太多不同。那时,五环外的龙泽苑,曾一度让她感到偏远、荒凉。当时的回天地区,还被称为“睡城”—— 交通拥堵和不完善的基础设施,让这个超大型社区仅能负担起人们夜晚的睡眠,而真正的生活从不属于这里。

出行的不便,尚能忍受,等孩子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龄,来自教育的痛点,终于刺痛了她。“2018年,小区里私立幼儿园一个月的费用是2600多元,当时这个园区唯一的优势,就是离家近,除此以外,都是不能与其他幼儿园相比的。”

所幸的是,对回天地区来说,所有改变,也都在这一年开始。

当年8月,北京市政府对外发布了《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用三年时间,缓解交通拥堵、增强市政基础保障能力,有效满足地区新增入园入学需求,基本补齐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首批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不用等三年时光。事实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后百日内,回天地区10所私立幼儿园回收移交后,幼儿园已实现普惠性收费,共提供了2990个学位,收费也从每月2200元到6000元降至600元到750元。龙泽苑社区里的幼儿园,正是第一批移交的10所幼儿园之一,迟伟琛的小家庭,也是第一批受益者。

移交不只是形式上的。成为普惠园之后,幼儿园的管理更加规范,教师拥有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硬件设施也得到全面提升。尽管事情发生在五年前,孩子也已经步入小学,但迟伟琛每回提起这些,打心眼儿里觉得高兴、知足,“非常感谢”这句话,她说了很多遍,认真又郑重。

梦想照进现实 民生项目一个都不能少

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只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的开始。实际上,这一轮计划包括117个项目,涉及教育、医疗、文体、养老、交通等民生领域。

在迟伟琛的印象里,2018年以前,通往城区的道路好像永远都在堵车,车里的孩子与大人都承受着煎熬。“经常是一个小时过去了,连回龙观都没出去,所以我们当时非常不愿意开车出门。”

2019年,曾经的“堵点”北郊农场桥机动车道拓宽改造工程完工,全长6.5公里的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正式开通;2020年,“断头”十余年的昌平区林萃路实现全线贯通。回天地区“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和多层次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在孩子的童年时光里,迟伟琛曾无数次希冀,趁着空闲时间,带着孩子走进城区,走到郊外,看一看名胜古迹,寻一寻露水昆虫。过往的热情,总被拥堵的交通和一路哭闹所消磨,路通了之后,这些盼望也终于有了可以实现的路径,“幸福感一下子就提升了。”迟伟琛说,至此之后的每个周末,她的小家都有了新的盼头。

梦想继续照进现实。医疗方面,2018年,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项目开始改造,医疗条件和住院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工程和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妇儿中心项目也在持续推进。2018年以前,迟伟琛及家人一有头疼脑热,总爱往中心城区跑,2018年以后,就医需求基本都能在10分钟路程的三甲医院中得到满足。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内,老人在锻炼身体。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回天行动计划”所带来的改变,不只发生在社区之外。2019年,北京市17个委办局对接回天地区,承诺为这里的社区办一件实事。龙泽苑社区在北京市体育局的帮助下,重新翻新道路,“解锁”了社区中的650米塑胶健身步道,在社区南侧建起北京当时独一份儿的智能健身器材,绿植也在“回天行动计划”中被拨款补种。

“教育、医疗、交通、生活环境、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提升和改变。”迟伟琛细数着这些年来,曾目睹、亲历的种种变化,“这下齐活了。”她说不只是自己,所有在回天地区生活过的人,都看得到,亦能受益。

项目照拂个体需求 大中有小粗中有细

今年,“回天行动计划”进入第二轮。几年中,除了上述变化,公园化城市街区也初见雏形,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629公顷,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居民们的文化生活随着城市更新、规划建设、资源复合利用,进一步得到满足。

大项目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回天行动计划”并非仅存在于大项目中。回天地区以外的居民不会知道的是,这个计划实施以来,回天地区64个小区单位自备井置换、24个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任务也在最近几年完成,超过十万人因此受益;回天地区实现燃气基本全覆盖,不少多年未接燃气,仍在使用煤气罐的小区顺利接通了天然气。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书记伊然,记得那些因基础设施落后,而令人感到窘迫的生活瞬间:老旧小区水压不稳定,5层以上住户的燃气热水器从来打不着火;罐里的煤气说没就没,一顿饭刚点着火就断了气,等新的煤气罐送来,“黄花菜都凉了”。

“即便是小项目,也改善了太多人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社区街道的工作人员,是许多“回天行动计划”的终端执行者,负责计划落地的“最后一百米”、甚至是“最后一米”。这让伊然清楚地知晓,在宏观的大项目里,细微的小环节也能照拂到每一位居民。

伊然提到,2019年,社区外同成街上修建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时,曾拆掉了一座连接马路南北的过街天桥,导致社区居民每日到地铁站的步行距离,多出了约一千米,“早上的黄金时间,这得多耽误事儿?百姓的诉求多了,回天专班立即‘吹哨’,计划在同成街增设红绿灯、斑马线,方便通行。”

挪动一盏路灯,得路灯管理处出面。移一棵行道树,需要园林部门帮忙,道路两旁还涉及公交站、地下排水等问题。伊然记得,那天,相关部门30多名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这是一件需要各个部门统一协调的事儿,到了次日凌晨4点,马路开了‘口子’,工程迅速完工,居民也恢复了通行的便利。”

大项目在关注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更让伊然觉得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里,个体的诉求不会被虚化,也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决和回应。

八年“回天”蝶变 改变过去贯穿未来

从2018年8月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到2021年7月新一轮计划启动,回天地区的改变已经从过去贯穿至未来。

在看得见的成效背后,是大数据的应用,在超大型社区的治理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昌平区回天地区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数据统筹下,缓解道路拥堵,高效办理“接诉即办”,都离不开“城市大脑”的支撑。将平台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成果、整合跨部门的政务数据和民意诉求,都让治理变得更加精细、具体。

与此同时,帮助政府构建地区的精准认知、总结优势和短板、优化政府惠民项目执行路径,通过多渠道收集民意形成“共治”,也将问题和民意诉求转化为落地项目,协助政府形成了民呼我应的动态治理机制。

当下,回天地区“城市大脑”正在开发建设。大数据将为“回天行动计划”在基层治理、社区管理、交通出行、疫情防控、产业活力、综合检查执法等方面继续赋能,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系统和数据安全措施。

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显示,到2025年,回天地区将初步建成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届时,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将不断增强,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产业发展活力提升,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公共服务补齐缺口,社区治理水平也会持续提升。

对于如迟伟琛一样的居民来说,这么多年来,他们为这里的诸多“城市病”苦恼过,也一度让他们感到无望,是“回天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理出的头绪和眉目,让那些烦恼和苦闷都得到疏解,日子一天天有了盼头。迟伟琛说,她最初选择的小区,终于变成了理想中的家园。

好消息在这几年里纷至沓来,未来的美好生活似乎也并不遥远了。(新京报)https://t.cn/A6otfsiL

【13.7公里测试道路链接丰富场景 东疆发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速公路上,车流如梭。在“自动驾驶专用”车道上,“无人驾驶”状态的智能重卡保持着队列高速行驶,紧急避让、变道超车,全程如老司机般熟练。不久的将来,这种好莱坞大片中的自动驾驶场景在东疆就可以实现。

  日前,交通运输部公布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自动驾驶和智能航运方向)名单,“天津港至马驹桥物流园公路货运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简称“通港达园”项目)成功入选,项目起点位于东疆港区。

  作为该项目重要参与方,东疆综保区将充分发挥京津冀物流核心节点作用,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打造完备的干线运输场景。

  港口“试验场”快速铺开

  “未来车”要驶入现实,离不开试验这一环节。与国内其他区域相比,东疆最具特色的是区域国际贸易和运输行业聚集优势及北方港区特殊场景区位优势。作为天津首个可以进行智能集装箱卡车道路测试和示范运营的区域,这里正立足于天津港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聚焦港口车辆智能网联应用场景挖掘,为“未来车”提供的“试验场”正在持续铺开。

  比如此次入选国家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的“通港达园”项目,就将“试水”干线物流运输场景。智慧网联汽车技术在成功引入后,将有效提升公路货运的运输效率与车队管理效率,解决司机招聘难、成本高的痛点,打造更安全、更绿色、更经济、更高效的公路货运体系。

  “这一项目由东疆企业招商公路牵头组织,旗下招商新智公司负责项目总体设计、关键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建设、方案标准规范编制。项目全长达130多公里,运作期间全线双向上将投入不少于 6 辆自动驾驶货车,累计运行不少于 360 车次,运行总里程不少于6万公里,其中编队运行里程不少于5万公里,形成面向工程化、标准化、试商业运行的可复制、可推广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货车编队行驶解决方案。”东疆综合保税区自贸局副局长崔俊杰说。

  这仅是东疆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一个缩影。目前东疆已向社会公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路段包含辖区内主要面向商用车的澳洲路(8.3公里)及主要面向乘用车的欧洲路(5.4公里)等共计约13.7公里。

  澳洲路路段聚焦港区智能应用场景,连通太平洋集装箱码头、东疆综合保税区主要堆场仓库,可以为测试企业提供从码头到仓库的独特运输场景,推动智能集装箱卡车走出码头,从封闭测试向商业化应用示范转化,为港口集疏运智能集装箱卡车在东疆港区开展道路测试、示范运营乃至探索商业化运作奠定基础,助推北方港口智慧化集疏运体系构建,助力天津港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欧洲路路段打造多种生活及文旅测试场景,邻接居民社区、东疆亲海公园、沙滩景区、邮轮母港,可以承接无人配送、无人零售、无人清扫、无人接驳、自动驾驶车辆展示等项目,为测试企业提供真实且丰富的旅游及生活区域应用场景。

  探索更多“智慧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领军企业、技术翘楚。目前,东疆正依托自身特有的智能网联车辆应用场景优势,对接一批国内相关领域的领军企业团队,形成浓厚的创新探索氛围,促进“未来车”产业发展壮大。

  “目前我们正积极把握产业创新发展机遇,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与先发区域错位竞争,聚焦智能网联商用车领域,特别是着力推进港口集卡智能网联、干线物流智能网联、机器人巴士&出租、概念性功能体验店等四大类项目落地建设,探索更多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崔俊杰表示。

  据介绍,未来东疆智能网联产业将重点在三大方向发力:

  其一是为天津港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东疆测试路段具备向港口作业区、物流仓储作业区、货运综合服务区、海关查验作业区、海铁换装作业区等多种应用场景延展的条件,未来将争取将港区应用场景与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的道路货运应用场景打通,初步实现集疏港智能化常态化运作,探索干线物流智能网联化运作。

  其二是为天津市智能网联产业发展拓展链条。东疆汽车产业将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着眼未来商用车、乘用车智能网联化发展趋势,着眼智能网联产业技术研发和先进制造,吸引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制造、改装、销售、运营、维保全产业链条企业入驻,为全市智能网联产业发展开拓全新板块。

  其三是为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范运作贡献自贸区经验。与其他新兴产业类似,规章制度的缺位日益成为制约智能网联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东疆作为天津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力求利用自贸试验区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在智能网联汽车特定场景商业化运营模式、干线物流领域智能网联汽车运用方式等方面积极积累经验,总结实践案例,履行自贸试验区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

  串联产业相互赋能

  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高品质的生态圈,从单兵突进到系统集成,今年以来,东疆以融资租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数字货运、汽车流通五大产业园区为载体,通过产业链集成创新和区域各业务板块相互赋能,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持续发展力的现代化产业格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就与东疆目前全力打造的多个主题园区高度相关,可以有效起到串联产业、相互赋能的作用。

  “智能网联汽车业可以延伸汽车产业主题园区的覆盖产业环节,带来产业链上核心企业,丰富园区功能。这个产业又是网络货运头部企业高度关注的新兴产业,能满足网络货运行业降本增效需求,也是相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重要抓手。”崔俊杰说。

  此外,智能网联汽车目前售价较高,技术迭代较快,销售环节普遍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进行,将为东疆融资租赁主题园区带来全新的租赁标的。在当前疫情的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能提供的码头至园区的“端到端”无人运输服务,在促进港区冷链物流的智慧化的同时,也是降低行业人工成本和较好实现疫情防控的可行路径。

https://t.cn/A6oqxFDv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校园与友谊是少年生活中最鲜亮的底色,一句“完美绝配”就像初夏的风,吹动了共同经历过的单纯与快乐。即使经历坎坷,命途多舛,却活得热烈真诚,潇洒奔放,凭着自己的才华
  • 游戏结束之后,薇恩加我好友,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加我,是还想互动我嘛?事情是这样的,我和三个上盘遇到的路人玩匹配,正好亚索不想打薇恩,我玩阿狸走上,本以为是
  • 《报销及付款的财务流程》 第一条采购付款报销流程 1、若有供货商发票未到而需先付款的,应先填写采购申请单,注明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估计价格,金额,运费、
  • #世界读书日##日常[超话]#怎么会没有私心呢是生着气也想和我再见一面的小孩是怕我冷给我买热奶茶的细心鬼是不愿意和我沾边但还是在我骑车时给我拢衣服的心软姑娘是明
  • Jestem Chińczykiem, nie jesteście tu mile widziani Chińczycy, jedziecie do Rosji
  • (鼓掌(堕天接吻那张cg我全线最爱[悲伤]但是这个真相还是让我好迷惑,有几个小问题,如果有打过的朋友能解那真的感激不尽1⃣️神界是什么奇奇怪怪的黑心公司……女主
  • 置顶持续更新,如有不足可以提出#刘亦菲[超话]# ✨#刘亦菲创维星河夜谈# ✨#刘亦菲正能量# 【不定时抽奖】友篇刘亦菲的向日葵基地带#秋日星信箱,15字加图有
  • 田野、街道、河流、房屋是我们置身时间之中的伙伴同样是混日子,和我混开心点♡⃝让我们像古老的旅行者一样在美丽的绿色山区喝一杯米酒 (Sweet Sake) ! 从
  • #VERNON崔韩率[超话]#✨#崔韩率人间雕像# 221008 官推更新 vernon相关 [17'S] HI! MANILA CARAT SVT_WOR
  • 但是如果对比其他国家,乌国的饮食文化已经是非常丰富了,种类也相对齐全……我举一个反例,我在伊朗50天,每天都是烤爸爸 我讨厌周围的大多数,甚至有些时候,无法正视
  • 28、姜子牙:愿者上钩,多么痛彻的领悟。7、黄忠: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忘记砸到你头顶!8、达摩:虽自性清净,客尘所覆,故犹见不净,非诸如来。
  • 此方的具体原理,就在张仲景写的“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拘挛”这几个症状里面。而张仲景写的这些症状,就是阴津不足的表现,首先自汗出,就是阴津随汗而出,在
  • #小康来了#【从前的破落村庄到现在的“艺术生活理想国”:这里有诗和远方还有梦想】#直通小康#2015年以前的三宝村还是泥巴路,路边随意堆放着石块杂乱不堪……现如
  • 1️⃣每次大夜班早上看到美丽的日出就觉得生活真的很美好✨2️⃣又是经历生生死死的一晚上 每次这个时候都觉得 家人和朋友 哪怕生活辛苦一点 哪怕不能一直一直在一起
  • 但同时提到这些变化对老牌强者不太友好,因为过去太过于强大,容易陷阱一种陷阱,错误的认为自己只要再坚持以前的路子就一定能挺过去。是因为意大利吗 为什么一个地方会让
  • 陈大花 | 投食记#美食[超话]#白天求生存,晚上求发展的潮汕妹子日常工作忙碌之余也是个吃货大花[害羞]大花在探索美食时也想与大家分享食物的N种美味,如果你妳您
  • “每個人心裡就像是一面湖水 不同的是 有的是活水 有的是死水 而思想 則是水的源頭 有無思想 也是決定活死水的根源 若時光 在我們懂得那麼多道理的
  • 60-90分钟 高保湿+抗初老防氧化,iLab这个极限运动圈挚爱的品牌,户外护肤和敏感肌首选,它家的喷雾,润唇膏,到面膜,真是让人爱到不行。#秋冬护肤品# 干
  • 黄晓明瞬间就懂了,他就夸赵丽颖的性格还是挺好的,适当放松一下,也是为了之后的工作。由此可见,赵丽颖跟黄晓明的关系还是挺不错的,两人真的是朋友,如果换成其他人,相
  • 阿执 那一小把的粟米和一小把的豆子,却加了好几碗的水,煮得非常稀,她把上面大部分的米汤都装给自己,几乎稀得看不到米粒和豆粒,却把底下最浓稠的部分装给客人。她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