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新征程传递哪些发展新信号?|视点深度
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跨入第五个年头,他们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备受关注。张立群说,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内外环境、经济增长潜力等条件,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近期,从需求到供给,外贸、工业经济、服务业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看点二: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新能源布局更是纷纷入列目标清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看点三: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群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相适、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等等,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如何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看点四: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我国十几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万剂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
“精准”成为疫情防控关键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救治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更有弹性和韧性,均有待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看点五:地方组织法怎么修?
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地方组织法是继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之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回应了当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和工作制度。比如,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予以细化,进一步规范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名称,明确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基本原则,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人大和基层政府的职权较为单一、基层人大常委会的作用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
此外,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关规定。
看点六:外部环境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亟待复苏,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中国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备受瞩目。
2022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以及上合组织等相关会议。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今年还是中国同多个国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国深入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等10国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阮宗泽表示,积极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将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此外,如何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共筑全球免疫防线,也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
来源:新华社

#2022全国两会聚焦#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跨入第五个年头,他们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备受关注。张立群说,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内外环境、经济增长潜力等条件,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近期,从需求到供给,外贸、工业经济、服务业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看点二: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新能源布局更是纷纷入列目标清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看点三: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群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相适、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等等,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如何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看点四: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我国十几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万剂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

“精准”成为疫情防控关键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救治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更有弹性和韧性,均有待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看点五:地方组织法怎么修?

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地方组织法是继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之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回应了当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和工作制度。比如,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予以细化,进一步规范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名称,明确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基本原则,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人大和基层政府的职权较为单一、基层人大常委会的作用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

此外,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关规定。

看点六:外部环境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亟待复苏,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中国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备受瞩目。

2022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以及上合组织等相关会议。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今年还是中国同多个国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国深入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等10国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阮宗泽表示,积极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将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此外,如何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共筑全球免疫防线,也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

来源 | 新华社

销量同比翻七倍,新能源车巨头2月“战报”公布。A股市值缩水榜曝光,“股王”市值跌去万亿,这些股估值跌至底部

2021年以来,600余股市值缩水超过百亿,46股市值缩水超千亿。

比亚迪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近750%

3日晚间,比亚迪公告称2月新能源汽车产量8.9万辆,上年同期1.17万辆;1-2月累计产量18.09万辆,同比增长430%。2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8.83万辆,上年同期近1.04万辆,同比增长近750%;1-2月累计销量18.15万辆,同比增长494.28%。

除比亚迪外,造车新势力已陆续公布其2月份销量数据,整体来看销量不如1月份,这与春节假期工厂停工有一定关系,各品牌之间竞争也较为激烈,格局再度生变。公开数据显示,除比亚迪外,2月份新能源汽车交付超8000台的有广汽埃安、理想汽车,哪吒汽车,小鹏汽车及蔚来汽车交付量超过6000台,其中理想、哪吒同比增长250%以上,但与今年1月份相比环比下降超三成。小鹏汽车1月份销量超过理想,接近1.3万台,2月份环比下降50%以上,比亚迪2月份销量环比仅小幅下滑。

2月2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综合判断,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虽然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但预计今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基于对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势的看好,乘联会上调了对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预期预测。2022年新能源汽车有望突破60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2%左右。

在市场上逐渐站稳脚跟,各家的标签愈发鲜明,比如蔚来擅长用户服务,小鹏专注全栈自研自动驾驶,理想注重运营效率。

46股市值自高点以来缩水超千亿

昨日,五粮液再度大跌,股价最低至182元,创2021年以来新低。三一重工、芒果超媒等股的收盘价同样跌至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市值较2021年最高点缩水超千亿。

受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股市剧震。截至3月3日,上证指数年内下跌4.36%,不少公司市值大幅缩水。2021年高点以来(不含2021年以后上市股),市值缩水超百亿、千亿公司比比皆是,也有公司股价坚挺,2021年以来小幅震荡。

统计2021年以来不同市值公司自高点以来市值缩水状况,市值超2000亿公司(最高收盘价日为基准日)市值平均缩水近1500亿,1000亿至2000亿公司市值平均缩水超400亿元,50亿以下公司市值平均缩水6.19亿元。

从缩水幅度来看(缩水市值/最高收盘价日市值),2000亿市值股整体缩水近三成,500亿至1000亿,300亿至500亿市值股整体缩水超三成,50亿以下股市值整体缩水低于两成。

个股来看,600余股市值缩水超过百亿,46股市值缩水超千亿,医药生物、食品饮料、金融板块个股居多。股王贵州茅台市值缩水超万亿,截至3月3日,其市值2.26万亿元,依然位居A股第一;中国平安、五粮液市值缩水超过6000亿元,金龙鱼、宁德时代、中国中免等5股市值缩水超过3000亿元。

16只绩优股估值接近阶段底部

大幅回撤之下,公司市值有所缩水,估值也随之回归合理区间。数据宝统计,上述46股中,相比最低收盘价日(2021年以来)市盈率,当前市盈率与前者相差5%以内的公司有20家,其中金山办公、芒果超媒、五粮液等5股的股价于3月3日创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估值也达到了2021年以来新低。另外,平安银行、药明康德、中信建投等股最新估值较最低点估值的差距也在5%以内。

结合业绩来看,以上20家估值接近阶段底部,且2021年净利润增幅(含预增下限或机构一致预测)为正的公司有16家,包括五粮液、药明康德、迈瑞医疗、万华化学等。业绩来看,万华化学、药明康德2021年净利润增幅下限分别高达139%、72.19%,2家公司最新市盈率分别为12.14倍、59.61倍;恒力石化、迈瑞医疗等5股2021年净利润增幅超过20%,五粮液2021年净利润增幅接近20%,最新市盈率31.08倍。 #乌克兰局势##涨姿势##股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赠运费险】-------------------------更多优惠地址: [话筒] 君之大号加厚烘焙和面垫子给力价 33 元 包邮 一切已卷后实际价格为准[
  • 甚至可以说,是她抛出的橄榄枝给了我活下去的契机,给了我人生的梦与方向,如果没有遇到她,如今我已不在世间。基于以往的经验,我原想“选择”忘却,但她却提起,告诉我,
  • ”  在盘活“金角银边”的思路下,穿城而过的官渡河两岸也延伸出48公里的步行骑行综合道,不仅为光山人提供了安全怡人的健身场地,也具备承办各类自行车和马拉松赛事的
  • 如果送玩具的话,最好选择益智的玩具,比如布书,材质建议选择牙胶类,安全而且方便消毒最后一招必杀技亲自去医院看望就是最好的礼物,心意永远比钱更有人情味!款式随机,
  • 我们不是专家,同时,我们也在成为专家……#zj记录章# 关于心中一把火我觉得前奏编曲听起来跟jump有异曲同工的感觉(湖南跨年那版这种感觉会更明显)很妙!关于食
  • #任嘉伦[超话]#2 rjl#任嘉伦请君# [给力]#任嘉伦陆炎# rjl#任嘉伦陆炎的霸道随了陆绎# “ , ”我会永远向着你因为
  • 市场监管部门在服务群众购药需求、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行为等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在服务群众日常购药需求方面根据疫情防控形势,为群众提供线下代购药品和线上售药服务2
  • 今年对我来说真的还蛮特别的,年初的时候还在原来的公司工作,某一天突然因为一件小事打破了我的内在平衡,导致我必须完全打碎过去的自我而后重建,彼时我工作忙碌,思想又
  • 因为练车是教练把一批人接过去驾校,所有人练完再一次性送回去[跪了]我就有了大片大片在炎热室外玩手机的时间,长到能把手机所有APP都玩到不想再看但是让我在这个严酷
  • 今天~我真的好爱麦当劳早上特别伤心我的免费中薯在半夜两点过期了但是早上!好吃可能冰箱冰久了下次试一试热一热来吃 谢谢脆脆饱饱嘿嘿[赢牛奶]今天中午闺蜜来我店里吃
  • 人,梦多文/老梅没人知道,天涯的彼岸有一种抹不去的愁思叫永远谁的承诺惹情天?梵音飘过……多少次盼望和欢乐,最后飘落你指缝你,是我唇齿之间的三生烟火梅花庵执笔,浅
  • 再观故事主线 也是围绕光嬴两个人相遇→相知→相伴→相离进行的,两个人因为对方而共同成长 还有比这更丰满完整的塑造吗?另外 不要掰扯原著怎么样怎么样 我这里只讨论
  • 用金钱铺路,是要付出代价的 图一抱着砖头无法抱你,放下砖头无法养你,男人就是累啊....图二面具带久了,摘下以后,发现自己如此空洞... 图三当然,一个成功
  • o高通 1220 专业联网平台:支持三频 12 路数据流连接,峰值无线容量为 21.6Gbps,面向企业级、中小企业、产消者和顶级家庭网状网络系统。o高通 12
  • ”从社恐到一点一点积累信心终于鼓起勇气踏出第一步后又被人当众提醒你是自卑的,就好像好不容易建立的小黑屋透了一丝光亮进来,你以为那是温暖的阳光,却突然透过那缕光亮
  • 如若有来生,只愿做一朵繁花,于尘世之中不惊不扰,不争不喧,在汹涌人潮里,等有天你乘风而来,将你拥入我的怀里,让我住进你的心底,不待回首,不惹缠绵,只愿遥遥盼期终
  • 他和德云社一哥,一起出游,5天花掉普通人两年工资他曾经演出过《妖铃铃》《祖宗十九代》等知名影片,更是在18岁的时候拜郭德纲为师,如今已是德云一哥,年入千万的大咖
  • ༄༅།།ཁྲོ་བོའི་རྒྱལ་པོ་རྨེ་བརྩེགས་ལ་བསྟོད་པའི་སྔགས།། 【 忿 怒 王 秽 迹 讚 咒 】 རྒྱ་གར་སྐད
  • 如果家里能按上前置过滤的那是最好的,但是暂时改不了,给浴室换个花洒迷你过滤器,也是不错的选择呀~ 自从它来了我家,淋浴体验肉眼可见地往上涨。出水超舒服,一点也没
  • 高管一年赚的钱够一辈子花的了,谁还拼命工作,剩下的就是:你糊弄我,我糊弄你。 ——傅雷熬了三个夜 今天睡了醒醒了睡 基本算是睡了一天 刚才跟我老公说“我以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