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成就巡礼##网络文明建设一起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内外兼修宜居地 多维融合幸福城 十年奋进路 幸福之城梦想变成现实

兰州新区获批十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美丽新区、文明新区、法治新区、和谐新区”建设。坚持把提升城市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贯穿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全过程全方位,核心区2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青山碧水蓝天交相呼应,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白纸作画 蓝图落地绘美景

在秋日晚霞的映照下,伴随着阵阵微风,紫色的临港花海泛起涟漪,马鞭草摇曳着曼妙的身姿,浪漫又美丽,引得市民争相前来打卡。一群又一群的孩子们挽起裤管,在绿意葱茏的百花公园尽情嬉水,马路宽阔笔直,纵横交错的经纬路上车辆如流,行人惬意自怡。

这是今天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一座现代宜居的绿色生态之城——兰州新区。

2012年,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古老的秦王川崛起大幕启帷,一片荒滩上,宽阔的马路在脚下不断延伸,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万千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

在新区快速发展的历程中,市政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白纸作画,让蓝图落地成景,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华美乐章。

“每当我亲身参与建成一条市政道路、实实在在多跑一个养护维修现场、在夜幕降临看着一盏盏路灯亮起,让我感受到了作为新区建设者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新区市政集团市政建设公司副经理何立堡,是新区十年市政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见证者,也是新区十年发展的建设者,他与一大批市政建设者亲历新区的发展与成长,跟随时代步伐与新区同步共进,在为新区建设创造效益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如今的兰州新区已累计建成城市道路179条,共计660公里,基本形成了“二十横十八纵”的方格形路网。在册出租汽车超过600辆,投放公交超过560辆,全部为清洁能源公交车,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建制村100%通公交。市民跨区域、多城市、跨交通方式出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一万多盏路灯实现智能化管控,节省维护成本40%以上,亮灯率达98%;78座桥梁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同时,随着公交“一卡通”、共享单车和“巡游+网约”出租车运营模式的推广应用,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城市交通更加便捷高效。

今天,集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基础设施的全面配套的兰州新区已然成为投资热土,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

民生保障 群众幸福感满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十年发展中,新区立足群众住房、出行、用热、用电等民生问题,不断提高民生服务水平,坚持用民生温度推动城市高度。

一场秋雨过后,彩虹城A区一栋栋林立的高楼被洗涤一新,傍晚时分,茶余饭后,随处可见锻炼的、聊天的、散步的人们。

2011年,新区首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彩虹城正式开建。 参与建设的城投集团员工顾玉山至今还对那段建设经历记忆犹新:“作为兰州新区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批房建项目,建筑面积达170多万平方米,人员不足、工期有限、现场情况复杂等诸多困难相互交织,建设过程困难重重。”然而,历经艰辛,所有参建者顶住压力,埋头苦干,最终顺利完成了这一项目。

随着兰州新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宗家梁、方家坡、火家湾……一项又一项保障性住房拔地而起。从低矮的院落搬进设施完备高楼,从靠种地生活的农民变身衣食无忧居民,兰州新区城乡群众的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初秋时节,走进新区移民安置区新康村,抬眼望去,灰白相间的住房鳞次栉比,干净整洁的硬化路四通八达。

“新家院子非常大,房子坚固明亮,生活设施齐全,我非常满意。”看着身后宽阔的马路、整齐的新房,来自舟曲县果耶镇磨里村的搬迁群众陈风云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2011年4月27日,舟曲灾后恢复重建转移安置项目在兰州新区正式开建,并于第二年的8月8日建成投运。2021年6月,甘肃省启动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按照“分期实施、先急后缓,成熟一批,搬迁一批”的思路,向兰州新区搬迁3107户12415人。兰州新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围绕打造省内移民搬迁安置主要承接地的目标,将承接搬迁安置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加以推进。2021年8月起,累计承接安置舟曲避险搬迁群众达到10批次1450户5878人。

新区获批以来,市政公交规模从成立之初的1条线路、10辆铛铛车,发展到现在的36条公交线路、219辆运营公交车,并建立7座公交场站,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100%公交通行,极大地方便村民出行。同时,为了解决城区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的问题,近两年来,新区公交不断优化路线,打造公交“微循环”,加密发车频次,群众候车时间明显缩短。另外,新区公交积极探索开展了定制公交、通勤保障等业务,为精细化工园区重点企业提供特色公交服务,让落地企业切实体会到兰州新区的民生温度。

十年的开发建设,新区逐步形成了以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改安置房、职工公寓和普通商品房等多形式供给的住房保障体系。目前,新区共建成各类保障房58242套。兰州新区的建设发展,让人民群众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走在新区的马路上,大多数人的感受都是干净整洁。2017年,兰州新区正式启动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行动。市政集团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6座,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设备实现全覆盖,垃圾分级分类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83%,并开展试点垃圾分类小区创建,在全省率先开展垃圾分类积分兑换,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和维护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中来。

2020年,北部片区综合热源厂建成投运,解决了北部片区落地企业和小横路社区4600余户群众的供热问题。在精细化工园区,市政集团投资建设了3座110千伏变电站,快速推进电力专线及配套设施建设,拓展电力市场化交易体量,为落地企业提供电力保障。

从基建配套、城市更新到人居提升、服务迭代,新区建设者的足迹出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里,浮现在百姓的幸福笑容里,也融入在新区日新月异的改变中。

生态新城 绽放美丽容颜

“开窗见绿、出门进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这是新区打造宜居环境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经过十年大力实施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空闲地复绿和城区公园水系建设,今天,一座绿化结构合理、园林景观优美、生态治理良好的精致新区初具雏形。

“经过这些年绿化项目的大力实施,城市景观已逐步成形,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从一片黄滩到生态之城,我深知这些成绩背后的艰辛和不易,对这里的一草一叶,我都有着深厚的情感,对这个城市也有着特殊的情怀。”市政集团绿洲公司石彦杰是市政集团绿洲公司项目中心负责人,作为新区绿化工作者,她和同事们不舍昼夜守护着这座生态之城,一起努力改变着这座城市的面貌。

近年来,兰州新区遵循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要求,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按照“一路一景、一街一品 ”的设计理念和“建设多彩廊道、打造特色道路、构建宜居环境、共创生态新区”的建设原则,使城区绿化达到“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先后建成百花公园、文曲湖公园、临港花海等11个城市绿地公园,完成约16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城市绿化面积达21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已由2011年的不足5%增加到目前的35.8%,形成了湿地、绿廊、花海相连贯通的现代化生态新城。

展望未来,新区将从市容环卫、市政设施、空间秩序、园林绿化、城市治理、道路交通六个方面完善治理措施,推动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竞争力再提高。力争到“十四五”末,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框架逐步完善,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城市环境与秩序再改善,城市形象与魅力得到进一步彰显,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城市竞争力不断提高,国家级新区名片更加响亮。

总策划: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建平 通讯员 赵玉艳 文/图

【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 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记者 郝一萍 张兆瑞 孙翼飞 宁广靖 袁诚 韩启 照片由本报视觉部提供 区域交通圈示意图由市交通运输委提供)https://t.cn/A667BN5B

【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曾经扬言说我一定不在邢台发展,如今已经食言了,邢台有家也有爱,有爸妈的宠爱,知足且幸福。那一年,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G家的强大,感受到了什么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 (不能错过最后一学年的学生优惠)换了,真的不管过了多久每次刚开始转弦轴的时候总怕琴弦突然断掉打到脸上,就像不会炒菜的人怕被油溅到一样.... p2这东西要是我当
  • 妈妈只好上半身扭过去喂奶,头和手转过来对着左左拍拍,两个人一人抱着妈妈的一边手睡了,留下一个夹在中间动弹不得的妈妈[黑线]你们都那么需要我,那么爱我左左两岁十一
  • 至此,已经能比较好的活在当下,当发现不管走到哪里的生活都差不多的时候,才意识到:不能光憧憬未来、该开始做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不在未来的哪一天也不在世界的哪个地方
  • 最后关于山东人民送菜给西安的那条新闻,第一批送的菜量有限,结果很多西安人在评论区开炮,博主还很贴心的在每一个评论下回复说后续还会送到,反正我看到这么重的戾气想替
  • @乐汇城 各种钜惠福利让你Get冬日好心情12.24-31日现场国风走秀汉服舞蹈儿童集市跨年盛典邀您前来狂欢干饭人专属50团100美食卷微信支付天天88折服饰
  • 张主任解读了学校有关作业管理的“三不、三保、三到位”的实施方案;介绍了学校在强化监督机制、实现常态化管理中的具体做法及感悟、收获与启示。  在10分钟的限时发言
  • 【SIMPLE CLOTHES】New*​​马‮珠珍龙卡‬polo衫 面‮的料‬活泼属性 ​‮针了淡冲‬织衫‮有原‬的拘谨与束缚 ​给日‮吹常‬进了一‮在自阵‬
  •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这位演员,是标准的星二代,奈何亲妈干妈怎么捧都没有火,和张嘉译合作拍戏终于火了。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这位演员,是标准的星二代,奈何亲妈干妈怎么捧
  •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防部此前官方通报中多次点明,中国的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郭衍莹进一步介绍称,弹道导弹有大概80%的飞行时间都在飞
  • 要承认自己的不足,不要过于自责,要承认他人的不足,不要过于责人。今天总是想写点什么,想记录自己突然发现自己小白的那种无知在感受到深深的无知后,倍感恐惧我发现成人
  • 1、上文已经介绍了骗子们添加微信好友的方法;2、一通套路的嘘寒问暖,“包装”自己,通过平常聊天让受骗者觉得骗子纯属善意,且完全不差钱;3、当受骗者没有了提防心,
  • 是的,感动!真是闲的慌听柯南音乐会我的小哀[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呜呜呜呜老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结局,我真滴会痛到瞬移青山刚昌家谁
  • 『世达吃京城』[喵喵][doge][喵喵][doge][喵喵][doge][喵喵][doge]北京的利苑酒家米其林一星的粤菜馆粤菜点心类出品都很稳定尤其要夸的是
  • 车要素:立足交通中心,把危险消除在危害前,办好“救命事”“身为三十几年驾龄的A2危货司机,行驶在湖北高速,多次接到交警的提示电话,指出我驾驶中存在的风险,听了以
  • 走过了往昔的疼痛,穿越了一场又一场的水月花梦,秋水之上,明月之下,终于可以隐去内心的孑然与忧伤,从此,没有悲欢离合,不伤春花秋月,只静看年华似水,从心间指间寂寞
  • 这个风暴系统里面还有很多小的旋涡,有的还是顺时针旋转,其中最大的的漩涡位于右下角,横跨3500千米,大约是地球最大飓风直径的2倍。这个风暴系统里面还有很多小的旋
  • 拒绝所有托)怀胎十月,一朝分娩,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但是有些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面还不到七个月就迫不及待出生了…我的名字叫:迪力木拉提·艾斯卡,
  • 4、农业农村部:猪价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基础记者获悉,农业农村部7月13日召开的生猪生产座谈会认为,由于能繁母猪产能充足,后期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条件。3、人
  •  特区政府会继续采取举措应对国安风险环球时报:回看香港过去的25年,您认为在2020年香港国安法生效和2021年选举制度完善后,还有哪些危害国家和香港安全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