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组考察菲医疗机构
为同胞展开三层次抗疫指导

菲华抗疫委简报 2020(05)号

2020年4月8-10日,中国援菲抗疫医疗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展开在菲的抗疫考察和指导。专家组「兵分两路」,一路在菲律宾卫生部的安排下走进菲律宾官方检测和医疗机构,了解菲方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医疗情况,提供指导意见,同时交流抗疫「中国经验」;一路从三个层次为在菲同胞展开抗疫指导。中国驻菲大使馆、菲华救灾基金会抗疫委员会各个工作组,由中国在菲留学生、外派教师为主的医学和翻译志愿者团队,以及中国驻菲媒体、菲律宾华文媒体,通力合作全力以赴配合专家组在菲工作。

一、中国驻菲律宾使馆

时间:2020年4月8-10日

1、2020年4月8日,专家组与菲律宾中国留学生和汉教老师代表举行视频联机,黄溪连大使主持联机活动。
  
黄大使表示,专家组逆行出征来到菲律宾,一方面旨在助菲提高疫情防控和诊疗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包括留学生、汉教老师等在菲中国同胞增强疫情防控意识和能力,确保身心健康安全。这体现了党中央对海外游子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专家组就留学生和老师们有关学校附近被划定为隔离区后应当如何做好防护,居住公寓内发现确诊病例后应当注意什么,乘坐电梯应当做哪些防护,新冠病毒是否存在气溶胶传播,以及在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情况下如学校复课需要做好哪些防护等问题做解答。专家们呼吁大家不要恐慌,只要做好个人防护,病毒并不可怕,建议在疫情爆发期间时尽量减少聚集,倡导在线授课,减少人与人直接接触。

2、2020年4月10日,中国援菲抗疫医疗专家组与菲律宾中资企业代表举行视频联机,黄溪连大使参加联机活动并讲话。
  
黄大使感谢专家组,慰问坚守岗位的中资企业员工,表示使馆将为在菲中资企业员工提供支持和帮助。
  
专家组就疫情发展、病毒特点、防护要点、治疗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回答了个人预防知识、治疗预案、做好复工复产准备等问题,呼吁大家稳定心态,科学防护,积极抗疫。
  
江建军参赞主持联机活动。在菲中资企业代表改进防疫措施,完善工作预案,确保科学防疫,全员抗疫。

二、中国援菲抗疫医疗专家组

时间:2020年4月8-10日

2020年4月8日上午,中国援菲医疗专家组,在菲律宾卫生部的安排下,前往菲律宾热带医学研究所(RITM)检测设施,与菲专家就新冠肺炎检测进行经验交流。专家组听取了RITM的报告,分享了新冠病毒检测,以及收治新冠肺炎病患医院布局方面的「中国经验」。菲律宾专家向中国专家组频频提问,问题涉及呼吸综合征的治疗、检测试剂的使用,以及如何辨别病人是假阴性和假阳性等等问题。
  
下午,专家组开始测试一个可以和在菲同胞展开在线问答的会议系统。

2020年4月9日
  
专家组分两组行动。一组先后到访圣拉罗萨医院和肺病中心,交流抗疫「中国经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翁山耕,9日晚接受中新社记者电话采访介绍:在菲律宾肺病中心,参与交流的全体医生为武汉「开封」鼓掌。武汉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都是千万人口级别的大城市,武汉终于战胜了新冠肺炎疫情,对马尼拉医生们是极大的鼓舞。
  
专家组心系同胞,在驻菲大使馆罗刚参赞兼总领事的协调下,专家组华社组工作全面启动。菲华抗疫委通过菲律宾各大华文媒体发布快讯,向菲华社会通告专家组将以三个层次指导同胞抗疫。一是请已住院的同胞安心治疗,专家组已考察菲律宾华人医院,认为条件是良好的,治疗是规范的,必要时中国专家可以适当咨询。二是对有新冠症状但尚未住院同胞,采取在线咨询方式服务。专家组辅导抗疫委志愿者在接听求助电话过程中,把普通疾病和新冠患者区分开来。对于症状明显者,专家将一对一提供咨询。三是在线为广大在菲同胞培训防控新冠病毒的知识。
  
上午,华社组专家再次走进崇仁医院指导院感环境改造。
  
下午,专家组通过腾讯会议系统,在在线开设新冠知识视频讲座,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为在菲同胞展开抗疫指导,详细介绍防控新冠病毒的「中国经验」,让在菲同胞了解新冠病毒「可防可控」。中央电视台驻菲记者站进行了现场在线直播,数据显示有超过1万人在线实时观看和互动。此举同时说明,在我驻菲使馆指导下成立的菲华抗疫委,在菲华抗疫工作中有很强号召力。当天正午抗疫委发布的关于视频讲座信息快讯,通过各大菲华文媒体上线,传播效果惊人。

2020年4月10日
  
上午,专家组成员李鸿茹、卓惠长、肖雄箭副主任医师,叶玲主任、何进椅主管护师一行到访华人医院崇基/光坦医院后表示:医疗水平不错!
  
当天,该院龚金山院长亲自到医院大厅迎接专家组,并与医生一起,与中国专家座谈。据了解,崇基/光坦医院有两台CT扫瞄仪,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专门提供40张病床,用于患者隔离治疗。目前,有13位新冠肺炎确诊病患在该院住院治疗,已检测在等报告的有30例,已有治愈病患在等候出院。
  
专家组成员与崇基/光坦医院医生座谈,就5个该院收治的华人病例进行讨论和研究。专家组在一一了解病患情况并共同分析了病患的CT扫瞄后,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也分享了中方的诊疗经验。崇基/光坦医生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有效抗疫的中医药配方,以及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的效用,专家组做了详细介绍。专家组还特别介绍对院感工作高度重视的「中国经验」,保护医护人员与患者,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下午,专家组与菲律宾中资企业代表举行视频联机传授防控经验,回答疑问,黄溪连大使参加联机活动。(具体内容参见简报第一部分)
  
晚间,回应在菲同胞期盼,专家组会议做出加大服务同胞力度的两项决定:一是周日(12日)开始,专家针对抗疫委紧急救援热线服务组和住院治疗协调组收集的病患信息,开设网上咨询室,对症状明显者一对一线提供在线咨询服务;二是再次通过腾讯会议系统,进行一场面向全菲同胞的网上视频会议,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回答疑问。
  
专家组组长翁山耕立即将会议决定知会了抗疫委信息联络人中新社菲律宾分社社长关向东。关向东旋即报告驻菲使馆参赞兼总领事罗刚,并接受委托:11日协调抗疫委紧急救援热线服务组、住院治疗协调组、医疗翻译志愿者与专家组,商量上述两项工作具体操作方案,报送罗刚参赞审定。

三、后勤保障组(负责对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提供交通、餐饮等后勤保障。负责单位:菲华各界联合会)

时间:2020年 4月8-10日

1. 除了日常的后勤服务,后勤保障组组长杨华鸿亲自为专家组下厨,并亲自前往给专家组送餐,其中8日特别烹制福建土方甲鱼乌鸡汤。9-10日也均安排富有营养、适合菲律宾气候的餐饮,保障工作组专家的体力补给。

2. 后勤组专门设立了供应站,保障专家组的日常所需。包含了早餐面包酱料,泡面,调味品,水果,洗涤用品,办公需要用的文具,除此之外还有消毒水,酒精,防护服,护眼镜,医用口罩,医用手套,消毒喷枪等。

3. 后勤保障组还设置了为专家组供应早餐的小厨房,配有烹饪所需厨具,还贴心地准备了烤面包机;另外还有专门到乡下采购的土鸡蛋,确保给专家组带去最安全并亲自前往给专家组送餐优质的食物。    

四、紧急救援热线服务组(负责接听侨胞电话,提供医疗咨询服务,收集汇总侨胞涉新冠疫情问题。负责单位:菲律宾中国商会)

时间:2020年 4月8-10日

1、再次公布紧急救援热线电话,

  组长:柯智超09178550077
  副组长:侯明智09175546666
  副组长:满昭09171328888
  组员:曾斐奇09175618998
  组员 洪鸿灿09566278777
  组员:马平09154221616
  座机电话,88189988
  使馆联络员:董洪亚09260793613

2、2020年4月5-10日,华社紧急救援热线开通以来,接听数百通电话,根据描述共登记患者52位,已介绍去崇基/光坦医院检测34人,崇仁医院检测1人,其中9位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已全部入住崇基/光坦医院。
  
华社紧急救援热线为所有接听登记患者造表,内容包括接听日期、患者编号、年龄、性别、症状描述、联系电话、地址、已安排检测或住院情况。
  
截至2020年4月10日晚9时,共有四份《华社紧急救援热线患者登记上报表》,通过华社抗疫委逐日直接传给中国医疗专家组。据翁山耕组长介绍,将于11日分至各位专家,供展开在线一对一咨询。

五、住院治疗协调组(负责安排收治华侨华人中的新冠患者。负责单位:中华总商会崇仁医院)
 
时间:2020年 4月8-10日

“朋友圈美食”弊多利少

文·图◎ 潘钦楠

对于独自一人到海外的留学生来说,在吃腻了面包、黄油、牛排等“垃圾食品”后,最为想念的还是家乡的味道。每每在深夜饥饿难耐的时候,“刷”到朋友圈里别人晒出的美食,就会不自觉地垂涎三尺。

最为简单易做的肉类,仅需与必备的调料放置到一起烹煮,就会产生溢出屏幕的芳香。味美浓郁的汤汁,经过与淀粉的充分融合,形成了一种饱含食欲的蜜色液体,均匀地浇淋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上,向人们传递着它所蕴含的汁水四溢。身在异国他乡,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更需要一份围聚在一起的火锅,才能真正地温暖内心。一半是漂浮着菌菇的奶白色高汤,另一半是劲爽热辣的红油,在充满中国味道的铜锅中,咕嘟咕嘟地冒着沸腾的气泡。无论多么平凡的食材,仅需在铜锅中上下翻腾几下,就被赋予了不可取代的美味。

还有米皮凉皮、牛肉锅贴、羊肉泡馍、驴肉火烧、烩面卤面、冰糖葫芦、冷锅串串、生煎小笼、卤煮火烧、煎饼果子、豆皮锅盔、热干面、胡辣汤、担担面、钵钵鸡……这些象征着“中国味道”的美食,在国外成为了治愈留学生最好的良药。思念故土的时候,一顿味蕾上的满足仿佛无形之间拉近了游子与家的距离。
可是对于很多厨艺不佳,又没有足够的财力,不想天天去价格不菲的中餐厅吃饭的人来说,朋友圈里推销的“私房菜”外卖,简直成了不可或缺的“救命稻草”。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这些人忙碌得连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饭菜,都成为了一种奢侈。而朋友圈里出现的这些少则几美金,多则十几美金的“中国八大菜系”,恰巧为人们解决了一日三餐的紧急需求。拿起一部手机,在微信上随心所欲地搜,下单后就会有五花八门的美食送货上门。不仅节省了很多时间,而且价格低廉,简直成为了澳洲留学生的“续命神器”。但是,这些外表看似光鲜亮丽的外卖,在送达之前的经历也可说是“一波三折”。

其实,卖家靠手艺赚钱,我们这些吃货吃得开心,也算是皆大欢喜了。但当地相关部门对此的管理却是极其严格。“朋友圈美食”无证经营是其中的一大问题。当地卫生局对朋友圈中贩卖私房菜的场所进行的几次“系统性”的抽查,所得的结果着实不尽如人意。绝大多数朋友圈贩卖的私房菜,都没有获得当地主管部门相关的餐饮资质,有些卖家提供的信息真实性更是存疑。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幸吃到了不卫生的外卖,生病了,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连到哪儿找卖家都成了一大难题。

平心而论,作为消费者,我们想要吃到实惠又美味的食物,也想要送货上门的方便,这完全可以理解。但另一方面,食品安全也是不可忽视的。正因为这些美食诞生于朋友圈中的居家小作坊,所以一份外卖的生产制作环境其实也难以保证。你永远想象不到这些被吃到肚子里的食物,到底存在多少安全隐患。说实话,这些看不见、摸不到的制作流程背后,着实存在着很多令人无法想象的隐患。利用网络售卖的私厨食品,相关管理部门无法管控,其原料来源、生产过程以及成品的贮存和运输,都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即使他们使用了过期原料,或者制作过程中不够卫生,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都无从得知。

其实,在澳洲也有合法经营的自制外卖。根据澳洲食品法(Fo o d A c t 1984),所有制作并贩卖食物的活动都属于“食品生意”,家庭食品制作也必须获得许可并遵守食品标准法(Food Standards Code)。各州对于家庭食物小生意都是交由市政府(Ci t yCou n c i l s)管理。各地方政府对于家庭食品生意的管理严格程度是不一样的,但申请许可的过程大同小异。通常都需要与你所在的市政府有关部门直接联系,不能网上申请。简单来说就是开始就要做好咨询,具体流程必须要由所在的市政府确认。

在正式开始申请之前,要先联系市政府,请他们派来一位公共卫生官员,看一下你准备开工的地方,请他提前给出相关建议,这样通过的几率更高一些。第一步,以书面形式向市政府提交这四项材料:平面图——包括所有你会用到的区域,以及详细尺寸。材质附录——制作区域所有平面的材质,包括地板、天花板、桌面、切菜板等。生意性质——做什么食物、卖给谁、多久制作一次以及如何运输。原材料——每项食物需要用到的原材料需要单独列出。第二步,如果市政府对申请没有疑问,将派出公共卫生官员来你的厨房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真实情况符合相关要求,并与你所申报的内容相符。第三步,检查通过后,需要提交一份食用品物业注册表(Application to Register a FoodPremises form),并缴纳相关手续费。等到申请被正式批准后,才可以正式开工。

说起来好像没那么麻烦,但做起来其实很难,很多时候那些我们想吃的中餐根本不允许做。大多数地方政府会根据制作的食品种类,对食品生意进行分项管理,高风险的不允许在住宅中制作。而任何不能常温保存的食品,包括绝大多数含肉的菜,都属于“高风险”食品。仅这一项就刷下了绝大多数中餐菜式了,小龙虾什么的更是想都别想!相关的法律法规繁琐细致,对于厨房的要求更是细致入微——家里要有商业等级的厨房配套;厨房空间必须足够大;下水管道需安装油污处理;排气系统必须足够强劲;厨房水槽必须是双盆;任何化学品和清洁用品必须放在厨房外;自家食用的
食材必须和准备卖出去的食材分开存放……

除了朋友圈外卖自身的问题,送餐员随意偷吃的问题也是吵得沸沸扬扬,近日的一则报道又给了“外卖党”们重重一击。悉尼一家餐馆的老板活干累了,站在自家的阳台上透气,竟无意间瞥见一个外卖送餐员从背后的外卖箱中掏出了几盒自家外卖偷吃。该名外卖员将亮黄色的摩托停在路边后,打开了至少5份将要派送的外卖,倚着外卖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在一顿猛吃后,外卖员将盒子中剩下的餐食,用筷子均匀地拨散,伪装成“刚出炉”的样子,再密封好上方的盖子。随后他又打开外卖箱,将已被食用过的外卖隐藏在最底部。最后他将使用过的叉子丢到了地上,并悠闲地喝了几口饮料,掩盖掉自己偷吃的痕迹。可怕的是,这种行为早已不是个案。

早在2018年9月,墨尔本地区的一个监控就曾拍摄到外卖员在送餐过程中偷吃顾客薯条。所以,当外卖送到后,应当面开封检查,一旦出现不该有的“蛛丝马迹”,请及时拒收并与卖家进行联系。这样至少可以避免食品安全隐患,也能尽量保证吃到肚子里的东西更为安心。说了这么多弊端,但朋友圈里各种样式的私家外卖还是越来越丰富——因为离不开,卫生的问题就由我们的胃“说了算吧”。我们常光顾的几家朋友圈外卖,几乎都是来这里帮子女带孩子的老人,为了解闷开始做的。味道确实好得没话说,老人们也因此特别有成就感,这些外卖有时还是老人的子女下班后帮着配送的。对我来说,这几家外卖,甭管存在多大风险,但“根本停不下来”。

@华阳佳园社区居民

今日人物鉴赏

【人民科学家】郭永怀:以身许国,他是那么的“唯一”  

1956年6月,已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再次致信远在大洋彼岸的郭永怀,盼他这位最亲密的“小师弟”速速回国。

  “请你到中国科学院的力学研究所来工作,我们已经为你在所里准备好你的办公室,是一间朝南的在二层楼的房间,淡绿色的窗帘,望出去是一排松树。”

  “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所来,快来,快来!”

  在“抵得上五个师”的钱学森眼中,他这位师弟是可以抵得上“十个师”的。

  郭永怀出生农家,从小天赋过人又勤学苦读。1938年,29岁的郭永怀考取中英庚子赔款留学公费生出国留学,先求学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后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钱学森一起成为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

  郭永怀的科研之路高光而显赫。他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了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他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上个世纪40年代,郭永怀已是闻名世界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和空气动力学家。

  在美国留学的华人科学家为数不少,愿意回来的始终是少数人,郭永怀就是其中之一。

  在康奈尔大学任教时,因为郭永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机密资料,于是美方就要他填一张调查表,其中一项是:“你为什么要到美国来?”郭永怀回答:“到美国来,是为了有一天能回去报效祖国。”另有一项问:“如果发生战争,你是否愿为美国服兵役?”郭永怀回答:“不。”由此,他不仅失去了涉密资格,而且也上了美国政府的黑名单。

  回国前,为避免美国政府的阻挠,在同事们为其举行的送别野餐会上,一向恬静沉默的郭永怀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把自己尚未发表的论文手稿全部一页一页扔进了炭火堆,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妻子李佩感到非常可惜,劝阻说:“何必烧掉?留下回国还有用。”郭永怀说:“这些东西烧了无所谓,知识都在科学家的脑袋中,他们拿不走。”

  钱学森在回国前曾与郭永怀约定:一年后在大陆共同为祖国崛起效力,我等你。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举家动身回国。君子之约,坚若磐石。

  铺路人

  郭永怀回国后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科技界的热烈欢迎,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他和家人,中国科学院则安排他和钱学森一起工作,任中国科学院刚组建的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和钱学森、钱伟长一起投身于力学研究所的科技领导工作。

  1958年,郭永怀与钱学森等负责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化学物理系,并出任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在力学所工作时,郭永怀每天八点就准时到所里开展一天的工作。虽身为副所长,但他的工作日程表永远排得比其他人来得满。郭永怀总是不知疲倦地在工作着,一有空闲时间就抓紧研究国际上近代力学和尖端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力学所成立在短短的几年内,我国力学科学突飞猛进,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接近世界水平了。

  在郭永怀的带领下培养出了一大批既懂实验技术,又会理论分析的力学人才,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我国力学各方向研究的中坚力量。

  郭永怀曾说过:我们回国主要是为了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国内的科学事业打基础,做铺路人。我们这一代,你们以及以后的两三代,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他对他的研究生说:只要是学术问题向他请教,什么时候都可以。

  “两弹一星”一共23位元勋,在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中,唯郭永怀先生一个人在这三个领域都涉及,都做出过卓越贡献。郭永怀也可堪中国“两弹一星”的“铺路人”。

  “夜空中的两颗星”

  总有一种精神, 穿越历史,日久弥新!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19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党中央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郭永怀被任命为九院的副院长。1963年,他与科研队伍迁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经常风餐露宿,解决了许多重要的动力难题。青海的试验现场荒凉得寸草不生,加上缺氧和物质匮乏,54岁的郭永怀已满头白发,显得特别苍老。让中国早日拥有自己的核武器,不再受外国人的欺负。也许是郭永怀一生中最大的愿望。

  1968年12月初,郭永怀在青海基地发现重要数据,急于回京汇报,因此搭乘了夜航飞机。12月5日凌晨,飞机在北京机场降落时发生事故坠毁,郭永怀不幸罹难,年仅59岁。

  这一幕应永远为人民所铭记: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郭先生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两具已烧焦的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里面的数据竟完好无损。

  1968年12月25日,郭永怀被授予烈士称号。就在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1999年,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

  郭永怀的夫人李佩是著名语言学家,在外语教学和研究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2017年郭永怀夫人李佩仙逝,根据李佩先生本人及家属的意愿,4月5日,力学所为郭永怀和夫人李佩举办了合葬仪式。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编号为212797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李佩星”。

  “郭永怀星”和“李佩星”是在同一张照片上被发现的,两颗小行星的正式编号相邻,又以郭永怀夫妇命名,不仅历史罕见,而且蕴意深远。双星相伴,夜空中永远有两颗“科学伉俪星”。来源于科普中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之前我认为《杀死一只知更鸟》是所有男孩子都该读的一本书,也是一个男人转换成一个父亲角色之前必读的一本书,现在我认为我读到了为所有女孩子量身定做的一本书《小妇人》
  • #陈先生0595[超话]# 声律启蒙一一汉语言的韵律美对仗上 篇 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
  • 早上鬧鐘也不知道是沒響還是我沒聽到 反正差一點就遲到了 大概耳塞效果太好 昨天夢里陳信宏是我初中物理老師 在講台上給坐在第一排的初中班長講電路題 我坐在第二排一
  • 3.曝料王力宏将长达17分钟的私密视频内容,没有理由的传给不相干的人,擅自曝光孩子的长相和隐私。4.回应跟王力宏索要金钱的传闻,只有要求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妥善的
  • 对肾病综合征、高血压、抑郁症、皮肤病及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研究做了大量的尝试性的工作,取得了部分成果。尤其擅长小儿各种疾病治疗与防治;对小儿的
  • 还敬业演员?!
  • #studyaccount[超话]##2021新星年终盛典# 年末双子座流星雨夜,陪我们一起看流星的猫咪,这组照片算是收官之作,也是本年拍摄最为惊喜的作品。这组
  • 哈哈哈,送的新年趣味小礼物也炒鸡的可爱,没有踩雷哦moody体验100分!!#这届年轻人有什么不同# 最近小任秘书总喜欢买些奇怪可爱的小东西回家那天我看桌上有盒
  • #旅院书享# 《四世同堂》是老舍20世纪40年代主要的长篇小说,反映了北平抗战时沦陷区普通民众与生活与抗战历程。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
  • 真的给我瘦下去了 胖了大概有六年了,之前一直没有在意我的体重和外表,前段时间同事跟我说你瘦下来一定很美,顿时我哑口无言,好尴尬不知道怎么回答,还好朋友告诉我减肥
  • 又快穿棉衣了,好像什么事都还没来得及去做,一年又过去了,都希望岁月温柔,可岁月何曾饶过谁!但你也总有糟糕透顶的时候,这时候反而得挺直腰杆洒脱率性而为。
  • !!
  • !⁹喝新品了 对不爱吃橘子的我非常合适了 #日常[超话]##2022年的新置顶# 希望大家可以扩我(微博qq啥的都可以!
  • 但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所以感慨了十秒后,他又变回了那个一切以利益为准绳的冷面券商。至于他的婚姻生活和人生滋味,得失,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 还有我曾经不理解一定要逼自己孩子早早结婚的家长,有时看ta对象的人品,甚至觉得家长在把孩子往火坑里推,这大抵也源于不思考之恶#天天碎碎念# 今天说一个常见的问题
  • 紫外光谱仪的探测结果证实了土卫六的空气主要由氮气组成,这也是除了地球以外太阳系内已知的唯一一个富含氮气的星球。11月12日23时46分,“旅行者1号”抵达最接近
  • 唐诗宋词是中华诗词史上的两座颠峰,期间才人辈出。诗词艺术臻于极致,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更是站在唐诗宋词巅峰上的四大才子。“诗仙”李白,他飘逸洒脱,豪气干云。
  • 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 ​ | ᴛɪᴍᴇ教资面试终于结束 | 回家也太快乐了 还和侄女一起跳舞 | 在学校住的最后一晚拍到了好看的日落 | 10632给的
  • 在人才济济的阿根廷国家队锋线,长期以来,阿圭罗和梅西搭档最久,再加上伊瓜因、伊卡尔迪以及近年来大火的劳塔罗·马丁内斯……很多前锋根本为阿根廷队效力不了几场比赛。
  • 小众优质的文案1.生活再糟也不妨碍你越来越好2.未来日子还长请保持好心情3.苦日子多放两勺熬一熬就过去了4.人总要吃一堑才能长一智5.希望一切都好起来然后走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