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法门无量 愿为先导 世出世法 无愿不成

问曰:发菩提心最胜功德,利他自利,为菩萨行。如诸比丘对佛菩萨,发大誓愿,为是义故,其如宰官当权住世,一切易办;至或卑微分力歉薄,作何愿力,而为功德?

师云:法门无量,愿为先导,世出世法,无愿不成。愿者,好也,欲也。欲舍离一切恶法故,欲破除无明结使故,欲入诸菩萨甚深法门故,欲广行善法,饶益有情故,欲化诸众生同成佛道故。若无有愿,如画无胶,如马无辔,如陶家器,虽成其坏,未经火煅,终不堪用。

是故初心学者,及诸菩萨,以愿为基本,故更以弘誓坚之。弘者,广也;誓者,制也。以弘誓愿,广制其心,令无退堕。释迦大师因地中,发四弘誓愿,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然发愿度生,必能自度,入此法门,烦恼自断,法门自深,佛道自成矣。

发此誓愿,须以勇猛智力,资以自强,如有力人无有怯弱,无有退转,径入佛道,斯誓愿最为有力也。是故金刚藏菩萨,于华严会上,令诸菩萨忆念本所誓愿,普大饶益一切众生,皆令得入不思议智慧之门。又诸菩萨,因地有大智力,发大誓愿,谓能摧怨敌故,不可屈折故,知是处非处,无因恶因等。儒云“终日乾乾”,此亦刚毅之象,以自强不息,而入道故。初心者,勇猛智力,降伏魔外,入深法门故。

若无愿力者,譬如种子无阳,悉烂坏故。此愿力非但比丘能发,诸宰官亦当发,岂但宰官有权位能发,即一切长者居士,乃至最卑微无势者,皆悉当发此誓愿,自度度人,将所修功德,悉皆回向大地众生,同成佛道,此即觉心,觉心者即菩提心也。

此心不可分发,当全发,又不可间发,当时时发,数数发,对佛发,对菩萨发,对圣僧发,对善知识亦发,对一切僧友及有情,一切众生前,悉当发。以此大心,直至成佛,皆愿力故。故知愿力乃佛法先导。如有一人,我欲参禅,决不退堕,即愿力故。岂但善愿,即世间所欲,皆以愿力成故。

昔有一推车人,不信佛法,一日推车,至墖边过,见火烧宝墖,心不忍坏严饰故,进前救之,已戏发愿言:佛说有果报法,我救此宝墖,愿我来世,为一最长大有力者,舍此身已,即生阿修罗道,其身最长大而有力。此戏发愿,亦满足不虚,况真实心,至诚心而发愿,无有不满足者。

如初心发愿,慎不可生卑劣想,当发菩提心,凡所修最微善根,及最殊功德,悉皆发愿,回向于大地众生,同成佛道。纵于其中,颠倒退堕,亦藉愿力相资,如无目人有牵引者,能前进故。修净土者,以信行愿为资粮;参禅者,安得不以愿力为导引耶?在家欲舍尘劳,欲离火宅,欲出生死,欲免轮回,非愿力坚强,则不能也。是故当发大愿,岂以卑劣,而不发大心乎?

若达平等实相,一微细众生,与毗卢遮那佛,等无有异。《华严疏》谓:遮那如来入一微细众生身中入定,全身不散。此众生不觉不知,谓佛生同体故,理无分齐故。《维摩经》谓:供养难胜如来,与最下乞者等。斯达实相之理,无所分别。以此观,人有贵贱,位有尊卑,而心无高下也。是故当发大心,以愿力维持,直成佛道,似不可须臾有间然也。

——《无异禅师广录》#佛法看世间##修行##文物代言人##历史那些事##遇见艺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是我的甜心,遥控我的心情】 这款香水颜值非常高, 主调是花果香,有花的清香还带一点点果的清新。 刚喷出来的感觉就像是它的名字一样, 甜心小姐。 这是一种非常
  • 看到一句话“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的被网暴,一定是你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或动摇了他们的执念”! 几乎每个在网上露面发声的人都有可能受到反对声音的干扰,再严重起来就成了
  • #被冬奥闭幕式上的这些细节戳到了#【“双奥之城”铸华章 “天下一家”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彰显中国理念#[中国赞]】“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2
  • #我的生活我做主!# 爱达乐女神节有奖征集活动开始啦~ 即日起-3月8日,带话题 #我的生活我做主!#,并@爱达乐官方微博 分享关于热爱而努力的花样故事,有机会
  • 【城北路派出所帮群众找回三轮车获赠锦旗】2月21日上午,辖区群众彭先生将一面印有“执利剑忠于职守 为人民保驾护航”的锦旗送至城北路派出所,感谢民警为其找回丢失三
  • 大过年的,邻居老魏被他的女婿气歪了,要跟女儿断绝父女关系。 女婿原以为找了有高退休金的岳父母,(老魏夫妻是退休的医生),买房买车能轻松一些。从一开始就指望能从
  • 【因为充了会员就来写置顶了✨ 】 这里是叁默 随便怎么叫都可以,比较喜欢别人叫默!) 优点是特别能睡 非常能鸽! 缺点是没有优点 二十一世纪最废柴的儿童画画手[
  • 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得失得 失,有得就有失。人世间就是这么 奇妙,你又何须苦苦追寻一个目标。 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放弃, 才能有所追求. 什么也不愿放弃的
  • #岭南##沉香##传统文化##文玩精品##屈大均-董上德[图书]# 屈大均作为“岭南三大家”之首的屈大均,晚年隐‮老居‬家番禺,著‮立书‬说,再‮复不‬出。他的
  • 从不觉得一个人看电影是孤独的,甚至觉得包场没人打扰挺爽 但谁能想到我因为包场太黑而害怕去看呢[doge] 最可笑的是,脑海中浮现了众多平时看到的案例分析,甚
  • 也许现在的你很累,但未来的路还很长,不要忘了当初为何而出发,是什么让你坚持到现在,勿忘初心。丢失的自己 ,只能一点一点捡回来。现在的自己不配喊累, 因为自己一无
  • 夜晚真的会使人抑郁…吧? 回忆今早往单位赶跑的那一瞬间阳光洒在玻璃上刺眼!.但想着“今天一定是新的开始…….”好像多巴胺又满格状态的那样忙忙碌碌地转了一天。然后
  • 纯胎盘D.R顶级胶囊 2粒=一支莱乃康 来自日本国内的人胎盘,是安全放心的胎盘。 胎盘是一种丰富的营养素,可以激活细胞,在健康和美容方面具有广泛的效果。 对综合
  • 《贤愚因缘经 卷二》(北魏沙门慧觉译、新译圆照法师) 羼提波梨因缘品第十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只竹园林中止。尔时世尊。初始得道。度阿若憍陈如等。次度郁
  • 带多米看《我们的奥运》薅了一个羊毛,20块钱的电影票,我真是一个省钱小能手,看完电影陪我去打了个水光针,多米说妈妈要一直美丽,呵,男人!结束后上了一节魔方课,老
  • 挽回的第一步,不是得到对方,而是跟自己和解。 你接下来做得任何一种努力,目的都是可以让自己在挽回过程中更有动力,看得到效果——而不是在努力过后,更加筋疲力尽,
  • #郑号锡璀璨星辰##郑号锡魅力宝藏# 【220228 蓝鸟】官推更新 [新闻] #防弹少年团'Dynamite', 日本唱片协会最短时间内认证钻石销量
  • 【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临时调整为封控区、管控区定点收治医院】接福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医疗救治组关于临时调整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为封控区、管控区定点收治医
  • 今天教了我爸一件很微妙的事…… 事情是这样的,我跟我爸一直放了把备用钥匙在对方家里。 今天他出门没带,找我拿,不巧我跟吟子不在家,还一时半会儿回不去。 之前我
  • 前北京饭店行政总厨:老饭骨创始人:郑秀生大师去逝,一生的精力献给了灶台和厨房。培养出无数的厨界精英,在北京各大的星级酒店都有郑大师的弟子,作为一名国宴大师,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