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 | 提升改造2000个健身园!天津要打造“运动之都”!】坐在阳台上

就能看到小区里的健身园

出门几步就能找到

喜爱的运动设施

篮球、健步走、乒乓球、广场舞

……

每个人都能很方便地

找到自己钟爱的运动场馆或器械

这就是咱们天津
天津市体育局公开发布《天津市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若干措施》,其中对加强体育用地供应利用、倡导复合利用模式、融合平急功能改造建设、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丰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推动居家健身等问题,给出了17条具体举措。

  增加体育用地 倡导复合模式

  1

  制定补短板行动计划

  各区人民政府要开展本区全民健身设施现状调查,结合相关规划,2021年8月底前编制完成本区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要,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必须兼顾向社区群众提供健身服务,按有关规定执行。

  2

  加强体育用地供应利用

  按照依法批复的天津市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有关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要将体育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科学制定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要根据体育设施建设的政策规范,合理确定并保障土地供应规模。已经确定的建设项目,要加速推进落实。

  3

  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

  暂时不具备建设条件的体育用地,鼓励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提供,用于建设健身场地设施,租期不超过20年。以先租后让方式供地的,健身设施建成开放并达到约定条件和年限后,可采取协议方式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出让的土地应继续用于健身设施建设运营。对按用途需要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土地,依照有关规定办理。依法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实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招标拍卖挂牌程序可在租赁供应时实施。

  4

  用好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

  鼓励支持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建设体育设施,各区人民政府要梳理建立并向社会公布用地和资源目录。在不影响相关规划实施及交通、市容、安全等前提下,可应社会主体申请,提供城市空闲土地建设健身设施,并可依法按照兼容用途、依据地方关于临时建设的办法进行管理。健身设施由各相关方协商依法确定产权归属,建成后5年内不得擅自改变其产权归属和功能用途。社会力量可申请利用尚未明确用途的城市空闲土地、储备建设用地或者已明确为文化体育用地但尚未完成供地的地块建设临时性健身设施,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且不能影响土地供应。在不妨碍防洪、供水安全、森林保护等前提下,结合我市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绿色屏障建设,可依法依规在海边、河道边、湖边修建适合群众使用的特色体育设施。

  5

  倡导复合利用模式

  鼓励支持复合利用城市文化娱乐、教育、商业等设施资源建设体育设施。支持对健身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功能整合,在不改变、不影响建设用地主要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复合利用土地建设健身设施,通过与具有相容性用途土地产权人达成使用协议的方式促进健身设施项目落地。在养老设施建设中,要配建充足的健身场地设施。

  新建改建体育场馆

  兼顾突发应急事件需求

  6

  融合平急功能改造建设

  要统筹兼顾体育和公共卫生、应急避难(险)设施建设,突出平急两用、功能互补,推广公共体育场馆和大型公共卫生、应急避难(险)设施平急两用改造建设。新建改建体育场馆等设施时要预留改造条件,结合重大疫情防控、避险避灾方面需要,兼顾突发应急事件时发挥作用。

  应急避难(险)设施要增加体育功能,平时在不影响公共服务基础上要兼顾为群众健身提供服务。有关改造建设应符合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具体要求由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7

  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重点解决中心城区体育场地面积不足的问题,倡导支持在街道、乡镇建设符合环保和安全等要求的气膜结构健身馆、装配式健身馆。推动社区(村)健身设施更新换代,提升改造健身园2000个,新建一批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等设施。

  新建居住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社区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社区健身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或建设标准的既有居住小区,要紧密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建设。不具备标准健身设施建设条件的,鼓励灵活建设非标准健身设施。突出做好体育公园建设与规划,新建、改扩建一批体育公园。

  8

  推广委托运营开放

  加快推进我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创新改革,积极实施“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工程。政府投资新建体育场馆应委托第三方企业运营,不宜单独设立事业单位管理。鼓励第三方企业参与已有公共体育场馆运营开放,逐步向委托市场管理转变,应托尽托。鼓励第三方企业运营学校体育场馆,全面推行保险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优化保险供给,利用保险手段分散和转移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独立承担责任,确保运营安全,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在保证本校师生教学、日常活动需求的前提下应开尽开。鼓励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为市民群众、学校和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免费或低收费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承办社区体育赛事。

  9

  加强信息化建设

  推动新信息技术在全民健身领域应用融合,建设全民健身信息化服务保障平台,与国家相关体育活动管理服务信息化系统共享资源、互联互通,实现对市民健身数据的科学分析管理,组织群众赛事活动开展,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能力。推进智慧健身中心、智慧健身园、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落实公共体育场馆等大型设施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

  培育“草根”组织

  打造“排球之城”“运动之都”

  10

  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

  引导、规范、助推、监管体育社团组织健康发展。注重发挥市、区体育总会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协调推动作用,建立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社区体育组织,搭建社区健身组织体系框架。进一步规范人群、单项、网络、公园、学校体育组织,培育发展体现群众健身兴趣,反映群众健身爱好的小型、分散、基层“草根”体育组织。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培养、评定、考核,全面优化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素质,培养与群众靠得近、贴得紧的社会体育服务人才。

  11

  深化体教融合发展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体质,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鼓励特色发展,协同推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冬夏令营等,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指导青少年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改革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协同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

  鼓励各区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由小学、初中、高中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的“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畅通优秀体育人才选拔渠道。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青少年体育推广、培训、高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

  12

  丰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

  创新开展和推广普及适合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符合国内外时尚潮流、体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科学文明的健身方式方法。倡导每名市民喜爱一项体育健身项目,养成经常锻炼的生活方式。发挥体育赛事杠杆作用,优化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多层次多项目多元化全民健身竞赛体系。完善市民运动会组织模式,举办社区、公园运动会,推进“排球之城”“运动之都”建设。支持各类体育组织、社会体育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承接群众体育竞赛活动。

  13

  大力推动居家健身

  创编居家健身方式方法,通过整合拓展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资源,向群众大力推广普及居家科学健身知识。继续做大做实“健身大讲堂”“科学健身一点通”电视栏目和“#今儿练了吗”抖音专栏。开展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创建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体系。

  减税、奖励等利好政策

  激励群众体育发展

  14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资金要调整优化投入方向,加大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资金支持力度。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加大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要重点向群众体育倾斜,加大投入比例。通过引导资金、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群众体育发展。积极争取体育领域项目中央资金支持。

  15

  落实税费扶持政策

  严格执行国家及我市关于体育领域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企业拥有并运营管理的大型体育场馆,其用于体育活动的房产、土地,减半征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提供体育服务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体育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税前扣除。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事业的体育捐赠支出,按税法规定的比例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经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16

  创新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对全民健身工作开展好的单位、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评选“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市民健身榜样”。鼓励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及社会资本建设运营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降低税费、完善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政策等方式支持运营机构健康发展。做好天津市“体育惠民卡”发行和管理工作。

  17

  加大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监管力度

  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及社会资本建设运营的体育场馆开放使用规范性评估督导,评选表彰一批开放服务做得好的示范场馆和专业运营机构。加强对公共场所室外健身器材配建工作监管,保障各类健身设施使用安全。对于已建成交付和新建改建的健身设施,要严格用途管理,防止挪作他用。确需改变的,应征得同级体育主管部门同意,先行择地新建。https://t.cn/A6Ic3Ztj

【城事 | 提升改造2000个健身园!天津要打造“运动之都”!】

坐在阳台上

就能看到小区里的健身园

出门几步就能找到

喜爱的运动设施

篮球、健步走、乒乓球、广场舞

……

每个人都能很方便地

找到自己钟爱的运动场馆或器械

这就是咱们天津

  正在推动打造的“运动之都”

  天津市体育局公开发布《天津市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若干措施》,其中对加强体育用地供应利用、倡导复合利用模式、融合平急功能改造建设、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丰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推动居家健身等问题,给出了17条具体举措。

  增加体育用地 倡导复合模式

  1

  制定补短板行动计划

  各区人民政府要开展本区全民健身设施现状调查,结合相关规划,2021年8月底前编制完成本区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要,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必须兼顾向社区群众提供健身服务,按有关规定执行。

  2

  加强体育用地供应利用

  按照依法批复的天津市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有关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要将体育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科学制定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要根据体育设施建设的政策规范,合理确定并保障土地供应规模。已经确定的建设项目,要加速推进落实。

  3

  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

  暂时不具备建设条件的体育用地,鼓励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提供,用于建设健身场地设施,租期不超过20年。以先租后让方式供地的,健身设施建成开放并达到约定条件和年限后,可采取协议方式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出让的土地应继续用于健身设施建设运营。对按用途需要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土地,依照有关规定办理。依法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实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招标拍卖挂牌程序可在租赁供应时实施。

  4

  用好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

  鼓励支持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建设体育设施,各区人民政府要梳理建立并向社会公布用地和资源目录。在不影响相关规划实施及交通、市容、安全等前提下,可应社会主体申请,提供城市空闲土地建设健身设施,并可依法按照兼容用途、依据地方关于临时建设的办法进行管理。健身设施由各相关方协商依法确定产权归属,建成后5年内不得擅自改变其产权归属和功能用途。社会力量可申请利用尚未明确用途的城市空闲土地、储备建设用地或者已明确为文化体育用地但尚未完成供地的地块建设临时性健身设施,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且不能影响土地供应。在不妨碍防洪、供水安全、森林保护等前提下,结合我市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绿色屏障建设,可依法依规在海边、河道边、湖边修建适合群众使用的特色体育设施。

  5

  倡导复合利用模式

  鼓励支持复合利用城市文化娱乐、教育、商业等设施资源建设体育设施。支持对健身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功能整合,在不改变、不影响建设用地主要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复合利用土地建设健身设施,通过与具有相容性用途土地产权人达成使用协议的方式促进健身设施项目落地。在养老设施建设中,要配建充足的健身场地设施。

  新建改建体育场馆

  兼顾突发应急事件需求

  6

  融合平急功能改造建设

  要统筹兼顾体育和公共卫生、应急避难(险)设施建设,突出平急两用、功能互补,推广公共体育场馆和大型公共卫生、应急避难(险)设施平急两用改造建设。新建改建体育场馆等设施时要预留改造条件,结合重大疫情防控、避险避灾方面需要,兼顾突发应急事件时发挥作用。

  应急避难(险)设施要增加体育功能,平时在不影响公共服务基础上要兼顾为群众健身提供服务。有关改造建设应符合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具体要求由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7

  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重点解决中心城区体育场地面积不足的问题,倡导支持在街道、乡镇建设符合环保和安全等要求的气膜结构健身馆、装配式健身馆。推动社区(村)健身设施更新换代,提升改造健身园2000个,新建一批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等设施。

  新建居住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社区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社区健身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或建设标准的既有居住小区,要紧密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建设。不具备标准健身设施建设条件的,鼓励灵活建设非标准健身设施。突出做好体育公园建设与规划,新建、改扩建一批体育公园。

  8

  推广委托运营开放

  加快推进我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创新改革,积极实施“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工程。政府投资新建体育场馆应委托第三方企业运营,不宜单独设立事业单位管理。鼓励第三方企业参与已有公共体育场馆运营开放,逐步向委托市场管理转变,应托尽托。鼓励第三方企业运营学校体育场馆,全面推行保险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优化保险供给,利用保险手段分散和转移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独立承担责任,确保运营安全,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在保证本校师生教学、日常活动需求的前提下应开尽开。鼓励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为市民群众、学校和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免费或低收费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承办社区体育赛事。

  9

  加强信息化建设

  推动新信息技术在全民健身领域应用融合,建设全民健身信息化服务保障平台,与国家相关体育活动管理服务信息化系统共享资源、互联互通,实现对市民健身数据的科学分析管理,组织群众赛事活动开展,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能力。推进智慧健身中心、智慧健身园、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落实公共体育场馆等大型设施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

  培育“草根”组织

  打造“排球之城”“运动之都”

  10

  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

  引导、规范、助推、监管体育社团组织健康发展。注重发挥市、区体育总会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协调推动作用,建立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社区体育组织,搭建社区健身组织体系框架。进一步规范人群、单项、网络、公园、学校体育组织,培育发展体现群众健身兴趣,反映群众健身爱好的小型、分散、基层“草根”体育组织。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培养、评定、考核,全面优化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素质,培养与群众靠得近、贴得紧的社会体育服务人才。

  11

  深化体教融合发展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体质,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鼓励特色发展,协同推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冬夏令营等,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指导青少年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改革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协同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

  鼓励各区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由小学、初中、高中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的“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畅通优秀体育人才选拔渠道。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青少年体育推广、培训、高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

  12

  丰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

  创新开展和推广普及适合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符合国内外时尚潮流、体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科学文明的健身方式方法。倡导每名市民喜爱一项体育健身项目,养成经常锻炼的生活方式。发挥体育赛事杠杆作用,优化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多层次多项目多元化全民健身竞赛体系。完善市民运动会组织模式,举办社区、公园运动会,推进“排球之城”“运动之都”建设。支持各类体育组织、社会体育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承接群众体育竞赛活动。

  13

  大力推动居家健身

  创编居家健身方式方法,通过整合拓展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资源,向群众大力推广普及居家科学健身知识。继续做大做实“健身大讲堂”“科学健身一点通”电视栏目和“#今儿练了吗”抖音专栏。开展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创建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体系。

  减税、奖励等利好政策

  激励群众体育发展

  14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资金要调整优化投入方向,加大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资金支持力度。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加大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要重点向群众体育倾斜,加大投入比例。通过引导资金、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群众体育发展。积极争取体育领域项目中央资金支持。

  15

  落实税费扶持政策

  严格执行国家及我市关于体育领域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企业拥有并运营管理的大型体育场馆,其用于体育活动的房产、土地,减半征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提供体育服务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体育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税前扣除。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事业的体育捐赠支出,按税法规定的比例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经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16

  创新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对全民健身工作开展好的单位、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评选“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市民健身榜样”。鼓励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及社会资本建设运营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降低税费、完善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政策等方式支持运营机构健康发展。做好天津市“体育惠民卡”发行和管理工作。

  17

  加大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监管力度

  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及社会资本建设运营的体育场馆开放使用规范性评估督导,评选表彰一批开放服务做得好的示范场馆和专业运营机构。加强对公共场所室外健身器材配建工作监管,保障各类健身设施使用安全。对于已建成交付和新建改建的健身设施,要严格用途管理,防止挪作他用。确需改变的,应征得同级体育主管部门同意,先行择地新建。

【城事 | 提升改造2000个健身园!天津要打造“运动之都”!】​
  坐在阳台上

就能看到小区里的健身园

出门几步就能找到

喜爱的运动设施

篮球、健步走、乒乓球、广场舞

……

每个人都能很方便地

找到自己钟爱的运动场馆或器械

这就是咱们天津

正在推动打造的“运动之都”


天津市体育局公开发布《天津市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若干措施》,其中对加强体育用地供应利用、倡导复合利用模式、融合平急功能改造建设、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丰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推动居家健身等问题,给出了17条具体举措。

  增加体育用地 倡导复合模式

1

制定补短板行动计划

各区人民政府要开展本区全民健身设施现状调查,结合相关规划,2021年8月底前编制完成本区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要,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必须兼顾向社区群众提供健身服务,按有关规定执行。

2

加强体育用地供应利用

按照依法批复的天津市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有关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要将体育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科学制定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要根据体育设施建设的政策规范,合理确定并保障土地供应规模。已经确定的建设项目,要加速推进落实。

3

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

 暂时不具备建设条件的体育用地,鼓励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提供,用于建设健身场地设施,租期不超过20年。以先租后让方式供地的,健身设施建成开放并达到约定条件和年限后,可采取协议方式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出让的土地应继续用于健身设施建设运营。对按用途需要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土地,依照有关规定办理。依法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实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招标拍卖挂牌程序可在租赁供应时实施。

4

用好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

鼓励支持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建设体育设施,各区人民政府要梳理建立并向社会公布用地和资源目录。在不影响相关规划实施及交通、市容、安全等前提下,可应社会主体申请,提供城市空闲土地建设健身设施,并可依法按照兼容用途、依据地方关于临时建设的办法进行管理。健身设施由各相关方协商依法确定产权归属,建成后5年内不得擅自改变其产权归属和功能用途。社会力量可申请利用尚未明确用途的城市空闲土地、储备建设用地或者已明确为文化体育用地但尚未完成供地的地块建设临时性健身设施,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且不能影响土地供应。在不妨碍防洪、供水安全、森林保护等前提下,结合我市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绿色屏障建设,可依法依规在海边、河道边、湖边修建适合群众使用的特色体育设施。

5

倡导复合利用模式

鼓励支持复合利用城市文化娱乐、教育、商业等设施资源建设体育设施。支持对健身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功能整合,在不改变、不影响建设用地主要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复合利用土地建设健身设施,通过与具有相容性用途土地产权人达成使用协议的方式促进健身设施项目落地。在养老设施建设中,要配建充足的健身场地设施。

  新建改建体育场馆

  兼顾突发应急事件需求

6

融合平急功能改造建设

要统筹兼顾体育和公共卫生、应急避难(险)设施建设,突出平急两用、功能互补,推广公共体育场馆和大型公共卫生、应急避难(险)设施平急两用改造建设。新建改建体育场馆等设施时要预留改造条件,结合重大疫情防控、避险避灾方面需要,兼顾突发应急事件时发挥作用。

  应急避难(险)设施要增加体育功能,平时在不影响公共服务基础上要兼顾为群众健身提供服务。有关改造建设应符合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具体要求由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7

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重点解决中心城区体育场地面积不足的问题,倡导支持在街道、乡镇建设符合环保和安全等要求的气膜结构健身馆、装配式健身馆。推动社区(村)健身设施更新换代,提升改造健身园2000个,新建一批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等设施。

  新建居住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社区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社区健身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或建设标准的既有居住小区,要紧密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建设。不具备标准健身设施建设条件的,鼓励灵活建设非标准健身设施。突出做好体育公园建设与规划,新建、改扩建一批体育公园。

8

推广委托运营开放

加快推进我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创新改革,积极实施“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工程。政府投资新建体育场馆应委托第三方企业运营,不宜单独设立事业单位管理。鼓励第三方企业参与已有公共体育场馆运营开放,逐步向委托市场管理转变,应托尽托。鼓励第三方企业运营学校体育场馆,全面推行保险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优化保险供给,利用保险手段分散和转移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独立承担责任,确保运营安全,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在保证本校师生教学、日常活动需求的前提下应开尽开。鼓励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为市民群众、学校和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免费或低收费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承办社区体育赛事。

9

加强信息化建设

推动新信息技术在全民健身领域应用融合,建设全民健身信息化服务保障平台,与国家相关体育活动管理服务信息化系统共享资源、互联互通,实现对市民健身数据的科学分析管理,组织群众赛事活动开展,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能力。推进智慧健身中心、智慧健身园、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落实公共体育场馆等大型设施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

  培育“草根”组织

  打造“排球之城”“运动之都”

10

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

  引导、规范、助推、监管体育社团组织健康发展。注重发挥市、区体育总会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协调推动作用,建立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社区体育组织,搭建社区健身组织体系框架。进一步规范人群、单项、网络、公园、学校体育组织,培育发展体现群众健身兴趣,反映群众健身爱好的小型、分散、基层“草根”体育组织。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培养、评定、考核,全面优化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素质,培养与群众靠得近、贴得紧的社会体育服务人才。

11

深化体教融合发展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体质,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鼓励特色发展,协同推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冬夏令营等,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指导青少年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改革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协同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

  鼓励各区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由小学、初中、高中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的“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畅通优秀体育人才选拔渠道。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青少年体育推广、培训、高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

12

丰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

  创新开展和推广普及适合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符合国内外时尚潮流、体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科学文明的健身方式方法。倡导每名市民喜爱一项体育健身项目,养成经常锻炼的生活方式。发挥体育赛事杠杆作用,优化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多层次多项目多元化全民健身竞赛体系。完善市民运动会组织模式,举办社区、公园运动会,推进“排球之城”“运动之都”建设。支持各类体育组织、社会体育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承接群众体育竞赛活动。

13

大力推动居家健身

  创编居家健身方式方法,通过整合拓展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资源,向群众大力推广普及居家科学健身知识。继续做大做实“健身大讲堂”“科学健身一点通”电视栏目和“#今儿练了吗”抖音专栏。开展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创建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体系。

  减税、奖励等利好政策

  激励群众体育发展

14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资金要调整优化投入方向,加大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资金支持力度。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加大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要重点向群众体育倾斜,加大投入比例。通过引导资金、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群众体育发展。积极争取体育领域项目中央资金支持。

15

落实税费扶持政策

  严格执行国家及我市关于体育领域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企业拥有并运营管理的大型体育场馆,其用于体育活动的房产、土地,减半征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提供体育服务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体育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税前扣除。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事业的体育捐赠支出,按税法规定的比例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经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16

创新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对全民健身工作开展好的单位、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评选“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市民健身榜样”。鼓励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及社会资本建设运营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降低税费、完善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政策等方式支持运营机构健康发展。做好天津市“体育惠民卡”发行和管理工作。

17

加大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监管力度

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及社会资本建设运营的体育场馆开放使用规范性评估督导,评选表彰一批开放服务做得好的示范场馆和专业运营机构。加强对公共场所室外健身器材配建工作监管,保障各类健身设施使用安全。对于已建成交付和新建改建的健身设施,要严格用途管理,防止挪作他用。确需改变的,应征得同级体育主管部门同意,先行择地新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检查组对我市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强调,要慎终如始,持续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要加强联防联控,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要完善应急预案,
  • 我们没有以后了昨晚我冷静了很久,终于决定放弃你了,放过你,也放过我自己,至少坦坦荡荡有个结果,不然总是患得患失,从期待到失望这种感觉,你永远不会懂,从不舍到放下
  • 【全亚洲仅分到60支配额】【每瓶酒标背部独立编码】【2016NAPA超级大年】 【产量稀少】 Trefethen Family Vineyards Hillsp
  • 记录生活 : 现役大学生生活日常(设计专业)[求饶] bjd、 jk制服、同人、乙游玩家……[awsl] 我回来啦! ——————————————
  • #SWEAT BEAUTY中秋大促#月圆时刻,不做月半女神~中秋团圆大吃大喝,不要忘记运动保持身材哦~9.17-9.19期间,SWEAT BEAUTY优惠来袭,
  • 昆明西华公园有条鲜花隧道,阳春三月踏青赏花,在数万人涌往“圆通花潮”时,到西华公园漫步垂丝海棠花隧道,那是很惬意的享受。 西华公园数百株垂丝海棠沿着公园主游路
  • 行乞老人向他们讲了自己几十年来贫病交加的辛酸遭遇,百忍堂的人听了很同情他的身世,就叫老人先住下来,安心养病,等病好后再走。一提分家,男女老幼都非常难过,可是,这
  • 나이가 들면서 느끼고 싶지 않은 감정을 느끼고 하지 않던 생각을 하게 되던 요즘이였는데 자연과 대화로 많이 치유받고 가는 느낌이다~~✨ 어떻게
  • 【商品】fanbiya 炮筒重低音入耳式手机小米 【原价】29.80元 【领券后】14.80元 【电脑下单】: 【手机下单】:复制这条信息¥QLZQ0T0s4y
  • hi亲爱哒小伙伴们又和大家分享绝绝子的婚礼了哈今日分享必然干货结合大屏幕把原本不大的舞台拓宽之后你发现厅都大了一圈,今日分享十八桌的一个酒店啦~新人想播放婚纱照
  • 面饼是由荞麦粉、小麦粉等制作的,非油炸,不添加白面粉,属于低GI、低脂肪的的产品了,适合健身和想要减脂的姐妹~面饼煮3-5分钟即可,做汤面、炒面、拌面都行,煮好
  • 独家慕雪姐​‎ ͏  !‮师!‬傅加‮很持‬久才‮意愿‬独家出给‮们我‬!分两个版本‮通普‬版功效:1⃣让男‮心人‬甘情愿‮你为‬花钱(只爱你,宠你,愿‮对意‬
  • 吉他弹唱谱〈光的方向〉张碧晨 ✨"循着光照的方向 把你遗忘 回忆折旧成我倔强的模样" 〈光的方向〉由萨吉作词,金大洲作曲,张碧晨演唱,是电视剧《长歌行》的片头曲
  • #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 赶在五一假期的尾巴 看完了这场电影 青春片很容易让人觉得有些桥段真的好俗 可是仔细想想 我的青春好像比青春片还要俗 最让我佩服的就是
  • 千金人物 陈抟老祖有言: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
  • 有个很好很好的小伙伴要离职 三个月前在这里认识的,算是接风 现在在这里结束,算是散伙饭 坐的同一个位置 我们自我介绍一遍你就准确的叫出我们各自的名字 我说:
  • #刘宇[超话]# #黑人牙膏白酵素助力创造营刘宇闪耀闯关# 来谈谈我今晚的感受吧,我觉得我追星很多时候会自我感动且非常喜欢深挖偶像+吃瓜。最近一直有逛d
  • #早安心语# #黄石检察在线# 付出跟收获成正比,不要去羡慕任何一个人,别人有的那是他努力得来的,你想要的要自己努力,争取每天付出一点,告诉自己只要够努力
  • 七月初七近十几年人们称之为中国的情人节…情人的定义在这几年也发生了质变,不再有贬义色彩了,更多的是大爱,就像西方2.14刚为人知时都以为是破鞋们过的节一样…中国
  • #狼与香辛料# 关于我在番剧里学经济学的事情… (果然我大学的西方经济学只有60分这件事影响了我看番…)[允悲][允悲][允悲] 居然要仔细看弹幕然后暂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