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活在全息宇宙的影像里

中国佛教有八大宗派,到如今流传最广的是禅宗和净土宗。唐朝时非常兴盛的一个宗派叫华严宗,其源头可溯至法顺。法顺之所以被尊为“华严初祖”,在法顺所著华严五教止观)中,提出了“五教”之说。

第一是“法有我无门”——小乘教。认识自我是空,不知道诸法亦空,“我无”而“法有”,是小乘的止观方法。

第二是“生即无生门”——大乘“始教”。包括大乘空、有二宗。空宗以为因缘故生,本性无生;有宗认为境无识有,识有是生,境无是无生,圆成实性无生无灭,这些都是在承认客观现象后又否定客观现象真实性的说法,是针对某种根性的人而言的。
第三“事理圆融门”——大乘“终教”。依据是《椤伽〉等经的“真如缘起”论。所谓“理”,就是“心真如门”,也就是宇宙的本体,所谓事,即“心生灭门”,亦即宇宙万有现象。认识到本体现象真实如一,互不妨碍,不再执着于空有,亦不需再破这个破那个,安然不动,这是大乘“终教”。
第四是“语观双绝门”——大乘顿教。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达到一种神秘直觉体验,不再假借言说,因此也就达到行禅坐亦禅的高明境界,有点类似于禅宗顿悟的说法。

第五是“华严三昧门”—— 一乘“圆教”。这主要指的是“法界缘起”学说,明白无误地搞清楚了世界的本质,也能随顺世间一切现象,从而达到一种任运无碍的状态,“圆”者,达到圆满无碍境界也。

华严宗的理论中心是法界缘起说。无尽缘起论是华严宗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认为凡所现象,皆从因缘而起;因果之间重重涉入又互不干涉;可以一物为因,万物为果,也可万物为因,一物为果,彼此重叠涉入,圆融无碍。无尽缘起论运之于法界,则有法界缘起说,法界缘起又有四法界、一真法界等多重涵义。

“法界”是佛教专有的术语。“法”,事物;“界”,分界,类别。一切事物的总类即称“法界”。在华严宗人的心目中,法界即是万物本原——真如和一切现象的总概念。所谓法界缘起,是说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由真如(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生起,生起的过程起作用的是因缘,缘起即是法界,法界即是缘起,彼此涉入,不即不离。华严宗称这种状态叫“圆融”。

法界缘起论提出的依据是对《华严经》的发挥。《华严经)经描述了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悟的境界,说在这样的境界里,宇宙万物同时显现,不仅显现天堂,而且显现地狱,乃至十方诸佛世界,无不在释迦牟尼的证道境界上自然显现。这仅仅是空间,时间也不例外,过去状态、现在状态、未来状态也都在这一念之中显现出来。总而言之,三界十方时空的全体显现于一种境界之中。

华严宗据此推论说,世界的一切现实(包括时空两个方面)之间都是互相通达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现象与本质不二,个体与整体如一。这样,在《华严经》“无尽圆融”思想的指导下,吸取《大乘起信论》的真如缘起说,华严宗建立起了法界缘起论。

华严宗首先否定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们的逻辑与空宗的逻辑没有多大区别,既然是缘起,就没有独立存在的体性。不过法藏在缘起学说中更强调本体的作用,他说:“达无生者,谓尘是心缘,心是尘因,因缘和合,幻相方生。由从缘生,必无自性,何以故?今尘不自缘,必待于心,心不自心,亦待于尘。由相待故,则无定属缘生;以无定属缘生,则名地生。”

这里法藏论述了心与尘的关系,尘是外缘,心是尘的内因。心与尘之间实际上是彼此相生的关系。心与尘和合在一起,就生起种种事相。说到底,心仍然是一个决定因素,但既然生起尘来,心也就成了与尘相对的存在了。

尘是心变化而出,心本身是超越事物的存在,那么实际上再大的事相与再小的事相也是没有大小可谈的,在事相的层次上说大说小,说长说短,如果看一下它与心的关系的话,则不过是一种“心”境而已。法藏介绍说:“通大小者,如微尘相是小,须弥高广为大。然此尘与彼山,大小相容,随心回转。且如见高广之时,是自心现作大,非别有大;今见微尘小之时,亦是自心现体小,非别有小。”这就是说,不管大小,都是自心变现,自心变现出大、小的事相,不是另外实存一个大与小。

根据这样的逻辑,华严宗人提出了很有气势的命题,“芥子纳于须弥”,“海水纳于毛孔”,后世有芥子须弥的成语,大致发端于此。又有不少佛教信徒,开口闭口“一瞬间含永远,一微尘映世界”,原话也都出自华严宗经典。自心变现是华严宗立论依据,但具体论证时,他们觉得仅仅说什么东西都只是变现太简单化了,所以又反复地去论证“一”与“多”的关系。在“一”与“多”的关系上,他们先抽象地承认“一中有多,多中有一”的辨证关系,进而,通过自己特有的逻辑方法,推导出“一即切”,一切即一”的结论。

所谓圆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大和谐,大相通。说的更玄一点,就是说每一个时空点之间都是互通的,从任意一个时空可以进入其它所有的时空。它们之间从根本上讲没有大小、前后的决定性,可以顺着走也可以倒着来,可以从小针尖进入大世界,也可以把大世界放入小针尘里。《维摩经》里谈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时,曾说菩萨把七劫变为一日,一日变七劫;又能在一间小小的屋里安放无数巨大的莲花座,而屋子外的世界并未受到影响,这就是一种解脱的神通。又比如《法华经》里说,娑婆世界实为净土,只是因为众生心地有污垢才觉得它是垢土,又说世界不管如何成住坏空,释迦的乐土不会变迁,这也可说是一种圆融境界。

华严宗谈圆融时常常提到帝释天的宝珠网,所有的宝珠都能映显其他宝珠的形象,这样重重无尽(如现代科学的全息影像)。法藏为了开导弟子还曾用镜子作过实验。说起来有点象全息照片,每个点都包含整个图像,华严宗的圆融也是如此,每个时空点都可以是整个时空界,以至于“于佛一毛孔中即有一切佛、一切处、一切时乃至一切益,如一毛孔一切遍法界,诸毛孔现,皆亦如是。”

法藏的思维则充满佛教特有的思辨意味,他说:“融念劫者,如见尘时,是一念心所现,此一念心现时,全是百千大劫。何以故?以百千大劫,由本一念,方成大劫。既相成立,俱无体性,由一念无体,即通大劫;大劫无体,即该一念。由念、劫无体,长、短之相自融。乃至远近世界、佛及众生,三世一切事物,莫不皆于一念中现。何以故?一切事法,依心而现,念即无碍,法亦随融。是故一念即见三世一切事物显然。一念即百千劫,百千劫即一念。”
世界万有的生成、发展全过程以及彼此间的一切关系放入一念之间,一点之中,彻底地打通一切相对性的界限,从而显发出所谓真如佛性解脱境界,就是华严宗的主要理论特色

75.《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第42讲下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嫩寒锁梦正月春

四方云集扬州城

稽首恭闻惊天法

六动一时法眼明

不应虚空,无从自出:所以这个虚空既不是从凿子出,也不是从挖土出,也不是从凿子与大地和合出。这也带一点强词夺理,反正就是这些范围。无从自出,虚空不是自然就有。也就是说,你还离不开凿子和土这种因缘之法。它是随着凿土这种因缘而显现。既然是显现,它是不是本来就存在呀?是叫我们要体悟当下。

我们当下这个肉团当下是不是虚空啊?是虚空。一滴雨、一片风、一团火,当下是不是虚空?既要用智慧来悟,又要用世间的逻辑推理来悟。性水真空、性火真空、性色真空、性风真空,是不是都是真空啊?这个性肉团是什么东西呢?性嘴巴是不是真空啊?既然都是真空,有没有哪一样不是哪一样?

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这个「若」是肯定的语气,法尔如是,就是这样啊。性圆周遍,这是它的本性,就是它的本来面目。虚空之性是不是地性、水性、火性啊?是不是人性、牛性、马性啊?佛性、菩萨性、魔性、妖性、强盗性、天性,都是一个东西。因为它就是一个念。所以「此虚空,性圆周遍」,就是虚空之相已经归入妙如来藏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啊!前面讲到十八界,这里讲到已经五大了,讲到二十三了,无非就是咬住这句话不放。没有哪一法不是妙真如性。性无大、小、多、少,性无香、甜、苦、辣,性无有情、无情之分,它可以现种种相,好好地观照。 

性圆周遍:一切法都是一个念,一切法没有哪一个法不是哪一法,一念万法,万法一念。这叫圆融圆满圆通。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间,东南西北上下十方,一切万法统统包含在内。这就是真心本来面目的特征。如来藏为总,万法为别,互为总别,互别为别;别就是总,总就是别;一就是无量,无量就是一。这个一就是那个一,这个二就是那个九,这个八万就是那个九。同类不用讲,不同类呢?三斤风就是八斤雨,八斤亮光就是九两声音,好不好玩呐?世间法讲不通,在圆教里统统讲得通。有其理必有其事,有其事必有其理。我们的心不可思议

菩萨发心,不会计较别人对自己如何长短,只是一心想怎样去教化众生。因为你是悟者,你在悟中,他就是你,他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真正搞明白了,你身上的附体会拜你为师。有邪魔入侵的时候,只问你心亮不亮,只问你心软不软。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应该生欢喜心呢——哎呀,我痛苦就痛苦点吧,一起听印广法师讲《楞严经》,咱俩一起成就。你如果老是带着轻慢心、恐惧心、对立的心——哎呀,哪个高人慈悲慈悲,你给我把这个老祖宗送掉吧——他才赖着不走呢。

实在不行,这个命送给你算了,正好往生到极乐世界去,我不信你来世还附到我身上来。他真正把那个心树立起来,那个邪魔能不能附得上啊?为什么不能?他心量大了,心亮了,那阴间的众生眼睛睁都睁不开,根本靠近不了你。我们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善用其心。善待别人,善待一切。他来找你麻烦,你应该感恩帮你消业障。吃苦了苦,明白吗?你感恩都来不及。没有哪一法不是道。让你受骗,让你痛苦,是不是都是道场啊?都应该感恩,这是真的。这就叫「性圆周遍」,圆了没有?周了没有?遍了没有?可不是来讲口头禅呐。

本不动摇:讲虚空当然不动摇,那这个小空动摇了没有啊?你挖了一个空,没有挖之前它在不在这里啊?挖了以后是不是还在这里啊?那我们这个水从这里流到那里去,水动摇了没有啊?没有。尽虚空遍法界是不是它自己一个本体啊?它有没有流到心外去呀。我们看到是动摇,实际上动中有不动。我们这一世是扬州人,前世是北京人,前前世是天人,你动摇了没有?尽虚空遍法界哪一个不是你呀?

越是真理越简单。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就是如是我闻,就是阿弥陀佛,就是本来虚妄,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是不是?这几句话就是一句话。把哪一句话搞明白,你解脱了。

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前面没有讲这里冒出个均名五大,是因为讲空无形无相,性圆周遍,我们容易理解。而讲地水火风性圆周遍,不容易理解,是加深我们的观照。比如那火把水蒸干了,水灭了没有?它是不是变成了气?那么气生了没有?这是「本不动摇」,变来变去还是它自己。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阿难!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来藏。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这是重复解释。汝心昏迷,以阿难这个当机来说一切在迷惑颠倒中的众生,迷于佛知佛见,惑于名闻利养。不悟四大:一切的名闻利养从肉团身到金银财宝,有没有离开这个四大?是不是都是地水火风四大组成的?所以在《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里,第一关就是四大假合,使我们首先对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有个基本的了解。元如来藏:四大怎么来的?是不是心现出来的?是不是意识变出来的?在没有变出来之前,我们的心是不是无形无相啊?在变现出地水火风以后,地水火风当下还是那一个念。

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如果把虚空当成是出,当成是入,那就叫因缘戏论法。如果把它当成是「为非出入」,是自然的,那叫自然戏论法。注意,真心本来面目可以不变随缘,不变随缘呐。所以,有出入无出入,它不妨出入,你怎么样讲都行。

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如果按照前面的格式,应该是「性空真空,性空真空」。虚空的本性就是无形无相的真空。虚空虽然没有形状,但它毕竟还有形。而真空之性当下就是有形有相的那个虚空。这里改成「真觉」,是为了方便理解。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段经文不再解释。因为这个虚空比较特殊,这里作个补充提示。我们随着同分妄见而现出这个大虚空界,而凡夫、天人、菩萨、如来所体会的虚空之境是天壤之别。因为各人的心量不一样,所以虚空的大小也不一样。

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以一个「井空」来比喻无量的井空,一即是多,一多不二。讲经说法的人要学会由浅入深,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这就叫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宁有方所:哪有什么方向?哪有什么处所啊?方和所是我们凡夫的一种分别。真心本来面目没有一方一所,但是它可以现一方现一所。《金刚经》讲空和有是不是相对呀?《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也空也有,讲能生所生,能造所造,所以这也是对待法呀。

唯有《法华经》《楞严经》讲圆满大法万法都是一个念之所变现,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你说断烦恼证菩提,烦恼就是菩提。你说解脱为佛,凡夫就是佛,佛就是凡夫。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解释同前,不再重复。

 

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无暗。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必一于明,暗时当灭。灭则云何,见明见暗?若明暗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这是七大里的第六大,将我们这个见性来会相归性。见性在这里叫「见觉」,是把前面的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等六根中的见性来笼统说为一个见大,也就是第七识。见觉无知:这个「无知」不是没有知觉,它是没有分别心。

怎么没有分别心呢?它是无念而分别的那种分别,它只是客观地显现。它不像六识那样分别,前面讲过了。五种俱生意识是一念分别,叫直觉,它能感觉到。到了意识心来讲,叫计度分别。那这个一念分别、计度分别,是不是都通过这个见觉见到才有啊?

见觉在一念之间可以有1280万亿亿次的生灭,就像流疾不见,凡夫感觉不到。在这里又不便于把问题讲得太深,这是不是方便法呀?讲它无知,它却是一个灵体,怎么能叫无知啊?

因色空有:实际上讲它是不是有知啊?它可以随缘显现,随缘妙用。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祇陀林」是佛修行的道场。因旭日东升而一片光明,因夕阳下山而一片昏暗。设居中宵:「中宵」是夜里十二点钟前后。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大家对此司空见惯。则明暗等,因见分析:见觉随着这个明暗之缘而显现出它的那种分别性,这个分别性叫无念分别,也叫无知,要注意。讲无知不等于它没有这种灵性。不能讲它不知,是讲它不分别;或者是无念分别,但它必须知道。虽然知道,但它感觉不到什么刺激啊、光亮啊、什么什么东西……是不是?它就没有不舒服的那种感觉。

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注意,这里句法已经有了改变。见觉是因明暗而有?还是虚空而有啊?还是怎么样啊?

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无暗。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如果我们这个见与暗是同一体的话,那么,它能不能见到明?「亡」就是没有的意思。必一于明,暗时当灭:按照逻辑推理,如果讲我们的见与明暗虚空是同一体的话,会造成什么错误的推理呢?与明一体,就不能见暗。与暗一体,就不能见明。但逻辑推理不能定案,最后用事实来讲话。在事实上,我们这个能见的见既能见明,也能见暗。灭则云何,见明见暗?如果与暗在一起的时候不能见明,见是不是灭了?那不能见明,是不是也就不应该见暗了?若明暗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这里「若」是如此。那么根据这种情况来讲,明和暗,「殊」就是说,明来暗灭,暗来明灭,它是一种生灭法。见无生灭:我明来见明,暗来见暗。我这个能见不能灭,这是我能见的这些东西。注意,在这里,能见、能听、能闻、能嗅、能想,是不是一个意思?所以在这里要把这个「见」呢,统贯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见。一云何成:「一」就是同的意思,你怎么能讲它是同一体啊?

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这是按照世间法的逻辑推理:既然不同就是异嘛,那我们看这个异能不能成立。异的话,如果见离开了虚空,离开了明暗,它能不能显现这个见呐?所以前面是破和合,这里实际上是破不和合。所以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和合非不和合,离开明暗和虚空来谈见的话,就等于讲龟毛兔角。

明暗虚空,三事俱异:这里这个「俱异」可以解释为离开、分开,从何立见?这个见从何谈起。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这是第三破,破「或同或异」。明和暗是相背的,你不能讲它「或同」。离开这三个东西,离开明、暗,离开虚空,「元无」就没有见,你怎么讲「或异」呢?同不得,还又异不得。这就是讲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是随缘而现,还又不是随缘而生,也就是非因缘非不因缘。

#世界佛教之论坛[超话]#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心

真正的佛法就是把握自己的心,别让自己的心那么散乱。心散乱了活得就辛苦。

心到底在哪?现在一说心我们都往内找,但是心不在里面。心无处不在,到处都是我们的心。弄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心。“不能动心、不能动心,”那个时候心正在动。“心不能随境转”,那个时候心已经转了。不是特意去控制它,也不是刻意去把握它。什么时候都能了知自己的心,心自然而然就不动了。

心一动就造业了。不管善业恶业都是造业,造业了就有因果了,就要感受果报。有因果就有戏论,有戏论就有轮回。心不动,也不造因、也不受果,这时候对你来说没有因果。心不动才是真正的善,遇到顺境不动,遇到逆境也不动,不受任何外在的影响。现在我们看看自己,遇到顺境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遇到逆境的时候痛苦得不得了,这就是动心,都是痛苦!

明白了自己的心,见到了自己的性,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心,才能不动心,之前怎么努力也不行。我们知道有白天和黑天,天亮了也没有什么可高兴的,天黑了也没有什么可痛苦的,我们根本不在乎这些,心也不会受影响。如果有一个人不知道有白天和黑夜,天突然黑了,或者突然亮了,他就会受影响,这就是心动。我们遇到的任何外境都一样,如果我们真了解了,就不会在乎,不会受影响,这叫不动心。如果你还刻意控制它,说明你还是没有放下。什么叫放下?你看透了,真弄明白了,那时候才是放下了。之前没有放下的时候,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能,然后控制自己,束缚自己,这本身就是压力,就是痛苦。

学佛是轻松自在的,越学越清醒,越修越勤奋,这才是有修行。如果越学越糊涂、越傻,越修越懒,越来越不爱生活,不爱工作,你就修偏了。在生活和工作以外,我们没有修行。在会生活和会工作以前,我们没有佛法。

随时随地改掉自己的毛病,认清自己的过错,好好地过日子,好好地上班,好好地待人处事,这就是学佛,这就是修行。  

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如果你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你还是个废人,根本谈不上是学佛的。我们的修行就是在生活中待人处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心。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法上的分析,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7、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有其余势,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之为我。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三句话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中本来无常,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憎、痴、疑、慢等种种烦恼。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末那识所执着的我是什么呢?就是最后一个阿赖耶识。

8、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由无明(无明二字的含义见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

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 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阿弥陀佛!
#一周公吐哺一##妙茹云莲华##印广法师讲法华楞严圆通法门##观世音菩萨闻思修##传统文化之论坛##早晨的心语##传统文化国学之精髓#
(文章,来自网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❶❺成不成熟与年龄关系不大不要拿年龄给自己设立太多绊脚石❶❻如果你是对的 你没必要发脾气如果你是错的 你没资格发脾气❶❼求人不如求己 靠得住的永远都是自己自立自
  • 願時光能緩,願故人不散;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願你惦念的人能和你道早安,願你獨闖的日子裏不覺得孤單。願你路上有良人相伴,願你所有快樂 無需假裝,願你此生盡興、赤誠
  • #王一博推云掌打戏受伤# 其实他拍戏一直都挺拼的,不管是高空威亚还是动作戏,他都自己上,从不叫苦叫累,生病受伤他都用“忘了”轻飘飘带过,小伤小碰更是不在话下
  • 】近日,一双新配色 Dunk 释出实物,有个细节还真没见过。】近日,为迎接 Air Force 1 诞生 40 周年,一双新配色释出官图。
  • ”希望属于颜淡生命中的那道暖阳早点到来,颜淡就不用经历如此这般反复的虐心了。#任嘉伦[超话]#任凭碎雨乱流年嘉露逢春了如梦伦色堪载君俏颜一字一句声述着你的故事嘉
  • 张玮和作为伴郎的吴莫愁、苏醒、曹轩宾拿着红包前来迎亲,Momo的反串成为让人惊喜的大亮点。张玮和作为伴郎的吴莫愁、苏醒、曹轩宾拿着红包前来迎亲,Momo的反串成
  • 适应能力极强,喜阳喜水不耐涝️在温度-20℃~40℃都能正常生长日常需多晒晒太阳☀️,适量浇水这样它才️以长得越发迷人哦~#绿植##植物##植物科普大赛##花卉
  • 每周二12点结算之前一周的数据,话题热门页互动量最高的小可爱就有机会获得签名照哦~秋天的时光感觉走的如此之快,就连渴望中地那份秋阳的温暖,也在花草中悄然间飞速地
  • 当时我发小已经在洗澡了,她是个很精致的女孩子,而且基本不喝酒,问了下她去不去,不出意外的让我们两个自己滚去吃了,给她带点回来就行。但为什么我那么感谢那家烧烤难吃
  • #TF家族[超话]#我说你啊 搞不搞笑 lzl不删留着给你们上香吗?你要这么说 那我就得好好捋捋p2 时间最早的lzl 时间线都看不清了我劝你别玩太多手机 爱
  • 七夕节更像是回忆前世恋人的、他照片上的他就是我前世的恋人之一、以致于第一次见他我俩回家都做了同一个梦、当我认识回民阴魂时我发宋小人的相片给他看、因为他和我一样都
  • ”与此同时,民警发现驾驶人脸色发红,车内能闻到明显的酒气,遂对其进行酒精测试,测试结果为77mg/100ml,属于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违法行为
  • 李嘉欣冬季型美女代表,关之琳,王祖贤也是,画上大红唇就能艳压群芳的那种,越浓越艳的妆越能衬托出她们的美丽,有个香港小姐冠军叫杨宝玲,当时她选上冠军以后,很多路人
  • 想起来mon的台词了,“三年前你去哪了”哈哈三个月前你去哪了所以现在追忆也只能是追忆了,细细一想确实罗曼蒂克哦,有沃柑有羽毛球还有普鲁斯特,但是过去的事我还是愿
  • 面对大树,小草安然自得,做最好的自己。而当我们深陷“黑夜”的时候,我们也要相信自己会有开花的季节,因为生命在达到某一沸点之前注定要享受很多的煎熬和等待、痛苦和折
  • ///尺寸:19 6 16#春天在哪里#古奇 珍珠包 Gucci1️⃣7️⃣专柜爆款 网红同款小号小可爱出货咯萌翻少女心 经典之最gucci拼色锁扣小方包走秀款
  • 就知道牛仔裤有多百搭多显瘦了,基本一年四季的穿搭都少不了的一款,特别是黑色,小腿有肉肉的女生都能轻松驾驭,秒变大长腿[憧憬]这种款式和质量搁线下实体店一条没有1
  • #炎亚纶退出粉丝群聊#OK,我也没骂他,10年的喜欢不值一提,可能是我不配吧以前还能自欺欺人说他只是活的太清醒,他只是站在人类角度而不是国家角度一直觉得得过且过
  • 8.13 天气 高温 今天早上我五点多就起床了 原因是因为我要去爬山 然而昨天夜晚我姐为了爬山能拍出好看的照片 试了一个多小时的衣服 好不容易要睡觉了 等到睡到
  • 太乙金华宗旨——第三章回光守中 回光之名何昉乎?昉之自文始真人也。回光则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所谓精思者此也,纯气者此也,纯想者此也。初行此诀,乃有中似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