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典:《论语.宪问》14.28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此章多数人认为应与上章合为一章。
▲位:职位、本职。此处可看作是人在社会、团体中的职分和应尽之义务。一说专指政位。黄勉斋曰:“位,身所处之地,越所处而思,则为出位矣。”
▲此艮卦之象辞也:艮(gèn),代表山,意为“静止”。本卦是同卦相叠,上下卦均为艮为山为静止,两山重叠,困于山中,此时宜止不宜进。《艮》卦中的对应爻均不相应,不能相互帮辅,因此有受困而止之象。君子应该抑制自己的欲望,调整自己的言行,止得其所,才能“无咎”。《序卦传》说:“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当止则止,当行则行,动静相宜,才是成事之道。《杂卦传》说:“《震》,起也;《艮》,止也”,《艮》卦与《震》卦相反,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进入相对静止的状态,静止如山,当止则止。不论是行动还是静止,都应该根据时机而定,这样才能无灾无祸,才能拥有前途光明。《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意思是:《象辞》说:两山重叠就是《艮》卦的卦象,君子应该思考不超出自己的位置。

■现代翻译:曾子说:“君子思虑不超出自己的本职。”

●何晏等《论语集解》:孔安国曰:“不越其职。”

●皇侃《论语义疏》:诫人各专己职,不得滥谋图他人之政也。君子思虑当己分内,不得出己之外而思他人事。思于分外,徒劳不可得。袁氏曰:“不求分外。”

●刑昺《论语注疏》:此章戒人之僭滥侵官也。言思虑所及,不越其职。

●陈祥道《论语全解》:事君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冒。乱者,非所谓知务也;冒者,非所谓知分也。

●朱熹《论语集注》:此艮卦之象辞也。曾子盖尝称之,记者因上章之语而类记之也。范氏曰:“物各止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故君子所思不出其位,而君臣、上下、大小,皆得其职也。”

●张栻《癸巳论语解》:位,非独禄位之称。大而君臣父子,微而一事一物之间。当其时,与其地,所思有所止,而无所越,皆为不出其位也。非有主乎其中者,其能然乎?

●清《四书解义》:此一章书是曾子述艮卦之象辞以示人也。曾子曰:凡人心所用为思,身所处为位,思适安乎其位,天理之公也。思茍越乎其位,人欲之私也。是以君子即其见在所居之地,求其日用常行之道,如为君臣则思仁敬,为父子则思慈孝,为兄弟则思友恭,貌言视听则思肃乂哲谋,君子之心惟安于所遇,如此盖艮者止也。君子观艮止之象,而知物各有其分,故思亦止于其分。世之憧憧往来,邪妄胶扰而莫能自制者,其亦未审于慎思之义耳。故宋儒程子曰:“人心不可有所系。”又曰:“心要在腔子里正。”所以教人慎用其思,善用其心,以全此虚灵不昩之本体耳。

●刘宝楠《论语正义》:毛氏奇龄《稽求篇》:“或古原有此语,而夫子引以作《象辞》。曾子又引以证‘不在其位’之语,故不署‘象曰’、‘子曰’二字,亦未可知。”《中庸》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已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郑注:“不愿乎其外,谓思不出其位也。”

●钱穆《论语新解》:本章承上章而类记之。或是《泰伯篇》记者未知有曾子此语,而记此篇者知之,故遂并著之。位指政治上之职位言。从政当各专己职,越职出位而思,徒劳无补,并滋纷乱。本章又见《易.艮卦》之《象辞》,疑《象辞》后出,非曾子引《象辞》。

●南怀瑾《论语别裁》:这句话可以作为解释《为政》中“《诗》三百,一以言蔽之,曰:思无邪”那句话。同时也是上面“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注解。一个人,不要太不守本分。不守本分就是幻想、妄想,徒劳而无益的。

★此章论心思行当动静相宜也。唐文治曰:“曾子引之,以为省身守约之要。位者,兼性分、职分而言。性分之位,喜怒哀乐、视听言动是也;职分之位,君臣父子五伦,以及富贵贫贱、夷狄患难之境是也。”知物各有其分,故思亦止于其分,“治一事之理,即治万事之理”。此章宜参《易.艮卦》解之,君子应克己,逆境时,寡其过,慎其行,讷其言,知当止而止,心持中而自求脱困也;顺境时,知动极则止,知居安而思危,有临渊之预谋,有取舍之不惑,有随心之不逾矩,不顺势而过为,皆俟时机而定,则事德可有得;处平时,微而一事一物之间,皆当其时,与其地,所思有所止,而无所越,所行守其分,皆不出位。 https://t.cn/RxRVHIh

五台山善住寺(龍王廟)文殊讲堂:一起学《坛经》:般若品(六)​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般若品·第二卷(第六段)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自己是一本无字天书  修多罗是印度音,就是“经”的意思。六祖这里说一切的佛经,不论大乘小乘,不论在十二种体裁的经中怎样说,都是因为有了众生,才可能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了众生,那么一切万法都失去了作用,何况佛法。因为有了不同根器的众生,佛才分别说了十二门的法。为什么“智慧性方能建立呢”?一是佛能说,二是众生能听懂——因为众生本具佛性智慧嘛,不然,佛说这些法有什么意义呢?古今一切万法,都是来自人的认识,都是人与环境的矛盾的产物。如果没有人的认识,哪里去找这些法呢?三是因为人世间的众生有那么多的烦恼,陷在生老病死之中不得解脱,佛才相应地说了那么多的法。有一个烦恼,就有一个相应的法,两者是相依互存的,关系是可以转变的。烦恼可以转为菩提,愚人可以转为智者,凡夫可以转为佛。六祖巴不得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自己本来就是佛,所以一再把话挑明:“不悟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以自心顿见真如本性。”
  老修行中常有这么一句话:自己就是一本无字的天书,里面什么法都有。但一般人不知道翻自己这本书,老是在外面求秘方、求口诀、求密传。六祖在这里处处强调这点。“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自心内有知识自悟”,所以,一定要认识自己就是一本天书,要在自己身上用功夫。有的人读经读迂了。看到六祖说:“不悟佛是众生”就火冒三丈,佛还会迷吗?还会不悟吗?当然佛是不可能迷的,六祖这里用的是反语,让众生增强信心,从而强调了“自性”、“自悟”这一关键问题,把话也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但真正要众生悟入也不是容易的,你说祖师们急不急呢?唐代道吾禅师看见老师药山禅师接引两个师弟,其中一个师弟老是上不了手,回答不出,道吾在一旁急得把自己的手指都咬烂了,他在想,这么简单明白的事,你为什么还不能懂呢?你为什么不能在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呢?你就是真如,为什么不能直下便是呢?
  这里要谈一谈善知识的作用。六祖说:“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这里五祖是善知识,对六祖的大悟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六祖悟后又干什么呢?是不是到山里去了,到净土里去享福呢?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还没有得度,怎么能不管呢?悟后的六祖又成了众生的善知识。要知道,大道无私,佛法无私,里面是没有什么秘密而言的。佛法是众生的法。没有众生,哪来的佛法?不度众生,就不是佛法。所以对世间的事,要积极去做,要多为众生着想。有的人关在家中修“报化”,不知为众生做事才是你修报身,化身的根本道场,自私自利的那个心,怎么修得来报化呢?六祖确实是明眼人,他处处为众生着想。对上根的人,六祖希望他们“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对下根的人,不能自悟的人,六祖希望他们“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所以,一般人能找得到“解最上乘法”的善知识依止,是有大福份的。佛教中常说:“人生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嘛,那解最上乘法者就更难遇到了。“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只有善知识才能帮助你把自己本来具有的菩提心发动出来。
  这里再强调一下自己的这本无字天书。六祖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六祖这里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佛都可以从自己这部天书中产生出来啊!可惜一般人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但如果遇到了大善知识的开示,便能自见。大家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求道的心,求解脱的心,是否迫切而坚决呢?道不远人,而人自远之。我想,如果求道的心迫切,并持之以恒,那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必定会有花开见佛的日子,乃至“一悟即至佛地”。
  有人说只有上根利器的人、大知识分子才能学禅宗,下根的人就不能学。其实这是外行话,禅宗是三根普摄,对文化低的人更为适宜。你想,佛教中的其它宗派,如中观、唯识不知要读多少年的书才入得进去。玄奘大师在印度十六年,一部《瑜咖师地论》就学了整整三年。后来回到长安,介绍“一本十一论”,一本就是《瑜伽师地论》,因为其中的内容太多了,到了后来就有十一种“论”来帮助理解《瑜伽师地论》。要把这十一部论看完,就是大学者们,没有几年的时间,通看一遍都困难。再说《般若经》就有六百多卷,玄奘大师翻译完毕后累得要命,说:“唉!我终于把这部经译完了;这部经大概与东方人有缘,总算没有业障,还一口气把文翻译完了。”六百卷,通看一遍要多少年啊!所以中观、唯识才是上根利器之人搞的,他们聪明,记忆力又好,没有文化的人对这些哪里谈得上学呢?禅宗内没有别的,只有一部经,就是你自己,你认得你自己就了事了。这么直截了当,这么简便易行,与有无文化毫无关系。
  再说一下“无念”。一些修行的人不懂六祖这个“无念”的真意,很久以来,都以为般若三昧就是无念——就是没有任何念头。这种说法误人不浅,禅宗后来的衰微,也与这个错误的理解有关,所以有必要再次申说一下。其实六祖在《坛经》中涉及到“无念”的几个地方都是解释明白的。不知那些人为什么产生那样的误解。我认为,这是因为后人把“无念”两字执着了,不结合佛法作彻底的研究,认为只这两个字就够了,佛法也可以不讲了,祖师们的开示也不必听了;一说用功,就是什么都不要想,因为一想就“有念”嘛。于是经也不看,论也不看,戒律也不管,参话头也只参一个,等等等等。总之无事可作,无事可言,好事、坏事做不做都一样。这就把一个好端端学佛的人,变成了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废物,头脑也越来越简单。他们认为,因为“无念”嘛,就是要扫除一切思想内容。须知这种“无念”决不是六祖大师强调的那个“无念”。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不思不想对身心的调节也还是有益处的,如一些工作劳累下来,练练气功,扫除杂念,使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放松,得到较好的休息和恢复是可以的。如果认为这就是道,就什么都可以不干了,什么都不想了,成年累月在那儿空坐,那就大错了。
  “念”在佛法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记忆,即以不忘失为性;二是指系念,即把某件事情放在心上。两者相近而不同,都是精神和思想的重要功能,没有这个功能,思想就没有积累和创造。修行的人,非但要用这个功能,还应把它锻炼得更加有用才行。所以,无念若理解为不思、不想、不忆、不系念,那就危险了。
  但六祖大师这里的无念的真解是什么呢?就是六祖紧接着说的“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用即偏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其己灵不昧,神用无滞的感知能动;二是不染不著,不受拘系,超然于相对的自在。也是我们上面谈到的,是清净常流的一念,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念。若在修行上达到了这种火候,当然就会“万法尽通”,“见诸佛境界”乃“至佛地位”。大家在修行中,一定要注意里面的尺度。阿弥陀佛

读书学典:《论语.宪问》14.12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孟公绰(chuò):鲁国的大夫,属于孟孙氏家族。为人清心寡欲。
▲赵魏:春秋时晋国有六卿,赵魏都位列其中。后来,六卿并为韩赵魏三家,于是“三家分晋”,为战国之时代开始的事件之一。
▲老:卿大夫的家臣之长。
▲优:宽绰有裕,即有余力。
▲滕薛:鲁国附近的小国。滕,是周文王之子错叔绣之后,在今山东滕县。薛,任姓,奚仲之后,在今山东滕县西南。

■现代翻译:孔子说:“孟公绰性静寡欲,做晋国赵氏、魏氏的家臣,是才力有余的;滕、薛国小政繁,非公绰之所长也,故不能做滕、薛的大夫。”

●何晏等《论语集解》:孔安国曰:“公绰,鲁大夫。赵、魏,皆晋卿。家臣称老。公绰性寡欲,赵、魏贪贤,家老无职,故优。滕、薛小国,大夫职烦,故不可为。”

●皇侃《论语义疏》:此明人生性分各有所能。公绰性静寡欲,若为采邑之臣,則宽缓有余裕也。赵魏贤人多职不烦杂,故家臣无事,所以优也。滕薛二国不贪贤,贤人少,其职事烦杂,故不可使公绰为之。

●刑昺《论语注疏》:此章评鲁大夫孟公绰之才性也。

●陈祥道《论语全解》:君子不器,无施而不可。不如君子则器矣,有能有不能。故禆谌谋野则获,于居屋则否;黄覇治郡则长,于相国则不及;兵甲之事,文种不如范蠡,镇抚国家,范蠡不如文种;面折廷争,陈平不如王陵,全社稷安刘氏,王陵不如陈平;房元龄善于谋而不能断,杜如晦长于断而不能谋。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其才有能有不能也。“老”者,成德之称。王朝有天子之老,“五官之长,天子之老”是也;邦国有卿老,“国君不名卿老”是也;卿大夫则有家老,所谓“赵魏老”是也。

●朱熹《论语集注》:大家势重,而无诸侯之事;家老望尊,而无官守之责。滕薛国小政繁,大夫位高责重。然则公绰盖廉静寡欲,而短于才者也。胡氏曰:“知之弗豫,枉其才而用之,则为弃人矣。此君子所以患不知人也。言此,则孔子之用人可知矣。”

●张栻《癸巳论语解》:老者,行义为人所尊之称。赵魏老在当时号为家事治者,公绰之不欲,其德可取也,故以为赵魏老则优。若夫滕薛则小国也,大夫之职烦劳,意者公绰之才有所不足,故不可为耳。大抵用人之方,贵于处之得其当而已。

●清《四书解义》:此一章书是论用人者当因材器使也。人之材器各有所宜,用人者尤当量能授职。如孟公绰为人,可云廉静寡欲,是宜简而不宜繁者,使为家臣之长,端谨率属,即赵魏大家亦为之而有余。若夫大夫,则必任一国之政,非有理繁治剧之才者,难以胜任,即如滕薛小国,征伐朝聘,其政亦繁,恐非公绰之所长也。然则人各有能有不能,用得其当,皆可随事以奏功,用不得其当,必致因循而丛(聚)脞(cuǒ,细小而繁多)。知人善任,是在图治者加之意而已!

●刘宝楠《论语正义》:言为赵、魏老当以德,为滕、薛大夫当以才,故能有功也。

●钱穆《论语新解》:下章言“公绰之不欲”,盖公绰是一廉静之人,为大国上卿之家臣,望尊而职不杂。小国政烦,人各有能有不能,故贵因材善用。

●南怀瑾《论语别裁》:过去的官名有“三老”,他们学问道德崇高,没有实际行政,所谓“坐而论道”,着重在建议和指导。

★此章记论用人贵处之得其当也。人之德有高下优劣,人之才有能可短长,若择能而使之,因材善用,则均可随事以奏功也。 https://t.cn/RxRVHIh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daou:满3年p'tor:这也是很多正在追求梦想的人的榜样,我相信很多人也都正追求着梦想,看nong登上舞台,想说梦想不是一梦,就会实现的,你等了很久,唱了很
  • 不过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欧盟解除了已经长达12年的针对日本海产品的禁令措施。但是轮到海莉发光发热,经营事业的时候,比伯却有点不太给力。
  • 背景:连续出差几天,昨天晚上很晚回家重现昨天我家睡前:易安趴在我身上,抱着我,撒娇:妈妈,我好喜欢你哦,妈妈我好爱你哦,妈妈,你是全世界做可爱的小朋友哦!我夹着
  • 上天对每个人都很公平,有人让你哭,必然有人会让你笑,祸福无门,福会生祸,祸会生福,倒霉的事未必如世人眼中所定义的是坏事,它有可能是在帮你避掉灾劫,是在救你的命!
  • [抱一抱][抱一抱]疑惑的点被解开了一个月来为殷郊与崇应彪发的疯,不单单是对阴暗惨b的共情,更多是很遗憾这种被完全吞没的悲剧命运殷郊死于忠,鄂顺死于孝,崇应彪忠
  • 其实我很怕在他们身上看到“牺牲感”那个年代的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大多都是奉献、委身求全、子女哪里需要就把自己往哪搬……可是自我懂事以来父母的每一次“付出”都让我感恩
  • 【#紫光股份子公司回应被申请破产清算# :不属于破产,只是一个清算】近日,紫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新增破产清算案件,申请人为紫光股份,经办法院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
  • 感恩遇见,也感恩在我每个灰暗的人生经历里,给予我的能量,就像小小太阳,我不会忘。她开始独立 知道自己很好开始认可自己 她开始出门包里常备雨伞她开始不羡慕别人下雨
  • ——西蒙波娃《越洋情书》 6.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山高水远,路远马亡。 ——拜伦 2.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
  • 很多棍丝都爬墙到机家和顺家去了,不说前几天你们家的那个大粉爬吉家了,我朋友圈都见着好几个了,志机有给予美帝在挡着,根本没你们啥事,只会被吸雪,并且吉可是疯狂的麦
  • #鹿晗[超话]##我在鹿晗派day现场# 在一个午后二巡认识的一位姐姐帮我抢到了第二次开票的北京场,激动到无法言表 让这个夏天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在去高铁站的
  • “但是我19年切除过一次,当初都劝我只有这一条路其他都是忽悠人的,所以我毫不犹豫的就切了,结果这次又检查出来双侧乳腺结节,一侧大的都一公分了。你要是有权有势那更
  • 为了健康,快快把剔透纯净的玻璃杯用起来吧~如何挑选杯子/ 玻璃杯 /材质最好选择高硼硅玻璃,这是因为,它比一般玻璃更耐热、耐磨损;观察玻璃的厚度,玻璃杯有厚有薄
  • 姐姐 好爱你 我爱你 生日快乐看着你走向越来越大的舞台 在镜头前越来越自信大方的样子 在享受你的勇敢的同时也会想你会不会有些时候也感到压力很大感到无助痛苦呢 在
  • 但经济上最好的时候应该是五旬的丙寅大运,食神生偏财,丙克庚,预示来钱又快又多。22岁到32岁行癸亥大运,劫财干支一气,忌神当道,说明工作上竞争激烈,财运不佳,破
  • 星期日,我以这样绝望的语气呼唤你,你的脸会出现在玻璃的另一面,我觉得你大概也能望见我,期盼的,欣喜的,那样不加掩饰的一个我,那样的我,那样炽热的,绝望的火山喷发
  • 结果我也是满意到不行,大出圈我那看剧挑剔到不行的闺蜜都喜欢莲花楼,比我追的还快[笑cry]还说要花钱给李莲花买个好结局[笑cry]去年开机的时候这个题材我真的不
  • 使用杜比全景声FlexConnect,消费者可以解锁将配件无线扬声器添加到支持杜比全景声的电视上,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音频性能。▫️杜比全景声FlexConnec
  • 七夕朋友圈文案 01.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02.何止七夕,还要朝夕。 03.初见乍然,久处仍怦然。 04.爱在七夕,更在朝朝暮暮。 05.钟于,忠于,衷于,终
  • 似乎是看出了她的意思,男人又眼皮子一掀,说:“你还担心会报复到你身上? 似乎是看出了她的意思,男人又眼皮子一掀,说:“你还担心会报复到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