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综述(二)】中国“数谷”贵阳,一个汇聚美食的地方,一个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城市。数据“邂逅”食品安全监管,在此迸发出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智慧火花。

食客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就餐场所食材加工情况,了解菜肴制作全过程;在超市购买白条鸡,扫描脚环上的二维码就可知道来源……如今,贵阳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目标,运用智慧手段,有力保障食品、农产品在生产、流通、餐饮等各环节的安全,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治理体系,推进“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型,逐步形成“技防”代替“人防”的智慧监管之势。

紧盯源头治理 追根溯源保安全

蔬菜、水果、肉禽等食用农产品进入农贸市场、大型商超之前,都必须认真执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者在交易时需要主动出具合格证,实现农产品合格上市、带证销售。”贵阳农产品物流园有关负责人说,通过合格证制度,可以把生产主体管理、种养过程管控、农药兽药残留自检、产品带证上市、问题产品溯源等措施集成起来,强化生产者主体责任,有效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2021年,市市场监管部门与市农业部门联合印发《贵阳市贵安新区推进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切实加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方案》,在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贵阳星力百货集团有限公司试行查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并逐步在全市及贵安新区推行。

“食品销售出去后,一旦需要收回、销毁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源头治理是关键。”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源头治理,强化追溯系统录入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做好源头治理,后续追溯也是关键。贵阳市市场监管、农业等部门联合搭建“食用农产品进销货电子信息化平台”“贵阳贵安猪肉制品生产企业质量追溯监管系统”“智慧食安追溯平台”等数据系统,进行全链条、全系统可追溯监管,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方便监管部门监管和社会公众查询。

传统监管方式逐步转变为多元化监管方式,贵阳不断加强源头监管,配合销售环节监管,双管齐下,保障食品安全,让群众吃得更放心。

聚焦生产环节 公开透明求共治

近两年来,市市场监管局聚焦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强化全过程动态监管,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运用落实企业自查制度强化主体责任、扩大溯源范围实时动态监管、加强风险隐患排查保障食品安全、建立政企沟通渠道保障信息畅通等多种方式方法,提升食品生产企业监管水平。

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贵阳,不断借助创新技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和事中监管,除了市级层面推进“数智市监”体系建设及应用,全市10个区(市、县)也发挥各自优势,纷纷建立起“智慧共治·社会共享平台”等众多独具特色、功能各异的智慧监管系统,掀起食安监管智慧革新浪潮。

同时,贵阳市致力于通过整合各级监管数据,建立数据库群和数据连接池,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对“线上”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线下”精准监管与打击,推动实现“大数据+食安”,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在全链条监管过程中,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是群众关注的焦点。2019年以来,贵阳市制定食品小作坊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采取“取缔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措施,着力打造一批示范点,坚决打击“黑作坊”“黑窝点”,有力规范了小作坊经营行为。

同时,贵阳市积极开展小作坊规范提升建设,先指导一批小作坊提升生产质量,以点带面形成模板,引导辖区内其他小作坊进行参照提升,并鼓励支持口碑好、效益优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通过联小做大、整合做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质量提升培训。

近三年来,全市1259家小作坊获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投入179万元用于小作坊质量提升建设,建成100个小作坊质量提升规范点,帮扶9家小作坊转型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取缔“黑作坊”208家。

强化流通监管 畅通链条建体系

在新路口农贸市场的管理区域,电子显示器中轮播着当日的各类蔬菜、蛋禽等生鲜检测数据。该市场每天都会对正在销售的蔬菜进行快检,检测是否有农药残留等问题。电子显示器连接着“智慧农贸市场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已在贵阳市绿苑农贸市场、蟠桃宫农贸市场等地进行试点,运用AI分析技术,分析食品检测数据、销售数据、经营户行为数据并上报,公示证照、菜价、农药残留检测数据。

“明厨亮灶”是近两年贵阳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主要手段之一。贵阳将“网络直播”概念引入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领域,在食品生产加工后厨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市民通过手机或餐饮场所设置的显示屏,能实时查看饭菜的制作全过程。目前,全市1620余所学校的食堂接入“明厨亮灶”监管平台,市场监管、教育部门及校方、家长、学生可通过平台终端查看学校食堂食品的加工制作过程,实现实时监管和智慧预警。

为有效破解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分布点多面广、经营模式多样、经营规模小且流动性大、监管战线较长、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贵阳开展“大数据+监管”食品流通智慧监管试点,在超市、农贸市场等关键环节、关键区域安装摄像设备,依托生物识别及行为规则智能判定,在人、物料、设备和环境等方面,实现了食品安全隐患问题的智能识别、预警、信息记录,为经营户自查自纠或监管部门现场处置提供依据。

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贵阳市逐步搭建起食品流通监测体系,覆盖加工、包装、物流、销售等运营过程,拧紧流通领域各环节链条食品“安全阀”。

聚焦新兴领域 靶向定位强监管

在网络订餐大发展的态势下,如何引导第三方平台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视,是市场监管部门面临的新课题。

为此,市市场监管局推出“网络餐饮监管系统”,通过动态抓取各大网络餐饮交易第三方平台数据,智能分析在线餐饮经营户中的风险点,及时约谈第三方平台,并将自动筛查出的风险数据推送执法终端,指导基层监管人员实施“靶向打击”,分级分类管理,确保市民网络点餐安全。

针对餐饮服务企业,贵阳市大力推行分级分类管理,严把网络餐饮企业审核关,持续加大对餐饮单位的监测力度,并将监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整治重点,督促餐饮企业及平台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保障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全市风险分级管理数据显示,贵阳46193家餐饮服务企业完成风险分级评定,其中,A级30625家、B级4090家、C级6223家、D级5255家。市场监管部门将餐饮服务风险分级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结合,对高风险餐饮企业加大检查频次,精准保障网络餐饮安全。

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严格餐食配送过程管理,2019年,贵阳开展“食安封签”活动,探索加强网络餐饮食品监管,推进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市已向网络餐饮服务企业投放220余万枚封签。

食品安全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在大力实施“强省会”行动的今天,贵阳借助大数据高效智能手段,不断增强城市现代化治理效能,让食品安全监管更“智慧”更“畅联”,而创新监管所释放出的食品安全“红利”,正惠及全体市民。

【人口流动大洗牌:#北京天津人口出现负增长# 】近日,各省区市陆续公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发现,浙江、广东、湖北、江苏、福建,2021年人口增量规模居全国前五,去年一年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净增72万、60万、54.7万、28.1万、26万。

全国有8个省区市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它们是河南、黑龙江、河北、天津、甘肃、内蒙古、江西、北京等省区市,尤其是河南省,已成为全国人口流出最严重省份,去年常住人口数量骤降58万;黑龙江人口减少46万;河北省人口减少16万。

从已公布数据的各大城市人口增量排名来看,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成为此轮抢人大战中大赢家,去年人口净流入数量为24.5万、23.9万;作为老牌直辖市的天津,在人口增量排名中垫底,去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13.6万。

"逃离北上广"不是一句笑言,无奈背后是真实的人口迁徙流向。数据显示,2021年一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减少0.4万,上海人口仅增长1.07万,广州人口增加7.03万,人口吸引力均远远不及新一线城市。

人口加速流向强二线城市

目前,我国共有4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在2000万以上,分别为重庆、上海、北京和成都。其中,成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第六次相比,人口净流入将近600万,总人口已经正式跻身全国四强。

但无论是上海和北京,从人口增速来看明显有着放缓趋势,成都依然保持强劲人口吸引力。

成都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数量为2119.2万,比上年末增加24.5万,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点增加25.42万人;2010-2020年十年间常住人口增量高达581.89万。

成都所在的四川省去年人口仅增长1万,这说明成都对全省人口吸引力仍然巨大。目前,成都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为25.31%。这意味着,每4个四川人中,就有1个成都人,省会城市人口首位度相当高。

成都与重庆,被称为西南双城,一个是四川省省会、一个是直辖市,都是国家中心城市。但去年一年,重庆新增人口仅3.5万,与成都已形成差距。

人口增量第二大城市是杭州。2021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220.4万,与2020年末常住人口1196.5万相比,增加23.9万。2010年-2020年,杭州新增人口共计323.56万,比苏州还要多100万,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到杭州工作、生活、落户。

近几年,杭州发展突飞猛进,一方面,大力收割"人口红利",另一方面,疯狂卖地。2016-2020年,杭州卖地收入累计超过1万亿元,为全国最高;2021年杭州卖地收入3029.9亿元,同比增涨20%,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

大量人口流入必然会催生巨大的住房需求。以杭州为例,2017-2019年,杭州每年商品房成交量都超10万套;2021年杭州新房成交总套数约18.7万套,成交金额高达6200亿元,均创下近几年新高。

南昌市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三,2021年一年新增人口18.3万。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南昌人口增长速度并不快。2015-2020年,南昌每年常住人口增量仅约六七万。

直到2020年,南昌地铁三号线通车,高铁东站建设开工,南昌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大南昌都市圈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合作在南昌正式启动,随之人口迎来一小波上扬,2020年新增人口65.44万。2021年,南昌常住人口达到644万,城镇人口数量突破500万,成为特大城市。

但就江西省而言,2021年已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去年人口减少1.46万。这意味着,江西省内,除南昌以外其他城市几乎都是人口减少趋势,也就是,南昌新增18万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南昌周边县市,这与杭州人口增长的逻辑完全不同。

人口增量第四大城市是青岛,2021年常住总人口1025.67万,较上年增加15.1万。青岛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2021年GDP为14136.46亿元,在山东省的首位度由2020年16.96%提高到2021年17.01%。青岛对人口的吸引力、承载力在不断增强。2010至2020年10年间,青岛人口增加量居全省首位,比增量排第二、三位的济南、临沂分别多增26.67万、37.76万。

人口增量第五大城市是郑州。2021年末,郑州常住人口数量为1274.2万,一年增加14.2万。2010年-2020年10年间,郑州人口增量高达397.41万,超过了杭州。整个河南省则步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此外,宁波、嘉兴、南京、福州4个城市,2021年人口增量均超10万。按照南京官宣数据,截至2021年年末南京常住人口达942.34万,占全省的11%;一年内新增人口数量为10.37万,占整个江苏省去年28.1万新增人口的比重为36.7%。南京人口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显现出近年来南京人才落户政策的效果。

武汉市2021年末常住人口数量达到1365.5万,增量较2020年达到100多万。不过由于2020年正值武汉疫情又是人口普查,也许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或求职人员未及时返回武汉引起普查数据偏差,故未统计在排名之内。

截至记者发稿,长沙、西安等均尚未公布去年末人口数量,但这些城市都是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抢人"之城,人口增量亦颇丰。

陕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陕西省常住人口数量为3952.9万,西安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295.29万,西安常住人口已占全省人口的32.8%,即每3个陕西人中,就有1个西安人。2017-2019年,西安3年人口总增量为128.87万。

近日,长沙市市长郑建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近5年来,长沙每年净流入人口30万左右,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过去10年,长沙常住人口净增加300万以上,2021年净增人口也在15万以上。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认为,成都、郑州、长沙、武汉、西安、重庆等强二线城市,近几年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与一线城市差距越来越小,居住条件好,生活压力没那么大。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多人留在了这些城市。

这些强二线城市,如今亦被称为"新一线"城市,未来发展或可比肩北上广深。

这些城市人口流失严重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红利减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而2020年、2019年这一数据分别是1.45‰、3.34‰。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表示,0.34‰的增长率意味着中国又向绝对的零人口增长迈近了一步,但不会在2022年就迎来人口负增长,而是会在几年"零人口增长波动期"后,然后才进入常态化负增长阶段。

届时,未来越来越多的地区面临人口收缩。因此,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并最终留住人才,对一个城市而言就变得更为重要。

作为GDP第一省,广东在过去这些年堪称吸引流动人口的"黑洞",2017-2019年,每年常住人口增量都在170万以上。第六次人口普查到第七次人口普查之间,广东全省常住人口增量更是达到惊人的2170.94万。但2021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量却只有60万。常住人口增量方面,浙江已超越广东,位居第一。

这或许是老牌一线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2021年北京、上海、广州常住人口合计增长7.7万,不及成都、杭州单个城市人口增量的三分之一。

尤其是北京,2021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0.4万,其中,城镇人口数量1916.1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7.5%;常住外来人口数量834.8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1%。2020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数量为841.8万,占当年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5%。明显看出,常住外来人口数量在减少

根据七普数据,2010年至2020年,北京平均每年净增22.8万人,上海平均每年净增18.5万人,广州平均每年净增59.7万人,加起来合计101万人。

2017年初以来,武汉、西安、长沙、成都、郑州、济南等强二线城市先后掀起"抢人"大战,落户门槛一再降低,其中西安只凭身份证、毕业证即可落户,堪称"零门槛"。广东作为人口第一大省,也一直在不断拆除落户的藩篱。

反观之,北京、上海,一个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一个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仍是"一户难求"。这些超大城市的住房成本,也是外来人口所不能承受之重。

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以人口净流入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整个京津冀区域的人口吸引力都在下降。

天津最明显。近几年,天津经济比较低迷,GDP不增反减,人口吸引力也有所下降。2020年,天津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386万,与十年前(1294万)相比,仅增加92万,与成都、杭州、郑州等城市差距甚大。

天津还有不少市辖区的常住人口为负增长,如著名的滨海新区。202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有207万,占天津常住人口(1387万)的14.92%,位居全市第一。然而,201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数量为242万,与10年前相比,人口减少了65万。

在天津的二手房市场上,据贝壳找房数据,有着15.5万套的库存,等待有人来"接盘"。

整个河北省亦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石家庄、唐山2021年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减少3.68万、2.1万。

整个东北地区人口发展已先后经历了高速增长、稳定增长、低速增长和负增长四个阶段,现在仍处于人口加速下滑期。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减少了1099.8万。

房地产发展长期看人口。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人口集聚分化促使房地产市场不断分化,在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将更加分化,未来经济基本面好、人口流入的大都市圈大城市群房地产市场更有潜力。(中国房地产报、头条新闻)

【人口流动大洗牌:#北京天津人口出现负增长# 】近日,各省区市陆续公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发现,浙江、广东、湖北、江苏、福建,2021年人口增量规模居全国前五,去年一年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净增72万、60万、54.7万、28.1万、26万。

全国有8个省区市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它们是河南、黑龙江、河北、天津、甘肃、内蒙古、江西、北京等省区市,尤其是河南省,已成为全国人口流出最严重省份,去年常住人口数量骤降58万;黑龙江人口减少46万;河北省人口减少16万。

从已公布数据的各大城市人口增量排名来看,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成为此轮抢人大战中大赢家,去年人口净流入数量为24.5万、23.9万;作为老牌直辖市的天津,在人口增量排名中垫底,去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13.6万。

"逃离北上广"不是一句笑言,无奈背后是真实的人口迁徙流向。数据显示,2021年一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减少0.4万,上海人口仅增长1.07万,广州人口增加7.03万,人口吸引力均远远不及新一线城市。

人口加速流向强二线城市

目前,我国共有4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在2000万以上,分别为重庆、上海、北京和成都。其中,成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第六次相比,人口净流入将近600万,总人口已经正式跻身全国四强。

但无论是上海和北京,从人口增速来看明显有着放缓趋势,成都依然保持强劲人口吸引力。

成都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数量为2119.2万,比上年末增加24.5万,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点增加25.42万人;2010-2020年十年间常住人口增量高达581.89万。

成都所在的四川省去年人口仅增长1万,这说明成都对全省人口吸引力仍然巨大。目前,成都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为25.31%。这意味着,每4个四川人中,就有1个成都人,省会城市人口首位度相当高。

成都与重庆,被称为西南双城,一个是四川省省会、一个是直辖市,都是国家中心城市。但去年一年,重庆新增人口仅3.5万,与成都已形成差距。

人口增量第二大城市是杭州。2021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220.4万,与2020年末常住人口1196.5万相比,增加23.9万。2010年-2020年,杭州新增人口共计323.56万,比苏州还要多100万,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到杭州工作、生活、落户。

近几年,杭州发展突飞猛进,一方面,大力收割"人口红利",另一方面,疯狂卖地。2016-2020年,杭州卖地收入累计超过1万亿元,为全国最高;2021年杭州卖地收入3029.9亿元,同比增涨20%,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

大量人口流入必然会催生巨大的住房需求。以杭州为例,2017-2019年,杭州每年商品房成交量都超10万套;2021年杭州新房成交总套数约18.7万套,成交金额高达6200亿元,均创下近几年新高。

南昌市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三,2021年一年新增人口18.3万。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南昌人口增长速度并不快。2015-2020年,南昌每年常住人口增量仅约六七万。

直到2020年,南昌地铁三号线通车,高铁东站建设开工,南昌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大南昌都市圈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合作在南昌正式启动,随之人口迎来一小波上扬,2020年新增人口65.44万。2021年,南昌常住人口达到644万,城镇人口数量突破500万,成为特大城市。

但就江西省而言,2021年已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去年人口减少1.46万。这意味着,江西省内,除南昌以外其他城市几乎都是人口减少趋势,也就是,南昌新增18万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南昌周边县市,这与杭州人口增长的逻辑完全不同。

人口增量第四大城市是青岛,2021年常住总人口1025.67万,较上年增加15.1万。青岛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2021年GDP为14136.46亿元,在山东省的首位度由2020年16.96%提高到2021年17.01%。青岛对人口的吸引力、承载力在不断增强。2010至2020年10年间,青岛人口增加量居全省首位,比增量排第二、三位的济南、临沂分别多增26.67万、37.76万。

人口增量第五大城市是郑州。2021年末,郑州常住人口数量为1274.2万,一年增加14.2万。2010年-2020年10年间,郑州人口增量高达397.41万,超过了杭州。整个河南省则步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此外,宁波、嘉兴、南京、福州4个城市,2021年人口增量均超10万。按照南京官宣数据,截至2021年年末南京常住人口达942.34万,占全省的11%;一年内新增人口数量为10.37万,占整个江苏省去年28.1万新增人口的比重为36.7%。南京人口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显现出近年来南京人才落户政策的效果。

武汉市2021年末常住人口数量达到1365.5万,增量较2020年达到100多万。不过由于2020年正值武汉疫情又是人口普查,也许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或求职人员未及时返回武汉引起普查数据偏差,故未统计在排名之内。

截至记者发稿,长沙、西安等均尚未公布去年末人口数量,但这些城市都是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抢人"之城,人口增量亦颇丰。

陕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陕西省常住人口数量为3952.9万,西安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295.29万,西安常住人口已占全省人口的32.8%,即每3个陕西人中,就有1个西安人。2017-2019年,西安3年人口总增量为128.87万。

近日,长沙市市长郑建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近5年来,长沙每年净流入人口30万左右,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过去10年,长沙常住人口净增加300万以上,2021年净增人口也在15万以上。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认为,成都、郑州、长沙、武汉、西安、重庆等强二线城市,近几年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与一线城市差距越来越小,居住条件好,生活压力没那么大。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多人留在了这些城市。

这些强二线城市,如今亦被称为"新一线"城市,未来发展或可比肩北上广深。

这些城市人口流失严重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红利减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而2020年、2019年这一数据分别是1.45‰、3.34‰。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表示,0.34‰的增长率意味着中国又向绝对的零人口增长迈近了一步,但不会在2022年就迎来人口负增长,而是会在几年"零人口增长波动期"后,然后才进入常态化负增长阶段。

届时,未来越来越多的地区面临人口收缩。因此,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并最终留住人才,对一个城市而言就变得更为重要。

作为GDP第一省,广东在过去这些年堪称吸引流动人口的"黑洞",2017-2019年,每年常住人口增量都在170万以上。第六次人口普查到第七次人口普查之间,广东全省常住人口增量更是达到惊人的2170.94万。但2021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量却只有60万。常住人口增量方面,浙江已超越广东,位居第一。

这或许是老牌一线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2021年北京、上海、广州常住人口合计增长7.7万,不及成都、杭州单个城市人口增量的三分之一。

尤其是北京,2021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0.4万,其中,城镇人口数量1916.1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7.5%;常住外来人口数量834.8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1%。2020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数量为841.8万,占当年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5%。明显看出,常住外来人口数量在减少

根据七普数据,2010年至2020年,北京平均每年净增22.8万人,上海平均每年净增18.5万人,广州平均每年净增59.7万人,加起来合计101万人。

2017年初以来,武汉、西安、长沙、成都、郑州、济南等强二线城市先后掀起"抢人"大战,落户门槛一再降低,其中西安只凭身份证、毕业证即可落户,堪称"零门槛"。广东作为人口第一大省,也一直在不断拆除落户的藩篱。

反观之,北京、上海,一个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一个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仍是"一户难求"。这些超大城市的住房成本,也是外来人口所不能承受之重。

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以人口净流入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整个京津冀区域的人口吸引力都在下降。

天津最明显。近几年,天津经济比较低迷,GDP不增反减,人口吸引力也有所下降。2020年,天津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386万,与十年前(1294万)相比,仅增加92万,与成都、杭州、郑州等城市差距甚大。

天津还有不少市辖区的常住人口为负增长,如著名的滨海新区。202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有207万,占天津常住人口(1387万)的14.92%,位居全市第一。然而,201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数量为242万,与10年前相比,人口减少了65万。

在天津的二手房市场上,据贝壳找房数据,有着15.5万套的库存,等待有人来"接盘"。

整个河北省亦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石家庄、唐山2021年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减少3.68万、2.1万。

整个东北地区人口发展已先后经历了高速增长、稳定增长、低速增长和负增长四个阶段,现在仍处于人口加速下滑期。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减少了1099.8万。

房地产发展长期看人口。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人口集聚分化促使房地产市场不断分化,在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将更加分化,未来经济基本面好、人口流入的大都市圈大城市群房地产市场更有潜力。(中国房地产报、头条新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广大市民朋友: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和平区作为中心城区核心区,人员流动性大,为切实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国
  • 应用心理专硕全日制2023年拟招9人,非全日制2023年拟招16人;心理学学硕2023年拟招4人,研究方向为: ​​​01管理与社会心理学02临床与咨询心理学0
  •   没有事先打过招呼,没有预先确定流程,走的是不加粉饰的现场,听的是原汁原味的乡土话……连日来,自治区主要负责同志的调研方式,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但现实中的
  • 可以在药监局查到,权威,专业,就是赛乐赛[微笑][微笑] ┏┄┄┄┄┄┄┄┄┄┄┓ 赛乐赛是什么❓┗┄┄┄┄┄┄┄┄┄┄┛赛乐赛[得意]国药准字otc专业减肥
  • “阿水大杯茶YYDS” “期待新品” “快点开出省外” “好茶要继续延续哦”......在这个时代,实在和快乐是阿水想到的最高诚意十二周年,实打实的438
  • 叶延滨说,就艺术上的成熟与作品质地而言,他写亲情、写人坐的那些短章,更显诗人的天赋与才华,我同意。叶延滨说,就艺术上的成熟与作品质地而言,他写亲情、写人坐的那些
  • 你们的肚子还在.....咕咕叫么?:所以现在只卖55(9月1—9月10日)微:LM13243546需要就快联系吧【蕾升家族诚招代理】福利继续❗️❗️福利继续❗️
  • 10.我真的不想再前进了,把灯关了,就在这别亮了11.苦尽甘来,可苦不会尽,你也不会来;12.其实我没有刻意等他,只是后来喜欢不上别人了13.怎么可以用舔这个字
  • 专家:营养价值没啥区别】在一些电商平台上220克的喜马拉雅玫瑰盐售价158元,113克的夏威夷黑盐售价158元……如此高价的进口盐并不罕见,这类盐更有营养、食用
  • 早餐要吃好[春游家族]以前孩子还小的时候我每天早上都要炒个素菜(挑食的孩子,每天就指着她早上能吃点素菜了)然后被那个三天两头来看房子(感觉她怕我们把房子给偷走了
  • #叶罗丽庞莹[超话]#[打call]#庞莹破镜重圆# [微笑]#庞莹 双向奔赴# 庞莹超不要有什么僵尸粉球球了[泪]以前还能上个总榜,结果现在都上不了总榜前
  • #宋茜[超话]##宋茜谁都知道我爱你##宋茜何笑然# 海鸥是海的信使,你是我永恒的光 , .@宋茜#宋茜[超话]##宋茜温暖的甜蜜的# 宝儿
  • “布局”就是指阳宅建成后,根据命主或家庭成员各人不同的需要进行內部调整的一套技法,比如:什么年命最好任哪间房间,门开哪个方向,放水在哪个方位,火灶在什么方位,以
  • 世界上最贵的东西就是“免费”因为它只让你投入一点小钱甚至一分不花 就让你浪费了长时间的付出和精力 一次次打击你的自信你的信心 让你怀疑自己能力路线磕磕绊绊 结
  • #蔡徐坤[超话]# 嗯?1.成衣蓝血顶奢:Prada2.珠宝顶奢:戴比尔斯3.腕表高奢:泰格豪雅4.殿堂级贵妇护肤品:CPB5.奢宠香氛:祖玛珑6.国企龙头:中
  • 我常听的香港新城电台一个女主持,半月前确诊了新冠,上周日才在节目里听到她讲起来…她说自己确诊后症状不很重,但是喉咙疼、肌肉酸痛和咳嗽不断,说话艰难(音色暗哑)另
  • 故此,我認為計劃針對劏房家庭學生這個群體,確實能幫助到最弱勢、最需要支援的基層市民,達至「精準扶貧」的目標。我認同「生涯規劃」對學童未來的發展十分重要,尤其在初
  • #任嘉伦[超话]#①#任嘉伦请君# rjl#任嘉伦陆炎# rjl#任嘉伦宣夜# rjl#任嘉伦无忧渡# rjl————♡⃛ Lᵒᵛᵉ 任嘉伦 ᵧₒᵤ ♡————
  • #EXO[超话]#不知不觉都陪伴你们走过了七个年头(2013入坑)很遗憾没有从开始就陪着你们,我们即将迈入第九年.回首望去,我的少年们都长大了啊,你们的笑容,眼
  • (李老师讲最真教育)彩礼以前都是一种形式,现在动不动养大不易,难道你结婚了就不管你那边父母了?彩礼以前都是一种形式,现在动不动养大不易,难道你结婚了就不管你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