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问千寻大运河# 【百年车站和千年古城在静海相遇】

  从高空俯视,树木褪去了绿色,天津市静海平原上显现得更加清晰,大运河、京沪铁路、104国道(旧线)延伸出三条平行线,其间夹杂的区域,是静海区人文历史最集中的地方,百年老站静海站、千年古城西钓台都在其中。

  百年老站的“承受之重”

  和104国道并肩的京沪铁路,铁路边矗立着一座德式风格的二层小楼,楼两边各有一座单层建筑,背后是一个长方形小院,这就是静海站老站房,至今有113年的历史。

  据相关资料记载,1908年,津浦铁路(现京沪铁路)铺设到静海时,修建了这座站房。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平津,沿津浦铁路长驱南下。革命先辈曾在静海一带抗击日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驻守在静海站的日军在静海站第一站台上列队向中国抗日军民缴械投降。

  30多年前,郝建行入职静海火车站,在他印象中,当年的老站房是静海城区的最高点,站在老站房二楼能一眼望到西侧的运河大堤。

  1963年发洪水时,洪水几乎与铁路平齐,很多人涌向老站房,坐火车南下躲避洪水。

  1978年,新站房在老站房北侧修建,老站房不再办理客运业务,专做静海站的办公场所。

  郝建行曾住在老站房二楼宿舍,那时候冬天取暖的煤球都要靠人背上二楼,每次背煤球时,木楼梯的咯吱声都会被拉长。

  如今,老站房已是天津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拉来的火车站

  黏劲儿十足的三合土牢牢吸附着红砖,外墙上欧式路灯依旧能发出金黄的光;木质楼梯的咯吱声和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奏响着百年交响乐。

  静海区文化馆原馆长孙德民当年收集了一些老站房的资料。

  据资料记载,老站房由德国人设计,主体工程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建造离不开一位传奇铁路工程师沈琪。沈琪是静海人,在铁路建设方面与詹天佑齐名,他和詹天佑一起参与了京张铁路施工建设,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

  津浦铁路和静海站的建设耗费了沈琪大量精力,在津浦铁路动工时,外国工程师提出了“德国修南段,中国修北段”的建议。这明显是一个难题,南段多平原,陆路、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原材料运输。北段多滩涂,还要穿越丘陵和山地,按照当时的条件,修建难度非常大。

  沈琪不顾环境险恶和财政困难,担任津浦铁路南北段总稽查及会办。北段铁路建设速度快、质量高、耗费低,静海站老站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

  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大部分建筑材料和道砟都要从南方运输。当年没有柏油路,走土路运大件,一旦遭遇降雨就要中断,因此通过大运河水路运输是最便捷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老站房就是大运河拉来的。

  百年老站换新颜

  守着老站房30多年,郝建行见证了我国铁路的大发展时代。

  他刚刚参加工作时,铁路上跑的是蒸汽机车,郝建行“最怕”火车进出站,机车启动时冒出大量浓烟,烟柱可达四五层楼高,机车过后郝建行身上经常落一身烟灰,在外值守的铁路工人都有被烟灰迷眼的经历。

  后来内燃机车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车,烟灰虽然小多了,可内燃机嗡嗡的声响,远在几百米外就能听到。再后来,内燃机车换成了电力机车,从此告别了烟灰和噪音。十多年前,和谐号动车以超过200公里/小时的车速驶过静海站,给郝建行留下了惊艳的十几秒钟印记。

  如今,大部分动车在新建的京沪高铁上运行,静海站所在的京沪铁路以普速绿皮列车和货运列车为主,静海站的铁路人也搬离了老站房。经过一番修缮,焕然一新的老站房即将作为展览馆,向后人诉说着百年铁路的沧桑巨变。

  2000年前的一里方城

  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人类活动遗迹,留给世人太多的遐想,层层黄土遮盖的古城总能勾起人们的好奇。

  西钓台是静海区陈官屯镇最富传奇的一个村庄,因为这里关联着一个尽人皆知的神话传说:当年姜太公就是在这里钓鱼的,这个说法无法考证,但“钓台”两个字就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

  而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钓台古城深埋地下2米等待揭开神秘面纱,让传奇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

  西钓台村口是一座仿古牌坊,古城就在村子西北角大约400米处的一片农田地里。在一排住宅后面,矗立着一块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却找不到古城的踪影。

  据村里老人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地里还有约1米高的隆起土堆,后来随着周边农田的耕种和开发,土堆逐渐消失了,曾有村民耕地时发现过陶器残片。

  关于这座古城的身世,有诸多说法。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在当时的静海境内第一次建起了县城,也就是东平舒县城。有专家认为,这座古城有可能是史书记载的汉代东平舒城。

  《静海县志》也有记载:“钓台村西北……有古城之垣,久废。城址或隐或现,宛然可寻。”对于古城的身世,《静海县志》并未给出定论。

  1979年,天津市文物处组织20多名钻探人员和有关专家对古城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钻探考察。最后确认古城四边各为500米左右,并各有城门,符合战国至汉代一里方城的说法。

  古城让水利设施改道

  从高空俯瞰古城,平直的港团河道在西钓台村边画了一个“几”字。

  孙德民曾参与古城发掘,他解释说,1983年,静海要修建一条连接黑龙港河和团泊水库的引河—港团河,按照规划这条河穿古城而过,这就意味着古城将被破坏。

  当时孙德民四处奔走,经过与市文物处和相关部门多方协调,才让港团河为古城改道,最终有了那个“几”字。

  尽管工程绕道,但在施工中还是发现了很多文物,为了抢救文物,市文物处、县文化馆几乎所有人员扑到工地上,陶器残片、古砖、古墓葬群等百余件文物陆续被发掘出来,极大丰富了静海地区的历史遗存。

  2014年,大运河畔的陈官屯镇要建大运河博物馆,孙德民成为主要策划者之一。

  当年发掘的古砖、部分陶器残片成为博物馆重点陈列展品,而一张黑白照片被放在了博物馆显眼位置,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83年古城发掘的场景,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对古城的大规模发掘的记录。

  30多年过去了,古城只是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它仍然有更多的秘密,等待后人解答。

【千问千寻大运河|百年车站和千年古城在静海相遇】https://t.cn/A6xglHUH 从高空俯视,树木褪去了绿色,天津市静海平原上显现得更加清晰,大运河、京沪铁路、104国道(旧线)延伸出三条平行线,其间夹杂的区域,是静海区人文历史最集中的地方,百年老站静海站、千年古城西钓台都在其中。

  百年老站的“承受之重”

  和104国道并肩的京沪铁路,铁路边矗立着一座德式风格的二层小楼,楼两边各有一座单层建筑,背后是一个长方形小院,这就是静海站老站房,至今有113年的历史。

  据相关资料记载,1908年,津浦铁路(现京沪铁路)铺设到静海时,修建了这座站房。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平津,沿津浦铁路长驱南下。革命先辈曾在静海一带抗击日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驻守在静海站的日军在静海站第一站台上列队向中国抗日军民缴械投降。

  30多年前,郝建行入职静海火车站,在他印象中,当年的老站房是静海城区的最高点,站在老站房二楼能一眼望到西侧的运河大堤。

  1963年发洪水时,洪水几乎与铁路平齐,很多人涌向老站房,坐火车南下躲避洪水。

  1978年,新站房在老站房北侧修建,老站房不再办理客运业务,专做静海站的办公场所。

  郝建行曾住在老站房二楼宿舍,那时候冬天取暖的煤球都要靠人背上二楼,每次背煤球时,木楼梯的咯吱声都会被拉长。

  如今,老站房已是天津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拉来的火车站

  黏劲儿十足的三合土牢牢吸附着红砖,外墙上欧式路灯依旧能发出金黄的光;木质楼梯的咯吱声和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奏响着百年交响乐。

  静海区文化馆原馆长孙德民当年收集了一些老站房的资料。

  据资料记载,老站房由德国人设计,主体工程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建造离不开一位传奇铁路工程师沈琪。沈琪是静海人,在铁路建设方面与詹天佑齐名,他和詹天佑一起参与了京张铁路施工建设,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

  津浦铁路和静海站的建设耗费了沈琪大量精力,在津浦铁路动工时,外国工程师提出了“德国修南段,中国修北段”的建议。这明显是一个难题,南段多平原,陆路、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原材料运输。北段多滩涂,还要穿越丘陵和山地,按照当时的条件,修建难度非常大。

  沈琪不顾环境险恶和财政困难,担任津浦铁路南北段总稽查及会办。北段铁路建设速度快、质量高、耗费低,静海站老站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

  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大部分建筑材料和道砟都要从南方运输。当年没有柏油路,走土路运大件,一旦遭遇降雨就要中断,因此通过大运河水路运输是最便捷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老站房就是大运河拉来的。

  百年老站换新颜

  守着老站房30多年,郝建行见证了我国铁路的大发展时代。

  他刚刚参加工作时,铁路上跑的是蒸汽机车,郝建行“最怕”火车进出站,机车启动时冒出大量浓烟,烟柱可达四五层楼高,机车过后郝建行身上经常落一身烟灰,在外值守的铁路工人都有被烟灰迷眼的经历。

  后来内燃机车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车,烟灰虽然小多了,可内燃机嗡嗡的声响,远在几百米外就能听到。再后来,内燃机车换成了电力机车,从此告别了烟灰和噪音。十多年前,和谐号动车以超过200公里/小时的车速驶过静海站,给郝建行留下了惊艳的十几秒钟印记。

  如今,大部分动车在新建的京沪高铁上运行,静海站所在的京沪铁路以普速绿皮列车和货运列车为主,静海站的铁路人也搬离了老站房。经过一番修缮,焕然一新的老站房即将作为展览馆,向后人诉说着百年铁路的沧桑巨变。

  2000年前的一里方城

  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人类活动遗迹,留给世人太多的遐想,层层黄土遮盖的古城总能勾起人们的好奇。

  西钓台是静海区陈官屯镇最富传奇的一个村庄,因为这里关联着一个尽人皆知的神话传说:当年姜太公就是在这里钓鱼的,这个说法无法考证,但“钓台”两个字就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

  而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钓台古城深埋地下2米等待揭开神秘面纱,让传奇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

  西钓台村口是一座仿古牌坊,古城就在村子西北角大约400米处的一片农田地里。在一排住宅后面,矗立着一块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却找不到古城的踪影。

  据村里老人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地里还有约1米高的隆起土堆,后来随着周边农田的耕种和开发,土堆逐渐消失了,曾有村民耕地时发现过陶器残片。

  关于这座古城的身世,有诸多说法。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在当时的静海境内第一次建起了县城,也就是东平舒县城。有专家认为,这座古城有可能是史书记载的汉代东平舒城。

  《静海县志》也有记载:“钓台村西北……有古城之垣,久废。城址或隐或现,宛然可寻。”对于古城的身世,《静海县志》并未给出定论。

  1979年,天津市文物处组织20多名钻探人员和有关专家对古城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钻探考察。最后确认古城四边各为500米左右,并各有城门,符合战国至汉代一里方城的说法。

  古城让水利设施改道

  从高空俯瞰古城,平直的港团河道在西钓台村边画了一个“几”字。

  孙德民曾参与古城发掘,他解释说,1983年,静海要修建一条连接黑龙港河和团泊水库的引河—港团河,按照规划这条河穿古城而过,这就意味着古城将被破坏。

  当时孙德民四处奔走,经过与市文物处和相关部门多方协调,才让港团河为古城改道,最终有了那个“几”字。

  尽管工程绕道,但在施工中还是发现了很多文物,为了抢救文物,市文物处、县文化馆几乎所有人员扑到工地上,陶器残片、古砖、古墓葬群等百余件文物陆续被发掘出来,极大丰富了静海地区的历史遗存。

  2014年,大运河畔的陈官屯镇要建大运河博物馆,孙德民成为主要策划者之一。

  当年发掘的古砖、部分陶器残片成为博物馆重点陈列展品,而一张黑白照片被放在了博物馆显眼位置,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83年古城发掘的场景,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对古城的大规模发掘的记录。

  30多年过去了,古城只是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它仍然有更多的秘密,等待后人解答。

  (津云新闻记者 王曾)

【【千问千寻大运河】百年车站和千年古城在静海相遇】
从高空俯视,树木褪去了绿色,天津市静海平原上显现得更加清晰,大运河、京沪铁路、104国道(旧线)延伸出三条平行线,其间夹杂的区域,是静海区人文历史最集中的地方,百年老站静海站、千年古城西钓台都在其中。

  百年老站的“承受之重”

  和104国道并肩的京沪铁路,铁路边矗立着一座德式风格的二层小楼,楼两边各有一座单层建筑,背后是一个长方形小院,这就是静海站老站房,至今有113年的历史。

百年静海站

  据相关资料记载,1908年,津浦铁路(现京沪铁路)铺设到静海时,修建了这座站房。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平津,沿津浦铁路长驱南下。革命先辈曾在静海一带抗击日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驻守在静海站的日军在静海站第一站台上列队向中国抗日军民缴械投降。

  30多年前,郝建行入职静海火车站,在他印象中,当年的老站房是静海城区的最高点,站在老站房二楼能一眼望到西侧的运河大堤。

静海站老站房一角

  1963年发洪水时,洪水几乎与铁路平齐,很多人涌向老站房,坐火车南下躲避洪水。

  1978年,新站房在老站房北侧修建,老站房不再办理客运业务,专做静海站的办公场所。

  郝建行曾住在老站房二楼宿舍,那时候冬天取暖的煤球都要靠人背上二楼,每次背煤球时,木楼梯的咯吱声都会被拉长。

静海老火车站内景

  如今,老站房已是天津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拉来的火车站

  黏劲儿十足的三合土牢牢吸附着红砖,外墙上欧式路灯依旧能发出金黄的光;木质楼梯的咯吱声和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奏响着百年交响乐。

  静海区文化馆原馆长孙德民当年收集了一些老站房的资料。

  据资料记载,老站房由德国人设计,主体工程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建造离不开一位传奇铁路工程师沈琪。沈琪是静海人,在铁路建设方面与詹天佑齐名,他和詹天佑一起参与了京张铁路施工建设,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

  津浦铁路和静海站的建设耗费了沈琪大量精力,在津浦铁路动工时,外国工程师提出了“德国修南段,中国修北段”的建议。这明显是一个难题,南段多平原,陆路、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原材料运输。北段多滩涂,还要穿越丘陵和山地,按照当时的条件,修建难度非常大。

  沈琪不顾环境险恶和财政困难,担任津浦铁路南北段总稽查及会办。北段铁路建设速度快、质量高、耗费低,静海站老站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

当年修建静海站的材料

  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大部分建筑材料和道砟都要从南方运输。当年没有柏油路,走土路运大件,一旦遭遇降雨就要中断,因此通过大运河水路运输是最便捷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老站房就是大运河拉来的。

  百年老站换新颜

  守着老站房30多年,郝建行见证了我国铁路的大发展时代。

  他刚刚参加工作时,铁路上跑的是蒸汽机车,郝建行“最怕”火车进出站,机车启动时冒出大量浓烟,烟柱可达四五层楼高,机车过后郝建行身上经常落一身烟灰,在外值守的铁路工人都有被烟灰迷眼的经历。

  后来内燃机车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车,烟灰虽然小多了,可内燃机嗡嗡的声响,远在几百米外就能听到。再后来,内燃机车换成了电力机车,从此告别了烟灰和噪音。十多年前,和谐号动车以超过200公里/小时的车速驶过静海站,给郝建行留下了惊艳的十几秒钟印记。

如今的静海站

  如今,大部分动车在新建的京沪高铁上运行,静海站所在的京沪铁路以普速绿皮列车和货运列车为主,静海站的铁路人也搬离了老站房。经过一番修缮,焕然一新的老站房即将作为展览馆,向后人诉说着百年铁路的沧桑巨变。

  2000年前的一里方城

  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人类活动遗迹,留给世人太多的遐想,层层黄土遮盖的古城总能勾起人们的好奇。

  西钓台是静海区陈官屯镇最富传奇的一个村庄,因为这里关联着一个尽人皆知的神话传说:当年姜太公就是在这里钓鱼的,这个说法无法考证,但“钓台”两个字就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

  而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钓台古城深埋地下2米等待揭开神秘面纱,让传奇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

  西钓台村口是一座仿古牌坊,古城就在村子西北角大约400米处的一片农田地里。在一排住宅后面,矗立着一块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却找不到古城的踪影。

西钓台村口

  据村里老人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地里还有约1米高的隆起土堆,后来随着周边农田的耕种和开发,土堆逐渐消失了,曾有村民耕地时发现过陶器残片。

  关于这座古城的身世,有诸多说法。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在当时的静海境内第一次建起了县城,也就是东平舒县城。有专家认为,这座古城有可能是史书记载的汉代东平舒城。

  《静海县志》也有记载:“钓台村西北……有古城之垣,久废。城址或隐或现,宛然可寻。”对于古城的身世,《静海县志》并未给出定论。

  1979年,天津市文物处组织20多名钻探人员和有关专家对古城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钻探考察。最后确认古城四边各为500米左右,并各有城门,符合战国至汉代一里方城的说法。

  古城让水利设施改道

  从高空俯瞰古城,平直的港团河道在西钓台村边画了一个“几”字。

  孙德民曾参与古城发掘,他解释说,1983年,静海要修建一条连接黑龙港河和团泊水库的引河—港团河,按照规划这条河穿古城而过,这就意味着古城将被破坏。

  当时孙德民四处奔走,经过与市文物处和相关部门多方协调,才让港团河为古城改道,最终有了那个“几”字。

西钓台古城遗址

  尽管工程绕道,但在施工中还是发现了很多文物,为了抢救文物,市文物处、县文化馆几乎所有人员扑到工地上,陶器残片、古砖、古墓葬群等百余件文物陆续被发掘出来,极大丰富了静海地区的历史遗存。

  2014年,大运河畔的陈官屯镇要建大运河博物馆,孙德民成为主要策划者之一。

  当年发掘的古砖、部分陶器残片成为博物馆重点陈列展品,而一张黑白照片被放在了博物馆显眼位置,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83年古城发掘的场景,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对古城的大规模发掘的记录。

  30多年过去了,古城只是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它仍然有更多的秘密,等待后人解答。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回家的第四天,感觉最近积攒了太多太多的负能量没有办法释放,明天开始就要开始连轴转的工作了,虽然很光荣但是还是会有自己的小情绪,但是看看医护人员和在一线的人员,
  • 鉴于宁波建工的表现,美丽云没有直接去接盘的必要,那么就剩下了可能穿越的直真科技,周一7板大考。至于能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也就是周一直真科技能否继续攻占7板的关键
  • 这就非常疯狂了,何况它的佩戴也不是那种很满很深的(这个腔体戴过上一代的都懂,舒适度是很“普世”的)搞法,居然主动降噪搞这么“深海”这实在是给产品本身大大的加了分
  • 如果耳朵萎缩、枯燥、有斑点、皱纹多,它代表了人的肾脏功能开始衰竭,你要注意了。5.摸手的温度: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
  • #张极[超话]##张极 十五春朝衍光穹行##张极0203生日快乐# hi 15岁的张极 生日快乐 吖 我的大主唱又过了一岁啦 14岁的张极有没有完成自己的心愿
  • 在那个充满领导怒火的瞬间,拿起手边的矿泉水走过来,拧开递给领导,笑着说:“*总,我们是猪脑子,但跟着您干,我们相信,以后即使不能成为像您一样的人中龙凤,也要成为
  • 随着电影《菊次郎的夏天》快要结束,那首欢快的summer钢琴音乐再次响起的时候,那个孩子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夏天……几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相识在旅途,一起打闹玩耍……
  • 此生最失落的事莫过于遇到如此优秀的你却又明白此生定与你无缘奈何相思已入骨此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遇到如此有趣的你却又发现自己灵魂的苍白奈何眼中只有你此生最庆幸的事莫
  • #Free writing # Day 54 My debut, Blue Planet, pretending a bartender, to make a
  • ♥图3-图4【布尼梯田】于高山花海里听瀑在龙胜境内,除却闻名遐迩的龙脊梯田,在其余的地方,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梯田,与当地的风俗人情构成了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展现
  • 但是她的父母包括旁边的一些人就一直劝说她把鸟放掉,说的也是这样子不好带回家,而且它是在户外生活的,带回去关在笼子里也很可怜……之类的话。看见娇娇又忍不住说这些,
  • ・完全あとはめ機構だから、完成後のカスタマイズもスムーズに行える!・完全あとはめ機構だから、完成後のカスタマイズもスムーズに行える!
  • 最后我们去了圣彼得大教堂,她说从这里能看到日内瓦的全景,她是喜欢高处的,那天夕阳很美,我们在上面待了很久。#彩虹秘密行动9#突然想到,好像在小学就喜欢透过窗户远
  • 2021年12月29日,客户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双眼失明,再次申请理赔,公司第一时间审核客户资料后,给付第二次重大疾病保险金50万元。2021年8月4日企业提交
  • 对伊妹儿来说是愉快的周末时光呀周六本来打算带她去看人生中第一场电影,结果票全部卖完,于是赶紧提前买了周日的,于是小姑娘看了人生第一场电影熊出没之重返地球看到了当
  • 行走在纯粹观察的道路,未来一片光芒,请大家放心,一切都如神圣计划般在前进,你要做的就是坚定地扎根于你的内在,发散你内在的光芒和爱,拥抱你的伙伴,让爱的种子在地球
  • 八字财星旺身强的人富,这叫身强财也旺,如一个人身处在一座金山上,一个人可以担起一座金山一样,可以担当命中之财,所以,自然能富。八字财星旺身强的人富,这叫身强财也
  • #表哥的文案馆# 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有原因的,每一次遇见,都是一个心愿,也许,前世有未了的情缘,所以,此生才能得以见面,所有的遇见,皆是因为相欠。 这世间所
  • 现在才补写我的2021年总结[污]关键词:友情 工作过上了早九晚六双休偶尔加班的日子朋友也都住在了附近 真的很开心舒坦但也有压力的打工人日子不爱社交 朋友圈也不
  • 现对2022年1月8日通告的违法抓拍设备点位清单上的抓拍相机基础信息进行说明(详见附件)请广大驾驶员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文明驾驶,安全出行,共同营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