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闯新路 满怀信心向未来·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南明“强省会”走前列作表率树标杆

来源:贵州日报

高艳飞

汗水铸就辉煌,奋斗成就梦想。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商贸繁荣……作为省委所在地、省会城市核心区,南明区承担着大使命,担当着大责任。在新时代“强省会”赶考路上,南明区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牢牢把握“强省会”行动内生动力,紧紧围绕工业发展、数字经济、城市更新、招商引资、民生保障等关键词做文章,倾力打造“强南明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奋力在“强省会”高质量发展中走前列、作表率、树标杆。

因地制宜 做强工业

绑扎钢筋、吊运建筑材料、安装顶板模板……走进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期项目建设现场,施工工人们正在有序忙碌着,到处一片繁忙的景象。

“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期于今年2月份开工建设,占地面积62亩,总投资6亿元。”据南明区园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朱涛介绍,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期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建设完工后,将大力发展“一主一特”(电子信息制造、生物科技)产业。

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期的建设是南明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动缩影。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南明区结合省、市发展定位以及自身实际,坚持“高科技、高税收、高投资”理念,锁定“扩总量、优结构、提效益”目标,大力发展“一主一特”(电子信息制造、生物科技)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作为老城区,南明区的空间格局已经定型。如何破解空间格局有限的难题实现工业大发展,一直是南明区深入思考的问题。”南明区工信局副局长况植培坦言,南明区承载空间有限,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精准出击,才能发展好工业产业。在这一点上,南明区围绕“一主一特”工业产业理念,招引“高精尖”企业入驻,用实际行动破解空间格局有限的难题。

用心耕耘,终有收获。2022年上半年,南明区(含双龙)累计上报工业产值232.6亿元,增加值60亿元,同比增长12.4%,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南明区引进的这些优质项目,在为南明区创造税收的同时,也为南明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促进产业更新。”况植培表示。

“强省会”首先强产业,强产业重点强工业。南明区将继续围绕“一主一特”健全“两图两库两池”,强化产业链思维,持续引进优强工业企业,全力打造产业集群,力争在新型工业化上取得更大突破。

乘“云”而上 借“数”腾飞

贵州启云智谷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身拥有的数字资源优势,帮助南明区解决了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难题,助力南明区打造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

贵阳杰汇数字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整合大数据领域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投资机构等资源,建立四大专业性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帮助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贵州易荣德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深耕大数据+餐饮服务,帮助线下实体商户实现线上转型,提升他们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南明区,聚集了一家家富有时代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的入驻,不仅活跃了市场氛围,也为南明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南明区以“数字驱动·产创融合”为导向,加速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链、生态链,扎实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助推全区数字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具体实践中,南明区以花果园片区为载体,辐射整个南明,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发展重点,全力打造南明区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着力培育、引进发展一批增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产品质量高的行业引领型示范企业,加快推动大数据产业聚集。深入实施“万企融合”行动,推进大数据与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并挖掘、培育融合项目,依靠产业数字化来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一个个强有力的举措助力南明区在数字经济产业上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

2018年至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数从64家增加至7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从4家增加至159家,增加了近40倍。目前,南明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58家,数量排名全省第二,正在成为引人瞩目的科技创新热土。

坚持“乘‘云’而上,借‘数’腾飞”理念,南明区必将再创佳绩。

城市更新 颜值提升

“通过‘一圈两场三改’,南明区的城市颜值得到了极大提升。”在南明区山水黔城小区居民连露看来,“一圈两场三改”建设是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

在南明区,一个个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停车场、农贸市场的改造完成,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与幸福。

“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工作是南明区推进城市更新的重要举措之一。

实施城市更新是大力推进“强省会”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城市更新中,南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民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断探索城市更新新路径,共同创造更有温度、更具品质、更加温暖的生活。

在具体实践中,南明区以“一圈两场三改”建设为契机,不断改善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突出生态城市、产业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理念,加强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和城市文脉保护,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南明;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突出前瞻性、可行性、有效性,突出完善好城市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建设规划,加强城市体检,在保护历史传承、留住城市记忆中,强化规划的权威和龙头作用,引领南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亦是民生之“魂”。南明区将继续抓好城市更新工作,让住在这儿的人引以为豪,来过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的人充满向往。

亮点一

■ 精准招商 真诚留商

2021年,贵州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6亿元;贵州省博德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7亿元;腾讯云科技(贵阳)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4亿元;贵州益佰女子大药厂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产值2.8亿元左右;贵州天齐野生资源开发保护研究中心实现产值1.8亿元左右;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73亿元;贵阳市国鸿天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值5102万元……一个个企业结出的硕果,为南明区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为南明GDP增长贡献了力量。

招商工作的质量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南明区也深知这个道理。南明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扎实推进,区委、区政府领导靠前指挥、带头招商,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主要领导带头示范,推动形成了上下一起抓开放、抓招商、抓项目的强大合力,成功推动招商成果不断扩大。

全区以“强省会”行动为主线,以实施产业大招商行动为抓手,通过创新顾问招商、中介招商,强化平台招商、央企招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方法,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切实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在产业类型上,南明区围绕“一主一特”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依托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和生物经济产业园,紧盯产业领军、行业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引进落地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为高质量推进产业大招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优化营商环境,南明区积极践行“贵人服务”理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优化提升政务、法治、商务和社会环境,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全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断提高服务企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推动产业大招商取得新突破——

持续强化招商引资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建设,积极发挥该区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的统筹协调功能,为符合产业导向的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全程代办服务;

聚焦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移动便捷的掌上办事平台(南明智慧企业APP),将服务“窗口”前移到手机上,降低企业办事成本,真正做到了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认真落实“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分离”、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等登记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将企业开办的申请资料减少至5件,进一步缩减行政审批事项,目前已将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

以诚聚贾,商兴城兴。贴心用心的“贵人服务”吸引了一批批优质企业到南明区创新创业:

2021年,全区新引进产业项目120个,新引进优强企业41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独角兽企业1家;2022年1月至7月,引进优强企业34家。

亮点二

■ 办好民生实事 保障幸福生活

“看病方便、上学方便、买菜方便、出行方便、健身方便、逛商场方便……”说起自己居住的小区,南明区国际城小区居民龚继章幸福感满满。

国际城小区地处南明区太慈桥车水路,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居住人口30000余人。日常生活中,15分钟步行范围内可满足小区群众购物、就医、上学、文体生活等各方面需求。

龚继章认为,如今能拥有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南明区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南明区始终坚持把群众普遍关注的教育、医疗、生态、住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热点问题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该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公平和质量作为主要追求,强基础、优结构、提质量、促发展,积极引入优质资源合作办学,赋能教育提质增效,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同时,大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融合发展“医联体+医共体”,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强化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夯实公共卫生体系,擦亮“健康南明”民生品牌。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妇幼健康等健康服务,有序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

此外,该区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向老百姓交出了一份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答卷,为大力实施“强省会”行动营造了优良的城市环境。

手记

“有限”空间创造“无限”可能

作为省会城市核心区,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有限的南明区如何让“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发展?

南明区的回答是:在纵深上做文章。

南明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区位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利、人才资源汇聚等综合优势,从优化产业结构、招引优质企业、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楼宇经济、做强工业产业、做优现代服务业等方面不断发力,因地制宜打出一个个“组合拳”,奏响产兴城活、经济协调发展的共鸣曲,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从“量”到“质”的飞跃。

#今日长三角#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眼下,正值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冬小麦抽穗扬花期。在濉溪县小麦新技术研究所育种试验田,农业科研人员抢抓农时对小麦进行杂交授粉,以培育优良品种,助力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图为科研人员在试验田做小麦杂交授粉。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安镇积极引导农民种桑养蚕,推动蚕桑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图为日前新安镇舍南村蚕桑专业合作社农户在桑叶地里喷施农药防治病虫害。

当前,全国春耕春播进入关键时节,进展如何?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为87.9%;春播粮食过两成,早稻栽插过七成,东北水稻育秧过七成,均快于去年。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春管春播进展总体较好。同时,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夏粮生产形势好于预期

  在4月20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把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作为首要任务,抓好春耕生产,粮食生产保持较好势头。

  夏粮生产形势好于预期。目前,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7.9%,比冬前提高17.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3.7个百分点,长势与常年基本持平,夺取夏粮丰收有基础。

  春耕备播进展顺利。今年春播粮食意向种植面积9.4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截至4月19日,全国已春播粮食面积1.99亿亩,完成21.2%,同比快1.3个百分点。南方早稻栽插过七成,预计面积会增加;东北水稻育秧已完成74.2%,玉米、大豆在“五一”前后开始大面积播种。

  扩种大豆油料落实较好。目前,已启动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将大豆油料扩种目标任务落实到省市县。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春耕生产造成的影响,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春耕生产受到的影响是局部的、有限的。此轮疫情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农民在大田作业,风险比较小。目前备春耕已进入尾声,种子、农药、化肥下摆进度过九成,供应量总体有保障。涉疫重点地区农业生产秩序逐步恢复,比如吉林农资下摆基本到店到户,水稻育秧接近尾声,局部地区已在抢墒播种玉米。

  强化“菜篮子”产品生产

  针对“菜篮子”产品保供问题,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陈萍表示,按照常年规律,春节以后随着气温回升,蔬菜上市量增加,价格一般会季节性回落。今年春季菜价回落比常年慢了一些,主要是受不利天气、成本上涨和疫情等因素影响。

  陈萍介绍,4月上旬,我国在田蔬菜面积7400万亩左右、同比增加近300万亩,产量约1930万吨、同比增加100多万吨。同时,肉蛋奶、鱼果蔬供应总量充足。“但由于疫情多点散发,一些地区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田头采收难、物流配送不到位等问题。对此,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调度36个大中城市生产供应情况,组织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做好联合保供。”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包括强化‘菜篮子’产品生产、促进顺畅流通、加强重点地区保供、做好产销对接和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陈萍说,将合理安排蔬菜熟期品种和上市茬口,推动大中城市发展速生叶菜、芽苗菜,增加市场供给。保障出栏畜禽、出塘水产品正常运销秩序,畅通种畜禽(苗)、饲料等供应运输和蜜蜂养殖转场,引导规模经营主体开展互助合作、互换用工,确保生产及采收。

  稳住农民增收好势头

  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中心任务。曾衍德介绍,一季度,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1个百分点。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和工资水平实现双增长,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达到1.78亿人、同比增长2.2%,月均工资达到4436元、同比增长5.9%。

  “一季度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有两个因素:一是春节前农民工返乡过节带回现金,增加了工资性收入;二是农产品市场价格总体保持稳中有增,增加了家庭经营性收入。”曾衍德说,从目前情况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如疫情散发对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农产品销售等带来一定影响;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大幅推高农业生产成本。

  如何稳住农民增收好势头?曾衍德表示,将发展乡村产业促增收,重点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同时立足乡村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进农业与旅游结合,还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加强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人才的短板。

  “目前,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四成以上。我们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民工特别是脱贫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发挥好东西部劳务协作、民营企业‘万企兴万村’等帮扶体系作用,提高农民工外出务工质量,稳定就业,持续增收。”曾衍德说,此外,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将继续推进农村创业拓渠道。

#北京证券交易所来了#【北京将全力支持北交所创新发展 培育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全力支持北交所创新发展、打造绿色金融和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构建更加紧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北京市市长陈吉宁1月6日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时表示,一大批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政策措施将落点落图。

全力支持北交所创新发展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报告提出,全力支持北京证券交易所创新发展,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培育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

从去年9月北交所成立至今,北京市相关领导多次提及北交所发展问题。在此次北京两会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表示,要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一头抓头部企业,支持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共享资源、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另一头抓中小微科技企业,引导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用好北交所这个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完善“服务包”“服务管家”制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北京西城区2022年将重点围绕北交所运行,优化产业生态,全力服务“两区”建设。服务北交所扩容提质、稳健运行,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修订完善《北京市西城区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发展办法》及办事指南,在实现百家上市目标上取得重大突破。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工商联商会副会长,北京海聚博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小兰建议,应立足北交所,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不断完善自身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努力吸引沿线国家乃至全球的创新型龙头优质企业,力争成为培育孵化世界级顶尖独角兽企业的资本市场新高地。

打造绿色金融

和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报告提出,2022年要打造绿色金融和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近期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城市副中心要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也是全国唯一“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叠加城市,在稳健推动金融开放创新、先行先试等方面政策优势明显。

目前北京正在通过众多扶持举措培育优质绿色金融资源,比如吸引责任投资机构在京聚集、引导金融机构组织创新、鼓励支持设立高端智库等。北京首家以绿色资产交易为特征的地方金融基础设施——北京绿色交易所,目前也正在稳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绿色项目库建设,以及承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的任务。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颖透露,下一步北京将制定绿色金融标准、丰富市场资源和产品供给、加强国际合作和协同发展等方面持续开展工作,努力打造绿色金融国际中心。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方面,北京日前启动首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包括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基于区块链的私募基金份额转让平台、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行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试点等16个项目。

蔡奇曾表示,发展科创金融是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要深入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建立企业研发创新全链条金融支持机制,加强金融对科技的支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数字金融是北京一大优势,要加快建设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发展数字金融产业集群。

京津冀城市群主干构架

将加快形成

报告提出,2022年北京将强化规划战略引领,推动形成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的形成,将积极构建更加紧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

在交通方面,2022年要实现京雄高速北京段主体工程完工,加快平谷县、京唐(滨)城际铁路等项目建设,并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促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在生态方面,将实施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推进官厅水库生态修复。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近期撰文称,进一步以绿色金融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和清洁取暖等重点民生工程提供金融支持。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北京将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不断拓展重点领域合作深度广度,推动市域外协同共赢发展、市域内协调均衡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作为北京新的两翼,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近期第二批北京行政事业单位正筹划搬迁,部分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已启动分期分批向雄安新区疏解。

新年伊始,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全面试营业,来自北京大红门服装商贸城的2000余家服装产业商户入驻。天津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铁路跨廊沧高速连续梁合龙,2022年津兴铁路将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京津冀地区铁路网布局等进一步完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数字赋能,三产融合”江西特色文旅双创,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5G生活改变你我#【4万个5G基站赋能龙江千行百业】#5G让生活更精彩# 截至6月30日,黑龙江
  • 同样与山有关,“古八景”中的 “蒙顶青山石芽茶”即今蒙顶山皇茶园中生长的七株茶树,也指围绕“石芽茶”而修建的建筑和蒙顶山全景。在雅安“古八景”的山水景色中,还有
  • 当时我的心情可激动了.7.20日和大连的嘉人一起去机场接机,可惜嘉伦走的vip,就这样错过了,21日我没去录制现场,22日在开发区体育公园我见到了本人,虽然距离
  • #新院剧场#之《守岛人》电影《守岛人》讲述了王继才(刘烨 饰)与其妻子王仕花(宫哲 饰)32年守护祖国边陲小岛开山岛的故事。王继才生前是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
  •   二月:初三,初九,十二,月尽,龙神朝上帝。  三月:初三,初七,二十七,龙神朝星斗。
  • もうする機会ないと思うと残念だ〜衣装も結構お気に入りやった!沢山の暖かいご声援を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 1忽地,想起吴昌硕一枚闲章:试为名花一写真此时正当腊月,北京依旧干燥无雪,我书房的窗外,榆树、槐树的枯枝向天空伸展。庭无花,瓮无酒,门无宾客,意绪孤寂... 远
  • 天津—大阪国际航线重新启航中国民航网7月19日,天津航空成功复航天津—日本大阪往返直飞定期国际航线,这是疫情发生后天津航空首条国际定期客运航线,也是中国至日本关
  • 要点:浮筹是指短线客手中的筹码和持股信心不坚定的投资者,每拉升到一个关键的技术位,筹码容易产生松动,如果主力不出货,浮筹清理的关键在于缩量,特别是在急拉急洗时量
  • 他一生喜爱美食、发掘美食、创导美食,为弘扬我国的美食文化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为传承弘扬徐悲鸿先生的艺术思想和爱国精神,去年以来,屺亭街道利用徐悲鸿故居北侧的粮库,
  • 射手座:性格极端的天蝎座面对感情,射手座的人一直都非常随性,他们觉得一份真挚的爱情,必然是会给人一种刻苦铭心的感受。摩羯座:负责坚韧的金牛座对待爱情,摩羯座的人
  • 我不知道别人难不难,反正作为一名长期脱离职场的宝妈,觉得靠自己学实操还蛮难的[允悲]年已过三十突然因为生活压力,迫不得己加入求职大军中突然发现现在00后的能力还
  • 除了“地毯世界”外,C馆南厅的综合展区里还有一处布展亮点,一面藏毯历史墙,展现了我省19年来藏毯发展的历程。在C馆中,南川工业园区专门设置了“藏毯之都”特装区。
  • 郑州租房 省医精装修单间带阳台 1000 20几岁这个年纪的尴尬既不能大大方方地向家里:人拿钱,也不能实现自己财务自由。每天都要精打细算,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焦
  • 日支或官星坐吉的神煞星,表先生性情幽雅、身体健康,能照顾妻子,官星的旁边没有食、伤星来相克,婚姻不会有波折,家庭美满。日支或官星坐吉的神煞星,表先生性情幽雅、身
  • 但是像《青春有你3》这样公开把投票权交给资本的,依然是罕见行为。只可惜《青春有你3》现在为了掌握绝对话语权,将粉丝的权重无限削弱,想要民选几乎依旧成了不可能的事
  • ​好在这样的雷暴雨来得快走得也快,待到云散天开,四野清新,西斜的太阳分外柔和,人们又回到田里抓紧干活。三候“大雨时行”之于古人,此时下得酣畅淋漓的雨,既是解渴的
  • 现实点说有结果的付出可以称之为付出没结果的付出只能算是代价人生是这样无法事事尽圆满总有坎坷辛酸总有逆流背道我们能做的只是跟随本心一步步往前走任何时候都不要报以高
  • 没事儿的,勇敢点,千万别做个懦夫,自己的事自己承担。#merry日常的叨叨叨# 自己的决定自己承担很多家长为了教育孩子有担当,强行逼着道歉,强行去承担家务,去做
  • 从那天后,只要家里做了好吃的,萨佳尔提古丽·阿吾提都会分出一份送给民警。萨佳尔提古丽·阿吾提说:“要不是警务站的民警帮我们找回106只羊,我们家损失就大了!